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640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打印机均通过指示灯的报警提示提醒用户打印机内部发生错误执行,但是用户无法从指示灯中得知是打印机内哪个部件出现故障,使得用户还需打开打印机确认发生错误操作的原因,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得知打印机故障的原因的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外壳体与内壳体,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内壳体上设置有纸仓、切纸机构与开盖机构,纸仓用于放置打印纸;

盖体,盖体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设有出纸口,第一盖体固定在壳体上,第二盖体铰接内壳体,第二盖体朝向壳体的一侧设有打印组件,打印组件包括胶辊与热敏片,胶辊与热敏片之间设置有走纸通道,走纸通道与出纸口、纸仓连通;

外壳体上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透明盖,内壳体靠近第一透明盖的一端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安装在安装块上,安装块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杆沿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与第三连接杆的自由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凸起块,内壳体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一凸起块配合连接的凹孔;

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透明盖,第二透明盖朝向纸仓;

开盖机构包括开盖按键、联动块和第一连接架,开盖按键包括操作部与操作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操作部设置在外壳体上,第一连接部朝向内壳体,联动块与第一连接架设置在内壳体内,第一连接部邻接联动块的第一端,联动块的第二端铰接内壳体,联动块朝向胶辊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邻接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钩合部,第一连接架连接第二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上设置有第二钩合部,第一钩合部、第二钩合部分别与胶辊的沿胶辊轴向的两端配合连接;

切纸机构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以及连接第一切刀的第一驱动机构,走纸通道设置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之间,第二切刀设置在热敏片与第二盖体之间,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切刀朝向走纸通道移动,第一切刀朝向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连接第一电机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朝向第一切刀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块,第二凸起块贯穿第一通槽,第一切刀的切纸端从第一切刀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朝向中点倾斜设置。

由此可见,在外壳体上设置第一透明盖,可直观观察到内壳体上的执行部件的执行情况,可直观得知是否出现卡纸等情况,在第二盖体上设置第二透明盖,第二透明盖朝向纸仓,可直观得知纸仓内打印纸的余量,及时做好补充打印纸的准备,通过透明盖直接观察打印机的内部情况,快速得知打印机出现故障的原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盖体朝向内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起块,内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槽,第三凸起块贯穿第二通槽。

可见,通过第三凸起块与第二通槽相互配合形成的卡扣结构完成第一盖体与内壳体之间的装配,可省去其他螺钉等等装配零件。

进一步的方案是,内壳体上还设有驱动胶辊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连接第二电机的第二齿轮,胶辊沿轴向的一端设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可见,胶辊在转动的情况才能带动走纸通道内的打印纸朝向出纸口移动,第二电机、连接第二电机的第二齿轮以及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实现了胶辊的转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纸仓内设有固定轴,固定轴的轴向方向与胶辊的轴向方向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实施例开盖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实施例去除第一透明盖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实施例安装块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实施例中切纸机构与开盖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应用在打印领域,通过在外壳体上设置第一透明盖,可直观地观察到内壳体的执行部件的运行情况,及时判断打印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在第二盖体上设置第二透明盖,第二透明盖朝向纸仓,可直观得知纸仓内打印纸的余量,及时做好补充打印纸的准备,通过透明盖直接观察打印机的内部情况,快速得知打印机出现故障的原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透明盖的票据打印机包括壳体1以及盖体2。壳体1包括外壳体11与内壳体12,内壳体12设置在外壳体11内,内壳体12上设置有纸仓13、切纸机构4与开盖机构3,纸仓13用于放置打印纸。纸仓13的面对面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凹孔131,固定轴132沿固定轴13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凹孔131内,使得固定轴架设在纸仓内,固定轴132用于安装打印纸,打印纸绕固定轴132转动出纸。

盖体2包括第一盖体21与第二盖体22,第一盖体21与第二盖体22之间设有出纸口23,第一盖体21固定在壳体1上,第二盖体22铰接内壳体12,第二盖体22朝向壳体1的一侧设有打印组件24,打印组件24包括胶辊241与热敏片,胶辊241与热敏片之间设置有走纸通道242,走纸通道242与出纸口23、纸仓13连通。固定轴132的轴向方向与胶辊241的轴向方向相同。

