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665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带盒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7月31日,申请号为201580048724.6,发明名称为“带盒”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在带打印装置上进行装拆的带盒。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这种带盒的带打印装置(带写入器),已知有如下的带打印装置,该带打印装置具有:收纳各种机构的主体壳体;用于装拆自如地安装带盒的盒安装部;以及在盒安装部的内壁排列成1列的5个光遮断器(photointerrupter)(参照专利文献1)。在带盒的侧面部安装有用于识别打印用带及各种打印墨水的规格的规格标示贴签。与此相对,5个光遮断器被配设成与规格标示贴签对置。并且,5个光遮断器对在规格标示贴签上形成的5个规格标示部上是否被打印有黑色墨水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结果来识别上述规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2475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这种带打印装置中,不得不在带盒与盒安装部之间设置制造公差上的游隙。其结果是,存在所安装的带盒的位置偏移该公差的量的情况。即,带盒的位置会相对于各光遮断器以该公差的量发生位置偏移。

因此,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存在下述这样的问题:各光遮断器与设置于带盒的各规格标示部(规格标示贴签)之间的位置关系会在每次安装时偏移,各规格标示部的位置从用于供各光遮断器进行检测的最佳位置偏移开。由此,存在各光遮断器的检测能力降低而无法正确识别上述规格的可能性。

此外,即使在安装后各光遮断器与各规格标示部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了最佳的位置关系,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或来自带打印装置的各种驱动轴的力,也会导致带盒的位置偏移而无法维持最佳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带盒,能够使带打印装置侧的检测部与带盒侧的被检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最佳的位置关系,并能够维持该最佳的位置关系。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带盒的特征在于,其用于相对于带打印装置在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上进行装拆,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对配设于带盒上的被检测部照射检测光并从被检测部读取带盒的类别信息,所述带盒具有:被检测部,其配设在沿着安装方向的壁面上;和卡合部,其配设在安装方向侧的壁面上,卡合部与配设有检测部的保持器上设置的被卡合部卡合,借助保持器而进行检测部与被检测部之间的定位。

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被卡合部由突部构成,卡合部由与突部卡合的孔部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时,带盒的卡合部与配设有检测部的保持器的被卡合部卡合。通过该卡合使带盒与保持器一体化,从而检测部的位置相对于被检测部的位置被定位。通过伴随着该安装的定位,能够使检测部与被检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最佳的位置关系。此外,通过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能够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或来自带打印装置的各驱动轴的力而使带盒相对于检测部的位置以及带盒相对于检测部的倾斜(角度)发生偏移。即,能够维持检测部与被检测部之间的最佳的位置关系。这样,能够使检测部与被检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最佳的位置关系,并能够维持该最佳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提高检测部的检测能力,能够正确地读取带盒的类别信息。

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带盒还具有盒壳体,盒壳体由拆卸方向侧的第1部件和安装方向侧的第2部件这两个部件构成,第1部件具有用于将该第1部件与第2部件接合的接合销,第2部件具有供接合销嵌合的接合孔,卡合部在第2部件的安装方向侧的壁面上配设在与接合孔相同的轴线上。

根据该结构,成为利用接合孔的正下方(或正上方)的空间来配设卡合部的结构,因此,能够空间利用率良好地配设卡合部。进而,能够利用形成接合孔时产生的“无用孔”部分来形成卡合部。

此外,优选的是,卡合部和接合孔由一体的贯穿孔构成。

根据该结构,与分别形成卡合部和接合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卡合部和接合孔,并且能够使带盒成为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的开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俯视图(a)和侧视图(b)。

图3是盒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开闭盖的立体图。

图5是除去了上壳体的状态下的带盒的俯视图(a)和上壳体的背面图(b)。

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带盒的立体图。

图7是图案读取部周围的俯视图(a)和立体图(b)。

图8是传感器单元的立体图(a)、主视图(b)和沿a-a′线的剖视图(c)以及传感器保持器的背面立体图(d)。

图9是带盒的下侧视图(a)和示出定位孔部周围的沿b-b′线的剖视图(b)。

图10是图案读取部和定位孔部周围的俯视图(a)和沿c-c′线的剖视图(b)。

图11是示出带盒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和安装有该带盒的带打印装置进行说明。该带打印装置一边从所安装的带盒输送打印带和墨带一边进行打印,切断打印带的打印完成部分,制成标签(带片)。

