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9103发布日期:2018-09-04 23:0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备记录部的喷墨记录装置,且该记录部具有对如纸张的记录介质喷出墨的记录头。



背景技术:

作为如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的记录装置,由于喷出墨而形成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能够形成高精细的图像而被广泛使用。

目前,在喷墨记录装置中,通常为了防止记录头的喷嘴干燥或堵塞,在长时期不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在记录头上盖上盖。此外,一般是将在喷嘴内变粘的墨从喷嘴强制压出并由擦拭器进行擦拭恢复处理。因此,在喷墨记录装置中设有:向记录介质喷出墨的记录头;具有盖部的盖单元,所述盖部对记录头进行上盖;以及进行记录头的恢复处理的擦拭单元。

在此种喷墨记录装置中,由于需要使盖单元在与记录头相对的相对位置和从记录头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设有使盖单元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和使盖单元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

在对记录头进行上盖的情况下,盖部配置成与记录头的喷墨面紧贴。在不对记录头进行上盖的情况下,盖部配置在从记录头退避的退避位置。

升降机构例如包括配置在擦拭单元的下方且以下端作为支点转动的四根转动臂、和驱动转动臂的马达。两根转动臂固定于连结轴的两端,构成转动臂部。转动臂部设有两组。转动臂的前端(摆动端)支承擦拭单元并沿上下方向移动。若转动臂倒下成水平,则擦拭单元下降并配置在最低位置,若转动臂转动成垂直,则擦拭单元上升并配置在最高位置。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盖单元配置在退避位置的情况下、盖部的上表面变为敞开的状态,因此装置内部漂浮的尘埃或纸粉等异物附着于盖部的上表面(与记录头紧贴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当对记录头上盖时,由于异物而导致在盖部的上表面与记录头之间产生间隙,水分从间隙蒸发。因此,存在喷嘴内的墨变粘而喷不出墨、导致产生图像不良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现有的升降机构中,通过将转动臂转动约1/4转(约90°),将擦拭单元从最低位置移动到最高位置,因此需要大的转矩。为此,从马达至转动臂之间需要具有大减速比的齿轮列,因此需要配置多个齿轮的空间。

若以较少的齿轮构成升降机构,则由于施加到驱动齿轮等的转矩变大,因此驱动齿轮等容易破损。此外,作为以少的齿轮构成升降机构并抑制转矩的方法,也考虑使用蜗杆,但由于相对于设置在转动臂部的连结轴上的齿轮、在下方或上方配置蜗杆,因此装置在高度方向上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盖部附着有异物并能抑制喷嘴内的墨变粘的喷墨记录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紧凑的结构抑制转矩、并能够使盖单元及擦拭单元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喷墨记录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包括:记录部,具有喷出墨的记录头;盖单元,能够在记录部正下方的第一位置和从第一位置沿水平方向退避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且具有在第一位置处对记录头进行上盖的盖部;擦拭单元,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且在第一位置处进行记录头的恢复处理;盖部件,在第二位置处配置于盖单元的上方,并与盖部紧贴;单元水平移动机构,使盖单元及擦拭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单元升降机构,使盖单元及擦拭单元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包括:记录部,具有喷出墨的记录头;盖单元,能够在记录部正下方的第一位置和从第一位置沿水平方向退避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且具有在第一位置处对记录头进行上盖的盖部;擦拭单元,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且在第二位置处配置在盖单元的下方或上方,并在第一位置处进行记录头的恢复处理;单元水平移动机构,使盖单元及擦拭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单元升降机构,使盖单元及擦拭单元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单元升降机构包括:多个线缆,一端安装在盖单元及擦拭单元之中、在第二位置处配置于下方的下方单元上;一对卷绕滑轮,安装线缆的另一端并卷绕线缆;卷绕驱动源,驱动卷绕滑轮旋转,通过卷绕滑轮正反旋转,使下方单元升降。

