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833发布日期:2018-10-30 23:2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



背景技术:

热转移印花是近几年来国际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印染新工艺。首先,用高级印刷技术将特殊的印染(水性或者油性),把所有需要的花色图案印刷到特种的纸上,制成带有各种花式的转移印花纸,然后在转移印花机上,将转移印花纸上印有图案的一面与被印织物密合后,通过热和压力的作用,使用花纸的染料产生升华作用,转移到被印织物上,在被印织物上形成所需的各种图案。

目前,全世界在印染高克重的毛绒布还是采用传统的磁棒分散印花,而没有采用环保节能的热转移印花机,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普通热转移印花机染料无法高效率的渗透绒布的长纤维,只能印在绒布薄薄的表面一层,无法到达布料根底,染料渗透度不够,更不用说印染超高克重的拉舍尔云毯类,其长纤维更是现有普通热转移印花机无法高效率渗透到根部的,导致印染效果差导致产品品质低,同时还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废品率高等问题,因此该领域亟待相关技术改善现有的普通热转移印花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普通热转移印花机染料无法高效率的渗透绒布的长纤维,只能印在绒布薄薄的表面一层,无法到达布料根底,染料渗透度不够,更不用说印染超高克重的拉舍尔云毯类,其长纤维更是现有普通热转移印花机无法高效率渗透到根部的,导致印染效果差导致产品品质低,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的问题,经过研究,渗透率达不到的原因主要为贴在热辊上的毛毯包角太小,导致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不够,普通热转移印花机毛毯的包覆面为55%左右,要提高印染效率则需要提高包覆面,在转印纸和毛绒印花载体能够正常平整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毛毯的包覆面做到最大,也就是将热转移印花机的热辊与毛毯之间的包角做到最大,指数要做到70%~75%之间为标准,留下30%~25%的空余做进出布和收纸,主要措施为通过调整热转移印花机内部张力辊布置方式以此来达到增加毛毯的包覆面的目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包括热辊、机架、操作装置、送布装置以及张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辊设置在机架内部,所述机架上设有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包括操作平台、滑架,所述滑架右侧设置送布装置,所述送布装置由依次排列的第一送布辊、第二送布辊、第三送布辊、第四送布辊、第五送布辊组成,所述张紧系统由张紧辊组合而成,依次排列的第一张力辊、第二张力辊、第三张力辊、第四张力辊、第五张力辊、第六张力辊、第七张力辊、第八张力辊,所述第一张力辊设置在第四送布辊与第五送布辊之间,所述第二张力辊设置在第一张力辊斜下方,所述第二张力辊右侧设置气缸张紧体,所述第三张力辊设置在第二张力辊左侧,所述第五张力辊设置在第三张力辊的斜上方,所述第四张力辊设置在第五张力辊上端,所述第六张力辊设置在第五张力辊斜下方,所述第七张力辊设置在第六张力辊与第八张力辊之间。与普通热转移印花机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设计添加张紧系统,在张紧系统中通过调整张力辊的布置方式来提高毛毯张紧力,通过提高毛毯张紧力的方式增加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此时的包覆面能够由传统的55%增加到70%~75%,留下30%~25%的空余做进出布和收纸,保证转印纸和毛绒印花载体能够正常平整运行同时达到增加毛毯的包覆面的目的,以此增加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来延长油墨转移的时间,使油墨转移率大大增加,相应地印花的油墨渗透度同时也在增加,提高了印染效果与产品品质,降低厉废品率,尤其是针对高克重毛绒布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克服因其长纤维的绒布普通热转移印花机无法将染料高效率渗透到根部的缺点,提高了染料渗透率,当张紧系统中各张力辊的张紧力减小时,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也会减小,此时气缸张紧体起到张紧力补偿的作用,而且气缸张紧体为感应张紧体,能够自动感应张紧力的不足进行张紧力补偿;送布装置为无张力送布装置,无需人工将布料抬入热转移印花机内进行转印工作,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转印过程中,第五送布辊与第八张力辊之间的热辊圆柱截面距离为进出布极限最小距离,第五送布辊与第八张力辊的设计是整个热转移印花机的关键,在印染过程中,为了保证毛毯的包覆面做到最大,也就是将热转移印花机的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做到最大,必须确保第五送布辊与第八张力辊之间的距离,即为热转移的进出布极限的最小距离,将热辊与毛毯之间的包覆面保证为最低70%,提高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进而提高渗透率,降低废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还包括送纸装置和收纸装置,所述送纸装置包括第一送纸辊和第二送纸辊,所述收纸装置包括第一收纸辊和第二收纸辊。