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加工方法及墨盒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6757发布日期:2019-02-01 18:47阅读:1403来源:国知局
墨盒加工方法及墨盒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墨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墨盒加工方法及墨盒。



背景技术:

墨盒是打印机输出功能的实现者,其被动接受指令进行工作,它的质量问题对打印机主板及打印机程序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废弃的墨盒对环境污染很大,主要有三方面,不易降解的塑料壳体造成白色污染、有色墨水造成的水体污染以及黑色和有色粉体造成的空气颗粒污染。

针对废弃墨盒对环境的污染,2008年全国首个再生耗材地方标准《喷墨打印机用再制造墨盒技术规范》在上海实行,通过废弃墨盒再利用方式打印降低使用者的打印成本、节约资金和节约能源。

由于连接导气孔的导气槽是比较迂回曲折且比较细,而墨盒在再利用加工生产作业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毛屑,一旦毛屑进入导气槽,就会发生堵塞,从而导致打印不出墨,或者打印质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墨盒加工方法及墨盒,避免由于导气不畅而导致的打印不出墨,或者打印质量差等问题,保证墨盒顺利出墨且出墨量稳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墨盒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在墨盒本体内的第一腔体对应的墨盒正面处开设连通孔,并密封原导气孔;s20:采用箔膜的第一端密封出墨口;s30:通过所述连通孔向墨盒本体内注墨;s40:采用箔膜的第二端密封所述连通孔。

由于墨盒再利用加工工艺中会出现毛屑,而毛屑极易堵住与导气孔连通的导气槽,最终导致导气孔无法顺利导气或者导气不畅,从而装载有墨盒的打印机出现打印质量差等问题。本方法通过在墨盒正面打一个连通孔,该连通孔兼顾导气与注墨的作用,当墨盒注墨时,通过该连通孔向墨盒内注墨,当墨盒放置于打印机中使用时,连通孔起到导气的作用,保证墨盒内外压力平衡。并将原导气孔密封住不再用于导气。先采用箔膜封住出墨口,并从连通孔向墨盒内进行注墨,最后再将连通孔密封住,先密封出墨口避免墨盒内的墨水流出。在墨盒安装进入打印机内前,连通孔朝上出墨口朝向拿持,然后将箔膜从墨盒本体上撕除。由前述可知,连通孔在墨盒使用时作为导气孔能够保证打印出墨顺畅,提高打印质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s20到步骤s40中,所述箔膜的第一端焊封住所述出墨口,然后所述箔膜沿着墨盒本体的外表面铺设延伸至连通孔处,所述箔膜的第二端焊封住所述连通孔。

在墨盒安装进入打印机内前,将箔膜从墨盒本体上撕除,此处需注意,先从箔膜的第二端开始撕,最后将箔膜的第一端撕掉,即现将连通孔处的箔膜撕开,再将出墨口的箔膜撕开,避免墨盒出现滴墨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箔膜为铝箔膜。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中,采用pp膜封住所述原导气孔。

一种墨盒,采用墨盒加工方法加工得到,包括:墨盒本体,墨盒本体内设有用于储墨的第一腔体,所述墨盒本体的墨盒正面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体与墨盒本体外部的连通孔以及原导气孔,所述原导气孔处密封,墨盒本体的墨盒反面设有出墨口,所述墨盒正面与墨盒反面为相对面;箔膜,所述箔膜的第一端封住所述出墨口,所述箔膜的第二端封住所述连通孔。

墨盒本体内的第一腔体用于储存墨水,开设在墨盒正面的连通孔在实际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使用过程中作为导气孔使用,第一腔体内的墨水从出墨口进入打印机内。该墨盒的使用过程为:将连通孔朝上出墨口朝向拿持,先从箔膜的第二端开始撕开,从而先撕开连通孔处的箔膜,然后继续撕,将出墨口处的箔膜也撕掉(撕开顺序不可颠倒),最后将墨盒安装到打印机上即可。

优选地,所述箔膜沿着墨盒本体的外表面铺设。

上述结构中,箔膜沿着墨盒本体的外表面铺设能够尽量缩短箔膜的长度,降低成本。若箔膜不紧贴着墨盒本体的外表面铺设,则箔膜会从墨盒本体上突出一部分,那么在运输或者售卖过程中,该突出部分易被误拉,从而导致连通孔与出墨口处的箔膜被撕掉。

优选地,所述箔膜为铝箔膜。

优选地,所述墨盒本体内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通过格档分隔,所述格档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墨水通道。