[带打印装置的概要]

图1是带打印装置和安装于该带打印装置的带盒的外观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带打印装置1具有:构成外壳的装置壳体3;盒安装部5,带盒100沿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装拆自如地安装于该盒安装部5;以及开闭盖7,其对盒安装部5进行开闭。在装置壳体3的上表面,在里侧设有盒安装部5,在中央设有显示器11,在近前侧设有键盘13。在开闭盖7附近设有手指勾挂用的凹入部15。通过将手指勾挂于该凹入部15将开闭盖7上拉而将开闭盖7敞开。并且,在装置壳体3的侧面(左侧面)设有用于排出打印带102的纵向较长的带排出口17。

此外,带打印装置1具有:打印机构部23,其具有竖立设置在盒安装部5中的打印头21;带输送机构部25,其内置于盒安装部5的背侧空间内;以及带切断机构部27,其内置于带排出口17附近。用户在从键盘13输入打印信息并通过显示器11确认打印信息后,利用键操作来执行打印。当指令进行打印时,通过带输送机构部25的驱动而使打印带102和墨带110并行。进而,通过下述方式来对打印带102进行打印:利用由打印机构部23施加给墨带110的热将墨带110的墨水转印于打印带102上。利用该打印输送,将打印带102从带排出口17排出,当打印完成时,带切断机构部27进行驱动而将打印带102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掉。

[带盒的概要]

如图2和图5所示,带盒100具有:带卷106,其将打印带102卷绕在带芯104上而成;和墨带卷114,其将墨带110卷绕在送出芯112上而成。此外,带盒100具有:卷取芯116,其卷取使用后的墨带110;和压辊120(按压体),其供打印头21抵接并输送打印带102和墨带110。而且,带盒100还具有收纳有上述带卷106、墨带卷114、卷取芯116和压辊120的盒壳体130。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0具有外壳被盒壳体130覆盖的所谓的壳结构。

此外,在带盒100中,在盒壳体130上形成有插入开口134,该插入开口134用于在将带盒100安装于带打印装置1时供打印头21插入。带盒100具有带送出口138,该带送出口138形成于盒壳体130上,将打印带102送出。另外,详细情况后面叙述,带卷106被突出设置于盒壳体130的内侧的圆筒状的芯轴192支承成旋转自如。

当利用上述带输送机构部25驱动压辊120和卷取芯116时,从带芯104送出打印带102,从送出芯112送出墨带110。被送出的打印带102和墨带110在压辊120的部分并行,并利用打印头21进行打印。进行了打印的打印带102的送出端部(打印完成部分)从带送出口138朝向带排出口17被送出。另一方面,墨带110环绕插入开口134的周壁部分并被卷取于卷取芯116。另外,与打印带102的带宽对应地准备了厚度不同的多种带盒100。

[带打印装置的详细情况]

如图1和图3所示,盒安装部5形成为与带盒100的平面形状互补的平面形状,并且以具有与可安装的多种带盒100中最大厚度的带盒100对应的深度的方式凹入形成。该情况下,构成盒安装部5的底板部的安装基座31和侧板部33由树脂等一体地形成(成型)。在盒安装部5与上述带排出口17之间形成有缝隙状的带排出路径35,在该部分内置有上述带切断机构部27。

在盒安装部5的安装基座31上竖立设置有下述部件:定位突起41,其供上述芯轴192嵌合并进行定位;打印头21,其被头罩43覆盖;压辊驱动轴45,其驱动压辊120旋转;以及卷取驱动轴47,其驱动卷取芯116旋转。此外,在位于卷取驱动轴47附近的安装基座31上设有检测打印带102的带宽的带宽检测部51以及解除送出芯112和卷取芯116的旋转止动的芯解除部53。

此外,在安装基座31,在其对角线位置上设有一对小突起55。此外,还设有一对卡定片57,该一对卡定片57用于卡定所安装的带盒100的中间部。另一方面,在安装基座31的背侧空间内置有上述带输送机构部25,该带输送机构部25是由使压辊驱动轴45和卷取驱动轴47旋转的马达和齿轮系(都省略图示)等构成的。带输送机构部25利用齿轮系进行动力分配,使压辊驱动轴45和卷取驱动轴47同步旋转。

