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215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墨盒主要指的是喷墨打印机(包括喷墨型多功能一体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喷墨打印机用墨盒控制负压的方式也发展为很多种。

其中,现有技术中所述的控制负压方式是目前行业内通用的,其大体结构包括墨水箱,在墨水箱内设置有可动构件,可动构件的下端中央部分设置有金属板件,金属板件的下端设置有弹簧构件,该墨水箱的下端设置有记录笔,上述通过可动构件、金属板件以及弹簧构件组合的方式有效的实现了控制墨盒的内部负压。

然而,发明人在实施本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因现有技术中的墨盒内部相互组合的零部件过多,导致需要考虑各个零部件的固定方式和接合方式的同时制造工艺复杂,特别是金属板件,导致板件的加工工艺难度较大,固定方式复杂,成本高;

另一方面,有时候墨盒的储存环境与使用环境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夏天或者冬天),就要求墨盒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微压调节能力,否则容易出现出墨孔滴墨现象。同时,当墨盒安装后处于工作状态时,随着墨盒安装部沿着打印机的主扫描方面进行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出墨孔滴墨现象,就要求墨盒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微压调节能力。为了保证墨盒自身的微压调节能力,必须要让墨水箱中的可动构件与墨水箱的外包装之间留有一定的可伸缩空间,这样会压缩墨水存储空间,会直接导致墨盒的墨水注入量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使得墨盒本身具有了一定的微压调节能力,并取消了金属板件,从而使得墨盒内部零部件的固定方式简单,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墨盒,包括:中空的盒体,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有一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盒体的内壁形成一用于容置墨水的密封腔,所述薄膜上包括至少一个形变区域,所述形变区域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薄膜上其他区域的弹性模量。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形变区域和其他区域之间还包括过渡区域,所述形变区域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过渡区域的弹性模量,所述过渡区域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薄膜上其他区域的弹性模量。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密封腔内设有一用于支撑所述薄膜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盒体的腔壁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薄膜的形变区域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主墨水腔内还设有弹簧限位部,所述弹簧限位部由若干个限位块构成。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筋条,所述筋条、所述盒体的内壁与所述薄膜将所述密封腔形成若干腔室。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若干腔室中包括主墨水腔,所述主墨水腔的面积大于其他腔室的面积。

如上所述的墨盒,至少一个所述形变区域与所述主墨水腔的位置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至少一个形变区域朝向所述主墨水腔内部凹陷。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薄膜通过所述其他区域与所述筋条相接合。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墨孔,所述主墨水腔包括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底端的倾斜腔壁,所述倾斜腔壁朝向所述出墨孔的方向倾斜。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盒体上设有进气孔和负压控制机构,所述筋条、所述盒体的内壁与所述薄膜构成一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负压控制机构相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的墨盒。

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及喷墨打印机,通过在盒体与盒盖之间设置的薄膜,将薄膜设置为其他区域和形变区域,并且其他区域和形变区域的弹性形变能力不同,进而有效的实现墨盒通过设置的薄膜具有一定的微压调节能力,即通过薄膜形变区域和其他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形变实现的,且形变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向主墨水腔内部凹陷,进而解决了密封腔内出现的注入墨水量不足的问题,此外,使得墨盒内部零部件的固定方式简单,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进而提高了墨盒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外形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外形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盒体的后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给出的墨盒的薄膜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中:

1、盒体; 1a、第一面;

1b、第二面; 1c、第三面;

1d、第四面; 1e、第五面;

1f、第六面; 10、第一壳体;

11、第二壳体; 11a、第三壳体;

12、定位孔; 13、芯片;

13a、芯片安装部; 14、进气孔;

14a、进气孔薄膜; 15、出墨胶塞;

16、出墨孔; 16a、出墨孔薄膜;

17、负压控制机构; 17a、负压控制机构安装部;

171、阀盖; 172、阀膜;

173、阀弹簧; 174、阀座;

175、阀薄膜; 18、薄膜;

181、其他区域; 182、形变区域;

183、过渡区域; 19、弹簧;

