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9039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印机外壳。



背景技术:

打印机(Printer)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衡量打印机好坏的指标有三项:打印分辨率,打印速度和噪声。打印机的种类很多,按打印元件对纸是否有击打动作,分击打式打印机与非击打式打印机。按打印字符结构,分全形字打印机和点阵字符打印机。按一行字在纸上形成的方式,分串式打印机与行式打印机。按所采用的技术,分柱形、球形、喷墨式、热敏式、激光式、静电式、磁式、发光二极管式等打印机。

打印机的主要工作部分在于打印机内部的影印部,但是影印部容易受到碰撞而损坏,所以打印机的外壳对于打印机就尤为重要了,现有的打印机外壳为全塑结构,这样极易损坏,而且不易移动,对于散热方面也没有起到重视,这样就减少了打印机使用的寿命,因此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打印机外壳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打印机外壳,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提拿槽,所述外壳主体的上表面设有打印部,所述打印部内部的后侧壁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部设有夹紧构件,所述转轴中间连接有钩齿,所述提拿槽的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表面设有扣块,所述打印部的侧壁开口处设有与扣块相适配的扣槽,所述外壳主体的前侧面设有出纸口,所述出纸口的内部向外部连接有接纸盘,所述接纸盘的表面设有滑轨,所述接纸盘的底部设有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的后侧壁的下方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上方的左侧设有电源插孔,所述散热孔上方的右侧设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插孔与电源开关的表面均覆有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底部的侧壁边缘处均设有底座,所述外壳主体底部的表面设有垫片,所述垫片通过外壳主体底部的螺纹处与外壳主体底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钩齿与转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打印部与外壳主体上表面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滑轨与接纸盘一体注塑结构,且滑轨设置为三根平行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打印机外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拿槽的设置便于移动打印机,而且夹紧结构与转轴及钩齿的连接方式能够使得纸张能够依次打印,散热孔的设置能够尽量降低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主体;2、提拿槽;3、打印部;4、转轴;5、夹紧构件;6、钩齿;7、盖板;8、扣块;9、扣槽;10、出纸口;11、接纸盘;12、滑轨;13、支撑板;14、散热孔;15、电源插孔;16、电源开关;17、垫片;1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打印机外壳,包括外壳主体1,所述外壳主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提拿槽2,所述外壳主体1的上表面设有打印部3,所述打印部3内部的后侧壁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内部设有夹紧构件5,所述转轴4中间连接有钩齿6,所述提拿槽2的上部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的表面设有扣块8,所述打印部3的侧壁开口处设有与扣块8相适配的扣槽9,所述外壳主体1的前侧面设有出纸口10,所述出纸口10的内部向外部连接有接纸盘11,所述接纸盘11的表面设有滑轨12,所述接纸盘11的底部设有支撑板13。

具体地,所述外壳主体1的后侧壁的下方设有散热孔14,所述散热孔14上方的左侧设有电源插孔15,所述散热孔14上方的右侧设有电源开关16,所述电源插孔15与电源开关16的表面均覆有橡胶层。

具体地,所述外壳主体1底部的侧壁边缘处均设有底座18,所述外壳主体1底部的表面设有垫片17,所述垫片17通过外壳主体1底部的螺纹处与外壳主体1底部活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钩齿6与转轴4活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打印部3与外壳主体1上表面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条。

具体地,所述滑轨12与接纸盘11一体注塑结构,且滑轨12设置为三根平行排列。

工作原理:该打印机外壳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是扣块8与扣槽9想解开,使得盖板7打开露出打印部3,将纸张通过打印部3放入打印机内,使得钩齿6能够切合纸张,通过转轴4的转动辅助打印,打印好的纸张从接纸盘11表面的滑轨12滑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