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芯片及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9633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墨盒芯片及墨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盒芯片及墨盒。



背景技术:

打印机用芯片有很多中,打印机用芯片用于存储生产厂信息、墨水量信息、墨盒类别信息、墨水颜色等信息,喷墨打印机用芯片对于喷墨打印机的正常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中,第201020599870.2号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墨盒芯片及墨盒,参考附图1-2可知,在现有技术中,芯片20具有多个凹槽22,每个凹槽22内具有导电件25。

然而,在实施本技术方案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随着打印机及墨盒的小型化,芯片也越来越小型化,其每个端子之间的间距也越来越小,触针7的厚度也越来越薄,且为了更好的达到导电件25与触针的接触作用,凹槽22及敞口端23也越来越小,导致芯片加工难度大(加工小且深的槽),安装精度要求高,在安装过程中,如果芯片发生偏移,触针可能会无法滑入凹槽22内,会容易引起芯片接触不良,触针损坏(弯折)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芯片及墨盒,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引起芯片接触不良、触针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与打印机安装部内的多个触针电连接的墨盒芯片,所述墨盒芯片上设置有可容纳触针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内接触部。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内接触部中两个内接触部相对立设置。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墨盒芯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容纳槽。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芯片包括:第一平面和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相交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的表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平面的表面积;

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容纳槽,且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每个所述内接触部均与所述第一平面呈一预设角度。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容纳槽和用于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外接触部。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内接触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的槽端面上。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容纳槽。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容纳槽的宽度尺寸沿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逐渐变小。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第一平面上位于多个所述容纳槽的一侧端还设置有侧边槽,所述侧边槽内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侧接触部。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预设角度为90°。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墨盒芯片为软板芯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折叠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容纳槽。

如上所述的墨盒芯片,所述软板芯片安装于芯片架上,所述软板芯片通过所述芯片架的支撑与固定形成所述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安装到打印机安装部内的墨盒,所述打印机安装部包括:所述多个触针,所述多个触针在垂直于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内的安装方向上呈两排排列,包括上述的墨盒芯片。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芯片上的内接触部设置在内端子上,所述内端子在垂直于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内的安装方向上呈一排排列。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内接触部在垂直于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内的安装方向上呈一排排列。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芯片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墨盒芯片通过所述定位部安装在所述墨盒上。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芯片通过芯片架安装在所述墨盒上。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芯片包括:第一平面和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相交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的表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平面的表面积;所述墨盒还包括:出墨口、底面和侧面,所述出墨口所在的平面为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垂直且用于安装所述墨盒芯片的面为侧面,所述接触部突出于所述侧面;所述的第三平面与所述的侧面相垂直。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内接触部与所述侧面呈一预设角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芯片及墨盒,通过在墨盒芯片上设置有可容纳触针的容纳槽,并且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内接触部,进而避免了在墨盒芯片安装过程中,若芯片发生偏移,触针可能会无法滑入凹槽内,会容易引起芯片接触不良,触针损坏(弯折)的情况,保证了墨盒芯片与触针的稳定、有效接触,进而提高了墨盒芯片使用的稳定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所给出的芯片与端子架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芯片与触针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芯片与触针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芯片与触针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芯片与触针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给出的芯片与触针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与芯片架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与芯片架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与芯片架的连接示意图三;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与触针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与芯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与芯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与芯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与芯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墨盒芯片; 101、第一平面;

102、第二平面; 103、第三平面;

104、第四平面; 105、第五平面;

106、第六平面; 2、容纳槽;

21、第一容纳槽; 22、第二容纳槽;

201、内接触部; 202、槽端面;

203、底端面; 3、外接触部;

4、定位部; 5、存储器;

6、侧边槽; 601、侧接触部;

7、触针; 8、墨盒;

801、连接部; 9、第一连接部;

10、第二连接部; 11、芯片架;

12、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技术方案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并且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参考附图3-4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打印机安装部内的多个触针7电连接的墨盒芯片1,墨盒芯片1上设置有可容纳触针7的容纳槽2,该容纳槽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触针7相接触的内连接端子,该内连接端子上设置有内接触部201,触针7与内接触部201相接触。

