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消耗装置及液体消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8605发布日期:2019-02-12 23:4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液体消耗装置及液体消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耗积存于盒的液体的液体消耗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38792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8-23016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具备:盒,积存有墨液;装配部,盒相对于该装配部进行拆装;副罐,积存从装配于装配部的盒通过水头差而供给的墨液;及记录部,将积存于副罐的墨液喷出而向被记录介质记录图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日本特开2008-238792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8-230162号公报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在从积存于盒的墨液耗尽(以下,记为“盒变空”)起到该盒被更换为止的期间,能够将积存于副罐的墨液喷出而继续进行图像记录。然而,若为了延长能够继续进行图像记录的期间而增大副罐的容量,则在新的盒装配于装配部时,从盒向副罐移动的墨液的量会变多。

即,若单纯地增大副罐的容量,则会产生从盒装配于装配部起到盒及副罐的液面的高度对齐而墨液的移动结束为止会花费时间这一课题。而且,会产生给用户造成从刚装配于装配部的盒大量地消耗了墨液的印象这一课题。

另外,近年来,配合喷墨记录装置的利用形态的多样化,希望能够选择积存的墨液量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盒。而且,希望不同种类的盒的外形形状不同,以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出积存的墨液量不同。

然而,在盒上,例如存在供给墨液的供给部、用于将盒锁定的被卡定部等在全部的盒中应配置于同一位置的部件。因此,并不能够随着变更盒内部的容积而自由地变更盒的外形形状。

例如,在上述日本特开2008-238792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8-230162号公报所记载的盒中,若要增大盒的外形,则需要延长盒在相对于装配部的插入朝向上的长度。然而,若要将在插入朝向上长的盒装配于装配部,则会产生不得不将喷墨记录装置在进深方向上进行尺寸提升这一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盒变空后也能够继续进行液体消耗且抑制了在装配时从盒流出的液体量的液体消耗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对装置进行尺寸提升就能够装配积存的液体量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盒的液体消耗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液体消耗装置具备盒、盒装配部及消耗部。上述盒具有:第一积存室,积存有液体;第一大气连通部,使上述第一积存室与大气连通;及供给部,对积存于上述第一积存室的液体进行供给。上述盒装配部具有:连接部,能够与上述供给部连接、分离;及罐。上述罐具有:流入口,供液体通过上述供给部及与上述供给部连接的上述连接部而从上述第一积存室流入;第二积存室,积存通过上述流入口而流入的液体;流出口,位于比上述流入口靠下方处,使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流出;及第二大气连通部,使上述第二积存室与大气连通。上述消耗部构成为消耗通过上述流出口而从上述第二积存室流出的液体。上述盒具备对第一基部和第一突部进行规定的壁部。上述第一积存室形成于上述第一基部的整个内部及上述第一突部的整个内部。上述罐具备对第二基部和第二突部进行规定的壁部。上述第二积存室形成于上述第二基部的整个内部及上述第二突部的整个内部。在上述液体消耗装置的使用姿势下,上述第一突部从铅垂方向上的上述第一基部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突出,上述第二突部从铅垂方向上的上述第二基部的下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在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基部及上述第一突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部及上述第二突部具有以下的位置关系:

从水平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基部与上述第二基部及上述第二突部重叠;

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基部与上述第二基部及上述第二突部都不重叠;

从水平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突部与上述第二基部重叠,但与上述第二突部不重叠;

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突部与上述第二突部重叠,但与上述第二基部不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盒装配部凹陷而形成的空间内配置盒的第一突部,在盒凹陷而形成的空间内配置第二突部,因此不使液体消耗装置大型化就能够将盒及盒装配部适当地布局。而且,通过在铅垂方向的上部使盒突出,在铅垂方向的下部使盒装配部突出,例如如以下说明那样,即使盒变空后也能够继续进行液体消耗,且能够抑制在装配时从盒流出的液体量。

首先,能够将形成有第二突部的盒装配部的下部的第二积存室的水平截面积设计得大于比第二突部靠上方的第二积存室的水平截面积。即,能够相对增大液体最后残留的第二积存室的下部区域的容积,因此能够延长在盒变空后能够继续进行液体消耗的期间。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相对减小第二积存室的上部区域的容积,因此能够缩短在新装配了盒时第一积存室及第二积存室的液面的高度对齐为止的时间。由此,能够削减在装配时从盒向第二积存室流入的液体的量。此外,能够将形成有第一突部的盒的上部的第一积存室的水平截面积设计得大于比第一突部靠下方的第一积存室的水平截面积。由此,与不具有第一突部的盒相比,能够减小新装配于盒装配部时的液面的下降量。

(2)优选的是,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通过将上述盒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插入而连接,且通过将上述盒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与上述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拔出方向拔出而分离,上述第一基部具有朝向上述插入方向的面,上述供给部设置在上述第一基部的上述面上的比上述第一突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上述第二突部具有朝向上述拔出方向的面,上述连接部设于上述第二突部的上述面。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削减不从供给部流出而残留于第一积存室的液体量。而且,通过将供给部设置于第一基部,能够在盒装配部选择性地装配第一突部的突出量(换言之,第一积存室的容积)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盒。

(3)例如,上述第一突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顶端位于比上述供给部而位于上述插入方向的下游侧处。

(4)优选的是,上述盒具备将上述第一积存室分隔成在铅垂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上部积存室及下部积存室的隔壁,上述隔壁具有使上述上部积存室与上述下部积存室连通的连通路,上述连通路位于比上述第一突部靠上述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处,上述供给部与上述下部积存室连通。

(5)更优选的是,上述上部积存室的容积大于上述下部积存室的容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削减将供给部的顶端朝下时从供给部能够流出的液体量。由此,例如,即使在用户误将盒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削减从盒泄漏的液体量。

(6)例如,上述第二积存室中的位于比上述第二突部的上端靠下方处的部分的容积大于上述下部积存室的容积。

(7)例如,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通过将上述盒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插入而连接,且通过将上述盒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与上述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拔出方向拔出而分离,上述供给部具有第一筒部,该第一筒部在上述插入方向上延伸,且上述插入方向上的下游侧顶端开口,上述连接部具有第二筒部,该第二筒部在上述拔出方向上延伸,且上述拔出方向上的下游侧顶端开口,通过将上述第一筒部及上述第二筒部中的一方插入另一方,而将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

