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补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205发布日期:2019-04-16 22:4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墨水补充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向喷墨打印机的墨罐补充墨水的瓶(墨水补充容器)已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瓶具备:容器,其能够容纳墨水;以及盖,其设置到该容器,盖具有:结合部,其与容器结合;流出部,其构成为,能够供容器内的墨水向外部流出;以及栓塞部,其封堵流出部的流出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82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上述的瓶的构造复杂,因此,期望一种构造更简单的瓶。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实现的,目的在于使墨水补充容器的构造简易化。

本实用新型能通过以下的形态或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墨水补充容器能够向墨罐补充墨水,该墨罐具备:墨水贮存室,其能够在内部贮存所述墨水;以及墨水入口,其能够供所述墨水向所述墨水贮存室的所述内部流入,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部,其能够容纳所述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所述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阀体,其使所述墨水出口开口或闭口,所述阀体能够从所述墨水出口闭口着的第一位置向所述墨水出口开口的第二位置移动,所述阀体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无法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根据该构造,在阀体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墨水出口闭口,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等。阀体能够从墨水出口闭口着的第一位置向墨水出口开口的第二位置移动。通过阀体向第二位置移动,墨水出口开口而能够将容纳到容器主体部的墨水向墨水贮存室补充。因而,墨水补充容器的构造变得简易,能够使墨水补充容器的制造成本降低。

另外,若阀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则无法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即,若阀体一旦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则被保持在第二位置。因而,能够容易地判别墨水补充容器是未使用品还是已使用品,能够使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应用例2]本应用例的墨水补充容器能够向墨罐补充墨水,该墨罐具备:墨水贮存室,其能够在内部贮存所述墨水;以及墨水入口,其能够供所述墨水向所述墨水贮存室的所述内部流入,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部,其能够容纳所述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所述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阀体,其使所述墨水出口开口或闭口;以及操作部,其使所述阀体的位置向所述墨水出口闭口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墨水出口开口的第二位置移动。

根据该构造,能够利用操作部的操作使墨水出口容易地开口或闭口。因而,能够根据墨水贮存室中贮存的墨水量补充所期望的量的墨水。例如,能够在墨水贮存室满罐之前,利用操作部使墨水出口闭口而使墨水的补充停止。因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应用例3]本应用例的墨水补充容器能够向墨罐补充墨水,该墨罐具备:墨水贮存室,其能够在内部贮存所述墨水;以及墨水入口,其能够供所述墨水向所述墨水贮存室的所述内部流入,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部,其能够容纳所述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所述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密封部,其能够破坏地对所述墨水出口进行封口,通过破坏所述密封部,所述墨水出口开口。

根据该构造,在墨水出口被密封部密封着的状态下,墨水出口闭口,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等。并且,通过破坏密封部,墨水出口被开口,能够将容纳到容器主体部的墨水向墨水贮存室补充。因而,墨水补充容器的构造变得简易,能够使墨水补充容器的制造成本降低。

另外,若一旦破坏密封部,则无法复原,因此,能够容易地判别墨水补充容器是未使用品还是已使用品,能够使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喷射系统的主要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供墨装置的主要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和转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外观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7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29A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29B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30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31A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31B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32A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32B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34A是表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34B是表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35是表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概略图。

图36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37A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37B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37C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38A是表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38B是表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39是表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概略图。

图40A是表示第十八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0B是表示第十八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1A是表示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1B是表示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2A是表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2B是表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3A是表示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3B是表示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44A是表示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4B是表示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4C是表示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5A是表示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5B是表示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46是表示变形例1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47是表示变形例2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48是表示变形例2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49是表示变形例2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墨水喷射系统;4:供墨装置;31:墨罐;49:连接管(墨水入口);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墨水瓶(墨水补充容器);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容器主体部;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墨水出口形成部;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墨水出口;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55、556:阀体;712、713、714、715、716、817、818、819、820、821、822、823、825、1310、1311:墨水出口形成部;2120、2130、2140、2150、2160:操作部;3170、3180、3190、3200、3210、3220、3230:密封部;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部件等表示成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使各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墨水喷射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墨水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墨水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式的打印机3和供墨装置4。打印机3具有记录部6和控制部9。此外,在图1中标注有作为相互正交的坐标轴的X轴、Y轴和Z轴。对于这以后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标注有X轴、Y轴和Z轴。在该情况下,各图中的X轴、Y轴和Z轴与图1中的X轴、Y轴和Z轴相对应。在图1中图示有在由X轴和Y轴规定的XY平面配置有墨水喷射系统1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XY平面与水平的平面一致了的状态将墨水喷射系统1配置到XY平面时的状态是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将在与水平面一致的XY平面配置有墨水喷射系统1时的墨水喷射系统1的姿态称为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姿态。

此外,水平面是实质上水平的面即可。对于实质上的水平,例如,针对墨水喷射系统1被使用时所载置的面,在可容许的倾斜范围内包括倾斜。因此,实质上的水平面并不限定于例如高精度地形成的平台等的面。实质上的水平面包括例如墨水喷射系统1被使用时可载置的桌子、台、架子、地板等各种面。另外,铅垂方向并不严密地限定于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向,也包括与实质上的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因此,在实质上的水平面是例如桌子、台、架子、地板等面时,铅垂方向是指与这些面垂直的方向。

以下,在表示墨水喷射系统1的构成部件、单元的图、说明中标注有X轴、Y轴、以及Z轴的情况下,是指将该构成部件、单元装入到(搭载到)墨水喷射系统1的状态下的X轴、Y轴、以及Z轴。另外,将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姿态下的各构成部件、单元的姿态称为这些构成部件、单元的使用姿态。并且,以下,在墨水喷射系统1、其构成部件、单元等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声明时,设为各自的使用姿态下的说明。

