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带盒安装结构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601发布日期:2018-10-12 22:1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带盒安装结构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热转印打印机的碳带卷一般安装于打印机内部。每次碳带卷的更换均需要从打印机中拆卸出碳带盒,但由于碳带盒安装结构设计得不合理,随着碳带盒拆装次数的增多,打印机的稳定性下降,打印机的打印效果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碳带盒安装结构、打印机及打印机,来降拆装对打印机性能的影响。

一种碳带盒安装结构,包括打印面板、碳带盒及限位块,所述碳带盒和限位块设置于打印面板的同一侧,所述碳带盒设置于打印面板上,所述打印面板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限制碳带盒在打印面板上横向或纵向移动,所述限位块可相对碳带盒移动;限位块在第一位置时,碳带盒位于限位块与打印面板之间,限位块与打印面板配合限制碳带盒向远离打印面板的方向移动;限位块在第二位置时,限位块脱离碳带盒,碳带盒可向远离打印面板的方向移动。

上述碳带盒安装结构,碳带盒设置于打印面板上,打印面板上的定位结构限制了碳带盒在打印面板上横向或纵向移动。限位块在第一位置时,限位块与打印面板配合将碳带盒限制在限位块和打印面板之间。限位块在第二位置时,限位块脱离碳带盒,碳带盒可向远离打印面板的方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定位结构限制了碳带盒在打印面板上的移动,如此能将碳带盒限制于打印面板上的特定区域内。定位机构控制了碳带盒在打印面板上的移动,提高了碳带盒在打印面板上的安装精度。在完成碳带盒拆装的过程中,碳带盒均是向远离打印面板的方向移动,如此在拆装碳带盒的过程中,碳带盒对定位结构的变形影响小,如此保证了碳带盒安装位置的稳定性,保证了打印机的打印效果。避免了碳带盒在打印面板上移动拆装时,碳带盒经过多次拆装后,碳带盒安装位置不稳定,轴向定位不准确,打印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间隔设置在碳带盒的横向两侧,第一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配合限制碳带盒的横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间隔设置在碳带盒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二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配合限制碳带盒的纵向移动。

安装使用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的配合限制了碳带盒的横向移动范围,第二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的配合限制了碳带盒的纵向移动范围。此种对碳带盒的纵向和横向限定的方式方便了碳带盒的安装定位。

进一步,所述打印面板设有沉槽,所述碳带盒设置于沉槽内,沉槽横向两侧的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沉槽纵向两侧的侧壁为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或所述打印面板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及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间隔设置于碳带盒横向的两侧,第一隔板为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三隔板为所述第三定位部,第二隔板和第四隔板间隔设置于碳带盒纵向的两侧,第二隔板为所述第二定位部,第四隔板为所述第四定位部。采用隔板或槽壁作为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及第四定位部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打印面板上。限位块通过相对打印面板的移动来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切换。

进一步,碳带盒安装结构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打印面板抵接,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限位块抵接,复位件用于带动限位块向靠近碳带盒的方向移动。安装前,限位块克服复位件的弹力向远离碳带盒的方向移动,给碳带盒预留安装通道;安装后,限位块在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向靠近碳带盒的方向移动,将碳带盒限定在限位块和打印面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打印面板设有导向槽,限位块安装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复位件设置于导向槽内,复位件的一端与打印面板抵接,复位件的另一端与限位块抵接。在复位件的推动下,限位块沿导向槽滑动,导向槽限制了限位块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有两个,两个限位块间隔设置于所述碳带盒的相对两侧。两个限位块间隔设置于碳带盒的相对两侧,能有效保证碳带盒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碳带盒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动支座和第二转动支座,所述第一转动支座和第二转动支座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支座用于与碳带回收卷传动配合,所述第二转动支座用于与碳带供应卷传动配合。当第一转动支座为主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为从动支座时,第一转动支座正向转动,第二转动支座通过碳带正向转动;当第二转动支座为主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为从动支座时,第二转动支座反向转动,第一转动支座通过碳带反向转动。在打印机使用过程中,第一转动支座和第二转动支座互为主动支座和从动支座,通过切换第一转动支座和第二转动支座的对应工作状态,可以使碳带在碳带回收卷和碳带供应卷之间自由转移,进而实现了打印机中碳带的前进、后退。

