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安装部及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6206发布日期:2018-06-22 22:3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墨盒安装部及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设备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安装部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以及将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机等,其功能是在成像介质上印制图像或文字。以打印机为例,其在成像介质上印制图像或文字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喷墨、激光、针式等类型。喷墨式的打印机内设置有墨盒,墨盒内容纳有墨水,通过将墨水喷出到成像介质上,形成图像或文字。

墨盒上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芯片,芯片内记录有墨盒的生产厂商、墨水量信息、墨水类别信息、墨水颜色等信息。电路板上还设有至少两个金属片,至少两个金属接触片与芯片电连接。打印机的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墨盒的墨盒安装部,墨盒安装部上设有金属触针。当墨盒安装至打印机主体内,墨盒上的至少两个金属片与金属触针接触,以使打印机主体内的处理器能够从芯片内读取信息。

图1为现有技术中墨盒与墨盒安装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路板11是平行设置于墨盒12中用于与墨盒安装部安装的安装表面13 上。金属触针14是固定设置在墨盒安装部15上,且呈山脊状凸出于墨盒安装部15中用于与墨盒12装配的表面上。墨盒12沿纵向方向(即:图 1所示的上下方向)插入墨盒安装部15上,在插入的过程中,至少两个金属片与金属触针14从开始接触到墨盒12安装到位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相互摩擦。墨盒12拆卸的过程中,至少两个金属片与金属触针14之间也存在相互摩擦。经过墨盒12的多次拆装,金属触针14中用于与金属片11 接触的部分磨损较为严重,导致金属触针14与金属片之间接触不良,进而导致墨盒12与打印机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尤其是用于对电路板11 进行供电的金属触针14,一旦发生磨损,会引起电路板11供电不稳定,影响了墨盒12与打印机之间的信息交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安装部及成像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墨盒电路板与墨盒安装部中金属触针在拆装过程中始终接触而导致磨损较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安装墨盒的墨盒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可容纳墨盒中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墨盒安装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向运动,以与所述电路板接触。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所述墨盒安装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二接触部设置在第二固定座上;

在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墨盒安装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向运动。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还包括: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向运动。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在墨盒安装过程中,所述活动机构受到电路板施加的力朝向第一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相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电路板的安装方向相同。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在墨盒拆卸过程中,所述活动机构朝向第二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相背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电路板的拆卸方向相同。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在未安装墨盒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还包括:固定座连接组件,所述固定座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相连,用于对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进行导向。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所述固定座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固定框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接触壁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第二固定座和第二接触壁之间;

所述固定框还具有导向侧壁;所述导向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

所述第一固定座中与所述导向侧壁平行的侧面上设有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与第一导向件配合以对第一固定座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固定座中与所述导向侧壁平行的侧面上设有第四导向件,所述第四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配合以对第二固定座的移动进行导向;

所述活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且所述活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柔性连接件。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所述固定座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框和第三弹性件;

所述固定框具有导向侧壁,所述导向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

所述第一固定座中与所述导向侧壁平行的侧面上设有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与第一导向件配合以对第一固定座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固定座中与所述导向侧壁平行的侧面上设有第四导向件,所述第四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配合以对第二固定座的移动进行导向;

所述活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且所述活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刚性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机构和第一固定座铰接;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机构和第二固定座铰接;

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在活动机构和墨盒安装部之间。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为导向槽,第三导向件和第四导向件为凸起;

所述第三导向件的端部可在第一导向件内滑动;第四导向件的端部可在第二导向件内滑动。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所述固定座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框、第四弹性件、第五弹性件和第六弹性件;

所述固定框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所述第四弹性件连接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接触壁之间,所述第五弹性件连接在第二固定座和第二接触壁之间;所述第六弹性件连接在活动机构和墨盒安装部之间;

所述活动机构具有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斜面平行且接触的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有与第二导向斜面平行且接触的第四导向斜面;