另一方面,在盒安装部5的侧板部33(近前侧)配设有读取设置于带盒100的侧面的后述的类别读取图案145的图案读取部59。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带宽检测部51检测(辨别)收纳于带盒100中的打印带102的带宽,该图案读取部59辨别除了带宽外的带盒100的类别信息(所收纳的打印带102的带色、材质以及所收纳的墨带110的墨带色等)。对图案读取部59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打印机构部23具有:由热头构成的打印头21;和头支承框架61,其支承打印头21并使打印头21转动。此外,打印机构部23具有:头释放机构(省略图示),其经由头支承框架61使打印头21在打印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转动;和头罩43,其覆盖打印头21(和头支承框架61)。

头释放机构与上述开闭盖7的开闭联动地动作,并与开闭盖7的关闭动作联动地使打印头21向打印位置移动(转动)。并且,头释放机构与敞开动作联动地使打印头21向退避位置移动(转动)。移动到打印位置上的打印头21隔着墨带110和打印带102与压辊120抵接,移动到退避位置上的打印头21从压辊120离开。由此,在装拆带盒100时,能够防止打印带102和墨带110对打印头21的干涉。

打印头21上设有多个发热元件,多个发热元件排列设置在与压辊120的轴向相同的方向上。并且,利用打印带102和墨带110的输送以及对多个发热元件的选择性驱动来进行打印。头罩43俯视观察形成为大致矩形,与上述安装基座31(盒安装部5)一体地形成(成型)。此外,头罩43从安装基座31垂直地大幅突出,在其内侧允许打印头21的转动,在外侧作为带盒100的安装引导件发挥功能。

带宽检测部51由多个微动开关51a构成,选择性地与带盒100的后述的检测孔组180卡合,检测打印带102的带宽。

芯解除部53是由送出芯112用和卷取芯116用的2个解除销53a构成的。详细情况后面叙述,在盒壳体130上设有旋转止动钩206,该旋转止动钩206分别与送出芯112和卷取芯116卡定(参照图6),当安装带盒100时,解除销53a与这些旋转止动钩206卡合,解除送出芯112和卷取芯116的旋转止动。

压辊驱动轴45具有:压辊支承轴48,其以贯插压辊120的方式较长地延伸;和花键形状的旋转驱动轴49,其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压辊支承轴48的基部(参照图3)。带输送机构部25的旋转动力被传递至该旋转驱动轴49,进而从旋转驱动轴49被传递至压辊120(详细情况后面叙述)。

同样地,卷取驱动轴47具有固定轴47a和花键形状的可动轴47b,可动轴47b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固定轴47a。该情况下,带输送机构部25的旋转动力也被传递至可动轴47b,进而从可动轴47b被传递至卷取芯116。

当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芯轴192(带芯104)与定位突起41卡合,压辊120与压辊驱动轴45卡合,而且,卷取芯116与卷取驱动轴47卡合。然后,当关闭开闭盖7时,打印头21转动,夹着打印带102和墨带110而与压辊120抵接,带打印装置1成为打印待机状态。

如图1和图4所示,开闭盖7经由设置于背侧的铰链部71而转动自如地、即开闭自如地安装于装置壳体3上。开闭盖7具有开闭盖主体73和观察窗75,观察窗75设置于开闭盖主体73的中央。此外,开闭盖7具有:一对轴支承片77,它们突出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铰链部71;和动作杆79,其突出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用于使打印头21转动。开闭盖7还具有:2个压入突起81,它们突出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用于将带盒100压入;和按下突起83,其突出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用于使内置的盖关闭检测开关(省略图示)动作(接通)。

观察窗75形成为横向较长并由与开闭盖主体73分体的透明(相对于可见光透明)的树脂构成。透过该观察窗75能够目视确认安装于盒安装部5的带盒100(打印带102的类别和带余量)。此外,一对轴支承片77、动作杆79、压入突起81和按下突起83、以及开闭盖主体73由树脂一体地形成(成型)。

动作杆79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大幅地突出,伴随着开闭盖7的关闭而插入于盒安装部5的侧方设置的缝隙开口87中。插入于缝隙开口87中的动作杆79使上述头释放机构动作,使打印头21转动。同样地,按下突起83伴随着开闭盖7的关闭而插入于与缝隙开口87相邻的矩形开口91中,使盖关闭检测开关动作(接通)。压入突起81与带盒100的压辊120的附近位置对应,伴随着开闭盖7的关闭而将带盒100压入以使带盒100落座于盒安装部5的安装基座31。

