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29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在该液体容器中容纳各种液体中的任一种,该液体容器例如为容纳墨的墨盒。
背景技术
在使用能够喷射诸如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设备中,容纳液体的液体容器被连接到用于将液体供给到液体喷射头的供给系统的上游侧。例如,在使用能够喷射墨的喷墨打印头(液体喷射头)的喷墨打印设备(液体喷射设备)中,收纳墨的墨盒(液体容器)被可移除地连接到供墨系统的上游侧。 如图5和图6所示,这种喷墨打印设备中的一些墨盒包括第一室Rl和第二室R2,在第一室Rl中收纳作为负压产生构件I (1A和1B)的墨吸收体,在第二室R2中直接收纳墨。第一室Rl和第二室R2经由形成于分隔壁2的连通部2A彼此连通。图5是没有容纳墨的墨盒的截面图。图6是容纳有墨的墨盒的截面图。作为用于将墨充填到这种墨盒中的方法,已知日本特开平11-48490号公报描述的充填方法。在该充填方法中,首先,闭合供墨口 3和大气连通口 4。然后,使用泵5通过墨充填孔6和阀7沿箭头A的方向从墨盒排出空气,从而降低第一室Rl和第二室R2中的压力。其后,闭合阀7,使用泵8沿箭头B的方向从储墨器9供给墨20以通过阀10和墨充填孔6将墨20充填到第二室R2中。此时,墨20通过连通部2A仅浸透第一室Rl中的负压产生构件I的表面的一部分。然后,闭合阀10,使用泵8沿箭头C的方向从储墨器9供给墨以通过阀12和供墨口 3将墨20充填到第一室Rl中。由负压产生构件I的毛细力吸收和保持第一室Rl中的墨20。其后,闭合供墨口 3,打开大气连通口 4以完全消除第一室Rl和第二室R2中的减压状态(第一室Rl和第二室R2向大气开放)。然后球11闭合墨充填孔6。内部具有如此充填的墨的墨盒的供墨口 3被连接到喷墨打印头(图中未示出)。由负压产生构件I吸收并保持在第一室Rl中的墨20在被施加负压的状态下被供应到打印头。随着墨20被供应,第二室R2中的墨通过连通部2A被供给到第一室Rl中。对应量的空气从大气连通口 4通过大气导入通道13和连通部2A被供给到第二室R2中。然而,当墨被充填到墨盒中时,在负压产生构件I中,可能在分隔壁2的附近产生被与空气混合的墨20浸透的部分P。当第一室Rl和第二室R2向大气开放时产生这种现象,也就是,当大气连通口 4打开以完全消除墨盒的减压状态时,大气压力将第一室Rl中的墨20向图6中的下方压。也就是,第一室Rl中的墨主要从分隔壁2附近的位置通过连通部2A流入到第二室R2中。为了补偿已流入到第二室R2中的墨20,墨从整个负压产生构件I聚积于分隔壁2附近的位置。此时,如果负压产生构件I的位于分隔壁2附近的部分不具有适当的密度,则这部分提供减小的流阻,因而增大墨20通过该部分和连通部2A流入到第二室R2中的速度。通过大气连通口 4已进入第一室Rl的空气流入分隔壁2附近的部分,从而卷入高速流动的墨中。结果,墨20和空气在负压产生构件I的位于分隔壁2附近的部分P处混合在一起。
如果紧接在墨充填之后或者在出货后的配送期间,对墨20和空气如上所述地在负压产生构件I的部分P处混合在一起的墨盒施加冲击,可能通过连通部2A发生气液交换,从而用墨充填部分P。也就是,存在于部分P处的空气可能通过连通部2A而与第二室R2中的墨20交换。如果发生这种气液交换,存在于第二室R2中的气泡30的体积增大。存在于第二室R2中的气泡30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大压气力的降低而膨胀。因而,第二室R2中的与膨胀的体积对应的量的墨20流入到第一室Rl中,并且被负压产生构件I吸收。然而,如果流入到第一室Rl的墨20的量超过负压产生构件I能吸收的墨的量,则,当撕掉密封件(seal)(图中未示出)以允许开始使用墨盒时,墨可能从供墨口 3泄漏。因而,当运送墨盒时,需要适当地管理存在于第二室R2中的气泡30的体积。然而,如果气泡30的量由于来自墨和空气混合的部分P的空气的额外量而增大,则气泡30的量可能超过能够被适当管理的量所处的值范围。
可以防止墨和空气混合的部分P的产生的对策是,当向室中充填墨时,增加使室向大气开放的操作的持续时间。也就是,可以逐渐地消除墨盒中的减压状态,以减小大气压力对墨的加压力,由此使墨20从第一室Rl流入到第二室R2的速度下降,使得墨20能够从整个负压产生构件I供给到第二室R2。然而,为了实现该对策,使室向大气开放的操作的持续时间需要被设定为至少几十秒。这降低了墨充填操作的效率,因而降低了墨盒的生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和设备,其使存在于液体容器中的空气的量能够被适当地管理。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在该液体容器中,负压产生构件被容纳在第一凹部中,所述第一凹部通过形成有连通部的分隔壁而与第二凹部隔开,所述方法包括压缩步骤,在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于所述第一凹部之前,由压缩构件对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多个外表面加压,使得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变得比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小,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所述多个外表面包括将要与所述分隔壁的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表面接触的第一外表面;以及将要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于与所述分隔壁相对的位置的内表面接触的第二外表面;以及载置步骤,在解除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一外表面的压力并且维持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压力的情况下,将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载置到所述第一凹部中,在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到所述第一凹部中之后,解除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压力。