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泵及其循环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481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墨泵及其循环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泵及其循环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由作为分散相的颜料和作为连续相的连接料组成的一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其中颜料赋予油墨以颜色,连接料则提供油墨必要的转移传递性能和干燥性能。颜色性能、流动性能、干燥性能是油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能。另外,油墨的各种耐抗性能及稳定也是与印刷有关的技术指标。油墨中除了主剂之外,还有作为助剂的各种添加剂,用以改善油墨的性能,调节油墨的印刷适性。油墨中的颜料是一种呈细微粉末状的固体有色物质,可以呈现球状、片状等不规则形状,一般颜料粒子的直径在10-7-10-5m(微米级别)的范围内。在印刷机数字化精确供墨系统中,主要是通过注射轴在注射轴套内,进行轴向活塞运动与转动实现油墨的输入与注出,而注射轴的运动是由电机来实现的,在注射轴的入口处设置至少一道以上的密封,但由于油墨的颗粒色粉特性,弹性的材料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有磨损;而采用硬性耐磨材料,则存在运动间隙,油墨就会反向渗漏,随着渗漏增多,就会对运动机构零件造成破坏,使泵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供墨系统中油墨渗漏影响运动机构正常工作及降低供墨系统的泵体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墨泵,以及采用该墨泵的输墨系统。通过对现有泵体的改进,可以避免由于渗漏的油墨对泵体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泵体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墨泵,包括泵体,泵体内中空,且泵体具有封闭端和敞开端及泵体内的中空腔;泵体内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将泵体内中空腔分隔成为注射腔和清洗腔,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上均设有轴孔;注射腔内设有注射杆和与注射杆同轴连接的注射轴,注射轴由内向外依次穿过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上的轴孔后与泵体外的驱动机构连接;泵体上于注射腔处设有进墨孔和出墨孔,泵体上于清洗腔处设有至少一个清洗孔和至少一个通气孔。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清洗孔为一个或两个;

清洗孔为一个时,设置于清洗腔处的泵体底部;

清洗孔为两个时,一个设置于清洗腔处的泵体底部,另一个设置于泵体上位置高于注射轴顶部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清洗腔内设有搅拌件。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件设置于注射轴上从属注射轴转动,搅拌件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上至少一个旋转瓣,注射轴穿过本体将搅拌件固定于注射轴上。

一种适用于上述墨泵的循环清洗系统,所述循环清洗系统与所述清洗腔连通并用于对清洗腔进行清洗,所述循环清洗系统包括清洗槽、回路管、回收泵、过滤装置和输送管,清洗槽、回路管、回收泵、过滤装置和输送管依次连接;

清洗腔处对应设有一个清洗孔时,该清洗孔位于清洗腔底部,清洗槽位于泵体下方并与清洗腔底部的清洗孔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循环回路内填充有用于清洗清洗腔内油墨的清洗液;

清洗腔处对应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清洗孔时,清洗腔底部至少设有一个清洗孔,清洗腔的上部或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清洗孔,清洗槽位于泵体下方并与清洗腔底部的清洗孔连通,输送管与清洗腔上部或顶部的清洗孔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循环回路内填充有用于清洗清洗腔内油墨的清洗液;

过滤装置包括集液槽,集液槽内设有过滤网,回路管和输送管分别与集液槽内位于过滤网两侧腔体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清洗槽配合设有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设置于清洗槽内的清洗推送器和驱动清洗推送器的清理驱动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过滤装置内的液位高于注射轴的顶部;

或循环回路上设有输送泵,输送泵设于输送管上或过滤装置出口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液槽由过滤网分隔为上下双层结构,包括上层过滤槽和下层过滤槽,回路管与上层过滤槽连通,输送管与下层过滤槽连通。

一种的输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输墨系统采用权利要求1-4的墨泵。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该输墨系统还采用了权利要求5-8的循环清洗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案通过对墨泵泵体的改进,能够及时地将渗漏的油墨进行清理,从而避免了渗漏油墨的积累对墨泵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墨泵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同时本案通过提供一种循环清洗系统配合墨泵进行清洗,以配合墨泵达到提高墨泵安全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的目的。采用该墨泵及该循环清洗系统的输墨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避免系统故障,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杆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注射杆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注射杆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清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清洗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清洗系统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清洗系统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采用滴淋式循环清洗系统);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墨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采用浸泡式循环清洗系统);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墨系统的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推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墨泵组,2驱动装置,3供墨机构,100泵体,101第一密封塞,102第二密封塞,103注射腔,104清洗腔,105轴孔,106注射杆,107注射轴,108出墨孔,109进墨孔,110清洗孔,111通气孔,120搅拌件,121本体,122旋转瓣,130主体,131第一注射台,132第二注射台,133第一端面,134第二端面;