(8)优选的是,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通过将上述盒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插入而连接,且通过将上述盒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与上述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拔出方向拔出而分离,上述盒的上述壁部具有朝向上述插入方向的面,上述第一大气连通部具有:大气流路;及阀,能够在使上述大气流路闭塞的第一状态与使上述大气流路开放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上述大气流路的一端通过在上述壁部的上述面上的比上述第一突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处开口,而对上述第一大气流路的开口部进行规定,上述大气流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积存室连通,上述盒装配部具有杆,该杆在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时上述杆从上述大气流路的上述开口进入上述大气流路,使上述阀从上述第一状态向上述第二状态进行状态变化。

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将供杆进入的第一大气连通部的开口设置在比第一突部靠上方处,能够在盒装配部选择性地装配第一突部的突出量(换言之,第一积存室的容积)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盒。

(9)例如,上述第一突部的顶端位于比上述大气流路的开口靠上述插入方向的下游处。

(10)优选的是,上述盒装配部还具备用于检测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的量的检测器。

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使盒装配部具备用于检测液体的剩余量的检测器,能够使盒的结构简单。由此,盒的外形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11)优选的是,上述检测器具备:被检测件,配置在上述第二积存室内,且移动到与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的量对应的位置;及传感器,基于上述被检测件的位置来检测液体的液面是否高于交界位置,该交界位置是比上述第二突部的上端靠下方且比上述流出口靠上方的位置。

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将用于检测液体的剩余量的被检测件配置在第二积存室内,能够使盒的结构简单。由此,盒的外形形状的自由度提高。而且,通过基于被检测件的位置来检测液体的液面是否高于比第二突部的上端靠下方且比流出口靠上方的交界位置,能够适当地检测出第二积存室内的液体的剩余减少。

(12)优选的是,在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部内的上述第一积存室与上述第二突部内的上述第二积存室配置在从铅垂方向观察时重叠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不将装置进行尺寸提升就能够增大第一积存室及第二积存室的尺寸。

(13)优选的是,上述盒具有设置于上述第一基部且保持表示上述盒的种类的信息的信息保持部,上述盒装配部具有读取保持于上述信息保持部的信息的读取部。

(14)优选的是,上述盒装配部具备能够将上述盒切换为锁定状态及释放状态的锁定部,该锁定状态是维持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的状态,该释放状态是上述盒能够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移动的状态,上述锁定部当与上述盒的上述第一基部抵接时,将上述盒切换为上述锁定状态,当从上述盒的上述第一基部离开时,将上述盒切换为上述释放状态。

(15)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大气连通部具有使上述第一积存室与上述盒的外表面连通的第一大气流路,在上述第一大气流路设有半透膜。

(16)优选的是,上述第二大气连通部具有使上述第二积存室与上述罐的外表面连通的第二大气流路,在上述第二大气流路设有半透膜。

(17)优选的是,积存于上述第一积存室的上述液体是墨液,上述消耗部具有记录头,该记录头将从上述第一积存室流入到上述第二积存室的墨液从喷嘴喷出而向被记录介质记录图像。

(18)本发明的液体消耗系统具备盒和液体消耗装置。上述盒具有:第一积存室,积存有液体;第一大气连通部,使上述第一积存室与大气连通;及供给部,对积存于上述第一积存室的液体进行供给。上述液体消耗装置构成为消耗从上述盒的上述供给部供给的液体。上述液体消耗装置具有盒装配部和消耗部。上述盒装配部具有:连接部,能够与上述供给部连接、分离;及罐。上述罐具有:流入口,供液体通过上述供给部及与上述供给部连接的上述连接部而从上述第一积存室流入;第二积存室,积存通过上述流入口而流入的液体;流出口,位于比上述流入口靠下方处,使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流出;及第二大气连通部,使上述第二积存室与大气连通。上述消耗部构成为消耗通过上述流出口而从上述第二积存室流出的液体。上述盒具备对第一基部和第一突部进行规定的壁部。上述第一积存室形成于上述第一基部的整个内部及上述第一突部的整个内部。上述罐具备对第二基部和第二突部进行规定的壁部。上述第二积存室形成于上述第二基部的整个内部及上述第二突部的整个内部。在上述液体消耗装置的使用姿势下,上述第一突部从铅垂方向上的上述第一基部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突出,上述第二突部从铅垂方向上的上述第二基部的下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在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基部及上述第一突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部及上述第二突部具有以下的位置关系:

从水平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基部与上述第二基部及上述第二突部重叠;

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基部与上述第二基部及上述第二突部都不重叠;

从水平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突部与上述第二基部重叠,但与上述第二突部不重叠;

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突部与上述第二突部重叠,但与上述第二基部不重叠。

(19)本发明的液体消耗装置具备第一盒、第二盒、盒装配部及消耗部。上述第一盒和上述第二盒分别是具有第一积存室和供给部的盒,在上述第一积存室中积存有液体。上述供给部构成为对积存于上述第一积存室的液体进行供给。上述盒装配部具有连接部和罐。上述连接部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与上述第一盒及上述第二盒的上述供给部连接、分离。上述罐具有第二积存室。上述第二积存室构成为积存从通过上述供给部及与上述供给部连接的连接部而从上述第一积存室供给的液体。上述消耗部构成为消耗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通过将上述盒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插入而连接,且通过将上述盒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与上述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拔出方向拔出而分离。上述第一盒具备对第一基部和第一突部进行规定的壁部。上述第一突部从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上述第一基部的一部分沿上述插入方向突出。上述第一盒的上述第一积存室形成于上述第一基部的整个内部及上述第一突部的整个内部。上述第二盒具备对至少上述第一基部进行规定的壁部。上述第二盒的上述第一积存室形成在上述至少第一基部的内部。在上述第二盒的上述壁部对上述第一基部和上述第一突部进行规定的情况下,上述第二盒的上述第一突部的突出量小于上述第一盒的上述第一突部的突出量。上述第二盒的上述第一积存室的容积小于上述第一盒的上述第一积存室的容积。上述罐具备对第二基部和第二突部进行规定的壁部。上述第二突部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上述第二基部的一部分沿上述拔出方向突出。在上述第一盒或上述第二盒的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基部配置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二基部及上述第二突部重叠,而从上述第二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二基部及上述第二突部都不重叠的位置。在上述第一盒的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部配置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二基部重叠但与上述第二突部不重叠且,而从上述第二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二突部重叠但与上述第二基部不重叠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第一突部的突出量增减并变更第一突部内的第一积存室的容积,即使不将液体消耗装置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尺寸提升,也能够将容量及外形形状不同的第一盒及第二盒选择性地装配于盒装配部。

(20)优选的是,上述第一盒及上述第二盒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一致,上述盒装配部具有在上述第三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上述连接部。