进一步,碳带盒安装结构还包括可转动设置于碳带盒内的第一驱动座和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与第一转动支座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座与第二转动支座传动配合;当第一驱动座为主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为从动支座时,第一转动支座正向转动,第二转动支座通过碳带正向转动;当第二转动支座为主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为从动支座时,第二转动支座反向转动,第一转动支座通过碳带反向转动。通过选择第一驱动座或第二驱动座为主动支座的方式实现碳带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进而实现碳带回收卷和碳带供应卷的收放。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座与第一转动支座间设有第一驱动片,所述第一驱动片的一侧与第一驱动座抵接,第一驱动片的另一侧与第一转动支座抵接;所述第二驱动座与第二转动支座间设有第二驱动片,所述第二驱动片的一侧与第二驱动座抵接,第二驱动片的另一侧与第二转动支座抵接。当第一驱动座为主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为从动支座时,第一驱动片通过第一驱动座与第一驱动片之间的摩擦力随第一驱动座转动,第一转动支座通过第一转动支座与第一驱动片之间的摩擦力随第一驱动片转动;碳带牵引第二转动支座克服第二转动支座与第二驱动片之间的摩擦力转动。通过第二转动支座与第二驱动片之间的摩擦力,第二转动支座使牵引第二转动支座转动碳带处于张紧撑平的状态,避免了碳带出现褶皱,保证了第一驱动座与第二转动支座运动的一致性。当第二驱动座为主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为从动支座时,第二驱动片通过第二驱动座与第二驱动片之间的摩擦力随第二驱动座转动,第二转动支座通过第二转动支座与第二驱动片之间的摩擦力随第二驱动片转动;第一转动支座克服第一转动支座与第一驱动片之间的摩擦力转动。通过第一转动支座与第一驱动片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转动支座使牵引第一转动支座转动碳带处于张紧撑平的状态,避免了碳带出现褶皱,保证了第二驱动座与第一转动支座运动的一致性。在第一驱动座为主动支座或第二驱动座为主动支座时,第一驱动片和第二驱动片使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之间的碳带处于张紧状态,避免了碳带松弛影响打印效果的问题。

进一步,碳带盒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碳带盒可转动连接,第一输入轴的一端位于碳带盒外,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位于碳带盒内,所述第一驱动座与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支座与第一输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与碳带盒可转动连接,第二输入轴的一端位于碳带盒外,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另一端位于碳带盒内,所述第二驱动座与第二输入轴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支座与第二输入轴转动连接,传动简单,结构紧凑。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座设有第一止转孔,所述第一转动支座设有第一转接孔,第一驱动座通过第一止转孔套接于第一输入轴上并与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配合,第一转动支座通过第一转接孔套设于第一输入轴上并与第一输入轴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座设有第二止转孔,所述第二转动支座设有第二转接孔,第二驱动座通过第二止转孔套接于第二输入轴上并与第二输入轴同步转动配合,第二转动支座通过第二转接孔套设于第二输入轴上并与第二输入轴可转动配合,安装结构简单,传动有效。

进一步,碳带盒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碳带盒外,第一齿轮与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用于与打印机驱动机构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碳带盒外,第二齿轮与第二输入轴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用于与打印机驱动机构传动配合,降低了传动结构对碳带卷的影响,结构简单。

进一步,所述碳带盒设有第一支撑孔和第二支撑孔;所述第一支撑孔内设有第一转动轴承,所述第一输入轴安装于第一转动轴承内;所述第二支撑孔内设有第二转动轴承,所述第二输入轴安装于第二转动轴承内。转动轴承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的转动阻力。

进一步,所述碳带盒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分别位于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之间的碳带的两侧,打印面板设有与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对应的打印头;所述打印头穿过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凸出于碳带盒外,打印头用于与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间的碳带抵接。碳带盒在向靠近打印面板移动安装时,打印头在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后与碳带抵接并将碳带撑出碳带盒。

进一步,所述打印头设有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沿碳带供应卷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用于与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之间的碳带配合。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能对经过打印头的碳带进行移动导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打印机,包括走纸部和打印部,所述打印部包括所述的碳带盒安装结构,所述走纸部与打印部之间形成第一走纸通道,所述走纸部靠近打印部的侧面上设有打印辊,所述打印部的打印头与所述打印辊相对设置,所述打印辊与所述打印头之间形成打印通道,所述走纸部内设有第二走纸通道,所述第一走纸通道、所述第二走纸通道均与所述打印通道连通,所述走纸部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分别驱动打印纸在所述第一走纸通道或所述第二走纸通道内移动,所述打印部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座或第二驱动座传动配合。

上述打印机,当需要切换打印纸时,可先利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打印纸由打印通道回退至第一走纸通道内,同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驱动座使碳带与上述打印纸同步回退,使碳带上已打印的部分回退,再利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另一打印纸由第二走纸通道前进至打印通道内,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驱动座使碳带与上述打印纸同步前进再次前进的过程,碳带上未打印的部分不会伸出打印通道,造成碳带的浪费,同时碳带与两卷打印纸同步移动,不会造成碳带与打印纸之间摩擦,造成对碳带的磨损。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驱动座传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驱动座传动配合,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均为单转向电机。碳带前进时,打印辊和打印头配合驱动打印纸向前进,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驱动座转动,第一驱动座为主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为从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正向转动,第二转动支座通过碳带正向转动。当碳带回退时,打印辊和打印头配合驱动打印纸向后退,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驱动座转动,第二驱动座为主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为从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正向转动,第一转动支座通过碳带反向转动。通过选择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为主动支座的方式实现碳带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进而实现碳带回收卷和碳带供应卷的收、放。

