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089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喷墨打印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字印刷技术,是将墨滴喷射到各种介质的表面上,将需要的内容再现出来的一种打印方式,其具有打印速度快、操作灵活以及输出的图像和图形质量高等优点。目前,喷墨打印机的应用相当广泛。

墨盒作为喷墨打印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打印机的工作效果影响巨大。现有技术的墨盒主要包括:墨水容纳腔室以及用于与打印机的供墨针相配合的出墨管,出墨管与墨水容纳腔室连通。供墨针集上方的空气导入口与下方的墨水排出口于一身。其中,出墨管的内腔中沿出墨管的轴向上依次设有密封件和移动件,密封件密封设置在出墨管的出墨端,在未将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时,移动件可抵接在密封件上,移动件和密封件共同作用对出墨管的出墨端进行密封,使出墨管内的墨水不会流出至墨盒外。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后,此时打印机的供墨针穿过密封件,并推动移动件移动,使移动件与密封件脱离,从而使供墨针插入出墨管的腔体内部,实现墨盒的供墨,实现打印工作,打印过程中,外部的气体从空气导入口补充进来,并从出墨管的上方开口排进墨水容纳腔室,以调整墨水容纳腔室内的压力,保证墨水的正常供应。

其中,移动件的外径与出墨管的内径之间的配合精度对于墨水的正常供应的影响相当大。移动件的外径与出墨管的内径之间的间隙太大,此时移动件在出墨管中是悬空的,不便于供墨针的顺利插入,供墨针会产生插偏的问题,导致移动件跑位,使得墨水受堵。但若将移动件外径与出墨管的内径之间的间隙做的太小,该种情况下虽然移动件不会跑位,但是会导致移动件移动距离达不到预定值,导致墨水供应不出去。

因此,如何在保证供墨针不会插偏,移动件不会跑位的同时,使墨水能够正常供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能够保证供墨针不插偏、移动件不会跑位的情况下,保证墨水的正常供应。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墨盒,包括:墨水容纳腔室以及用于与打印机的供墨针相配合的出墨管,所述出墨管与所述墨水容纳腔室连通,所述出墨管的内腔中沿所述出墨管的轴向上依次设有密封件和移动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出墨管的出墨端,所述移动件可与所述密封件抵接,

所述移动件的外径与所述出墨管的内径匹配,且所述出墨管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出墨管的轴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通过将移动件的外径设置为与出墨管的内径相匹配,当供墨针穿入密封件以推动移动件移动时,由于移动件的外径与出墨管的外径匹配,因此避免了供墨针插偏的情况发生,使移动件在供墨针的推力作用下沿出墨管的轴向向墨水容纳腔室的方向移动,移动件不会跑位,同时,由于出墨管的内壁上设有凹槽,且凹槽沿出墨管的轴向设置,即,通过凹槽实现出墨管与墨水容纳腔室之间墨水流通的顺畅性,从而在保证供墨针不会插偏、移动件不会跑位的同时,保证了墨水的正常供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墨管具有密封件容纳腔和位于所述密封件容纳腔一侧的限制腔,所述限制腔分别与所述密封件容纳腔和所述墨水容纳腔室连通;

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密封件容纳腔内,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限制腔内,所述移动件的外径与所述限制腔的内径匹配,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限制腔的内壁上,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密封件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墨水容纳腔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制腔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抵接在所述密封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出墨管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供墨针向所述打印机供墨时,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供墨针的墨水排出口的正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制腔的腔壁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墨水容纳腔室连通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凹槽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槽为两个,两个所述通槽分别设置在所述限制腔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水平直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安装部和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通过将与该打印机配合使用的墨盒中的移动件的外径设置为与出墨管的内径相匹配,当供墨针穿入密封件以推动移动件移动时,由于移动件的外径与出墨管的外径匹配,因此避免了供墨针插偏的情况发生,使移动件在供墨针的推力作用下沿出墨管的轴向向墨水容纳腔室的方向移动,移动件不会跑位,同时,由于出墨管的内壁上设有凹槽,且凹槽沿出墨管的轴向设置,即,通过凹槽实现出墨管与墨水容纳腔室之间墨水流通的顺畅性,从而在保证供墨针不会插偏、移动件不会跑位的同时,保证了墨水的正常供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准备安装于安装部中的状态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完全安装于安装部中的状态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墨盒;10—保护盖;

