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531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包括油墨腔、输墨管、供墨泵和油墨桶,油墨腔紧挨油墨刮刀设置,供墨泵的入口端通过第一输入管连接油墨桶,供墨泵的出口端通过输墨管与油墨腔底部的注墨口连接,油墨腔的下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集墨槽,油墨腔内与液位线等高处设置出墨口,出墨口连接出墨管,出墨管末端伸入集墨槽,集墨槽底部设置排墨口,该排墨口通过回墨管与回墨泵的入口端连接,回墨泵的出口端通过输出管连接油墨桶,输墨管上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另外两接口分别连接注墨口和泄墨管,泄墨管的末端伸入集墨槽,泄墨管上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开关。该油墨循环系统结构合理,使用其能有效确保柔性印刷机在印刷工作时油墨回油顺畅,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专利说明】
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柔版印刷机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柔性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柔版印刷机采用网纹辊传墨,即网纹辊与油墨腔内的油墨接触并上墨,然后通过刮刀将网纹辊上多余的油墨刮去,使网纹辊将油墨图案传递在印刷辊上,从而通过印刷辊将图案印刷在塑料薄膜或者无纺布料上。现有柔版印刷机的印刷机组为了循环使用印刷油墨,通常要设置油墨循环系统,即由供油系统和回油系统组成,供油系统用于将油墨桶内的油墨注入到油墨腔内,以备印刷使用,回油系统是用于将注入油墨腔内多余的油墨回收至油墨桶内循环利用。现有技术中,回油系统包括回油管道,回油管的一端与油墨腔上的出墨口连接,另一端伸入油墨桶内,在回油时,多余的油墨由出墨口自行进入并经过较长的回油管收回至油墨桶内,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油墨粘度高,并且回油管较长,循环系统工作时回油速度慢,并且回油管内容易堵塞,从而造成油墨回油不畅导致大量油墨从油墨腔内溢出,影响正常印刷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对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使用该油墨循环系统能有效确保柔性印刷机在印刷工作时回油顺畅,能有效避免发生管内堵塞,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包括油墨腔、输墨管、供墨栗和油墨桶,所述油墨腔紧挨油墨刮刀设置,所述供墨栗的入口端通过第一输入管连接所述油墨桶,所述供墨栗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输墨管与所述油墨腔底部的注墨口连接,所述油墨腔的下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集墨槽,所述油墨腔内与液位线等高处设置出墨口,所述出墨口连接出墨管,所述出墨管末端伸入所述集墨槽,所述集墨槽底部设置排墨口,该排墨口通过回墨管与回墨栗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回墨栗的出口端通过输出管连接所述油墨桶,所述输墨管上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接口分别连接所述注墨口和泄墨管,所述泄墨管的末端伸入所述集墨槽,所述泄墨管上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开关。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墨桶内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顶端敞口的筒状框架和可拆换套装在所述筒状框架外部的过滤网,所述输入管端部伸入所述过滤装置内部。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端敞口高出所述油墨桶的上端口。
[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油墨循环系统在回油时,油墨腔中多余的油墨经过出墨管进入集墨槽内,然后通过回墨栗将油墨从集墨槽内油墨快速的抽走,收回至油墨桶内,回墨栗的存在加快了回油速度,避免油墨溢出,并能解决由于油墨粘度大而容易在管内发生堵塞的问题;在印刷设备持续工作时,供墨栗和回墨栗均开启,开关关闭,整个油墨循环系统正常运转,如要换油墨时关闭供墨栗,并打开开关,油墨腔内的油墨经泄墨管流入集墨槽内并通过回墨栗将其快速排出,回收至油墨桶内,回墨彻底快速。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墨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所不附图标记为:1-油墨腔;11-注墨口 ; 12-出墨口 ; 2_输墨管;3_供墨栗;4_油墨桶;5-集墨槽;51-排墨口; 6-出墨管;7-回墨管;8-回墨栗;10-泄墨管;101-开关;102-过滤装置;103-顶端敞口 ; 104-筒状框架;10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油墨循环系统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0013]实施例
