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385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标签贴附识别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试管准备装置系统或自动贴标设备的标签贴附识别装置。当试管上欲再次进行标签贴附动作时,通过感测单元、驱动滚轮与其他协助部件等辨识试管上各区域的贴附装置,识别出无标签贴附的区块或区域,又因为感测单元安装位置的关系,无标签区块与新标签贴附的开始位置会有距离差异,使再次贴附试管的新标签的位置会在无标签区块之后,因此会有一段无标签区块被保留下来,使得新标签与试管已贴附的原标签不至于完全包覆住试管,以利医检人员从试管外得以判视采检管内检体的高度、容量等。

背景技术:
医院、诊所或其他医疗机构的采血作业人员(或护理师)依据医生的采血指示受理患者采血,于该作业流程中,将印刷出含有病人数据与检验信息等的条形码标签以手动方式贴附于试管外侧,然后将装有采集检体的该试管送往检验部门作检查。通常同一患者需进行数种的血液检查项目,因此会准备不同种类的采血管。然而,此一作业流程除动作重复性高、耗费时间外、也易有人为疏失、辨识不正确、错误使用检体试管的风险。因此,自动化完成贴附标签的试管准备装置系统,其应用可节省医护人力之外,并可提升检验流程与作业安全。不过,在使用该设备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常会发现到,试管在使用前通常已经贴附一原标签(含有该试管产品相关信息的产品标签),因此,若自动贴标设备系统中未有此标签贴附识别装置时,当欲再次进行标签贴附动作于该试管时,新标签(含有病人数据与检验医嘱信息等的辨识标签)极易于接续原标签贴附,以致包覆住试管的全部外围,造成医护人员无法从试管外面判断其内部检体高度、容量及颜色等问题。在抽血检测中,可能造成再次采检或者病患因抽血过量而有晕眩或昏倒的情形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起因与目标是运用一种标签贴附识别装置,当医护人员在试管上欲再次进行标签的贴附动作时,可透过自动化的判断机制,进行该试管上任何无标签区块的识别,从而保留确认出的无标签区块。也因为感测单元安装位置的关系,无标签区块与新标签贴附的开始位置会有距离差异,所以使试管开始贴附新标签的位置会在确认保留的无标签区块之后,也因为这样的距离因此会有一段无标签区块被保留下来,使得新标签与原标签不至于包覆住整支试管。如果遇到原标签是透明底纸的情况时,这个机制一样进行运作,感测单元仍会进行感测,此时试管的任何一处空白区块都可以当作无标签区块,从而进行新标签的贴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标签贴附识别装置将标签贴附于一试管上,包括有:一驱动滚轮,连接一马达,用以驱动试管转动,所述试管位于所述驱动滚轮的下方,当驱动滚轮以单一方向旋转时,试管也将同时朝相反方向进行转动;二辅助滚轮,分别设置于该驱动滚轮的下方,所述试管平躺置放于二辅助滚轮上,该二辅助滚轮用以承载并辅助转动试管;一感测单元,设置于所述试管的一侧,用以侦测试管各区域贴附状态的无标签区块;一打印单元,设置于所述试管的上游侧,用以打印出该每一新标签;控制单元分别连接马达、感测单元及打印单元,用以控制马达、感测单元及打印单元的启动时序。当试管位于驱动滚轮下方时,控制驱动滚轮让试管朝单一方向开始旋转,并让感测单元辨识试管上各区域的贴附状态,当侦测到无标签区块时,驱动滚轮即会停止滚动以保留识别的无标签区块。此时控制单元送出信号通知打印单元进行打印新标签,然后配合新标签送出贴附时再次启动驱动滚轮,新标签将于保留的无标签区块之后开始贴附。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的标签贴附识别装置可利用感测单元侦测试管未包覆原标签的任何无标签区段,并将其作为判断基准。本实用新型因为辨识方式与原理不同,因此具有更佳的识别效果并且缩短感测时间,在每单位时间内可贴附完成更多试管,减少受检者的等待时间。上述感测单元可以是光纤传感器、图像辨别处理系统(如:CCD、CMOS)或超声波传感器….等功能近似的传感器,皆可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识别无标签区块。上述试管为贴附原产品标签的试管、完全无标签的试管或贴附透明底纸标签的试管。上述无标签区块可包括一指定无标签区段及一特定区段。其中,因感测单元安装位置的关系,指定无标签区段与贴附位置将会有一特定区段的距离差异,所以试管开始贴附新标签的位置会在指定无标签区段以及特定区段之后,但也因为这样的距离设计,使得无标签区块被保留下来。