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8579发布日期:2019-03-16 00:5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打印机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有自动进行打印设定的标签打印机。该标签打印机在带状标签的芯(中心)和色带(墨带)的供给卷轴配设ic芯片,并从各ic芯片读取标签的种类和色带的种类,自动切换成其组合的既定(默认)的打印设定。

不过,标签打印机的既定的印字浓度由于是通用地使用的浓度,因此,当在公司等中进行标签的打印时,往往有不变为公司等独自规定的浓度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印字浓度自动被切换成既定的印字浓度,也变得需要用户进行将标签打印机切换成设定模式并从既定的设定微调整印字浓度的作业。在公司等中,根据换贴标签等的需要而进行打印标签的机会较多。此外,由于标签和油墨的组合的种类丰富,所以微调整的调整幅度根据这些的组合而不同。因此,有对用户来说调整作业成为负担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印机,其能够减轻通过用户进行的包含印字浓度的打印设定的调整的负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可装卸地更换具有第一非接触标签的墨单元及具有第二非接触标签的打印介质,该打印机,包括:接受既定的设定的调整操作的接受部、当所述墨单元和所述打印介质以组合的方式已被安装时,将表示所述墨单元和所述打印介质的组合的信息、在所述墨单元和所述打印介质以组合的方式已被安装时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所述调整操作的调整信息写入到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或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中的写入部、当所述墨单元和所述打印介质以组合方式已被安装时,从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或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中读取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墨单元及所述打印介质的组合对应的调整信息的读取部、以及用通过所述读取部所读取的所述调整信息调整了所述既定的设定的调整后的设定,在所述打印介质上印字所述墨单元的油墨的打印控制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减轻通过用户进行的包含印字浓度的打印设定的调整的负担。

对于打印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是对应了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的信息,所述写入部作为所述识别信息,向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预先写入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向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预先写入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是作为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而对应的识别信息,所述读取部作为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是所述写入部写入的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准确地识别墨单元和打印介质的种类。

对于打印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是对应了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的信息,所述写入部向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和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分别写入有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所述读取部作为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是所述写入部写入的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

根据这样的构成,更进一步准确地识别墨单元和打印介质的种类。

对于打印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写入部将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和所述调整信息写入到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和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的两方中。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节省再次重新调整之前已调整一次的印字浓度的工夫,减轻用户的负担。

对于打印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信息是关于印字浓度的调整信息。

根据这样的构成,减轻通过用户进行的印字浓度设定的调整的负担。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机的控制方法,该打印机能够装卸地更换具有第一非接触标签的墨单元及具有第二非接触标签的打印介质,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受步骤,接受既定的设定的调整操作;写入步骤,当所述墨单元和所述打印介质以组合的方式已被安装时,将表示所述墨单元和所述打印介质的组合的信息、在所述墨单元和所述打印介质以组合的方式已被安装时通过所述接受步骤所接受的所述调整操作的调整信息写入到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或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步骤,当所述墨单元和所述打印介质以组合的方式已被安装时,从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或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中,读取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墨单元及所述打印介质的组合对应的调整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步骤,用通过所述读取步骤所读取的所述调整信息调整了所述既定的设定的调整后的设定在所述打印介质上印字所述墨单元的墨。

根据这样的控制方法,能够减轻通过用户进行的包含印字浓度的打印设定的调整的负担。

对于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是对应了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的信息,所述写入步骤作为所述识别信息,向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预先写入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向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预先写入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是作为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而对应的识别信息,所述读取步骤作为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是通过所述写入步骤写入的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

根据这样的控制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墨单元和打印介质的种类。

对于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是对应了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的信息,所述写入步骤向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和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分别写入有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所述读取步骤作为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已安装的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中读取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所述墨单元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打印介质的识别信息是通过所述写入步骤写入的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

根据这样的控制方法,更进一步准确地识别墨单元和打印介质的种类。

对于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写入步骤将表示所述组合的信息和所述调整信息写入到所述墨单元的所述第一非接触标签和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标签的两方中。

