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体单元及具备它的印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666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印体单元及具备它的印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孔质膜的印字体和油墨吸存体的印体单元及具备它的印章。



背景技术:

近年,提供了下述的服务,并得到好评,所述服务为,使用设置在销售印章的店面等中的热加工机,在那里加工由顾客设计的印面图案,由此,能够容易地接收原创的印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种印章的印字体(模版)由多孔质膜形成。由加工机的热头在印字体上高精度地加工油墨渗透率大的盖章部和油墨渗透率小的非盖章部。壳体内的油墨吸存体与印字体的背面抵接,由此,向印字体供给油墨。

然而,在油墨含浸在未加工的印字体中的状态下,热加工控制困难,并且存在在加工时产生污损热头、薄膜等部件等的不良状况的危险。为了防止这样的不良状况,例如,在专利文献2及3中公开了一种印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印章通过将印字体和油墨吸存体保持在不抵接的位置,向印字体的框施加外力,使它们嵌合,使得印字体和油墨吸存体抵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9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81042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8925454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及3中记载的印章,因为是将印字体嵌合在壳体中的结构,所以存在如下的情况:若在市场上流通时被施加意外的外力,则印字体和壳体嵌合,其结果,油墨开始向印字体渗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对框体、壳体施加了意外的外力,也能够通过防止油墨向印字体渗透,充分确保印面的热加工控制性等的印体单元及具备它的印章。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印体单元,所述印体单元将油墨吸存体收容在壳体内,与前述油墨吸存体相向地形成了铺设在框体上的多孔质膜的印字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使前述印字体和前述油墨吸存体隔离的弹性体。

在上述结构的印体单元中,优选前述弹性体是向总是将前述油墨吸存体和前述印字体隔离的方向加载的弹性反弹体,更优选前述弹性体是夹装在前述壳体和前述框体之间的弧状的板簧。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印体单元中,优选前述框体可通过使前述弹性体压缩而向前述油墨吸存体和前述印字体接触的位置移动。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印体单元中,优选在将保持架安装在前述壳体上时,前述弹性体压缩,在使前述印字体与前述油墨吸存体接触的状态下保持前述框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得在将油墨吸存体收容壳体内并与前述油墨吸存体相向地形成了铺设在框体上的多孔质膜的印字体的印体单元具备使印字体和油墨吸存体隔离的弹性体。因此,即使对框体、壳体施加了意外的外力,印字体和油墨吸存体也不接触,能够事先防止油墨向印字体渗透。另外,保持架和框体没有仅通过壳体和框体成为最终嵌合的状态,在将保持架安装在壳体上的情况下,弹性体压缩,能够在使印字体与油墨吸存体接触的状态下保持框体。因此,能够在油墨不向印字体渗透的状态下可靠地进行印面的热加工,能够排除引起印面加工时的不良状况的主要原因,充分地确保印面的热加工控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持架和框体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保持架和框体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框体的立体图。

图4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5(a)是壳体和框体嵌合时的印体单元的侧视图,(b)是保持架和框体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时的印体单元的侧视图。

图6(a)是壳体和框体嵌合时的印体单元的立体图,(b)是保持架和框体嵌合了的最终嵌合时的印体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保持架和框体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的向附件的设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保持架和框体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设置在热加工机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将保持架和框体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向热加工机设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说明构成多孔质印章的印体单元的适当的实施方式。在这里,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持架30和框体13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保持架30和框体13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10的剖视图。另外,图2表示保持架30嵌合在壳体16上的最终嵌合状态。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印体单元10,是能够使用设置在销售印章的店面等中的专用的热加工机50(参照图8及9),例如,基于顾客订购或设计的印面的数据,精度良好地加工印面图案这样的印体单元。因此,印体单元10具备由多孔质膜形成的印字体12;和与印字体12的背面接触而使油墨渗透来供给的油墨吸存体15。通过对后述的加工机50的热头进行驱动控制,在多孔质膜的印字体12上加工油墨的渗透率大的盖章部和油墨的渗透率小的非盖章部,由此,形成高精度的印面图案。

作为印字体12的多孔质膜,若是能够由热头将表面加热熔融并固化的多孔质材料,则不特别地限定。作为此多孔质材料的原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苯乙烯类、氯乙烯类、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氨酯类等热塑性高弹体。为了得到多孔性,由加热加压捏合机、加热辊等将淀粉、食盐、硝酸钠、碳酸钙等的充填材料和原材料树脂混匀,做成片材状,在冷却后,由水或稀酸水将前述充填材料溶出。由此方法制作的多孔质材料的熔融温度与原材料树脂相同。另外,通过将颜料、染料、无机质等副成分添加到树脂中,可进行多孔质材料的熔融温度的调整。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质材料的熔融温度是70℃~120℃。

构成印字体12的多孔质膜的气孔率及气孔径,可通过混匀的溶解物质的粒径、它们的含有量进行调整。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质膜的气孔率是50%~80%,气孔径是1μm~20μm。也可以将多孔质膜做成2层构造,使油墨吸存体15侧的气孔率为50μm~100μm。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印体单元10,具备设置上述的印字体12的框体13和收容油墨吸存体15的壳体16而构成。

图3表示框体13的立体图。框体13,例如是由树脂一体成型的部件。如图1(a)的图示,由多孔质膜形成的印字体12被铺设成将大致四边形的框体13的开口部13a堵塞。例如,印字体12的外缘部被粘接在框体13的开口端的前面上,优选被熔接在框体13的开口端的前面上。另外,与后述的保持架30卡合的例如4根卡合臂14,向与印面相反侧延伸,一体地形成在框体13上。