所述第六弹性件产生的弹力大于第四弹性件的弹力,且所述第六弹性件产的弹力大于第五弹性件的弹力。

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中用于与电路板接触的部分均为导电部,用于与设置在电路板两侧的电极接触且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墨盒安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间隙用于容纳墨盒上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在墨盒安装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向运动,直至与电路板接触,实现了只有当墨盒安装到位时,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才与电路板接触,而在安装过程和拆卸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不与电路板接触,缩短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与电路板之间滑动摩擦的距离,避免了如现有技术中金属触针始终与电路板接触摩擦的问题出现,减少了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磨损,进而延长了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也降低了墨盒中电路板的磨损程度,也延长了墨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墨盒与墨盒安装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中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设置在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中第一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到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安装至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到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安装至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到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拆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电路板;111-电极;12-墨盒;13-安装表面;14-金属触针;15- 墨盒安装部;151-底板;152-侧板;21-活动机构;211-第一导向斜面; 212-第二导向斜面;22-第一固定座;221-第一接触部;222-第一凸起; 223-第三导向斜面;23-第二固定座;231-第二接触部;232-第二凸起; 233-第四导向斜面;24-第一连接件;25-第二连接件;31-固定框;311- 第一接触壁;312-第二接触壁;313-导向侧壁;314-第一导向槽;315-第二导向槽;32-第一弹性件;33-第二弹性件;34-第三弹性件;35-第四弹性件;36-第五弹性件;37-第六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墨盒安装部,可设置在成像设备中。该成像装置可以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或集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机等。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用于安装墨盒,能够与墨盒上电路板的对应电极良好接触及电连接,且还能够减少与电路板接触所产生的磨损,延长墨盒及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仅以打印机为例,对墨盒安装部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 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中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安装部15包括:主体,主体由底板 151以及分别与底板的四个边相连的四个侧板152组成,四个侧板152均与底板151垂直。墨盒12沿图2中的Y向安装至墨盒安装部15内,墨盒安装部15可用于安装至少两个墨盒12。

如图3和图4所示,墨盒12的一端设置有电路板11,电路板11的侧面设置有电极111。电极111可以为金属电极、碳电极、导电纤维电极,也可以采用其它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可容纳墨盒12中电路板11的至少一部分。在墨盒12安装到墨盒安装部15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向运动,以与电路板11接触。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间隙用于容纳墨盒上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在墨盒安装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向运动,直至与电路板接触,实现了只有当墨盒安装到位时,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才与电路板接触,而在安装过程和拆卸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不与电路板接触,缩短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与电路板之间滑动摩擦的距离,避免了如现有技术中金属触针始终与电路板接触摩擦的问题出现,减少了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磨损,进而延长了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也降低了墨盒中电路板的磨损程度,也延长了墨盒的使用寿命。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5所示,墨盒安装部包括: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第一接触部 221设置在第一固定座22上,第二接触部231设置在第二固定座23上。

具体的,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对设置,第一固定座22中朝向第二固定座23的表面称为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接触部221。第二固定座23中朝向第一固定座22的表面称为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接触部231。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相对设置,且第一接触部221与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间隙用于容纳上述电路板11中设置有电极的部分。

在墨盒12安装过程中,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直至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与电路板11接触。在墨盒12拆卸过程中,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背移动,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 与电路板11分离。

除了采用上述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的结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作为载体设置在墨盒安装部上。例如采用弹性件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安装在墨盒安装部上,当墨盒对弹性件施加压力时,第二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在弹力的作用下相向运动。

如图5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未安装墨盒时,第一接触部 221与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距离D大于电路板11的厚度H,即可以减少与电路板11之间产生长距离的摩擦。

上述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之间可采用软性物体连接,例如: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的底部采用软性物体连接。在墨盒安装的过程中,当电路板11对软性物体施加向下的压力,软性物体的中部向下拱起,软性物体的两端向中间靠近,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运动。

除了上述实现方式之外,墨盒安装部15上还设置有活动机构21,活动机构21能够带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

在墨盒安装的过程中,墨盒可对活动机构21施加一定的力,促使活动机构21动作,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对活动机构 21施加力的部件具体可以为电路板11。当活动机构21受到电路板11施加的力朝向第一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直至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与电路板11接触。在墨盒12拆卸过程中,活动机构21朝向第二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 相背移动,使得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与电路板11分离。上述第一方向可以与电路板11安装的方向相同,第二方向可以与电路板11拆卸的方向相同。

具体的,以图5的视图角度来看,活动机构21位于第一接触部221与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间隙下方,即:活动机构21相比于第一固定部22和第二固定部23更靠近墨盒安装部15的底板151。在墨盒12的装配过程中,电路板11向下插入第一接触部221与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间隙中,并向活动机构21施加向下的压力,促使活动机构21朝向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方面与电路板11安装方向相同,即:活动机构2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朝向电路板11的方向移动(即: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直至第一接触部221和/或第二接触部231与电路板 11上的电极111接触。

在墨盒12拆卸的过程中,电路板11向上移动,则活动机构21朝向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二方向与电路板11拆卸方向相同,即:活动机构21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朝向背离电路板11的方向移动(即: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背移动),使得第一接触部221和/或第二接触部231与电路板11分离。

