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纸盒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8587发布日期:2019-03-16 00:5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记录纸盒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纸盒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存在便携式的打印机,然而该类打印机被形成为盒形并且较大,将其放入手提包等中进行携带。另外,打印机还需要记录纸或用于放入记录纸的托架等,往往将记录纸或托架也一起携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94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4581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终端得到普及,考虑存在想要使用便携式信息终端与其他信息终端同样地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需求。由于便携式信息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便携性,因此用于对来自便携式信息终端的输出进行打印的打印机也优选小型且便携性高的打印机。

另一方面,关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应用程序趋于多样化,因此,关于用于对来自便携式信息终端的输出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寻求一种能够在各种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记录纸盒,即一种能够从多种不同的记录纸中选择记录纸并进行打印的记录纸盒。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用于容纳记录纸的记录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纸盒具有在壳体内重叠设置的多个收纳盒以及旋转传送凸轮,相邻的所述收纳盒的一侧的端部以形成有台阶部的状态连接,所述台阶部的阶差与所述台阶部的宽度大致相同,所述旋转传送凸轮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两根销,在所述收纳盒的至少一侧的端部上设有销承受部,在所述销的至少一个进入相邻的所述收纳盒的至少一个的销承受部中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旋转传送凸轮旋转,能够使多个所述收纳盒以保持连接的状态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纸盒,能够提供一种小型且便携性高的记录纸盒,其能够从多种记录纸中选择所希望的记录纸并进行打印。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内部的左侧视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内部的右侧视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内部的正视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一收纳盒、第二收纳盒、第三收纳盒的说明图(1)。

图12是第一收纳盒、第二收纳盒、第三收纳盒的说明图(2)。

图13是第一收纳盒、第二收纳盒、第三收纳盒的说明图(3)。

图14是选择了第一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1)。

图15是选择了第一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2)。

图16是选择了第一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3)。

图17是选择了第一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4)。

图18是选择了第二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1)。

图19是选择了第二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2)。

图20是选择了第二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3)。

图21是选择了第二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4)。

图22是从选择了第一收纳盒的状态转移到选择了第二收纳盒的状态的途中的说明图。

图23是选择了第三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1)。

图24是选择了第三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2)。

图25是选择了第三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3)。

图26是选择了第三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4)。

图27是旋转传送凸轮的驱动方法的说明图。

图28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9是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打印方法的说明图。

图30是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31是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32是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内部的左侧视图。

图33是选择了第一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4是选择了第二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5是从选择了第一收纳盒的状态转移到选择了第二收纳盒的状态的途中的说明图。

图36是选择了第三收纳盒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7是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背面盖的说明图(1)。

图38是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纸盒的背面盖的说明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相同的部件等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本说明书中,x1-x2方向、y1-y2方向、z1-z2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另外,将包含x1-x2方向及y1-y2方向的面记载为xy面,将包含y1-y2方向及z1-z2方向的面记载为yz面,将包含z1-z2方向及x1-x2方向的面记载为zx面。

[第1实施方式]

(打印装置)

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装置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装置能够利用无线通信从未图示的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终端接收信息,并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装置具有用于容纳多种记录纸的记录纸盒100、以及笔型的打印机200。在记录纸盒100中,设有能够容纳大小、厚度、颜色等不同的多种记录纸的多个收纳盒。

(打印机)

首先,参照图2及图3对打印机200进行说明。图2是打印机200的立体图,图3是打印机200的局部剖视图。打印机200是外观被形成为圆柱形,并且具有打印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的iot(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设备。

打印机200具有热敏头等打印头211、压纸辊212、供纸辊213、记录纸引导部214、加压弹簧、控制基板216、内盖250、以及外盖260。打印头211通过加压弹簧215的弹力被推向压纸辊212。记录纸从设有微黏着性的供纸辊213的一侧沿着记录纸引导部214进入打印机200,以被夹在打印头211与压纸辊212之间的状态,一边被压纸辊212输送一边被打印并被排出。在控制基板216上搭载有用于对打印机200进行控制的电子电路和电子零件。