进一步,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二驱动座传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座与打印辊传动配合。此时碳带供应卷的转动由第三电机控制,而碳带回收卷的转动可通过第一驱动座与打印辊的传动配合控制,此时可方便控制。

进一步,所述打印辊与第一驱动座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传动的传动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打印效果。

进一步,所述打印部还包括第一面板,所述走纸部还包括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依次板面相对间隔设置,所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走纸通道,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配合形成所述第二走纸通道;所述第一面板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面板设有第三穿孔及与第一穿孔对应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三面板设有与第三穿孔对应的第四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穿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与第一面板远离第二面板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抵接块与第二面板远离第一面板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内穿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三抵接块和第四抵接块,所述第三抵接块与第二面板远离第三面板的一侧抵接,所述第四抵接块与第三面板远离第二面板的一侧抵接。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的第一抵接块、第二抵接块、第三抵接块及第四抵接块能修正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的配合间距,使走纸通道间距均匀,进而减小了第一走纸通道和第二走纸通道的高度变化,提高了带状载体在第一走纸通道和第二走纸通道内的导向性,提高了带状载体在打印机中走纸的顺畅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柱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穿孔的内壁设有与第二抵接块配合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第二穿孔到第一穿孔的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柱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块与第一通槽对应,第一连接柱可在第二穿孔到第一穿孔的方向上滑动;第一连接柱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块与第一通槽脱离,第二抵接块与第二面板远离第一面板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连接柱与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三穿孔的内壁设有与第三抵接块配合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沿第三穿孔到第三穿孔的方向设置;第二连接柱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四抵接块与第二通槽对应,第二连接柱可在第四穿孔到第三穿孔的方向上滑动;第二连接柱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抵接块与第二通槽脱离,第四抵接块与第三面板远离第二面板的一侧抵接。通过转动和滑动第一连接柱实现了第一连接柱与第二面板的拆装,通过转动和滑动第二连接柱实现了第二连接柱与第三面板的拆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抵接块有两个,两个第二抵接块沿第一连接柱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槽有两个,两个第一通槽与两个第二抵接块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抵接块有两个,两个第四抵接块沿第二连接柱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通槽有两个,两个第二通槽与两个第四抵接块一一对应。第二抵接块数量的增加,增加了第二抵接块与第二面板抵接的稳定性,第四抵接块数量的增加,增加了第四抵接块与第三面板抵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碳带盒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碳带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向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的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c向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的第三面板安装结构的第四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的第二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打印面板,111、第一定位部,112、第二定位部,113、第三定位部,114、第四定位部,121、第一隔板,122、第二隔板,123、第三隔板,124、第四隔板,130、导向槽,200、碳带盒,201、第一支撑孔,202、第二支撑孔,203、第一安装口,204、第二安装口,211、第一转动支座,211a、第一转接孔,212、第一驱动座,212a、第一止转孔,213、第一驱动片,214、第一输入轴,215、第一齿轮,216、第一转动轴承,221、第二转动支座,221a、第二转接孔,222、第二驱动座,222a、第二止转孔,223、第二驱动片,224、第二输入轴,225、第二齿轮,226、第二转动轴承,230、安装块,241、第一定位柱,241a、第一滑动孔,242、第二定位柱,242a、第二滑动孔,251、第一弹性推件,252、第二弹性推件,260、打印头,261、结构件,261a、第一导向凸起,261b、第二导向凸起,262、加热件,263、弧面件,264、撑平杆,265、张紧杆,300、限位块,310、滑动部,320、拨动部,330、复位件,400、走纸部,410、打印辊,411、第三齿轮,420、第一走纸通道,430、第二走纸通道,440、打印通道,500、打印部,520、第二驱动机构,521、第一电机,522、第二电机,523、第三电机,524、第四齿轮,600、第二面板,610、第三穿孔,620、第二弧形凸块,621、第三限位部,622、第四限位部,700、第三面板,710、第四穿孔,711、第二通槽,800、第二连接柱,810、第三抵接块,820、第四抵接块,821、第二导向锥面,822、第二抵接导向面,830、第二弹性件,840、第二限位件,910、打印纸,920、碳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带盒安装结构,包括打印面板100、碳带盒200及限位块300,所述碳带盒200和限位块300设置于打印面板100的同一侧,所述碳带盒200设置于打印面板100上,所述打印面板100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限制碳带盒200在打印面板100上横向或纵向移动,所述限位块300可相对碳带盒200移动;限位块300在第一位置时,碳带盒200位于限位块300与打印面板100之间,限位块300与打印面板100配合限制碳带盒200向远离打印面板100的方向移动;限位块300在第二位置时,限位块300脱离碳带盒200,碳带盒200可向远离打印面板100的方向移动。