根据上述结构,对于能够同时装配多个盒的盒装配部,能够使第一盒及第二盒中的所希望的盒选择性地与对应的连接部连接。

(21)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基部具有朝向上述插入方向的面,上述供给部设置在上述第一基部的上述面上的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与上述第一突部不同的位置,上述第二突部具有朝向上述拔出方向的面,上述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二突部的上述面。

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将供给部设置于第一基部,能够在盒装配部装配第一突部的突出量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盒。

(22)优选的是,上述第二方向是铅垂方向,上述供给部设置在上述第一基部的比上述第一突部靠下方的位置,上述盒具有使上述第一积存室与大气连通的第一大气连通部,上述罐具有使上述第二积存室与大气连通的第二大气连通部。

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将供给部设置在比第一突部靠下方处,在利用水头差从第一积存室向第二积存室供给液体的液体消耗装置中,能够将第一积存室内的液体的大部分向第二积存室供给。

(23)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大气连通部具有使上述第一积存室与上述盒的外表面连通的大气流路,在上述大气流路设有半透膜,在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上述半透膜位于比积存于上述第一积存室的液体靠上方处。

根据上述结构,无需在比盒内的液体的液面靠上方处使盒装配部的构成部件(例如,杆)与盒抵接来将第一大气连通部开放。由此,盒的外形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24)优选的是,上述盒具有设置于上述第一基部且保持表示上述盒的种类的信息的信息保持部,上述盒装配部具有读取保持于上述信息保持部的信息的读取部,上述读取部位于比上述第二突部靠上述拔出方向的下游侧处。

(25)优选的是,还具备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在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向上述盒施加上述拔出方向的作用力,上述盒装配部具备能够将上述盒切换为锁定状态及释放状态的锁定部,该锁定状态是克服上述作用力而维持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的状态,该释放状态是上述盒能够相对于上述盒装配部向上述拔出方向移动的状态,上述锁定部当与上述第一基部的朝向上述拔出方向的面抵接时,将上述盒切换为上述锁定状态,当从上述第一基部的朝向上述拔出方向的面离开时,将上述盒切换为上述释放状态。

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将信息保持部或供锁定部抵接的面设于第一基部,能够在盒装配部装配第一突部的突出量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盒。

(26)优选的是,上述盒装配部还具备用于检测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的量的检测器。

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使盒装配部具备用于检测液体的剩余量的检测器,能够使盒的结构简单。由此,盒的外形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27)优选的是,上述检测器具备:被检测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积存室内,且移动到与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液体的量对应的位置;及传感器,检测上述被检测件是否存在于上述第二积存室内的检测位置。

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将用于检测液体的剩余量的被检测件配置在第二积存室内,能够使盒的结构简单。由此,盒的外形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28)例如,积存于上述第一积存室及上述第二积存室的上述液体是墨液,上述消耗部构成为将积存于上述第二积存室的墨液喷出而向被记录介质记录图像。

(29)优选的是,上述第二积存室形成于上述第二基部的整个内部及上述第二突部的整个内部,在上述第一盒的上述供给部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位于上述第一盒的上述第一突部内的上述第一积存室的部分与位于上述第二突部内的上述第二积存室的部分配置在从上述第二方向观察时重叠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不将装置进行尺寸提升就能够增大第一积存室及第二积存室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复合机10的外观立体图,其中,图1a示出罩87为闭塞位置的状态,图1b示出罩87为开放位置的状态。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印机部1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3是盒装配部110的开口112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盒装配部110的罐103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盒装配部110的纵剖视图。

图6是墨盒30的后方立体图。

图7是墨盒30的前方立体图。

图8是墨盒30的纵剖视图。

图9是在盒装配部110装配有墨盒30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在盒装配部110装配有墨盒60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1a、图11b及图11c是表示墨盒的第一基部及第一突部与罐的第二基部及第二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其他的各种例子的图,图11a示出墨盒30a的第一基部48及第一突部49与罐103a的第二基部118及第二突部119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1b示出墨盒30b的第一基部48及第一突部49与罐103b的第二基部118及第二突部119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1c示出墨盒30c的第一基部48及第一突部49与罐103c的第二基部118及第二突部119之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将复合机10以能够使用的方式设置于水平面的姿势(图1a及图1b的姿势,有时记为“使用姿势”)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7,以复合机10的设置有开口13的面为前表面来定义前后方向8,从前表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姿势下,上下方向7相当于铅垂方向,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相当于水平方向。前后方向8与左右方向9正交。

[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a及图1b所示,复合机10在下部具有以喷墨记录方式向片材12(参照图2)记录图像的打印机部11。而且,复合机10也可以具有传真功能、扫描功能及复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复合机10是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例。打印机部1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4。如图2所示,在壳体14的内部配置有供送托盘15、排出托盘16、供送辊23、运送辊对25、排出辊对27、记录部24及台板26。

[供送托盘15、排出托盘16、供送辊23]

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壳体14的前表面14a的左右方向9上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开口13。供送托盘15通过开口13而在前后方向8上插拔。供送托盘15对分别层叠的多个片材12进行支撑。排出托盘16配置在供送托盘15的上方。排出托盘16支撑由排出辊对27从记录部24与台板26之间排出的片材12。供送辊23通过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而将支撑于供送托盘15的片材12向运送路17供送。

[运送路17]

如图2所示,运送路17是指通过引导构件18、19、记录部24、台板26等形成的空间。在打印机部11的内部,引导构件18与19以规定间隔对向,记录部24与台板26也以规定间隔对向。运送路17是从供送托盘15的后端部一边向上方延伸一边进行u形转弯,经由面对记录部24的位置而到达排出托盘16的路径。运送方向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

[运送辊对25]

运送辊对25配置于比记录部24靠运送方向的上游处。运送辊对25具备彼此对向的运送辊25a及夹送辊25b。运送辊25a由未图示的电动机来驱动。夹送辊25b伴随于运送辊25a的旋转而连带旋转。片材12由接受电动机的正转驱动力的传递而进行正旋转的运送辊25a及夹送辊25b夹持而沿着运送方向运送。

[排出辊对27]

排出辊对27配置于比记录部24靠运送方向的下游处。排出辊对27具备彼此对向的排出辊27a及刺辊27b。排出辊27a由未图示的电动机来驱动。刺辊27b伴随于排出辊27a的旋转而连带旋转。片材12由接受电动机的正转驱动力的传递而进行正旋转的排出辊27a及刺辊27b夹持而沿着运送方向运送。