内盖250和外盖260为圆筒形,以内盖250进入外盖260内侧的方式形成。在内盖250上,设有沿着其母线开口的供纸口251及排纸口252,在外盖260上,设有沿着其母线开口的供纸口261及排纸口262。外盖260能够相对于放入其内侧的内盖250旋转。当利用打印机200进行打印时,内盖250的供纸口251与外盖260的供纸口261的位置一致并开放,内盖250的排纸口252与外盖260的排纸口262的位置一致并开放。记录纸从如此开放的供纸口251及供纸口261进入打印机200,并从排纸口252及排纸口262被排出。

在打印机200中,在能够进行打印的供纸口251、261开放的状态下,能够将记录纸盒100连接到供纸口261。当利用打印机200进行打印时,打印数据通过ble(bluetoothlowenergy)等无线通信从未图示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被发送到打印机200。打印机200从天线接收打印数据并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

在打印机200的壳体内部,设有放入了作为充电电池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源280。利用从锂离子电池所供应的电力,能够对打印机200进行驱动。

打印机200是直径大约为18mm、长度大约为165mm~170mm的小型打印机,并且能够无负担地携带。在打印机200上设有钩290,能够与笔同样地以插在衣服的胸口口袋等中的状态来携带。

(记录纸盒)

接着,对记录纸盒100进行说明。图4是记录纸盒100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记录纸盒100的内部样子的透视立体图,图6是俯视图,图7是左侧视图,图8是右侧视图,图9是正视图。图10是对图4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的图。

记录纸盒100被形成为y1-y2方向的长度大于x1-x2方向的长度的大致长方形。在壳体101内,具有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第一输送辊140、第二输送辊150。在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中,能够分别容纳不同种类的记录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记录纸的大小例如为a8(52mm×74mm)。

第一输送辊140和第二输送辊150以x1-x2方向为纵向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01的第一输送辊140和第二输送辊150附近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向打印机供应记录纸的开口102。

另外,在壳体101内,分别设有旋转传送凸轮161、162、163、164。如图10所示,旋转传送凸轮161具有第一圆板部161a、设在与第一圆板部161a相比的外侧且直径小于第一圆板部161a的第二圆板部161b、以及设在第一圆板部161a内侧的两根销161c。第一圆板部161a的圆的中心与第二圆板部161b的圆的中心一致,两根销161c设在以第一圆板部161a的圆的中心为基准相对的位置处。换言之,两根销161c的中间为第一圆板部161a的圆的中心,两根销161c形成在以第一圆板部161a的圆的中心为中心旋转180°的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另外的旋转传送凸轮162、163、164也被形成为与旋转传送凸轮161相同的形状。

旋转传送凸轮161、162分别设在第二输送辊150的轴的两端。旋转传送凸轮161设在第二输送辊150的轴的x2侧的端部上,旋转传送凸轮162设在x1侧的端部上。旋转传送凸轮161、162设在记录纸盒的y2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二输送辊150的旋转轴的中心与旋转传送凸轮161、162的中心一致,但是第二输送辊150与旋转传送凸轮161、162是以各自独立地旋转的方式连接。旋转传送凸轮161的旋转通过传动轴165被传递至旋转传送凸轮162。具体来说,设在旋转传送凸轮161上的未图示的齿轮与设在传动轴165上的一个未图示的齿轮咬合,设在传动轴165上的另一个未图示的齿轮与旋转传送凸轮162咬合。因此,当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时,传动轴165随着旋转传送凸轮161的旋转而旋转,进一步地,旋转传送凸轮162旋转。