送纸装置与收纸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清晰,与各组件之间紧密联系又不相互影响,易于日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送纸辊和第二送纸辊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架固设于机架上,所述第一收纸辊和第二收纸辊之间通过第二固定架固设于机架上。通过固定架将送纸装置与收纸装置固定设置在机架上能够显著提高热转移印花机的工作稳定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印纸重量很大,在转印过程中则在不间断的工作,固定架能够提高送纸装置与收纸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送纸辊、第二送纸辊、第一收纸辊和第二收纸辊的数量至少为2个。将转印纸放置送纸辊上,同时面料从进布辊进入,两者进入到加热辊外壁的送布辊上,贴合后通过加热辊本身的热量,促进转印纸与面料的印花转移,而后从加热辊移出至出布辊,此时面料进入到下一工位,转印纸被收卷到收纸辊上,结构巧妙,安装方便,同时能够保证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来延长油墨转移的时间,使油墨转移率大大增加,相应地印花的油墨渗透度同时也在增加,提高了染料渗透度,改善了印染效果与产品品质,第一送纸辊、第二送纸辊数量至少为2个的好处是能够保证在转印纸用完后能够及时更换、交替使用,保证纸源供应不间断以及热转移印花机的正常工作,第一收纸辊、第二收纸辊设计至少为2个,能够保证在其中一个收纸辊上废转印纸收满后及时用另一个收纸辊来替代,保证废转印纸的收回不间断以此来确保热转移印花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不浪费电力资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送布辊和第二送布辊之间还设置自动对中开幅,所述第三送布辊斜上方与第四送纸辊斜下方之间设置开幅辊,所述第五送布辊设置在第四送布辊斜上方,所述第一送布辊为电动送布辊,其固定在机架前端,所述第二送布辊为被动送布辊,其设置在滑架右侧,所述第三送布辊为被动送布辊,其设置在操作平台左侧,所述开幅辊为电动开幅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布料由于前期的一些纺织工序,布面褶皱较大,在转印过程中,布料无法彻底伸展开来,会影响油墨转移率,而在送布装置中设计自动对中开幅与开幅辊结构能够很好地解决布面伸展不开的问题,自动对中开幅将未进入操作平台的布料进行拉扯开,操作人员在操作平台处将在自动对中开幅出未拉扯开的布料进行再次扯开,开幅辊能够在布料进入热辊之前将布料彻底展开,消除褶皱,提高后续转印过程中印花的油墨渗透度、印染效果和产品品质,降低废品率,且开幅辊为电动开幅辊,伸展率会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张力辊通过第三固定架固设于机架上,所述第四张力辊与第五张力辊之间设置第四固定架,所述第四固定架固设于机架上,所述第二张力辊、第三张力辊与第六张力辊的轴线高度距离地面高度相同。通过固定架将张力辊固定设置在机架上能够显著提高热转移印花机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还包括出布装置和落布装置,所述出布装置由第一出布辊和第二出布辊组成,所述第一出布辊与第八张力辊之间通过第五固定架固设于机架上,所述落布装置由依次排列的第一落布辊、第二落布辊、第三落布辊、第四落布辊、和落布台组成,所述第二落布辊通过第六固定架固设于机架上,所述第一落布辊设置在第二落布辊的斜下方,所述第三落布辊轴线高度略高于第二落布辊轴线高度,所述第四落布辊设置在机架后端,所述落布台设置在第四落布辊下端,所述第四落布辊为电动落布辊。该出布装置的各出布辊布置位置合理,在布料进行热转印工序结束后,能够加速面料的散热,保证面料的品质,同时缩短面料的出厂时间,落布装置设计紧凑、巧妙,落布台距离第四落布辊有一定高度,保证操作员能够第一时间观察转印后的布料印花转移率,而无需在后期再次将面料全部打开后进行检查,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动落布辊的设计,在热转移印花工序结束后,需要给布料施加一定的力才能使布料下落到落布台上,人工拉扯布料耗时耗力,而电动落布辊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用电动落布辊拉扯布料省时省力,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还包括吊机和压纸辊,所述吊机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吊机通过滑轮在机架上滑动,所述机架上设置与滑轮相配合的滑轨,所述压纸辊设置在第一收纸辊的斜下方。吊机的设计是为了配合送纸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印纸重量很大,人工搬运到送纸装置上不现实,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操作人员的人身危险,将满载的纸辊挂上吊机上,通过滑轨在机架上滑动,传送至送纸装置位置上端,然后下放至送纸装置的第一送纸辊与第二送纸辊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压纸辊在收纸装置收纸的过程中协助将转印纸平整、快速的收到收纸辊上,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张紧系统中张力辊的布置数量与热辊直径有关,张力辊数量随着热辊直径增长而增加, 随着热辊直径缩短而减少,所述张力辊的数量至少为3个。在本实用新型中,张紧系统中的张力辊布置数量是可以变化的,根据热辊直径变化而变化,张力辊的数量至少为3个才能构成张紧系统,起到增加毛毯与热辊之间贴合压力的作用,结构设计简单,构思巧妙,便于生产工艺中的推广与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由电机驱动。