本实施例对于墨盒芯片1和容纳槽2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墨盒芯片1设置矩形形状,也可以设置为正方形或者椭圆形形状结构等等,而对于容纳槽2而言,可以将容纳槽2设置为矩形槽或者梯形槽等等;此外,对于内接触部201的具体个数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将内接触部201的个数设置为两个、三个或四个等等,此时可以将容纳槽2的宽度设置为较宽,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因容纳槽2较小而产生的触针7容易折断、无法按照到位的情况,并且,在所设置的内接触部201中的两个内接触部201相对立设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两个内连接端子之间的干扰,进而保证了墨盒芯片1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另外,墨盒芯片1上设置的容纳槽2的个数为至少一个,而对于容纳槽2具体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而当容纳槽2的个数为1个时,如图3-4所示,可以将部分连接端子设置在容纳槽2中,部分连接端子设置在第一平面101上,设置在容纳槽2内的端子可以是较为重要的连接端子,例如:电源端子、安装检测端子等等;而当容纳槽2的个数为多个时,如图5-6所示,则可以使得所有的连接端子均设置于容纳槽2内,进而可以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容易引起芯片接触不良、触针7损坏的缺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芯片1,通过在墨盒芯片1上设置有可容纳触针7的容纳槽2,并且容纳槽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触针7相接触的内接触部201,进而避免了在墨盒芯片1安装过程中,若墨盒芯片1发生偏移,触针7可能会无法滑入凹槽内,会容易引起墨盒芯片1接触不良,触针7损坏(弯折)的情况,保证了墨盒芯片1与触针7的稳定、有效接触,进而提高了墨盒芯片1使用的稳定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3-4可知,本实施例对于墨盒芯片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其中,较为常见的,将墨盒芯片1设置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墨盒芯片1包括:第一平面101和与第一平面101垂直相交的第三平面103,第一平面101的表面积小于第三平面103的表面积;

第一平面1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2,且设置于容纳槽2内的每个内接触部201均与第一平面101呈一预设角度。

其中,对于该墨盒芯片1而言,具有第一平面101、第二平面102、第三平面103、第四平面104、第五平面105和第六平面106,其中,第一平面101和第二平面102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三平面103和第四平面104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五平面105和第六平面106相对且平行设置,并且第三平面103和第四平面104的表面积最大,上述的第一平面101与第三平面103、第四平面104、第五平面105、第六平面106为基本垂直连接,第二平面102与第三平面103、第四平面104、第五平面105、第六平面106为基本垂直连接,因此,可以在第三平面103或者第四平面104上设置电器元件,例如存储器5等,这样可以电器元件的可设置区域较大,并且使得设置于墨盒芯片1上的电器元件之间的距离较大,减少了电器元件之间的干扰,进一步保证了墨盒芯片1的使用效果。

另外,对于内接触部201与第一平面101所形成的预设角度的具体数值范围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预设角度设置为90°,这样使得内接触部201与第一平面101相垂直,在墨盒芯片1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避免了因刮蹭对内接触部201造成损害,保证了内接触部201的正常使用效果,进一步保证了墨盒芯片1使用的稳定可靠性;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内接触部201的表面与第一平面101呈一定角度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可以更好的与触针7相接触的技术效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3-4可知,当设置于第一平面101上的容纳槽2的个数不足以设置有与所有触针7相接触的连接端子,此时,在第一平面101上可以设置有容纳槽2和用于与触针7相接触的外接触部3。

其中,外接触部3与内接触部201的功能作用相同,用于与触针7相接触,存在不同的是,外接触部3设置于第一平面101上,而内接触部201设置于容纳槽2内;而对于内接触部201设置于容纳槽2内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内接触部201设置为位于容纳槽2内的与第一平面101相交的槽端面202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设置于容纳槽2内的触针7容易折断、无法安装到位情况的产生,并且通过使得设置于容纳槽2内的两个内接触部201相对设置,减少了内连接端子之间的干扰,进一步保证了墨盒芯片1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5-7可知,本实施例还可以将容纳槽2的个数设置为多个,且将多个容纳槽2均设置于第一平面101上;为了进一步保证触针7可以安装到位,且使容纳槽2起到引导触针7的作用,还可以将容纳槽2的宽度尺寸沿远离第一平面101的方向设置为逐渐变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容纳槽2的深度越深,容纳槽2的底面离触针7越远;容纳槽2的深度越浅,容纳槽2的底面离触针7越近;如果底面远离触针7,底面不会与触针7相接触;如果底面离触针7越近,墨盒芯片1安装到安装部后,触针7因安装所形成的压力就越大,容易对触针7头造成损害;当然的,以上两种方式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下,具体的可以根据用户的设计需求进行选择、设置。