[带盒的详细情况]

接下来,参照2、图5和图6对带盒100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带盒100的说明中,以图2的(a)为例,将带盒100的上表面即安装方向近前的面称作“正面”,将相反侧的安装方向里侧(安装方向侧)的面称作“背面”,将左侧的侧面称作“左侧面”,将右侧的侧面称作“右侧面”,将上侧的圆弧状的侧面称作“末端面”,并将下侧的侧面称作“基端面”。另外,权利要求中所说的“沿着安装方向的壁面”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带盒100的侧面,权利要求中所说的“安装方向侧的壁面”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带盒100的背面。

如上所述,带盒100具有:盒壳体130、以及收纳于该盒壳体130中的带卷106、墨带卷114、卷取芯116和压辊120。此外,带盒100具有:插入开口134,其形成在盒壳体130上;和带送出口138,其形成在压辊120附近,并形成在带盒100的左侧面上。

而且,带盒100还具有:类别标示贴签141(参照图1),其以遍及收纳带卷106的部位的正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方式进行粘贴;和类别读取贴签143,其粘贴于盒壳体130的基端面。在类别标示贴签141标示有带盒100的类别信息(所收纳的打印带102的带宽、带色、材质等)。

另一方面,在类别读取贴签143形成有表示带盒100的类别信息(所收纳的打印带102的带色、材质、所收纳的墨带110的墨带色等)的类别读取图案(被检测部)145(参照图6)。类别读取图案145具有以2行4列配置成矩阵状的8个比特结构部147。该各比特结构部147根据在空白的打印区域是否被打印(实地打印)有黑色墨水来表示各1比特的比特信息。即,利用共计8个比特结构部147来表示8比特的比特图案。该8比特的比特图案与上述各种类别信息对应,利用该比特图案来表示上述各种类别信息。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图示出图6中的标号147的虚线以表示比特结构部147,并不是实际形成的部分。

盒壳体130构成带盒100的外廓(壳结构),呈现出右侧面的基端侧少许突出的俯视观察呈“l”字状的外观。在正背方向上,盒壳体130由如下2个部件构成:下壳体150(第2部件),其在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处于里侧(安装方向侧);和上壳体152(第1部件),其在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处于近前侧(拆卸方向侧)。本实施方式的盒壳体130的上壳体152由透明树脂的成型品构成,下壳体150由不透明树脂的成型品构成。

上壳体152由顶壁部156和上周壁部158一体地形成(成型),其中,顶壁部156构成盒壳体130的正面,上周壁部158垂直设置于顶壁部156的周缘部。此外,下壳体150由下述部分一体地形成(成型):底壁部160,其构成盒壳体130的背面;下周壁部162,其竖立设置在底壁部160的周缘部;以及开口周壁部164,其竖立设置在底壁部160上,以划分出上述插入开口134。

在上壳体152的上周壁部158的下端面上,以适当的间隔设有多个接合销170,另一方面,在下壳体150的下周壁部162设有多个接合孔172,所述多个接合孔172与该多个接合销170对应,供多个接合销170分别嵌合(参照图5)。通过如下方式来组装带盒100:在放置了带卷106、墨带卷114等构成部件后,以将多个接合销170压入多个接合孔172中的方式将上壳体152与下壳体150接合。另外,考虑到成型的容易性而利用贯穿孔构成各接合孔172。

另一方面,在下壳体15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设有一对被卡定部174,该一对被卡定部174被盒安装部5的一对卡定片57卡定(参照图2和图6)。通过将盒安装部5侧的一对卡定片57与所安装的带盒100的一对被卡定部174卡定,防止了带盒100的浮起。

此外,如图6所示,在下壳体150的基端面上形成有用于粘贴上述类别读取贴签的读取贴签粘贴部175。读取贴签粘贴部175以如下方式凹入设置于该基端面:使长方形形状的凹部为类别读取贴签143的厚度(或厚度以上)的深度。利用该读取贴签粘贴部175而使得类别读取贴签143不从该基端面突出。

而且,在下壳体150的背面还设有嵌合小孔176,该嵌合小孔176供上述一对小突起55以具有少许余量的方式嵌合。通过将盒安装部5侧的一对小突起55嵌合于所安装的带盒100的一对嵌合小孔176中来进行带盒100在安装基座31上的简单的定位。