根据这样的控制方法,能够节省再次重新调整之前已调整一次的印字浓度的工夫,减轻用户的负担。

对于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信息是关于印字浓度的调整信息。

根据这样的控制方法,减轻通过用户进行的印字浓度设定的调整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进行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的外观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标签打印机的内部所收纳的打印机构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a)及图3(b)是表示色带单元和纸卷的各自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标签打印机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主控制部所实现的功能的一例的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使第一非接触标签和第二非接触标签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标签打印机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使变形例一的第一非接触标签和第二非接触标签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图;以及

图9(a)及图9(b)是表示使变形例二的第一非接触标签和第二非接触标签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控制部

201显示控制部

202输入接受部

203打印控制部

204通信控制部

204a写入部

204b读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打印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作为一例,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向热转印式的标签打印机进行了应用时的例子。在这里,作为“墨单元(inkunit、墨水单元、墨盒单元)”的一例,示出“色带单元”。“墨单元”也包含在更换油墨时与油墨一体更换的部件。此外,作为“打印介质”的一例,示出“纸卷”。“打印介质”是在印字数据(也包含图像)的打印中进行使用的诸如纸张、薄膜等。“打印介质”不限定于卷绕成辊状的打印介质,也可以是长条薄片等。

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的外观构成的一例的图。图1所示的标签打印机1在机箱10上具有前面板10a,在前面板10a上设置有显示部11和操作部12。显示部11诸如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操作部12具有操作按钮13,该操作按钮13诸如是模式选择用的操作按钮及/或指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操作按钮等。此外,标签打印机1在内部具有打印机构20(参照图2),打印后的标签从机箱10的一侧半壁10b所设置的标签发放口14被发放。

标签打印机1具有通过以两个铰链15为支撑点抬起机箱10的一侧半壁10b,露出机箱10内所收纳的打印机构20的构造。打印机构20所安置的色带单元80(参照图2)及纸卷90(参照图2)可装卸,在更换这些色带单元80、纸卷90时,在本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1中,通过抬起一侧半壁10b来进行。

机箱10的背面的面板配置有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及/或rs232c等的各种连接器。

图2是表示标签打印机1的内部所收纳的打印机构20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打印机构20具有纸张输送部21、印字部22、纸张保持部23、色带供给装置24及引导框架25等。

纸张输送部21主要具有纸张输送辊31、支撑部32、板簧33、夹辊34。纸张输送辊31可旋转地安装在框架35a上,通过输送电机116(参照图4)的动力进行旋转。

支撑部32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框架35b上,一端支撑夹辊34。夹辊34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支撑部32的一端上。此外,板簧33的一端安装在框架35b上,另一端与夹辊34进行抵接。然而,夹辊34因被板簧33偏置而按压纸张输送辊31。

印字部22主要具有印字头41和压纸滚筒42。印字头41被固定在可转动地安装在引导框架25上的打印头保持部44上。印字头41是具有发热体的行式的热敏打印头。压纸滚筒42可旋转地安装在框架35a上,通过压纸滚筒电机115(参照图4)的动力进行旋转。

在标签发放口14的附近,作为任选的标签剥离模块设置有标签剥离板51。标签剥离板51使标签纸张90a就在从标签发放口14排出之前弯曲,而从标签纸张90a的衬纸剥离标签并从标签发放口14排出已剥离的标签。另外,关于已被剥离标签的衬纸,使卷取轴(未图示)等卷取。不限定于标签剥离模块,也可以设置切割器模块等。

纸张保持部23是保持纸卷90的轴。纸卷90是将标签纸张(带衬纸的标签)90a卷绕安装在芯上的纸卷。纸卷90通过纸卷90的芯安装在作为纸张保持部23的轴上从而通过该轴旋转自如地被保持。从纸卷90的端部拉出的标签纸张90a在纸张输送辊31和夹棍34之间通过,通过纸张输送辊31和夹棍34的旋转向印字部22一侧输送。在印字部22中,标签纸张90a在压纸滚筒42和印字头41之间通过并被向标签发放口14输送,从标签纸张90a已剥离的标签被排出到机箱10的外部。

