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07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线,特别涉及一种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打印机所采用的感光鼓、磁辊等易耗件是大部分通用的,芯片位置以及使用的粉仓与废粉仓也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机型落机的卡位不一样,因此感光鼓、磁辊等的需求非常大,而目前在粘贴产品的密封海绵、毛毡以及刮片时,往往都是通过常规的生产拉线,并采用手工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而通过手工操作,人为原因引起偏位、粘油引起的脱胶以及漏贴等系列问题很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克服手工缺陷的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人力成本低及粘贴效果好的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包括机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传动带及与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机,所述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台上并沿着所述传动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短海绵组装机构、长海绵组装机构、毛毡组装机构、点胶机构、刮片粘贴机构及压紧转移机构,所述监控机构包括依次设于所述短海绵组装机构、长海绵组装机构、毛毡组装 机构、点胶机构、刮片粘贴机构、压紧转移机构顶部的摄像头,所述长海绵组装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台连接的第一机架、驱动组件及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的长海绵组装组件及点胶组件,所述长海绵组装组件及所述点胶组件悬置于所述机台顶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并垂直于所述传动带的输送方向且水平设置的第一电缸、竖直向下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缸上的第一气缸及设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的连接管,所述长海绵组装组件及所述点胶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长海绵组装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的压紧气缸及设置在所述压紧气缸上的若干个探针。

优选的,所述点胶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一组气动点胶机。

优选的,所述短海绵组装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台连接的第二机架、设于所述第二机架上垂直于所述传动带的输送方向且水平设置的第二电缸、平行于所述传动带的输送方向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缸上的第二气缸、与工件相适配且对称设置于第二气缸输出端的第一短海绵粘贴头及第二短海绵粘贴头。

优选的,所述毛毡组装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台连接的第三机架、设于所述第三机架上垂直于所述传动带的输送方向且水平设置的第三电缸、平行于所述传动带的输送方向且设置在所述第三电缸上的第三气缸、与工件相适配且对称设置于第三气缸输出端的第一毛毡粘贴头及第二毛毡粘贴头。

优选的,所述点胶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台连接的第四机架、设置在所述第四机架上的第四气缸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气缸上的第二组气动点胶机。

优选的,所述刮片粘贴机构包与所述机台连接的第五机架、设置在所述第五机架上的给料机、设置在所述第五机架上的无杆气缸、设置在所述无杆气缸上的压紧板、水平设置的翻转板、悬置于所述翻转板顶部的风筒加热机,所述翻转板的一端设有齿轮机构。

优选的,所述压紧转移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台连接的第六机架、设置在 所述第六机架上的第六气缸、设置在所述第六气缸上的长海绵压头及垂直于所述传动带的输送方向且设于所述机台一侧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监控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能一次完成粘贴产品的密封海绵、毛毡以及刮片,生产效率高、品质好,能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杜绝了人为因素引起的偏位、粘油引起的脱胶以及漏贴等系列问题。

二、所述连接管的结构能同时完成对长海绵的点胶和粘贴,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对位精度。

三、所述风筒加热机对着刮片均匀从一端到另一端吹热风去除残余应力,能很好地保证产品的粘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的立体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100包括机台1、控制器(图未视)、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的传动带11、与所述传动带11传动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机13及在所述机台1上的监控机构(图未视)并沿着所述传动带11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短海绵组装机构3、长海绵组装机构2、毛毡组装机构4、点胶机构5、刮片粘贴机构6、压紧转移机构7。

所述监控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包括依次设于所述短海绵组装机构3、长海绵组装机构2、毛毡组装机构4、点胶机构5、刮片粘贴机构6、压紧转移机构7顶部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监控各个机构的完成状 态。

所述长海绵组装机构2包括与所述机台1连接的第一机架21、驱动组件23及与所述驱动组件23电连接的长海绵组装组件25及点胶组件26,所述长海绵组装组件25及所述点胶组件26悬置于所述机台1顶部。

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21上,并垂直于所述传动带11的输送方向且水平设置的第一电缸231、竖直向下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缸231上的第一气缸233及设于所述第一气缸233输出端的连接管235,所述长海绵组装组件25及所述点胶组件26分别设于所述连接管235的两端。