Z轴是与XY平面正交的轴。在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成为铅垂朝上方向。并且,在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Z轴方向是铅垂朝下方向。此外,分别在X轴、Y轴和Z轴中,箭头的朝向表示+(正)的方向,与箭头的朝向相反的朝向表示-(负)的方向。此外,铅垂朝上方向、铅垂上方是指沿着铅垂线的上方向、上方。同样地,铅垂朝下方向、铅垂下方是指沿着铅垂线的下方向、下方。未写有铅垂的上方向、上方并不限于沿着铅垂线的上方向、上方,除了水平方向之外,包括沿着与铅垂线相交的方向的上方向、上方。另外,未写有铅垂的下方向、下方并不限定于沿着铅垂线的下方向、下方,除了水平方向之外,包括沿着与铅垂线相交的方向的下方向、下方。

在打印机3中,记录部6和控制部9容纳于箱体11。记录部6以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在被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沿着Y轴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此外,未图示的输送装置将记录纸张等记录介质P沿着Y轴方向间歇地输送。记录部6构成为,能够利用移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沿着X轴往复移动。供墨装置4向记录部6供给墨水。控制部9对上述的各结构的驱动进行控制。

在此,沿着X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X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X轴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由于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同样地,沿着Y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Y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Y轴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由于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Z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Z轴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由于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也就是说,沿着任意的轴、面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这些任意的轴、面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这些任意的轴、面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由于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

记录部6具备托架17和记录头19。记录头19是墨水喷射部的一个例子,将墨水作为墨水滴喷出,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托架17搭载有记录头19。此外,记录头19与控制部9电连接。来自记录头19的墨水滴的喷出由控制部9控制。

如图1所示,供墨装置4具有墨罐31。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墨装置4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五个)墨罐31。多个墨罐31容纳于箱体11的内部。也就是说,多个墨罐31与记录头19、供墨管34一起容纳于箱体11的内部。由此,能够利用箱体11保护墨罐31。此外,也能采用多个墨罐31配置于箱体11之外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表述为供墨装置4与打印机3分体。

在墨罐31中容纳有墨水。在墨罐31形成有墨水注入部33。对于墨罐31,能够经由墨水注入部33从墨罐31的外部向墨罐31的内部注入墨水。此外,操作者能够从箱体11的外侧访问墨罐31的墨水注入部33。

供墨管34与各墨罐31连接。墨罐31内的墨水从供墨装置4经由供墨管34向记录头19供给。并且,供给到记录头19的墨水从朝向记录介质P侧的喷嘴(图中未示出)被作为墨水滴喷出。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打印机3和供墨装置4作为一体的结构而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供墨装置4和打印机3设为分体的结构。

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墨水喷射系统1中,一边使记录介质P沿着Y轴方向输送、且使托架17沿着X轴往复移动,一边使记录头19在预定的位置喷出墨水滴,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这些动作由控制部9控制。

墨水并不限定于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中的任一方。另外,作为水性墨水,也可以是具有染料等溶质溶解到水性溶剂中而成的构成的墨水、具有颜料等分散质分散到水性分散介质而成的构成的墨水中任一者。另外,作为油性墨水,也可以是具有染料等溶质溶解到油性溶剂而成的构成的墨水、具有颜料等分散质分散到油性分散介质而成的构成的墨水中任一者。

图2是表示供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供墨装置4包括多个墨罐31和转接器35。多个墨罐31沿着X轴排列,具有相互相同的结构和形状。在供墨装置4中,多个墨罐31由转接器35捆扎成一体。在图2中,为了易于理解结构地表示,示出有多个墨罐31中的一个墨罐31从转接器35卸掉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墨罐31分别能采用容纳互不相同的种类的墨水的结构、容纳彼此相同的种类的墨水的结构中任一个。作为墨水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墨水的颜色。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墨罐31分别能采用容纳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墨水的结构、容纳彼此相同的颜色的墨水的结构中任一个。作为墨水的颜色,例如,可列举出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等。

墨罐31的沿着Y轴的长度尺寸比沿着X轴的宽度尺寸大。另外,墨罐31的沿着Z轴的高度尺寸比沿着Y轴的长度尺寸小。然而,墨罐31的尺寸并不限定于此,能采用各种尺寸。墨罐31具有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第四壁44、第五壁45、第六壁46、第七壁47、以及第八壁48。另外,墨罐31具有连接管49(墨水入口)。第一壁41~第八壁48构成墨罐31的外壳(墨水贮存室)。构成墨罐31的外壳的壁的数量并不限定于第一壁41~第八壁48这八个,也能采用比八个少的数量、超过八个的数量。

第一壁41朝向Y轴方向,沿着XZ平面延伸。第一壁41具有光透过性,构成为能够隔着第一壁41目视确认墨罐31内的墨水。也就是说,第一壁41设为能够目视确认墨罐31内的墨水的量的目视确认壁。在第一壁41设置有上限标记51和下限标记52。操作者能够以上限标记51和下限标记52为记号或基准来把握墨罐31中的墨水的量。

此外,墨罐31中作为报告墨水的量的标识,并不限定于上限标记51、下限标记52。也能采用表示墨水的量的刻度等。也能采用在上限标记51和下限标记52附加刻度而成的结构、省略上限标记51和下限标记52而仅附加有刻度的结构等。另外,作为附加于墨罐31的标识,也能采用表示向各墨罐31容纳的墨水的种类的标识。例如,可列举出表示墨水的颜色而作为墨水的种类的标识。作为表示墨水的颜色的标识,例如,可列举出表示黑色的墨水的“Bk”、表示青色的墨水的“C”、表示品红色的墨水的“M”、以及表示黄色的墨水的“Y”等文字、由颜色进行的表示等各种标识。

第二壁42与第一壁41对置,朝向-Y轴方向。第二壁42沿着XZ平面延伸。第三壁43与第一壁41和第二壁42相交。此外,两个面相交表示两个面是并不彼此平行的位置关系。除了两个面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之外,即使是不直接接触、而彼此分开的位置关系,一个面的延长与另一个面的延长相交的关系的情况也表述为相交。相交的两个面所成的角也可以是直角、钝角、锐角中任一个。

第三壁43与第一壁41和第二壁42相交。第三壁43位于第一壁41和第二壁42的-Z轴方向,朝向-Z轴方向。第三壁43沿着XY平面延伸。第三壁43在Y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一壁41的-Z轴方向的端部相连。另外,第三壁43在-Y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二壁42的-Z轴方向的端部相连。

