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222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所述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利用孔口来调节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据此使得框架固定装置的升降操作部和张力操作部以间隔数秒的形式依次操作,从而能够安装及拆卸(替换)印刷丝网单元的同时,使得印刷丝网单元拉紧。



背景技术:

通常,印刷丝网单元包括:矩形的印刷丝网,其形成有印刷孔图案;支撑架,其包括第一及第二对的接口部及第一至第四角件,所述第一及第二对的接口部以相面对的形式以连接部件为媒介配合附着于所述印刷丝网的边缘部分各对,所述第一至第四角件连接各个接口部。

在此,印刷丝网广泛用于半导体制造技术,尤其,在表面贴装技术中,是为了将芯片等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等而在涂敷焊膏时或在曝光作业时等使用的金属薄膜。

印刷丝网又称为金属掩膜或镂空掩模,按照规定的图案形成微小的印刷孔,并且设置于丝网印刷机、曝光装置、清洗装置等设备而被使用,当需要其他图案时,也可以随时替换。

印刷丝网以附着于支撑框架的状态被使用,但是若有松弛的部分,则在利用刮墨刀(squeegee)来刮擦印刷丝网时,印刷图案的位置发生离位,或者印刷图案发生弯曲。为了防止所述状况,在执行丝网印刷时,需要赋予印刷丝网张紧力,并需要始终对印刷丝网施加规定的张紧力,并且在印刷丝网中也需要拆装功能,以便当需要其他图案时能够随时替换。

换句话说,印刷丝网以支撑框架为媒介安装于用于印刷电路板的丝网印刷机等的设备而被使用,因为需要定期替换及清洗,所以包括需要拆装的升降操作部和需要张紧力的张力操作部的固定装置起到重要因素的作用。

因此,就提出的现有的公开专利第2015-0131494号(2015.11.25)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而言,如图1至图4所示,印刷丝网单元5构成为通过正方形或者矩形框架体形状的框架固定装置1被替换或者拉紧,框架固定装置1是利用马蹄形(ㄈ)截面形状的安装框架3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而制造的。

换句话说,印刷丝网单元5在安装于框架固定装置1的状态下以被拉紧的状态被使用。为此,在框架固定装置1设置有张力机构2,张力机构2用于在各个方向拉紧印刷丝网5a。

所述张力机构2设置于框架固定装置1的各边,包括:张力杆4,其设置为朝向框架固定装置1的中心部可前后移动;螺旋弹簧6,其一端支撑于安装框架3的内侧壁3a,其他端支撑于张力杆4,以便朝向框架固定装置1的外侧弹性地支撑所述张力杆4;空气压力部,其根据输入信号打开阀门并传递空气压力,以便克服所述螺旋弹簧6的弹性力并使得张力杆4朝向框架固定装置1的中心部移动。

此时,钩板10利用螺丝倾斜地固定于所述张力杆4的前端,以便能够利用卡住坎8拉紧印刷丝网单元5的支撑框架5b部位。

并且,在所述框架固定装置1的方角部分,为了能够替换印刷丝网单元5,升降板9分别以可上升或者下降的形式设置于辅助支撑架7的底面左右两侧,利用空气压力进行操作的升降缸11分别以能够使得升降板9操作的形式设置于辅助支撑架7内部,所述升降缸11为了左右平衡而分别设置于辅助支撑架7的左右侧。

此时,升降缸11的活塞杆11a直接连接于所述升降板9,在升降板9的底面设置有轨道形成板13,以便能够相对于印刷丝网单元5支撑支撑框架5b的两侧边缘。

但是,就如此构成的现有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而言,因为作为用于将印刷丝网单元5从框架固定装置1替换(拆装)的升降操作部而设置的辅助支撑架7分别设置于安装框架3的外面左右侧面,所以安装框架3的内周面积缩小了和辅助支撑架7的宽度一样多的面积,由此存在的问题在于,不仅减少印刷区域,而且因频繁的替换而显著降低使用性。