相对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与普通热转移印花机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设计添加张紧系统,在张紧系统中通过调整张力辊的布置方式来提高毛毯张紧力,通过提高毛毯张紧力的方式增加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此时的包覆面能够由传统的55%增加到70%~75%,留下30%~25%的空余做进出布和收纸,保证转印纸和毛绒印花载体能够正常平整运行同时达到增加毛毯的包覆面的目的,以此增加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来延长油墨转移的时间,使油墨转移率大大增加,相应地印花的油墨渗透度同时也在增加,提高了印染效果与产品品质,降低厉废品率,尤其是针对高克重毛绒布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克服因其长纤维的绒布普通热转移印花机无法将染料高效率渗透到根部的缺点,提高了染料渗透率,当张紧系统中各张力辊的张紧力减小时,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也会减小,此时气缸张紧体起到张紧力补偿的作用,而且气缸张紧体为感应张紧体,能够自动感应张紧力的不足进行张紧力补偿;送布装置为无张力送布装置,无需人工将布料抬入热转移印花机内进行转印工作,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转印过程中,第五送布辊与第八张力辊之间的热辊圆柱截面距离为进出布极限最小距离,第五送布辊与第八张力辊的设计是整个热转移印花机的关键,在印染过程中,为了保证毛毯的包覆面做到最大,也就是将热转移印花机的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做到最大,必须确保第五送布辊与第八张力辊之间的距离,即为热转移的进出布极限的最小距离,将热辊与毛毯之间的包覆面保证为最低70%,提高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进而提高渗透率,降低废品率;

2)送纸装置与收纸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清晰,与各组件之间紧密联系又不相互影响,易于日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

3)通过固定架将送纸装置与收纸装置固定设置在机架上能够显著提高热转移印花机的工作稳定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印纸重量很大,在转印过程中则在不间断的工作,固定架能够提高送纸装置与收纸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安全;

4)将转印纸放置送纸辊上,同时面料从进布辊进入,两者进入到加热辊外壁的送布辊上,贴合后通过加热辊本身的热量,促进转印纸与面料的印花转移,而后从加热辊移出至出布辊,此时面料进入到下一工位,转印纸被收卷到收纸辊上,结构巧妙,安装方便,同时能够保证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来延长油墨转移的时间,使油墨转移率大大增加,相应地印花的油墨渗透度同时也在增加,提高了染料渗透度,改善了印染效果与产品品质,第一送纸辊、第二送纸辊数量至少为2个的好处是能够保证在转印纸用完后能够及时更换、交替使用,保证纸源供应不间断以及热转移印花机的正常工作,第一收纸辊、第二收纸辊设计至少为2个,能够保证在其中一个收纸辊上废转印纸收满后及时用另一个收纸辊来替代,保证废转印纸的收回不间断以此来确保热转移印花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不浪费电力资源;

