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散热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6272发布日期:2018-06-22 22:3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机散热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印机散热外壳。



背景技术: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衡量打印机好坏的指标有三项:打印分辨率,打印速度和噪声。 打印机的种类很多,按打印元件对纸是否有击打动作,分击打式打印机与非击打式打印机。按打印字符结构,分全形字打印机和点阵字符打印机。按一行字在纸上形成的方式,分串式打印机与行式打印机。按所采用的技术,分柱形、球形、喷墨式、热敏式、激光式、静电式、磁式、发光二极管式等打印机。

在打印机工作时,也会像其它机械一样产生热量,而现有的打印机中,其散热性能有时候并不能满足打印机的散热需求,需要一种可以辅助打印机散热的外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打印机散热外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印机散热外壳,包括主外壳、风机和导热隔板,所述主外壳一侧面连接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垂直连接有所述导热隔板,且所述导热隔板与所述主外壳内壁连接,所述主外壳上端设有与所述主外壳垂直连接的二号导热棒,所述二号导热棒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连接的一号吸热板,所述一号吸热板中间设有与所述进风口连接的一号隔板,所述一号吸热板下端垂直连接有若干一号导热棒,所述一号吸热板下方设有与所述进风板连接的二号吸热板,所述二号吸热板中间设有与所述进风板连接的二号隔板,所述二号吸热板上端垂直连接有若干所述一号导热棒,所述主外壳底端垂直连接有若干所述二号导热棒,所述主外壳上下两端各连接有风机固定板,所述风机固定板之间连接有所述风机,且所述风机固定板连接有与所述主外壳连接的排风口。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上设有防尘板。

优选的,所述排风口外侧连接有排风口防尘板。

优选的,所述一号隔板与所述二号隔板由防静电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打印机散热外壳通过设置若干导热板、导热棒和风机来为打印机内部降温,并且由于导热隔板将导热板和导热棒与打印机内部部件隔离,所以该打印机散热外壳在组装时不会影响其它主要部件的安装,并且在打印机工作时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此外,进风板和排风口上设置的防尘板和排风口防尘板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灰尘,为该打印机散热外壳内部提供有效地保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切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切图。

图中:1、主外壳;2、进风口;3、防尘板;4、一号隔板;5、一号吸热板;6、一号导热棒;7、二号隔板;8、二号吸热板;9、二号导热棒;10、风机固定板;11、风机;12、排风口;13、排风口防尘板;14、导热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打印机散热外壳,包括主外壳1、风机11和导热隔板14,主外壳1一侧面连接有进风口2,进风口2垂直连接有导热隔板14,且导热隔板14与主外壳1内壁连接,主外壳1上端设有与主外壳1垂直连接的二号导热棒9,二号导热棒9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2连接的一号吸热板5,一号吸热板5中间设有与进风口2连接的一号隔板4,一号吸热板5下端垂直连接有若干一号导热棒6,一号吸热板5下方设有与进风板2连接的二号吸热板8,二号吸热板8中间设有与所述进风板2连接的二号隔板7,二号吸热板8上端垂直连接有若干一号导热棒6,主外壳1底端垂直连接有若干二号导热棒9,主外壳1上下两端各连接有风机固定板10,风机固定板10之间连接有风机11,且风机固定板10连接有与主外壳1连接的排风口12。

进风口2上设有防尘板3,以保持其内部洁净。排风口12外侧连接有排风口防尘板13,以保持其内部洁净。一号隔板4与二号隔板7由防静电材料制成,以便于防静电。

具体的,在使用时,该打印机散热外壳通过设置一号吸热板5、一号导热棒6、二号导热板8、二号导热棒9、和风机11来为打印机内部降温,在此过程中,吸热板和导热棒会将打印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吸附,然后再通过风机11对其进行通风,将吸热板和导热棒上吸附的热量带出,并且由于导热隔板14将导热板和导热棒与打印机内部部件隔离,所以该打印机散热外壳在组装时不会影响其它主要部件的安装,并且在打印机工作时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此外,进风板2和排风口12上设置的防尘板3和排风口防尘板13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灰尘,为该打印机散热外壳内部提供有效地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