此外,与张力机构2的空气压力部分别额外设置用于操作多个升降缸11的空气压力部(速阀、供给装置、螺线管、管等的组装体),并且额外设置辅助支撑架7,因为这样的结构,所以在印刷丝网单元5的拆装(替换)时存在的问题在于,不仅操作复杂,故障的可能性高,而且由于体积及重量的增加,很难安装,且制造费用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考虑到现有的各种问题并想要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所述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使得结构一体化,在没有另外的装置或者额外的组件的情况下,利用孔口来调节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据此使得框架固定装置的升降操作部和张力操作部以间隔数秒的形式依次操作,从而能够使得框架固定装置的体积及重量最小化,能够尽可能扩大印刷丝网的印刷区域,同时不需要替换框架,并且在印刷丝网单元的拆装(替换)时,使得操作简单化,从而使得故障最小化的同时,减少体积及重量,进而不仅便于安装,而且能够减少制造费用。

就用于解决所述技术课题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而言,其构成为印刷丝网单元通过框架固定装置被替换或者拉紧,所述框架固定装置利用多个安装框架和多个角件被制作成四角框架体形状。

在所述多个安装框架设置有空气压力供给孔、空腔、张力操作部、管套,所述空气压力供给孔沿着安装框架的长度方向长长地贯通形成于所述多个安装框架的截面上部高度一侧;所述空腔沿着安装框架的长度方向长长地贯通形成于所述多个安装框架的截面中间高度;所述张力操作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在管因空气压力而膨胀时,沿着水平方向滑动的同时,与印刷丝网单元的边缘相分离,在解除空气压力时,利用弹发力沿着水平方向滑动的同时,与印刷丝网单元的边缘相结合;所述管套过盈配合于所述管的两端部,相比供给于所述空气压力供给孔的空气压力,降低供给于管的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同时当管因破损而被替换时进行牵引。

在所述多个角件设置有中空凸出部、连接孔、升降操作部,所述中空凸出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角件的主体内侧侧面中央,并且分别以相面对的形式与沿着两个方向直交配置的所述安装框架的端部侧空腔相配合,同时连接所述张力操作部的管和主体内的下部侧空腔的通道;所述连接孔分别形成于所述主体内侧侧面上端一侧,并且以相面对的形式与沿着两个方向直交配置的所述安装框架的端部侧空气压力供给孔相啮合,同时使得主体内的上部侧空腔和通道相互连接;所述升降操作部在所述多个角件的主体下面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部侧空腔,利用空气压力下降,或在解除空气压力时利用弹发力上升。

作为其他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空腔设置有操作引导孔、隔壁、所述张力操作部,所述操作引导孔沿着所述安装框架的长度方向长长地形成于所述空腔的底部中央;隔壁沿着所述安装框架的长度方向长长地形成于所述空腔的顶部中央,隔壁的下端以与空腔的底部不接触的形式漂浮,同时位于所述操作引导孔的中央,从而将空腔划分为内侧空腔和外侧空腔;所述张力操作部设置为横跨所述内侧空腔和外侧空腔。

张力操作部包括:多个张力部件,其隔着所述隔壁的状态下,两侧侧面凸起分别位于内侧空腔和外侧空腔,同时下面结合凸起通过所述操作引导孔并凸出,以与所述印刷丝网单元的边缘相结合或相分离的形式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滑动;管,其位于所述张力部件的侧面凸起和所述隔壁之间,在因空气压力而膨胀时,使得张力部件朝向内侧空腔滑动,从而解除张紧力;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张力部件的侧面凸起和所述隔壁之间,在空气压力被解除时,利用弹发力使得张力部件朝向外侧空腔滑动,从而施加张紧力;管套,其过盈配合于所述管的两端部,相比供给于所述空气压力供给孔的空气压力,降低供给于管的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同时当管因破损而被替换时进行牵引。

作为其他实施例,本发明的管套在其内侧端以变窄的形式形成有节流孔,以便供给于管的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比供给于所述空气压力供给孔的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慢,并且在其外侧端形成有螺丝孔,螺丝孔与孔口进行螺丝结合,从而与管一起被牵引。

作为其他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主体的外侧侧面分别形成有检查孔,以便通过所述下部侧空腔和沿着两个方向直交延伸的中空凸出部与所述管套在一条直线上分别对齐,在所述检查孔分别设置有通过螺丝结合进行开闭的塞子。

作为其他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主体中的任意一个设置有注入口,注入口用于从所述框架固定装置的外部同时向下部侧空腔和上部侧空腔供给空气压力。

