灌墨针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53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灌墨针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内灌注补充墨水的灌墨针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常是通过记录头将墨滴经由喷孔喷射至打印纸上进行打印,墨水由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供应。目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价格不菲,每只墨盒能够打印张数少,而且废弃的墨盒还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用户都希望能够向用完墨水的墨盒重新灌注墨水再用。现有技术中,对墨盒重新灌墨的方法一般分为正压灌墨法及负压灌墨法,采用正压灌墨,容易出现墨水不能很好地充满墨盒,造成打印条纹和断墨,对于海绵式墨盒使用正压灌墨除出现上述情况外,还易出现加墨不均勻的情况,操作控制不当易使墨水外漏,弄脏衣服和手。相比于正压灌墨法,负压灌墨法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公开号为CN2018564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用于墨盒的灌墨装置”,该灌墨装置在灌墨过程中无需用户接触墨水,使用方便且干净卫生;采用负压进行灌墨,灌墨量是墨盒腔体能吸进去的墨水量,不会少灌或多灌,不会出现冒墨和喷孔漏墨的现象。参见图1,该灌墨装置包括容纳墨水的具有出墨口的灌墨容器,以及具有构成放置墨盒的容纳腔的底座和上壳,该上壳的顶壁还固定有一根灌墨针6,当墨盒装入底座和上壳内后,灌墨针6的下端刺入墨盒,灌墨时, 灌墨针6的上端则刺入灌墨针筒上的自闭密封塞4,该灌墨针筒分为推杆空腔与外筒件内腔相通及不相通两种类型。对于不相通的类型,推杆运动所产生的容积仅仅是推杆移出外筒件外的体积,因推杆运动所产生的容积率不高而弃之不用;对于相通的类型,推杆运动后所形成的总容积是在推杆原有的空腔的基础上,再加上推杆移出外筒件外的体积,这种大容积很适用于如下情形参见图1,灌墨针筒内首先储备需要灌的墨水,使用时,灌墨针6的一端先插进墨盒顶部的灌墨孔,然后将灌墨针筒竖直向下,使灌墨针6的上端刺入灌墨针筒下端的自闭密封塞4,自闭密封塞4可被灌墨针6刺穿并在灌墨针6拔出后可自行封闭, 灌墨时先将推杆2相对外筒1向上拉,推杆2与外筒1件产生相对位移,使内部容积的增大, 灌墨针筒内形成真空,通过灌墨针对墨盒抽气,使墨盒内部相对大气形成负压,同时从墨盒抽出的气穿过灌墨针筒内的墨水,上升至推杆2空腔中靠近封闭端的一端,墨水靠自重沉降在靠近注墨管的一端,被带负压的墨盒从灌墨针中吸进去,以完成灌墨工序。当将完成灌墨的灌墨针筒从灌墨针上拔出时,自闭密封塞4即自行封闭,然而,从墨盒抽出的气还滞留在推杆2内,使推杆2不能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现有技术的解决办法是,使用一个辅助工具,锥型的空心针头,锥尖从自闭密封塞插进灌墨针筒,并将灌墨针筒的注墨管口朝上,把推杆推回原位,气则经注墨管口从空心针头排出,但是在此过程中,会溅出一些残留的墨水,由于要用手固定该空心针头,容易弄脏操作者的手和周围的环境。并且由于没有提供一个给用户再次往灌墨针筒内加墨的通道,灌墨针筒完成了一次灌墨工作就只能丢弃,灌墨针筒成了一次性用品。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完成灌墨后可进行排气操作的灌墨针筒,而且该灌墨针筒具备再次灌装墨水的功能,可反复多次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灌墨针筒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筒件,具有管状的内腔,该内腔的一端为敞开端,与敞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注墨管,该注墨管由一自闭密封塞密封;推杆,具有空腔,该空腔的一端为封闭端,与封闭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敞口端;该敞口端从敞开端插入内腔,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内腔轴向往复移动,其封闭端置于外筒件外;环形密封圈,固定在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敞口端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使所述空腔与外界隔断;封闭端设有连通空腔与外界之间的通孔;该通孔由可拆卸的通孔密封塞密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灌墨针筒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灌墨针筒对墨盒完成灌墨后,需要将灌墨针筒中的气排出时,只需将通孔密封塞拔出,将推杆推回原位,灌墨针筒中的气从通孔排出,再将通孔密封塞插回通孔并塞紧即可,在这个过程不会有墨水溅出;当墨水用完后,还可以把通孔密封塞取出,从通孔注入墨水,通孔密封塞插回通孔后,再次使用。 达到灌墨针筒在用完墨水后,还可以加墨,重复使用的目的。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封闭端为一外径大于外筒件外径的盘,通孔设置在盘上。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推杆设置有环形槽,环形密封圈固定在所述环形槽内。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环形槽有两个,环形密封圈可选择地安装在任一槽内。