此外,在下壳体150的背面设有检测孔组180,该检测孔组180位于基端面侧的左角部(从正面侧观察为右角部),并与上述带宽检测部51对应(参照图6)。检测孔组180根据与带宽检测部51的多个微动开关51a对应的部分处设置的收容孔180a的有无来表示比特图案。即,该比特图案表示带盒100中收纳的打印带102的带宽,带宽检测部51利用多个微动开关51a来检测该比特图案,由此检测带盒100中收纳的打印带102的带宽。

此外,在检测孔组180附近配设有定位孔部182(卡合部),该定位孔部182用于卡合上述图案读取部59处设置的定位销326(后述)。对定位孔部182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如图5所示,在盒壳体130内的上侧空间(末端面侧)大范围地构成有收纳带卷106的带收纳区域190。在带收纳区域190的中央竖立设置有芯轴192,该芯轴192一体地形成(成型)于下壳体150。芯轴192形成为圆筒状,带卷106(带芯104)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芯轴192的外周面。此外,在位于压辊120附近的带收纳区域190,将被送出的打印带102引导至压辊120的带引导件194一体地竖立设置于下壳体150。

即,在盒壳体130的内部构成了如下带输送路径196:以带卷106为起点,经过带引导件194和压辊120到达带送出口138。从带卷106送出的打印带102经由带引导件194被引导至压辊120,在此进行打印,进而从压辊120引导至带送出口138。

带卷106具有打印带102和带芯104,并且具有2张膜198,该2张膜198粘贴于卷筒状的打印带102的两个端面上。该2张膜198防止卷绕于带芯104的打印带102的松动。此外,虽然在图示中进行了省略,在带芯104上组装有反转止动机构。在搬运带盒100时,利用该反转止动机构来防止打印带102的反转。另一方面,当将带盒100安装于带打印装置1的盒安装部5时,利用上述定位突起41将反转止动机构的反转止动解除,以使得能够输送打印带102。

在盒壳体130内的基部右侧,与插入开口134相邻地构成有墨带收纳区域200。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和卷取侧轴支承部204分别一体地形成在盒壳体130上,其中,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在墨带收纳区域200的靠右的位置将墨带卷114(送出芯112)支承成旋转自如,卷取侧轴支承部204在墨带收纳区域200的靠左的位置将卷取芯116支承成旋转自如。即,在上壳体152和下壳体150上分别形成有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和卷取侧轴支承部204。

在形成在下壳体150上的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和卷取侧轴支承部204的切口部分分别一体地形成有旋转止动钩206,该旋转止动钩206的末端部面对所述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和卷取侧轴支承部204。并且,一方的旋转止动钩206和另一方的旋转止动钩206分别在旋转止动状态下与送出芯112和卷取芯116卡合。

在位于送出侧轴支承部202附近的墨带收纳区域200处,将被送出的墨带110引导至压辊120的第1墨带引导件210一体地竖立设置于下壳体150。此外,在上述开口周壁部164的外周侧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第2墨带引导件212,该多个第2墨带引导件212对墨带110的环绕进行引导。

即,在盒壳体130的内部构成了这样的墨带输送路径214:以墨带卷114为起点,经过第1墨带引导件210、压辊120和多个第2墨带引导件212到达卷取芯116。从墨带卷114送出的墨带110经由第1墨带引导件210被引导至压辊120,在此进行打印,进而从压辊120环绕开口周壁部164(多个第2墨带引导件212)并被卷取于卷取芯116。

墨带卷114具有墨带110和送出芯112,并且具有圆环状的板簧220,该板簧220对送出芯112施加制动载荷(参照图5的(b))。板簧220在周向上形成为波浪状,在轴向上介于上壳体152的顶壁部156与送出芯112之间。即,借助该板簧220的弹力而对送出芯112施加旋转制动载荷。由此,能够对利用卷取芯116而被送出的墨带110施加回拉力,防止墨带110的松弛。

送出芯112形成为圆筒状,在其下壳体150侧的端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切口222(参照图6)。并且,上述旋转止动钩206与多个切口222卡合或脱离。另外,支承送出芯112的下壳体150侧的送出侧轴支承部202由圆形的开口构成,而上壳体152侧的送出侧轴支承部202由圆筒状的突出部分构成。并且,在该突出部分安装有上述板簧220(都参照图5的(b))。