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布料由于前期的一些纺织工序,布面褶皱较大,在转印过程中,布料无法彻底伸展开来,会影响油墨转移率,而在送布装置中设计自动对中开幅与开幅辊结构能够很好地解决布面伸展不开的问题,自动对中开幅将未进入操作平台的布料进行拉扯开,操作人员在操作平台处将在自动对中开幅出未拉扯开的布料进行再次扯开,开幅辊能够在布料进入热辊之前将布料彻底展开,消除褶皱,提高后续转印过程中印花的油墨渗透度、印染效果和产品品质,降低废品率,且开幅辊为电动开幅辊,伸展率会大幅度的提高;

6)通过固定架将张力辊固定设置在机架上能够显著提高热转移印花机的工作稳定性;

7)该出布装置的各出布辊布置位置合理,在布料进行热转印工序结束后,能够加速面料的散热,保证面料的品质,同时缩短面料的出厂时间,落布装置设计紧凑、巧妙,落布台距离第四落布辊有一定高度,保证操作员能够第一时间观察转印后的布料印花转移率,而无需在后期再次将面料全部打开后进行检查,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动落布辊的设计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在热转移印花工序结束后,需要给布料施加一定的力才能使布料下落到落布台上,人工拉扯布料耗时耗力,而电动落布辊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用电动落布辊拉扯布料省时省力,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8)吊机的设计是为了配合送纸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印纸重量很大,人工搬运到送纸装置上不现实,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操作人员的人身危险,将满载的纸辊挂上吊机上,通过滑轨在机架上滑动,传送至送纸装置位置上端,然后下放至送纸装置的第一送纸辊与第二送纸辊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压纸辊在收纸装置收纸的过程中协助将转印纸平整、快速的收到收纸辊上,提高工作效率;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张紧系统中张力辊的布置数量与热辊直径有关,张力辊数量随着热辊直径增长而增加,随着热辊直径缩短而减少,所述张力辊的数量至少为3个。在本实用新型中,张紧系统中的张力辊布置数量是可以变化的,根据热辊直径变化而变化,张力辊的数量至少为3个才能构成张紧系统,起到增加毛毯与热辊之间贴合压力的作用,结构设计简单,构思巧妙,便于生产工艺中的推广与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机架;2、操作装置;2-1、操作平台;2-2、滑架;3、吊机; 3-1、滑轮;4、送布装置; 4-1、第一送布辊;4-2、自动对中开幅结构; 4-3、第二送布辊;4-4、第三送布辊;4-5、开幅辊;4-6、第四送布辊;4-7、第五送布辊; 5、热辊;6、张紧系统; 6-1、第一张力辊;6-2、第二张力辊;6-3、第三张力辊;6-4、第四张力辊;6-5、第五张力辊;6-6、第六张力辊;6-7、第七张力辊;6-8、第八张力辊;6-9、气缸张紧体;6-10、第三固定架;6-11、第四固定架;7、送纸装置;7-1、第一送纸辊;7-2、第二送纸辊;7-3、第一固定架;8、收纸装置;8-1、第一收纸辊;8-2、第二收纸辊;8-3、第二固定架;9、出布装置、9-1、第一出布辊;9-2、第二出布辊;9-3、第五固定架;10、落布装置、10-1、第一落布辊;10-2、第二落布辊;10-3、第三落布辊;10-4、第四落布辊;10-5、落布台;10-6、第六固定架;11、压纸辊;1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参见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包括热辊5、机架1、操作装置2、送布装置7以及张紧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辊5设置在机架1内部,所述机架1上设有操作装置2,所述操作装置2包括操作平台2-1和滑架2-2,所述滑架2-2右侧设置送布装置4,所述送布装置4由依次排列的第一送布辊4-1、第二送布辊4-3、第三送布辊4-4、第四送布辊4-6和第五送布辊4-7组成,所述张紧系统6由张紧辊组合而成,依次排列的第一张力辊6-1、第二张力辊6-2、第三张力辊6-3、第四张力辊6-4、第五张力辊6-5、第六张力辊6-6、第七张力辊6-7和第八张力辊6-8,所述第一张力辊6-1设置在第四送布辊4-6与第五送布辊4-7之间,所述第二张力辊6-2设置在第一张力辊6-1斜下方,所述第二张力辊6-2右侧设置气缸张紧体6-9,所述第三张力辊6-3设置在第二张力辊6-2左侧,所述第五张力辊6-5设置在第三张力辊6-3的斜上方,所述第四张力辊6-4设置在第五张力辊6-5上端,所述第六张力辊6-6设置在第五张力辊6-5斜下方,所述第七张力辊6-7设置在第六张力辊6-6与第八张力辊6-8之间。与普通热转移印花机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设计添加张紧系统6,在张紧系统6中通过调整张力辊的布置方式来提高毛毯张紧力,通过提高毛毯张紧力的方式增加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此时的毛毯包覆面能够由传统的55%增加到70%~75%,留下30%~25%的空余做进出布和收纸,保证转印纸和毛绒印花载体能够正常平整运行同时达到增加毛毯的包覆面的目的,以此增加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来延长油墨转移的时间,使油墨转移率大大增加,相应地印花的油墨渗透度同时也在增加,提高了印染效果与产品品质,尤其是针对高克重毛绒布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克服因其长纤维的绒布普通热转移印花机无法将染料高效率渗透到根部的缺点,提高了染料渗透率,当张紧系统6中各张力辊的张紧力减小时,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也会减小,此时气缸张紧体6-9起到张紧力补偿的作用,而且气缸张紧体6-9为感应张紧体,能够自动感应张紧力的不足进行张紧力补偿;送布装置4为无张力送布装置,无需人工将布料抬入热转移印花机内进行转印工作,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也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在转印过程中,第五送布辊4-7与第八张力辊6-8之间的热辊5圆柱截面距离为进出布极限最小距离,第五送布辊4-7与第八张力辊6-8的设计是整个热转移印花机的关键,在印染过程中,为了保证毛毯的包覆面做到最大,也就是将热转移印花机的热辊与毛毯之间的贴合压力做到最大,必须确保第五送布辊与第八张力辊之间的距离,即为热转移的进出布极限的最小距离,将热辊与毛毯之间的包覆面保证为最低70%,提高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进而提高渗透率。