[0014]一种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油墨腔1、输墨管2、供墨栗3和油墨桶4,所述油墨腔I紧挨油墨刮刀设置,所述供墨栗3的入口端通过第一输入管连接所述油墨桶4,所述供墨栗3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输墨管2与所述油墨腔I底部的注墨口 11连接,所述油墨腔I的下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集墨槽5,所述油墨腔I内与液位线等高处设置出墨口 12,所述出墨口 12连接出墨管6,所述出墨管6末端伸入所述集墨槽5,所述集墨槽5底部设置排墨口 51,该排墨口 51通过回墨管7与回墨栗8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回墨栗8的出口端通过输出管连接所述油墨桶4,所述输墨管2上连接有三通管9,所述三通管9的另外两接口分别连接所述注墨口 11和泄墨管10,所述泄墨管10的末端伸入所述集墨槽5,所述泄墨管10上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开关101。本实施例中的油墨循环系统在回油时,油墨腔中多余的油墨经过出墨管6进入集墨槽5内,然后通过回墨栗8将油墨从集墨槽5内油墨快速的抽走,收回至油墨桶4内,回墨栗的存在加快了回油速度,避免油墨溢出,并能解决由于油墨粘度大而容易在管内发生堵塞的问题;在印刷设备持续工作时,供墨栗3和回墨栗8均开启,开关101关闭,整个油墨循环系统正常运转,如要换油墨时关闭供墨栗3,并打开开关101,油墨腔I内的油墨经泄墨管流入集墨槽5内并通过回墨栗将其快速排出,回收至油墨桶4内,回墨彻底快速。
[001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注墨口11和所述出墨口 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以设置出墨口 12的数量不少于注墨口 11的数量为最佳,这样可防止因注墨速度远大于出墨速度导致出墨不及引起油墨注满油墨腔I后大量溢出的问题。
[0016]进一步,为了回油时更加快速彻底,可将集墨槽5的底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排墨口 51设置在倾斜面的最低处,从而利于油墨集聚在此处尽快排出。
[0017]本实施例中,参看图2,所述油墨桶4内放置有过滤装置102,所述过滤装置102包括顶端敞口 103的筒状框架104和可拆换套装在所述筒状框架104外部的过滤网105,所述输入管端部伸入所述过滤装置102内部,通过过滤网105进行过滤,过滤网105可拆换,必要时将其更换即可。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端敞口103高出所述油墨桶4的上端口,这样设置,在补充油墨时,可避免未经过过滤的油墨被不小心倒入油墨桶4内。
[0019]再进一步,实际操作中,为了防止过滤装置102晃动,可在所述过滤装置102上设置适于将过滤装置102可拆卸设置在油墨桶4内的固定结构,如设置夹具或挂钩。
[0020]应用例
[0021]—种柔版印刷机,包括若干印刷机组与若干印刷机组(各印刷机组用于对应印刷不同型号的油墨)一一对应的油墨循环管路,各油墨循环管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油墨循环管路。
[002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包括油墨腔(I)、输墨管(2)、供墨栗(3)和油墨桶(4),所述油墨腔(I)紧挨油墨刮刀设置,所述供墨栗(3)的入口端通过输入管连接所述油墨桶(4),所述供墨栗(3)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输墨管(2)与所述油墨腔(I)底部的注墨口(1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腔(I)的下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集墨槽(5),所述油墨腔(I)内与液位线等高处设置出墨口(12),所述出墨口(12)连接出墨管(6),所述出墨管(6)末端伸入所述集墨槽(5),所述集墨槽(5)底部设置排墨口(51),该排墨口(51)通过回墨管(7)与回墨栗(8)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回墨栗(8)的出口端通过输出管连接所述油墨桶(4),所述输墨管(2)上连接有三通管(9),所述三通管(9)的另外两接口分别连接所述注墨口(11)和泄墨管(10),所述泄墨管(10)的末端伸入所述集墨槽(5),所述泄墨管(10)上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开关(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桶(4)内放置有过滤装置(102),所述过滤装置(102)包括顶端敞口(103)的筒状框架(104)和可拆换套装在所述筒状框架(104)外部的过滤网(105),所述输入管端部伸入所述过滤装置(102)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敞口(103)高出所述油墨桶(4)的上端口。
【文档编号】B41F31/20GK205467881SQ20152113952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周玉兵, 施王强, 戴益明, 胡绍辉
【申请人】浙江新长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