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位于印章内部可被查验的印章器的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2051阅读:1284来源:国知局
印记位于印章内部可被查验的印章器的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纸页上盖印章(打码)的印记可被查验的印章器(打码机)。



背景技术:

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古老的文化传承,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机关、金融行业、科研单位、公司、学校等机构,其日常办公所产生的文件,例如票据、凭证、资料等,需要盖章(打码),才能成为合法凭据资质。由于这些机构都有大量的文件需要处理,因此盖印章就较频繁。但目前还没有任何设施能对盖章的使用及使用的次数进行监控记录,这就可能在文件的签章上产生漏洞,给不法分子或不法的行为以可乘之机。如某人在一份文件上盖章,又可能在另一份内容相悖的文件上加盖同一章,但这两份文件哪一份在前哪一份在后,或者说哪一份是真哪一份是假,会在法律上引起很大的纠纷。现有的印章对上述这些问题不能给予解决。因此,亟待有一种当每一份文件盖章后,都能在文件留下唯一印记、并可对文件上的印记进行查验的印章器(打码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发明一种能在文件的章印上留下唯一的、不同的印记以及印记可被查验的印章器(打码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印记位于印章内部可被查验的印章器的机械结构,所述的印章器包括上部的把手端和下部的壳状底座,把手端和底座扣合在一起,在底座的底面上设有印章,印章内部开有数个相隔开的圆形孔,圆形孔设置在印章内不损坏文字数字的位置上;在每一圆形孔中各安有一个码盘,码盘直径略小于圆形孔直径,与圆形孔内壁不接触,其上端伸入到底座内;每一码盘的底面上都制有一个U型符号的凸起;在底座内部,安有与码盘数量相同的舵机,舵机的安装位置分别与所述的各码盘一一对应,每一码盘通过后端的转接臂与相对的舵机的转轴固定在一起。

所述各码盘底部的U型符号及印章组成工作平面。

所述的圆形孔、码盘和舵机的数量各有7个。

每个舵机的上下两侧都有一个安装孔,在底座上也设有与所述的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螺钉分别穿过舵机上的安装孔拧进底座的螺纹孔中;螺钉的直径略小于安装孔的孔径,舵机则可以以螺钉为轴线作上下运动,并带动码盘一起作上下运动。

在每一螺钉上都套有一个弹簧。

把手端与底座通过两个长螺钉连接并扣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赋予了印章新的生命。它可以对印章的使用进行全过程保护,对印章的管理有了本质性的变化,社会上假章(萝卜章)泛滥的现象可以得到根本性的制止。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有些是不是僵尸单位可以一目了然。

本印章器(打码机)由于其结构上的设计,使得在盖章时,可以形成每一次盖章的唯一印记。因而使得其所盖的文件也具有了唯一性。并且,当把本实用新型与手机扫描结合,就能清楚的知道该印章器(打码机)盖过几次章,盖章的时间、地点等等,有效地消除了多盖章及伪造公文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结构简单,具有广泛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实施例印章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2为显示印章底面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3为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舵机与码盘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盖章后的一个印记实施例图。

图中标记:

把手端1、底座2、码盘3、印章4、检测开关5、转接臂6、舵机7、螺钉8、弹簧9、电池10、长螺钉11、控制电路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能在文件的章印上留下唯一不同的印记以及印迹可被查验的印章器(打码机)。本实用新型仅对其发明的要点——印章器(打码机)的机械结构提出申请。

以下结合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工作情况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印迹位于印章内部可被查验的印章器的机械结构,所述的印章器包括上部的把手端1和下部的壳状底座2,把手端1和底座2扣合在一起。在底座2的底面上设有印章4,印章4内部开有数个相隔开的圆形孔,圆形孔设置在印章4内不损坏文字数字的任意位置上,其数量根据印章器大小或实际需要决定,在图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7个,但其数量可根据具体条件和需求增减。在每一圆形孔中各安有一个码盘3,码盘3直径略小于圆形孔直径,与圆形孔内壁不接触,其上端伸入到底座2内。每一码盘3的底面上都制有一个U型符号的凸起。所述的各码盘3底部的U型符号及印章4组成工作平面。在底座2底部上还设有两个检测开关5,它们均不与底座2接触,只与底座2底部间保留均匀的间隙。

参见图3、图4和图5,可清楚看到印章器(打码机)内部整体结构及对应关系。把手端1与底座2通过两个长螺钉11连接并扣合在一起。在底座2内部,安有7个舵机7,7个舵机7的安装位置分别与所述的7个码盘3一一对应,每一码盘3通过后端的转接臂6与相对的舵机7的转轴固定在一起。每个舵机7的上下两侧都有一个安装孔,在底座2上也设有与所述的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十四个螺钉8分别穿过舵机7上的各安装孔拧进底座2的螺纹孔中。螺钉8的直径略小于安装孔的孔径,舵机7则可以以螺钉8为轴线作上下运动,并带动码盘3一起作上下运动。在每一螺钉8上都套有一个弹簧9,其作用是当舵机7向下运作完后,其回弹力将舵机7顶回恢复到上端的位置。

在底座2内部,安装有一块控制电路板12,控制电路板12与所述的两个检测开关5及舵机7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2由安装在把手端1内的电池10供电。由于电路控制系统为现有的控制电路,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要点仅在于印章器(打码机)的新型机械结构,因而在此对其不再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当印章器(打码机)打码时,7个舵机7接收到控制电路板12发出的唯一信号,使7个舵机7带动7个码盘3分别旋转至不同的角度位置,7个舵机7都旋转好各自角度后,将底座2所述的的工作平面朝下压蘸墨,再在纸面上使用外力按压把手端1,反作用力推动码盘3向底座2内部(即向上)运动,码盘3压动舵机7也一起向内部运动,弹簧9被压缩,直至底座2的工作平面与纸张完全接触时,码盘3和舵机7停止向底座2内运动,此时弹簧9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由于7个码盘3的表面均是U型凸起,在盖印章后,会留下唯一的旋转不同角度后的印记,由于底座2的工作平面内,7个码盘3周围是异形角的长方形的凹槽,通过分析7个U型组合的印记,即可得到唯一的印记。在印章后,会留下唯一的旋转不同角度后的U型印记,此印记就可以作为本次印章的判断依据,通过分析U型印记的不同开口方向和每个U型印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得到唯一的组合印记。印记完后,从纸张上拿起印章器(打码机)时,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舵机7和码盘3被向上推至初始位置,整个运动停止,此时纸面上印记出印章及7个个方向各异的U型字符。

一段时间或若干年后,想知道此印记是什么时间和地点盖的,只需通过手机对印记进行扫描,由于印记存储在云端,从云端调取此印记的记录,所以经过扫描识别后,即可知道盖此印记的时间和地点,方便今后查证。

图6是本印章器(打码机)一次章印的实例图。在图中可看出,各U型字符在打码时变换为各种不同的方向,这样使每一次印章盖出的是唯一的印记,杜绝了重复盖章而印记相同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