所述长海绵组装组件25包括与所述连接管235的一端连通的压紧气缸251及设置在所述压紧气缸251上的若干个探针253。

所述探针253为气缸夹且数量为五个,平行间隔分布于探针连接板上,所述压紧气缸25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置于所述探针连接板的两端。

所述点胶组件26包括与所述连接管235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一组气动点胶机261;所述第一组气动点胶机261包括两个点胶机。

所述短海绵组装机构3包括与所述机台1连接的第二机架31、设于所述第二机架31上垂直于所述传动带11的输送方向且水平设置的第二电缸33、平行于所述传动带11的输送方向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缸33上的第二气缸35、与工件相适配且对称设置于第二气缸35输出端的第一短海绵粘贴头37及第二短海绵粘贴头39。

所述毛毡组装机构4包括与所述机台1连接的第三机架41、设于所述第三机架41上垂直于所述传动带11的输送方向且水平设置的第三电缸43、平行于所述传动带11的输送方向且设置在所述第三电缸43上的第三气缸45、与工件相适配且对称设置于第三气缸45输出端的第一毛毡粘贴头47及第二毛毡粘贴头49。

所述点胶机构5包括与所述机台1连接的第四机架51、设置在所述第四机架51上的第四气缸53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气缸53上的第二组气动点胶机55。所述第二组气动点胶机55与所述第一组气动点胶机261结构相同, 均包括两个点胶机。

所述刮片粘贴机构6包与所述机台1连接的第五机架61、设置在所述第五机架61上的给料机62、设置在所述第五机架61上的无杆气缸63、设置在所述无杆气缸63上的压紧板64、水平设置的翻转板65、悬置于所述翻转板65顶部的风筒加热机66,所述翻转板65的一端设有齿轮机构67。

所述压紧转移机构7包括与所述机台1连接的第六机架71、设置在所述第六机架71上的第六气缸73、设置在所述第六气缸73上的长海绵压头75及垂直于所述传动带11的输送方向且设于所述机台一侧的滑槽(图未视)。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自动粘贴设备100的打印机墨盒刮片海绵毛毡的自动粘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待加工打印机墨盒放置于所述机台1的传动带11上,所述传动带11将待加工打印机墨盒传送至所述短海绵组装机构3的短海绵组装工位;

所述短海绵组装机构3将短海绵粘在安装位;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电缸33水平位移,将所述第一短海绵粘贴头37及所述第二短海绵粘贴头39移动至短海绵安装位的顶部,再通过所述第二气缸33驱动所述第一短海绵粘贴头37及所述第二短海绵粘贴头39上下位移在安装位安装短海绵。

完成所述短海绵粘贴后,所述传动带11进一步将待加工打印机墨盒传送至所述长海绵组装机构2的长海绵组装工位;

所述长海绵组装机构2先对所述待加工打印机墨盒的长海绵安装位进行点胶,再将长海绵粘在安装位;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电缸231驱动所述第一气缸233水平位移,使所述连接管235带动所述点胶组件26和所述长海绵组装组件25先后位于所述长海绵安装位的顶部,先通过所述点胶组件26的所述第一组气动点胶机261对安装位进行点胶,再通过所述压紧气缸251上的若干个探针253对其进行长海绵安装。

完成长海绵粘贴后,所述传动带11进一步将待加工打印机墨盒传送至所述毛毡组装机构4的毛毡组装工位,完成对待加工打印机墨盒上毛毡的粘贴;

所述传动带11输送待加工打印机墨盒依次进入点胶工位和刮片粘贴工位进行二次点胶和刮片粘贴;

所述传动带输11送待加工打印机墨盒进入压紧转移机构7,所述压紧转移机构7对所述长海绵进行压紧固定,完成后通过滑槽转移至下一工序段。

具体的,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待加工打印机墨盒依次进入所述毛毡组装工位、点胶工位、刮片粘贴工位、压紧转移工位,通过所述毛毡组装机构4、点胶机构5、刮片粘贴机构6对其进行毛毡和刮片的制作,完成本生产线的制作流程,后通过所述压紧转移机构7对长海绵再次压紧固定,最后传送至下一生产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