19a、弹簧限位部; 110、主墨水腔;

111、墨水腔壁; 1111、倾斜腔壁;

112、导气通道; 1121、上升通道;

1122、下降通道; 1123、导气通道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给予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1可知,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墨盒,包括:中空的盒体1,盒体1的内腔中设有一薄膜18,薄膜18与盒体1的内壁形成一用于容置墨水的密封腔,薄膜18上包括至少一个形变区域182,形变区域182的弹性模量小于薄膜18上其他区域181的弹性模量。

其中,对于本技术方案的密封腔形成的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对密封腔的形成方式进行设定;如可以将其设置为由薄膜18中的其他区域181与盒体1的内壁相焊接形成密封腔,或者其他方式等等,只要能够保证密封腔具有较大的面积,以容置足够的墨水,并能够 保证密封腔的密封效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其次,对于薄膜18上设置的形变区域182的个数和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如可以在薄膜18上设置的形变区域182的个数设置为1个、2个、3个等等,可以将形变区域182的形状设置为不规则形状、规则形状等,如三角形、矩形、圆角矩形、正方形等等,对于具体的形变区域182的个数和形状结构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对于盒体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如将盒体1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矩形结构、圆形结构,或者设置为由若干个分体壳体构成的组合结构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对于薄膜18的具体结构的形状、设计方法和工艺不做限定,对于薄膜18的形状而言,可以将薄膜18设置为矩形结构、圆形结构或其他形状结构等等,只要能够与盒体1形成密封腔即可;此外,可以采用预先设置的两片弹性形变能力不同的薄膜18进行拼接,也可以将一整张薄膜18通过刮、烫等方式使得薄膜18形成至少具有两个弹性形变能力的区域等等,对于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工艺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状态以及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对于薄膜18上其他区域181和形变区域182所具有的具体弹性形变能力不做限定,可以将薄膜18在原始状态时的弹性形变能力作为其他区域181的弹性形变能力,只要满足形变区域182的弹性模量小于其他区域181的弹性模量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道,当弹性模量较大时,弹性形变能力较差,即刚度较大;而当弹性模量较小时,弹性形变能力较大,刚度较小;因此,只要使得形变区域182的弹性形变能力大于其他区域181的弹性形变能力即可,即使得形变区域182相对于其他区域181而言,比较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这样使得在使用墨水时,密封腔内的压力减小,通过形变区域182发生的弹性形变,对压力减小的密封腔内的压力进行了一定的微调,进而保证了出墨孔处不会出现滴墨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墨盒,通过在盒体1与盒盖之间设置的薄膜18,将薄膜18设置为其他区域181和形变区域182,并且其他区域181和形变区域182的弹性形变能力不同,进而有效的实现墨盒通过设置的薄膜18具有一定的微压调节能力,即通过薄膜18形变区域182和其他区域181发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形变实现的;形变区域182的弹性模量小于薄膜18上其他区域181的弹性 模量,形变区域182的弹性能力较大,其他区域181的弹性变形能力微小,且形变区域182相对于其它区域181向主墨水腔110内部凹陷,从而解决了因考虑墨盒自身的微压调节能力,必须要留有一定的可伸缩空间而导致密封腔内出现的注入墨水量不足的问题,此外,墨盒内部取消了背景技术中的金属板件,从而使得墨盒内部零部件加工工艺简单,固定方式简单,成本低;形变区域182的弹性能力较大,其他区域181的弹性变形能力微小,避免了过多的墨水残留在褶皱中,造成墨水的残留量大,造成资源的浪费;进而提高了墨盒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可知,为了使得在薄膜18满足上述的要求,并减小制作薄膜18的工艺难度,将薄膜18设置的形变区域182和其他区域181之间还设置为包括过渡区域183,形变区域182的弹性模量小于过渡区域183的弹性模量,过渡区域183的弹性模量小于薄膜18上其他区域181的弹性模量。