上述电路板11仅有一侧面设置有电极111,以使第一接触部221或第二接触部231与电极111接触实现电连接。或者,电路板1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电极111,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均与两侧面的电极111接触。

对于上述活动机构21、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设置在墨盒安装部15上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案来实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方案,可采用固定座连接组件,该固定座连接组件设置在主体上,固定座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连,用于对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进行导向,以按照设定的方向进行移动。

具体的,在墨盒12安装的过程中,活动机构21受到电路板11施加的压力并朝向第一方向移动时,固定座连接引导连接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 23相向移动,以及在墨盒12拆卸的过程中,活动机构21朝向第二方向移动,固定座连接组件引导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背移动。

活动机构21可以为图5所示的块状结构,其顶面用于接受电路板11施加的压力。活动机构21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其上设置有一个受力部,用于接受电路板11施加的压力。受力部可以设置在活动机构21的中间,也可以设置在活动机构21的端部;受力部可以设置在活动机构21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活动机构21的底部。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设置在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固定座连接件包括:固定框31、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弹性件33。其中,固定框31固定在墨盒安装部15上。固定框31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接触壁311和第二接触壁312,第一弹性件32连接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一接触壁311之间,则在墨盒12拆卸的过程中,第一固定座22可以朝向第一接触壁311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32,也可以在墨盒12安装的过程中,在第一弹性件32的弹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第一接触壁311的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33连接在第二固定座 23和第二接触壁312之间,则在墨盒12拆卸的过程中,第二固定座23可以朝向第二接触壁312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33,也可以在墨盒12安装的过程中,在第二弹性件33的弹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第二接触壁312的方向移动。图6中为了展示出第一弹性件32,将第一固定座22去掉。

固定框31还具有导向侧壁313,导向侧壁313可以与第一接触壁311垂直,或者与第一接触壁311呈一定角度。导向侧壁313朝向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对应的,在第一固定座22中与导向侧壁313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导向件,在第二固定座 23中与导向侧壁313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导向件。其中,第三导向件与第一导向件配合,以对第一固定座22的移动进行导向。第四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配合,以对第二固定座23的移动进行导向。

以相互配合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三导向件为例,其中,第一导向件可以为导向槽,第三导向件为导向凸起;或者,第一导向件为导向凸起,第三导向件为导向槽,导向凸起能够在导向槽内滑动。或者,第一导向件为滑轨,第三导向件为滑块;或者,第一导向件为滑块,第三导向件为滑轨,滑块能够卡在滑轨上,且沿滑轨滑动。或者,第一导向件和第三导向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能够对第一固定座22的移动进行导向均可。

第一固定座22中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三导向件,且在固定框 31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侧壁313,在两侧的导向侧壁313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件。以使两侧导向侧壁313上设置的第一导向件与第一固定座22两侧设置的第三导向件对应配合,以对第一固定座22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第一固定座22受力平衡,进而使得移动过程更加顺畅。第二固定座23可采用相同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为导向槽,第三导向件和第四导向件为导向凸起。具体的,在导向侧壁313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314和第二导向槽315,第一导向槽314和第二导向槽315中相对端部的高度低于相背端部的高度,如图5中虚线所示,第一导向槽314和第二导向槽315呈上下颠倒的“八”字形。

导向侧壁3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导向侧壁313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导向侧壁313平行设置,且分别设有上述第一导向槽314 和第二导向槽315。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中第一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固定座22中与导向侧壁313平行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222,第一凸起222的端部可在第一导向槽314内滑动。由于固定框31是固定在墨盒安装部15上的,则第一固定座22能够在第一导向槽314的导引下从左上方移动至右下方,以及从右下方移动至左上方。

第二固定座23中与导向侧壁313平行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232,第二凸起232的端部可在第二导向槽315内滑动。由于固定框31是固定在墨盒安装部15上的,则第二固定座23能够在第二导向槽315的导引下从右上方移动至左下方,以及从左下方移动至右上方。

另外,活动机构21通过第一连接件24与第一固定座22相连,且活动机构21通过第二连接件25与第二固定座23相连。当活动机构21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25分别对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 施加向下的拉力,且在第一导向槽314和第二导向槽315的导引作用下,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且向下移动。则第一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25可以采用刚性连接件或柔性连接件。若为刚性连接件,则第一连接件2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机构21和第一固定座22铰接,第二连接件25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机构21和第二固定座23铰接。

当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时,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弹性件33被拉伸,蓄积弹性势能。当活动机构22向上移动时,分别在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弹性件3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背移动,且向上移动。

