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8607发布日期:2019-02-12 23:4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图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装置,该图像记录装置具备具有第一积存室的盒及具有第二积存室的盒装配部。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下的液体喷出装置是公知的,该液体喷出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具有液体喷出头及副罐;及墨盒,具有液体积存室,且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参照专利文献1)。在盒的液体积存室设有传感器臂。当液体积存室的墨液的液面成为规定的高度以下时,传感器臂旋转。在装置主体设有剩余量检测传感器。剩余量检测传感器根据传感器臂的旋转位置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部基于剩余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判定盒的液体积存室的墨液剩余量。当盒的液体积存室的墨液被消耗而判定为墨液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下时,控制部进行更换为新盒的报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87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墨液从副罐流出时,会有墨液从盒的液体积存室流向副罐。当副罐及液体积存室均向大气开放时,副罐中的墨液的液面与盒的液体积存室中的墨液的液面最终成为相同高度。然而,当在记录头中喷出墨液时,若近似地忽视副罐及液体积存室的流路阻力,则会从副罐及液体积存室流出相同量的墨液。因此,当副罐及液体积存室的形状不同时,墨液液面下降的速度不同。这样的话,成为副罐的墨液的液面的高度与液体积存室的墨液的液面的高度不同的状态。

例如假设,控制部在基于剩余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判定为墨液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下之后,对从记录头喷出的墨液滴进行计数,算出之后消耗的墨液量。在副罐中的墨液的液面与盒的液体积存室中的墨液的液面为相同高度时,在控制部判定为墨液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在刚判定后将实际残留于副罐及液体积存室的墨液剩余量作为判定基准量。在副罐中的墨液的液面与盒的液体积存室中的墨液的液面为不同的高度时,在控制部刚判定为墨液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下之后,实际残留于副罐及液体积存室的墨液剩余量与判定基准量不同。

其结果是,若实际的墨液剩余量比判定基准量少,则在通过控制部报知盒的更换之前,存在副罐及液体积存室的墨液耗尽而大气进入记录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实际的墨液剩余量比判定基准量多,则尽管在副罐或液体积存室中残留有还能使用的墨液,控制部却会报知墨液的更换。

本发明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具备具有第一积存室的盒及具有第二积存室的盒装配部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抑制大气从第二积存室向记录部进入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具备:盒,具有积存液体的第一积存室、使上述第一积存室与大气连通的第一大气连通部、及对积存于上述第一积存室的液体进行供给的供给部;盒装配部,具有能够与上述供给部连接的连接部、及罐,该罐具有供液体通过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上述供给部而从上述第一积存室流入的流入口、积存通过上述流入口流入的液体的第二积存室、使上述第二积存室与大气连通的第二大气连通部、及供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流出的流出口;及记录部,使通过上述流出口而从上述第二积存室流出的液体从喷嘴喷出。第二流路阻力值r2大于第一流路阻力值r1乘以截面积比a而得到的值a·r1,上述第二流路阻力值r2是大气经由上述第二大气连通部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上述第一流路阻力值r1是大气经由上述第一大气连通部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与液体向上述供给部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之和,上述截面积比a是上述第一积存室中积存液体的至少包含上述供给部附近的第一空间的第一平均截面积除以在上述第二积存室中积存液体的空间中的与上述第一空间相同的高度的第二空间的第二平均截面积而得到的截面积比。

在通过从流出口向记录部供给液体而从第一积存室及第二积存室流出液体时,通过第二流路阻力值r2比值a·r1大,在第一积存室的第一空间中液体的液面下降的速度比在第二积存室的第二空间中液体的液面下降的速度快。由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与第一积存室相比,在第二积存室中液体先耗尽,大气从流出口向记录部进入。

(2)优选的是,上述第二积存室具有第一部分和位于该第一部分的上方且截面积比该第一部分小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二空间是上述第二积存室的空间中的从上述第一部分与上述第二部分之间的交界到上述连接部位置的空间。

(3)优选的是,大气经由上述第一大气连通部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是上述盒装配于上述盒装配部的状态的流路阻力值。

(4)优选的是,上述第二空间是包含上述连接部附近的空间,上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具备:检测部,对于液面位于上述第二积存室中的上述连接部附近进行检测;及控制部,基于上述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判定上述第一积存室的液体没有剩余量,并报知上述盒的更换。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第一积存室的液体优先地向记录部供给,因此不会出现如下情况:尽管在第一积存室中液体还有剩余量,却是第二积存室的液面先下降而由检测部检测到液面。

(5)优选的是,上述第二大气连通部的流路由半透膜密封。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变更半透膜的气体的透过度或变更半透膜的面积,能够容易地调整流路阻力值。

(6)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大气连通部的流路由半透膜密封。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变更半透膜的气体的透过度或变更半透膜的面积,能够利用半透膜彼此之差容易地调整流路阻力值。