第四壁44与第三壁43对置,朝向Z轴方向。第四壁44与第二壁42相交,沿着XY平面延伸。第四壁44位于第二壁42的Z轴方向。第四壁44位于比第一壁41靠-Y轴方向的位置。第四壁44在-Y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二壁42的Z轴方向的端部相连。

第五壁45与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以及第四壁44相交。第五壁45位于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以及第四壁44的X轴方向。第五壁45朝向X轴方向,沿着YZ平面延伸。第五壁45在Y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一壁41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五壁45在-Y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二壁42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五壁45在-Z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三壁43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五壁45在Z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四壁44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

第六壁46与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以及第四壁44相交。第六壁46位于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以及第四壁44的-X轴方向,与第五壁45对置。第六壁46朝向-X轴方向,沿着YZ平面延伸。第六壁46在Y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一壁41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六壁46在-Y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二壁42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六壁46在-Z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三壁43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第六壁46在Z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四壁44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连。

第七壁47位于第一壁41的Z轴方向,与第一壁41相交。第七壁47朝向Z轴方向,沿着XY平面延伸。第七壁47位于第三壁43与第四壁44之间。第七壁47在Y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一壁41的Z轴方向的端部相连。换言之,在墨罐31中,在第四壁44与第七壁47之间存在台阶。第七壁47在X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五壁45相连。第七壁47在-X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六壁46相连。

第八壁48位于第七壁47的-Y轴方向,朝向Y轴方向。另外,第八壁48位于第四壁44的Y轴方向。第八壁48沿着XZ平面延伸。第八壁48在-Z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七壁47的-Y轴方向的端部相连,在Z轴方向的端部处与第四壁44的Y轴方向的端部相连。换言之,在墨罐31中,第四壁44与第七壁47之间的台阶借助第八壁48相连。

在第七壁47的朝向Z轴方向的面设置有作为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连接管49。连接管49从第七壁47朝向Z轴方向突出。连接管49构成为空心的管状,沿着Z轴方向延伸。根据该结构,连接管49也能表述为烟囱状。连接管49与墨罐31内连通。向墨罐31注入的墨水经由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

图3是表示墨罐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连接管49的内部被沿着Z轴划分成两个流路53A和流路53B。两个流路53A和流路53B分别与墨罐31内连通。在图3中,为了易于理解连接管49的内部地表示,图示有使包括连接管49在内的墨罐31的一部分断裂后的状态。

如图2所示,转接器35具有跨沿着X轴排列的多个墨罐31的尺寸。转接器35位于墨罐31的第七壁47的Z轴方向。在转接器35形成有多个插槽部54(凹部)。在转接器35,与沿着X轴排列的多个墨罐31分别相对应地设置有插槽部54。此外,插槽部54的个数也可以比沿着X轴排列的多个墨罐31的个数多。

如图2所示,插槽部54沿着从转接器35的Z轴方向的顶面朝向-Z轴方向凹陷的方向形成。在插槽部54的底部形成有随后论述的通孔55。该通孔55沿着Z轴贯通转接器35。通孔55具有墨罐31的连接管49可插入的大小。转接器35安装于墨罐31的第四壁44与第七壁47之间的台阶部。另外,若转接器35安装于墨罐31,则在供墨装置4中,墨罐31的连接管49经由转接器35的通孔55插入插槽部54。由此,在转接器35安装到墨罐31的状态下,墨罐31的连接管49经由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暴露。此外,图1所示的墨水注入部33是在转接器35安装到墨罐31的状态下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和插槽部54内的结构(包括连接管49在内)的统称。

图4是表示墨罐和转接器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插槽部54具有将沿着Y轴延伸的长方形状的长方形部57与位于长方形部57的Y轴的中央的圆形状的圆形部58叠加而成的外观。在圆形部58的底部形成有通孔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X轴相邻的两个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彼此相连。墨罐31的连接管49配置于与圆形部58的通孔55重叠的位置。

在长方形部57的内壁中沿着YZ平面延伸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部59。在各个插槽部54中,在隔着圆形部58彼此对峙的长方形部57分别设置有第一凸部59。在一个插槽部54中,第一凸部59相对于连接管49的中心点呈点对称地配置。基于上述的结构,插槽部54具有相对于连接管49的中心点呈点对称的结构。在设置到转接器35的多个插槽部54中,第一凸部59的结构互不相同。因此,设置到转接器35的多个插槽部54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构。

与此相对,在以往的墨水瓶(墨水补充容器)中,根据设置到转接器35的多个插槽部54的种类设置有具备与能够适合的插槽部54的第一凸部59相对应的凹部的误插入防止部。由此,能够规定可适合于分别设置到转接器35的多个插槽部54的墨水瓶的种类。也就是说,设置到转接器35的多个插槽部54能表述为作为具有互不相同的构造的钥匙孔发挥功能。并且,可适合于分别设置到转接器35的多个插槽部54的墨水瓶能表述为作为适合于钥匙孔的钥匙发挥功能。也就是说,能够从适合于钥匙孔的墨水瓶经由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墨水。相反,对于不适合于钥匙孔的墨水瓶,无法向墨罐31内注入墨水。

然而,如上述那样以往的墨水瓶具备与各插槽部54相对应的误插入防止部,因此,构造就复杂化。

对此,以下,在实施方式中,对以简易的构造能够向墨罐31注入墨水的墨水瓶(墨水补充容器)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外观图,图6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另外,图7A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图7B是墨水瓶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墨水瓶101具备:容器主体部201,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1,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1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1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1;以及阀体501(图6),其使墨水出口401开口或闭口。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部201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1一体地形成。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容器主体部201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1分体地形成,利用螺纹构造等,容器主体部201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1能够彼此接合。

另外,墨水瓶101具备覆盖墨水出口401的盖部件601。盖部件601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作为盖部件601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此外,也能够省略盖部件601。

容器主体部201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容器主体部201呈筒状体。作为容器主体部201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材料、铁材、铝等金属材料等。