上述碳带盒安装结构,碳带盒200设置于打印面板100上,打印面板100上的定位结构限制了碳带盒200在打印面板100上横向或纵向移动。限位块300在第一位置时,限位块300与打印面板100配合将碳带盒200限制在限位块300和打印面板100之间。限位块300在第二位置时,限位块300脱离碳带盒200,碳带盒200可向远离打印面板100的方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定位结构限制了碳带盒200在打印面板100上的移动,如此能将碳带盒200限制于打印面板100上的特定区域内。定位机构控制了碳带盒200在打印面板100上的移动,提高了碳带盒200在打印面板100上的安装精度。在完成碳带盒200拆装的过程中,碳带盒200均是向远离打印面板100的方向移动,如此在拆装碳带盒200的过程中,碳带盒200对定位结构的变形影响小,如此保证了碳带盒200安装位置的稳定性,保证了打印机的打印效果。避免了碳带盒200在打印面板100上移动拆装时,碳带盒200经过多次拆装后,碳带盒200安装位置不稳定,轴向定位不准确,打印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部111、第二定位部112、第三定位部113和第四定位部114;所述第一定位部111和第三定位部113间隔设置在碳带盒200的横向两侧,第一定位部111和第三定位部113配合限制碳带盒200的横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部112和第四定位部114间隔设置在碳带盒200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二定位部112和第四定位部114配合限制碳带盒200的纵向移动。

安装使用中,第一定位部111和第三定位部113的配合限制了碳带盒200的横向移动范围,第二定位部112和第四定位部114的配合限制了碳带盒200的纵向移动范围。此种对碳带盒200的纵向和横向限定的方式方便了碳带盒200的安装定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印面板100设有第一隔板121、第二隔板122、第三隔板123及第四隔板124,所述第一隔板121和第三隔板123间隔设置于碳带盒200横向的两侧,第一隔板121为所述第一定位部111,第三隔板123为所述第三定位部113,第二隔板122和第四隔板124间隔设置于碳带盒200纵向的两侧,第二隔板122为所述第二定位部112,第四隔板124为所述第四定位部114。采用隔板作为第一定位部111、第二定位部112、第三定位部113及第四定位部114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打印面板100设有沉槽,所述碳带盒200设置于沉槽内,沉槽横向两侧的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一定位部111和所述第三定位部113,沉槽纵向两侧的侧壁为所述第二定位部112和所述第四定位部11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通过隔板或沉槽围成限定碳带盒200相对打印面板100横向或纵向移动的定位结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可以是销钉,挡块等。

进一步,结合图2,所述限位块300可滑动地设置于打印面板100上。限位块300通过相对打印面板100的移动来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切换。

进一步,碳带盒200安装结构还包括复位件330,所述复位件330的一端与打印面板100抵接,所述复位件330的另一端与限位块300抵接,复位件330用于带动限位块300向靠近碳带盒200的方向移动。安装中,限位块300克服复位件330的弹力向远离碳带盒200的方向移动,给碳带盒200预留安装通道;安装后,限位块300在复位件330的弹力作用下向靠近碳带盒200的方向移动,将碳带盒200限定在限位块300和打印面板100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碳带盒200靠近打印面板100的一侧设有用于与限位块300配合的安装块230,限位块300在第一位置时,安装块230位于限位块300和打印面板100之间。安装块230的设置使碳带盒200安装结构紧凑。

进一步,所述打印面板100设有导向槽130,限位块300安装于导向槽130内并与导向槽130滑动配合,所述复位件330设置于导向槽130内,复位件330的一端与打印面板100抵接,复位件330的另一端与限位块300抵接。在复位件330的推动下,限位块300沿导向槽130滑动,导向槽130限制了限位块300的运动轨迹。

具体地,限位块300包括设置于导向槽130内的滑动部310和凸出于导向槽130外的拨动部320。使用中,限位块300通过在导向槽130内的滑动部310与打印面板100配合限制碳带盒200的位置,限位块300通过拨动部320向远离碳带盒200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300有两个,两个限位块300间隔设置于所述碳带盒200的相对两侧。两个限位块300间隔设置于碳带盒200的两侧,能有效保证碳带盒200的安装稳定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安装块230有两个,两个安装块230分别位于碳带盒200的纵向两侧,两个限位块300分别设置于碳带盒200纵向的两侧,其中一个限位块300位于第二隔板122远离碳带盒200的一侧,另一个限位块300位于第四隔板124远离碳带盒200的一侧,两个安装块230与两个限位块300一一对应配合;限位块300在第一位置时,其中一个限位块300的拨动部320与第二隔板122远离碳带盒200的一侧抵接定位,另外一个限位块300的拨动部320与第四隔板124远离碳带盒200的一侧抵接定位。

