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电网杆塔喷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4373发布日期:2018-06-30 03:01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电网杆塔喷字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杆塔由于长期暴露在野外,杆塔上所喷的塔号或警示语因常年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导致脱落,字迹模糊等。由于杆塔需要运往至输电线路施工点进行安装,生产杆塔的公司难以准确的在厂打出标记文字,所以这个标记文字的工作就必须等电力杆塔立好后,由电网的检修人员对其定义警示问题和标记各种文字。而电网线路的运维人员重喷塔号或警示标语时,常使用的方法是先做一个具有塔号或警示标语文字的模板,工作人员把文字模板固定在杆塔需要喷字的地方后用漆进行喷涂。这样做不但需要人员较多,而且一块文字模板在喷完一个地方后,需要等模板风干后才能继续对下一个地方继续喷涂,工作效率较低。以往的在塔材上标记文字很困难,耗费人力、物力、材力非常大,造成人员体能消耗大、存在作业过程安全风险等作业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一种手持式电网杆塔喷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精度高且安全性高的手持式电网杆塔喷字装置,以提高在杆塔打标记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持式电网杆塔喷字装置,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丝杆轴和手持喷字机;所述丝杆轴通过轴承固定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设有可卡接在槽钢上的卡槽,且丝杆轴的下端穿过下支撑板,所述丝杆轴的下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持喷字机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手持喷字机通过螺纹通孔螺纹连接在丝杆轴上。

由上可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杆塔进行喷字和打标记时,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卡槽分别卡接在杆塔上的槽钢,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喷字装置固定在杆塔上,然后操作人员转动手柄使得手持喷字机沿丝杆轴上下滑动,直至手持喷字机对准杆塔需要喷字和打标记的位置后停止,最后启动手持喷字机进行喷字或打标记,手持喷字机采用现有技术的喷字机,手持喷字机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启动,例如手持喷字机采用红外遥控开关。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实现喷字和打标记,作业成本低,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手持喷字机是定位在丝杆轴上不会随意晃动,稳定性高精度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有定位滑杆,所述手持喷字机上开有定位套孔,定位滑杆穿过定位套孔而将手持喷字机定位。通过定位滑杆对手持喷字机进行定位,手持喷字机可以沿定位滑杆随意滑动,可以提高手持喷字机的平衡性,使得手持喷字机在沿丝杆轴滑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和顺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实现喷字和打标记,作业成本低,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手持喷字机是定位在丝杆轴上不会随意晃动,稳定性高精度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电网杆塔喷字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

请参照图1,一种手持式电网杆塔喷字装置,其包括上支撑板10、下支撑板20、丝杆轴30和手持喷字机40;

所述丝杆轴30通过轴承固定在上支撑板10和下支撑板20之间,所述上支撑板10和下支撑板20上设有可卡接在槽钢上的卡槽70,且丝杆轴30的下端穿过下支撑板20,所述丝杆轴30的下端设有手柄50,所述手持喷字机40上设有螺纹通孔41,所述手持喷字机40通过螺纹通孔41螺纹连接在丝杆轴30上。

由上可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杆塔进行喷字和打标记时,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卡槽分别卡接在杆塔上的槽钢,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喷字装置固定在杆塔上,然后操作人员转动手柄使得手持喷字机沿丝杆轴上下滑动,直至手持喷字机对准杆塔需要喷字和打标记的位置后停止,最后启动手持喷字机进行喷字或打标记,手持喷字机采用现有技术的喷字机,手持喷字机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启动,例如手持喷字机采用红外遥控开关。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实现喷字和打标记,作业成本低,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手持喷字机是定位在丝杆轴上不会随意晃动,稳定性高精度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板10和下支撑板20之间设有定位滑杆60,所述手持喷字机40上开有定位套孔42,定位滑杆60穿过定位套孔42而将手持喷字机40定位。通过定位滑杆对手持喷字机进行定位,手持喷字机可以沿定位滑杆随意滑动,可以提高手持喷字机的平衡性,使得手持喷字机在沿丝杆轴滑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和顺畅。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