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利用灌墨针筒向灌墨针筒中的墨盒进行灌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A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充有墨水时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正在灌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灌墨针筒包括通孔密封塞5 ;带空腔的推杆2,推杆2的外表面为圆柱形,空腔的一端为封闭端21,封闭端21包括直径大于外筒件1外径的盘23, 在盘23上设有与空腔相通的通孔211,与封闭端21相对的另一端为敞口端22 ;环形密封圈 3,推杆2还包括有两个与环形密封圈3相紧密配合的环形槽24,环形密封圈3可选择地安装在任一槽内,该环形槽24设置于外表面靠近敞口端22的一端;外筒件1,具有管状的内腔,该内腔的一端为敞开端11,与敞开端11相对的另一端为注墨管13 ;自闭密封塞4,注墨管13由自闭密封塞4密封。[0020]推杆2的敞口端22从敞开端11插进外筒件1内,使空腔与内腔相通,并可在外力作用下在外筒件1的内腔沿轴向往复运动。参见图3,通孔密封塞5置于推杆2的封闭端21上的通孔211并与通孔211过盈配合。参见图4,推杆2的封闭端置于外筒件1外;环形密封圈3紧套在推杆2的环形槽 24内,并与外筒件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环形密封圈3可与推杆2同步运动,使外筒件1内壁与推杆2外壁间处于密封状态,使空腔与外界隔断。自闭密封塞4置于注墨管13内并使注墨管13处于密封状态。参见图5,灌墨针筒装满墨水,自闭密封塞4处于密封状态,通孔密封塞5使通孔 211密封,墨水不会外流。参见图6,使用时,将装满墨水的灌墨针筒竖直放置,灌墨针6的下端刺入墨盒顶部的灌墨孔,灌墨针筒的注墨管13向下,灌墨针6的上端则刺入灌墨针筒上的自闭密封塞 4,灌墨时将推杆2向上拉,环形密封圈3与推杆2同步运动,内部容积的增大使灌墨针筒内形成真空,通过灌墨针6对墨盒抽气,使墨盒内部形成负压,同时从墨盒抽出的气穿过灌墨针筒内的墨水,上升至推杆2的空腔中靠近封闭端21的一端,墨水靠自重沉降在靠近注墨管13的一端,被带负压的墨盒从灌墨针6中吸进去。当完成灌墨工序后,将通孔密封塞5拔出,将推杆2向原位方向推回,灌墨针筒中的气从通孔211排出,再将通孔密封塞5插回通孔211并塞紧即可,在这个过程不会有墨水溅出;当墨水用完后,把通孔密封塞5取出,从通孔211注入墨水,通孔密封塞5插回通孔 211后,即可再次使用。
权利要求1.灌墨针筒,包括外筒件(1),具有管状的内腔,所述内腔的一端为敞开端(11),与敞开端(11)相对的另一端为注墨管(13),所述注墨管(13)由一自闭密封塞(4)密封;推杆(2),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为封闭端(21),与所述封闭端(21)相对的另一端为敞口端(22);所述敞口端(22)从所述敞开端(11)插入所述内腔,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内腔轴向往复移动,其封闭端置于所述外筒件(1)外;环形密封圈(3),固定在所述推杆(2)靠近所述敞口端(22)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件 (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使所述空腔与外界隔断; 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21)设有连通所述空腔与外界之间的通孔(211); 所述通孔(211)由可拆卸的通孔密封塞(5)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墨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21)为一外径大于所述外筒件(1)外径的盘(23),所述通孔(211)设置在所述盘(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墨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设置有环形槽(24),所述环形密封圈(3)固定在所述环形槽(2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墨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24)有两个,环形密封圈(3)可选择地安装在任一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墨针筒,外筒件,具有管状的内腔,该内腔的一端为敞开端,与敞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注墨管,该注墨管由一自闭密封塞密封;推杆,具有空腔,该空腔的一端为封闭端,与封闭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敞口端;该敞口端从敞开端插入内腔,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内腔轴向往复移动,其封闭端置于外筒件外;环形密封圈,固定在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敞口端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使所述空腔与外界隔断;封闭端设有连通空腔与外界之间的通孔;该通孔由可拆卸的通孔密封塞密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办公设备。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225552SQ20112032452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全理华, 李世强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