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设备,在该液体容器中,负压产生构件被容纳在第一凹部中,所述第一凹部通过形成有连通部的分隔壁而与第二凹部隔开,所述设备包括压缩单元,该压缩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于所述第一凹部之前,所述压缩单元通过压缩构件对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多个外表面加压,使得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变得比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小,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所述多个外表面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将要与所述分隔壁的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外表面将要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于与所述分隔壁相对的位置的内表面接触;以及载置单元,该载置单元被构造成在解除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一外表面的压力并且维持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压力的情况下,所述载置单元将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载置到所述第一凹部中,在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到所述第一凹部中之后,所述载置单元解除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压力,其中,所述压缩构件包括对所述第一外表面加压的第一压缩构件和对所述第二外表面加压的第二压缩构件,所述压缩单元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相对的位置维持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压缩,以及所述载置单元使从所述第二压缩构件伸出的插入爪沿着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移动,然后,使所述负压产生构件从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相对的所述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凹部中。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I是能够由本发明制造的液体容器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的(A)至(F)是示出图I中的制造设备使负压产生构件插入的过程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图3的(A)至(F)中的负压产生构件的插入步骤的中间阶段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传统的液体容器的示例的截面图;以及图6是示出用于将墨充填到图5中的液体容器的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示出墨盒的构造的示例的截面图,在该墨盒中收纳墨并且该墨盒用作能够由本发明制造的液体容器。如图2所示,在盒主体(容器主体)100中,形成第一凹部100A和第二凹部100B。由热塑性烯烃树脂形成的纤维墨吸收体作为负压产生构件132被收纳在第一凹部100A中。凹部100A和100B通过形成有连通部140的分隔壁150而彼此分开。凹部100A和100B以及分隔壁150 —体地成型为盒主体100。盖构件180通过包括焊接或粘接的固定手段(图中未示出)而被固定到主体100的开口 ;在图I中,开口位于盒主体100的上侧。凹部100A和100B都由盖构件180覆盖。凹部100A形成收纳负压产生构件132的第一室R11。凹部100B形成直接收纳墨的第二室R12。大气连通口(大气连通部)170形成于盖构件180的与第一室Rll对应的部分,使得随着墨盒中的墨被消耗,可以通过大气连通口 170供给空气。此外,充填墨用的墨充填孔(液体充填孔)160形成于盖构件180的与第二室R12对应的部分。在墨盒已充填有墨之后,用球165闭合墨充填孔160。盒主体100形成有供墨口 114,以将第一室Rll中的墨供给到喷墨打印头(液体喷射头,图中未示出)。此外,与连通部140连通的大气导入通道150A形成于分隔壁150的位于第一室RlI的表面。在本示例中,负压产生构件132包括施加不同毛细力的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的毛细力Pa大于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的毛细力Pb (Pa > Pb)。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被定位成较靠近供墨口 114(在图I中的下侧)。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被定位成较靠近大气连通口 170 (在图I中的上侧)。图2是示出制造上述墨盒的制造设备中的插入装置的说明图,其中该插入装置用于将负压产生构件132插入到第一凹部100A中。负压产生构件132还未被插入到插入装置,并且还未固定有盖构件180的盒主体100被设定在插入装置中。在501、502A、502B、502C和502D处示出缸体(cylinder)。缸体上的柱状的杆构件能够沿着杆构件的延伸方向(相应地,箭头E、A、B、C和D的方向)往复移动。缸体设置在可动构件(图中未示出)中,该可动构件可相对于如下的盒主体100上下移动,该盒主体100被定向成开口位于盒主体100的上部。 被定向成开口位于其上部的盒主体100与缸体可以相对于彼此上下移动。例如,盒主体100可以被设定在能上下移动的可动构件中。安装到缸体502A、502B、502C和502D的杆构件的压缩构件相应地示于503A、503B、503C和503D。如图4所示,右侧的压缩构件(第一压缩构件)503B包括向下伸出的插入爪505。