200循环清洗系统,210清洗槽,220回路管,230回收泵,240过滤装置,250输送管,260输送泵,211清洗机构,212清洗推送器,213清理驱动器,214螺旋转轴,215螺旋叶片,241集液槽,242过滤网,243上层过滤槽,244下层过滤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果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

一种墨泵,如图1-2所示,包括泵体100,泵体100内中空,且泵体100具有封闭端和敞开端及泵体100内的中空腔;泵体100内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塞101和第二密封塞102,第一密封塞101和第二密封塞102将泵体100内中空腔分隔成为注射腔103和清洗腔104,第一密封塞101和第二密封塞102上均设有轴孔105;注射腔103内设有注射杆106和与注射杆106同轴连接的注射轴107,注射杆106与注射腔103相配合,注射轴107由内向外依次穿过第一密封塞101和第二密封塞102上的轴孔105后与泵体100外的驱动机构连接;泵体100上于注射腔103处设有出墨孔108和进墨孔109,泵体100上于清洗腔104处设有至少一个清洗孔110和至少一个通气孔111。

所述清洗孔110优选为一个或两个;

当清洗孔110为一个时,设置于清洗腔104处的泵体100底部;此时对于清洗腔104内的油墨清洗采用浸泡式,即将清洗液浸泡至清洗腔104内,清洗液由清洗孔110进入到清洗腔104内,当油墨泄露出后,清洗液和油墨形成混合液,然后混合液再由清洗孔110排出,达到对清洗腔104内渗漏油墨的清洗,防止油墨的淤积造成对注射轴及第一密封塞的破坏,进而导致的墨泵稳定性的问题的发生。当然,通气孔111存在可以便于清洗腔104内外形成连通,使清洗腔104内外大气压相同,便于清洗液的注入和排出。

当清洗孔110为两个时,一个设置于清洗腔104处的泵体100底部,另一个设置于泵体100上位置高于注射轴107顶部处。此种结构,对应地,对于清洗腔104内的油墨清洗采用滴淋式或冲洗式,清洗液由上部的清洗孔注入,清洗液由上至下对由轴孔渗漏的油墨形成冲洗作用,使油墨与清洗液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液,然后,混合液经底部的清洗孔排出,达到对清洗腔内的油墨及时清理的目的。

不论是上述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清洗液注入至清洗腔104内后,清洗液的波动都比较小,为了提高清洗液对渗漏油墨的清洗效果,在所述清洗腔104内设有搅拌件120。

所述搅拌件120设置于注射轴107上从属注射轴107转动,即,当注射杆106在注射轴106的带动下作油墨注射的时,搅拌件120就会随着注射轴106转动,从而对清洗腔104内的清洗液形成搅动作用,促进清洗液的流动,提高清洗液与注射轴107及油墨的互动,使油墨更好地与清洗液形成混合,提高清洗效果。

对于搅拌件120的结构,如图3所示,搅拌件120包括本体121和位于本体121上至少一个旋转瓣122,本体121上设置一个供注射轴107穿过的轴孔,并且该轴孔设置为非圆形,注射轴107与轴孔相配,从而将注射轴107穿过本体121将搅拌件120固定于注射轴107上,这样,在注射轴107的转动下,就会带动搅拌件120不停地转动,即,只要墨泵处于工作状态,那么搅拌件120就会随着注射轴107转动,对清洗腔104内的清洗液进行搅拌促进清洗,提高清洗效果。

如图4、5、6所示,所述注射杆106包括柱状的主体130,主体130尺寸与注射腔103内径相配,水平的主体130沿着上下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水平的第一注射台131和第二注射台132,第一注射台131和第二注射台132均未贯通主体两端;

即:

第一注射台131由主体上半部的左端延伸至主体上半部的右半部,并在第一注射台131的端部与主体130右端形成第一端面133;

同样,第二注射台132由主体下半部的右端延伸至主体130下半部的右半部,并在第二注射台132的端头与主体的左端形成第二端面134;