(7)优选的是,上述流出口相比上述供给部而位于重力方向的下方处。

(8)优选的是,上述供给部具有开闭液体流路的阀,上述连接部具有管体,该管体通过与上述阀抵接并进入上述液体流路而使内部空间与上述液体流路连通。

(9)优选的是,作为上述连接部的管体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10)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系统具有:盒,具有积存液体的第一积存室、使上述第一积存室与大气连通的第一大气连通部、及对积存于上述第一积存室的液体进行供给的供给部;及图像记录装置,具备使从上述盒的上述供给部供给的液体从喷嘴喷出的记录部。上述图像记录装置具备盒装配部,该盒装配部具有能够与上述供给部连接的连接部、及罐,该罐具有供液体通过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上述供给部而从上述第一积存室流入的流入口、积存通过上述流入口流入的液体的第二积存室、使上述第二积存室与大气连通的第二大气连通部、及供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流出的流出口。上述记录部使通过上述流出口而从上述第二积存室流出的液体从喷嘴喷出。第二流路阻力值r2大于第一流路阻力值r1乘以截面积比a而得到的值a·r1,上述第二流路阻力值r2是大气经由上述第二大气连通部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上述第一流路阻力值r1是大气经由上述第一大气连通部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与液体向上述供给部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之和,上述截面积比a是在上述第一积存室中积存液体的至少包含上述供给部附近的第一空间的第一平均截面积除以在上述第二积存室中积存液体的空间中的与上述第一空间相同的高度的第二空间的第二平均截面积而得到的截面积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大气从第二积存室进入记录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机10的外观立体图,(a)示出罩87为闭塞位置的状态,(b)示出罩87为开放位置的状态。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印机部1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滑架22及台板26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盒装配部110的开口112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盒装配部110的罐103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在盒装配部110装配有墨盒30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7是墨盒30的前方立体图。

图8是表示控制部130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将复合机10以能够使用的方式设置于水平面的姿势(图1的姿势,有时记为“使用姿势”)作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7,将复合机10的设有开口13的面作为前表面来定义前后方向8,从前表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姿势下,上下方向7相当于铅垂方向,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相当于水平方向。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正交。

[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复合机10(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例)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复合机10在下部具有以喷墨记录方式向纸张12(参照图2)记录图像的打印机部11。打印机部11具有在前表面14a形成有开口13的壳体14。

如图2所示,在壳体14的内部配置有供送辊23、供送托盘15、排出托盘16、运送辊对25、记录部24、排出辊对27、台板26及盒装配部110(参照图1的(b))。复合机10具有传真功能及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状态是复合机10的使用姿势。

[供送托盘15、排出托盘16、供送辊23]

如图1所示,供送托盘15由使用者通过开口13而沿着前后方向8相对于复合机10插拔。开口13位于壳体14的前表面14a中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部。如图2所示,供送托盘15能够对层叠的多个纸张12进行支撑。

排出托盘16配置在供送托盘15的上方。排出托盘16对由排出辊对27从记录部24与台板26之间排出的纸张12进行支撑。

供送辊23将支撑于供送托盘15的纸张12向运送路17供送。供送辊23由供送用电动机172(参照图8)驱动。

[运送路17]

如图2所示,运送路17是指其一部分在打印机部11的内部通过以规定间隔对向的外侧引导构件18及内侧引导构件19而形成的空间。运送路17是从供送托盘15的后部一边向上方延伸一边向前方进行u形转弯,经过记录部24与台板26之间的空间而到达排出托盘16的路径。运送辊对25与排出辊对27之间的运送路17设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复合机10的大致中央部,且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运送路17内的纸张12的运送朝向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

[运送辊对25]

如图2所示,运送辊对25配置于运送路17。运送辊对25具有彼此对向的运送辊25a及夹送辊25b。运送辊25a由运送用电动机171(参照图8)驱动。夹送辊25b伴随于运送辊25a的旋转而连带旋转。纸张12由通过运送用电动机171的正转而进行正旋转的运送辊25a及夹送辊25b夹持着向运送朝向(向前)运送。

[排出辊对27]

如图2所示,排出辊对27配置于运送路17上的比运送辊对25靠运送朝向的下游处。排出辊对27具有彼此对向的排出辊27a及刺辊27b。排出辊27a由运送用电动机171(参照图8)驱动。刺辊27b伴随于排出辊27a的旋转而连带旋转。纸张12由通过运送用电动机171的正转而进行正旋转的排出辊27a及刺辊27b夹持着向运送朝向(向前)运送。

[记录部24]

如图2所示,记录部24配置在运送路17上的运送辊对25与排出辊对27之间。记录部24隔着运送路17而与台板26在上下方向7上对向配置。记录部24具备滑架22和记录头21。

如图3所示,滑架22在前后方向8上分离的位置支撑于分别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设置的导轨82、83。导轨82、83支撑于打印机部11的框架。滑架22与设于导轨83的公知的带机构连结。带机构由滑架驱动用电动机173(参照图8)驱动。与带机构连结的滑架22通过滑架驱动用电动机173的驱动而沿着左右方向9往复移动。如图3的单点划线所示,滑架22的移动范围到达比运送路17靠右方及左方处。