左侧的压缩构件(第二压缩构件)503A包括向下伸出的插入爪504。在本示例中,在压缩过程中,当压缩构件503A、503B、503C和503D相应地向右、向左、向前和向后(沿箭头A、B、C和D的方向)移动以与负压产生构件132的外周面接触时,四个压缩构件503A、503B、503C和503D形成为形状类似于矩形框架的插入管。如后面所描述的那样,插入管将被压缩的负压产生构件132引导到第一室R 11中。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可以被容纳在插入管中并且被加压棒506从插入管的内部向下推,其中该加压棒506的外径与插入管的内径几乎相等。加压棒506被安装到缸体501的杆构件。加压棒506沿着箭头E的方向上下可滑动地移动。图3的(A)至(F)是制造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插入装置将负压产生构件132插入到室中的插入操作。首先,如图3的⑷所示,准备盒主体100,其中,第一凹部100A、第二凹部100B和分隔壁150 —体成型;供墨口 114形成于第一凹部100A,连通部140和大气导入通道150A形成于分隔壁150。盒主体100被设定于插入装置中。负压产生构件132(132A和132B)的外表面由与负压产生构件132的形状对应的多个压缩构件包围。在本示例中,负压产生构件132形成为类似于长方体形状,四个压缩构件503A、503B、503C和503D包围负压产生构件132的相应的四个面,即负压产生构件132的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大于第一凹部100A的内部尺寸。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被压缩到形状类似于矩形框架的插入管中。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132B用的材料为由热塑性烯烃树脂形成的纤维。插入爪504从压缩构件503A向下伸出较长距离。插入爪505从压缩构件503B向下伸出较短距离。在本示例中,插入爪504的厚度Wl与插入爪505的厚度W2相同。插入爪504和505可以形成为相应的压缩构件503A和503B的一部分。加压棒506位于插入管中的负压产生构件132(132A和132B)的顶面上。负压产生构件132的底面指向第一凹部100A的开口。压缩构件503A、503B、503C和503D用于压缩负压产生构件132,使得负压产生构件132变得小于第一凹部100A的开口。以此方式,在负压产生构件132与第一凹部100A的开口相对的相对位置处,负压产生构件132被维持在压缩状态。然后,如图3的(B)所示,插入管向下移动以将左右侧的插入爪504和505插入到第一凹部IOOA的开口中。右侧的插入爪505沿着分隔壁150的内表面被插入。左侧的插入爪504沿着第一凹部100A的与分隔壁150相对的左侧内表面被插入。插入爪504被插入直到如图4所示插入爪504位于第一凹部100A的底面附近或者插入爪504到达该底面。如图4所示,插入爪505仅插入到第一凹部100A的开口的附近。然后,如图3的(C)所示,使用缸体501来使加压棒506沿箭头E的方向移动以将负压产生构件132(132A和132B)推入到第一凹部100A中。在如上所述的插入负压产生构件132的操作中,如图4所示,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的已经向下移动而与插入爪505脱离的部分不再受插入爪505的压缩并且在恢复力的作用下沿着箭头50的方向朝向分隔壁150膨胀。也就是,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在不再受由插入爪505施加到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的、图3的(C)的右侧所示的外表面(第一外表面)的压力的情况下,被载置到第一凹部100A中。此时,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 2A的、图3的(C)的左侧所示的外表面(第二外表面)维持被插入爪504加压。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从插入前其所处的插入爪504和505之间的位置,通过沿箭头50的方向移动与插入爪505的厚度W2相等的距离,而位于插入爪504和分隔壁150之间。也就是,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如上所述地移动,朝向分隔壁150移位,并且与分隔壁150紧密接触。当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与形成有大气导入通道150A的分隔壁150紧密接触时,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的位于分隔壁150附近的部分变形。该部分的密度与变形量一致地增大。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的位于分隔壁150附近的部分的密度也同样地增大。其后,如图3的(D)所示,由加压棒506经由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将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向下压。由此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向下移动到第一凹部100A的形成有供墨口 114的底面。然后,如图3的(E)所示,在维持由加压棒506对负压产生构件132加压的状态下,从第一凹部100A拔出插入爪504和505以及由四个压缩构件503A、503B、503C和503D所形成的插入管。当拔出插入爪504时,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从压缩状态释放与插入爪504的厚度Wl相等的量。其后,如图3的(F)所示,使用缸体501来使加压棒506向上退避。由此完成插入负压产生构件132的步骤。在插入负压产生构件132使得负压产生构件132与分隔壁150紧密接触之后,通过将形成有大气连通口 170和墨充填孔160的盖构件180固定到盒主体100的开口,而完成墨盒。负压产生构件132在其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而压靠第一凹部100A的内表面,并且负压产生构件132在施加在负压产生构件132和第一凹部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维持与分隔壁150的紧密接触。