101—安装孔;11—出墨管;

110—卡扣;111—密封件容纳腔;

112—限制腔;113—凹槽;

12—墨水容纳腔室;13—密封件;

14—移动件;15—弹性件;

16—端盖;161—卡孔;

17—芯片;2—安装部;

20—安装部主体;21—供墨针;

211—空气导入口;211a—空气导入路径;

212—墨水排出口;212a—墨水排出路径;

22—触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准备安装于安装部中的状态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完全安装于安装部中的状态结构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墨盒1。该墨盒1用于安装在打印机的安装部2上,以向打印机的喷头供墨,实现打印。

具体地,该墨盒1包括:墨水容纳腔室12以及用于与打印机的供墨针 21相配合的出墨管11。出墨管11与墨水容纳腔室12连通。出墨管11的内腔中沿出墨管11的轴向上依次设有密封件13和移动件14,密封件13位于出墨管11的出墨端,移动件14可抵接在密封件13上。本实施例中,移动件 14的外径与出墨管11的内径匹配,且出墨管1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13,且凹槽113沿出墨管11的轴向设置。

其中,供墨针21具有位于供墨针21上方的空气导入路径211a和位于供墨针21下方的墨水排出路径212a,空气导入路径211a的端部具有空气导入口211,墨水排出路径212a的端部具有墨水排出口212。具体地,在墨盒1 打印过程中,外部的空气沿着供墨针21的空气导入路径211a流入,然后从供墨针21的空气导入口211排出至墨水容纳腔室12内,通过空气导入路径 211a不断向因打印而消耗的墨水空间补充气体,维持墨盒1腔体内的衡压,保证墨盒1能够正常打印。墨水排出口212用于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将墨水容纳腔室12内部的墨水供应到打印机喷头,实现墨水的供应,实现打印工作。

也就是说,当墨盒1未安装在打印机的安装部2上时,移动件14抵接在密封件13上,从而使出墨管11的出墨端在密封件13和移动件14的作用下密封,使出墨管11中的墨水不会流出至出墨管11外部。当墨盒1安装在打印机的安装部2上时,供墨针21穿过密封件13,并推动移动件14朝向墨水容纳腔室12的方向移动,由于移动件14的外径与出墨管11的内径匹配,因此,供墨针21插入时不会插偏,移动件14不会跑位。同时,由于出墨管11 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13,且凹槽113沿出墨管11的轴向设置,即,凹槽113 朝向墨水容纳腔室12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出墨管11与墨水容纳腔室 12连通,凹槽113位于出墨管11的内壁上,因此,凹槽113与墨水容纳腔室12连通,墨水容纳腔室12内的墨水会从出墨管11的进墨端流入至凹槽 113中,从而保证了墨水的正常供应,出墨管11中的墨水从供墨针21的墨水排出口212排出,向打印机的喷头供墨。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1,通过将移动件14的外径设置为与出墨管11的内径相匹配,当供墨针21穿入密封件13以推动移动件14移动时,由于移动件14的外径与出墨管11的外径匹配,因此避免了供墨针21插偏的情况发生,使移动件14在供墨针21的推力作用下沿出墨管11的轴向向墨水容纳腔室 12的方向移动,移动件14不会跑位,同时,由于出墨管1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13,且凹槽113沿出墨管11的轴向设置,即,通过凹槽113实现出墨管 11与墨水容纳腔室12之间墨水流通的顺畅性,从而在保证供墨针21不会插偏、移动件14不会跑位的同时,保证了墨水的正常供应。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出墨管11具有密封件容纳腔111和位于密封件容纳腔111一侧的限制腔112,限制腔112分别与密封件容纳腔111和墨水容纳腔室12连通。其中,密封件13具体位于密封件容纳腔111内,移动件14 位于限制腔112内,移动件14的外径与限制腔112的内径匹配,凹槽113设置在限制腔112的内壁上。凹槽113延伸至密封件容纳腔111。具体实现时,可使密封件容纳腔111的内径大于限制腔112的内径,这样方便对密封件13 进行定位,装配比较方便。当然,密封件容纳腔111的内径也可以等于限制腔112的内径。

