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可循环的油墨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5345发布日期:2019-05-21 21:5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可循环的油墨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油墨可循环的油墨槽。



背景技术:

现代印刷机械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在工作时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

但是,由于油墨槽中的油墨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调节油墨的均匀并源源不断的补充消耗的剂量,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操作人员肉眼观察补充消耗的油墨并搅拌均匀,人工进行搅拌不均匀油墨补充不及时,无法保证油墨的均匀,导致印刷产品的质量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均匀、自动补充油墨提高印刷质量的油墨可循环的油墨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墨可循环的油墨槽,包括槽体、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连接于槽体,所述循环系统包括油泵、储油桶,油泵的一端连接于槽体进口,其另一端连接于储油桶;所述循环系统连接于槽体,槽体设置有进口、溢流口,进口设置于槽体的下侧,溢流口设置于槽体内腔的上侧,溢流口连接于储油桶。

优选的,所述槽体的进口连接有过滤袋。

优选的,所述储油桶的内腔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搅拌桨贯穿储油桶的底部,其一端部连接于电机。

优选的,所述储油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挡流板。

优选的,所述储油桶外侧壁的下侧还设置有排液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循环系统连接于槽体,所述循环系统包括油泵、储油桶,油泵的一端连接于槽体进口,其另一端连接于储油桶;槽体的进口连接有过滤袋,储油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挡流板,使得油墨充分搅拌,并使油墨循环,提高印刷设备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11-进口;12-溢流口;2-循环系统;21-油泵;22-储油桶;23-挡流板;24-搅拌桨;25-排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油墨可循环的油墨槽,包括槽体1、循环系统2,循环系统2连接于槽体1,循环系统2包括油泵21、储油桶22,油泵21的一端连接于槽体1进口11,其另一端连接于储油桶22;循环系统2连接于槽体1,槽体1设置有进口11、溢流口12,进口11设置于槽体1的下侧,溢流口12设置于槽体1内腔的上侧,溢流口12连接于储油桶22,使得槽体1内的油墨循环使用,提高印刷产品的印刷质量。

另外的,槽体1的进口11连接有过滤袋,将储油桶22进入槽体1的油墨进行过滤,避免印刷过程中产生印刷不良。

进一步的,储油桶22的内腔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24,搅拌桨24贯穿储油桶22的底部,其一端部连接于电机,保证储油桶22内的油墨一直处于匀速的搅拌,使得油墨更均匀提高印刷产品的质量。

另外的,储油桶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挡流板23,使得储油桶22内的油墨充分搅拌。

进一步的,储油桶22外侧壁的下侧还设置有排液槽25,当油墨槽需要更换不同的油墨时方便储油桶22进行清洗排液,避免之前的油墨对后续使用的油墨产生干扰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