按照本发明第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在第二位置处配置于盖单元的上方并与盖部紧贴的盖部件。由此,当盖部配置在从记录部正下方的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时,能够抑制盖部的上表面(与记录头紧贴的部分)附着尘埃或纸粉等异物。因此,能够抑制对记录头进行上盖时因异物导致盖部的上表面与记录头之间产生间隙,所以能够抑制盖部内部的水分蒸发。其结果,能够抑制喷嘴内的墨变粘而导致喷不出墨,因此能够抑制产生图像不良状况。

按照本发明第二种喷墨记录装置,单元升降机构包括:多个线缆,一端安装于下方单元;一对卷绕滑轮,安装线缆的另一端并卷绕线缆;卷绕驱动源,驱动卷绕滑轮旋转。由此,与以往那样例如通过使配置在擦拭单元下方的转动臂转动来使擦拭单元在上下方向升降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使盖单元及擦拭单元升降时转矩变大。

因此,不需要设置具有大减速比的齿轮列,因而能够节省空间。此外,能够抑制驱动齿轮等部件发生破损。此外,由于不需要设置蜗杆,所以能够抑制装置在高度方向变大。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及本发明实现的具体效果,根据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将会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大体构造的图。

图2是从上方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第一输送单元及记录部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记录部构造的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记录部的线式打印头的记录头构造的图。

图5是从喷墨面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记录头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单元及第一输送单元等构造的图,且是表示第一输送单元配置在上升位置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单元及第一输送单元等构造的图,且是表示第一输送单元配置在下降位置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单元等构造的图,且是表示盖单元及擦拭单元配置在第一位置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使盖单元及擦拭单元从图8的状态上升后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单元构造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单元及擦拭单元等构造的图,且是表示盖单元配置在第二位置、擦拭单元配置在第一位置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使擦拭单元从图11的状态上升后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使擦拭器支架从图12的状态沿箭头b方向移动后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单元升降机构周边构造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连结销及推升片周边构造的图,且是表示擦拭单元与盖单元未连结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连结销及推升片周边构造的图,且表示擦拭单元与盖单元连结后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部件及主体撑杆周边构造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部件构造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单元及擦拭单元等构造的图,且是表示擦拭单元配置于第一高度位置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推升片构造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单元及擦拭单元等构造的图,且是表示擦拭单元配置于第二高度位置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使盖单元及擦拭单元从图21的状态向箭头a′方向稍微移动后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盖单元及擦拭单元等构造的图,且是表示盖单元及擦拭单元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中途状态的图。

图24是将图23的倾斜部周边放大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24,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100(喷墨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中,在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下方配置有纸张收纳部即供纸盒2a。在供纸盒2a的内部收纳有记录介质的一例即纸张p。在供纸盒2a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即图1中供纸盒2a的右侧上方配置有供纸装置3a。利用该供纸装置3a,将纸张p朝向图1中供纸盒2a的右上方一张一张地分离并送出。

此外,打印机100在其内部具有第一送纸通道4a。第一送纸通道4a相对于供纸盒2a来说位于其供纸方向即右上方。从供纸盒2a送出的纸张p利用第一送纸通道4a沿打印机主体1的侧面向垂直上方输送。

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在第一送纸通道4a的下游端具有对准辊对13。进而,在对准辊对13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附近配置有第一输送单元5及记录部9。从供纸盒2a送出的纸张p通过第一送纸通道4a到达对准辊对13。对准辊对13校正纸张p的歪斜输送并计算记录部9执行喷墨动作的时机,朝向第一输送单元5送出纸张p。

在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的第一输送单元5的下游侧(图1的左侧)配置有第二输送单元12。在记录部9记录有墨图像的纸张p被送往第二输送单元12,在通过第二输送单元12期间使喷到纸张p表面的墨干燥。

在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的第二输送单元12的下游侧且在打印机主体1的左侧面附近具有卷曲消除部14。在第二输送单元12使墨干燥后的纸张p被送往卷曲消除部14,校正纸张p上产生的卷曲。

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在卷曲消除部14的下游侧(图1的上方)具有第二送纸通道4b。在通过卷曲消除部14后的纸张p不进行双面记录的情况下,从第二送纸通道4b排出到设置在打印机100的左侧面外部的出纸盘15。

