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成本节省的多色多位移印机。
背景技术:
移印是一种用硅胶胶头将油墨从印版转移到产品表面的印刷技术,目前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方法。多色多位移印机是在单色墨杯移印机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取墨、移动、落墨等过程来实现;其使用方法是将不同颜色的油墨放入多色多位移印机的各个油杯当中。工作时,油杯固定不动,印版统一往返运动,印版上的凹纹图案就会反复移入移出杯口,当凹纹移动到杯口内侧时,重力会使油墨流入凹纹中;凹纹移出杯口过程中,凹纹内会充满油墨,杯口会令多余的油墨留滞于杯内;凹纹移动到杯口外时,移印机会利用硅胶头将凹纹内的油墨转印到产品上。以上过程反复进行就能完成批量印刷。
目前,很多多色移印机是将产品在不同的位置上移动,分别印上不同颜色的油墨,移动过程多是用气缸,或比较复杂的运动控制装置;气缸的控制缺点是呆板,取墨和印刷的位置不能按要求随机变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色多位移印机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节省、操控便捷的多色多位移印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色多位移印机,包括底座、跨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移印组件、位于所述移印组件下方的若干上墨组件、位于所述上墨组件前方的清洁组件以及位于所述上墨组件侧方的托料组件,所述移印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伺服模组,所述伺服模组上设有可沿X方向移动的X移动模块,所述X移动模块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驱动胶头组件沿Z方向运动,所述胶头组件上沿X方向并排设有与所述上墨组件个数对应的移印胶头,所述托料组件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上方的载台以及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驱动所述载台沿Y方向运动的第二气缸。
具体的,所述胶头组件的上方固定有穿过所述X移动模块的两根导柱,两根导柱分立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两侧,所述X移动模块上固定有收容所述导柱的两个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胶头组件的上方还固定有穿过所述X移动模块的深度光感尺,所述X移动模块上固定有用于探测所述深度光感尺升降行程的深度探头。
具体的,所述上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移印组件下方且倒扣放置的油杯和能在Y方向进退的印版,所述印版紧贴油杯的杯口。
进一步的,所述印版和所述清洁组件均固定于Y移动架上,所述底座上设有能令所述Y移动架沿Y方向移动的第二气缸以及至少两条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Y移动架的底部设有匹配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清洁板以及轴沿Y方向设置的收带卷筒和放带卷筒,所述收带卷筒受一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板的上方枢接有若干压带辊。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板的一侧枢接有换向辊,所述收带卷筒和放带卷筒上下安装且都设于所述清洁板相对换向辊的另一侧。
具体的,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两条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所述载台的下方设有匹配所述第二滑轨的第二滑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产品上印制出不同色块组合而成的彩色图案,成本比普通多色移印机节省而且调试简捷;
2、导柱和套筒能够确保胶头组件能沿着Z方向上移动的,确保了第一气缸动作的精度,提高了移印精度;
3、深度光感尺可以确保每个移印胶头印制行程一样而且受到距离控制,确保移印精度;
4、印版和清洁组件同设于Y移动架不仅节省了设备成本,而且避免了印版与清洁组件动作冲突的风险,保障了制造安全;
5、清洁组件结构能一次性清洁并排设置的移印胶头,使用方便,结构紧凑;
6、压带辊用于限制清洁带紧贴清洁板的上方,以免清洁带在运动的时候跑偏;
7、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的配合能够使载台的运动方向严格沿着Y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移印机初始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移印机初始状态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移印机进行胶头清洁时的立体图;
图5为清洁组件及Y移动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移印机进行取油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施例移印机取油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施例移印机在第一印刷位时的主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底座,