墨水出口形成部301包括球状部310和筒部311。球状部310和筒部311相互一体地形成。作为墨水出口形成部301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球状部310呈具有曲面的球状的外观。另外,球状部310的内部也呈具有曲面的球状。并且,在筒部311的一端连接有球状部310,在筒部311的另一端形成有墨水出口401。

墨水出口形成部301与容器主体部201之间的边界部具有缩颈部S。并且,如图6所示,墨水瓶101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容器主体部201朝向缩颈部S变窄。另外,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缩颈部S到墨水出口形成部301的球状部310暂且变宽,内部的空间从球状部310到筒部311变窄。

此外,墨水瓶101的内部的与缩颈部S相对应的部分的内径比阀体501的直径小。

阀体501使墨水出口401开口或闭口。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1,在将墨水出口401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01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1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将墨水出口401从连接管49拆掉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1呈球状体。作为阀体501的材料,例如,能采用玻璃材料、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图6表示墨水出口401闭口着的状态的墨水瓶101。在该情况下,阀体501位于第一位置P1。具体而言,阀体501具有比筒部311的内径大的直径。并且,在筒部311的内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312,在该凹部312卡合有阀体501。由此,墨水出口401被阀体501闭口。因而,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1的第一位置P1被特定成墨水出口401被闭口的一个位置。

接下来,如图7A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01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01从墨水出口401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1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01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01沿着Z轴方向上推。墨水出口形成部30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因此,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1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凹部312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1被开口。即,阀体501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01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01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1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筒部311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01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01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01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1的顶端部仅是筒部311,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1的第二位置P2是指墨水出口401开口着的状态下的阀体501的位置。即,第二位置P2是除了第一位置P1以外的位置,只要墨水出口401被开口,就不限定于一个位置。

例如,如图7B所示,在墨水出口401开口着的状态下,在使墨水出口401朝向上方的情况下,阀体501由于重力而位于球状部310的下方。并且,阀体501以缩颈部S作为第二位置P2而被保持。

此外,如图7B所示,若阀体501保持于缩颈部S,则阀体501能作为容器主体部201的盖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防止异物从墨水出口401向容器主体部201的进入、抑制被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1的墨水的干燥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1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即,阀体501的直径比筒部311的内径大,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01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阀体501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墨水出口401闭口,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等。并且,在将墨水出口401安装到连接管49之际,阀体501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由此,墨水出口401开口而能够将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1的墨水向墨罐31补充。而且,墨水瓶101成为如下构造:不设置适合于插槽部54的形态的误插入防止部,就能够补充墨水,墨水瓶101的构造变得简易,能够使墨水瓶101的制造成本降低。

另外,在使阀体501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阀体501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即,在一旦将墨水出口401从连接管49拆掉的情况下,即,若使阀体501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则阀体501被保持在第二位置P2。因而,能够容易地判别墨水瓶101是未使用品还是已使用品,能够使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8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9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8所示,墨水瓶102具备:容器主体部202,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2,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2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2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2;以及阀体502,其使墨水出口402开口或闭口。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部202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2一体地形成。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容器主体部202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2分体地形成,利用螺纹构造等,容器主体部202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2能够彼此接合。

另外,墨水瓶102具备覆盖墨水出口402的盖部件602。

此外,容器主体部202和盖部件602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墨水出口形成部302包括球状部320和筒部321。球状部320和筒部321相互一体地形成。墨水出口形成部302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302与容器主体部202之间的边界部具有缩颈部S。并且,如图8所示,墨水瓶102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容器主体部202朝向缩颈部S变窄。另外,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缩颈部S到墨水出口形成部302的球状部320暂且变宽,内部的空间从球状部320到筒部321变窄。

此外,墨水瓶102的内部的与缩颈部S相对应的部分的内径比阀体502的直径小。

阀体502使墨水出口402开口或闭口。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2,在将墨水出口402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02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2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将墨水出口402从连接管49拆掉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2呈球状体。作为阀体502的材料,例如,能采用玻璃材料、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图8表示墨水出口402闭口着的状态的墨水瓶102。在该情况下,阀体502位于第一位置P1。具体而言,阀体502具有比筒部321的内径稍大的直径。并且,在筒部321的内侧的一部分形成有:第一突起部322;以及第二突起部323,其形成于比第一突起部322靠上方的位置。第一突起部322和第二突起部323朝向筒部321的内部侧呈突状。此外,第二突起部323的一部分被弯曲成,第二突起部323的前端部朝向下方。并且,利用第一突起部322和第二突起部323来保持阀体502(第一位置P1)。由此,墨水出口402被阀体502闭口。

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02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02从墨水出口402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2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02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02沿着Z轴方向上推。墨水出口形成部302(第一突起部322和第二突起部32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因此,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2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第一突起部322和第二突起部323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2被开口。即,阀体502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02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02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2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筒部321的第二突起部323的弯曲后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02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02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02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2的顶端部仅是筒部321,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2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即,阀体502的直径比筒部321的内径大,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02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0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11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10所示,墨水瓶103具备:容器主体部203,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3,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3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3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3;以及阀体503,其使墨水出口403开口或闭口。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部203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3一体地形成。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容器主体部203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3分体地形成,利用螺纹构造等,容器主体部203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3能够彼此接合。

另外,墨水瓶103具备覆盖墨水出口403的盖部件603。

此外,容器主体部203和盖部件603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墨水出口形成部303包括球状部330和筒部331。球状部330和筒部331相互一体地形成。墨水出口形成部303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303与容器主体部203之间的边界部具有缩颈部S。并且,如图10所示,墨水瓶103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容器主体部203朝向缩颈部S变窄。另外,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缩颈部S到墨水出口形成部303的球状部330暂且变宽,内部的空间从球状部330到筒部331变窄。

此外,墨水瓶103的内部的与缩颈部S相对应的部分的内径比阀体503的直径小。

阀体503使墨水出口403开口或闭口。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3,在将墨水出口403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03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3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将墨水出口403从连接管49拆掉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3呈球状体。作为阀体503的材料,例如,能采用玻璃材料、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图10表示墨水出口403闭口着的状态的墨水瓶103。在该情况下,阀体503位于第一位置P1。