同样地,卷取芯116形成为圆筒状,在其下壳体150侧的端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切口224。并且,上述旋转止动钩206与多个切口224卡合或脱离。此外,在卷取芯116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槽226,以与上述卷取驱动轴47花键卡合。由此,将卷取驱动轴47的旋转力传递至卷取芯116,以卷取墨带110。

在盒壳体130内的基部左侧,与插入开口134相邻地构成有压辊收纳区域230。在压辊收纳区域230的中央设有椭圆状(长圆状)开口的下轴支承部234和椭圆状开口的上轴支承部232,其中,下轴支承部234形成在下壳体150上(参照图6),上轴支承部232形成在上壳体152上(参照图5的(b))。并且,压辊120被上轴支承部232和下轴支承部234支承成旋转自如且能稍稍横向移动。即,被支承于椭圆状的上轴支承部232和下轴支承部234的压辊120构成为,能够在与压辊驱动轴45卡合的原始位置和将打印带102夹入而与带引导件194相接的夹持位置之间横向移动(微小移动)。

另外,该带盒100在使打印带102的送出端部从带送出口138稍稍向外部突出的状态下被搬运(参照图1)。此时,当压入力或拉入力错误地作用于打印带102的送出端部时,被该打印带102拉拽的压辊120会移动到上述夹持位置。由此,防止了打印带102的送出端部从带送出口138被拉入盒壳体130内的情况。

压辊120具有圆筒状的辊基体240和橡胶辊242,橡胶辊242安装于辊基体240的外周面。橡胶辊242在轴向上具有与打印头21对应的长度,移动至打印位置的打印头21将打印带102和墨带110夹入而与该橡胶辊242接触。此外,在辊基体240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槽244,在该花键槽244处与上述压辊驱动轴45的旋转驱动轴49花键卡合。由此,压辊驱动轴45的旋转力被传递至压辊120,对打印带102(和墨带110)进行打印输送。

[图案读取部和定位孔部的详细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6至图10,对图案读取部59和定位孔部182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7和图8,对带打印装置1的图案读取部59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图案读取部59设置于盒安装部5的侧板部33(近前侧),朝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进行配设。即,当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图案读取部59配设在与带盒100的基端面对置的位置。图案读取部59具有:传感器单元300,其朝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进行配设;单元支承部302,其将传感器单元300支承成移动自如;以及单元施力部304,其对传感器单元300朝盒安装部5的内侧施力。

单元支承部302设置于在盒安装部5的侧板部33开口的开口部分33a,将传感器单元300支承成在盒安装部5的内侧和外侧移动自如。

单元施力部304具有左右一对螺旋弹簧306,利用该一对螺旋弹簧306对设置于传感器单元300的一对弹簧支承部324(后述)施力。即,单元施力部304利用一对螺旋弹簧306经由一对弹簧支承部324对传感器单元300朝盒安装部5的内侧施力。利用该施力而使得在未安装带盒100的状态下传感器单元300处于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突出的状态。此外,在安装有带盒100的状态下,传感器单元300被朝带盒100侧施力而使得传感器单元300成为被按压在带盒100的基端面上的状态。

如图8所示,传感器单元300具有:传感器部310(检测部),其在传感器基板308上安装多个光学传感器309而成;和传感器保持器312(保持器),其搭载有传感器部310。传感器基板308以铅直姿态被安装于传感器保持器312的基端部。这样,通过将传感器基板308安装于传感器保持器312而使得传感器保持器312成为保持着传感器部310的状态。

多个光学传感器309与上述比特结构部147同样,在传感器基板308上以2行4列配设成矩阵状(参照图8的(b))。此外,多个光学传感器309分别由光反射型的光学式非接触传感器构成,对各比特结构部147照射检测光并接收来自各比特结构部147的反射光。如上所述,各比特结构部147根据在空白的打印区域是否被打印有黑色墨水来表示比特信息,各光学传感器309根据来自该各比特结构部的反射光(确切的说是光量是否为一定量以上)的有无,来检测在上述打印区域是否被打印有黑色墨水,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读取各比特结构部147所表示的比特信息。传感器部310通过利用多个光学传感器309读取各比特结构部147的比特信息而读取上述比特图案,从而读取与该比特图案对应的带盒100的类别信息。