外壳体11上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透明盖14,内壳体12靠近第一透明盖14的一端设置有指示灯15,参见图3,指示灯15安装在安装块16上,安装块16包括第一连接杆161、第二连接杆162与第三连接杆163,第二连接杆162与第三连接杆163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61沿第一连接杆16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连接杆162的自由端与第三连接杆163的自由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凸起块164,指示灯15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61上,内壳体12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一凸起块164配合连接的凹孔;第一凸起块164与凹槽内的凹孔形成卡扣结构,将指示灯15通过安装块16设置在内壳体12上,并且将指示灯设置在内壳体上,使得打印机的端面更简洁,打印机外观美观。指示灯15靠近第一透明盖14设置,用户可以通过第一透明盖14观察到指示灯的情况。

第二盖体12上设置有第二透明盖25,第二透明盖25朝向纸仓13。通过在外壳体11上设置第一透明盖14,可直观地观察到内壳体12的执行部件的运行情况,及时判断打印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在第二盖体22上设置第二透明盖25,第二透明盖25朝向纸仓13,可直观得知纸仓13内打印纸的余量,及时做好补充打印纸的准备,通过透明盖直接观察打印机的内部情况,快速得知打印机发生故障的原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参见图4,开盖机构3包括开盖按键31、联动块32和第一连接架33,开盖按键31包括操作部311与操作部31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2,操作部311设置在外壳体11上,第一连接部312朝向内壳体12,联动块32与第一连接架33设置在内壳体12内,第一连接部312邻接联动块32的第一端,联动块32的第二端铰接内壳体12,联动块312朝向胶辊24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21邻接第一连接架33,第一连接架33远离第二连接部321的一端设有第一钩合部331,第一连接架33通过连接轴连接第二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上设置有第二钩合部,第一钩合部331、第二钩合部分别与胶辊241的沿胶辊轴241向的两端配合连接。当用户按下操作部311,第一连接部312驱动联动块32的第二连接部321的下移,从而同时驱动第一连接架33的第一钩合部331与第二连接架的第二钩合部释放胶辊241,实现开盖。

切纸机构4包括第一切刀41、第二切刀42以及连接第一切刀41的第一驱动机构,走纸通道242设置在第一切刀41与第二切刀42之间,第二切刀42设置在热敏片与第二盖体22之间,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切刀41朝向走纸通道242移动,第一切刀41朝向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槽411,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连接第一电机的第一齿轮43,第一齿轮43朝向第一切刀41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块431,第二凸起块431贯穿第一通槽411,第一切刀41的切纸端从第一切刀4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朝向中点倾斜设置;该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切刀41与第二切刀42不能完成切断打印纸,使得持续打印的打印纸不能从打印机中掉落,避免造成工作的不便。

第一盖体21朝向内壳体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起块211,内壳体12上设置有第二通槽121,第三凸起块211贯穿第二通槽121。通过第三凸起块211与第二通槽121相互配合形成的卡扣结构完成第一盖体21与内壳体12之间的装配,可省去其他螺钉等等装配零件。

内壳体12上还设有驱动胶辊241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连接第二电机的第二齿轮,胶辊241沿轴向的一端设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胶辊241在转动的情况才能带动走纸通道242内的打印纸朝向出纸口23移动,第二电机、连接第二电机的第二齿轮以及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实现了胶辊241的转动。

纸仓13内还设置有间隔片134,由于打印纸的尺寸不同,为避免尺寸较小的打印纸在纸仓内打印时,出现位置偏移导致打印质量差的情况,通过间隔片134对打印纸进行限位。在纸仓13可根据打印纸的尺寸设置多条凹槽133,凹槽133沿纸仓13的内侧壁的倾斜方向设置,间隔片134靠近凹槽133的一端贯穿凹槽133以便间隔片134固定在纸仓13内,间隔片134靠近固定轴132的一端设置有空隙部135,固定轴132贯穿空隙部135,为固定轴132的安装留出空位。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