色带供给装置24主要具有通过双重驱动方式进行驱动的带保持轴61及带卷取轴62。带保持轴61保持色带单元80内的未使用色带80a,通过输送电机117(参照图4)的动力进行旋转。从未使用色带80a拉出的色带80b被引导框架25架起,并通过带卷取轴62卷取。带卷取轴62通过卷取电机118(参照图4)的动力进行旋转,对印字头41在标签纸张90a上转印了油墨后的油墨已被剥离的已使用的带80c进行回收。

引导框架25设置有对从带保持轴61拉出的色带80b进行引导的引导辊64。引导辊64可旋转地设置在引导框架25上。色带80b在被引导辊64引导后,通过检测出色带80b的终端的带末端传感器65,被导入到印字头41和压纸滚筒42之间。色带80b在该印字头41和压纸滚筒42之间通过印字头41被加热,色带80b的油墨被转印到标签纸张90a的标签上。色带80b在油墨剥离后,通过引导框架25的引导部66作为已使用的带80c被引导到带卷取轴62一侧从而通过带卷取轴62卷取。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另外在输送线路上配置有检测标签纸张90a的位置的传感器等。

接着,对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进行说明。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有很多的组合。例如,关于色带单元80,有色带的宽度为60mm、90mm、110mm等各种宽度的系列(lineup、门类)的色带单元。此外,也有诸如“树脂”、“半树脂”等与标签的材质对应的系列的色带单元。此外,关于纸卷90,有上质纸、铜板纸、镜面铜板纸等的纸系标签、此外,还有合成纸系标签、薄膜系标签等的系列的纸卷。这些只要是适于标签打印机1的规格的色带单元和纸卷,则能够将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以任意的种类的组合安置到打印机构20中并进行使用。

图3(a)及图3(b)是表示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各自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图3(a)示出色带单元80的构成的一例,图3(b)示出纸卷90的构成的一例。

如图3(a)所示,色带单元80具有卷绕安装在芯(第一芯)81a上的未使用带80a和用于卷取已使用的带80c的芯(第二芯)81c,并具有标签71。

标签71是“第一非接触标签”的一例。标签71在这里是标识标签等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并以能够与rfid读/写器113(参照图4)通信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作为标签71的位置,配置在第一芯81a的内部、第一芯81a和未使用带80a之间的界限的层、第一芯81a露出在外部的边缘区等。另外,在本例中,示出有将标签71配置在第一芯81a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配置在色带单元80内的其他位置上。例如,也可以配置在第二芯81c上。

如图3(b)所示,纸卷90是将标签纸张90a卷绕安装在芯91上的纸卷,并具有标签72。

标签72是“第二非接触标签”的一例。标签72也在该例子中与标签71同样地使用rfid标签,并以能够与rfid读/写器113通信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作为标签72的位置,如图3(b)所示那样配置在芯91的内部。在除此之外的地方,诸如也可以配置在芯91的根基一侧的未被在印字中使用的标签纸张90a等中。

各标签71、72分别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并在所述存储器中使用数据的写入、改写自如的存储器。在本实施例中,各标签71、72包括具有上述cpu和上述存储器的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天线。该天线通过从rfid读/写器113的天线发送的电波的电磁感应作用来获得ic的动作所需的电力,进而进行接收从rfid读/写器113发送的命令及/或数据、向rfid读/写器113发送数据。上述cpu进行根据从rfid读/写器113发送的命令来以上述存储器为对象进行读取或写入等的处理。例如,当为写入命令时,上述cpu进行将已发送的数据写入到存储器中的处理。此外,当为读取命令时,上述cpu从存储器读出数据并向rfid读/写器113进行发送。

接着,对标签打印机1的硬件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标签打印机1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如图4所示,标签打印机1具有对标签打印机1整体进行控制的主控制部100(cpu101、rom102及ram103)。

cpu101是中央运算处理装置,执行rom102的控制程序并统括地控制硬件的各部。rom102是存储各种程序及各种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各种数据包含有既定(默认)的打印设定信息等。ram103是cpu101作为工作区进行利用的易失性存储器。