具体而言,在球状部330的内部,从上方向斜下方地形成有凸缘部333。凸缘部333呈从球状部330的内部的上方朝向内侧延伸的凸缘状体。并且,利用凸缘部333的前端部保持阀体503。由此,墨水出口403被阀体503闭口。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03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03从墨水出口403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3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03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03沿着Z轴方向上推。墨水出口形成部303(凸缘部33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因此,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3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凸缘部333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3被开口。即,阀体503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03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03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3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筒部331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03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03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03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3的顶端部仅是筒部331,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3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即,阀体503的直径比由凸缘部333的前端部形成的内径大,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03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2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13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12所示,墨水瓶104具备:容器主体部204,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4,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4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4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4;以及阀体504,其使墨水出口404开口或闭口。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304具有凸缘部343。

另外,墨水瓶104具备覆盖墨水出口404的盖部件604。

此外,容器主体部204和盖部件604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墨水出口形成部304包括球状部340、筒部341以及凸缘部343。球状部340和筒部341相互一体地形成。另一方面,凸缘部343与球状部340和筒部341分体地构成。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304与容器主体部204之间的边界部具有缩颈部S。并且,如图12所示,墨水瓶104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容器主体部204朝向缩颈部S变窄。另外,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缩颈部S到墨水出口形成部304的球状部340暂且变宽,内部的空间从球状部340到筒部341变窄。

此外,墨水瓶104的内部的与缩颈部S相对应的部分的内径比阀体504的直径小。

另外,在筒部341连接有凸缘部343。具体而言从上方向斜下方地形成有凸缘部343。凸缘部343呈从筒部341的内部的上方朝向内侧延伸的凸缘状体。并且,利用凸缘部343的前端部保持阀体504。

在凸缘部343,沿着筒部341形成有墨水出口404。并且,通过利用凸缘部343的前端部保持阀体504,墨水出口404被闭口。

另外,在凸缘部343的外侧面和筒部341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将凸缘部343和筒部341接合的螺纹构造等接合部344a、344b,两者被彼此接合。

阀体504使墨水出口404开口或闭口。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4,在将墨水出口404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04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4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将墨水出口404从连接管49拆掉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4呈球状体。作为阀体504的材料,例如,能采用玻璃材料、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接下来,如图13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04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04从墨水出口404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4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04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04沿着Z轴方向上推。墨水出口形成部304(凸缘部34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因此,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4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凸缘部343的前端部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4被开口。即,阀体504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04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04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4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由凸缘部343形成的墨水出口404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04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04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04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4的顶端部仅是凸缘部343的外部,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4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即,阀体504的直径比由凸缘部343的前端部形成的内径大,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04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4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15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14所示,墨水瓶105具备:容器主体部205,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5,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5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5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5;以及阀体505,其使墨水出口405开口或闭口。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305具有凸缘部353。

另外,墨水瓶105具备覆盖墨水出口405的盖部件605。

此外,容器主体部205和盖部件605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墨水出口形成部305包括球状部350、筒部351、以及凸缘部353。球状部350和筒部351相互一体地形成。另一方面,凸缘部353与球状部350和筒部351分体地构成。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305与容器主体部205之间的边界部具有缩颈部S。并且,如图14所示,墨水瓶105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容器主体部205朝向缩颈部S变窄。另外,构成为,内部的空间从缩颈部S到墨水出口形成部305的球状部350暂且变宽,内部的空间从球状部350到筒部351变窄。

此外,墨水瓶105的内部的与缩颈部S相对应的部分的内径比阀体505的直径小。

另外,在筒部351连接有凸缘部353。更详细而言,具备用于使筒部351和凸缘部353连接的止动部355,在将凸缘部353载置到筒部351的顶部的状态下,使分别设置到筒部351和凸缘部353的凸部和设置到止动部355的凸部相对应,从而使筒部351和凸缘部353连接固定。

凸缘部353呈从筒部351的内部的上方朝向内侧延伸的凸缘状体。并且,利用凸缘部353的前端部保持阀体505。

在凸缘部353和止动部355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形成用于使墨水向外部流出的墨水出口405。并且,通过利用凸缘部353的前端部保持阀体505,墨水出口405被闭口。

阀体505使墨水出口405开口或闭口。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5,在将墨水出口405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05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5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将墨水出口405从连接管49拆掉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5呈球状体。作为阀体505的材料,例如,能采用玻璃材料、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接下来,如图15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05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05从墨水出口405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5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05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05沿着Z轴方向上推。凸缘部35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因此,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5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凸缘部353的前端部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5被开口。即,阀体505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05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05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5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由凸缘部353或止动部355形成的墨水出口405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05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05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05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5的顶端部是仅止动部355的外部的构造,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5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即,阀体505的直径比由凸缘部353的前端部形成的内径大,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05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6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17是墨水瓶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16所示,墨水瓶106具备:容器主体部206,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6,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6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6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6;以及阀体506,其使墨水出口406开口或闭口。

另外,墨水瓶106具备按压阀体506的按压部363。

墨水出口形成部306包括球状部360和筒部361。球状部360和筒部361相互一体地形成。

此外,容器主体部206、墨水出口形成部306以及阀体506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按压部363具有凸部364。凸部364的前端部分具有平坦面。凸部364具有能够插入墨水出口406的大小。另外,按压部363和筒部361由连接部365连接。由此,能够防止按压部363的遗失。

如图16所示,由于设置到筒部361的内侧的一部分的凹部366和阀体506卡合,墨水出口406被闭口。即,通过阀体506位于第一位置P1,墨水出口406被闭口。

并且,如图17所示,将按压部363的凸部364插入墨水出口406。这样一来,凸部364的顶部与阀体506接触,凸部364按压阀体506。墨水出口形成部306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因此,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6由于按压部363的按压而从凹部366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6被开口。即,阀体506向第二位置P2移动。

在墨水出口406被开口了之后,将按压部363的凸部364从墨水出口406取出。然后,从墨水出口406朝向连接管49供给墨水。由此,容纳到墨水瓶106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6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