进一步,结合图3、图4、图5,所述碳带盒200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动支座211和第二转动支座221,所述第一转动支座211和第二转动支座221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支座211用于与碳带回收卷传动配合,所述第二转动支座221用于与碳带供应卷传动配合。当第一转动支座211为主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221为从动支座时,第一转动支座211正向转动,第二转动支座221通过碳带正向转动;当第二转动支座221为主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211为从动支座时,第二转动支座221反向转动,第一转动支座211通过碳带反向转动。在打印机使用过程中,第一转动支座211和第二转动支座221互为主动支座和从动支座,通过切换第一转动支座211和第二转动支座221的对应工作状态,可以是碳带在碳带回收卷和碳带供应卷之间自由转移,进而实现了打印机中碳带的前进、后退。

进一步,碳带盒安装结构还包括可转动设置于碳带盒200内的第一驱动座212和第二驱动座222,所述第一驱动座212与第一转动支座211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座222与第二转动支座221传动配合;当第一驱动座212为主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221为从动支座时,第一转动支座211正向转动,第二转动支座221通过碳带正向转动;当第二转动支座221为主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211为从动支座时,第二转动支座221反向转动,第一转动支座211通过碳带反向转动。通过选择第一驱动座212或第二驱动座222为主动支座的方式实现碳带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进而实现碳带回收卷和碳带供应卷的收、放。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座212与第一转动支座211间设有第一驱动片213,所述第一驱动片213的一侧与第一驱动座212抵接,第一驱动片213的另一侧与第一转动支座211抵接;所述第二驱动座222与第二转动支座221间设有第二驱动片223,所述第二驱动片223的一侧与第二驱动座222抵接,第二驱动片223的另一侧与第二转动支座221抵接。

当第一驱动座212为主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221为从动支座时,第一驱动片213通过第一驱动座212与第一驱动片213之间的摩擦力随第一驱动座212转动,第一转动支座211通过第一转动支座211与第一驱动片213之间的摩擦力随第一驱动片213转动;碳带牵引第二转动支座221克服第二转动支座221与第二驱动片223之间的摩擦力转动。通过第二转动支座221与第二驱动片223之间的摩擦力,第二转动支座221使牵引第二转动支座221转动碳带处于张紧撑平的状态,避免了碳带出现褶皱,保证了第一驱动座212与第二转动支座221运动的一致性。当第二驱动座222为主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211为从动支座时,第二驱动片223通过第二驱动座222与第二驱动片223之间的摩擦力随第二驱动座222转动,第二转动支座221通过第二转动支座221与第二驱动片223之间的摩擦力随第二驱动片223转动;第一转动支座211克服第一转动支座211与第一驱动片213之间的摩擦力转动。通过第一转动支座211与第一驱动片213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转动支座211使牵引第一转动支座211转动碳带处于张紧撑平的状态,避免了碳带出现褶皱,保证了第二驱动座222与第一转动支座211运动的一致性。

可见,在第一驱动座212为主动支座或第二驱动座222为主动支座时,第一驱动片213和第二驱动片223使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之间的碳带处于张紧状态,避免了碳带松弛影响打印效果的问题。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第一驱动座212和第二转动支座221需要异步传动时,第一驱动座212和第二转动支座221之间可通过第二驱动片223实现异步传动;当第二驱动座222和第一转动支座211需要异步传动时,第二驱动座222和第一转动支座211之间可通过第一驱动片213实现异步传动。

碳带盒200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输入轴214和第二输入轴224;所述第一输入轴214与碳带盒200可转动连接,第一输入轴214的一端位于碳带盒200外,所述第一输入轴214的另一端位于碳带盒200内,所述第一驱动座212与第一输入轴214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支座211与第一输入轴2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224与碳带盒200可转动连接,第二输入轴224的一端位于碳带盒200外,所述第二输入轴224的另一端位于碳带盒200内,所述第二驱动座222与第二输入轴224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支座221与第二输入轴224转动连接,传动简单,结构紧凑。

所述第一驱动座212设有第一止转孔212a,所述第一转动支座211设有第一转接孔211a,第一驱动座212通过第一止转孔212a套接于第一输入轴214上并与第一输入轴214同步转动配合,第一转动支座211通过第一转接孔211a套设于第一输入轴214上并与第一输入轴214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座222设有第二止转孔222a,所述第二转动支座221设有第二转接孔221a,第二驱动座222通过第二止转孔222a套接于第二输入轴224上并与第二输入轴224同步转动配合,第二转动支座221通过第二转接孔221a套设于第二输入轴224上并与第二输入轴224可转动配合,安装结构简单,传动有效。

碳带盒200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齿轮215和第二齿轮225,所述第一齿轮215位于碳带盒200外,第一齿轮215与第一输入轴214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15用于与打印机驱动机构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齿轮225位于碳带盒200外,第二齿轮225与第二输入轴224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25用于与打印机驱动机构传动配合,降低了传动结构对碳带卷的影响,结构简单。