作为其他实施例,本发明的升降操作部包括:活塞杆,其上端分别附着有升降板,以便上部通过所述角件的主体下部面而插入于上部侧空腔并进行升降;覆盖板,其以使得所述活塞杆贯通并升降的形式进行引导的同时,紧贴固定于所述主体侧下部面,从而密封上部侧空腔的下部开口;螺旋弹簧,其对应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边缘位于升降板和覆盖板之间,同时收容于所述上部侧空腔,并施加弹发力,以使得活塞杆上升;o型环,其缠绕于所述升降板的外周面,与所述上部侧空腔的内周面紧贴移动;左右一对轨道形成板,其结合于所述活塞杆的下面,支撑印刷丝网单元的两侧边缘。

就本发明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而言,在没有另外的装置或者额外的组件的情况下,利用孔口来调节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据此使得框架固定装置的张力操作部和升降操作部以间隔数秒的形式依次操作,张力操作部和升降操作部均设置于通过多个安装框架和角件的组合来形成的四角框架体形状的框架固定装置,因为是这样的结构,所以具有如下效果:安装框架的内周面积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缩小和辅助支撑架的宽度一样多的面积,因此能够尽可能扩大印刷丝网的印刷区域,同时不需要替换框架,此外,不仅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为了分别操作升降操作部而单独地额外设置辅助支撑架、升降缸、速阀、供给装置、螺线管、管等的组装体,而且在印刷丝网单元的拆装(替换)时,能够使得操作简单化,从而使得故障最小化的同时,减少体积及重量,进而不仅便于安装,而且能够减少制造费用。

此外,就本发明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而言,过盈配合于管的末端的管套通过设置于角件的检查孔容易向外部分离,因为是这样的结构,所以还具有如下效果:当管破损时,无需分解框架固定装置也可以容易替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印刷丝网安装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的状态的结合立体图,

图3是示出针对图2的a-a线的张力操作部的纵截面图,

图4是示出针对图2的b-b线的升降操作部的纵截面图,

图5是示出印刷丝网安装于根据本发明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的状态的结合立体图,

图6是放大示出图5的c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管和管套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针对图5的d-d线的张力操作部的纵截面图,

图9是示出针对图5的e-e线的升降操作部的纵截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利用由孔口引起的空气压力向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的升降操作部和张力操作部供给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仰视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在图10的f部分通过注入口的角件的内部空气流程图的部分立体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针对图10的g部分的角件的内部空气流程图的部分立体图。

标号说明

5:印刷丝网单元5a:印刷丝网

5b:支撑框架20:框架固定装置

30:安装框架32:空气压力供给孔

34:空腔34a:内侧空腔

34b:外侧空腔36:操作引导孔

38:隔壁40:角件

42:主体42a:下部侧空腔

42b:上部侧空腔42c:检查孔

44:中空凸出部46:连接孔

47:塞子48:注入口

50:张力操作部52:张力部件

52a、52b:侧面凸起52c:结合凸起

54:管56:弹性部件

58:管套58a:节流孔

58b:螺丝孔60:升降操作部

62:活塞杆62a:升降板

64:覆盖板66:螺旋弹簧

68:o型环70:轨道形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5至1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构成为,印刷丝网单元5通过框架固定装置20被替换或拉紧,框架固定装置20利用多个安装框架30和多个角件40被制作成四角框架体形状。

换句话说,所述多个安装框架30是通过挤出成型形成为一定长度的铝材质,空气压力供给孔32分别沿着长度方向长长地贯通形成于所述多个安装框架30的截面上部高度一侧,空腔34分别沿着长度方向长长地贯通形成于所述多个安装框架30的截面中间高度。

此时,所述空腔34形成为左右宽度比上下高度更宽的矩形形状,操作引导孔36沿着所述安装框架30的长度方向长长地形成于所述空腔34的底部中央,隔壁38沿着所述安装框架30的长度方向长长地形成于所述空腔34的顶部中央,隔壁38的下端以与所述空腔34的底部不接触的形式漂浮,同时位于所述操作引导孔36的中央,从而将空腔34划分为内侧空腔34a和外侧空腔34b,并且以横跨所述内侧空腔34a和外侧空腔34b的形式设置有张力操作部50。