在打印机主体1的上部、且在记录部9及第二输送单元12的上方具有用于进行双面记录的翻转输送通道16。在进行双面记录的情况下,结束向第一面的记录并通过第二输送单元12及卷曲消除部14后的纸张p、通过第二送纸通道4b送往翻转输送通道16。送往翻转输送通道16的纸张p为了接着进行第二面的记录而切换输送方向,通过打印机主体1的上部朝向右侧输送,经过第一送纸通道4a及对准辊对13以第二面向上的状态再次送往第一输送单元5。

此外,在第二输送单元12的下方配置有擦拭单元(下方单元)19及盖单元(上方单元)50。擦拭单元19在执行后述的清扫时水平移动到记录部9的下方,擦除从记录头的喷嘴挤出的墨,并回收被擦除的墨。盖单元50在对记录头的喷墨面进行上盖时水平移动到记录部9的下方,进而向上方移动并装配在记录头的下表面。

如图2及图3所示,记录部9具有头部箱体10和头部箱体10中保持的线式打印头11c、11m、11y及11k。上述线式打印头11c~11k被支承为如下高度:相对于包括驱动辊6及从动辊7的多个辊上架设的第一输送带8的输送面,形成规定的间隔(例如1mm),且沿与纸张输送方向(箭头a方向)垂直的纸张宽度方向(箭头bb′方向)以交错状排列多个(在此为三个)记录头17a~17c。

如图4及图5所示,在记录头17a~17c的喷墨面f设有排列多个喷嘴18(参照图2)的喷嘴区域r。另外,记录头17a~17c是相同的形状及结构,因此图4及图5中将记录头17a~17c用一个图表示。

在构成各线式打印头11c~11k的记录头17a~17c中,分别贮存在墨仓(未图示)中的四色(青、品红、黄及黑)墨按线式打印头11c~11k的颜色供给。

各记录头17a~17c利用来自控制打印机100整体的控制部110(参照图1)的控制信号,并按照从外部计算机等接收的图像数据,由喷嘴18朝向吸附保持在第一输送带8的输送面上输送来的纸张p喷出墨。由此,在第一输送带8上的纸张p形成青、品红、黄、黑四色墨重叠而成的彩色图像。

此外,为了防止记录头17a~17c干燥或堵塞导致墨喷出不良,要执行清扫,为接下来的印刷动作做准备,其中上述清扫是在长时间停止后开始印刷时从全部记录头17a~17c的喷嘴18中、此外在印刷动作的间隙从喷墨量在规定值以下的喷嘴18中、挤出喷嘴内粘度变高的墨。

下面,对盖单元50及擦拭单元19及周边构造详细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输送单元5收纳于收纳框70内。在收纳框70中,在图7的左右两端下部设有轨道部71,通过使轨道部71在打印机主体1的框支承轨(未图示)滑动,收纳框70能够与第一输送单元5一体地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进行插拔。

第一输送单元5能够利用由升降驱动源及齿轮列等组成的输送升降机构(未图示)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第一输送单元5在印刷动作时配置在上升位置(图6的位置),靠近记录头17a~17c的喷墨面f。此外,第一输送单元5在记录头17a~17c后述的恢复动作时及上盖动作时配置在下降位置(图7的位置)。

如图7及图8所示,盖单元50能够在记录部9正下方的第一位置(图8的位置)和从第一位置向水平方向(箭头a方向)退避的第二位置(图7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另外,在盖单元50配置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5配置在下降位置。此外,如图8及图9所示,盖单元50在第一位置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盖单元50在印刷动作时及恢复动作时配置在第二位置(图6的位置)。盖单元50在上盖动作时在第一位置(图8及图9的位置)向上方移动并对记录头17a~17c进行上盖。另外,盖单元50如后述那样能够在第二位置与擦拭单元19连结或解除连结,且盖单元50在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移动是通过擦拭单元19在连结于盖单元50的状态下移动而进行。

如图10所示,盖单元50包括:板金制的盖托盘51;在盖托盘51的纸张宽度方向(箭头bb′方向)两端形成的一对托盘侧板52;在盖托盘51的上表面配置的凹状的12个盖部53;四个高度方向定位突起54。