注射杆106的第二端面134与注射轴107相连;

所述注射杆106的长度小于注射腔103的长度,注射杆106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将注射腔103分隔形成两个分腔,出墨口108和进墨口109分别位于两个分腔内。

在注射轴107的带动下,注射杆106在注射腔103内的两个分腔的大小交替变化,从而将进墨口109进入的油墨从出墨口108注射出去,用于后续的印刷工序。

一种适用于上述墨泵的循环清洗系统,如图7-9所示,所述循环清洗系统200与所述清洗腔104连通并用于对清洗腔104进行清洗,所述循环清洗系统200包括清洗槽210、回路管220、回收泵230、过滤装置240和输送管250,清洗槽210、回路管220、回收泵230、过滤装置240和输送管250依次连接;

清洗腔104处对应设有一个清洗孔110时,如图7所示,该清洗孔110位于清洗腔104底部,清洗槽210位于泵体100下方并与清洗腔104底部的清洗孔110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循环回路内填充有用于清洗清洗腔104内油墨的清洗液;该方式即为上述所述的浸泡式,即,清洗液由清洗孔110进入,在混合油墨成为混合液后,再由清洗孔110排出,通过循环清洗系统构成的循环回达到对清洗腔104内油墨的清理。在该过程中,过滤装置240内的液位高于注射轴107的顶部;才能够利用连通器的原理,使清洗腔104内的清洗液液位没过注射轴107达到目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在循环回路上设置输送泵260,输送泵260设于输送管250上或过滤装置240出口处。

清洗腔104处对应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清洗孔110时,如图8所示,清洗腔104底部至少设有一个清洗孔110,清洗腔104的上部或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清洗孔110,清洗槽210位于泵体100下方并与清洗腔104底部的清洗孔110连通,输送管250与清洗腔104上部或顶部的清洗孔110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循环回路内填充有用于清洗清洗腔104内油墨的清洗液;这种方式即为上述所述的滴淋式或冲洗式,通过将清洗液从上部的清洗孔110注入,然后于油墨混合成为混合液后,再由底部的清洗孔110排出,经由循环清洗系统构成的回路带走达到对清洗腔104内油墨的清理。同样的,在该过程中,过滤装置240内的液位至少高于注射轴107的顶部;最好高于泵体100的顶部才能够利用连通器的原理,使清洗腔104内的清洗液液位没过注射轴107达到目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在循环回路上设置输送泵260,输送泵260设于输送管250上或过滤装置240出口处。

从清洗孔110排出的清洗液与油墨的混合液进入到了清洗槽210中,如图15所示,所述清洗槽210配合设有清洗机构211,清洗机构211包括设置于清洗槽210内的清洗推送器212和驱动清洗推送器212的清理驱动器213。清洗推送器212为螺旋式结构,具体如图14所示,包括螺旋转轴214,螺旋转轴214上设有螺旋叶片215,通过清洗推送器212的作用,不断地将清洗槽210内的混合液搅拌并将清洗槽210内的混合液推送,使油墨能够随着回路管220返回至过滤装置240中;避免油墨沉淀起到动力驱动作用。

图9为设置输送泵260的循环清洗系统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过滤装置240包括集液槽241,集液槽241内设有过滤网242,回路管220和输送管250分别与集液槽241内位于过滤网242两侧腔体连通。

所述集液槽241由过滤网242分隔为上下双层结构,包括上层过滤槽243和下层过滤槽244,回路管220与上层过滤槽243连通,输送管250与下层过滤槽244连通。这样的双层结构,可以利用重力进行过滤,达到脱出油墨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下层过滤槽设置第二过滤网,以进一步对混合液进行过滤,在下层过滤槽243上设有加液孔,用于添加缺少的清洗液。

同时,一种的输墨系统,该输墨系统采用上述的墨泵,具体的,若干个墨泵排列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墨泵组1,墨泵组1与配合的驱动装置2一起组成了输墨系统,该输墨系统配合供墨机构3共同对印刷机供墨。

进一步的,如图11-13所示,该输墨系统还采用了上述的循环清洗系统200以配合墨泵使用,具体的,循环清洗系统200与组成输墨系统的若干个墨泵进行配合,以对每个墨泵内的清洗腔104进行清洗。图11是采用滴淋式循环清洗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采用浸泡式循环清洗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输墨系统的俯视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