下面对墨盒安装部与墨盒12在装配之前、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到位的结构和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9所示,在未装配墨盒12之前,或者,在墨盒12中的电路板11未与活动机构21接触之前,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处于自然状态,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路板11的厚度。在电路板11插入且未与活动机构21接触之前,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不与电路板11接触。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0所示,电路板11向下插入第一接触部221与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间隙,并对活动机构21施加向下(即:图10中S向)的压力,促使活动机构21向下移动。活动机构21分别对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施加向下的拉力,受第一导向槽314对第一凸起222的导引作用,第一固定座22向下且向右移动(即图10中的S1向),并拉伸第一弹性件32;受第二导向槽315对第二凸起232的导引作用,第二固定座23向下且向左移动(即图10中的S2向),并拉伸第二弹性件33。实现了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到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直至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均与电路板11接触,实现电连接,此时,电路板11安装到位。

墨盒12的拆卸过程中,参照图11,电路板向上(即:图11中的-S向) 移动,则在第一弹性件32向左(即:图11中的R向)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固定座22向左向上移动。在第二弹性件33向右(即:图11中的-R向)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固定座23向右向上移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 向上移动还带动活动机构21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 231均与电路板分离,之后,在电路板11继续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始终不再与电路板11接触。

实施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安装至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固定座连接组件的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中,固定座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框31和第三弹性件34。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框31也设置有导向侧壁313,其结构和功能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框31不设有第一接触壁311和第二接触壁312。

具体的,固定框31具有导向侧壁313,导向侧壁313与第一固定座22 中设置有第一接触部221的第一侧面垂直,或者与第一侧面呈一定角度。导向侧壁313朝向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对应的,在第一固定座22中与导向侧壁313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导向件,在第二固定座23中与导向侧壁313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导向件。其中,第三导向件与第一导向件配合,以对第一固定座22的移动进行导向。第四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配合,以对第二固定座23的移动进行导向。

以相互配合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三导向件为例,其中,第一导向件可以为导向槽,第三导向件为导向凸起;或者,第一导向件为导向凸起,第三导向件为导向槽。或者,第一导向件为滑轨,第三导向件为滑块;或者,第一导向件为滑块,第三导向件为滑轨。或者,第一导向件和第三导向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能够对第一固定座22的移动进行导向均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为导向槽,第三导向件和第四导向件为导向凸起。具体的,导向侧壁313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314和第二导向槽315,第一导向槽314和第二导向槽315中相对端部的高度低于相背端部的高度,如图12中虚线所示,第一导向槽314和第二导向槽315呈上下颠倒的“八”字形。

在第一固定座22中与导向侧壁313平行的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222,第一凸起222的端部可在第一导向槽314内滑动。第二固定座23中与导向侧壁313平行的第四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232,第二凸起232的端部可在第二导向槽315内滑动。第一固定座22、第二固定座23分别与固定框31之间的移动关系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此次不再赘述。

活动机构21通过第一连接件24与第一固定座22相连,且活动机构21 通过第二连接件25与第二固定座23相连。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4所示,第一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 25均为刚性连接件,则第一连接件2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机构21和第一固定座22铰接,第二连接件25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机构21和第二固定座23铰接。

第三弹性件34连接在活动机构21和墨盒安装部15之间。在墨盒安装时, 活动机构21受到电路板11施加的向下的压力并向下移动时,第三弹性件34 压缩蓄积弹性势能。当墨盒拆卸时,在第三弹性件34弹性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动件21向上移动。

下面对墨盒安装部与墨盒12在装配之前、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到位的结构和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5所示,在未装配墨盒12之前,或者,在墨盒12中的电路板11未与活动机构21接触之前,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处于自然状态,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路板11的厚度。在电路板11插入且未与活动机构21接触之前,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不与电路板11接触。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6所示,电路板11向下插入第一接触部221与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间隙,并对活动机构21施加向下的压力,促使活动机构21 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三弹性件34。活动机构21分别对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施加向下的拉力,受第一导向槽314对第一凸起222的导引作用,第一固定座22向下且向右移动;受第二导向槽315对第二凸起232的导引作用,第二固定座23向下且向左移动。实现了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 相向移动。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到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直至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均与电路板11接触,实现电连接,此时,电路板11安装到位。

墨盒12的拆卸过程中,参照图17,电路板向上移动,在第三弹性件34 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机构21向上移动,且通过第一连接件24带动第一固定座22向左向上移动,通过第二连接件25带动第二固定座23向右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均与电路板分离,之后,在电路板11 继续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始终不再与电路板11接触。