在这里,既定的打印设定信息是在标签打印机1侧所预先设定的与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组合对应的基本设定。设定中包含有印字浓度的设定及/或打印速度的设定等用于打印条件的确定的各种基本设定。

主控制部100通过总线114连接有usb控制器104、通信i/f(interface:接口)105、显示控制器106、操作部控制器107、打印头驱动器108、电机驱动器109、电机驱动器110、电机驱动器111、电机驱动器112及rfid读/写器113等。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诸如连接有在输送线路上的各种传感器、带末端传感器65(参照图2)等。

usb控制器104对被连接的usb存储器进行存储控制。usb存储器存储印字数据等。

通信i/f105是lan等的通信接口,并与主计算机(未图示)进行通信。

显示控制器106基于来自主控制部100的指示在显示部11上显示画面信息。操作部控制器107从操作部12接受输入操作,并向主控制部100输出已输入的命令及/或数据。

打印头驱动器108控制印字头41向标签纸张90a的标签热转印印字图像的油墨。印字浓度的调整通过打印头驱动器108控制向印字头41的发热体流动的电流值而控制发热体的温度来进行。

电机驱动器109、电机驱动器110、电机驱动器111及电机驱动器112分别对压纸滚筒电机115、运送电机116、输送电机117、卷取电机118进行驱动。

具体地说,压纸滚筒电机115对压纸滚筒42(参照图2)进行旋转驱动。运送电机116对纸张运送辊31(参照图2)进行旋转驱动。输送电机117和卷取电机118是用于对色带单元80进行双重驱动的电机,输送电机117对带保持轴61(参照图2)进行旋转驱动,卷取电机118对带卷取轴62(参照图2)进行旋转驱动。各电机115、116、117、118诸如是步进电机等。

rfid读/写器113与标签71及标签72进行通信,并进行从标签71及标签72的各自的存储器读取数据、向标签71及标签72的各自的存储器写入数据。另外,rfid读/写器113的天线在标签打印机1中以将处于已安装的色带单元80及纸卷90的各自的标签71及标签72包含在通信范围中的方式被配置。

接着,对标签打印机1的主控制部100的功能进行说明。主控制部100通过cpu101执行rom102的程序从而实现各种的功能。

图5是表示在主控制部100中实现的功能的一例的图。作为该功能的一例,图5示出有显示控制部201、输入接受部202、打印控制部203及通信控制部204。

显示控制部201向显示控制器106输出各种的画面信息。输入接受部202从操作部控制器107接受通过操作按钮13的操作已指定的命令及/或输入数据。

打印控制部203按照rom102的程序列表执行后述的打印及/或浓度调整等所涉及的动作。

通信控制部204控制rfid读/写器113。具体地说,通信控制部204作为写入部204a控制rfid读/写器113,并向标签71(或标签72)写入后述的微调整信息。此外,通信控制部204作为读出部204b控制frid读/写器113,并从标签71(或标签72)读出后述的识别信息及/或微调整信息。

微调整的设定

接着,对使用了标签71和标签72的打印设定的微调整处理进行说明。首先,对使标签71和标签72存储的数据进行说明,接着,对微调整处理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图6(a)及图6(b)是表示使标签71和标签72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图。图6(a)及图6(b)示出有使标签71和标签72的各个标签存储的数据的构成。图6(a)示出有使标签71存储的数据的构成,图6(b)示出有使标签72存储的数据的构成。

如图6(a)所示,使色带单元80的标签71存储色带单元80的识别信息d1和微调整信息d2。

在图6(a)中,识别信息d1是表示安装了标签71的色带单元80的种类的识别信息。例如,使用序号(型号)等的代码作为识别信息d1。该识别信息d1既可以在色带单元80的出厂前预先使标签71存储,又可以在标签打印机1中安装了色带单元80时,标签打印机1取得该色带单元80的识别信息并使其存储在标签71中。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对为前者的情况进行说明。