[记录部24、台板26]

如图2所示,记录部24及台板26配置在运送方向上的运送辊对25与排出辊对27之间。更详细而言,记录部24及台板26配置于比运送辊对25靠运送方向的下游且比排出辊对27靠运送方向的上游处。而且,记录部24及台板26在上下方向7上彼此对向配置。

记录部24具备滑架22和搭载于滑架22的记录头21。滑架22接受未图示的电动机的驱动力的传递而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移动。在记录头21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喷嘴29。记录头21通过使压电元件等振动元件振动而从喷嘴29喷出墨液滴。在滑架22移动的过程中,记录头21对支撑于台板26的片材12选择性地喷出墨液滴,由此向片材12记录图像。

滑架22与墨液管及柔性扁平线缆连接。墨液管将后述的盒装配部110(参照图1b)与记录头21连接。更详细而言,墨液管将在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各墨盒30(盒的一例)中积存的墨液向记录头21供给。墨液管是将供各色(黑色、品红色、青色、黄色)的墨液流通的四根管捆束而成的构件。柔性扁平线缆将控制复合机10的动作的控制基板与记录头21电连接。

[罩87]

在壳体14的前表面14a中的左右方向9上的右端部形成有开口85。壳体14具有能够在将开口85闭塞的闭塞位置(图1a所示的位置)与将开口85开放的开放位置(图1b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的罩87。罩87在上下方向7上的壳体14的下端附近由壳体14支撑为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并且,在向开口85的深处扩展的壳体14内部的收容空间86配置有盒装配部110。

[盒装配部110]

如图3至图5所示,盒装配部110具备一个盒外壳101、多组接点106、多个杆125、多个装配传感器113、一根锁定部129、多个罐103及多个液面传感器55(传感器的一例)。盒装配部110能够收容与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这些颜色分别对应的四个墨盒30。因此,与四个墨盒30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四组接点106、四根杆125、四个装配传感器113、四个罐103及四个液面传感器55。需要说明的是,盒装配部110能够收容的墨盒30的数量不限定于四个。

[盒外壳101]

盒外壳101构成盒装配部110的壳体。盒外壳101是具有收容墨盒30的内部空间的箱形状。盒外壳101的内部空间由对上端进行划定的顶壁141、对下端进行划定的底壁142、对前后方向8的后端进行划定的里壁143及对左右方向9的两端进行划定的一对侧壁144、145来划定。另一方面,在前后方向8上与里壁143对向的盒外壳101的前端成为了使盒外壳101的内部空间露出的开口112。此外,在将罩87配置于开放位置时,开口112通过壳体14的开口85向复合机10的外部露出。

墨盒30通过壳体14的开口85及盒装配部110的开口112而相对于盒装配部110朝向前后方向8的后方(插入方向的一例)插入,并朝向前后方向8的前方(拔出方向的一例)拔出。通过将墨盒30的下端部插入以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的方式设置于底壁142的各引导槽109,而在前后方向8上引导各墨盒30。在盒外壳101设有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在左右方向9上相邻的四个空间的三个板104。在由板104分隔出的各空间中收容积存有不同颜色的墨液的四个墨盒30。

[接点106]

如图5所示,各组接点106设于盒外壳101的顶壁141。各组接点106由多个接点106构成。这些接点106从顶壁141朝向盒外壳101的内部空间而向下方突出。这些接点106配置于与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墨盒30的后述的多个电极65相接的位置。这些接点106由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构件构成,能够向上方弹性变形。而且,这些接点106通过电路而与控制基板电连接。通过使接点106与电极65接触而电导通,来向一个电极65施加电压vc并使其他的电极65接地,从而向墨盒30的后述的ic基板64供给电力。接点106是读取ic基板64所保持的信息的读取部的一例。

[杆125]

如图5所示,杆125从盒外壳101的里壁143向前方突出。在盒外壳101的里壁143上,杆125设置于比后述的连接部107靠上方处。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杆125通过后述的大气连通口96而进入大气阀室36。

[装配传感器113]

如图5所示,各装配传感器113设于盒外壳101的顶壁141。各装配传感器113检测对应的墨盒30是否装配于盒装配部110。装配传感器113位于比杆125靠前方且比接点106靠后方处。本实施方式的装配传感器113具备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的发光部及受光部。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墨盒30的后述的遮光板67配置在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换言之,发光部及受光部隔着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墨盒30的遮光板67而对向配置。

装配传感器113根据从发光部沿着左右方向9照射出的光是否由受光部接受到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例如,装配传感器113以从发光部输出的光无法由受光部接受到(即,受光强度小于规定的强度)为条件,向控制基板输出低电平信号。另一方面,装配传感器113以从发光部输出的光由受光部成功接受到(即,受光强度为规定的强度以上)为条件,向控制基板输出高电平信号。装配传感器113是读取遮光板67所保持的信息的读取部的一例。

[锁定部129]

如图5所示,锁定部129在盒外壳101的顶壁141附近且开口112附近处在盒外壳101的左右方向9上延伸。锁定部129是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的棒状构件。锁定部129例如是金属的圆柱。锁定部129的左右方向9的两端固定于盒外壳101的侧壁144、145。锁定部129跨能够收纳四个墨盒30的四个空间而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

锁定部129是用于将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墨盒30保持在图9所示的装配位置的结构。墨盒30在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与锁定部129卡合。由此,锁定部129克服螺旋弹簧78、98、115将墨盒30向前方推压的力而将墨盒30保持在装配位置。

[罐103]

如图5所示,罐103设置于比盒外壳101的里壁143靠后方处。罐103由上壁151、前壁152、下壁153、后壁154及一对侧壁144、145构成。构成罐103的壁中的至少面对后述的液面传感器55的区域具有使从液面传感器55输出的光透过的透光性。

需要说明的是,后壁15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熔敷在上壁151、下壁153及侧壁144、145的端面上的膜。而且,侧壁144、145可以与盒外壳101共用,也可以与盒外壳101独立。此外,在左右方向9上相邻的罐103之间由未图示的分隔壁分隔。四个罐103的结构大致相同。

上壁151由第一上壁151a和第二上壁151b构成。第一上壁151a位于比第二上壁151b靠前后方向8的后方且靠上下方向7的上方处。前壁152由第一前壁152a和第二前壁152b构成。第一前壁152a位于比第二前壁152b靠前后方向8的后方且靠上下方向7的上方处。第一前壁152a与第一上壁151a的前端及第二上壁151b的后端连接。第二前壁152b的上端与第二上壁151b的前端连接。在第二前壁152b设有连接部107。在第二前壁152b形成有将积存室121与连接部107连通的第一连通口120(流入口的一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壁151a也可以由更多个壁构成。关于第二上壁151b、第一前壁152a、第二前壁152b及后述的第一上壁39a、第二上壁39b、第一后壁40a、第二后壁40b、第三后壁40c、第一下壁42a、第二下壁42b也是同样。