另外,墨水瓶106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6的顶端部仅是筒部361,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8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19是墨水瓶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18所示,墨水瓶107具备:容器主体部207,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7,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7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7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7;以及阀体507,其使墨水出口407开口或闭口。

另外,墨水瓶107具备按压阀体507的按压部375。

墨水出口形成部307包括球状部370、筒部371、以及凸缘部373。球状部370和筒部371相互一体地形成。另一方面,凸缘部373与球状部370和筒部371分体地构成。并且,凸缘部373和筒部371由具有突起部的接合部374a、374b接合。

此外,容器主体部207、墨水出口形成部307以及阀体507的构造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按压部375具有凸部376。凸部376的前端部分具有平坦面。凸部376具有能够插入墨水出口407的大小。按压部375是例如塑料件。另外,按压部375和凸缘部373由膜377保持。由此,能够防止按压部375的遗失。

如图18所示,通过将阀体507保持于凸缘部373的前端部,墨水出口407被闭口。即,通过阀体507位于第一位置P1,墨水出口407被闭口。

并且,如图19所示,将按压部375的凸部376插入墨水出口407。这样一来,凸部376的顶部与阀体507接触,凸部376按压阀体507。凸缘部37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因此,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7由于按压部375的按压而从凸缘部373的前端部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7被开口。即,阀体507向第二位置P2移动。

在墨水出口407开口了之后,从墨水出口407取出按压部375的凸部376。然后,从墨水出口407朝向连接管49供给墨水。由此,容纳到墨水瓶107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7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

另外,墨水瓶107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7的顶端部仅是凸缘部373的外部,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0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21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20所示,墨水瓶108具备:容器主体部208,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8,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8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8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8;以及阀体508,其使墨水出口408开口或闭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部208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8一体地形成。

墨水出口形成部308包括球状部380和筒部381。球状部380和筒部381相互一体地形成。

此外,容器主体部208、墨水出口形成部308的基本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水出口形成部308的筒部381的内部侧未形成凹部,而是呈筒状(管状)。

阀体508用于使墨水出口408开口或闭口。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8呈大致圆柱状。作为阀体508的材料,例如,能采用橡胶材料、软木材料等。

在图20中,阀体508以将筒部381从球状部380的内部侧压入的方式配置。即,表示墨水出口408闭口着的状态的墨水瓶108。并且,在该情况下,阀体508位于第一位置P1。

阀体508具有比筒部381的内径大的直径。因此,只要将阀体508压入筒部381的内部,筒部381的内部就被封闭。即,墨水出口408被闭口。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8,在将墨水出口408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08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8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从连接管49拆掉墨水出口408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如图21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08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08从墨水出口408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8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08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08沿着Z轴方向上推。阀体508和墨水出口形成部308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8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筒部381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8被开口。即,阀体508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08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08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8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筒部381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08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08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08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8的顶端部仅是筒部381,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8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即,无法将阀体508朝向筒部381侧按压,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08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2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23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22所示,墨水瓶109具备:容器主体部209,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09,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09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09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09;以及阀体509,其使墨水出口409开口或闭口。

墨水出口形成部309包括:球状部390;筒部391;以及密封部393,其设置到筒部391的顶端部。球状部390和筒部391相互一体地形成。另一方面,密封部393与球状部390和筒部391分体地形成。

此外,容器主体部209、球状部390以及筒部391的基本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密封部393具备:筒状部394,其沿着筒部391的内侧面;以及钩部395,其与设置到筒部391的外侧面的凸部398卡合。并且,在筒状部394的顶端部形成有墨水出口409。

阀体509用于使墨水出口409开口或闭口。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9呈大致圆柱状。作为阀体509的材料,例如,能采用橡胶材料、软木材料等。

如图22所示,阀体509以向筒状部394的内周面压入的方式配置。即,表示墨水出口409闭口着的状态的墨水瓶109。并且,在该情况下,阀体509位于第一位置P1。

阀体509具有比筒状部394的内径大的直径。因此,只要将阀体509压入筒状部394的内部,筒状部394的内部就被封闭。即,墨水出口409被闭口。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9,在将墨水出口409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09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9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从连接管49拆掉墨水出口409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如图23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09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09从墨水出口409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09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09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09沿着Z轴方向上推。阀体509和密封部393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09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筒状部394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09被开口。即,阀体509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09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09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09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筒状部394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09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09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09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9的顶端部仅是密封部393,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09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即,无法将阀体509朝向筒状部394侧按压,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09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4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25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24所示,墨水瓶110具备:容器主体部210,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1310,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0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0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0;以及阀体510,其使墨水出口410开口或闭口。

墨水出口形成部1310包括:球状部1100;筒部1101;以及密封部1103,其设置到筒部1101的顶端部。球状部1100和筒部1101相互一体地形成。另一方面,密封部1103与球状部1100和筒部1101分体地形成。

此外,容器主体部210、球状部1100以及筒部1101的基本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密封部1103具备:筒状部1104,其沿着筒部1101的内侧面;以及钩部1105,其与设置到筒部1101的外侧面的凸部1108卡合。并且,在筒状部1104的顶端部形成有墨水出口410。另外,筒状部1104的前端部呈朝向筒状部1104的内部变尖的尖状部1104a。

阀体510用于使墨水出口410开口或闭口。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0呈大致圆柱状。作为阀体510的材料,例如,能采用橡胶材料、软木材料等。

如图24所示,阀体510以向筒状部1104的尖状部1104a压入的方式配置。即,图24表示墨水出口410闭口着的状态的墨水瓶110。并且,在该情况下,阀体510位于第一位置P1。

阀体510具有比筒状部1104的内径大的直径。因此,只要将阀体510压入筒状部1104的内部,筒状部1104的内部就被封闭。即,墨水出口410被闭口。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0,在将墨水出口410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10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10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从连接管49拆掉墨水出口410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如图25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10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10从墨水出口410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10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10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10沿着Z轴方向上推。阀体510和密封部1103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10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筒状部1104(尖状部1104a)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10被开口。即,阀体510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10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10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10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包括尖状部1104a的筒状部1104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10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10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10的墨水出口形成部1310的顶端部仅是密封部1103,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0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即,无法将阀体510朝向筒状部1104侧按压,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10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6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27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26所示,墨水瓶111具备:容器主体部211,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1311,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1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1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1;以及阀体511,其使墨水出口411开口或闭口。