图4表示壳体16的立体图。壳体16由具备法兰部16a的大致厚板状的树脂部件构成,法兰部16a具有与上述的框体13大致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的外形。如图2的剖视图所示,油墨吸存体15被面粘接在由法兰部16a的内侧的壁17包围的中央。另外,在壁17和法兰部16a的边界附近,在4个部位贯通地形成了用于使上述的框体13的卡合臂14通过的孔18。

另外,作为油墨吸存体15的材质,例如能够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氨酯、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发泡体或无纺布。

在油墨吸存体15中,具有如下的趋势,即,若时间流逝,则例如由于油墨的粘性提高等理由,油墨向印字体12渗透的效率降低。因此,优选由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2层形成油墨吸存体15。例如,在由聚烯烃类纤维(pp+pe)形成油墨吸存体的情况下,优选使壳体16侧的第一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1~0.15g/cm2,使印字体12侧的第二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2~0.3g/cm2。也就是说,通过使印字体12侧的密度变高,能够形成因毛细管力的差产生的油墨的流动,由此,能够稳定地缩短油墨向多孔质膜(印字体12)渗透的时间。

另外,在油墨吸存体15为2层的情况下,优选通过热熔接将第一层和第二层粘接。另外,也可以由粘接剂局部地将2层粘接。另外,也可以不将它们粘接,而是对各层的接合面实施设置凹凸等的加工,防止错位。

印体单元10,是在使具有印字体12的框体13嵌合在收容预先含浸了油墨的油墨吸存体15的壳体16上的状态下在市场上流通并向顾客提供的商品。但是,在向顾客提供印体单元10前,存在的危险,即,例如若油墨吸存体15和印字体12因某些意外的外力而接触,则油墨开始从油墨吸存体15向印字体12渗透,在印面加工时产生不良状况。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印体单元10具备反弹弹性体,所述反弹弹性体防止印字体12和油墨吸存体15的意外的接触,即使接触,也总是使加载力作用在使它们隔离的方向。在这里,因为若是保持架30预先与壳体16嵌合的状态,则在被施加了意外的外力时,凹口30a和爪部14a嵌合,存在油墨开始向印字体12渗透的危险,所以优选保持架30和壳体16为分体。

这样的反弹弹性体能够做成被夹装在壳体16和框体13之间的例如图4所示的圆弧状的板簧20。通过使板簧20压缩,能够使框体13向油墨吸存体15和印字体12接触的位置移动。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印体单元10,具有通过使保持架30最终嵌合在框体13上组装的构造。在这里,图5(a)及图6(a)表示壳体16和框体13嵌合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和侧视图(流通时)。图5(b)及图6(b)是表示保持架30和框体13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立体图和侧视图(使用时)。

如图5(a)及图6(a)所示,在只是壳体16和框体13嵌合了的状态下,板簧20的弹性反弹力作用于壳体16和框体13之间,油墨吸存体15和印字体12没有接触。

若从壳体16和框体13嵌合了的状态抵抗板簧20的弹性反弹力,将框体13向壳体16侧推入,则如图5(b)及图6(b)所示,能够成为保持架30和框体13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在此最终嵌合了的状态下,如图2所图示,从框体13延伸的卡合臂14的前端的爪部14a在保持架30的内部与凹口30a卡合。此时,印字体12与油墨吸存体15接触,能够使油墨开始渗透。进而,压缩了的板簧20的弹性反弹力作用在由框体13的爪部14a将保持架30向壳体16侧拉近的方向。因此,若一旦使保持架30成为与框体13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则壳体16和印字体12成为不可逆地不脱离的状态。

对使用热加工机50对上面的那样构成的印体单元10进行印面加工的步骤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将成为保持架30和框体13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10嵌入附件51的收纳部52内可靠地设定。此附件51是长方形的板状的部件,成为可收纳在热加工机50的托盘53内的构造。

接着,如图8所示,若将附件51收纳在热加工机50的托盘53内,则此后在热加工机50中,按照程序的指示,由热头在印字体12上形成印面。在由此热头进行的印面加工中,基于输入的数据高精度地作成印面图案。

另外,如图9所示,也能够在将成为保持架30和框体13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10设定在预先收纳在热加工机50内的附件51上后进行加工。

而且,在印面的加工结束后,能够从热加工机50拉出附件51,取出保持架30和框体13嵌合了的最终嵌合状态的印体单元10。

根据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印体单元10,通过在壳体16和框体13之间具备弹性体,能够使印字体12和油墨吸存体15仅隔离弹性体的变形距离。因此,即使对未加工的印体单元10施加了意外的外力,印字体12和油墨吸存体15也不接触,能够事先防止油墨向印字体12渗透。由此,能够排除引起印面加工时的不良状况的主要原因,充分地确保印面的热加工控制性。

另外,弹性体是向总是将油墨吸存体15和印字体12隔离的方向加载的弹性反弹体,而且优选是弧状的板簧20,由此,即使比弹性反弹力强的外力暂时作用,印字体12和油墨吸存体15接触,也能由其反弹力将它们推回,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油墨开始向印字体12渗透。

符号的说明

10:印体单元;12:印字体;13:框体;14:卡合臂;14a:爪部;15:油墨吸存体;16:壳体;16a:法兰部;17:壁;18:孔;20:板簧(弹性反弹体);30:保持架;30a:凹口;40:盖;50:热加工机;51: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