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一贴有原标签以及一无贴附原标签的试管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一贴附新标签的状态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一新标签贴附状态的比较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侧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标签贴附识别装置2驱动滚轮31,32辅助滚轮4感测单元5打印单元6,8,9试管7新标签70原标签71原透明标签D无标签区块D1指定无标签区段D2特定区段P贴附位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一贴有原标签以及一无贴附原标签的试管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标签贴附识别装置所针对的标签贴附标的物为一贴有原标签70的试管6,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为完全无标签的试管8或原透明标签71的试管9,其所使用的原理及流程皆与本实施例相同。再者,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一贴附新标签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让试管6保留一无标签区块D,使得新标签7与原标签70所涵盖的区域不至于包覆住试管6的全部无标签区域,故加装有一感测装置4,用以侦测试管6表面无贴附原标签70的其他区域,此一方式比现有装置具有更佳的感测效率,在每单位时间内可贴附完成更多试管,其细部构造及原理将于后文中详加阐述。其中,试管为贴附原产品标签的试管、完全无标签的试管或贴附透明底纸标签的试管。请参阅图3A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一新标签贴附状态的比较示意图。如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标签贴附识别装置所针对的标签贴附标的物为一使用贴附前,有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无标签区块D感测后贴附新标签7的试管6。相对地,如图3B所示,另一试管为未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无标签区块D感测后贴附新标签7的试管6,其中,不使用识别感测的试管会被原标签70及新标签7包覆试管6本身,不易由外侧目视试管内部容量。接着,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标签贴附识别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该标签贴附识别装置1将新标签7贴附于一贴有原标签70的试管6上,主要包括有一驱动滚轮2、二辅助滚轮31,32、一感测单元4、一打印单元5以及一控制单元(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滚轮2连接一马达(图未示),用以驱动试管6转动,并有效控制试管6的旋转频率及方向,故如图所示,当驱动滚轮2以单一方向旋转时,试管6也将同时朝相反方向进行转动。其中,试管6平躺置放于二辅助滚轮31、32上,该二辅助滚轮31、32为协助部件,其分别设置于该驱动滚轮的下方,用以承载固定并辅助转动该试管6。此外,标签贴附识别装置1外接有一感测单元4,其设置于对应该试管的一侧,用以侦测试管6包覆原标签70的覆盖区块与未包覆原标签70的无标签区域的贴附状态。再者,位于试管的上游侧设置有打印单元5,用以打印出新标签。本实施例用一控制单元,分别电连接马达、感测单元4及打印单元5,用以控制马达、感测单元4及打印单元5的启动时序。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当已贴附有一原标签70的试管6被输送至驱动滚轮2下方的待贴附位置时,控制单元将分别发出一信号至马达及感测单元4,使得驱动滚轮2带动试管6作单一方向转动,且同时对于试管6进行无标签区域的识别。此时,若感测单元4侦测到无标签区块D时,也就是侦测到未贴附有任何原标签70的区域时,驱动滚轮2停止转动试管6,以保留辨识出的无标签区块D。接着控制单元驱动打印单元5打印新标签7,配合新标签7送出贴附的时间再次启动驱动滚轮2与辅助滚轮31、32,并将新标签7贴附于保留的无标签区块D之后。若感测单元4尚未侦测到无标签区块D时,控制单元将持续驱动驱动滚轮2旋转,直至试管6位于无标签区块D后,再如上述步骤,驱动打印单元5打印新标签7,并将新标签7贴附于无标签区块D之后,完成贴附作业。在本实施例中,因感测单元4安装位置的关系,如上所述的无标签区块D,实际由感测单元4感测到的指定无标签区段称为D1与贴附新标签7的贴附位置P有距离差异,此区段称为D2,因此试管6开始贴附新标签7的贴附位置P会在指定无标签区段D1以及因距离差异所形成的一特定区段D2之后;也就是,所留下的无标签区块D=指定无标签区段D1+特定区段D2,但也因为这样的距离设计,使得一块无标签区块D被保留下来。其中,指定无标签区段D1及特定区段D2的弧长距离会根据感测单元4的种类、试管6管径的粗细及原、新标签7,70的尺寸长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使用者将依据上述变因设定D1及D2的参数,并不以特定数值为限。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