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网制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19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网制网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花制网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平网制网机。



背景技术:

在平网制网机工作时,架设在平台上的操作台在网板上制网,网板的水平状态对成像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网板不能保持水平,将直接影响网板的成像效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

目前,公告号为CN2047125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平网制网机,它包括制网机平台,该制网平台上设有若干横梁,单支横梁上设有至少两个支架,支架上设有水平梁。

这种平网制网机虽然可以调节水平,但是调节支架时,需要先拧开紧定螺栓,转动调节螺母来调节支架的高度,然后拧紧紧定螺栓,紧定螺栓压紧支撑柱后固定支架的高度,调节时需要调节支架使每根水平梁上自身保持水平,且不同水平梁之间也需要保持水平,而不同水平梁之间无连接关系,很难确定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在调节水平时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平网制网机,通过设置横梁、调节螺栓和水平杆,达到调节水平的操作更简便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平台和固定在所述平台上的横梁组,所述横梁组上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放置有水平杆,所述横梁组包括第二横梁板,所述第二横梁板与所述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第三螺栓和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栓上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横梁板下表面抵触,所述第三螺栓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与所述平台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平杆建立不同横梁之间的连接关系,调节每根横梁自身保持水平,调节水平杆水平使不同横梁之间也保持水平,水平杆的设置方便判断不同的横梁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因此在调节水平时操作更简便,同时当横梁的高度不够时,将网板放置于水平杆上,水平杆还起到了增加高度的作用,使网板能够更靠近控制台,制网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杆上固定连接有水准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横梁水平时,通过观察设置在不同横梁之间的水平杆上的水准泡,当水准泡显示水平杆达到水平状态时,水平调节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组还包括第一横梁板,所述第一横梁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一横梁板和第二横梁板靠近所述调节螺栓的侧壁上刻有刻度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横梁水平后,可以通过刻度条上的读数记录不同横梁上的第二横梁板的位置,下次调节水平时可以将第二横梁板调制前次的位置后再进行微调,调节过程更方便和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组上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支撑架和置物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抽气孔,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气孔,所述置物板上开有若干个第二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支撑架和置物板之间围成一个空腔,将需要制网的材料放置在置物板上后,通过抽气孔将空腔内的气体抽出,气体从第二气孔被吸入空腔,将网板放置在置物板上后,网板被吸附在置物板上,在制网过程中网板不容易发生移动,制网效果相对稳定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个相互连通的通道,所述置物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气孔的气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的第二气孔之间通过开设在置物板内部的气道连通,第二气孔对网板的吸附力更均匀,以防发生个别第二气孔由于靠近抽气孔等原因吸附力过大,使网板受到的吸附力不均匀,或者网板因个别第二气孔的吸附力过大而导致破损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扶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工作台从制网机上取下时,可以借助扶手,更方便和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横梁的高度可以通过转动调节螺栓来实现调节,调节每个横梁本身水平且设置在不同横梁之间的水平杆高度一致时即完成水平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当网板高度不够时,可以通过水平杆和工作台增加高度,使操作台能够足够靠近网板,使制版效果更好,工作台的设置使网板能被吸附在工作台表面不容易发生移动,使制网效果相对稳定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平网制网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水准泡结构示意图;

图5为调节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工作台与横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工作台爆炸势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平台;11、滑轨;2、操作台;4、横梁组;41、第一横梁板;411、刻度条;42、第二横梁板;421、条形孔;422、第一螺栓;43、第三横梁板;431、限位槽;432、第二螺栓;46、第一横梁;47、第二横梁;48、第三横梁;5、调节螺栓;51、第三螺栓;511、头部;52、螺母;6、水平杆;61、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63、调节板槽;64、水准泡;641、水泡;642、准线;7、高度调节板;8、工作台;81、底板;811、抽气孔;82、支撑架;821、第一气孔;822、通道;823、扶手;83、置物板;831、气道;832、第二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平网制网机,包括平台1,平台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滑轨11,滑轨1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连接有操作台2,操作台2架设在平台1上方,平台1上设置有横梁组4,横梁组4包括两个第一横梁46、一个第二横梁47和一个第三横梁48,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第一横梁46、第二横梁47、第一横梁46、和第三横梁48。