所述多个张力操作部50分别包括:多个张力部件52,其隔着所述隔壁38的状态下,两侧侧面凸起52a、52b分别位于内侧空腔34a和外侧空腔34b,同时下面结合凸起52c通过所述操作引导孔36并凸出,以与所述印刷丝网单元5的支撑框架5b相结合或相分离的形式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滑动;管54,其位于所述张力部件52的侧面凸起52a和所述隔壁38之间,在因空气压力而膨胀时,使得张力部件52朝向内侧空腔34a滑动,从而解除张紧力;弹性部件56,其位于所述张力部件52的侧面凸起52b和所述隔壁38之间,在空气压力被解除时,利用弹发力使得张力部件52朝向外侧空腔34b滑动,从而施加张紧力;管套58,其过盈配合于所述管54的两端部,与供给于所述空气压力供给孔32的空气压力相比,降低供给于管54的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同时在替换管54时进行牵引。

此时,所述管套58由黄铜材质形成,在所述管套58的内侧端形成有变窄的节流孔58a,以便供给于管54的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比供给于所述空气压力供给孔32的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慢,并且在所述管套58的外侧端形成有螺丝孔58b,所述螺丝孔58b与另外的孔口进行螺丝结合并与管54一起被牵引。

所述多个角件40是通过拉模铸造沿着两个方向直交延伸而形成的铝材质,在所述多个角件40的主体42内侧侧面中央分别形成有中空凸出部44,中空凸出部44分别以相面对的形式与沿着两个方向直交配置的所述安装框架30的端部侧空腔34相配合的同时,对所述管54和主体42内的下部侧空腔42a的通道进行连接,在所述主体42的内侧侧面上端一侧分别形成有连接孔46,连接孔46以相面对的形式与沿着两个方向直交配置的所述安装框架30的端部侧空气压力供给孔32相啮合的同时,使得通道与主体42内的上部侧空腔42b相互连接,在所述多个角件40的主体42下面一侧分别设置有升降操作部60,升降操作部60的上端插入于所述上部侧空腔42b,利用空气压力下降,或在解除空气压力时利用弹发力上升。

此时,在所述主体42的外侧侧面分别形成有检查孔42c,以便通过所述下部侧空腔42a和沿着两个方向直交延伸的中空凸出部44与所述管套58在一条直线上分别对齐,在所述检查孔42c分别设置有通过螺丝结合进行开闭的塞子47,在所述主体42中的任意一个设置有注入口48,注入口48与另外的空气供给装置相连接,同时向下部侧空腔42a和上部侧空腔42b供给空气压力。

所述升降操作部60分别包括:活塞杆62,其上端固定有升降板62a,以便上部通过所述角件40的主体42下部面而插入于上部侧空腔42b并进行升降;覆盖板64,其以使得所述活塞杆62贯通并升降的形式进行引导的同时,紧贴固定于所述主体42侧下部面,从而密封上部侧空腔42b的下部开口;螺旋弹簧66,其对应于所述活塞杆62的外周边缘位于升降板62a和覆盖板64之间,同时收容于所述上部侧空腔42b,并施加弹发力,以使得活塞杆62上升;o型环68,其缠绕于所述升降板62a的外周面,与所述上部侧空腔42b的内周面紧贴移动;左右一对轨道形成板70,其结合于所述活塞杆62的下面,支撑印刷丝网单元5的两侧支撑框架5b。

接下来,对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就本发明的印刷丝网框架固定装置而言,在没有另外的装置或额外的组件的情况下,如果通过由多个安装框架30和角件40制作成四角框架体形状的框架固定装置20的一侧端注入口48注入空气,则利用孔口来调节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据此使得升降操作部60和张力操作部50以间隔数秒的形式依次操作的同时,以支撑印刷丝网单元5的边缘的形式升降,同时与印刷丝网单元5的边缘相啮合,以在各个方向拉紧印刷丝网5a的形式施加张紧力。

换句话说,如图10及图11(a)、(b)所示,如果在外部从另外的空气供给装置通过设置于固定装置20的f区间侧角件40的主体42的注入口48注入高压的空气,则所述空气压力只在f区间同时供给至通道相互连接的主体42的下部侧空腔42a和上部侧空腔42b,从而沿着从f区间开始的入口管54,如用实线箭头表示的动线一样,只向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流动,此外,在f区间分成两部分的一部分空气压力在角件40的主体42通过与沿着两个方向直交形成的两个连接孔46相连接的安装框架30的空气压力供给孔32,如用双点线箭头表示的动线一样,向两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流动。