实施例2: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还包括送纸装置7和收纸装置8,所述送纸装置7包括第一送纸辊7-1和第二送纸辊7-2,所述收纸装置8包括第一收纸辊8-1和第二收纸辊8-2。送纸装置7与收纸装置8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清晰,与各组件之间紧密联系又不相互影响,易于日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

实施例3: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送纸辊7-1和第二送纸辊7-2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架7-3固设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收纸辊8-1和第二收纸辊8-2之间通过第二固定架8-3固设于机架1上。通过固定架将送纸装置7与收纸装置8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能够显著提高热转移印花机的工作稳定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印纸重量很大,在转印过程中则在不间断的工作,固定架能够提高送纸装置7与收纸装置8的工作稳定性,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安全。

实施例4: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送纸辊7-1、第二送纸辊7-2、第一收纸辊8-1和第二收纸辊8-2的数量至少为2个。将转印纸放置送纸辊上,同时面料从进布辊进入,两者进入到加热辊外壁的送布辊上贴合后通过加热辊本身的热量,促进转印纸与面料的印花转移,而后从加热辊移出至出布辊,此时面料进入到下一工位,转印纸被收卷到收纸辊上,结构巧妙,安装方便,同时能够保证毛绒印花载体受热转移的长度并且延长油墨转移的时间,使油墨转移率大大增加,相应地印花的油墨渗透度同时也在增加,提高了染料渗透度,改善了印染效果与产品品质,第一送纸辊、第二送纸辊数量至少为2个的好处是能够保证在转印纸用完后能够及时更换、交替使用,保证纸源供应不间断以及热转移印花机的正常工作,第一收纸辊、第二收纸辊至少为2个,能够保证在其中一个收纸辊上废转印纸收满后及时用另一个收纸辊来替代,保证废转印纸的收回不间断以此来确保热转移印花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不浪费电力资源。