较为优选的,凹槽113延伸至墨水容纳腔室12。也就是说,凹槽113的一端延伸至密封件容纳腔111,凹槽113的另一端延伸至墨水容纳腔室12,即,墨水容纳腔室12中的墨水可直接沿着凹槽113流动至密封件容纳腔111,当供墨针21穿过密封件13并推动移动件14,使移动件14与密封件13分离后,此时,墨水即可进入至供墨针21,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墨水供应的顺畅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墨盒1的密封性,密封件13的外径与出墨管 11的内径匹配,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3的外径与密封件容纳腔111的内径匹配。即,密封件13密封安装在密封件容纳腔111内,从而实现出墨管11径向上的密封。另外,当墨盒1在未使用时,移动件14抵接在密封件13上,即密封件13和移动件14在轴向上是相互抵接的,进而实现了出墨管11轴向上的密封,通过对出墨管11轴向和径向上的密封,保证了墨盒1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处于完好的密封状态,墨水不外漏。此外,密封件13 的内径与供墨针21的外径相匹配,也就是说,当供墨针21穿过密封件13时,供墨针21的外壁与密封件13的内壁之间密封贴合,此时,出墨管11中的墨水不会从供墨针21与密封件13的接合处流出至出墨管11外部。

继续参照图3或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制腔112内还设有弹性件 15,移动件14具体在弹性件15的作用下抵接在密封件13上。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弹性件15,此时可以将移动件14本身由弹性材料制成。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移动件14可以是阀芯,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与密封件 13抵接而实现出墨管11轴向上密封的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5具体为压向弹簧,压向弹簧的一端与移动件14 连接,压向弹簧的另一端与出墨管11的内壁连接,即在本实施例中,压向弹簧的另一端与限制腔112的内壁连接。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弹性件15 也可以为弹性条,弹性条的一端与移动件14连接,弹性条的另一端与限制腔 112的腔壁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15并不限于上面的压向弹簧和弹性条,只要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移动件14与密封件13抵接的弹性结构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3为中部具有通孔的密封圈。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密封件13也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密封件13在未与供墨针21接触时密封件13的端面为封闭的。供墨针21可穿透密封件13而推动移动件 14,以进入至出墨管11的腔体内部。当墨盒1从打印机上取下时,即供墨针 21与密封件13脱离,此时密封件13的端面可自动封闭,从而防止出墨管11 内的墨水从出墨管11的出墨端流出,而造成墨水的浪费,避免墨水弄脏打印机。

参照图4所示,为墨盒1沿着安装方向安装于打印机安装部2上,打印机供墨针21插入墨盒1的出墨管11的腔体内部,具体地,供墨针21首先穿过密封件13,推动移动件14,由于密封件13的外径和密封件容纳腔111的内径相当,供墨针21的外径和密封件13的内径相当,因此,供墨针21插入出墨管11的同时,径向的密封是保证的,墨水不会沿着供墨针21的外径壁面流出去。

移动件14在供墨针21的推力作用下,在限制腔112内部往墨水容纳腔室12的方向移动,由于移动件14的外径和限制腔112的内径一致,移动件 14可以顺畅地在限制腔112中移动,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以下情况发生:移动件14在限制腔112中存在不正当的移动,以及,移动件14在不正当的移动之后导致移动件14最终卡在限制腔112中,导致供墨针21不能顺利进入墨盒1的出墨管11中,不能保证墨盒1的顺利供墨,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供墨针21的破坏,以及墨盒1的破坏。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保证供墨针21穿过密封件13能推动移动件14,使移动件14与密封件13脱离,墨盒1的墨水容纳腔室12的墨水就会被供应。