墨水出口形成部1311包括:球状部1110;筒部1111;以及密封部1113,其设置到筒部1111的顶端部。球状部1110和筒部1111相互一体地形成。另一方面,密封部1113与球状部1110和筒部1111分体地形成。

此外,容器主体部211、球状部1110以及筒部1111的基本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密封部1113具备:筒状部1114,其沿着筒部1111的内侧面;以及突起部1114a、1114b,其设置到筒状部1114的两端部。并且,在筒状部1114的顶端部(突起部1114b)形成有墨水出口411。

突起部1114a在剖面观察时在筒状部1114的内侧和外侧呈突起,筒状部1114的外侧的突起嵌入筒部1111与球状部1110之间的边界部分。另外,突起部1114b也同样地,在剖面观察时在筒状部1114的内侧和外侧呈突起,筒状部1114的外侧的突起嵌入筒部1111的顶部。即,密封部1113被突起部1114a和突起部1114b沿着筒部1111保持。

阀体511用于使墨水出口411开口或闭口。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1呈大致圆柱状,在该圆柱的侧面具有凸部511a。作为阀体511的材料,例如,能采用橡胶材料、软木材料等。

如图26所示,阀体511以压入筒状部1114的方式配置。即,图26表示墨水出口411闭口着的状态的墨水瓶111。并且,在该情况下,阀体511位于第一位置P1。

阀体511的最大径比筒状部1114的内径大。因此,只要将阀体511压入筒状部1114的内部,筒状部1114的内部就被封闭。即,墨水出口411被闭口。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1,在将墨水出口411安装到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从墨水出口411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11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在从连接管49拆掉墨水出口411的情况下,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如图27所示,在将墨水出口411安装到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的情况下,阀体511从墨水出口411闭口着的第一位置P1向墨水出口411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连接管49的顶部与阀体511接触,连接管49将阀体511沿着Z轴方向上推。阀体511和密封部1113具有弹性。因此,阀体511由于连接管49的推压而从筒状部1114(突起部1114a)脱落。由此,墨水出口411被开口。即,阀体511向第二位置P2移动。

若墨水出口411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11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11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外周面与包括突起部1114a、1114b在内的筒状部1114的内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11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11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墨水瓶111的墨水出口形成部1311的顶端部仅是密封部1113和筒部1111,因此,无论转接器35的插槽部54的形态如何,都能够插入插槽部54的圆形部58。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1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无法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

即,无法将阀体511朝向筒状部1114侧按压,因此,成为如下构造:若阀体511一旦从第一位置P1脱落,则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8是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外观图。另外,图29A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29B是墨水瓶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28和图29A所示,墨水瓶112具备:容器主体部212,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712,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2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2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2;阀体512(图29A),其使墨水出口412开口或闭口;以及操作部2120,其使阀体512的位置向墨水出口412闭口的第一位置P1和墨水出口412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容器主体部212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2分体地形成,容器主体部212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2构成为例如能够利用螺纹构造(图中未示出)接合。

容器主体部212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容器主体部212呈筒状体。作为容器主体部212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材料、铁材、铝等金属材料等。

墨水出口形成部712包括第一筒部1120和第二筒部1121。第一筒部1120和第二筒部1121相互一体地形成。作为墨水出口形成部712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

第一筒部1120的内部空间与容器主体部212的内部空间连通。另外,第二筒部1121的内部空间和第一筒部1120的内部空间经由连接口1124连通。并且,在第二筒部1121的与第一筒部1120侧相反的端部形成有墨水出口412。

阀体512使墨水出口412开口或闭口。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2通过使连接口1124开口,而使墨水出口412开口,通过使连接口1124闭口,而使墨水出口412闭口。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2呈板状,若阀体512位于与在连接口1124的周边形成的凸缘部抵接的第一位置P1,则连接口1124闭口,若阀体512位于与凸缘部分开的第二位置P2,则连接口1124开口。此外,作为阀体512的材料,例如,能采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操作部2120用于使阀体512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移动。

操作部2120具有与阀体512连接的支柱部1125。该支柱部1125穿过被设置到第二筒部1121的通孔而向外部突出,连接于与支柱部1125的同阀体512相反的一侧连接的板部1126。板部1126在剖面观察时与阀体512大致平行地配置。

另外,在板部1126与第二筒部1121之间配置有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1127。

并且,如图29B所示,例如,若利用手指按压板部1126而使该板部1126向阀体512的方向移动,则阀体512向容器主体部212侧移动。这样一来,阀体512与连接口1124的周边的凸缘部分开。由此,墨水出口412与容器主体部212经由连接口1124连通。即,通过利用操作部2120使阀体512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墨水出口412开口。

然后,在按压着板部1126的状态(墨水出口412开口着的状态)下,将墨水出口412安装于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由此,容纳到墨水瓶112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12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

另外,若使板部1126的按压停止,则由于弹簧1127的复原力,板部1126返回原来的位置(参照图29A)。由此,阀体512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而墨水出口412被闭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9A中沿着横向设置有墨水出口41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沿着上方向、下方向设置墨水出口412。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利用操作部2120的操作使墨水出口412容易地开口或闭口。因而,能够根据向墨罐31贮存的墨水量补充所期望的量的墨水。例如,能够在墨罐31满罐之前使墨水的补充停止。因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0是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外观图。另外,图31A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31B是墨水瓶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30和图31A所示,墨水瓶113具备:容器主体部213,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713,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3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3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3;阀体513(图31A),其使墨水出口413开口或闭口;以及操作部2130,其使阀体513的位置向墨水出口413闭口的第一位置P1和墨水出口413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容器主体部213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3分体地形成,容器主体部213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3构成为,例如能够利用例如螺纹构造(图中未示出)接合。