旋转传送凸轮163、164设在记录纸盒的y1侧,旋转传送凸轮163设在x2侧,旋转传送凸轮164设在x1侧。另外,在记录纸盒的x2侧设有用于将旋转传送凸轮161的旋转传递至旋转传送凸轮163的正时皮带166,在x1侧设有用于将旋转传送凸轮162的旋转传递至旋转传送凸轮164的正时皮带167。再有,在记录纸盒上设有用于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的电动机168。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电动机168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该旋转经由传动轴165被传递至旋转传送凸轮162使得旋转传送凸轮162旋转。同时,旋转传送凸轮161的旋转经由正时皮带166被传递至旋转传送凸轮163使得旋转传送凸轮163旋转,进一步地,旋转传送凸轮162的旋转经由正时皮带167被传递至旋转传送凸轮164使得旋转传送凸轮164旋转。因此,通过利用电动机168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经由传动轴165、正时皮带166、正时皮带167,另外三个旋转传送凸轮162、163、164也联动地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及图8所示,在第二收纳盒120的两个侧面上,设有支撑销128。再有,在与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相比的x1侧和x2侧,设有弹簧170和连接部件171。弹簧170例如为螺旋弹簧,其一个端部170a与壳体101的内侧连接,另一个端部170b与设在连接部件171上的连接部172连接。在连接部件171上形成有细长孔171a,并且为支撑销128和支撑销103进入细长孔171a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弹簧170上沿着收缩方向、即连接部件171沿y2方向移动的方向作用有复原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在壳体内沿z1-z2方向层叠连接。图11是被层叠的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的侧视图,图12是y2侧的放大图,图13是y1侧的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其他收纳盒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部,通过连接各个连接部,从而能够使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为一体的状态。

在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被层叠连接的状态下,由第一收纳盒110和第二收纳盒120在y2侧形成台阶部113,在y1侧形成台阶部114。另外,由第二收纳盒120和第三收纳盒130在y2侧形成台阶部123,在y1侧形成台阶部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台阶部113的阶差(台阶间高度差)h1与台阶部的宽度w1被形成为大致相同,台阶部123的阶差h2与台阶部的宽度w2被形成为大致相同。同样地,如图13所示,台阶部114的阶差h3与台阶部的宽度w3被形成为大致相同,台阶部124的阶差h4与台阶部的宽度w4被形成为大致相同。

虽然在依次切换收纳盒时需要旋转轴,但是对于该旋转轴效率最佳的是采用第二输送辊的旋转轴。收纳在盒中的最上面的纸张需要与第二输送辊接触。由此,需要使一个销位于与第二输送辊接触的水平面的上方,并在圆弧内包括第二输送辊。如果另外设置旋转轴,则需要设在第二输送辊的外部。然而,位于第二输送辊侧面的收纳盒的侧端面又不能干扰第二输送辊。同时以旋转轴为中心,至位于侧面的盒的销的距离和至与辊接触的收纳盒的销的距离需要相等,因此与以第二输送辊为旋转中心的该方式相比,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配置的宽度和高度较大。因此,当以第二输送辊的旋转轴为收纳盒的传送的旋转轴时,安装上的效率最佳。

在第一收纳盒110的y2侧的上端设有销承受部111,在y1侧的上端设有销承受部112。在第二收纳盒120的y2侧的上端设有销承受部121,在y1侧的上端设有销承受部122。在第三收纳盒130的y2侧的上端设有销承受部131,在y1侧的上端设有销承受部132。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个收纳盒上,设有用于使各自所收纳的最上面的记录纸与第二输送辊150接触的窗部。在图10中,示出了设在第二收纳盒120上的窗部127和设在第三收纳盒130上的窗部137,并示出了收纳在第二收纳盒120中的记录纸与第二输送辊150经由窗部127接触的状态。

(收纳盒的选择)

接着,对记录纸盒中的记录纸的选择进行说明。记录纸的选择是通过使电动机168旋转来进行。

图14至图17示出了在第一收纳盒中所收纳的记录纸上进行打印时的状态。图14是侧视图,图15是y2侧的放大图,图16是y1侧的放大图。图17示出了壳体101内的各收纳盒的状态,图示出了弹簧170及连接部件17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图21、图26中,为便于说明,示出了旋转传送凸轮162及旋转传送凸轮164,但在纸面相反侧的对应位置上存在旋转传送凸轮161及旋转传送凸轮163。

如上所述,在旋转传送凸轮161上在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两根销161c,同样地,在旋转传送凸轮163上在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两根销163c。在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下,销161c之中的一个进入第一收纳盒110的销承受部111中,销163c之中的一个进入第一收纳盒110的销承受部112中。需要说明的是,另一个销161c以及另一个销163c未与任何东西接触。

另外,如图17所示,在该状态下,利用弹簧170,以壳体101的支撑销103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对连接部件171作用有施力。由于该施力,进入连接部件171的细长孔171a内的支撑销128沿y2方向被推压。这样一来,当支撑销128沿y2方向被推压时,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整体沿y2方向被推压,能够防止销承受部111与销161c分离。另外,第二输送辊150与收纳在第一收纳盒110中的最上面的记录纸接触。