盖部53配置在与记录头17a~17c对应的位置。由此,如图9所示,通过在第一位置处盖单元50向上方移动,各盖部53对各记录头17a~17c的喷墨面f进行上盖。盖部53例如通过epdm或合成树脂等弹性部件形成。在为进行记录头17a~17c的上盖而使盖单元50向记录部9侧上升时,高度方向定位突起54与记录部9的外壳10抵接,从而进行盖托盘51的高度方向的定位。在盖部53的长边方向(箭头bb′方向)两端的下部与盖托盘51之间配置有由压缩弹簧构成的盖弹簧55。利用盖弹簧55,盖部53与喷墨面f的接触状态保持恒定。

如图7及图11所示,擦拭单元19能够在记录部9正下方的第一位置(图11的位置)和从第一位置向水平方向(箭头a方向)退避的第二位置(图7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另外,在擦拭单元19配置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5配置在下降位置。此外,擦拭单元19如图11及图12所示能够在第一位置沿上下方向升降。

擦拭单元19在印刷动作时配置在第二位置。擦拭单元19在恢复动作时及上盖动作时在第一位置(图11的位置)处向上方移动。

如图12及图13所示,擦拭单元19包括:固定有多个擦拭器35a~35c的大致矩形的擦拭器支架31和支承擦拭器支架31的支承框40。

在支承框40上表面的箭头aa′方向上相对的端缘形成有轨道部41a、41b,在擦拭器支架31的四角设置的滚轮36与轨道部41a、41b抵接,擦拭器支架31在箭头bb′方向上支承为能够相对支承框40滑动。

在支承框40的外侧安装有:用于使擦拭器支架31沿水平方向(箭头bb′方向)移动的擦拭器支架移动马达45;与擦拭器支架移动马达45及擦拭器支架31的齿条齿(未图示)卡合的齿轮列(未图示)。通过擦拭器支架移动马达45正反旋转,使齿轮列正反旋转,擦拭器支架31在水平方向(箭头bb′方向)上往复移动。

擦拭器35a~35c是用于擦除从各记录头17a~17c的喷嘴18挤出的墨的弹性部件(例如由epdm构成的橡胶制的部件)。擦拭器35a~35c从大致垂直方向压接在喷嘴18的喷嘴面露出的喷嘴区域r(参照图5)外侧的擦除开始位置,并通过擦拭器支架31的移动沿规定方向(图12的箭头b方向)擦除包含喷嘴区域r的喷墨面f。

四片擦拭器35a大致等间隔配置,同样地,四片擦拭器35b及四片擦拭器35c也分别大致等间隔配置。擦拭器35a、35c配置在分别与构成各线式打印头11c~11k的记录头17a、17c(图3参照)对应的位置。此外,擦拭器35b配置在与构成各线式打印头11c~11k的记录头17b(参照图3)对应的位置,且相对于擦拭器35a、35c在与擦拭器支架31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aa′方向)上错开规定距离地固定。

在支承框40的上表面,配置有用于回收由擦拭器35a~35c从喷墨面f擦除的废墨的墨回收托盘44。在墨回收托盘44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墨排出孔(未图示),隔着墨排出孔,两侧的托盘面44a、44b朝向墨排出孔具有下行坡度。利用擦拭器35a~35c从喷墨面f擦除且落到托盘面44a、44b的废墨流向墨排出孔(未图示)。然后,通过与墨排出孔连结的墨回收通道(未图示)回收到废墨回收罐(未图示)。

此外,如图7所示,擦拭单元19收纳于截面为“コ”状的支架80,并且在第二位置配置于盖单元50的下方。如图7及图11所示,擦拭单元19在沿水平方向(箭头aa′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与支架80一体移动,且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相对于支架8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支架80包括载置擦拭单元19的板金制的支架底板81(参照图14)、在支架底板81的纸张宽度方向(箭头bb′方向)两端竖立设置的一对支架侧板82。支架侧板82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的支架支承轨(未图示)滑动。如图14所示,在支架侧板82的上表面形成具有齿条齿的齿条部82a。齿条部82a与齿轮85a卡合,包括齿轮85a的齿轮列与由马达构成的支架驱动源(未图示)相连。通过支架驱动源正反旋转,使齿轮列正反旋转,支架8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另外,利用包含齿轮85a的齿轮列及支架驱动源来构成使盖单元50及擦拭单元19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单元水平移动机构85。