通过设置的过渡区域183,使得形变区域182与其他区域181之间整体协调性较高,并且减小了制作工艺的难度,并通过设置的过渡区域183,增加了薄膜18使用的强度和耐力,避免了因过渡区域183和其他区域181的直接连接部分因发生形变而出现破裂现象的产生,有效的保证了薄膜18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图4为所给出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4可知,为了保证薄膜18使用的稳定可靠性,在盒体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筋条,筋条、盒体1的内壁与薄膜18将密封腔形成若干腔室,这样通过设置的筋条,对薄膜18形成有效的支撑作用,进而减轻了在墨盒不慎跌落时因墨水的冲击力而对薄膜18造成的损害,提高了薄膜18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其中,对于上述的筋条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以及盒体1内部的空间面积进行设置,如可以设置为无规则形状结构的,也可以设置为规则形状结构的;如规则的平行结构的,使得盒体1内部形成若干个密封腔形成若干的腔室,其中,在若干腔室中包括主墨水腔110,主墨水腔110的面积大于其他腔室的面积,而对于主墨水腔110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可以设置为矩形结构、不规则形状结构或者 正方形结构等等,具体的形状与设置的筋条的形状结构有关,即使得设置于盒体1内的筋条构成了主墨水腔110的墨水腔壁1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任意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4可知,对于形成的主墨水腔110与薄膜18上的形变区域182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形状不做限定,如可以将薄膜18上若干个形变区域182设置在主墨水腔110的周围附近,也可以设置在与主墨水腔110相对应的位置,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形变区域182的位置设置于薄膜18的中间位置或环绕与中间位置的四周位置等等;而对于形变区域18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等;或者将薄膜18上的若干形变区域18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主墨水腔110的形状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与主墨水腔110的形状不同;其中,为了提高墨盒整体的自身微压调节能力和容置墨水的能力,较为优选的,将设置的至少一个形变区域182与主墨水腔110的位置相对应;至少一个形变区域182的形状与主墨水腔110的形状相对应。

参考附图4可知,主墨水腔110是由薄膜18、墨水腔壁111形成的一个空间,并且在薄膜18包括至少一个形变区域182和其他区域181时,至少一个形变区域182朝向主墨水腔110内凹陷,并且,此时,该薄膜18通过其他区域181与墨水腔壁111相接合,即使得形变区域182与墨水腔壁111不接合;在薄膜18还包括过渡区域183时,薄膜18的至少一个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朝向主墨水腔110内部凹陷;并且该薄膜18还是通过其他区域181与墨水腔壁111相接合,即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与墨水腔壁111无接合,则使得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并无墨水腔壁111的支撑,其他区域181与墨水腔壁111焊接形成主墨水腔110。其中,墨水腔壁111由筋条构成,即主墨水腔110是由薄膜18通过其他区域181与筋条相接合而构成的,这样使得墨盒1在微压调节过程中,变形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的形变不会受到焊接的影响,使得墨盒1更好的发挥微压调节作用。

图5为所给出的墨盒的爆炸图;图6为所给出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图6的俯视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4-7可知,在将薄膜18的形变区域182固定在主墨水腔110的相对位置时,由于主墨水腔110的空间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形变区域182的固定在主墨水腔110 上的强度,并且避免形变区域182因主墨水腔110内的墨水和压力而发生较大形变,在主墨水腔110内设有一用于支撑薄膜18的弹簧19,弹簧19的一端与主墨水腔110的墨水腔壁111相接触,另一端与薄膜18的形变区域182相接触。