如图5所示,罐103被划分成第二基部118和第二突部119。第二基部118例如是指由第一前壁152a、第一上壁151a、后壁154及下壁153的后方侧的一部分包围的部分。第二突部119例如是指由第二上壁151b、第二前壁152b及下壁153的前方侧的一部分包围的部分。即,第二突部119从上下方向7上的第二基部118的一部分向前方突出。更详细而言,第二突部119从上下方向7上的第二基部118的下部向前方突出。第二基部118与第二突部119之间的前后方向8的交界例如可以是第一前壁152a的延长线。第二突部119位于比接点106及装配传感器113靠前后方向8的后方处。

罐103是在内部具有积存室121及缓冲室122的箱形状。积存室121及缓冲室122以缓冲室122处于上方的方式在上下方向7上排列。积存室121与缓冲室122通过在上下方向7上延伸的流路123而连通。积存室121、缓冲室122及流路123是第二积存室的一例。积存室121形成于整个第二基部118及整个第二突部119。其结果是,比第二上壁151b靠下方的积存室121的水平截面积大于比第二上壁151b靠上方的积存室121、缓冲室122及流路123的水平截面积。

积存室121通过第一连通口120(流入口的一例)而与连接部107连通,且通过第二连通口128(流出部的一例)而与墨液流路126(图4)连通。第二连通口128形成于对积存室121的下端进行区划的下壁153。第二连通口128位于比第一连通口120靠上下方向7的下方处。如图4所示,墨液流路126从第二连通口128向上方延伸而与墨液流出口127连通。墨液流出口127与墨液管连接。由此,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从第二连通口128流出并通过墨液流路126及墨液管而向记录头21供给。

缓冲室122与设置在罐103的上部的大气连通口124(第二大气连通部的一例)连通。更详细而言,在缓冲室122与大气连通口124之间设有将缓冲室122与大气连通口124连通的大气流路。如图5所示,在该大气流路设有半透膜130。通过该构造,大气连通口124使积存室121、缓冲室122及流路123与大气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大气连通口124也可以通过基于控制基板的控制来开闭。而且,在缓冲室122与大气连通口124之间的大气流路也可以取代半透膜130而设置未图示的迷宫通路。需要说明的是,在缓冲室122与大气连通口124之间的大气流路也可以不设置半透膜130或迷宫通路。

[连接部107]

连接部107具备由管状的树脂构成的墨液针102(第二筒部的一例)和引导部105。墨液针102从第二前壁152b向前方突出。在墨液针102的突出顶端设有开口116。而且,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经由第一连通口120与积存室121连通。此外,墨液针102配置于与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墨盒30的墨液供给部34(供给部的一例)对应的位置。

引导部105是在墨液针102的周围配置的圆筒形状的构件。引导部105从第二前壁152b向前方突出,且在其突出端设有开口。墨液针102沿着圆筒形状的引导部105的中心轴而配置。在将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装配时,墨液供给部34进入引导部105的内部。

在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收容有阀114及螺旋弹簧115。阀114构成为在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中能够在使开口116闭塞的关闭位置与使开口116开放的打开位置之间沿着前后方向8移动。螺旋弹簧115向使阀114移动到关闭位置的方向即前方施力。关闭位置的阀114的前端比开口116更向前方突出。

[转动构件50]

如图5所示,在积存室121配置有转动构件50。转动构件50由配置在积存室121内的未图示的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向箭头58、59的方向转动。转动构件50能够在图5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与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此外,转动构件50由未图示的限制构件限制从实线的位置向箭头58的方向的转动。转动构件50具备浮子51、轴52、臂53及被检测部54(被检测件的一例)。

浮子51位于转动构件50的下部。浮子51由比重比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小的材料形成。轴52从浮子51的右表面及左表面沿着左右方向9突出。轴52插入在形成于支撑构件的孔中。由此,转动构件50由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以轴52为中心进行转动。臂53从浮子51向大致上方突出。被检测部54形成在臂53的突出顶端部。被检测部54构成为在上下方向7及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板状。被检测部54由将从后述的液面传感器55的发光部输出的光遮挡的材料形成。

在墨液的液面比交界位置p1高时,通过浮力而向箭头58的方向转动的转动构件50由限制构件保持在图5的实线的位置。图5的实线所示的转动构件50的被检测部54的位置是检测位置的一例。另一方面,在墨液的液面为交界位置p1以下时,转动构件50通过追随于液面的下降而变大的重力,而向箭头59的方向转动。由此,被检测部54移动到从检测位置偏离的位置。即,被检测部54移动到与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量对应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交界位置p1在上下方向7上是与墨液针102的轴中心相同的高度,且与后述的墨液供给口71的中心相同的高度。然而,交界位置p1只要是上下方向7上的比第二连通口128靠上方的位置即可,不限定于前述的位置。作为其他的例子,交界位置p1可以是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的上端或下端的高度,也可以是墨液供给口71的上端或下端的高度。而且,交界位置p1优选比第二上壁151b靠下方。

[液面传感器55]

各液面传感器55检测设置于对应的罐103的转动构件50的被检测部54是否配置于检测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液面传感器55具备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的发光部及受光部。液面传感器55根据从发光部输出的光是否由受光部接受到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即,液面传感器55的具体结构可以与装配传感器113是同样的。

在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比交界位置p1高时,从发光部输出的光由被检测部54遮挡而不被受光部接受,因此液面传感器55向控制基板输出低电平信号。另一方面,在积存于积存室121的墨液的液面为交界位置p1以下时,从发光部输出的光由受光部接受,因此液面传感器55向控制基板输出高电平信号。即,液面传感器55基于被检测部54的位置来检测积存室121内的墨液的液面是否比交界位置p1高。液面传感器55和被检测部54相当于检测器的一例。

[墨盒30]

墨盒30是积存墨液的容器。如图6~图8所示,墨盒3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31。壳体31是分别沿着上下方向7及前后方向8的尺寸比沿着左右方向9的尺寸大的扁平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积存不同颜色的墨液的墨盒30的外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壳体31由后壁40、前壁41、上壁39、下壁42及侧壁37、38构成。构成壳体31的壁中的至少前壁41具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在后述的上部积存室32及下部积存室33中积存的墨液的液面的透光性。