所述碳带盒200设有第一支撑孔201和第二支撑孔202;所述第一支撑孔201内设有第一转动轴承216,所述第一输入轴214安装于第一转动轴承216内;所述第二支撑孔202内设有第二转动轴承226,所述第二输入轴224安装于第二转动轴承226内。转动轴承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输入轴214、第二输入轴224的转动阻力。

具体地,碳带盒200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柱241和第二定位柱242,第一定位柱241与第一转动支座211对应,第一定位柱241用于与碳带回收卷的一端抵接定位,第一转动支座211的用于与碳带回收卷的另一端抵接传动;第二定位柱242与第二转动支座221对应,第二定位柱242与用于与碳带供应卷的一端抵接定位,第二转动支座221用于与碳带供应卷的另一端抵接传动。

进一步,第一定位柱241和第二定位柱242与碳带盒200可滑动配合,第一定位柱241可向靠近或远离第一转动支座211的方向滑动;第二定位柱242可向靠近或远离第二转动支座221的方向滑动,方便了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的拆装。

进一步,碳带盒200设有第一滑动孔241a和第二滑动孔242a,第一定位柱241穿设于第一滑动孔241a内并与第一滑动孔241a滑动配合,碳带盒200与第一定位柱241间设有第一弹性推件251,第一弹性推件251的一端与碳带盒200抵接,第一弹性推件251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柱241抵接,第一弹性推件251用于推动第一定位柱241向靠近第一转动支座211的方向滑动;第二定位柱242穿设于第二滑动孔242a内与第二滑动孔242a滑动配合,碳带盒200与第二转动支座221间设有第二弹性推件252,第二弹性推件252的一端与碳带盒200抵接,第二弹性推件252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柱242抵接,第二弹性推件252用于推动第二定位柱242向靠近第二转动支座221的方向滑动。

结合图2、图5,所述碳带盒200设有第一安装口203和第二安装口204,第一安装口203和第二安装口204分别位于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之间的碳带的两侧,打印面板100设有与第一安装口203和第二安装口204对应的打印头260;所述打印头260穿过第一安装口203和第二安装口204凸出于碳带盒200外,打印头260用于与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间的碳带抵接。碳带盒200在向靠近打印面板100移动安装时,打印头260在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口203和第二安装口204后与碳带抵接并将碳带撑出碳带盒200。

结合图2,所述打印头260设有第一导向凸起261a和第二导向凸起261b,所述第一导向凸起261a和第二导向凸起261b沿碳带供应卷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凸起261a和第二导向凸起261b用于与碳带供应卷和碳带回收卷之间的碳带配合。第一导向凸起261a和第二导向凸起261b能对经过打印头260的碳带进行移动导向。

结合图6、图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打印机,包括走纸部400和打印部500,打印部500包括所述的碳带盒安装结构,所述走纸部400与打印部500之间形成第一走纸通道420,所述走纸部400靠近打印部500的侧面上设有打印辊410,所述打印部500的打印头260与所述打印辊410相对设置,所述打印辊410与所述打印头260之间形成打印通道440,所述走纸部400内设有第二走纸通道430,所述第一走纸通道420、所述第二走纸通道430均与所述打印通道440连通,所述走纸部40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分别驱动打印纸910在所述第一走纸通道420或所述第二走纸通道430内移动,所述打印部500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2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0与第一驱动座212或第二驱动座222传动配合。

上述打印机,当需要切换打印纸910时,可先利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打印纸910由打印通道440回退至第一走纸通道420内,同时第二驱动机构520驱动第二驱动座222使碳带920与上述打印纸910同步回退,使碳带920上已打印的部分回退,再利用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另一打印纸910由第二走纸通道430前进至打印通道440内,第二驱动机构520驱动第一驱动座212使碳带920与上述打印纸910同步前进再次前进的过程,碳带920上未打印的部分不会伸出打印通道440,造成碳带920的浪费,同时碳带920与两卷打印纸910同步移动,不会造成碳带920与打印纸910之间摩擦,造成对碳带920的磨损。

结合图8,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0包括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所述第一电机521与第一驱动座212传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522与第二驱动座222传动配合,所述第一电机521与所述第二电机522均为单转向电机。碳带920前进时,打印辊410和打印头260配合驱动打印纸910向前进,第一电机521驱动第一驱动座212转动,第一驱动座212为主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221为从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211正向转动,第二转动支座221通过碳带920正向转动。当碳带920回退时,打印辊410和打印头260配合驱动打印纸910向后退,第二电机522驱动第二驱动座222转动,第二驱动座222为主动支座、第一转动支座211为从动支座,第二转动支座221正向转动,第一转动支座211通过碳带920反向转动。通过选择第一电机521或第二电机522为主动支座的方式实现碳带920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进而实现碳带回收卷和碳带供应卷的收、放。

具体地,上述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设置于打印面板100上,第一电机521与第一输入轴214上的第一齿轮215啮合传动,第二电机522与第二输入轴224上的第二齿轮225啮合传动。