其中,对于弹簧19的具体的结构以及种类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盒体1的厚度来进行选择和设置;此外,对于弹簧19设置在主墨水腔110内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其主要设置的位置与主墨水腔110相对应的那个形变区域182的位置有关,如果形变区域182设置于主墨水腔110的中部,则可以将弹簧19设置于主墨水腔110的中部,以此类推;其中,较为优选的,将一个形变区域182设置于主墨水腔110的中部,进而将弹簧19设置于主墨水腔110的中部;此外,为了保证弹簧19在主墨水腔110内设置的更加牢固,在主墨水腔110内还设有弹簧限位部19a,弹簧限位部19a由若干个限位块构成;通过设置的弹簧限位部19a可以有效的将弹簧19固定在主墨水腔110内,保证了弹簧19使用的稳定可靠性;并且,在形变区域182发生较大形变时,通过弹簧19的弹性形变可以抑制形变区域182发生的形变程度,因而避免了形变区域182因发生较大形变而破裂现象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薄膜18使用的稳定可靠性;同时,可以进一步防止因不规则变形导致褶皱里面存有墨水,减少残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4-7可知,为了提高墨盒内墨水的使用效率,将盒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墨孔16,主墨水腔110的底端设有倾斜腔壁1111,即墨水腔壁111包括设置于盒体1内部底端的倾斜腔壁1111,倾斜腔壁1111朝向出墨孔16的方向倾斜。

由于主墨水腔110内容置的墨水相对于其他腔室而言最多,而将主墨水腔110的底端的墨水腔壁111设置为朝向出墨孔16的倾斜腔壁1111,有效的减少了主墨水腔110内墨水的残留情况,进而提高了墨盒内墨水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4-7可知,由于盒体1内设置的薄膜18使得盒体1本身具有一定的微压调节能力,可以对盒体1内的强压变化进行微调节,但是,为了保证盒体1内的墨水的正常使用,并提高盒体1内的压强的调节能力,可以在盒体1上设有进气孔14和负压控制机构17, 筋条、盒体1的内壁与薄膜18构成一导气通道112,导气通道112的一端与进气孔14相连通,另一端与负压控制机构17相连接。

其中,对于导气通道112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其与设置于盒体1内部的筋条的形状结构相关,即位于盒体内的部分筋条构成了导气通道112的导气通道壁1123,通过设置的不同导气通道壁1123,可以形成不同结构的导气通道112,如可以将导气通道112设置为直线结构、曲线结构或折线结构等等,只要能够使得导气通道112的一端与进气孔14相连通,另一端与负压控制机构17相连接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对于负压控制机构17的具体结构以及其安装方式不做限定,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负压控制机构17设置为控气阀,并进一步可以将控气阀包括设置于盒体1上的阀座174,阀座174上依次设置有阀弹簧173、阀盖172和阀盖171,阀盖171的顶端还设有用于密封的阀薄膜175;或者是将负压控制机构17设置为多孔结构,如过滤网或海绵材料等等;而对于负压控制机构17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定,可以在盒体1上设置负压控制机构安装部17a,使得负压控制机构17通过负压控制机构安装部17a安装在盒体1,而对于具体的负压控制机构安装部17a的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负压控制机构17的结构进行设置;此外,对于负压控制机构17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将负压控制机构17采用过滤网时,可以将负压控制机构17设置于位于出墨孔16附近处,即位于盒体1的下半部分;而当将负压控制机构17确定采用控气阀时,则可以将负压控制机构17设置于盒体1的上半部分,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负压控制机构17,并将负压控制机构17设置于盒体的其他位置处,只要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负压控制机构17对盒体1内部的负压进行调节即可,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对于具体的负压控制机构17的类型和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盒体1的结构以及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通过负压控制机构17与其相连接的导气通道112相配合,实现对盒体1内的压力和压强进行调节的效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的墨盒。

通过设置的带有上述墨盒的喷墨打印机,有效的保证了打印机的打印效果,并且能够提高墨水的使用率,减少了打印机更换墨盒的次数,进而保证 了打印机因频繁更换墨盒而出现故障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打印机使用的稳定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具体应用时,图2为所给出的墨盒的外形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所给出的墨盒的外形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参考附图2-3可知,可以将盒体1设置为呈类似长方体结构,其具有第一面1a、第二面1b、第三面1c、第四面1d、第五面1e、第六面1f;并将盒体1设置为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在第二壳体11上设有定位孔12、芯片13、芯片安装部13a、进气孔14、进气孔薄膜14a、出墨孔16、出墨胶塞15、出墨孔薄膜16a;其中,芯片13为记忆存储芯片13,用于存储打印机打印数据的,便于对打印机的打印状态进行了解;出墨胶塞15用于密封出墨孔16,以避免出墨孔16出现滴墨的情况;而对于进气孔薄膜14a和出墨孔薄膜16a是用于密封进气孔14和出墨孔16的,在将墨盒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时,会将进气孔薄膜14a和出墨孔薄膜16a戳破,以将墨盒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