传感器保持器312具有:侧视观察呈梯形的保持器主体320;上下一对基板安装钩322,该上下一对基板安装钩322从保持器主体320向基端侧突出;左右一对弹簧支承部324,该左右一对弹簧支承部324从保持器主体320的基端部向左右突出;定位销326(被卡合部),该定位销326设置于保持器主体320的右前方;以及连结部328,该连结部328连结定位销326和保持器主体320。另外,保持器主体320、一对基板安装钩322、一对弹簧支承部324、定位销326和连结部328由树脂等一体地形成(成型)。

一对基板安装钩322用于将传感器基板308安装于传感器保持器312。即,利用该一对基板安装钩322将传感器基板308安装于传感器保持器312。

一对弹簧支承部324是供上述一对螺旋弹簧306的一端抵接并承受一对螺旋弹簧306的作用力的部分。该一对弹簧支承部324抵靠于盒安装部5的侧板部33,还作为进行传感器单元300的移动的前端限制的前端限制部发挥功能。

保持器主体320由覆盖多个光学传感器309整体的保持器罩330和分别包围各光学传感器309的间隔部件332构成。在保持器罩330的末端部形成有与多个光学传感器309对应的多个传感器孔334。各光学传感器309从上述各传感器孔334照射检测光,并且从上述各传感器孔334接收来自各比特结构部147的反射光。

保持器罩330作为遮挡朝向各光学传感器309的外部光的外光遮光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间隔部件332作为正当来自相邻的光学传感器309的检测光而防止光学传感器309彼此的干涉的干涉防止部发挥功能。

此外,保持器罩330不仅作为外光遮光部发挥功能,还作为如下隔垫发挥功能:其与带盒100的基端面抵接而使传感器部310(各光学传感器309)与类别读取图案145之间的间隙为规定的间隙。即,保持器罩330的末端面330a成为与带盒100的基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并且,当利用单元施力部304(一对螺旋弹簧306)的施力而经由一对弹簧支承部324将保持器罩330按压在带盒100上时,该末端面330a与带盒100的基端面抵接并紧密贴合,从而在传感器部310与类别读取图案145之间形成上述规定的间隙。另外,保持器罩330的末端面330a以沿着带盒100的基端面的方式稍微向前下方倾斜地形成。

此外,在保持器罩330的前方上端部形成有前方侧向下倾斜的引导斜面330b。当安装带盒100时,该引导斜面330b与带盒100的背面侧端部抵接,使安装带盒100的力的一部分(分力)作为将传感器单元300推回盒安装部5的外侧的力起作用。利用该引导斜面330b,伴随着带盒100的安装,传感器单元300克服单元施力部304而被推回。由此,在带盒100的安装完成时,传感器单元300处于被带盒100按压的状态。

定位销326形成为朝上且前端细的直立圆柱状。即,定位销326的末端部形成为圆锥台形状,其上底面部分为呈圆顶状带有圆弧的形状。该定位销326为与上述定位孔部182卡合的传感器保持器312的被卡合部。

接下来,参照6、图9和图10对带盒100的定位孔部182进行说明。如图6和图9所示,定位孔部182形成于下壳体150的底壁部160,并且配设在下壳体150的背面。此外,定位孔部182被配设在与位于右角部的接合孔172相同的轴线上,并且,定位孔部182由构成该接合孔172的贯穿孔172a的下端部构成。即,定位孔部182和接合孔172由一体的贯穿孔172a构成。并且,如图10所示,定位孔部182与传感器保持器312的定位销326卡合。定位孔部182通过与传感器保持器312的定位销326的卡合,而对传感器保持器312上搭载的传感器部310相对于带盒100上设置的类别读取图案145的位置进行定位。即,定位孔部182借助传感器保持器312而进行类别读取图案145与传感器部310之间的定位。由此,将类别读取图案145与传感器部310之间的位置关系校正为最佳的位置关系。另外,在下壳体150上形成有与连结部328对应的切口400。

接下来,参照图11,对带盒100的向盒安装部5进行安装的安装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1的(a)和图11的(b)所示,当从安装方向近前侧将带盒100插入于盒安装部5时,首先,带盒100的背面侧端部与保持器罩330的引导斜面330b抵接。然后,随着进一步插入,利用引导斜面330b,传感器单元300克服单元施力部304而被推回,传感器单元300成为被按压在带盒100的基端面上的状态(临时定位)(参照图11的(c))。