如图2所示,第一横梁46包括第一横梁板41、第二横梁板42和第三横梁板43,第一横梁板41、第二横梁板42和第三横梁板43均为长方体。第一横梁板41垂直固定在平台1上,第二横梁板42靠近滑轨11的两端开设有条形孔421,条形孔421自身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台1且条形孔421沿平行于滑轨11的方向贯穿第二横梁板42的左右表面,第一螺栓422穿过条形孔421将第二横梁板42固定在第一横梁板41的左侧,第一横梁板41和第二横梁板42靠近滑轨11的一端均刻有刻度条411,从刻度条411上可以读出第一螺栓422在第二横梁板42上的位置以及第二横梁板42下底面在第一横梁41上的位置。

第二横梁板42靠近滑轨11的两端的下侧壁与平台1之间各设置有一个调节螺栓5,调节螺栓5包括第三螺栓51和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三螺栓51上的螺母52,第三螺栓51的头部511和平台1相抵触,当旋转螺母52使其沿第三螺栓51向上移动时,螺母52的上表面抵触于第二横梁板42的下表面,继续旋转使第二横梁板42在螺母52的抵触下向上移动,通过调节螺栓5调节第二横梁板42与平台1之间的距离。第二横梁板42的左侧通过第二螺栓432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梁板43,第三横梁板43上开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限位槽431,限位槽431沿平行滑轨11的方向贯穿第三横梁板43。

限位槽431中放置有水平杆6,水平杆6为长方体,且水平杆6与限位槽431相抵触,水平杆6靠近第三横梁板43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准泡64,如图4所示,水准泡64上标有圆形的准线642,当时水泡641位于准线642内时,水平杆6的上表面水平。如图2所示,水平杆6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挡板61和第二挡板62,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和水平杆6的上表面共同围成调节板槽63,调节板槽63沿水平杆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敞开,调节板槽63中插设有高度调节板7,高度调节板7为长方体钢板。

如图1所示,第三横梁48上的第二横梁板42和第三横梁板43位于第一横梁板41的右侧。如图3所示,第二横梁47中的第一横梁板41两侧均通过第一螺栓422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板42,第二横梁板42远离第一横梁板41的一侧均通过第二螺栓432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梁板43。

如图6所示,横梁组4上放置有工作台8,工作台8下表面与横梁组4相抵触,如图7所示,工作台8包括底板81、支撑架82和置物板83,底板81上开有四个圆形的抽气孔811,底板81上固定连接了支撑架82,支撑架8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扶手823,支撑架82包括长方形的框架和垂直框架内壁的六条长方体的通道822,六条通道822中三条平行于设置有扶手823的支撑架82侧壁,另外三条垂直于设置有扶手823的支撑架82侧壁,通道822之间相互连通,且通道822的侧壁上开有第一气孔821。支撑架82上固定连接了置物板83,如图8所示,置物板83的上下表面之间开有相互连通的气道831,气道831交汇处开有贯穿置物板上下表面的第二气孔832。

综上所述,制网时,将水平杆6插设在限位槽431中,旋转螺母52调节水平杆6和横梁组4至水平,观察水准泡64,确认水泡641在准线642内,根据需要取下水平杆6或是在调节板槽63中插入高度调节板7,调节至适合的高度,借助扶手823将工作台8放置在横梁组4上,将网板放在置物板83上,通过抽气孔811抽出置物板83与底板81之间的空气,网板被吸附在置物板83上,不容易移动,通过操作台2在工作台8上制网,整个过程中,通过调节调节螺栓5使工作台8水平,通过从抽气孔811中抽气使网板被吸附在置物板83上,本平网制网机调节水平的操作方便,制网的效果也更好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