后壁40由第一后壁40a、第二后壁40b及第三后壁40c构成。第一后壁40a位于比第二后壁40b靠前后方向8的前方且靠上下方向7的上方处。而且,第二后壁40b位于比第三后壁40c靠前后方向的后方且靠上下方向7的上方处。此外,第三后壁40c位于比第一后壁40a靠前后方向8的前方且靠上下方向7的下方处。在第一后壁40a设有大气连通口96。在第三后壁40c设有墨液供给部34。

上壁39由第一上壁39a和第二上壁39b构成。第一上壁39a位于比第二上壁39b靠前后方向8的前方且靠上下方向7的上方处。第一上壁39a的后端与第一后壁40a的上端连接。第一上壁39a的前端与前壁41的上端连接。而且,第二上壁39b与第一后壁40a的下端及第二后壁40b的上端连接。在第一上壁39a设有凸部43、操作部90、遮光板67及ic基板64。

下壁42由第一下壁42a和第二下壁42b构成。第一下壁42a位于比第二下壁42b靠前后方向8的后方且靠上下方向7的上方处。第一下壁42a与第二后壁40b的下端及第三后壁40c的上端连接。第二下壁42b与第三后壁40c的下端及前壁41的下端连接。

如图8所示,墨盒30的壳体31被划分成第一基部48和第一突部49。第一基部48例如是指由第一上壁39a的前方侧的一部分、前壁41、第二下壁42b、第三后壁40c及侧壁37、38的前方侧的一部分包围的部分。第一突部49例如是指由第一上壁39a的后方侧的一部分、第一后壁40a、第二上壁39b、第二后壁40b、第一下壁42a及侧壁37、38的后方侧的一部分包围的部分。

即,第一突部49从上下方向7上的第一基部48的一部分向后方突出。更详细而言,第一突部49从上下方向7上的第一基部48的上部向后方突出。第一基部48与第一突部49之间的前后方向8的交界例如可以是第一后壁40a的延长线或第三后壁40c的延长线,也可以是将第一后壁40a的下端与第三后壁40c的上端连结的假想线。

凸部43从第一上壁39a的外表面向上方突出且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设置。更详细而言,凸部43优选设于第一基部48。凸部43的朝向前方的面是锁定面62。锁定面62位于比第一上壁39a靠上方处。锁定面62是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与锁定部129抵接的面。通过锁定面62与锁定部129抵接,墨盒30克服螺旋弹簧78、98、115的作用力而被保持在装配位置。

在凸部43的前后方向8上的与锁定面62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倾斜面63。在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装配的过程中,沿着倾斜面63引导锁定部129。由此,将锁定部129向与锁定面62抵接的位置引导。锁定面62与锁定部129抵接的状态是克服螺旋弹簧78、98、115的作用力而维持墨液供给部34与连接部107连接的状态的锁定状态的一例。

操作部90设置在第一上壁39a的外表面上的比锁定面62靠前方处。若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将操作部90的操作面92向下方按压,则墨盒30转动从而锁定面62向比锁定部129下方处移动。其结果是,墨盒30能够从盒装配部110拔出。锁定面62从锁定部129分离的状态是能够使墨盒30向前方移动的释放状态的一例。

遮光板67设置在第一上壁39a的外表面上的比凸部43靠后方处。遮光板67从第一上壁39a的外表面向上方突出且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设置。更详细而言,遮光板67优选设于第一基部。遮光板67将从装配传感器113的发光部输出的光隔断。而且,在遮光板67形成有切口66。切口66是从遮光板67的上端向下方凹陷的空间,在前后方向8上扩展。在切口66位于从装配传感器113输出的光的光路上时,该光不被遮挡而到达受光部。

即,在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装配的过程中,向控制基板输出与设于遮光板67的切口66的位置、大小及数量对应的模式(pattern)的高电平信号。即,控制基板能够根据从装配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的模式来判别墨盒30的类别(例如,墨液的颜色、初期积存量等)。遮光板67是保持表示墨盒30的种类的信息的信息保持部的一例。

ic基板64设置在第一上壁39a的外表面上的前后方向8上的遮光板67与凸部43之间。更详细而言,ic基板64优选设于第一基部48。在ic基板64搭载有ic(未图示)和多个电极65。在ic中以能够读出的方式存储有与墨盒30相关的信息(例如,批次编号、制造年月日、墨液颜色等)。各电极65与ic电连接。电极65以能够电访问的方式在ic基板64的上表面露出。

各电极65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与对应的接点106电导通。由此,控制基板能够通过接点106来访问存储于ic的数据。ic基板64是保持表示墨盒30的种类的信息的信息保持部的一例。

如图8所示,在壳体31的内部空间形成有上部积存室32、下部积存室33、墨液阀室35及大气阀室36。上部积存室32、下部积存室33及墨液阀室35积存墨液。上部积存室32及下部积存室33是第一积存室的一例。在大气阀室36中,在上部积存室32与壳体31的外部之间使大气流通。

上部积存室32及下部积存室33通过对壳体3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的分隔壁45而在上下方向7上相邻配置。而且,上部积存室32与下部积存室33由形成于隔壁45的贯通孔47(连通路的一例)连通。贯通孔47优选形成于比第三后壁40c靠前后方向8的前方处。上部积存室32的容积比下部积存室33的容积大。上部积存室32的容积比下部积存室33与墨液阀室35的容积之和大。上部积存室32形成于整个第一基部48及整个第一突部49。由此,比第一下壁42a靠上方的上部积存室32的水平截面积大于比第一下壁42a靠下方的上部积存室32、下部积存室33及墨液阀室35的水平截面积。

上部积存室32及大气阀室36通过对壳体3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的分隔壁44而在上下方向7上相邻配置。而且,上部积存室32与大气阀室36由形成于隔壁44的贯通孔46连通。而且,下部积存室33位于比墨液阀室35靠前后方向8的前方处。并且,下部积存室33与墨液阀室35由贯通孔99连通。下部积存室33的容积比罐103的积存室121的容积小。下部积存室33与墨液阀室35的容积之和比罐103的积存室121的容积小。