也就是,插入到第一凹部中的负压产生构件132受到摩擦阻力的限制而不能移位。如图6中的情况那样,通过将泵5、泵8、储墨器9、阀7、阀10和阀12连接到供墨口 114和墨充填孔160,可以为如此制造的墨盒充填墨。也就是,首先,闭合供墨口 114和大气连通口 170。然后,使用泵5通过墨充填孔160和阀7沿箭头A的方向(参见图6)从墨盒排出空气,从而减小第一室Rll和第二室R12中的压力。其后,闭合阀7,使用泵8来沿箭头B的方向(参见图6)从储墨器9供给墨以通过阀10和墨充填孔160将墨充填到第二室R12中。此时,墨通过连通部140仅浸透第一室Rll中的负压产生构件132的表面的一部分。然后,使用泵8来沿箭头C的方向(参见图6)从储墨器9供给墨以通过阀12和供墨口 114将墨20充填到第一室Rll中。由负压产生构件132的毛细力吸收和保持第一室Rll中的墨。其后,闭合供墨口 114,打开大气连通口 170以完全消除第一室Rll和第二室R12中的减压状态(第一室Rll和第二室R12向大气开放)。然后球165闭合墨充填孔160。当运送墨盒时,由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密封供墨口 114,当使用墨盒时撕掉该密封件。当使用墨盒时,撕掉了密封件的供墨口 114被连接到喷墨打印头(图中未示出)。由负压产生构件132吸收并保持在第一室Rll中的墨在被施加负压的状态下被供应到打印头。随着墨20被供应,第二室R12中的墨通过连通部140被供给到第一室Rll中。通过大气导入通道150A和连通部140,对应量的空气从大气连通口 170被供给到第二室R12中。如上所述,当运送墨盒时,需要适当地管理存在于第二室中的气泡的量。也就是,当存在于第二室中的气泡的量超过预定值时,当 撕掉供墨口上的密封件以允许开始使用墨盒时,墨可能从供墨口泄漏。然而,如果墨盒中产生墨和空气混合的部分P (参见图6),则第二室中的气泡的量由于来自部分P的空气的额外量而增加。气泡的量可能超过能够被适当管理的量所处的值范围。如上所述,如果负压产生构件的位于分隔壁附近的部分具有不合适的密度,并且当在墨充填操作中,大气连通口开放以消除墨盒中的减压状态(室向大气开放)时,产生墨和空气混合的部分P (参见图6)。也就是,负压产生构件的位于分隔壁附近的部分提供减小的流阻,因而增大墨通过该部分和连通部从第一室流入第二室的速度。已通过大气连通口进入第一室的空气通过以集中的方式经过分隔壁附近的该部分而以卷入高速流动的墨中的方式流入到分隔壁附近的该部分。结果,在分隔壁的附近产生墨和空气混合的部分P。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负压产生构件132与分隔壁150紧密接触,以使负压产生构件132的位于分隔壁150附近的部分的密度能够增大,由此使该部分的流阻能够增大。当在墨充填操作期间使室向大气开放时,增大的流阻用于使墨通过连通部140和负压产生构件132的位于分隔壁150附近的部分从第一室Rll流入第二室R12的速度减小。因此,墨能够从整个负压产生构件132供给到第二室R12中,而不会集中在负压产生构件132的位于分隔壁150附近的部分。这使得能够防止空气卷入到墨中。结果,可以限制墨和空气混合的部分P(参见图6)产生,而无需增加在墨充填过程中使室向大气开放的操作的持续时间。(第二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插入爪504的厚度Wl与插入爪505的厚度W2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爪504的厚度W I是插入爪505的厚度W2的两倍(Wl =2XW2)。这使负压产生构件132与分隔壁150比上述实施方式紧密地接触。也就是,当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负压产生构件132被压缩保持在由四个压缩构件所形成的插入管中时,负压产生构件132能够以定位成进一步偏向分隔壁150的方式插入到第一凹部100A中。因而,插入爪504的厚度Wl的改变使得可以调节负压产生构件132与分隔壁150的接触程度。(其它实施方式)压缩构件503B不必包括插入爪505。插入装置仅需要被构造成使得负压产生构件132可以在压缩构件503B所施加的压缩被解除的情况下插入到第一凹部100A中。换句话说,插入装置仅需要被构造成使得在在维持由压缩构件503A和插入爪504对负压产生构件132施加压力并且压缩构件503B所施加的压力被解除的情况下将负压产生构件132载置于第一凹部100A之后,可以解除由压缩构件503A所施加的压力。因此,负压产生构件在被载置在第一凹部中时与分隔壁紧密接触。这对于避免如上所述地可能在墨充填期间发生于负压产生构件的一部分处的墨流入速度的增大是有效的。上述构造对于抑制在负压产生构件和分隔壁之间形成间隙以使负压产生构件充分地保持墨也是有效的。此外,墨充填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负压产生构件132不限于具有两个构件132A和132B的构造。负压产生构件132可以包括单一构件或者包括至少三个构件。此外,本发明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容纳除墨之外的各种液体的液体容器。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 ,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在该液体容器中,负压产生构件被容纳在第一凹部中,所述第一凹部通过形成有连通部的分隔壁而与第二凹部隔开,所述方法包括 压缩步骤,在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于所述第一凹部之前,由压缩构件对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多个外表面加压,使得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变得比所述第一凹部的开ロ小,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所述多个外表面包括将要与所述分隔壁的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表面接触的第一外表面;以及将要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干与所述分隔壁相対的位置的内表面接触的第二外表面;以及 