实施例5: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送布辊4-1和第二送布辊4-3间还设置自动对中开幅4-2,所述第三送布辊4-4斜上方与第四送纸辊4-6斜下方之间设置开幅辊4-5,所述第五送布辊4-7设置在第四送布辊4-6斜上方,所述第一送布辊4-1为电动送布辊,其固定在机架1前端,所述第二送布辊4-3为被动送布辊,其设置在滑架2-2右侧,所述第三送布辊4-4为被动送布辊,其设置在操作平台2-1左侧,所述开幅辊4-5为电动开幅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布料由于前期的一些纺织工序,布面褶皱较大,在转印过程中,布料无法彻底伸展开来,会影响油墨转移率,而在送布装置中设计自动对中开幅4-2与开幅辊4-5结构能够很好地解决布面伸展不开的问题,自动对中开幅4-2将未进入操作平台2-1的布料进行拉扯开,操作人员在操作平台处将在自动对中开幅4-2出未拉扯开的布料进行再次扯开,开幅辊4-5能够在布料进入热辊5之前将布料彻底展开,消除褶皱,提高后续转印过程中印花的油墨渗透度与印染效果和产品品质,且开幅辊4-5为电动开幅辊,伸展率会大幅度的提高,自动化程度也相应提高。

实施例6: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张力辊6-2通过第三固定架6-10固设于机架1上,所述第四张力辊6-4与第五张力辊6-5之间设置第四固定架6-11,所述第四固定架6-11固设于机架1上,所述第二张力辊6-2、第三张力辊6-3与第六张力辊6-2的轴线高度距离地面高度相同。通过固定架将张力辊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能够显著提高热转移印花机的工作稳定性。

实施例7: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还包括出布装置9和落布装置10,所述出布装置9由第一出布辊9-1和第二出布辊9-2组成,所述第一出布辊9-1与第八张力辊6-8之间通过第五固定架9-3固设于机架1上,所述落布装置10由依次排列的第一落布辊10-1、第二落布辊10-2、第三落布辊10-3、第四落布辊10-4、和落布台10-5组成,所述第二落布辊10-2通过第六固定架10-6固设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落布辊10-1设置在第二落布辊10-2的斜下方,所述第三落布辊10-3轴线高度略高于第二落布辊10-2辊轴线高度,所述第四落布辊10-4设置在机架1后端,所述落布台10-5设置在第四落布辊10-4下端。该出布装置9的各出布辊布置位置合理,在布料进行热转印工序结束后,能够加速面料的散热,保证面料的品质,同时缩短面料的出厂时间,落布装置10设计紧凑、巧妙,落布台10-5距离第四落布辊10-4有一定高度,保证操作员能够第一时间观察转印后的布料印花转移率,而无需在后期再次将面料全部打开后进行检查,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8: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四落布辊10-4为电动落布辊。电动落布辊的设计,在热转移印花工序结束后,需要给布料施加一定的力才能使布料下落到落布台上,人工拉扯布料耗时耗力,而电动落布辊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用电动落布辊拉扯布料省时省力。

实施例9: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还包括吊机3和压纸辊11,所述吊机3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吊机3通过滑轮3-1在机架1上滑动,所述机架1上设置与滑轮3-1相配合的滑轨,所述压纸辊11设置在第一收纸辊8-1的斜下方。吊机3的设计是为了配合送纸装置7,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印纸重量很大,人工搬运到送纸装置上不现实,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操作人员的人身危险,将满载的纸辊挂上吊机上,通过滑轨在机架上滑动,传送至送纸装置位置上端,然后下放至送纸装置的第一送纸辊与第二送纸辊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压纸辊在收纸装置收纸的过程中协助将转印纸平整、快速的收到收纸辊上,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10: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张紧系统中张力辊的布置数量与热辊直径有关,张力辊数量随着热辊直径增长而增加, 随着热辊直径缩短而减少,所述张力辊的数量至少为3个。本实用新型中热辊直径为150厘米,张力辊的数量设置为8个以此来达到毛毯包覆面能够由传统的55%增加到70%~75%的方案,当热辊直径为100厘米时,张力辊的数量可以设置为6个以此来达到毛毯包覆面能够由传统的55%增加到70%~75%的方案,结构设计简单,构思巧妙,便于生产工艺中的推广与利用。

实施例11: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渗透率热转移印花机由电机12驱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实施例2、3、4、5、6、7、8、9、10、11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