通过将容纳槽2的宽度尺寸设置为沿远离第一平面101的方向逐渐变小,不仅可以使得触针7与接触部能够稳定、有效、更好地接触,并且还减少了容纳槽2的底面对触针7所造成的安装压力,进一步保证了墨盒芯片1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5-7可知,由于墨盒芯片1上的连接端子数量可以为奇数,例如7、9、11等;也可以为偶数,例如6、8、10等;当连接端子的数量为偶数,且设置于第一平面101上的容纳槽2个数为1个时,则可以将该容纳槽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内连接端子上的内接触部201,而其他连接端子上的接触部可以设置于第一平面101上,如图3-4所示;而当设置于第一平面101上的容纳槽2个数为多个时,可以将每个容纳槽2内均设置有两个内接触部201;或者,还可以将多个容纳槽2中设置为包括第一容纳槽21和第二容纳槽22,第一容纳槽21内设置有两个内接触部201,第二容纳槽22内设置有三个内接触部201,其中,三个内接触部201分别设置于第二容纳槽22的两个槽端面202和一个底端面203上,此种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因容纳槽2较小而产生背景技术中的触针7折断、无法安装到位的情况。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端子之间的干扰;此时,为了满足与连接端子相连接,可以在第一平面101上位于多个容纳槽2的一侧端还设置有侧边槽6,该侧边槽6内设置有一用于与触针7相接触的侧接触部601,其中,对于侧接触部601设置于侧边槽6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侧接触部601设置为侧边槽6内与容纳槽2相靠近的侧端面上,这样方便触针7与侧接触部601的接触。

而当连接端子的个数为奇数时,可以将第一平面101上设置有一个容纳槽2,该容纳槽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内接触部201,而其他连接端子的接触部设置于第一平面101上;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平面101上设置多个容纳槽2,每个容纳槽2内均设置有两个内接触部201,此时,为了满足与连接端子相连接,可以在第一平面101上位于多个容纳槽2的一侧端还设置有侧边槽6,该侧边槽6内设置有一用于与触针7相接触的侧接触部601,如图5-6所示;或者,还可以将多个容纳槽2设置为包括第一容纳槽21和第二容纳槽22,第一容纳槽21内设置有两个内接触部201,第二容纳槽22内设置有三个内接触部201,如图7所示,此时可以有效地实现墨盒芯片1与触针7相接触,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触针7数量设置不同的墨盒芯片1结构,进而扩大了墨盒芯片1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墨盒芯片1的实用性。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三;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与芯片架11的连接示意图一;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给出的芯片与芯片架11的连接示意图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3-17可知,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墨盒芯片1设置为软板芯片,该软板芯片包括:第一连接部9和与第一连接部9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0,第二连接部10上折叠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槽2。

其中,由于第二连接部10上折叠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槽2,因此,较为优选的,将第二连接部10的长度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一连接部9的长度尺寸,以方便容纳槽2的形成;此外,当墨盒芯片1为软板芯片时,容纳槽2不仅可以通过折叠形成,还可以将软板芯片安装于芯片架11上,软板芯片通过芯片架11的支撑与固定形成容纳槽2;另外,容纳槽2的个数可以设置为1个或者多个,并且在多个容纳槽2中还可以设置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容纳槽21和第二容纳槽22,只要能够使得墨盒芯片1与触针7进行有效、稳定接触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将墨盒芯片1设置为软板芯片,并且使得软板芯片通过折叠或者芯片架11的支撑与固定形成容纳槽2,有效地保证了软板芯片与触针7进行接触的稳定性和有效地,避免了触针7损害情况的产生,提高了墨盒芯片1的适用范围,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8与芯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8与芯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参考附图20-2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安装到打印机安装部内的墨盒8,打印机安装部包括:多个触针7,多个触针7在垂直于墨盒8安装到安装部内的安装方向上呈两排排列。

其中,对于触针7的具体个数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触针7的个数设置为6个、7个等等,其中,较为常见的,触针7的个数为7个,7个触针7在垂直于墨盒8安装到安装部内的方向上呈两排排列,具体可参考附图9所示;当墨盒芯片1上的第一平面101上存在一个容纳槽2时,该触针7与墨盒芯片1相接触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附图8-9,其中,在多个触针7中存在两个触针7设置于容纳槽2内,其他的触针7与第一平面101相接触;当墨盒芯片1上的第一平面101上设置有多个容纳槽2和一个侧边槽6时,且每个容纳槽2设置有两个与触针7相接触的内接触部201时,该触针7与墨盒芯片1相接触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附图10-11,;而当墨盒芯片1上的一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容纳槽2,而多个容纳槽2包括第一容纳槽21和第二容纳槽22时,该触针7与墨盒芯片1相接触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附图12。