从滑架22延伸出墨液管20和柔性扁平线缆84。

墨液管20将盒装配部110(参照图1(b))与记录头21连接。墨液管20将在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各墨盒30(盒的一例)中积存的墨液(液体的一例)向记录头21供给。与各墨盒30对应地设置有供各色(黑色、品红色、青色、黄色)的墨液流通的四根墨液管20,且它们以捆束的状态与滑架22连接。

柔性扁平线缆84将控制部130(参照图8)与记录头21电连接。柔性扁平线缆84将从控制部130输出的控制信号向记录头21传递。

如图2所示,滑架22搭载记录头21。记录头21具备配置于下表面的多个喷嘴29和通过使形成在记录头21内的墨液流路的一部分变形而使墨液滴从喷嘴29喷出的压电元件45(参照图8)。如后所述,压电元件45通过由控制部130供电而进行动作。

记录部24由控制部130控制。在滑架22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时,记录头21将墨液滴从喷嘴29朝向支撑于台板26的纸张12喷出。由此,向纸张12记录图像。而且,由此,积存于各墨盒30的墨液被消耗。

[台板26]

如图2及图3所示,台板26配置在运送路17上的运送辊对25与排出辊对27之间。台板26隔着运送路17而与记录部24在上下方向7上对向配置。台板26从下方支撑由运送辊对25运送的纸张12。

[罩87]

如图1的(b)所示,在壳体14的前表面14a的右部形成有开口85。在开口85的后方形成有能够收容盒装配部110的收容空间86。罩87以覆盖开口85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4。罩87能够在将开口85闭塞的闭塞位置(图1的(a)所示的位置)与将开口85开放的开放位置(图1的(b)所示的位置)之间绕着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转动轴线87a(转动中心)转动。

[盒装配部110]

如图4至图6所示,盒装配部110具备盒外壳101、连接部107、接点106、杆125、装配传感器113、锁定部145、罐103及液面传感器55(检测部的一例)。盒装配部110能够收容与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这些颜色分别对应的四个墨盒30。连接部107、接点106、杆125、装配传感器113、锁定部145、罐103及液面传感器55分别对应于四个墨盒30而各设有四个。需要说明的是,盒装配部110能够收容的墨盒3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四个。

[盒外壳101]

如图4及图5所示,形成盒装配部110的壳体的盒外壳101为箱形状,该箱形状具有:顶面,划定盒外壳101的内部空间的顶部;底面,划定盒外壳101的内部空间的底部;终面,将顶部与底部连结;及开口112,设置于与终面在前后方向8上对向的位置。开口112能够向使用者在使用复合机10时面对的面即壳体14的前表面14a露出。

通过壳体14的开口85及盒装配部110的开口112来将墨盒30相对于盒外壳101插拔。通过将墨盒30的下端部插入在盒外壳101的内部空间的底面设置的引导槽109,来将墨盒30在图4中的前后方向8上引导。在盒外壳101设有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方向7上长的四个空间的三个板104。在由板104分隔出的各空间分别收容墨盒30。

[连接部107]

如图4所示,连接部107具备墨液针102和引导部105。

墨液针102(连接部、管体的一例)由管状的树脂构成,且位于盒外壳101的终面的下部。墨液针102在盒外壳101的终面上配置在与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墨盒30的墨液供给部34(供给部的一例)对应的位置。墨液针102从盒外壳101的终面向前方水平突出。

引导部105配置在墨液针102的周围,且为圆筒形状。引导部105从盒外壳101的终面向前方突出,其突出端开口。墨液针102配置在引导部105的中心。引导部105是供墨盒的墨液供给部34进入内方的形状。

在墨盒30未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连接部107不与墨盒30的墨液供给部34连接。另一方面,在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插入的过程中,即,在墨盒30向装配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墨盒30的墨液供给部34进入引导部105。若进一步将墨盒30朝向盒装配部110的深处插入,则墨液针102插入形成于墨液供给部34的墨液供给口71。由此,连接部107与墨液供给部34连接。并且,在形成于墨盒30的内部的积存室33中积存的墨液通过形成于墨液供给部34的内部的墨液阀室35及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117而向罐103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墨液针102的顶端可以平坦,也可以尖锐。

如图6所示,在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117收容有阀114及螺旋弹簧115。阀114通过沿着前后方向8移动而将形成于墨液针102的突出顶端部的开口116开闭。即,阀114将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117开闭。螺旋弹簧115对阀114向前方施力。因此,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墨盒30未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阀114将开口116关闭。而且,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由螺旋弹簧115施力的阀114的前端部比开口116更向前方突出。在连接部107与墨液供给部34连接的过程中,阀114将开口116打开。关于阀114将开口116打开的动作,将在后文叙述。

[接点106]

如图6所示,在盒外壳101的顶面设有四个接点106。四个接点106从顶面朝向盒外壳101的内部空间而向下方突出。虽然在各图中未详细示出,但四个接点106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配置。四个接点106的配置与后述的墨盒30的四个电极65的配置对应。各接点106由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构件构成,能够向上方弹性地变形。四个接点106与能够收容于盒外壳101的四个墨盒30对应地设有四组。需要说明的是,接点106的个数及电极65的个数是任意的。