如图14所示,在支架80的内部设有使擦拭单元19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单元升降机构60。单元升降机构60包括线缆61a及61b、卷绕线缆61a及61b的卷绕滑轮62、改变线缆61a及61b方向的滑轮63a及63b、以及卷绕驱动马达(卷绕驱动源)64。

线缆61a从卷绕滑轮62经过滑轮63a安装于擦拭单元19的箭头a′方向的下部。线缆61b从卷绕滑轮62经过滑轮63a及63b安装于擦拭单元19的箭头a方向的下部。线缆61a及61b、卷绕滑轮62、滑轮63a及63b分别在箭头bb′方向的两侧(图14纸面的近前侧及进深侧)各设有一个。一对卷绕滑轮62固定于一个旋转轴65的两端。旋转轴65上固定有与卷绕驱动马达64相连的齿轮列(未图示)相卡合的旋转轴齿轮(未图示)。通过卷绕驱动马达64正反旋转,使卷绕滑轮62正反旋转。

如图15所示,线缆61a及61b的一端(与卷绕滑轮62相反侧的端部)通过固定在擦拭单元19的支承框40(参照图12)的提升板47的开口部,固定于配置在提升板47下方的承接部件48。在提升板47与承接部件48之间设有压缩弹簧(第二施力部件)49。如图14所示,线缆61a及61b的另一端固定于卷绕滑轮62。若卷绕滑轮62向正转方向(图1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擦拭单元19上升,若卷绕滑轮62向逆转方向(图14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擦拭单元19下降。在恢复动作时及上盖动作时若擦拭单元19上升到规定高度,则压缩弹簧49压缩并吸收单元升降机构60的卷绕力。

此外,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擦拭单元19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多个连结销42。在盖单元50的托盘侧板52的下表面上,在与连结销4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结孔52a(参照图15)。利用连结销42及连结孔52a来构成用于将盖单元50与擦拭单元19连结或解除连结的连结机构。

在擦拭单元19在第二位置下降的状态(图14的状态,配置于第一高度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连结销42未插入连结孔52a,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未连结(解除连结)。另一方面,若擦拭单元19在第二位置上升,则如图16所示连结销42插入连结孔52a,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连结起来。由此,盖单元50与擦拭单元19变为一体,能够向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17所示,在第二位置设有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的主体撑杆120、固定于主体撑杆120的撑杆侧板121。在撑杆侧板121的下部形成有向水平方向弯折的盖支承部121a。盖支承部121a在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未连结的状态(解除连结的状态)下支承盖单元50。

此外,在第二位置设有盖部件90,该盖部件90在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未连结的状态(上盖动作时以外(印刷动作时及恢复动作时)的状态)下与盖单元50的盖部53紧贴并保护盖部53。盖部件90利用sus(不锈钢)或树脂等构成的平板来形成。盖部件90从上方紧贴于盖部53,由此防止盖部53的上表面(与喷墨面f紧贴的面)附着尘埃或纸粉等异物。

如图17及图18所示,盖部件90配置在主体撑杆120的下方。另外,图18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示出主体撑杆120。在盖部件90与主体撑杆120之间配置多个(在此为四个)压缩弹簧(第一施力部件)123,盖部件90在压缩弹簧123的作用下被总是向下方施力。在盖部件90上与压缩弹簧123相邻地形成有向上方弯折的多个(在此为四个)弯折片91。在箭头a′方向配置的两个弯折片91上形成有上端向水平方向弯折的盖支承部91a。主体撑杆120上形成有供弯折片91插入的插入孔120a。弯折片91能够相对于插入孔120a在上下方向上稍微移动。