接着,对在收纳在第二收纳盒120中的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8至图21示出了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图18是侧视图,图19是y2侧的放大图,图20是y1侧的放大图。图21示出了选择了第二收纳盒时的壳体内的各收纳盒的状态,图示出了弹簧170及连接部件171。

从第一收纳盒110到第二收纳盒120的切换是通过利用电动机168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图18所示顺时针方向旋转来进行。图22示出了从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转移到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的途中的状态,通过从图15所示的状态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从而变成图2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通过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90°,从而变成图19所示的状态。由此,通过从图15的状态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从而变成图19所示的状态。

当从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转移到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时,第一收纳盒110的销承受部111、第二收纳盒120的销承受部121、第三收纳盒130的销承受部131沿着图1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轨迹移动。通过使旋转传送凸轮161~164旋转,使得所层叠的收纳盒在通过销承受部111、121、131的直线上沿倾斜方向移动。

当从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图15的状态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首先,在壳体内所层叠的各收纳盒被销161c推压,整体向左下方向移动,与在第一收纳盒110中所收纳的记录纸接触的第二输送辊150相对地向着z1方向远离记录纸的纸面。之后,当进一步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所层叠的收纳盒从左下方向向左方向、左上方向、上方向、右上方向移动,变为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图19的状态。换言之,通过使旋转传送凸轮161从图15的状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使得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作为一体沿着y1方向及z1方向移动,变成图19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选择第二收纳盒120时,第二输送辊150相对地相对于记录纸的纸面向着z2方向移动,在窗部127与在第二收纳盒120中所收纳的最上面的记录纸接触。

在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下,旋转传送凸轮161的一个销161c进入第一收纳盒110的销承受部111中,另一个进入第二收纳盒120的销承受部121中。另外,旋转传送凸轮163的一个销163c进入第一收纳盒110的销承受部112中,另一个进入第二收纳盒120的销承受部122中。图10示出了该状态。

另外,在图21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弹簧170的复原力,进入连接部件171的细长孔171a内的支撑销128沿y2方向被推压。另外,第二输送辊150与收纳在第二收纳盒120中的记录纸之中最上面的记录纸接触。

接着,对在收纳在第三收纳盒130中的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3至图26示出了选择了第三收纳盒130的状态。图23是侧视图,图24是y2侧的放大图,图25是y1侧的放大图。图26示出了壳体内的各收纳盒,图示出了弹簧170及连接部件171。

与从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到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的转移同样,从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到选择了第三收纳盒130的状态的转移是通过利用电动机168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图18所示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来进行。

在选择了第三收纳盒130的状态下,旋转传送凸轮161的一个销161c进入第三收纳盒130的销承受部131中,另一个进入第二收纳盒120的销承受部121中。另外,如图25所示,旋转传送凸轮163的一个销163c进入第三收纳盒130的销承受部132中,另一个进入第二收纳盒120的销承受部122中。

通过这样进行动作,所层叠的收纳盒从图21的状态向图示上方左侧移动至图26所示的位置,第二输送辊150与在第三收纳盒130中所收纳的记录纸之中最上面的记录纸接触。另外,在图26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弹簧170的复原力,进入连接部件171的细长孔171a内的支撑销128沿y2方向被推压。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旋转传送凸轮使层叠在壳体内的收纳盒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打印对象的记录纸。因此,无需携带多种纸张盒,提高了方便性。

在以上说明中,对从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到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的转移、从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到选择了第三收纳盒130的状态的转移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同样地通过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来进行从选择了第三收纳盒130的状态到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的转移、从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到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的转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上设置用于识别各个收纳盒的识别标记。通过在未图示的识别标记检测部中对该识别标记进行检测,从而能够自动判断记录纸的种类或所选择的收纳盒,并且通过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以移动收纳盒的位置,从而能够选择所希望的记录纸并进行打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电动机168与旋转传送凸轮161直接连接,另外也可以如图27所示在电动机168的旋转轴168a与旋转传送凸轮161之间设置齿轮等旋转传递部件169。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电动机168旋转,从而能够使与旋转轴168a接触的旋转传递部件169旋转,并进一步使与旋转传递部件169接触的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