其中,可以将芯片安装部13a和进气孔14设置于第一面1a上,出墨孔16设置于进气孔14的下端,这样,当将芯片13安装到芯片安装部13a上时,使得芯片13和进气孔14均设置于第一面1a上;在将墨盒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上的过程中,第一面1a始终处于安装方向p(如图所示)的最前端,即第一面1a是墨盒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上时的安装前端面;与第一面1a(即安装前端面)相对应的是第四面1d;与第一面1a和第四面1d相交的是第二面1b、第三面1c、第五面1e、第六面1f,其中,第五面1e、第六面1f的面积大于第二面1b、第三面1c的面积,其中第二面1b与第三面1c相对,第五面1e与第六面1f相对,墨盒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上的过程中,安装方向p与第二面1b和第三面1c平行;第二面1b相比第三面1c来说更靠近出墨孔16。

在上述将墨盒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上的过程中,定位孔12在安装过程中起到引导、定位的作用;进气孔14在安装前被进气孔薄膜14a覆盖,随着墨盒的安装,进气孔薄膜14a被喷墨打印机中的与其相匹配的针(图中未画出)戳破,从而使得墨盒内部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墨盒通过出墨孔16向喷墨打印机进行供给墨水,出墨孔16内安装有出墨胶塞15,并且出墨孔16被出墨孔薄膜16a覆盖;其中,对于出墨胶塞15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出墨胶塞15设置为橡胶制品,进而使得出墨胶塞15具有弹性和 自密闭性,喷墨打印机中具有供墨针(图中未画出),在将墨盒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中时,供墨针将出墨孔薄膜16a戳破,穿过出墨胶塞15与墨盒内部的墨水相连通,对喷墨打印机进行供墨。

此外,在上述应用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所给出的墨盒的爆炸图;图6为所给出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参考附图5-6可知,通过筋条将主墨水腔110形成若干个腔室,进而使得盒体1内具有主墨水腔110、墨水腔壁111、导气通道112、薄膜18、弹簧19、弹簧限位部19a、负压控制机构17。

具体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1之间具有主墨水腔110、墨水腔壁111、导气通道112。一般情况下,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属于塑料制品,采用注塑工艺分别成型,墨水腔壁111和第二壳体11是一体成型的;其中对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其中,较为优选的,将第一壳体10设置为矩形平板结构,将第二壳体11设置为凹字型结构;薄膜18、第二壳体11、位于第二壳体11上的墨水腔壁111三者的接合形成了储存墨水的主墨水腔110;此外,薄膜18是采用热焊接工艺将其焊接到第二壳体11上的,弹簧19一端和薄膜18接触,另一端和第二壳体11接触,弹簧19的位置被弹簧限位部19a固定,如假设与安装方向p相垂直的且与第二平面相平行的方向为方向q,弹簧19在方向q上可伸缩,方向q也是在打印过程中墨盒在喷墨打印机中移动的方向;此外,薄膜18的位置比起第六面1f而言更靠近第五面1e。

另外,通过设置在第二壳体11上的筋条形成了一与进气孔14相连接的导气通道112,导气通道112的另一端与负压控制机构17相连接,导气通道112也具有导气通道壁1123;如图5-6所示,空气从外界进入到负压控制机构17的流通路径如路径α和路径α上的箭头所示,具体的,该导气通道112是由导气通道壁1123、第二壳体11、薄膜18三者的接合形成的,一般情况下,导气通道壁1123和第二壳体1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将盒体1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中的状态是:第二面1b和第三面1c处于水平位置且第二面1b比第三面1c低,此外,该导气通道112还分为上升通道1121和下降通道1122,从而可以得出,导气路径α也具有上升路径和下降路径;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得空气通过路径α后,稳定均匀的进入负压控制机构17内和密封腔内,又 可以防止墨水经过导气通道112而达到进气孔14处,有效的防止了墨水渗漏情况的产生。