继续参照图2至图4,凹槽113具体设置在出墨管11的底部,即,凹槽 113设置在出墨管11的位于底部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3为水平直槽。较为优选的,在供墨针21进入出墨管11中,且供墨针21的墨水排出口212预定至预设位置后,墨盒1向打印机供墨,此时,凹槽113位于墨水排出口212的正下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墨水供应的顺畅性。也就是说,当供墨针21穿过密封件13,推动移动件14在限制腔112中移动,由于限制腔 112底部设置有凹槽113,当供墨针21移动至预设位置,即完全插入至出墨管11的内腔中,凹槽113正好位于供墨针21下方的墨水排出口212的正下方。由于凹槽113与墨水容纳腔室12连通,墨水容纳腔室12中的墨水会从限制腔112的进墨端流入至凹槽113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墨水的顺畅供应,限制腔112 的腔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通槽(图中未示出),该通槽与凹槽113连通。具体可以是,该通槽由上至下设置,通槽的底端向凹槽113延伸,以与凹槽113 连通。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墨盒1安装在打印机安装部2后,此时限制腔112 对应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

也就是说,此时,限制腔112上的通槽以及限制腔112右侧的进墨端(此处的进墨端指的是图4中限制腔112的右端)同时充当了进墨口。墨水可以从出墨管11的进墨端和通槽同时向出墨管11中的凹槽113中流动,从而在供应墨水时,起到增大墨水供应速度和及时补充墨水的作用,提高了墨水供应的容易度。此外,这样设置还有均匀墨水浓度的作用,使得向打印机喷头供应的墨水浓度比较均匀,从而提高了打印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槽为两个,较为优选的,两个通槽设置在限制腔112 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比如,两个通槽对称设置。通过两个通槽同时进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墨水的供应速度和墨水浓度的均匀性。当然,两个通槽也可以不对应设置,通槽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通槽的具体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比如根据限制腔112的大小进行具体设定。此外,通槽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等,本实用新型对通槽的截面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墨盒1上还具有定位孔(图中未示出),打印机安装部2上设有与定位孔匹配卡合的定位部,墨盒1上设置有芯片17,打印机安装部2 上设有触针部22,当墨盒1安装至打印机安装部2的时候,墨盒1的定位孔被打印机安装部2上的定位部(图中未示出)插入,且芯片17上的电接口被触针部22所接入,同时供墨针21穿过密封件13并推动移动件14移动,从而进入至出墨管11的腔体内部,实现墨盒1的可打印状态。

出墨管11的上方设置有与供墨针21的空气导入口211连通的排气口,本实施例中的排气口具体位于限制腔112的顶部。当供墨针21穿入至出墨管 11内腔中后,墨盒1正常供墨时,排气口正好位于供墨针21的空气导入口 211的正上方,从而实现墨盒1外部空气顺利补充进墨盒1的墨水容纳腔室 12中。

为了对密封件13进行保护,且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固,密封件容纳腔111 的开口上还具有端盖16,参照图2所示,示例性,密封件容纳腔111的开口外侧具有卡扣110,端盖16上设有可与卡扣110匹配卡合的卡孔161,将密封件13、移动件14和弹性件15安装在出墨管11内后,将端盖16盖在出墨管11的出墨端,即,密封件容纳腔111的开口处,此时密封件容纳腔111外的卡扣110卡入端盖16的卡孔161中,从而使端盖16可靠地盖合在出墨管 11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端盖16上具有可供打印机的供墨针21穿过的通孔。

此外,还包括连接在墨水容纳腔室12的一侧的保护盖10,在装配时,先将出墨管11、密封件13、移动件14和弹性件15等与墨水容纳腔室12装配好之后,将保护盖10盖在出墨管11的外侧。参照图2所示,保护盖10上具有与出墨管11的外轮廓匹配的安装孔101,保护盖10装配好之后,保护盖10将出墨管11保护在其中。具体连接时,墨水容纳腔室12的外壁上设有卡槽,保护盖10上设有可与该卡槽匹配卡合的卡凸,当然,保护盖1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墨水容纳腔室12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实施例二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准备安装于安装部中的状态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完全安装于安装部中的状态结构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安装部2和墨盒1,墨盒1 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部2上。

具体地,安装部2包括安装部主体20,安装部主体20上设有供墨针21 和触针部22。当墨盒1完全安装在安装部主体20上时,供墨针21插入墨盒1的出墨管11中,以实现供墨,同时触针部22插入墨盒1上的芯片17的电接口中。

本实施例中的墨盒1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1的结构完全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