各接点106经由电路与控制部130(参照图8)电连接。通过将接点106与对应的电极65卡合而电导通,来向电极65施加电压vc,或将电极65接地,或向电极65供给电力。通过接点106与对应的电极65的电导通,能够访问在墨盒30的ic中存储的数据。来自电路的输出向控制部130输入。

[杆125]

如图6所示,在盒外壳101的终面上的比墨液针102靠上方处形成有杆125。杆125从盒外壳101的终面向前方突出。杆125为圆筒形状。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即,在墨盒30位于装配位置的状态下,杆125插入后述的大气连通口96。

[装配传感器113]

如图6所示,在盒外壳101的顶面配置有装配传感器113。装配传感器113检测墨盒30是否装配于盒装配部110。装配传感器113位于比杆125靠前方且比接点106靠后方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配传感器113具备发光部及受光部。发光部在比受光部靠右方或左方处与受光部空出间隔而设置。向盒装配部110装配完成的墨盒30的后述的遮光板67配置在发光部及受光部之间。换言之,发光部及受光部隔着向盒装配部110装配完成的墨盒30的遮光板67而对向配置。

装配传感器113根据从发光部沿着左右方向9照射出的光是否由受光部接受到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例如,装配传感器113以从发光部输出的光无法由受光部接受到(即,受光强度小于规定的强度)为条件,向控制部130(参照图8)输出低电平信号。另一方面,装配传感器113以从发光部输出的光由受光部成功接受到(即,受光强度为规定的强度以上)为条件,向控制部130(参照图8)输出高电平信号。

[锁定部145]

如图6所示,锁定部145在盒外壳101的顶面附近且开口112附近沿着盒外壳101的左右方向9延伸。锁定部145是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的棒状构件。锁定部145例如为金属的圆柱。锁定部145的左右方向9的两端固定于对盒外壳101的左右方向9的两端进行划定的壁。锁定部145以跨能够收纳四个墨盒30的四个空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

锁定部145用于将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墨盒30保持在装配位置。墨盒30在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与锁定部145卡合。由此,锁定部145与墨盒30的螺旋弹簧78、98将墨盒30向前方推压的力对抗而将墨盒30保持在盒装配部110内。

[罐103]

如图4至图6所示,在盒外壳101的后方设有罐103。罐103是在内部具有积存室121(第二积存室的一例)及缓冲室122的箱形状。积存室121及缓冲室122以缓冲室122处于上方的方式在上下方向7上排列。积存室121(第一部分的一例)与缓冲室122通过在上下方向7上延伸的流路123(第二积存室、第二部分的一例)连通。积存室121比流路123更向前方延伸。积存室121、缓冲室122及流路123分别是由罐103的外壁划定的空间。积存室121的沿着水平方向的截面积为大致矩形,比流路123的沿着水平方向的截面积大。

积存室121经由连通口129(流入口的一例)与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连通。连通口129形成于对积存室121的前端进行区划的前壁121a。由此,通过墨液针102而从墨盒30流出的墨液积存于积存室121。在积存室121的上方且流路123的前方形成有内部空间与积存室121连续的凸部120。凸部120的朝向左右方向9的一对侧壁由透光构件形成。后述的转动构件50的臂53及被检测部54位于凸部120。

积存室121经由连通口128(流出口的一例)与墨液流路126连通。连通口128形成于对积存室121的下端进行区划的底壁121b。连通口128位于比连通口129靠重力方向的下方处。

墨液流路126从积存室121向上方延伸而与墨液流出口127连续。墨液管20连接于墨液流出口127。由此,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从连通口128流出,通过墨液流路126及墨液管20而向记录头21供给。

缓冲室122与设置在罐103的上部的大气连通口124(第二大气连通部的一例)连通。缓冲室122与大气连通口124通过形成于对缓冲室122的前端进行区划的前壁122a的贯通孔119(参照图6)而连通。贯通孔119由半透膜118密封。大气连通口124向外部开口。由此,积存室121及缓冲室122能够向大气开放。即,大气连通口124使积存室121及缓冲室122与大气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积存室121及缓冲室122的大气连通,并不局限于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始终与大气连通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对大气的流通进行维持及隔断的结构。例如,可以设置对大气的连通进行切换的周知的切换部(未图示)等,构成为对大气连通的状态与隔断大气的状态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省略了构成罐103的背面的膜,但积存室121、缓冲室122、流路123及墨液流路126各自的背面由膜密封而构成。

[转动构件50]

如图6所示,转动构件50配置在各罐103的积存室121内。转动构件50由配置在积存室121内的支撑构件(未图示)支撑为能够向箭头58、59的朝向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转动构件50也可以由支撑构件以外的构件支撑。例如,转动构件50也可以由区划积存室121的盒外壳101的壁支撑。

转动构件50具备浮子51、轴52、臂53及被检测部54。浮子51位于转动构件50的下部。浮子51由比重比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小的材料形成。轴52从浮子51的右表面及左表面沿着左右方向9突出。轴52插入形成于支撑构件的孔。由此,转动构件50由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以轴52为中心转动。