然后,随着进一步插入,带盒100在传感器单元300上滑动并向安装方向里侧行进,利用定位销326末端部的圆锥台形状(锥面)来进行传感器单元300的位置对准,并使设置于带盒100的背面的定位孔部182与传感器单元300的定位销326卡合(正式定位)(参照图11的(d))。即,在传感器单元300被按压在带盒100上的状态下进一步使定位销326与定位孔部182卡合。由此,传感器单元300和带盒100牢固地紧密贴合,传感器单元300和带盒100被一体化。由此,传感器部310借助传感器保持器312而相对于类别读取图案145被定位,传感器部310与类别读取图案145之间的位置关系被最优化。即,各比特结构部147位于各光学传感器309的最佳的焦点位置上,并且对于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移或倾斜(角度)的偏移也被校正。其结果是,成为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来进行基于传感器部310的类别读取图案145的读取动作的状态。由此,结束该安装动作。

根据以上这样的结构,当将带盒100安装于带打印装置1时,带盒100的定位孔部182与传感器保持器312的定位销326卡合。通过该卡合使带盒100与传感器保持器312一体化,传感器部310的位置相对于类别读取图案145的位置被定位。通过伴随着该安装的定位,能够使传感器部310与类别读取图案145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最佳的位置关系。此外,通过定位孔部182与定位销326的卡合,能够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或来自带打印装置1的各驱动轴45、47的力而使带盒100相对于传感器部310的位置及倾斜(角度)发生偏移。即,能够维持传感器部310与类别读取图案145之间的最佳的位置关系。这样,能够使传感器部310与类别读取图案145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最佳的位置关系,并能够维持该最佳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提高传感器部310(各光学传感器309)的检测能力,能够正确地读取带盒100的类别信息。

此外,构成为,在下壳体150上,将定位孔部182与接合孔172中的一个形成在同一轴线上,由此,利用接合孔172的正下方的空间来配设定位孔部182。因此,能够空间利用率良好地配设定位孔部182。进而,能够利用形成接合孔172时产生的无用孔(捨て穴)部分来形成定位孔部182。

而且,通过利用一体的贯穿孔172a构成接合孔172和定位孔部182,能够容易地形成接合孔172和定位孔部182,并且能够使带盒100成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一体的贯穿孔172a构成定位孔部182和接合孔172,但是,也可以是各自分开地形成定位孔部182和接合孔172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仅设置1组定位孔部182和定位销326的组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将该定位孔部182和定位销326的组设置2组以上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定位孔部182的形状形成为圆形,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定位孔部182的形状形成为矩形或其它多边形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用于传感器部310与类别读取图案145的定位的带盒100侧的卡合部(定位孔部182)设成孔部,将传感器单元300侧的被卡合部(定位销326)设成突部,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前者设成突部并将后者设成孔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分别具有2行4列的8个比特结构部147和检测传感器309的结构,但是,关于比特结构部147和检测传感器309的个数和配置(行数和列数),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像1行6列的6个那样并排配设的结构,也可以是像6行1列的6个那样竖着排列配设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像4行4列的16个那样行数和列数的数目相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比特结构部147根据在空白的打印区域是否被打印(实地打印)有黑色墨水来表示1比特的比特信息,但是,关于打印区域的颜色以及进行打印的墨水的颜色,只要利用检测传感器309检测能够检测出比特信息(只要能够检测出当照射检测光时反射光的有无或强弱),就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在黑色的打印区域是否被打印有白色墨水来表示1比特的比特信息。此外,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使打印区域的颜色和墨水的颜色中的一方为蓝色、深蓝、绿色系的颜色,使另一方为红色、黄色、橙色系的颜色。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将形成有类别读取图案145的类别读取贴签143粘贴在带盒100的侧面并在带盒100的侧面设置类别读取图案145,但是,也可以是在带盒100的侧面直接形成类别读取图案145的结构。上述情况下,可以是在该侧面上打印类别读取图案145的结构,也可以是利用激光等在该侧面上雕刻类别读取图案145的结构。进而,也可以是选择性地对各比特结构部147形成开口而形成类别读取图案145的结构。

标号说明

1:带打印装置;100:带盒;130:盒壳体;145:类别读取图案;150:下壳体;152:上壳体;170:接合销;172:接合孔;182:定位孔部;310:传感器部;312:传感器保持器;326:定位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