在主体撑杆120的箭头a方向的部分,安装有插入到盖部件90的贯通孔92的盖支承销124。贯通孔92能够相对于盖支承销124在上下方向稍稍移动。另外,盖支承部91a与插入孔120a的缘部卡合,且贯通孔92的缘部与盖支承销124的下部卡合,由此,盖部件90支承于主体撑杆120。

此外,在盖部件90的箭头bb′方向的两端,安装有多个能够旋转的滚轮125。

如图10所示,在盖单元50的盖托盘51上表面的箭头bb′方向两端,设有上端向水平方向弯折的滚轮滑轨57。在滚轮滑轨57的与滚轮125对应的位置,如图10及图19所示形成有缺口57a。缺口57a形成为能够使滚轮125进入的大小。此外,在滚轮滑轨57的箭头a方向(退避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箭头a方向、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7b。

此外,在盖单元50的托盘侧板52上,在缺口57a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引导推升片(分开部件)58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多个开口孔52b;以及使推升片58的上部穿过的穿透孔52c。

推升片58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盖单元50。此外,推升片58设置成当盖单元5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能够推起盖部件90,使其从盖单元50分开。如图19及图20所示,推升片58包括与托盘侧板52的内表面相对配置的片主体58a、从开口孔52b向外侧突出并与开口孔52b的缘部卡合的一对卡合突起58b、将片主体58a的下部向水平方向弯折的弯折底部58c、将片主体58a的上部向水平方向弯折的弯折上部58d。

如图19所示,擦拭单元19在第二位置处配置于第一高度位置(下降的位置、载置于支架底板81上的位置)的状态下,连结销42距推升片58的弯折底部58c(参照图20)隔开规定距离地向下方配置(分开)。因此,推升片58配置在最降低的位置(卡合突起58b与开口孔52b的下缘部抵接的位置)。此时,滚轮125进入缺口57a,盖部件90紧贴于盖部53。此外,在推升片58的弯折上部58d(参照图20)与滚轮125之间形成有间隙。

另一方面,如图16及图21所示,若擦拭单元19在第二位置处上升到比第一高度位置更高的第二高度位置(图16及图21的位置),则连结销42插入盖单元50的连结孔52a,并经过连结孔52a推起推升片58的弯折底部58c。由此,推升片58的弯折上部58d推起滚轮125,盖部件90相对于盖部53向上方分开。此时,弯折上部58d与滚轮滑轨57配置成同一面,并构成滚轮滑轨57的一部分。

若从该状态使支架80(参照图14)朝向第一位置沿箭头a′方向水平移动,则如图22所示盖单元50与擦拭单元19变为一体并朝向第一位置水平移动。此时,滚轮125被滚轮滑轨57支承,因此盖部件90与盖部53之间维持分开状态。此外,滚轮125在滚轮滑轨57的上表面57c(参照图24)上旋转,因此盖单元50的水平移动变得顺畅。

另外,在盖单元50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盖部件90稍向下方移动,并支承于主体撑杆120。在该状态下,当使盖单元5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沿箭头a方向水平移动时,如图23及图24所示,利用滚轮滑轨57的倾斜部57b将滚轮125引导到滚轮滑轨57的上表面57c之上,并抬起盖部件90。由此,在盖部件90与盖部53分开的状态下,盖单元50移动到第二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的记录头17a~17c装配盖单元50的动作(上盖动作)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上盖动作及恢复动作通过利用来自控制部110(参照图1)的控制信号对记录头17a~17c、擦拭单元19、单元升降机构60、单元水平移动机构85、输送升降机构、各驱动源等的动作进行控制来执行。

在利用盖单元50对记录头17a~17c进行上盖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使与记录部9(参照图1)的下表面相对配置的第一输送单元5下降。此时,如图19所示,擦拭单元19配置在第一高度位置,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未连结。此外,盖部件90与盖单元50的盖部53紧贴。

而且,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参照图14),如图21所示将擦拭单元19从第一高度位置上升到第二高度位置。由此,如图16所示连结销42插入连结孔52a,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连结起来。此时,如图21所示,盖部件90在连结销42及推升片58的作用下被推起,与盖单元50的盖部53分开。