(打印动作)

接着,对打印装置中的打印进行说明。图28示出了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的打印机200。图29是与第二收纳盒120连接的部分的剖面的放大图。

在记录纸盒100的开口102与打印机200的供纸口251及供纸口261连接的状态下,供纸辊213与第一输送辊140处于接触的状态。第一输送辊140响应于供纸辊213的旋转而旋转。在记录纸盒100上,设有用于使第二输送辊150随着第一输送辊140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齿轮181及第二齿轮182。在第一输送辊140和第二输送辊150上分别设有直接连接的齿轮,第一齿轮181被连接到与第一输送辊140直接连接的齿轮上,第二齿轮182被连接到第一齿轮181上,与第二输送辊150直接连接的齿轮被连接到第二齿轮182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9中,为便于说明,省略了第一齿轮181及第二齿轮182的齿。另外,除了图29以外,省略了第一齿轮181及第二齿轮182的图示。

当利用打印机200进行打印时,为了向打印头211输送记录纸,供纸辊213沿图29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供纸辊21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输送辊14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经由第一齿轮181及第二齿轮182被传递至第二输送辊150,第二输送辊15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第二输送辊150经由第二收纳盒120的窗部127与第二收纳盒120的最上面的记录纸的表面接触。通过使第二输送辊15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记录纸沿y2方向移动并向着打印机200被输送,通过开口102与供纸口251及供纸口261连接的区域,被夹在供纸辊213与第一输送辊140之间,向着打印头211被输送。由于第一输送辊140和第二输送辊150具有单向(one-way)功能,因此即使供纸辊21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也不会将记录纸向记录纸盒100侧输送。

当利用打印装置进行打印时,通过对设在未图示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上的触摸屏进行操作,从而向便携式信息终端输入打印的指示。通过向便携式信息终端输入指示,从而通过ble等通信将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打印信息或用于指示打印的信号发送到打印装置,并基于该信息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

(其他的连接示例)

接着,参照图30进行说明,其示出了连接有记录纸盒100的打印机200被安装在便携式信息终端300上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打印机200的电源280被拆下。在便携式信息终端300上安装有智能外套(smartjacket。以下称为“外套”)310,外套310与打印机200或记录纸盒100由连接部件连接。

[第2实施方式]

(记录纸盒)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记录纸盒100进行说明。图3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纸盒100的透视立体图,图32是左侧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纸盒100的壳体101上,设有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第一输送辊140、第二输送辊1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纸盒100中,设有旋转传送凸轮161及162、传动轴165,未设有旋转传送凸轮163及164、正时皮带166及167。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1~图38中,省略了用于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的电动机的图示。

另外,如图32所示,在作为第二收纳盒120的侧面的x1侧和x2侧,设有两根支撑销428、429。在与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相比的x1侧和x2侧,分别设有弹簧170和连接部件470。连接部件470具有第一连接部件471、第二连接部件472、连结部件473。通过这样设置第一连接部件471和第二连接部件472,从而能够使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以保持平行的方式移动,因此无需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旋转传送凸轮163及164、正时皮带166及167。

弹簧170例如为螺旋弹簧,其一个端部170a与壳体101的内侧连接,另一个端部170b与设在连接部件470上的连接部474连接。第一连接部件471和第二连接部件472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在第一连接部件471上形成有细长孔471a,在第二连接部件472上形成有细长孔472a。第一连接部件471的z1方向的端部和第二连接部件472的z1方向的端部被连结部件473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471和第二连接部件472被连结部件473连接的状态下,细长孔471a的纵向与细长孔472a的纵向平行。因此,具有第一连接部件471、第二连接部件472及连结部件473的连接部件470为弓形(pantograph)。

另外,设在第二收纳盒120的侧面上的支撑销428和设在壳体101的内侧的支撑销403进入细长孔471a中。同样地,支撑销429和支撑销404进入细长孔472a中。在该状态下,在弹簧170上沿着收缩方向、即连接部件470沿y2方向移动的方向作用有复原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收纳盒110的z1侧的y2侧的端部设有销承受部111,在第二收纳盒120的z1侧的y2侧的端部设有销承受部121,在第三收纳盒130的z1侧的y2侧的端部设有销承受部131。另一方面,在第一收纳盒110、第二收纳盒120、第三收纳盒130各自的y1侧设有销承受部132。