由于墨盒本体内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墨水通道连接,第二腔体也可以用于储存墨水,相较于仅第一腔体内储墨的情况,本结构的储墨量更大,单个墨盒的使用时间更长。

优选地,所述原导气孔处设有pp膜密封。

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加工方法及墨盒,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墨盒加工方法对墨盒进行改进,避免在墨盒加工过程中毛屑堵塞导气槽导致墨盒出墨不畅或者无法出墨,本发明中将原导气孔密封住,然后在墨盒正面重新开设一个既用来注墨又用来导气的连通孔,在墨盒注墨过程中,连通孔充当注墨口的角色。在墨盒使用过程中,连通孔充当导气孔的角色,当打印机从墨盒内吸墨时,该连通孔用于平衡墨盒内外气压。本发明的墨盒巧妙地避开了采用原导气孔进行导气,避免出现导气不畅或者无法导气的现象,使得墨盒顺利出墨且出墨量比较稳定,提高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墨盒加工方法及墨盒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a-墨盒正面,1b-墨盒反面,2-格档,3a-第一腔体,3b-第二腔体,4-出墨口,5-连通孔,6-原导气孔,7-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墨盒加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墨盒本体内的第一腔体3a对应的墨盒正面1a处开设连通孔5,并密封原导气孔6,具体的,墨盒本体的墨盒正面1a设有该原导气孔6,本实施例中,用热烫机把pp膜焊封在原导气孔6上,将原导气孔6焊封住;

s20:采用箔膜7的第一端密封出墨口4,具体的,用热烫机把箔膜7将出墨口4焊封住;

s30:通过连通孔5向墨盒本体内的第一腔体3a中注墨,此时,连通孔5充当注墨口的角色,墨水进入第一腔体3a内进行储存,由于出墨口4已被箔膜7的第一端密封住,所以进入墨盒内的墨水不会漏出;

s40:采用箔膜7的第二端密封连通孔5,具体的,用热烫机把箔膜7将连通孔5焊封住。

具体的,步骤s20到步骤s40中,箔膜7的第一端焊封住出墨口4,然后箔膜7沿着墨盒本体的外表面铺设延伸至连通孔5处,箔膜7的第二端焊封住连通孔5。

本实施例中,箔膜7采用铝箔膜,墨盒本体上设有芯片,该芯片用于显示墨量,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芯片也可以通过控制打印机实现对墨盒出墨的控制。

更优的,原导气孔6采用pp膜密封住。

本加工方法通过在墨盒本体上开设连通孔5,且该连通孔5在墨盒使用时充当导气孔的角色,保证墨盒的导气流畅,避免出现打印不出墨,或者打印质量差等问题,且由于连通孔5不会像导气槽一样出现堵塞的状况,所以墨盒采用连通孔5作为导气孔能够保证墨盒的出墨量稳定。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墨盒的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实施例1的墨盒加工方法加工得到,包括:墨盒本体与箔膜7,墨盒本体内设有用于储墨的第一腔体3a,第一腔体3a内设有海绵。

墨盒本体的墨盒正面1a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体3a与墨盒本体外部的连通孔5以及原导气孔6,原导气孔6采用pp膜密封,墨盒本体的墨盒反面1b设有出墨口4,其中,墨盒正面1a与墨盒反面1b为相对面,墨盒正面1a为墨盒本体贴标签的那面。

箔膜7的第一端采用热烫机焊封住出墨口4,箔膜7沿着墨盒本体的外表面铺设并延伸至连通孔5处,箔膜7的第二端采用热烫机焊封住连通孔5。

本实施例中,箔膜7采用铝箔膜。

本实施例的墨盒使用过程如下:

先将铝箔膜的第二端撕开,从而使得墨盒内部通过连通孔5与外部连通,然后继续撕掉铝箔膜,进而将铝箔膜的第一端从出墨口4撕下,此时出墨口4能够出墨,最后将墨盒以连通孔5朝上,出墨口4朝下安装到打印机上使用即可。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连通孔5也可以采用手拉标密封,在墨盒使用前将该手拉标撕开即可,出墨口4可采用夹具密封,在墨盒使用前通过夹具能够将其从出墨口4处卸下,从而打开出墨口4,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的墨盒本体内还包括第二腔体3b,第二腔体3b与第一腔体3a通过格档2分隔,格档2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腔体3a与第二腔体3b的墨水通道,第二腔体3b也可用于储存墨水,从而相对于仅将第一腔体3a用于储墨的墨盒,本实施例的墨盒的储墨量更大,单个墨盒的使用时间更长。

应当注意的是,第二腔体3b内也可以放置海绵用来吸收墨水,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