微调整信息d2是对应了表示向标签打印机1与该色带单元80为一组所安装的纸卷90的种类的识别信息d1(例如型号(序号)等)和表示在安装了这些的色带单元80和纸卷9的状态下用户使用设定模式的功能进行了微调整的印字浓度的正负调整幅度的值(微调整值)d2的信息。当与该色带单元80新组合的纸卷90被安装时,则通过后述的处理,对新组合的纸卷90登记微调整信息。

作为一例,图6(a)示出有在微调整信息d2中微调整值登记到两种类的纸卷90时的登记例。纸卷90的种类为“种类1”的纸卷中对应有微调整值(a1)。纸卷90的种类为“种类2”的纸卷中对应有微调整值(a2)。此后,当安装有其他的纸卷90时则追加登记有表示纸卷90和微调整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在图6(b)中,识别信息d3是表示安装了标签72的纸卷90的种类的识别信息。例如,作为识别信息d3存储型号等的代码。关于使标签72存储识别信息d3的时机与识别信息d1同样。标签打印机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标签打印机1当因电源的接通而起动并进行初始化时,则预先取得已安装的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各自的识别信息,之后,显示操作画面并在等待输入的状态中进行待机。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各自的识别信息由打印控制部203从通信控制部204取得。通信控制部204通过rfid读/写器113使各自的识别信息从标签71和标签72发送而取得。

此外,当在起动后色带单元80及/或纸卷90已被更换时,标签打印机1从更换后的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取得各自的识别信息,显示操作画面并在等待输入的状态中进行待机。

以下,以标签打印机1已取得已安装的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识别信息为前提,对之后的标签打印机1的调整处理所涉及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标签打印机1的动作的一例的图。首先,打印控制部203指示显示控制部201显示操作画面,从输入接受部202接受用户的操作(s1)。

当接受到设定模式的操作时(s2的yes判定),打印控制部203指示显示控制部201显示用户能够设定的设定项目,从输入接受部202接受用户的操作(s3)。

接着,打印控制部203当接受进行设定项目中的印字浓度的调整的项目的操作时(s4的yes判定),则指示显示控制部201显示印字浓度的调整画面,并从输入接受部202接受用户的操作(s5)。例如,打印控制部203通过对刻下规定数的浓度值以一等级的方式(每次一等级)进行微调整的调整画面,接受上按钮及下按钮已被操作的回数从而向浓度值的上升幅度或下降幅度进行转换。上升幅度及下降幅度分别是正和负的浓度值的调整幅度(微调整值)。

接着,打印控制部203当接受写(写出)按钮的操作时(s6的yes判定),则指示通信控制部204向标签71登记微调整值(s7)。基于该指示,通信控制部204指定标签71发送微调整信息(已安装的纸卷90的识别信息和在步骤s5中获得的微调整值),并在标签71的微调整信息d2中登记该微调整信息。打印控制部203在步骤s7后过渡到步骤s1。

另外,打印控制部203当接受到进行设定项目中的印字浓度的调整的项目以外的操作时(s4的no判定),进行与其接受到的项目对应的处理(s8),并过渡到步骤s1。

此外,打印控制部203当不是写入按钮的操作(s6的no判定),而是返回按钮的操作时(s9的yes判定),过渡到步骤s1。当不是返回按钮时(s9的no判定),进行待机,直到有写入按钮或返回按钮的操作。

此外,打印控制部203当不是设定模式的操作(s2的no判定),而是接受到打印操作时(s10的yes判定),进行接着的打印处理。

首先,打印控制部203读取通过用户已指定处(地址)的印字数据(s11)。例如,当通过用户usb存储器的印字数据已被指定时,打印控制部203从usb存储器读取印字数据。

接着,打印控制部203从rom102的打印设定信息中读取与已安装的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组合对应的既定(默认)的打印设定(s12)。