结合图9,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20包括第三电机523,所述第三电机523与第二驱动座222传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座212与打印辊410传动配合。此时碳带供应卷的转动由第三电机523控制,而碳带回收卷的转动可通过第一驱动座212与打印辊410的传动配合控制,此时可方便控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机523通过第二齿轮225使第二驱动座222转动。

进一步,所述打印辊410与第一驱动座212的传动配合可以是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传动的传动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打印效果。具体地,所述打印辊410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齿轮411,打印辊410与第一驱动座212通过第三齿轮411和第一齿轮215之间的第四齿轮524啮合传动。

进一步,所述打印部500还包括第一面板,所述走纸部400还包括第二面板600及第三面板700;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600及第三面板700依次板面相对间隔设置,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600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走纸通道420,第二面板600和第三面板700配合形成所述第二走纸通道430;所述第一面板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面板600设有第三穿孔610及与第一穿孔对应的第二穿孔。结合图10、图11,所述第三面板700设有与第三穿孔610对应的第四穿孔710;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设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与第一面板远离第二面板600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抵接块与第二面板600远离第一面板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连接柱800穿设于第三穿孔610和第四穿孔710内,所述第二连接柱800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三抵接块810和第四抵接块820,所述第三抵接块810与第二面板600远离第三面板700的一侧抵接,所述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三面板700远离第二面板600的一侧抵接。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800上的第一抵接块、第二抵接块、第三抵接块810及第四抵接块820能修正第一面板、第二面板600及第三面板700的配合间距,使走纸通道间距均匀,进而减小了第一走纸通道420和第二走纸通道430的高度变化,提高了带状载体在第一走纸通道420和第二走纸通道430内的导向性,提高了带状载体在打印机中走纸的顺畅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柱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穿孔的内壁设有与第二抵接块配合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第二穿孔到第一穿孔的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柱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块与第一通槽对应,第一连接柱可在第二穿孔到第一穿孔的方向上滑动;第一连接柱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块与第一通槽脱离,第二抵接块与第二面板600远离第一面板的一侧抵接。结合图12、图13,所述第二连接柱800与第三穿孔610和第四穿孔710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三穿孔610的内壁设有与第三抵接块810配合的第二通槽711,所述第二通槽711沿第三穿孔610到第三穿孔610的方向设置;第二连接柱800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四抵接块与第二通槽711对应,第二连接柱800可在第四穿孔710到第三穿孔610的方向上滑动;第二连接柱800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二通槽711脱离,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三面板700远离第二面板600的一侧抵接。通过转动和滑动第一连接柱实现了第一连接柱与第二面板600的拆装,通过转动和滑动第二连接柱800实现了第二连接柱800与第三面板700的拆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抵接块有两个,两个第二抵接块沿第一连接柱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槽有两个,两个第一通槽与两个第二抵接块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抵接块820有两个,两个第四抵接块820沿第二连接柱80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通槽711有两个,两个第二通槽711与两个第四抵接块820一一对应。第二抵接块数量的增加,增加了第二抵接块与第二面板600抵接的稳定性,第四抵接块820数量的增加,增加了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三面板700抵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一抵接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与第一面板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侧与第一抵接块抵接;所述第二面板600和第三抵接块810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830,所述第二弹性件830的一侧与第二面板600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830的另一侧与第三抵接块810抵接。第一面板和第一抵接块之间的第一弹性件能弥补第二抵接块与第二面板600、第一抵接块与第一面板之间的间隙,使第一连接柱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600的连接位置关系处于稳定状态。第二面板600和第三抵接块810之间的第二弹性件830能弥补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三面板700、第三抵接块810与第二面板600之间的间隙,使第二连接柱800与第二面板600和第三面板700的连接位置关系处于稳定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远离第二面板600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抵接块配合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抵接块与第一限位部抵接时,第二抵接块与第一通槽对应,第一连接柱可在第二穿孔到第一穿孔的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一抵接块与第二限位部抵接时,第二抵接块与第一通槽脱离,第二抵接块与第二面板600远离第一面板的一侧抵接。结合图11,所述第二面板600远离第三面板700的一侧设有与第三抵接块810配合的第三限位部621和第四限位部622;所述第三抵接块810与第三限位部621抵接时,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二通槽711对应,第二连接柱800可在第四穿孔710到第三穿孔610的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三抵接块810与第四限位部622抵接时,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二通槽711脱离,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三面板700远离第二面板600的一侧抵接。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设置,方便判断第二抵接块与第一通槽位置配合关系,第三限位部621和第四限位部622的设置,方便判断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二通槽711位置配合关系。