载置步骤,在解除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一外表面的压カ并且维持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压カ的情况下,将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载置到所述第一凹部中,在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到所述第一凹部中之后,解除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构件包括对所述第一外表面加压的第一压缩构件和对所述第二外表面加压的第二压缩构件, 所述压缩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ロ相対的位置維持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压缩,以及 所述载置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使从所述第二压缩构件伸出的插入爪沿着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移动,然后,使所述负压产生构件从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ロ相対的所述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凹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插入爪的厚度来调节所述负压产生构件与所述分隔壁的所述表面的紧密接触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构件包括被构造成对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所述多个外表面加压的多个压缩构件,以及 当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压缩时,所述多个压缩构件形成包围所述多个外表面的插入管。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覆盖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开ロ的盖构件进行固定的步骤。
6.一种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设备,在该液体容器中,负压产生构件被容纳在第一凹部中,所述第一凹部通过形成有连通部的分隔壁而与第二凹部隔开,所述设备包括 压缩单元,该压缩単元被构造成在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于所述第一凹部之前,所述压缩単元通过压缩构件对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多个外表面加压,使得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变得比所述第一凹部的开ロ小,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所述多个外表面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ニ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将要与所述分隔壁的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表面接触,所述第ニ外表面将要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干与所述分隔壁相対的位置的内表面接触;以及 载置单元,该载置単元被构造成在解除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一外表面的压力并且维持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压カ的情况下,所述载置单元将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载置到所述第一凹部中,在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到所述第一凹部中之后,所述载置単元解除由所述压缩构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压力, 其中,所述压缩构件包括对所述第一外表面加压的第一压缩构件和对所述第二外表面加压的第二压缩构件,所述压缩単元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ロ相対的位置維持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被压缩,以及 所述载置単元使从所述第二压缩构件伸出的插入爪沿着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移动,然后,使所述负压产生构件从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ロ相対的所述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凹部中。
全文摘要
用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和设备。压缩构件被用于对负压产生构件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加压,该第一外表面将要与分隔壁的表面接触,该第二外表面将要与第一凹部的位于所述分隔壁所在侧的相对侧的内表面接触。在解除施加到第一外表面的压力并且维持施加到第二外表面的压力的情况下,将负压产生构件载置到第一凹部中。在负压产生构件被载置在第一凹部中之后,解除施加到负压产生构件的外表面的压力。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2673161SQ2012100450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山田良太, 柴彰, 米田勇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