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转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37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膜转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案属于转写设备的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加热及压力调节方式,将一薄膜上的图像转写至一壳体表面的薄膜转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大量的3C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俨然成为现代人于日常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为了增加其美观性,大多会于该3C电子产品的至少一外壳上设有至少一装饰结构,利用该装饰结构而提升其运转时的质感。一般而言,该装饰结构依据该壳体的材质而有不同的类型,如使用于以塑胶材质而制成的该壳体,通常以喷涂上色的方式而设置一图案层于该壳体上,仅能呈现出平面的 视觉效果,且喷涂上色的制程中会产生有毒废气的污染问题,此外,喷涂后还须额外进行二次加工的程序,步骤繁琐。如使用于以金属材质而制成的该壳体时,则可利用如化学着色、电解着色、装饰电镀或金属表面蚀刻等技术,于金属制的该壳体表面产生发丝纹路的装饰效果,除了平面的视觉效果外,还有立体浮凸效果而能提升使用者拿取时的手感,包括摩擦力的增加而便于拿持,且不易沾附指纹、油污等优势,但是其设备成本昂贵,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对于厂商来说也是一大考验。因而产生了转写技术(包括压印及转印),其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的污染问题物,且设备价格低廉,也不需专业人士操作;其将一纹路结构或一图案层预先印刷于一转写膜上,经过转写设备而将该纹路结构或该图案层转写至该3C电子产品的该壳体表面,由于该壳体表面并非完全平面而是有许多凹凸不平之处,易造成该纹路结构或该图案层无法平整地贴附于该壳体表面,因而于转角或曲面的部分产生皱折或是破裂,进而影响其运转时的美观性,甚至该纹路结构或该图案层都是由该皱折或破裂处逐次损坏,也使得其保护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创作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薄膜转写装置,俾利用加热结合压力调整的方式,对一转写膜上进行揉压,以将该转写膜上的一图案层平均地转写至一壳体的表面,不论是平面或是曲面都能获得良好的转写效果,据以大幅提升该壳体表面的质感,且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的薄膜转写装置,设于一机架上,其包括一上腔体,设于该机架的上方位置,该上腔体设有一加热模块及一第一压力调节模块,该加热模块设于该上腔体的内部以加热该转写膜,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控制该上腔体内部产生正压或负压及调整其压力值;一下腔体,设于该机架相对于该上腔体的下方位置,该下腔体设有一第二压力调节模块,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控制该下腔体内部产生正压或负压及调整其压力值;一载台,设于该下腔体的内部以承载该壳体,该载台能于该下腔体内部往复升降;一冷却模块,设于该载台上,供以冷却该载台及该壳体的温度;及一压框,设于该上腔体及该下腔体之间,且可相对该下腔体进行移动,供以夹持该转写膜的周缘于该下腔体的周缘;运转时,该上腔体盖合于该下腔体上而形成封闭的一空间,并由该转写膜该空间分隔为二,且分别由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及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调整二者间的压力,使该转写膜受到高温及压力的揉压,而将该图案层平均地转写至该壳体的表面。其中,该载台对应该转写膜而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供以定位该转写膜于该载台上的位置。或于该下腔体的周缘对应该转写膜而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供以定位该转写膜于该下腔体的位置,以上都能使该转写膜被充分定位,使其于制作过程中不致因热涨冷缩而改变位置,对于转写品质也有一定的助益。其中,该载台中央对应该壳体的内部形状而设有一凸出部,供以暂时卡掣该壳体的位置,且该凸出部的形状、尺寸也能够依据实际情况改变,而不会受到限制。于一实施例中,本创作的该薄膜转写装置,更具有一第一升降模块,设于该机架内 且位于该上腔体上方,该第一升降模块与该上腔体相连接,以带动该上腔体相对于该下腔体作往复升降。再者,于一实施例中,本创作的该薄膜转写装置,更具有一第二升降模块,设于该机架内且位于该下腔体下方,该第二升降模块与该载台相连接,以带动该载台于该下腔体内往复升降。另外,于另一实施例中,本创作的该薄膜转写装置,更具有一第三升降模块,设于该机架内且位于该下腔体下方,该第三升降模块与该压框相连接,以带动该压框往复升降。其中,该加热模块由多支加热管平行排列设置而成,供以加热该转写膜,使该图案层更容易转写至该壳体的表面。其中,该冷却模块选自水冷或油冷其中之一者,供以冷却该载台及该壳体的温度,避免转写失败的机率。其中,该载台的形状与该下腔体的内部形状相同,而使该载体可于该下腔体内部活动升降。本创作不论是平面或是曲面都能获得良好的转写效果,并可利用该图案层21使用如碳纤维等材质,而大幅提升该壳体3表面的质感及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