通过将墨盒8设置有上述的墨盒芯片1,具体的,通过在墨盒芯片1上设置有可容纳触针7的容纳槽2,并且容纳槽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触针7相接触的内接触部201,进而避免了在墨盒芯片1安装过程中,若芯片发生偏移,触针7可能会无法滑入凹槽内,会容易引起墨盒芯片1接触不良,触针7损坏(弯折)的情况,保证了墨盒芯片1与触针7的稳定、有效接触,进而提高了墨盒8使用的稳定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20-21可知,本实施例对于内接触部201设置的具体排列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将墨盒芯片1上的内接触部201设置在内连接端子上,内连接端子在垂直于墨盒8安装到安装部内的安装方向上呈一排排列。

其中,内连接端子为设置于容纳槽2内的连接端子,而将内连接端子设置呈沿垂直于墨盒8安装到安装部的方向上呈一排排列设置,而由于内接触部201设置于内连接端子上,因此,内接触部201在垂直于墨盒8安装到安装部内的安装方向上同样呈一排排列,这样使得内接触部201与触针7的排列方式相对应,以方便触针7与内接触部201的接触,保证了墨盒芯片1的接触效果,进而提高了墨盒8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20-21可知,本实施例对于墨盒芯片1安装到墨盒8上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墨盒芯片1上设置有定位部4,墨盒8上设置有与定位部4相配合的连接部801,墨盒芯片1通过定位部4和连接部801安装在墨盒8上。

其中,对于定位部4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将定位部4设置呈与墨盒芯片1相适配的定位槽,墨盒芯片1通过定位槽可以稳定安装在墨盒8上等等,只要能够实现将墨盒芯片1稳定有效地安装在墨盒8上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8与芯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8与墨盒芯片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22-23可知,除了上述直接将墨盒芯片1通过定位部4安装到墨盒8上的方式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墨盒芯片1安装到墨盒8上,例如:将墨盒芯片1设置为通过芯片架11安装在墨盒8上。

其中,对于芯片架1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而当墨盒芯片1通过芯片架11安装在墨盒8上时,首先要实现墨盒芯片1与芯片架11的连接,具体的,在墨盒芯片1上设置有定位部4,该定位部4可以为安装孔,芯片通过安装孔和定位件12安装于墨盒芯片1上,具体可参考附图18所示,待将墨盒芯片1安装在芯片架11上后,在芯片架11上可以设置有连接杆,墨盒8上设置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连接杆槽,芯片架11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杆槽安装墨盒8上,当芯片架11安装在墨盒8上时,可以实现墨盒芯片1与触针7相接触,具体可参考附图19所示。

通过芯片架11将墨盒芯片1安装在墨盒8上,此时的墨盒芯片1可以为软板芯片,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墨盒芯片1安装的稳定可靠性,并且还扩大了墨盒芯片1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墨盒8使用的稳定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22-23所示,在墨盒芯片1包括:第一平面101和与第一平面101垂直相交的第三平面103,第一平面101的表面积小于第三平面103的表面积时,将墨盒8设置为还包括:出墨口、底面和侧面,其中,出墨口所在的平面为底面,与底面相垂直且用于安装墨盒芯片1的面为侧面;在将墨盒芯片1安装到墨盒8上之后,墨盒芯片1上的接触部突出于侧面;的第三平面103与的侧面相垂直。

将墨盒芯片1上的接触部设置为突出于墨盒8的侧面,有效地方便了触针7与墨盒芯片1上的接触部相接触,并且保证了触针7与墨盒芯片1上的接触部相接触的稳定可靠性;另外,由于墨盒芯片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2,而容纳槽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触针7相接触的内接触部201,而此时的内接触部201与侧面呈一预设角度;而本实施例对于内接触部201与侧面所形成的预设角度的具体数值范围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预设角度设置为90°,这样使得内接触部201与侧面相垂直,在墨盒芯片1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避免了因刮蹭对内接触部201造成损害,保证了内接触部201的正常使用效果,进一步保证了墨盒芯片1使用的稳定可靠性;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内接触部201的表面与第一平面101呈一定角度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可以更好的与触针7相接触的技术效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