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烘干、丝印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127发布日期:2018-12-18 20:4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灭火器烘干、丝印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火器烘干、丝印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灭火器都是采用人工将灭火器放到水池中或是人工将灭火器放到吊篮中等吊篮装满灭火器再吊到水池中,试水完成后再有人工将灭火器从水池中提出来放到库房中自然晾干后人工用半湿的抹布擦一遍再用干的抹布擦第二遍,人工将擦干好的灭火器放到半自动丝网印刷机上进行半自动丝网印标签。

由于是采用人工将灭火器放入水池中再从水池中提升出来,放到库房中自然晾干的灭火器需要好几天时间才可以将灭火器外表面水晾干,再由人工手拿抹布将灭火器表面水迹及灰尘擦干后才可以放到丝网印刷机上进行丝印标签,这种操作方式加重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库房面积、推迟了出货周期。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已经适应不了现在以技术创新转型的时代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灭火器烘干、丝印生产线,解决了以往灭火器采用人工擦干及人工丝网印刷标签的多个半自动工位人工密集型繁琐操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灭火器烘干、丝印生产线,它包括灭火器、机架和沿机架纵向设置的输送线,灭火器沿输送线的传输方向上依次通过与机架相连的设备;所述的输送线包括由左右链条构成的输送线轨道总成,左右链条分别安装在左右“巨”字型轨道槽内,且在左右链条的上侧耳畔上分别安装一对“凵”型托具,托具内侧两端上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可以将灭火器瓶体托住及360°旋转,所述的轨道槽沿机架纵向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设备均采用模块化设计,设备与机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设备包括滚轮式瓶体自动湿擦吹水装置、瓶体红外加热烘干装置、自动定位印刷面的固定灭火器压把装置、固定灭火器底部及顶部的可调档板以及自动丝网印刷装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输送线轨道总成为直线型不锈钢链轮式输送线轨道总成,输送线轨道总成一端与灭火器自动清洗、试水生产线末端链接另外一端与自动包装流水线链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托具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的第一轴承为包胶钢制轴承,采用包胶钢制轴承能够避免轴承硬接触灭火器,造成灭火器刮花。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滚轮式瓶体自动湿擦吹水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电动棉绳滚筒、烘干风机,所述的第一支架为L型框架,框架顶端交替安装有若干电动棉绳滚筒以及若干烘干风机,烘干风机的出风口对准电动动棉绳滚筒,所述的第一框架可拆卸安装在机架上,电动棉绳滚筒位于输送线轨道总成上,沿着输送线轨道总成的传送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所述的电动棉绳滚筒上设置有上下行程调节丝杆,且在调节丝杆上安装有电动减速机,电动减速机驱动上下行程调节丝杆转动带动电动棉绳滚筒上下移动。

所述的瓶体红外加热烘干装置包括第二框架、红外石英加热管、引导导轨,所述的红外石英加热管安装在第二框架内顶部,且在第二框架顶部设置有镜面不锈钢反光板,所述的引导导轨设置第二框架顶部一侧,呈平躺“U”状,保证火器门压把在U型导轨内进入红外加热烘干装置内,将灭火器需要丝印的面向上对准红外石英加热管,所述的第二框架可拆卸安装在机架上,镜面不锈钢反光板对准输送线轨道总成,且红外石英加热管位于输送线轨道总成上方,引导导轨沿着输送线轨道总成方向,位于灭火器的门压把一侧,且与灭火器的门压把高度一致。

所述的自动丝网印刷装置包括第三框架、半自动圆瓶丝网印刷机、气动顶瓶装置以及定位卡具,所述的半自动圆瓶丝网印刷机安装到自动丝网印刷装置第三框架上,所述的气动顶瓶装置包括气缸及四个第二轴承安装输送线轨道总成上,所述的定位卡具呈“n”形状,通过双杆气缸安装在第三框架居中边,双杆气缸驱动定位卡具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三框架可拆卸安装在机架上,气动顶瓶装置位于第三框架居中正下方,定位卡具正对着灭火器阀的门压把的位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底部均设置有四个脚轮,方便人工模块化设备推到输送线旁进行组合安装,且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拆卸安装方便。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均采用不锈钢或者铝合金材质。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引导导轨采用塑料或是不锈钢材质制作成形。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第二轴承为包胶钢制轴承,采用包胶钢制轴承能够避免轴承硬接触灭火器,造成灭火器刮花。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生产线还配套设置有若干高精度传感器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高精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生产线各部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电连接若干高精度传感器以及滚轮式瓶体自动湿擦吹水装置、瓶体红外加热烘干装置、自动定位印刷面的固定灭火器压把装置、固定灭火器底部及顶部的可调档板以及自动丝网印刷装置,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下,对速度、位置、温度等各项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及监控,形成闭环控制系统、组成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了自动输送瓶体、自动擦瓶、自动定位、自动烘干、自动丝印、故障检测报警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率及降低了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灭火器烘干、丝印生产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3是滚轮式瓶体自动湿擦吹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瓶体红外加热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输送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局部B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中局部C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中局部D放大示意图。