接着,打印控制部203指示通信控制部204从标签71取得微调整信息d2(s13)。通信控制部204使微调整信息d2从标签71发送而取得。

接着,打印控制部203判定在已取得的微调整信息d2中是否有已安装的纸卷90的识别信息的登记(s14)。

当有登记时(s14的yes判定),打印控制部203通过在微调整信息d2中与该纸卷90的识别信息对应的微调整值来补正既定的打印设定的印字浓度的值(s15)。

而且,打印控制部203根据补正后的打印设定确定印字条件(s16),并在该打印条件下进行打印(s17)。

另一方面,当没有登记时(s14的no判定),打印控制部203将印字浓度的值直接视为打印设定的原来的值、即直接视为既定的打印设定,并在步骤s16中根据既定的打印设定确定印字条件,在步骤s17中在既定的印字条件下进行打印。

打印后,打印控制部203过渡到步骤s1。

另外,打印控制部203当未接受到打印操作(s10的no判定)而接受到结束操作时(s18的yes判定),诸如结束本处理等切断电源。当也未接受到结束操作时(s18的no判定),过渡到步骤s2,进行同样的判定处理,直到有任意的按钮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各自的识别信息d1和识别信息d3预先存储在标签71和标签72中的例子。当在标签71和标签72中未存储有识别信息时,在标签打印机1中安装了色带单元80及/或纸卷90时通过rfid读/写器113进行写入。通过这样,能够准确地识别墨单元和打印介质的种类。

具体地说,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各自的识别信息诸如以各自的识别信息的一览列表的方式显示在显示部11上,并让用户通过操作部12选择。此外,既可以让用户通过操作部12手动输入商品包装所印字的识别信息,又可以通过条码扫描仪输入商品包装所印字的条码。此外,也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出已安装的色带单元80、纸卷90的形状及/或大小等,根据对应列表等取得相符合的识别信息。而且,通信控制部204控制rfid读/写器113写入已取得的各个识别信息。具体地说,通信控制部204作为写入部204a控制rfid读/写器113,向标签71写入色带单元80的识别信息,向标签72写入纸卷90的识别信息。通过这样,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墨单元和打印介质的种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使标签71和标签72存储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各自的识别信息d1和识别信息d3,但是只要标签打印机1不通过与标签71和标签72之间的通信能够识别已安装的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各自的识别信息,则也可以从标签71和标签72的数据构成中排除。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要事先能够个别识别标签71和标签72,以使标签打印机1能够将标签71识别作为色带单元80的标签、将标签72识别作为纸卷90的标签。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使色带单元80的标签71存储微调整信息d2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不是色带单元80的标签71而是纸卷90的标签72存储微调整信息d2。此外,也可以使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各自的标签71和标签72存储微调整信息d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出有向热转印式的标签打印机进行了应用的例子,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热转印式。此外,也可以应用于喷墨式、热敏式等的方式。此外,不限定于标签打印机,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打印机。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控制部201、显示控制器106、显示部11、输入接受部202、操作部控制器107、操作部12等相当于“接受部”。通信控制部204(写入部204a)、rfid读/写器113等相当于“写入部”。通信控制部204(读出部204b)、rfid读/写器113等相当于“读取部”。打印控制部203、打印头驱动器108及印字头41、电机驱动器109~112及压纸滚筒电机115、运送电机116、输送电机117、卷取电机118等相当于“打印控制部”。

如上那样,本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1当从既定的打印设定调整了印字浓度时,使表示已安装的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组合的信息和调整值作为调整信息对应存储在色带单元80或纸卷90的标签71或标签72中。因此,即使色带单元80及纸卷90的一方或双方已被更换的情况下,当表示更换后的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组合的设定在之前已登记在标签71或标签72中时,能够从标签71或标签72中读取其调整值,并将印字浓度的设定自动调整成调整后的设定。通过这样,能够减轻通过用户进行的包含印字浓度的打印设定的调整的负担。

例如,在公司等中,有每次换贴标签,都将打印所使用的纸卷和色带单元更换成相符合的组合的纸卷和色带单元。并在更换后的标签上进行打印的场景。这时,由于从已更换的纸卷或色带单元读出在之前其组合中已调整的印字浓度的微调整信息,因此,每次更换,都读出各个组合的之前已调整的印字浓度的微调整信息。因此,能够节省再次重新调整之前已调整一次的印字浓度的工夫(时间),减轻用户的负担。