其中,负压控制机构17用于控制墨盒内部的负压,本实施例中负压控制机构17是多孔部件,一般是过滤网或海绵材料;多孔部件是通过空气进入密封腔的过程中与墨水之间形成弯月面来控制墨盒内部的密封腔的负压;多孔部件位于出墨孔16附近,墨水流路的下游侧,这样保证了在墨水消耗的最后阶段,多孔部件仍然处于墨水中,仍可以发挥负压控制功能,可以减小墨盒内部的残留墨量。

从图5-6也可以看出,墨水腔壁111具有倾斜腔壁1111,在盒体1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上后,倾斜腔壁1111设置在主墨水腔110的底部,沿着盒体1的安装方向延伸,且在沿墨水流动方向上观察,倾斜腔壁1111向远离第三面1c的方向上倾斜,从而可以使在墨水消耗的最后阶段,墨水可以更加顺畅的流动至出墨孔16处,减少了墨水残留量;且倾斜腔壁1111倾斜的原因从而保证了在倾斜腔壁1111上残留的墨水量最少。

为了更容易对此技术方案的理解,以生产过程中的墨盒的不同状态下示意图来说明,图9为墨盒在生产过程中未焊接薄膜18和放置多孔部件的示意图,图12为墨盒在生产过程中焊接薄膜18后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弹簧19安装到弹簧限位部19a内,薄膜18属于复合膜,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透明膜,可以采用日本进口复合拉伸膜(CNY30/DLCPP50)作为薄膜18的材料,本行业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薄膜18的可变形性微小,弹性微小,不具有微量调节负压的能力;然后将薄膜18热焊接到墨水腔壁111和导气通道壁1123上,如图12所示,薄膜18焊接后采用烫头(图中未画出)等高温装置使得薄膜18出现与之前可变形性不同的变形区域和过渡区域183,如图1所示,即使得普通的薄膜18就变成了第二种形态本技术方案中的薄膜18,其中,在采用烫头等高温装置对薄膜18进行处理时,烫头(图中未画出)等高温装置的移动方向是沿着方向q,从薄膜18向第六面1f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薄膜18形成其他区域181、形变区域182、过渡区域183,过渡区域183是连接其他区域181和形变区域182的部分,并且过渡区域183位于其他区域181和形变区域182之间。

在使得薄膜18形成有其他区域181、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后, 将薄膜18的其他区域181采用热焊等工艺紧固在第二壳体11的内壁上形成密封腔,由于具有形变区域182,因此,其可变形性微小;其中,较为优选的,将形变区域182较松弛的设置于其他区域181的中部,其弹性模量小于其他区域181的弹性模量,即说明形变区域182的弹性大于其他区域181且具有可变形性;而过渡区域183的弹性大于其他区域181小于形变区域182,即其他区域181、形变区域182、过渡区域183的弹性形变能力的关系是:弹性模量的大小为:其他区域181>过渡区域183>形变区域182,即上述各个区域的弹性形变能力为:其他区域181<过渡区域183<形变区域182,进而使得盒体1由于具有上述的薄膜18具有了一定的微压调节能力。