图I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状态示意图(一)。图5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状态示意图(二)。图6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状态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I-薄膜转写装置;11_机架;111-骨架;112_盖板;12_上腔体;121_加热模块;122-第一压力调节模块;123_第一升降模块;13_下腔体;131_第二压力调节模块;132_第二定位柱;14_载台;141-第一定位柱;142-凸出部;143_第二升降模块;15_冷却模块;16-压框;161-第三升降模块;2_转写膜;21_图案层;3_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创作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请参阅图1、2、3,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各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创作的薄膜转写装置I包括一机架11、一上腔体12、一下腔体13、一载台14、一冷却模块15及一压框16。将一转写膜2上的一图案层21透过加热结合压力揉压的方式,将该图案层21转写至一壳体3的表面,而形成所需的装饰及保护效果。另外该机架11也可为额外设置的一构件,如图中所示,该机架11由多个骨架111及多个盖板112所组成,以供固定上述构件及提供所需的防护效果。该上腔体12设于该机架11的上方位置,该上腔体12设有一加热模块121及一第一压力调节模块122,该加热模块121由多支加热管平行排列设置而成,其设于该上腔体12的内部以加热该转写膜2 ;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122设于该上腔体12上,其用来对该上 腔体12内部产生正压或负压的气压,以及调整其产生正压或负压时的压力值,当该转写膜2封闭该上腔体12时,由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122产生正压而能使该转写膜2封闭该上腔体12的空间变大,也即该转写膜2会朝向该下腔体13的方向膨胀;反之,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122产生负压而能使该转写膜2封闭该上腔体12的空间变小,也即该转写膜2会朝向该上腔体12的方向缩入。另外,于该上腔体12上方更具有一第一升降模块123,且与该上腔体12相连接,其同样设于该机架11内,以供带动该上腔体12相对于该下腔体13作往复升降。该下腔体13设于该机架11相对于该上腔体12的下方位置,且该下腔体13设有一第二压力调节模块131,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131设于该下腔体13上,其用来对该下腔体13内部产生正压或负压的气压,以及调整其产生正压或负压时的压力值,当该转写膜2封闭该下腔体13时,由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131产生正压而能使该转写膜2封闭该下腔体13的空间变大,也即该转写膜2会朝向该上腔体12的方向膨胀;反之,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131产生负压而能使该转写膜2封闭该下腔体13的空间变小,也即该转写膜2会朝向该上腔体12的方向缩入。再者,于该下腔体13的周缘对应该转写膜2而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132,供以定位该转写膜2于该下腔体13的位置。该载台14形状与该下腔体13的内部形状相同,供以活动设置于该下腔体13的内部以承载该壳体3,该载台14能于该下腔体13内部带动该壳体3往复升降。再者,于该载台14对应该转写膜2而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141,供以定位该转写膜2于该载台14上的位置。且该载台14中央对应该壳体3的内部形状而设有一凸出部142,供以暂时卡掣该壳体3的位置。应注意的是,该载台14并与一第二升降模块143相连接,该第二升降模块143设于该机架11内且位于该下腔体13下方,而能够带动该载台14及该壳体3于该下腔体13内往复升降。该冷却模块15选自水冷或油冷其中之一者,设于该载台14上,供以冷却该载台14及该壳体3的温度,以确保该载台14及该壳体3不会因该加热模块121进行加热而有过热的问题。该压框16设于该上腔体12及该下腔体13之间,且可相对该下腔体13进行移动,供以夹持该转写膜2的周缘于该下腔体13的周缘。应注意的是,该压框16与一第三升降模块161相连接,且该第三升降模块161设于该机架11内且位于该下腔体13下方,供以带动该压框16往复升降。