此外,本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1,作为色带单元80及纸卷90不限定于在标签71和标签72中写入识别信息的色带单元80及纸卷90,也能够安装在标签71和标签72中不写入识别信息的色带单元80及纸卷90进行利用。因此,本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1只要向色带单元80及纸卷90配置标签71和标签72,则能够简便地开始利用本功能。

变形例一

在变形例一中,示出使标签71和标签72存储的数据的变形例。图8(a)及图8(b)是表示使变形例一的标签71和标签72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图。图8(a)示出有使标签71存储的数据的构成,图8(b)示出有使标签72存储的数据的构成。

在变形例一中不是使色带单元80的标签71而是使纸卷90的标签72存储微调整信息。图8(b)的微调整信息d4示出有当使纸卷90的标签72存储了微调整信息时的数据的构成。微调整信息d4为对应了表示在标签打印机1中与该纸卷90为一组所安装的色带单元80的种类的识别信息和在安装了这些纸卷90和色带单元80的状态下用户使用设定模式的功能进行了微调整的微调整值的信息。当与该纸卷90新组合的色带单元80被安装时,则新组合的色带单元80的微调整信息在这里被登记。

作为一例,图8(b)示出有在微调整信息d4中微调整值登记到两种类的色带单元80时的登记例。色带单元80的种类为“单元1”的色带单元中对应有微调整值“b1”。此外,色带单元80的种类为“单元2”的色带单元中对应有微调整值“b2”。之后,当其他的色带单元80被安装时则追加登记表示色带单元80和微调整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在变形例一中,标签打印机1的动作,在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1的动作(参照图7)中,将微调整信息d2的读取处和写入处从色带单元80的标签71变化成纸卷90的标签7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1的动作大致同样,因此,在这里省略其以上的说明。

变形例二

在变形例二中,示出使标签71和标签72存储的数据的另一变形例。图9(a)及图9(b)是表示使变形例二的标签71和标签72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图。图9(a)示出有使标签71存储的数据的构成,图9(b)示出有使标签72存储的数据的构成。

在图9(a)中示出有与图6(a)同样的数据构成。此外,在图9(b)中示出有与图8(b)同样的数据构成。也就是,在变形例二中,使色带单元80的标签71和纸卷90的标签72分别存储微调整信息d2和微调整信息d4。

另外,在图9所示的微调整信息d2的微调整值(a1、a2、......)和微调整信息d4的微调整值(b1、b2、......)中,关于色带单元80和纸卷90的组合相同的,指相同值。

在变形例二中,标签打印机1的动作在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1的动作(参照图7)中作为微调整信息d2的读取处和写入处追加了纸卷90的标签72。也就是,当读取微调整信息时,读取标签71的微调整信息d2和标签72的微调整信息d4。此外,当写入微调整信息时,写入到标签71的微调整信息d2和标签72的微调整信息d4中。除此之外的动作与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1的动作大致同样。因此,在这里省略其以上的说明。

在变形例二中,由于向色带单元80的标签71和纸卷90的标签72的双方写入微调整信息,因此,即使在从标签71和标签72的一方未发送微调整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微调整信息。此外,也能够并用变形例二的标签打印机和实施例或变形例一所示的标签打印机。这时,能够通过安装在实施例所示的标签打印机中所使用的纸卷90或变形例一所示的标签打印机中所使用的色带单元80来取得微调整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中使用的各种程序可以用可安装的形式或可执行的形式的文件记录在cd-rom、软磁盘(fd)、cd-r、dvd(digitalversatiledisk:数字通用磁盘)等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中而进行提供,并使其读入到标签打印机的rom(闪存rom)等而执行。

此外,也可以将该程序存储在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并通过经由网络下载而提供。

该实施例及变形例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颖的实施例及变形例可以用其他的各种形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该实施例及其变形均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而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口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控制方法所对应的操作。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实现能够减轻通过用户进行的包含印字浓度的打印设定的调整的负担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被实施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将由计算机执行的诸如程序模块之类的命令或指令记录在该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为能够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介质,如易失性介质等。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存储介质或可以为任何信息传输媒介的通信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