臂53从浮子51向大致上方突出。被检测部54形成于臂53的突出顶端部。臂53及被检测部54位于凸部120的内部空间。被检测部54构成为在上下方向7及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板状。被检测部54由将从后述的液面传感器55的发光部输出的光遮挡的材料形成。

在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处于比连接部107的位置p1靠上方的位置时,换言之,在积存于墨盒30的积存室33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比墨液供给部34的位置p1靠上方时,转动构件50借助作用于浮子51的浮力而向箭头58的朝向转动。由此,转动构件50位于在图6中一部分由实线表示的检测位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p1是与墨液针102的轴中心相同的高度,且是与墨液供给口71的中心相同的高度。然而,位置p1只要是上下方向7上的与连接部107及墨液供给部34相同的高度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位置。例如,位置p1也可以是与墨液针102的上端或下端相同的高度,还可以是与墨液供给口71的上端或下端相同的高度。

另一方面,当积存于积存室121及墨液阀室35的墨液被消耗从而墨液的液面下降,在上下方向7上成为位置p1以下的位置时,转动构件50追随液面而向箭头59的朝向转动。由此,转动构件50位于图6的虚线所示的非检测位置。即,转动构件50以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成为了与连接部107相同的位置为条件而进行状态变化。

[液面传感器55]

液面传感器55(参照图8)检测具备被检测部54的转动构件50的状态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液面传感器55具备发光部及受光部。发光部及受光部在左右方向9上空出间隔而以隔着罐103的凸部120的方式配置。发光部配置在凸部120的右方和左方中的一方,受光部配置在凸部120的右方和左方中的另一方。从发光部输出的光的光路与左右方向9一致。检测位置的转动构件50的被检测部54位于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

液面传感器55根据从发光部输出的光是否由受光部接受到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例如,液面传感器55以从发光部输出的光无法由受光部接受到(即,受光强度小于规定的强度)为条件而向控制部130(参照图8)输出低电平信号(是指“信号电平小于阈值电平的信号”)。另一方面,液面传感器55以从发光部输出的光由受光部成功接受到(即,受光强度为规定的强度以上)为条件而向控制部130输出高电平信号(是指“信号电平为阈值电平以上的信号”)。

检测位置的被检测部54位于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由此,在积存于罐103的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换言之,积存于墨盒30的积存室33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处于比位置p1靠上方的位置时,从发光部输出的光无法由受光部接受到,因此液面传感器55向控制部130输出低电平信号。另一方面,非检测位置的被检测部54处于从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退避的位置。由此,在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换言之,积存于墨盒30的积存室33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处于位置p1以下的位置时,从发光部输出的光能够由受光部接受到,因此液面传感器55向控制部130输出高电平信号。

[墨盒30]

图6及图7所示的墨盒30是积存墨液的容器。图6及图7所示的墨盒30的姿势为使用姿势。

如图6及图7所示,墨盒3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31。壳体31由后壁40、前壁41、上壁39、下壁42、右侧壁37及左侧壁38构成。

壳体31整体上是沿着左右方向9的尺寸小且分别沿着上下方向7及前后方向8的尺寸比沿着左右方向9的尺寸大的扁平形状。在壳体31中,至少前壁41具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积存于积存室32及积存室33的墨液的液面的透光性。

壳体31具有副下壁48,该副下壁48位于比下壁42靠上方处,与后壁40的下端连续而向前方延伸。下壁42与副下壁48通过阶梯面49而连续。墨液供给部34在副下壁48的下方且下壁42的上方从阶梯面49向后方延伸。

在上壁39的外表面设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43。凸部43沿着前后方向8延伸。凸部43中的朝向前方的面为锁定面151。锁定面151位于比上壁39靠上方处。锁定面151是在盒装配部110装配有墨盒30的状态下能与锁定部145接触的面。通过锁定面151与锁定部145接触而将锁定部145朝向前方推压,墨盒30与螺旋弹簧78、98的作用力对抗而保持于盒装配部110。

在凸部43的锁定面151的后方形成有倾斜面155。在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装配的过程中,沿着倾斜面155引导锁定部145。由此,将锁定部145向与锁定面151接触的位置引导。

在上壁39中的锁定面151的前方形成有操作部90。当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将操作部90的操作面92向下方按压时,墨盒30转动从而锁定面151向下方移动。由此,锁定面151位于比锁定部145靠下方处。其结果是,墨盒30能够从盒装配部110拔出。

在上壁39的外表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遮光板67。遮光板67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遮光板67位于比凸部43靠后方处。

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遮光板67位于装配传感器113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由此,遮光板67将在左右方向9上行进的装配传感器113的光隔断。更详细而言,从装配传感器113的发光部输出的光在到达受光部之前照射到遮光板67上,由此,到达受光部的光的强度成为小于规定的强度,例如成为0。遮光板67既可以将光在左右方向9上的行进完全隔断,也可以使光部分衰减,还可以使光的行进方向弯曲,还可以使光发生全反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遮光板67形成有切口66。切口66是从遮光板67的上端向下方凹陷的空间,在前后方向8上扩展。通过切口66位于装配传感器113,从装配传感器113的发光部输出的光在到达受光部之前不会被隔断。通过切口66的有无,能够判别墨盒30的类别即墨盒30积存的墨液的种类、初始量等。