实施例三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安装至墨盒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 20为图19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18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固定座连接组件的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中,固定座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框31、第四弹性件35、第五弹性件36和第六弹性件37。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框 31也设置有第一接触壁311和第二接触壁312,其结构和功能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

具体的,固定框31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接触壁311和第二接触壁312,第四弹性件35连接在第一固定座22和第一接触壁311之间,则在墨盒12拆卸的过程中,第一固定座22可以朝向第一接触壁311移动并压缩第四弹性件 35,也可以在墨盒12安装的过程中,在第四弹性件35的弹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第一接触壁311的方向移动。第五弹性件36连接在第二固定座23和第二接触壁312之间,则在墨盒12拆卸的过程中,第二固定座23可以朝向第二接触壁312移动并压缩第五弹性件36,也可以在墨盒12安装的过程中,在第五弹性件36的弹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第二接触壁312的方向移动。

第六弹性件37连接在活动机构21和墨盒安装部15之间,当活动机构 21受到电路板11施加的向下的压力并向下移动时,第六弹性件37压缩蓄积弹性势能。当电路板11施加的压力消失时,在第六弹性件37弹性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动件21向上移动。

活动机构21具有第一导向斜面211和第二导向斜面212,第一导向斜面211与第二导向斜面212中相对端部的高度高于相背端部的高度,以使活动机构21的纵截面呈梯形。第一固定座22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斜面211平行且抵接的第三导向斜面223,第二固定座23上设有与第二导向斜面212平行且抵接的第四导向斜面233。在第一导向斜面211与第三导向斜面223的导引作用下、以及第二导向斜面212与第四导向斜面233的导引作用下,当活动机构21向上移动时,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背移动,且压缩左右两侧的第四弹性件35和第五弹性件36;当活动机构21向下移动时,在第四弹性件35和第五弹性件36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六弹性件37的弹力大于第四弹性件35的弹力,也大于第五弹性件36的弹力,则在自然状态下,第六弹性件37的弹力作用较大,能够向上顶起活动件21,并对第一固定座22施加向左的推力,并对第二固定座23施加向右的推力,促使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之间相互远离,使得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路板11的厚度。

下面对墨盒安装部与墨盒12在装配之前、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到位的结构和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1所示,在未装配墨盒12之前,或者,在墨盒12中的电路板11未与活动机构21接触之前,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处于自然状态,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路板11的厚度。在电路板11插入且未与活动机构21接触之前,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不与电路板11接触。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2所示,电路板11向下插入第一接触部221与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间隙,并对活动机构21施加向下的压力,促使活动机构21 向下移动,活动机构21向下移动还使第六弹性件37压缩,活动机构和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离。在第四弹性件35和第五弹性件36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固定座22向右移动,第二固定座23向左移动。实现了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装配到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第一固定座22和第二固定座23相向移动,直至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均与电路板11接触,实现电连接,此时,电路板11安装到位。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安装部与墨盒中电路板拆卸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墨盒12的拆卸过程中,电路板11向上移动,在第六弹性件37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机构21向上移动,且推动第一固定座22 向左移动,以及推动第二固定座23向右移动。使得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均与电路板分离,之后,在电路板11继续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231始终不再与电路板11接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若电路板11的单侧设置有电极,则第一接触部221或第二接触部231中用于与电路板11接触的部分为导电部,以与电路板11上的电极电连接。若电路板11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极,则第一接触部221 和第二接触部231中用于与电路板11接触的部分均为导电部,以与位于电路板11两侧的电极电连接。

根据电路板11上电极的数量和位置,对应设置第一接触部221、第二接触部231的数量和位置。在第一固定座22上可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221,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221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如图8所示。第二固定座23 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接触部231,至少两个第二接触部231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

或者,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221沿纵向方向并排布置,或者排列成m行 n列,m大于或等于2,n大于或等于2。各行之间的第一接触部221可以沿纵向方向对齐,也可以错开。至少两个第二接触部231沿纵向方向并排布置,或者排列成m行n列,m大于或等于2,n大于或等于2。各行之间的第二接触部231可以沿纵向方向对齐,也可以错开。

另外,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安装部应用在成像设备中,通过采用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间隙用于容纳墨盒上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在墨盒安装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向运动,直至与电路板接触,实现了只有当墨盒安装到位时,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才与电路板接触,而在安装过程和拆卸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不与电路板接触,缩短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与电路板之间滑动摩擦的距离,避免了如现有技术中金属触针始终与电路板接触摩擦的问题出现,减少了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磨损,进而延长了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也降低了墨盒中电路板的磨损程度,也延长了墨盒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