再请一并参阅图4 6,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各种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运转时,该转写膜2输送至该上腔体12及该下腔体13之间,并由该第二升降模块143调整该凸出部142的高度以对应该壳体3 ;接着,由该第三升降模块161带动该压框16,以将该转写膜2的周缘于该下腔体13的周缘,且该上腔体12再盖合于该下腔体13上而形成封闭的一空间,因此,该上腔体12及该下腔体13合而为一,且其内部空间由该转写膜2分隔为二 ;最后,透过该上腔体12内的该加热模块121对该转写膜2加热,再由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122调整该转写膜2与该上腔体12之间的压力,以及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131调整该转写膜2与该下腔体13之间的压力,使该转写膜2在同时受到高温及压力的揉压下,而将该图案层21平均地转写至该壳体3的表面。据此,本创作的该薄膜转写装置I利用该加热模块121、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122及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131,以加热结合压力调整的方式,对该转写膜2进行加热揉压,而能该转写膜2上所具有的该图案层21平均地转写至该壳体3的表面,不论是平面或是曲面 都能获得良好的转写效果,并可利用该图案层21使用如碳纤维等材质,而大幅提升该壳体3表面的质感及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薄膜转写装置,设于一机架上,供以将一转写膜上的一图案层转写至一壳体的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腔体,设于该机架的上方位置,该上腔体设有一加热模块及一第一压力调节模块,该加热模块设于该上腔体的内部以加热该转写膜,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控制该上腔体内部产生正压或负压及调整其压力值; 一下腔体,设于该机架相对于该上腔体的下方位置,该下腔体设有一第二压力调节模块,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控制该下腔体内部产生正压或负压及调整其压力值; 一载台,设于该下腔体的内部以承载该壳体,该载台能于该下腔体内部往复升降; 一冷却模块,设于该载台上,供以冷却该载台及该壳体的温度;及 一压框,设于该上腔体及该下腔体之间,且能相对该下腔体进行移动,供以夹持该转写膜的周缘于该下腔体的周缘;运转时,该上腔体盖合于该下腔体上而形成封闭的一空间,并由该转写膜将该空间分隔为二,且分别由该第一压力调节模块及该第二压力调节模块调整二者间的压力,使该转写膜受到高温及压力的揉压,而将该图案层平均地转写至该壳体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载台对应该转写膜而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供以定位该转写膜于该载台上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腔体的周缘对应该转写膜而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供以定位该转写膜于该下腔体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载台中央对应该壳体的内部形状而设有一凸出部,供以暂时卡掣该壳体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第一升降模块,设于该机架内且位于该上腔体上方,该第一升降模块与该上腔体相连接,以带动该上腔体相对于该下腔体作往复升降。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第二升降模块,设于该机架内且位于该下腔体下方,该第二升降模块与该载台相连接,以带动该载台于该下腔体内往复升降。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第三升降模块,设于该机架内且位于该下腔体下方,该第三升降模块与该压框相连接,以带动该压框往复升降。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模块由多支加热管平行排列设置而成。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模块选自水冷或油冷其中之一者O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转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载台的形状与该下腔体的内部形状相同。
专利摘要一种薄膜转写装置,包括一机架、一上腔体、一下腔体、一载台、一冷却模块及一压框。其中该上腔体及该下腔体对称设于该机架的内部,该压框设于其间,该载台及该冷却模块设于该下腔体内,且该上腔体设有一加热模块及一第一压力调节模块,该下腔体设有一第二压力调节模块;操作时,透过该压框夹持一转写膜于该下腔体的周缘,透过该加热模块加热及调整该上腔体与该下腔体内的压力后,使该转写膜受到高温及上、下压力的揉压,而将该图案层平均地转写至该壳体的表面,获得更佳的转写品质。
文档编号B41F16/00GK202685529SQ20122032955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谢瑞发 申请人:非翌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