图7为图6的俯视图,在上述应用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5-7可知,对于形变区域182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其中,形变区域182的位置与主墨水腔110的位置相对应,将形变区域182设置于主墨水腔110的中间区域,位于中间区域可以使得烫头等高温装置的可操作空间大,可以使得工艺操作方便,从而达到工艺简单的目的;由于烫头(图中未画出)等高温装置的移动方向是沿着方向q,从薄膜18向第六面1f移动,因此,过渡区域183和形变区域182向主墨水腔110内部形成凸起结构,具体如图7所示;当然的,在主墨水腔110内充满墨水时,过渡区域183和形变区域182可以朝向主墨水腔110外侧形成凸起结构;此外,为了更好的保证薄膜18的效果,可以将薄膜18上设置有1个形变区域182,并将形变区域182的位置和形状设置为与主墨水腔110的位置和形状相对,并且将形变区域182设置于其他区域181的中间部分;这样在墨水消耗过程中,由于形变区域182位于其他区域181的中部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墨盒残留墨量高、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进而使得盒体1内的墨水残留量低,制造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同时,薄膜18是利用烫头等高温装置使薄膜18产生形变区域182,形变区域182比其他区域181的可变形性大,其他区域181的可变形性微小,使一个薄膜18具有2种或者2种以上不同的可变形性,且形变区域182相对于其他区域181向墨水腔110内部凹陷,解决了墨盒注入墨水量不足的问题;其次的,此技术方案使得墨盒内部零部件的固定方式简单,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再次的,本技术方案通过薄膜18的形变区域182具有微量调节负压的能力,在环境变化大或者打印过程中,盒体1的沿q方向移动 会引起的主墨水腔110内的压力的微量变化,在盒体1具有负压控制机构17的基础上采用形变区域182来使得盒体1本身自行具有微量调节负压的能力,保证了在环境变化或者盒体1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出墨孔16滴墨的现象;同时,此技术方案也可以避免在发生温度骤然升高的时候,薄膜18的形变区域182可以用可变形的空间来保证墨盒不会因过渡膨胀造成虚焊漏墨现象。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通过弹簧19的一端和形变区域182接触,另一端和第二壳体11相接触,可以防止墨盒在打印过程中沿q方向移动或者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弹簧19的弹力可以维持形变区域182的形状,防止形状变化过大;同时,弹簧19处于形变区域182的中间位置,使薄膜18可以进行较为平整的变形,可以进一步防止因不规则变形导致褶皱里面存有墨水,减少残墨量。

并且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密封腔内具有多条不规则的筋条,并且形成的主墨水腔110也是不规则形状,进而可以减轻在盒体1跌落时,因墨水的冲击力,从而避免了薄膜18的破损,进而保证了墨盒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图8为所给出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8可知,薄膜18包括其他区域181、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其中相较于上述应用实施例不同的是,其形变区域182设置的面积与上述形变区域182设置的面积不相同,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使得盒体1能够满足通过薄膜18形变区域182和其他区域181发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形变实现的,且形变区域182相对于其他区域181向墨水腔110内部凹陷,进而解决了主墨水腔110内出现的注入墨水量不足的问题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形变区域182的大小对薄膜18在盒体1内部的作用影响巨大,由于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面积大小不同,导致了主墨水腔110的体积的不同是由盒体1能够承受的变化前后的温度不同而不同的。

根据克拉佩龙方程PV=nRT,可以看出,盒体1能够承受的温度变化和温度变化与主墨水腔110的体积大小有关系,且呈线性关系。根据克拉佩龙方程推导出以下关系式:

其中,V为温度变化之前的主墨水腔110体积,V为温度变化之前的主墨水腔110体积,T为温度变化之前的温度(摄氏度),T为温度变化之后的温度(摄氏度)。

综上可知,盒体1要求能够承受的温度变化范围越大,则主墨水腔110的体积前后变化差距越大,则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的面积也越大,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所占主墨水腔110的体积的越大。

除了使用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面积大小不同而调整温度变化前后主墨水腔110的体积外,也可以通过烫头等高温装置在薄膜18上的移动的距离和停留时间来使调整温度变化前后主墨水腔110的体积,烫头等高温装置在薄膜18上的移动的距离越大和停留时间越长,则形变区域182向主墨水腔110内凹陷越大,温度变化前后的主墨水腔110的体积差距也越大;也可以使用形变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的面积和烫头等高温装置在薄膜18上的移动的距离、停留时间两者的接合的方式来进行调整体积。

图10为所给出的墨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所给出的墨盒的盒体1的后视图;在上述应用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0-11可知,对于本发明提供给的薄膜18所适用的盒体1内部的结构不做限定,可以将其设置为图1所示的内部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如图10-11的内部结构,当然的,由于盒体1内部设置的筋条结构与图1中设置的筋条的结构不同,其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主墨水腔110,进而使得薄膜18上的形变区域182的形状和位置也于上述应用实施例的形状和位置不同。