在上壁39的外表面上的前后方向8上的遮光板67与凸部43之间设有ic基板64。ic基板64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与接点106导通。

在ic基板64搭载有ic(在各图中未出现)和四个电极65。四个电极65沿着左右方向9排列。ic是集成电路,以能够读出的方式存储有表示与墨盒30相关的信息例如批次编号、制造年月日、墨液颜色等信息的数据。

各电极65与ic电连接。各电极65分别沿着前后方向8延伸,四个电极65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配置。各电极65以能够电访问的方式在ic基板64的上表面露出。

从上壁39的外表面中的处于后端的副上表面91的前端向上方延伸出阶梯面95。阶梯面95是朝向后方的面。在阶梯面95形成有使积存室32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口96(第一大气连通部的一例)。如图6所示,在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装配的过程中,杆125经由大气连通口96进入大气阀室36(后述)。进入到大气连通口96的杆125使将大气连通口96密封的阀97与螺旋弹簧98的作用力对抗而向前方移动。通过阀97向前方移动而从大气连通口96离开,来将积存室32向大气开放。

如图6所示,在壳体31的内部形成有积存室32、积存室33、墨液阀室35及大气阀室36。积存室32、积存室33、墨液阀室35积存墨液。大气阀室36使大气在积存室32与壳体31的外部之间流通。积存室32与积存室33由隔壁73上下隔开,通过形成于隔壁73的未图示的贯通孔而连通。积存室32与大气阀室36由隔壁74上下隔开,通过形成于隔壁74的贯通孔46而连通。积存室33与墨液阀室35由隔壁75前后隔开,通过形成于积存室33的下端的贯通孔99而连通。

因此,积存室32是由壳体31的外壁的各内表面、隔壁73的上表面及隔壁74的下表面划定的空间。积存室33是由壳体31的外壁的各内表面、隔壁73的下表面及隔壁75的前表面划定的空间。积存室32、33是第一积存室的一例。

在大气阀室36收容有阀97及螺旋弹簧98。大气阀室36通过形成于阶梯面95的大气连通口96而与外部连通。阀97能够移动到将大气连通口96密封的关闭位置和从大气连通口96离开的打开位置。螺旋弹簧98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8伸缩的方式配置,对阀97向与大气连通口96抵接的方向即后方施力。

在对大气阀室36的前端进行区划的壁93形成有贯通孔94。积存室32通过贯通孔46及贯通孔94而与大气阀室36连通。贯通孔94由半透膜80密封。

墨液供给部34从阶梯面49向后方突出。墨液供给部34呈圆筒形状的外形。墨液供给部34的内部空间是墨液阀室35(液体流路的一例)。墨液供给部34的后端通过墨液供给口71而向墨盒30的外部开口。在墨液供给部34的后端设有密封构件76。如上所述,墨液供给部34的前端通过贯通孔99而与积存室33的下端连通。即,墨液供给部34与积存室33的下端连通。

在墨液阀室35收容有阀77及螺旋弹簧78。阀77通过沿着前后方向8移动而将在密封构件76的中央贯通的墨液供给口71开闭。螺旋弹簧78对阀77向后方施力。因此,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阀77将密封构件76的墨液供给口71关闭。

密封构件76是在中央形成有贯通孔的圆盘形状的构件。密封构件76例如由橡胶、弹性体那样的弹性材料形成。密封构件76的中央在前后方向8上被贯通而形成筒状的内周面,通过该内周面来形成墨液供给口71。墨液供给口71的内径比墨液针102的外径稍小。

当在阀77关闭墨液供给口71且阀114关闭墨液针102的开口116的状态下将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时,墨液针102经由墨液供给口71进入墨液阀室35。即,连接部107与墨液供给部34连接。此时,墨液针102的外周面一边使密封构件76弹性变形一边与划定墨液供给口71的内周面液密地接触。当墨液针102的顶端通过密封构件76而进入墨液阀室35后,墨液针102的顶端与阀77抵接。通过进一步将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插入,墨液针102使阀77与螺旋弹簧78的作用力对抗而向前方移动。由此,墨液供给口71打开。

另外,墨液针102的顶端与阀77抵接,而阀77从前方与阀114抵接并推压阀114。于是,阀114与螺旋弹簧115的作用力对抗而向后方移动。由此,开口116打开。其结果是,积存于墨液阀室35的墨液能够通过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117而向罐103的积存室121流通。如以上所述,积存于积存室32、积存室33及墨液阀室35的墨液由墨液供给部34向罐103的积存室121供给。

[控制部130]

以下,参照图8来说明控制部130的概略结构。控制部130控制复合机10的整体动作。控制部130具备cpu131、rom132、ram133、eeprom134、asic135及将它们相互连接的内部总线137。