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远离第二面板600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抵接块配合的第一弧形凸块,所述第一弧形凸块的一端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弧形凸块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面板600远离第三面板700的一侧设有与第三抵接块810配合的第二弧形凸块620,所述第二弧形凸块620的一端为所述第三限位部621,所述第二弧形凸块620的另一端为所述第四限位部622。第一弧形凸块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通过第一弧形凸块与第一抵接块的配合限制了第一抵接块的转动范围,方便了控制第二抵接块与第一通槽的位置关系;第二弧形凸块620的两端分别为第三限位部621和第四限位部622,通过第二弧形凸块620与第三抵接块810的配合限制了第三抵接块810的转动范围,方便了控制第四抵接块820与第二通槽711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块远离第二抵接块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穿孔配合的第一导向锥面;所述第二抵接块远离第四抵接块820的一端设有与第四穿孔710配合的第二导向锥面821。第一导向锥面的设置,方便了第二抵接块与第二穿孔的安装;第二导向锥面821的设置,方便了第四抵接块820与第四穿孔710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块靠近第二抵接块的一端设有与第二面板600配合的第一抵接导向面,所述第一抵接导向面相对第一连接柱的转动方向倾斜设置。结合图13,所述第三抵接块810靠近第二抵接块的一端设有与第二面板600配合的第二抵接导向面822,所述第二抵接导向面822相对第二连接柱800的转动方向倾斜设置。结构简单,方便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800从第二位置转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柱设有与第一面板配合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600之间,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一连接柱在第二穿孔到第一穿孔方向上滑动的范围;所述第二连接柱800设有与第二面板600配合的第二限位件840,所述第二限位件840位于第二面板600和第三面板700之间,第二限位件840用于限制第二连接柱800在第四穿孔710到第三穿孔610方向上滑动的范围。第一限位件的设置,限制了第一连接柱在第二穿孔到第一穿孔方向的滑动范围,避免了第一连接柱脱离第一面板;第二限位件840的设置,限制了第二连接柱800在第四穿孔710到第三穿孔610方向的滑动范围,避免了第二连接柱800脱离第二面板6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柱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连接安装结构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柱的安装结构可以参照附图中第二连接柱800与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的安装机构。

结合图7,打印头260包括结构件261、加热件262,结构件261设置于打印面板100上,结构件261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口203和第二安装口204,加热件262设置于结构件261上靠近打印辊410的一侧,加热件262与所述打印辊410配合构成所述打印通道440,结构件261上加热件262的两侧分别设有弧面件263和撑平杆264。弧面件263可保证碳带920经过弧面件263的过程更顺畅,同时撑平杆264与弧面件263位于加热件262的两侧,可保证碳带920被充分拉平,提高后续的打印效果。

具体地,上述第一导向凸起261a和第二导向凸起261b分别设置于结构件261上。

具体地,撑平杆264的碳带支撑部、加热件262的碳带支撑部及弧面件263的碳带支撑部呈折线形,经过撑平杆264、加热件262及弧面件263的碳带920与部分包覆于打印辊410上,如此使碳带920与打印头260及经过打印辊410的打印纸的接触更充分,不会产生褶皱,打印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碳带盒200内设有张紧杆265,张紧杆265相对撑平杆264设置于加热件262的另一侧。张紧杆265可保证碳带920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张紧状态,防止出现打滑或褶皱等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打印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打印机控制方法,采用上述打印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打印纸910回退,使第一打印纸910由打印通道440回退至第一走纸通道420内,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碳带920与第一打印纸910同步回退;

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二打印纸910前进,使第二打印纸910由第二走纸通道430前进至打印通道440内,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碳带920与第二打印纸910同步前进。

上述打印机控制方法,碳带920经过回退及再次前进的过程,碳带920上未打印的部分不会伸出打印通道440,避免打印纸910的浪费。

进一步,上述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碳带920与第一打印纸910同步回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碳带920与第一打印纸910同步回退至第一预定位置后,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碳带920停止,其中,第一预定位置位于第一走纸通道420内,且第一预定位置位于第二走纸通道430与打印通道440交汇处远离打印通道440的一侧。

此时第一打印纸910回退至第一走纸通道420内,不会对第二打印纸910的前进造成干涉。

进一步,上述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碳带920与第二打印纸910同步前进,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二打印纸910前进至第二预定位置后,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碳带920与第二打印纸910同步前进,其中,第二预定位置位于第二走纸通道430内,第二预定位置与第一预定位置距离打印通道440的走纸距离相等。

由于第一预定位置与第二预定位置距离打印通道440的走纸距离相等,则碳带920跟随第一打印纸910回退的距离与碳带920跟随第二打印纸910前进的距离相等,可保证碳带920与第二打印纸910前进至打印通道440内时,碳带920上未打印与已打印的交界处正好位于打印通道440内,不会造成碳带920的浪费,同时在上述打印纸910与碳带920的移动过程中,打印纸910与碳带92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摩擦。

进一步,上述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碳带920与第二打印纸910同步前进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第二打印纸910前进至打印通道440内,打印头260开始打印工作。

此时打印头260不会在第一打印纸910与第二打印纸910切换期间工作,更省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