具体的,盒体1具有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第三壳体11a、薄膜18、负压控制机构17、主墨水腔110、墨水腔壁111、导气通道112;墨盒具有第一面1a、第二面1b、第三面1c,本应用实施例中的第一面1a、第二面1b、第三面1c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面1a、第二面1b、第三面1c;本应用实施例中的方向p和方向q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向p和方向q,导气通道112连接进气孔14和负压控制机构17,如图10所示,空气从外界进入到负压控制机构17的流通路径如路径β和路径β上的箭头所示,导气通道112的形成与上述实施例中导气通道112的形成相同,一般情况下,导气通道壁1123和 第二壳体1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并且导气通道112还分为上升通道1121和下降通道1122,从而可以得出,路径β也具有上升路径和下降路径;通过设置的上述的导气通道112,既可以使得空气通过路径β后稳定均匀的进入负压控制机构17内和主墨水腔110内,又可以防止墨水经过导气通道112而达到进气孔14处有效的防止了墨水渗漏。

此外,对于本实施中负压控制机构17而言,可以使用控气阀,如图11所示,控气阀包括阀薄膜175、阀盖171、阀盖172、阀弹簧173、阀座174,通过设置的控气阀与导气通道112配合,可以有效的对盒体1内部的负压进行调节,进而保证了墨盒的正常使用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该墨盒内的墨水的使用率,将墨水腔壁111的底端设置有倾斜腔壁1111,在墨盒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上后,倾斜腔壁1111设置在主墨水腔110的底部,沿着墨盒的安装方向p延伸,且在沿墨水流动方向上观察,倾斜腔壁1111向远离第三面1c的方向上倾斜,从而可以使在墨水消耗的最后阶段,墨水可以更加顺畅的流动至出墨孔16处,减少了墨水残留量;且倾斜腔壁1111倾斜的原因从而保证了在倾斜墨水腔壁111上残留的墨水量最少。

最后,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应用实施例的描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薄膜18具有其他区域181和形变区域182,形变区域182位于其他区域181的中部位置,在墨水消耗过程中,由于形变区域182位于其他区域181中,从而墨盒的墨水残留量低,制造工艺简单且成本低;

(2)薄膜18是利用烫头等高温装置使薄膜18产生形变区域182,形变区域182比其他区域181的可变形性大,其他区域181的可变形性微小,使一个薄膜18具有2种或者2种以上不同的可变形性,且形变区域182相对于其他区域181向墨水腔110内部凹陷,解决了墨盒注入墨水量不足的问题;

(3)弹簧19一端和形变区域182接触,另一端和主墨水腔110的腔壁接触,可以防止墨盒在打印过程中沿q方向移动或者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弹簧19的弹力可以维持形变区域182的形状,防止形状变化过大;同时,弹簧19处于形变区域182的中间位置,使薄膜18可以平整的变形,可 以进一步防止因不规则变形导致褶皱里面存有墨水,减少残留墨量;

(4)采用过滤网或海绵等多孔部件作为负压控制机构17时,多孔部件是通过空气进入主墨水腔110的过程中与墨水之间形成弯月面来控制墨盒内部的负压;多孔部件位于出墨孔16附近,墨水流路的下游侧,保证了在墨水消耗的最后阶段,多孔部件仍然处于墨水中,仍可以起到负压控制功能,可以减小墨盒内部的残墨量;

(5)主墨水腔110内具有多条不规则的筋条,主墨水腔110是不规则形状,可以减轻在墨盒跌落时,因墨水的冲击力,从而避免了薄膜18的破损;

(6)本墨盒的内部零部件的固定方式简单,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7)薄膜18通过其它区域181和墨水腔壁111焊接而固定,变形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不与墨水腔壁111焊接,使得本墨盒在微压调节过程中,变形区域182和过渡区域183的形变不会受到焊接的影响,使得墨盒1更好的发挥微压调节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