在rom132存储有cpu131用于控制包含记录控制的各种动作的程序等。ram133作为暂时记录cpu131在执行上述程序时使用的数据、信号等的存储区域来使用。在eeprom134存储即使在电源关断后也应保持的设定、标志等。

asic135连接于运送用电动机171、供送用电动机172及滑架驱动用电动机173。在asic135内置有控制各电动机的驱动电路。当从cpu131将用于使规定的电动机旋转的驱动信号向与该电动机对应的驱动电路输入时,从驱动电路向对应的电动机输出与驱动信号对应的驱动电流。由此,对应的电动机旋转。即,控制部130控制各电动机171、172、173的驱动。

另外,向asic135输入从装配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在从装配传感器113输入的信号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控制部130判断为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另一方面,在从装配传感器113输入的信号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控制部130判断为墨盒30未装配于盒装配部110。

另外,向asic135输入从液面传感器55输出的信号。在从液面传感器55输入的信号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控制部130判断为在罐103的积存室121及墨盒30的积存室33中积存的墨液的液面位于比位置p1靠上方处。另一方面,在从液面传感器55输入的信号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控制部130判断为在罐103的积存室121及墨盒30的积存室33中积存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位置p1以下。控制部130在判断为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位置p1以下时,通过显示于显示器、使led点亮或者发出蜂鸣声来向使用者报知需要更换盒的警告。

控制部130针对四个墨盒30分别判断积存于积存室33的墨液的液面的上下方向7的位置。而且,控制部130针对与四个墨盒30对应的罐103分别判断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的上下方向7的位置。

另外,asic135连接于压电元件45。压电元件45通过由控制部130经由未图示的驱动电路供电而进行动作。控制部130控制向压电元件45的供电,选择性地使墨液滴从多个喷嘴29喷出。

控制部130在向纸张12记录图像时,通过控制运送用电动机171而使运送辊对25及排出辊对27执行交替地反复进行规定换行量的纸张12的运送及停止的间歇运送处理。

在间歇运送处理中纸张12处于停止的期间,控制部130执行喷出处理。喷出处理是一边使滑架22沿着左右方向9移动,一边控制向压电元件45的供电而使墨液滴从喷嘴29喷出的处理。即,在喷出处理中,在使滑架22从印刷范围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的一次路径(以下,也称为一路径)的期间,控制部130使墨液滴从喷嘴29喷出。由此,向纸张12记录一路径量的图像。

通过交替地执行间歇运送处理和喷出处理,能够在纸张12的可记录图像的整个区域记录图像。交替地执行间歇运送处理和喷出处理而向纸张12记录图像的处理是图像记录处理。

控制部130基于从各传感器55、113输入的信号等,通过控制各电动机171、172、173和压电元件45等来执行向纸张12记录图像的一系列处理。该一系列处理是通过供送辊23将支撑于供送托盘15的纸张12向运送路17运送,通过运送辊对25及排出辊对27将运送到运送路17的纸张12向运送朝向运送,通过执行间歇运送处理及喷出处理来向在运送路17上运送的纸张12记录图像,通过排出辊对27将记录有图像的纸张12向排出托盘16排出的处理。

[流路阻力]

在此,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将大气在从向积存室32开口的贯通孔46到达大气连通口96的流路中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设为流路阻力值r1a。而且,将墨液向墨液供给部34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设为流路阻力值r1b。并且,将流路阻力值r1a与流路阻力值r1b之和设为第一流路阻力值r1。而且,在罐103中,将大气在从缓冲室122的前壁122a的贯通孔119到大气连通口124为止的流路中流通时的流路阻力值设为第二流路阻力值r2。

另外,在罐103中,将位置p2处的水平面与位置p1处的水平面之间的空间定义为空间q,该位置p2是包含积存室121与流路123之间的上下方向7的交界的位置。在墨盒30的积存室32、33中,将包含于空间q的空间(第一空间的一例)的沿着水平方向的平均截面积设为第一平均截面积s1。在罐103的积存室121中,将包含于空间q的空间(第二空间的一例)的沿着水平方向的平均截面积设为第二平均截面积s2。并且,将第一平均截面积s1除以第二平均截面积s2得到的值设为截面积比a。此时,第二流路阻力值r2比第一流路阻力值r1乘以截面积比a得到的值a·r1大(r2>a·r1)。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通过从罐103的积存室121经过连通口128及墨液流出口127向记录部24供给墨液,会从墨盒30的积存室32、33向罐103流出墨液。此时,通过构成为第二流路阻力值r2比第一流路阻力值r1乘以截面积比a得到的值a·r1大,在积存室32、33的包含于空间q的空间中墨液的液面下降的速度比在罐103的积存室121的包含于空间q的空间中墨液的液面下降的速度快。由此,与罐103侧的积存室121相比,在墨盒30侧的积存室32、33中墨液先耗尽,能够抑制大气从罐103的连通口128向记录部24进入。而且,由于将在墨盒30的积存室32、33中积存的墨液优先向记录部24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尽管在积存室32、33中墨液还有剩余量,却是罐103的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先下降,从而控制部130判定为积存室121的液面为位置p1以下。