之后,如图8所示,通过使支架8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水平移动,盖单元50在与擦拭单元19的上表面连结的状态下从第二位置水平移动到第一位置。

而且,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如图9所示使擦拭单元19及盖单元50上升。在盖单元50的盖部53紧贴于记录头17a~17c的喷墨面f的时刻,停止卷绕驱动马达64(参照图14)的旋转,由此完成盖单元50对于记录头17a~17c的上盖。

另外,在对记录头17a~17c停止上盖的情况(转移到印刷动作或恢复动作的情况)下,由于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故简单说明。

在第一位置处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使擦拭单元19及盖单元50下降,直至擦拭单元19变为第二高度位置。由此,盖部53与喷墨面f分开。而且,通过使支架80从第一位置水平移动到第二位置,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在连结的状态下配置于第二位置。

之后,在第二位置处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使擦拭单元19从第二高度位置下降到第一高度位置。由此,连结销42从连结孔52a脱开,解除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的连结。此时,连结销42与推升片58分开,推升片58下降,盖部件90紧贴于盖部53。如此,返回到图7及图19的状态。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记录头17a~17c的恢复动作进行说明。在利用擦拭单元19进行记录头17a~17c的恢复处理时,如图7所示,使与记录部9(参照图1)的下表面相对配置的第一输送单元5下降。此时,如图19所示,擦拭单元19配置在第一高度位置,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未连结。此外,盖部件90紧贴盖单元50的盖部53。

而且,如图11所示,通过在盖单元50留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支架80从第二位置水平移动到第一位置,使擦拭单元19在第一高度位置从第二位置水平移动到第一位置。

而且,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如图12所示使擦拭单元19上升。由此,将擦拭单元19的擦拭器35a~35c压接在记录头17a~17c的喷墨面f的擦除开始位置。

而且,在擦拭动作之前,将墨供给到记录头17a~17c。供给来的墨从喷嘴18(参照图2)被强制挤出(清扫)。利用该清扫动作,排出喷嘴18内的变粘墨、异物或气泡。此时,清扫墨按存在喷嘴18的喷嘴区域r(参照图5)的形状被挤出到喷墨面f。

之后,进行将挤出到喷墨面f的墨(清扫墨)擦除的擦拭动作。具体来说,从图12所示的状态通过使擦拭器支架移动马达45正转,如图13所示擦拭器支架31向箭头b方向水平移动,擦拭器35a~35c擦除被挤出到记录头17a~17c的喷墨面f上的墨。由擦拭器35a~35c擦除的废墨被回收到擦拭单元19内配置的墨回收托盘44中。

之后,通过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参照图14)如图11所示那样使擦拭单元19下降到第一高度位置,使擦拭器35a~35c从记录头17a~17c的喷墨面f向下方分开。之后,将擦拭器支架31向与擦除方向相反方向(箭头b′方向)移动,擦拭单元19返回到原来状态。

而且,使配置在第一位置的支架80及擦拭单元19从第一位置水平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擦拭单元19配置在盖单元50的下方。如此,结束记录头17a~17c的恢复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具备在第二位置处配置于盖单元50的上方且与盖部53紧贴的盖部件90。由此,当盖部53配置于第二位置时,能够抑制在盖部53的上表面(与记录头17a~17c的喷墨面f紧贴的部分)附着尘埃或纸粉等异物。因此,在对记录头17a~17c进行上盖时,能够抑制因异物导致盖部53与喷墨面f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盖部53(喷嘴18)内部的水分蒸发。其结果,能够抑制喷嘴18内的墨变粘而导致喷不出墨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产生图像不良的情况。