11-第二气缸,
12-第一滑轨;
2-移印组件,
21-伺服模组,
22-X移动模块,
221-套筒,
222-深度探头,
23-第一气缸,
24-胶头组件,
241-导柱,
242-深度光感尺,
25-移印胶头;
3-上墨组件,
31-油杯,
32-印版;
4-清洁组件,
41-清洁板,
411-压带辊,
412-换向辊,
42-收带卷筒,
421-电机,
43-放带卷筒;
5-Y移动架,
51-第一滑块;
6-托料组件,
61-基座,
611-第二滑轨,
62-载台,
621-第二滑块,
63-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4、图6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色多位移印机,包括底座1、跨设于底座1上的移印组件2、位于移印组件2下方的若干上墨组件3、位于上墨组件3前方的清洁组件4以及位于上墨组件3侧方的托料组件6。上墨组件3可以盛放多种颜色的油墨,且一块印版上可以刻上一或二个图案,这样本移印机不光能完成单色单位置的简单印制工作,还可以在产品上印制出不同色块组合而成的彩色图案,甚至通过取墨位置的变动,可以在印版数量双倍的位置上移印图案;即双色机器至少可以印4个位置,4色机器至少可以印8个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移印组件2包括水平设置的伺服模组21,伺服模组21上设有可沿X方向移动的X移动模块22,X移动模块22上设有第一气缸23,第一气缸23驱动胶头组件24沿Z方向运动,胶头组件24上沿X方向并排设有与上墨组件3个数对应的移印胶头25。第一气缸23能够使移印胶头25进行上下运动,完成清洁、取油和移印的操作。在清洁和取油时,伺服模组21会使X移动模块22移动到初始位置上方;在移印时,伺服模组21会使X移动模块22移动到托料组件6上方,然后将沾有油墨的移印胶头25将油墨印到固定于托料组件6上的产品上。
如图2所示,胶头组件24上方固定有穿过X移动模块22的两根导柱241,两根导柱241分立于第一气缸23的两侧,X移动模块22上固定有收容导柱241的两个套筒221。导柱241和套筒221能够确保胶头组件24能沿着Z方向上移动的,确保了第一气缸23动作的精度,提高了移印精度。
如图2所示,胶头组件24上方还固定有穿过X移动模块22的深度光感尺242,X移动模块22上固定有用于探测深度光感尺242升降行程的深度探头222。深度光感尺242的升降行程表征了移印胶头25的升降距离。因为取油时移印胶头25下压过度会带来图形畸变,所以需要采用深度探头222监控移印胶头25的升降距离,保障移印质量。
如图6所示,上墨组件3包括固定于移印组件2下方的油杯31和能在Y方向进退的印版32,印版32紧贴油杯31的杯口。印版32上是有图形凹槽(未标注)的。当印版32缩回并伸出时,图形凹槽会被油杯31充满油墨并形成图形凹槽呈现的图案,然后油墨被移印胶头25沾取移印到产品上。
如图3和图5所示,清洁组件4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清洁板41以及轴均沿Y方向设置的收带卷筒42和放带卷筒43,收带卷筒42受一电机421驱动。收带卷筒42和放带卷筒43可令清洁带水平通过清洁板41的上方。当一次移印完成后,总是要将移印胶头25上残余的油墨擦除,以免残墨影响之后的印制。具体操作原理为:清洁组件4移动到移印胶头25下方,然后移印胶头25下降贴住位于清洁板41上方的清洁胶带上,移印胶头25升起,胶头上的残墨被胶带粘掉;此时电机421启动,清洁带被沿X方向拖动一小段,等待下次的清洁。因为移印胶头25本就沿X方向并排设置,所以清洁带同时能对所有移印胶头25起到清洁效果。
如图5和图7所示,清洁板41上方枢接有若干压带辊411。压带辊411用于限制清洁带紧贴清洁板41的上方,以免清洁带在运动的时候跑偏。
如图3至图5和图7所示,清洁板41的一侧枢接有换向辊412,收带卷筒42和放带卷筒43上下安装且都设于清洁板41相对换向辊412的另一侧。清洁带从放带卷筒43出发经过清洁板41下方,绕过换向辊412再紧贴清洁板41上方到达收带卷筒42。这样清洁带能更好地紧贴清洁板41上方,而收带卷筒42和放带卷筒43安装紧凑节省了清洁组件4在X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印版32和清洁组件4均固定于一Y移动架5上,底座1上设有能令Y移动架5沿Y方向移动的第二气缸11以及至少两条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12,Y移动架5的底部设有匹配第一滑轨12的第一滑块51。取油时印版32要移到移印胶头25下方,清洁时,清洁组件4要移到移印胶头25下方,所以两者位置不会相互冲突。Y移动架5使印版32和清洁组件4的运动相关联,好处在于只需要一个第二气缸11就可以控制两者的活动,减少了设备成本,而且印版32和清洁组件4动作不会冲突,没有碰撞危险,保障了制造安全。第一滑块51和第一滑轨12的配合能够使Y移动架5的运动方向严格沿着Y方向。
如图8所示,托料组件6包括基座61、位于基座61上方的载台62以及固定于基座61上且驱动载台62沿Y方向运动的第三气缸63。由于移印胶头25在平面上只有X方向的自由度,要使图案留在产品上的任何位置就需要依靠载台62在Y方向上的调整。
如图8所示,基座61上设有至少两条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611,载台62下方设有匹配第二滑轨611的第二滑块621。第二滑块621和第二滑轨611的配合能够使载台62的运动方向严格沿着Y方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