大气阀室36是设置于比上部积存室32靠上方处的大气流路。更详细而言,大气阀室36优选设置于比第一突部49的上端靠上方处。而且,第二后壁40b优选位于比使大气阀室36与壳体31的外部连通的大气连通口96靠后方处。如图8所示,在大气阀室36设有半透膜95。需要说明的是,在大气阀室36也可以取代半透膜95而设置未图示的迷宫通路。但是,在大气阀室36也可以不设置半透膜95或迷宫通路。在大气阀室36收容有阀97及螺旋弹簧98。阀97能够在使大气连通口96闭塞的关闭位置(第一状态的一例)与使大气连通口96开放的打开位置(第二状态的一例)之间移动。螺旋弹簧98向使阀97移动到关闭位置的方向即后方施力。

在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装配的过程中,杆125通过大气连通口96而进入到大气阀室36内。进入到大气阀室36内的杆125使关闭位置的阀97克服螺旋弹簧98的作用力而向前方移动。并且,通过阀97移动到打开位置,上部积存室32向大气开放。需要说明的是,用于使大气连通口96开放的结构不限定于前述的例子。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通过杆125刺破将大气连通口96密封的膜。

墨液供给部34从第三后壁40c向后方突出。更详细而言,墨液供给部34优选在比第一突部49的下端靠下方处设置于第一基部48的朝向后方的面。墨液供给部34是圆筒形状的构件(第一筒部的一例)。墨液供给部34的内部空间是墨液阀室35。墨液供给部34的突出顶端向墨盒30的外部开口。第二后壁40b位于比墨液供给部34的顶端更靠后方处。在墨液阀室35收容有密封构件76、阀77及螺旋弹簧78。

密封构件76是在中央形成有贯通孔的圆盘形状的构件。密封构件76例如由橡胶、弹性体那样的弹性材料形成。在密封构件76的中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8上贯通的墨液供给口71。墨液供给口71的内径比墨液针102的外径稍小。阀77构成为在墨液阀室35内能够在与密封构件76抵接而使墨液供给口71闭塞的关闭位置与从密封构件76分离而使墨液供给口71开放的打开位置之间沿着前后方向8移动。螺旋弹簧78向使阀77移动到关闭位置的方向即后方施力。

在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装配的过程中,墨液针102通过墨液供给口71而进入墨液阀室35。此时,墨液针102一边使密封构件76弹性变形,一边与划定墨液供给口71的内周面液密地接触。当墨盒30向盒装配部110进一步插入时,墨液针102使阀77克服螺旋弹簧78的作用力而向打开位置移动。而且,阀77使从墨液针102的开口116向前方突出的阀114克服螺旋弹簧115的作用力而向打开位置移动。

由此,如图9所示,墨液供给口71及开口116开放,在墨液供给部34的墨液阀室35与墨液针102的内部空间之间墨液能够流通。该状态是墨液供给部34与连接部107连接的状态的一例。其结果是,通过连接的墨液供给部34及连接部107,积存于上部积存室32及下部积存室33的墨液因水头差而向罐103的积存室121流出。

此外,如图9所示,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换言之,在墨液供给部34与连接部107连接的状态下,墨盒30的第一基部48及第一突部49与罐103的第二基部118及第二突部119例如成为以下那样的位置关系。

首先,从前后方向8观察时,第一基部48配置在与第二基部118及第二突部119的双方重叠的位置。而且,从上下方向7观察时,第一基部48配置在与第二基部118及第二突部119的两方不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第三后壁40c配置于比第二前壁152b靠前方处。

另外,从前后方向8观察时,第一突部49配置在与第二基部118重叠且与第二突部119不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第二上壁39b配置于比第一上壁151a靠下方处,第一下壁42a配置于比第二上壁151b靠上方处。

此外,从上下方向7观察时,第一突部49配置在与第二基部118不重叠且与第二突部119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第二后壁40b位于比第二前壁152b靠后方处。更详细而言,在墨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第一突部49内的上部积存室32与第二突部119内的积存室121优选配置在从上下方向7观察时重叠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突部49与第二突部119重叠”是指第一突部49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突部11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第一突部49与第二突部119重叠”是指第一突部49的整体与第二突部119的整体重叠、第一突部49的整体与第二突部119的一部分重叠、第一突部49的一部分与第二突部119的整体重叠、或者第一突部49的一部分与第二突部119的一部分重叠。关于“第一突部49与第二基部118重叠”、“第一基部48与第二基部118重叠”、“第一基部48与第二突部119重叠”也是同样。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盒装配部110凹陷而形成的空间(即,由第一前壁152a及第二上壁151b包围的空间)配置墨盒30的第一突部49,在墨盒30凹陷而形成的空间(即,由第一下壁42及第三后壁40c包围的空间)配置罐103的第二突部119。由此,不使复合机10大型化就能够将墨盒30及盒装配部110适当地布局。尤其是,通过将第一突部49内的上部积存室32与第二突部119内的积存室121配置在从上下方向7观察时重叠的位置,不对复合机10进行尺寸提升就能够增大上部积存室32及积存室121的尺寸。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墨盒30的第一突部49在上下方向7的上部突出,罐103的第二突部119在上下方向7的下部突出。由此,例如如以下说明那样,即使在盒变空后也能够继续进行图像记录,且能够抑制在装配时从墨盒30流出的墨液量。

首先,能够将形成有第二突部119的盒装配部110的下部的积存室121的水平截面积设计得大于比第二突部119靠上方的积存室121、缓冲室122及流路123的水平截面积。即,能够相对增大墨液最后残留的积存室121的下部区域的容积,因此能够延长在盒变空后能够继续进行图像记录的期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第二突部119的上端靠上方的积存室121、缓冲室122及流路123中,水平截面积小于比第二突部119的上端靠下方的积存室121的区域也可以仅是在复合机10的使用姿势下墨液能够进入的区域。即,墨液不能进入的区域(例如,缓冲室122的上部的区域)的水平截面积也可以大于比第二突部119的上端靠下方的积存室121的水平截面积。“墨液能够进入的区域”例如是指在积存有最大量的墨液的墨盒30刚装配于盒装配部110之后(即,墨液流出之前)比该墨盒30的液面的位置靠下方的区域。

另外,由于能够相对减小比第二突部119靠上方的积存室121、缓冲室122及流路123的容积,因此能够缩短在新装配了墨盒30时上部积存室32与积存室121、缓冲室122及流路123之间的液面的高度对齐为止的时间。由此,能够削减在墨盒30新装配于盒装配部110时能够削减从墨盒30向罐103流入的墨液量。此外,能够将形成有第一突部49的墨盒30的上部的上部积存室32的水平截面积设计得大于比第一突部49靠下方的上部积存室32、下部积存室33及墨液阀室35的水平截面积。由此,与不具有第一突部49的墨盒30相比,能够减小新装配于盒装配部110时的液面的下降。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墨液供给部34设置于比第一突部49靠下方处,能够削减不从墨液供给部34流出而残留于下部积存室33及墨液阀室35的墨液量。而且,通过将使上部积存室32与下部积存室33连通的贯通孔47设置于分隔壁45的前方侧,能够削减在将墨液供给部34的墨液供给口71朝下时从墨液供给部34能够流出的墨液量。由此,例如,即使在用户误将墨盒30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削减从墨盒30泄漏的墨液量。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墨液供给部34设置在第一基部48,将杆125进入的大气连通口96设置在比第一突部49靠上方处,能够将第一突部49的突出量(换言之,上部积存室32的容积)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墨盒30选择性地装配于盒装配部110。