此外,如上所述,具备将盖部件90向下方施力的压缩弹簧123。由此,能够使盖部件90与盖部53可靠地紧贴。

此外,如上所述,具备在盖单元5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使盖部件90从盖单元50分开的推升片58。由此,能够抑制盖单元5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盖部件90与盖部53发生刮擦,因此能够抑制盖部53损伤,并能够抑制盖部件90妨碍盖单元50的水平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位置处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使擦拭单元19上升,使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连结起来,并且擦拭单元19借助推升片58推起盖部件90,盖部件90从盖单元50分开。此外,通过在第二位置处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使擦拭单元19下降,解除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之间的连结,并且擦拭单元19从推升片58分开,推升片58下降,盖部件90紧贴于盖部53。由此,在记录头17a~17c的恢复动作时(盖单元50及擦拭单元19之中仅使擦拭单元19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及印刷动作时,能够使盖部件90容易地紧贴盖部53。此外,在上盖动作时(盖单元5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能够使盖部件90从盖部53容易地分开。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位置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使擦拭单元19上升,连结销42插入连结孔52a,并且连结销42经过连结孔52a推起推升片58。由此,通过在第二位置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使擦拭单元19上升,能够容易地连结擦拭单元19与盖单元50,并且能够使盖部件90从盖单元50容易地分开。

此外,如上所述,滚轮125支承于滚轮滑轨57的上表面57c,由此在盖部件90与盖单元50分开的状态下,利用单元水平移动机构85使盖单元50及擦拭单元19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盖单元5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盖部件90与盖部53发生刮擦,因此能够防止盖部53损伤。此外,由于滚轮125在滚轮滑轨57的上表面57c上旋转,因此盖单元50的水平移动变得顺畅。

此外,如上所述,在滚轮滑轨57的箭头a方向的端部设有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7b,在使盖单元5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滚轮125利用倾斜部57b被抬起到滚轮滑轨57的上表面57c。由此,在盖部件90与盖部53分开的状态下,能够使盖单元5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单元升降机构60包括:多个线缆61a及61b,一端安装于擦拭单元19;一对卷绕滑轮62,安装线缆61a及61b的另一端并卷绕线缆61a及61b;卷绕驱动马达64,驱动卷绕滑轮62旋转。由此,与以往那样例如通过使在擦拭单元下方配置的转动臂转动来使擦拭单元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使盖单元50及擦拭单元19升降时转矩变大。

因此,不需要设置具有大减速比的齿轮列,因而能够节省空间。此外,能够抑制驱动齿轮等部件发生破损。此外,由于不需要设置蜗杆,因此能够抑制装置在高度方向变大。

此外,由于不需要在擦拭单元19的下方配置转动臂,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装置在高度方向变大。

此外,如上所述,当在盖单元50及擦拭单元19之中仅使擦拭单元19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在解除盖单元50与擦拭单元19之间连结的状态下,使擦拭单元19利用单元水平移动机构85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此外,在使盖单元5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以在第二位置处将盖单元50与擦拭单元19连结的状态,利用单元水平移动机构85使擦拭单元19及盖单元5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由此,利用一个单元水平移动机构85和一个单元升降机构60,能够使擦拭单元19和盖单元50两者在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容易地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位置处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将擦拭单元19配置在第一高度位置,连结销42未插入连结孔52a,盖单元50与擦拭单元19之间的连结变为解除的状态。此外,通过在第二位置处利用单元升降机构60将擦拭单元19配置在第二高度位置,连结销42插入连结孔52a,盖单元50与擦拭单元19连结起来。由此,能够使盖单元50和擦拭单元19容易地连结或解除连结。

此外,如上所述,擦拭单元19包括提升板47、配置于提升板47的下方且固定线缆61a及61b一端的承接部件48、配置在提升板47及承接部件48之间的压缩弹簧49。由此,若在恢复动作时及上盖动作时擦拭单元19上升到规定高度,则压缩弹簧49压缩,吸收单元升降机构60的卷绕力。

此外,如上所述,单元水平移动机构85使支架80与擦拭单元19一体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单元升降机构60使擦拭单元19相对于支架80升降。由此,能够使擦拭单元19容易地在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都是例示而并非限定性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进而也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等同的内容及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盖单元50在第二位置配置在擦拭单元19上方的示例,但盖单元50在第二位置也可配置在擦拭单元19的下方。在此情况下,也可将盖部件90安装在擦拭单元19的下部。此外,也可将单元升降机构60的线缆61a及61b安装于盖单元5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