图中 1电动棉绳滚筒 2烘干风机 3引导导轨 4第二框架 5输送线轨道总成 6轨道槽 7托具 8第一轴承 9自动丝网印刷装置 10定位卡具。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9,灭火器烘干、丝印生产线,它包括灭火器、机架和沿机架纵向设置的输送线,灭火器沿输送线的传输方向上依次通过与机架相连的设备;所述的输送线包括由左右链条构成的输送线轨道总成5,左右链条分别安装在左右“巨”字型轨道槽6内,且在左右链条的上侧耳畔上分别安装一对“凵”型托具7,托具7内侧两端上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8,可以将灭火器瓶体托住及360°旋转,所述的轨道槽6沿机架纵向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设备均采用模块化设计,设备与机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设备包括滚轮式瓶体自动湿擦吹水装置、瓶体红外加热烘干装置、自动定位印刷面的固定灭火器压把装置、固定灭火器底部及顶部的可调档板以及自动丝网印刷装置;所述的输送线轨道总成5为直线型不锈钢链轮式输送线轨道总成,输送线轨道总成一端与灭火器自动清洗、试水生产线末端链接另外一端与自动包装流水线链接;所述的托具7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的第一轴承8为包胶钢制轴承,采用包胶钢制轴承能够避免轴承硬接触灭火器,造成灭火器刮花;所述的滚轮式瓶体自动湿擦吹水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电动棉绳滚筒1、烘干风机2,所述的第一支架为L型框架,框架顶端交替安装有若干电动棉绳滚筒1以及若干烘干风机2,烘干风机2的出风口对准电动动棉绳滚筒1,所述的第一框架可拆卸安装在机架上,电动棉绳滚筒1位于输送线轨道总成5上,沿着输送线轨道总成5的传送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所述的电动棉绳滚筒1上设置有上下行程调节丝杆,且在调节丝杆上安装有电动减速机,电动减速机驱动上下行程调节丝杆转动带动电动棉绳滚筒上下移动;所述的瓶体红外加热烘干装置包括第二框架4、红外石英加热管、引导导轨3,所述的红外石英加热管安装在第二框架4内顶部,且在第二框架4顶部设置有镜面不锈钢反光板,所述的引导导轨3设置第二框架4顶部一侧,呈平躺“U”状,保证灭火器门压把在U型导轨内进入红外加热烘干装置内,将灭火器需要丝印的面向上对准红外石英加热管,所述的第二框架4可拆卸安装在机架上,镜面不锈钢反光板对准输送线轨道总成5,且红外石英加热管位于输送线轨道总成5上方,引导导轨3沿着输送线轨道总成5方向,位于灭火器的门压把一侧,且与灭火器的门压把高度一致;所述的自动丝网印刷装置9包括第三框架、半自动圆瓶丝网印刷机、气动顶瓶装置以及定位卡具10,所述的半自动圆瓶丝网印刷机安装到自动丝网印刷装置第三框架上,所述的气动顶瓶装置包括气缸及四个第二轴承安装输送线轨道总成5上,所述的定位卡具10呈“n”形状,通过双杆气缸安装在第三框架居中边,双杆气缸驱动定位卡具10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三框架可拆卸安装在机架上,气动顶瓶装置位于第三框架居中正下方,定位卡具10正对着灭火器阀的门压把的位置;所述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4、第三框架底部均设置有四个脚轮,方便人工模块化设备推到输送线旁进行组合安装,且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拆卸安装方便;所述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均采用不锈钢或者铝合金材质;所述的引导导轨3采用塑料或是不锈钢材质制作成形;所述的第二轴承为包胶钢制轴承,采用包胶钢制轴承能够避免轴承硬接触灭火器,造成灭火器刮花。

具体实施例2

如图1-9,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配套设置有若干高精度传感器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高精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生产线各部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电连接若干高精度传感器以及滚轮式瓶体自动湿擦吹水装置、瓶体红外加热烘干装置、自动定位印刷面的固定灭火器压把装置、固定灭火器底部及顶部的可调档板以及自动丝网印刷装置,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下,对速度、位置、温度等各项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及监控,形成闭环控制系统、组成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了自动输送瓶体、自动擦瓶、自动定位、自动烘干、自动丝印、故障检测报警等功能。

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