另外,通过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将用于检测墨液的剩余量的转动构件50配置在积存室121内,能够使墨盒30的结构简单。由此,墨盒30的外形形状的自由度提高。而且,通过将从液面传感器55输出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的交界位置p1设定在比第二突部119的上端靠下方且比第二连通口128靠上方处,能够适当地检测出积存室121内的墨液的剩余变少。但是,转动构件50也可以配置在墨盒30内。

另外,如图10所示,在盒装配部110也可以取代墨盒30而装配墨盒60。即,连接部107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与积存有同一颜色的墨液的墨盒30、60的墨液供给部34连接、分离。墨盒30、60的在上下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的长度分别一致。墨盒30、60的锁定面62与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墨液供给口71、大气连通口96、ic基板64、遮光板67)之间的在上下方向7及前后方向8上的距离相同。墨盒30是第一盒的一例,墨盒60是第二盒的一例。

墨盒60与墨盒30相比,第一突部49的突出量少。即,在墨盒60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状态下,墨盒60的第一突部49可以配置在从上下方向7观察时与第二突部119不重叠的位置。并且,墨盒60与墨盒30相比,上部积存室32的容积小。更详细而言,图10所示的墨盒60省略了第二上壁39b,第一后壁40a及第二后壁40b位于同一面。需要说明的是,墨盒60的第一突部49的突出量可以为0,即,可以具有第一基部48且不具有第一突部49。即,墨盒60可以还省略第一下壁42a,第一后壁40a、第二后壁40b及第三后壁40c位于同一面。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一突部49的突出量增减并变更位于第一突部49内的上部积存室32的部分容积,由此,即使不将复合机10在前后方向8上进行尺寸提升,也能够将容量及外形形状不同的墨盒30、60选择性地装配于盒装配部110。尤其是,通过将位于第一突部49内的上部积存室32的部分与位于第二突部119内的积存室121的部分配置在从上下方向7观察时重叠的位置,不将复合机10进行尺寸提升就能够增大上部积存室32及积存室121的尺寸。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通过使上下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的墨盒30、60的尺寸统一,能够使积存有同一颜色的墨液的墨盒30、60中的所希望的墨盒选择性地与在能够同时装配四个墨盒30的盒装配部110设置的对应的连接部107连接。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墨盒30、60中配置于同一位置的部件(例如,墨液供给部34、凸部43、ic基板64、遮光板67、操作部90、大气连通口96等)配置于第一基部48。由此,能够将第一突部49的突出量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墨盒30、60选择性地装配于盒装配部110。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墨液供给部34配置于比第一突部49靠下方处。由此,在利用水头差从墨盒30向罐103供给墨液的复合机10中,能够将墨盒30内的墨液的大部分向积存室121供给而用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通过阀97对大气连通口96进行开闭的例子,但使墨盒30、60的上部积存室32与大气连通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从大气阀室36中省略阀97及螺旋弹簧98,通过半透膜95使大气阀室36始终与大气连通。由此,无需在墨盒30、60内的比墨液的液面靠上方处使盒装配部110的构成部件(例如,杆125)与墨盒30、60抵接来将大气连通口96开放。其结果是,墨盒30、60的外形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相对于盒装配部110而将墨盒30、60在前后方向8上插拔的例子,但墨盒30、60的插拔方向不限定于前后方向8,也可以是上下方向7,还可以是左右方向9。而且,从墨盒30、60向罐103供给墨液的供给方法不限于水头差,也可以使用泵等。

需要说明的是,墨盒30、60的第一基部48及第一突部49与罐103的第二基部118及第二突部119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定于前述的例子。参照图11a、图11b、图11c,说明在盒装配部110装配有墨盒30时的第一基部48、第一突部49、第二基部118、第二突部119、墨液供给部34及连接部107的布局的其他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从上下方向7及前后方向8观察时的第一基部48、第一突部49、第二基部118、第二突部119的重叠方式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是同样的。而且,在图11a、图11b、图11c中,以第一基部48、第一突部49、第二基部118、第二突部119、墨液供给部34及连接部107的位置关系为中心进行图示,省略其他的构成要素的图示。

作为一例,图11a所示的墨盒30a由第一基部48和从第一基部48的下部向后方突出的第一突部49构成。并且,墨液供给部34从第一突部49的朝向后方的面突出。而且,图11a所示的罐103a由第二基部118和从第二基部118的上部向前方突出的第二突部119构成。并且,连接部107从第二基部118的朝向前方的面突出。此外,通过减小比墨液供给部34靠上方的第一突部49的突出量,能够取代墨盒30a(第一盒的一例)而得到能够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第二盒。

作为另一例,图11b所示的墨盒30b由第一基部48和从第一基部48的上下方向7上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的第一突部49构成。并且,墨液供给部34在比第一突部49靠下方处从第一基部48的朝向后方的面突出。而且,图11b所示的罐103b由第二基部118和从第二基部118的上部及下部这两个部位向前方突出的第二突部119a、119b构成。并且,连接部107从下侧的第二突部119b的朝向前方的面突出。

此外,作为又一例,图11c所示的墨盒30c由第一基部48和从第一基部48的上部及下部这两个部位向后方突出的第一突部49a、49b构成。并且,墨液供给部34从下侧的第一突部49b的朝向后方的面突出。而且,图11c所示的罐103c由第二基部118和从第二基部118的上下方向7上的中央部向前方突出的第二突部119构成。并且,连接部107在比第二突部119靠下方处从第二基部118的朝向前方的面突出。此外,通过减小上侧的第一突部49a的突出量,能够取代墨盒30c(第一盒的一例)而得到能够装配于盒装配部110的第二盒。

此外,积存于墨盒30、60及罐103的液体不限定于墨液。作为另一例,也可以将在图像记录时先于墨液向片材12等喷出的前处理液、用于清洗记录头21的水积存于墨盒30、60及罐10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