此时,因为在多个角件40中通过g区间沿着实线箭头流动的空气压力和沿着双点线箭头流动的空气压力不会混合,所以能够使得如图8(b)所示的因管54的膨胀而使得张力操作部50向张力解除方向移动的速度和如图9(b)所示的使得升降操作部60向下降方向移动的速度以间隔数秒的形式依次进行。

换句话说,沿着管54只向一个方向流动的空气压力在通过插入于管54的管套58的节流孔58a时流动变慢,因此将用于通过管54的膨胀使得张力操作部50向张力解除的方向操作的空气压力的需求量(1200cc),例如,在3秒内慢慢地填满,并且向两方向流过沿着矩形形状的框架固定装置20设置的连接孔46和空气压力供给孔32的空气压力以快速的速度到达形成于多个角件40的主体42的上部侧空腔42b,从而将用于使得升降操作部60向下降的方向操作的空气压力的需求量(100cc),例如,在0.3秒内快速地填满。

由此,如在图10中表示的箭头方向一样,通过f区间注入口48同时供给的空气压力通过按照框架固定装置20的四角框架体形状设置于内部的管54,如实线箭头动线一样,只向一个方向(逆时针方向)流动空气的同时,与以因形成于管套58的节流孔58a而速度变慢的形式受阻的张力操作部50的操作速度相比,通过按照框架固定装置20的四角框架体形状设置于内部的空气压力供给孔32,如双点线箭头动线一样,分成两个方向(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并以快速的速度得到供给的升降操作部60首先进行操作,因为是这样的原理,所以不仅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为了分别操作升降操作部而单独地额外设置辅助支撑架、升降缸、速阀、供给装置、螺线管、管等的组装体,而且在印刷丝网单元5的拆装(替换)时,能够使得操作简单化,从而使得故障最小化的同时,减少体积及重量,进而不仅便于安装,而且能够减少制造费用。

此外,在没有另外的装置或者额外的组件的情况下,利用孔口来调节空气压力的供给速度,据此使得张力操作部50和升降操作部60以间隔数秒的形式依次操作,张力操作部50和升降操作部60均设置于通过多个安装框架30和角件40的组合来形成的四角框架体形状的框架固定装置20,因为是这样的结构,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安装框架3的内周面积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缩小和辅助支撑架的宽度一样多的面积,因此能够尽可能扩大印刷丝网5a的印刷区域,同时不需要替换框架固定装置20。

此外,过盈配合于管54的末端的管套58不仅起到孔口的作用,而且赋予如下功能:当管54破损时,无需分解框架固定装置20也可以容易替换。

换句话说,如图11所示,过盈配合于管54的末端的管套58设置为与形成于角件40侧主体42的外侧侧面的检查孔42c在一条直线上对齐,因此在分离与检查孔42c进行螺丝结合的塞子47后,通过所述检查孔42c插入另外的孔口,在与管套58的螺丝孔58b相紧固结合时,可通过检查孔42c容易向外部拉拽。

另外,如果中断向框架固定装置20的空气压力的供给,则如图8(a)所示,是在张力操作部50的管54中空气压力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部件56膨胀并压缩管54,同时以使得张力部件52从安装框架30的内侧空腔34a向外侧空腔34b水平移动的形式进行滑动,从而张力部件52的结合凸起52c以卡在卡住坎的形式与印刷丝网单元5的支撑架5b相结合,由此,印刷丝网5a在各个方向受到张紧力并被拉紧。

并且,如果中断向框架固定装置20的空气压力的供给,则如图9(a)所示,是在设置有升降操作部60的角件40侧主体42的上部侧空腔42b的内部空气压力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处于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66膨胀的同时,使得升降操作部60的活塞杆62上升,从而同时向上部牵引紧固结合于活塞杆62的下端的左右一对轨道形成板70的同时,同时向上部牵引以边缘卡在所述轨道形成板70的上面的形式安装的印刷丝网单元5,由此,印刷丝网单元5的支撑框架5b与所述张力操作部50的结合凸起52c相结合。

另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所述实施例,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修改及变形,实施这样的修改及变形的技术思想也视为包括在以下的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