(收纳盒的选择)

接着,对记录纸盒中的记录纸的选择进行说明。

参照图33,对在第一收纳盒110中所收纳的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3~图36中,为便于说明,示出了旋转传送凸轮162,但在纸面相反侧的对应位置上存在旋转传送凸轮161。

在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下,虽然未图示,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旋转传送凸轮161的销161c之中的一个进入第一收纳盒110的销承受部111中。需要说明的是,另一个销161c未与任何东西接触。

在该状态下,利用弹簧170,以设在壳体101上的支撑销403为中心沿图33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对第一连接部件471作用有施力,并以设在壳体101上的支撑销404为中心沿图33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对第二连接部件472作用有施力。由于该施力,进入细长孔471a内的支撑销428和进入细长孔472a内的支撑销429沿y2方向被推压。

接着,参照图34对在收纳在第二收纳盒120中的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情况进行说明。

将选择的盒从第一收纳盒110改变到第二收纳盒120是通过利用未图示的电动机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图3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来进行。图35示出了从选择了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转移到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的途中的状态。具体来说,通过从图33的状态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90°,从而变成图35所示的状态。进一步通过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旋转90°,从而变成图34所示的状态。换言之,通过从图33的状态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从而变成图34所示的状态,使所层叠的收纳盒向图中左斜上方移动。

在选择了第二收纳盒120的状态下,虽然未图示,但旋转传送凸轮161的一个销161c进入第一收纳盒110的销承受部111中,另一个进入第二收纳盒120的销承受部121中。另外,如图34所示,在该状态下,由于弹簧170的复原力,进入第一连接部件471的细长孔471a内的支撑销428和进入第二连接部件472的细长孔472a内的支撑销429沿y2方向被推压。

接着,参照图36对在收纳在第三收纳盒130中的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情况进行说明。

与从第一收纳盒110的状态到第二收纳盒120的切换同样,将选择的盒从第二收纳盒120改变到第三收纳盒130的情况也是通过利用未图示的电动机使旋转传送凸轮16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来进行。通过该动作,在壳体内所层叠的收纳盒从图34的位置向图示左斜上方移动至图36的位置,输送辊与在第三收纳盒130中所收纳的记录纸接触。

在选择了第三收纳盒130的状态下,虽然未图示,但一个销161c进入第三收纳盒130的销承受部131中,另一个进入第二收纳盒120的销承受部121中。另外,如图36所示,在该状态下,由于弹簧170的复原力,进入第一连接部件471的细长孔471a内的支撑销428和进入第二连接部件472的细长孔472a内的支撑销429沿y2方向被推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纸盒100中,如图37及图38所示,在壳体101的y1侧端部附近设有背面盖109,在第一收纳盒110的y1侧端部附近设有背面盖119。在向第一收纳盒110补充记录纸时,打开背面盖109,并进一步打开背面盖119。

同样地,在第二收纳盒120的y1侧端部附近设有背面盖129,在向第二收纳盒120补充记录纸时,打开背面盖109,并进一步打开背面盖129。

另外,在第三收纳盒130的y1侧端部附近设有背面盖139,在向第三收纳盒130补充记录纸时,打开背面盖109,并进一步打开背面盖139。这样一来,通过设置背面盖109、背面盖119、背面盖129、背面盖139,从而能够保持将记录纸盒连接到打印机的状态来补充记录纸。

壳体101的背面盖109、第一收纳盒110的背面盖119、第二收纳盒120的背面盖129、第三收纳盒130的背面盖139也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以外的内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内容并非限定发明内容的内容。另外,收纳盒的层数不限于3层。

符号说明

100记录纸盒

101壳体

102开口

103支撑销

110第一收纳盒

111、112销承受部

120第二收纳盒

121、122销承受部

127窗部

128支撑销

130第三收纳盒

131、132销承受部

140第一输送辊

150第二输送辊

161、162、163、164旋转传送凸轮

161c销

165传动轴

166、167正时皮带

168电动机

170弹簧

171连接部件

171a细长孔

200打印机

213供纸辊

300便携式信息终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