[变形例]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罐103中,将包含积存室121与流路123之间的上下方向7的交界的水平面的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设为位置p2,将位置p1与位置p2之间的空间定义为空间q,但也可以将位置p2设为其他的位置来定义空间q。例如,可以将位置p2不是设为积存室121与流路123之间的上下方向7的交界而是设为比该交界靠下方且比位置p1靠上方的位置来定义空间q。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墨盒30中,半透膜80将从向积存室32开口的贯通孔46到达大气连通口96为止的流路密封,而且,在罐103中,半透膜118将从缓冲室122的前壁122a的贯通孔119到大气连通口124为止的流路密封。通常,流路阻力根据流路的截面积、流路的表面的摩擦系数、流路的长度等来决定,但相比于因它们而产生的流路阻力,通过在流路设置半透膜而增加的流路阻力压倒性地大。因此,在墨盒30及罐103的各大气流路分别配置半透膜,通过变更各半透膜的气体的透过度或者变更各半透膜的面积,能够利用半透膜彼此之差容易地调整流路阻力值。然而,也可以不必将半透膜配置于各大气流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大气流路、墨液流路的截面积、长度等来设定第一流路阻力值r1及第二流路阻力值r2,并进一步通过设定第一平均截面积s1及第二平均截面积s2来满足式:r2>a·r1。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墨盒30设置了半透膜80,但半透膜80也可以不必设置于墨盒30,例如,在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的墨盒30中,可以在从外部到达积存室32为止的大气流路的任一位置设置半透膜80。因此,例如,在盒装配部110的杆125的内部设有大气流路,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墨盒30的大气连通口96与杆125的内部空间连续而构成大气流路的形态中,也可以在与盒装配部110的杆125的内部空间连续的大气流路设置半透膜80。

另外,墨液供给口71也可以取代阀77而由膜密封。而且,墨液供给口71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不具有贯通孔的弹性树脂等的密封构件中用针等刺穿而形成墨液供给口71,当针从密封构件拔出时,通过密封构件的弹性而将墨液供给口71密封。而且,墨液供给部34无需作为圆筒形状的构件来实现,例如也可以是在壳体31的前壁41形成的贯通孔构成为供给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0以转动构件50发生了状态变化从而来自液面传感器55的输入信号从低电平变化为了高电平为条件,判断为在罐103的积存室121及墨盒30的积存室33中积存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位置p1以下。

然而,控制部130也可以通过上述条件以外的条件来判断为在罐103的积存室121及墨盒30的积存室33中积存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位置p1以下。

例如,控制部130也可以从转动构件50发生了状态变化从而来自液面传感器55的输入信号从低电平变化为了高电平起,对从记录头21喷出的墨液滴进行点计数。并且,可以以点计数值成为了规定值以上为条件,而判断为在罐103的积存室121及墨盒30的积存室33中积存的墨液的液面在上下方向7上为比位置p1靠下方的规定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规定值基于比连接部107靠下方的积存室121的容积等来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装配传感器113及液面传感器55是具备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光学传感器。然而,装配传感器113及液面传感器55也可以是接近传感器等与光学传感器不同种类的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各罐103的积存室121配置的转动构件50的转动,来对于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成为了位置p1以下进行检测。然而,该检测也可以通过转动构件50的转动以外的手段来进行。

例如,也可以在各罐103的积存室121中的与位置p1相同的高度配置棱镜。并且,可以基于根据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是否比棱镜靠上方而向棱镜入射的光的行进方向不同这一现象,来检测就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是否为位置p1以下。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各罐103的积存室121配置两根电极。两根电极中的一方的下端处于比位置p1稍高的位置。两根电极中的另一方的下端位于比位置p1靠下方处。并且,可以基于在两根电极间是否通过墨液而流动电流,来检测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是否为位置p1以下。

另外,转动构件50、液面传感器55等检测部也可以不是设于罐103而是设于墨盒30的积存室32、33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盒装配部110的连接部107、及墨盒30的墨液供给部34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墨盒30通过相对于盒装配部110沿着水平方向插入而装配于盒装配部110。此时,连接部107与墨液供给部34沿着水平方向连接。然而,墨盒30也可以通过相对于盒装配部110沿着沿水平方向以外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7插入而装配于盒装配部110。

这种情况下,例如,连接部107从盒外壳101朝向上方突出。而且,墨液供给部34从墨盒30的下壁朝向下方突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位置p1设定为例如连接部107在上下方向7上的中央位置或墨液供给部34在上下方向7上的中央位置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墨液作为液体的一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取代墨液而将在图像记录时先于墨液向纸张等喷出的前处理液积存于墨盒30或罐103。而且,也可以将用于清洗记录头21的水积存于墨盒30或罐103。

标号说明

10…复合机(图像记录装置)

24…记录部

29…喷嘴

30…墨盒(盒)

32、33…积存室(第一积存室)

34…墨液供给部(供给部)

55…液面传感器(检测部)

77…阀

80、118…半透膜

96…大气连通口(第一大气连通部)

102…墨液针(连接部、管体)

103…罐

107…连接部

110…盒装配部

121…积存室(第二积存室、第一部分)

123…流路(第二积存室、第二部分)

124…大气连通口(第二大气连通部)

128…连通口(流出口)

130…控制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