此外,容器主体部213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墨水出口形成部713包括第一筒部1130和第二筒部1131。第一筒部1130和第二筒部1131相互一体地形成。作为墨水出口形成部713的材料,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第一筒部1130的内部空间与容器主体部213的内部空间连通。另外,第二筒部1131的内部空间与第一筒部1130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在第二筒部1131的与第一筒部1130侧相反的端部形成有墨水出口413。

阀体513使墨水出口413开口或闭口。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3设置于第一筒部1130的内部空间与第二筒部1131的内部空间之间。阀体513呈块体,具备壁部513a和阀体内流路513b。

壁部513a用于阻断第一筒部1130的内部空间和第二筒部1131的内部空间。即,使墨水出口413闭口。并且,利用阀体513的壁部513a使墨水出口413闭口的位置成为第一位置P1。

另外,阀体内流路513b是用于使第一筒部1130的内部空间和第二筒部113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空间。即,通过第一筒部1130和第二筒部1131经由阀体内流路513b连通,墨水出口413开口。并且,利用阀体513的阀体内流路513b使墨水出口413开口的位置成为第二位置P2。此外,作为阀体513的材料,例如,能采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操作部2130用于使阀体513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移动。

操作部2130具有与阀体513连接的支柱部1133。该支柱部1133穿过被设置到第二筒部1131的通孔而向外部突出,连接于与支柱部1133的同阀体513相反的一侧连接的旋塞阀部1136。通过使旋塞阀部1136沿着支柱部1133的轴线中心旋转,能够使阀体513的壁部513a和阀体内流路513b的位置移动。

并且,从图31A的利用阀体513的壁部513a使第一筒部1130的内部空间和第二筒部1131的内部空间阻断的状态起,例如,利用手指使旋塞阀部1136沿着支柱部1133的轴线中心180°旋转。这样一来,如图31B所示,阀体513移动,第一筒部1130的内部空间和第二筒部1131的内部空间经由阀体内流路513b连通。即,通过利用操作部2130使阀体513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墨水出口413开口。

并且,在墨水出口413开口着的状态下,将墨水出口413安装于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由此,容纳到墨水瓶113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13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

另外,若使旋塞阀部1136沿着支柱部1133的轴线中心旋转,则能够使阀体513从第二位置P2返回第一位置P1(参照图31A)。由此,墨水出口413被阀体513的壁部513a闭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1A中沿着横向设置有墨水出口41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沿着上方向、下方向设置墨水出口413。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2A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32B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32A所示,墨水瓶114具备:容器主体部214,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714,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4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4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4;阀体514,其使墨水出口414开口或闭口;以及操作部2140,其使阀体514的位置向墨水出口414闭口的第一位置P1和墨水出口414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容器主体部214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4分体地形成,容器主体部214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4构成为,例如能够利用螺纹构造(图中未示出)接合。

此外,容器主体部213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墨水出口形成部714包括第一筒部1140和第二筒部1141。第一筒部1140和第二筒部1141相互一体地形成。作为墨水出口形成部714的材料,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在第二筒部1141的内部空间设置有阀体514。阀体514呈大致圆柱状。

在第二筒部1141的内表面侧设置有密封部1143,通过密封部1143和阀体514的侧面接触,第二筒部1141与阀体514之间没有间隙,并被密封。由此,第一筒部1140的内部空间和第二筒部1141的内部空间被阻断。

在阀体514的内部形成有阀体内流路514a。阀体内流路514a是管状的空间,在一端形成有凸缘部1146,在该凸缘部1146设置有墨水出口414。另外,阀体内流路514a的另一端侧与第一筒部1140的内部空间连通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阀体内流路514a从一方的底面向正下方形成,从中途弯曲而朝向侧面地形成。此外,作为阀体514的材料,例如,能采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操作部2140在凸缘部1146与第二筒部1141之间具有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1147。通过使弹簧1147伸长或压缩,能够使阀体514的位置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32A所示,若使操作部2140的弹簧1147伸长,则阀体514向上方移动,阀体内流路514a被密封部1143封闭。由此,墨水出口414被闭口。墨水出口414被闭口的阀体514的位置成为第一位置P1。

并且,如图32B所示,若将包括墨水出口414在内的凸缘部1146安装于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并将弹簧1147向收缩的方向按压,则阀体514向第一筒部1140侧移动。这样一来,阀体514的阀体内流路514a与密封部1143分开,阀体内流路514a与第一筒部1140连通。由此,墨水出口414被开口。墨水出口414被开口的阀体514的位置成为第二位置P2。即,通过使阀体514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墨水出口414开口。

若墨水出口414被开口,则容纳到墨水瓶114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14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时,连接管49的顶部与凸缘部1146的内表面之间没有间隙地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水瓶114向墨罐31的补充之际的来自墨水出口414的墨水的泄漏。

另外,若使弹簧1147伸长,则能够使阀体514从第二位置P2返回第一位置P1(参照图32A)。由此,墨水出口414被闭口。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3是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外观图。另外,图34A是墨水瓶的局部剖视图(闭口状态),图34B是墨水瓶的局部剖视图(开口状态)。另外,图35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概略图。

如图33所示,墨水瓶115具备:容器主体部215,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715,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5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5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5;阀体515,其使墨水出口415开口或闭口;以及操作部2150,其使阀体515的位置向墨水出口415闭口的第一位置P1和墨水出口415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容器主体部215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5分体地形成,容器主体部215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5构成为,能够利用具有螺纹构造的盖部1151接合。

容器主体部215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容器主体部215呈筒状体。作为容器主体部215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材料、铁材、铝等金属材料等。

墨水出口形成部715具备管1153。管1153呈筒状,构成为能够使墨水流动。作为管1153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

管1153的一端形成墨水出口415,另一端经由盖部1151与容器主体部215连通。

阀体515使墨水出口415开口或闭口。阀体515设置于从管1153的一端到另一端的中间位置。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5呈能够夹持管1153的内部空间的夹具体,通过夹着管1153而利用外力压扁管1153,管1153的内部空间被封闭,从而墨水出口415闭口。另外,通过使由阀体515产生的对管1153的外力解除,使管1153的内部空间敞开,从而墨水出口415开口。此外,作为阀体515的材料,例如,能采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等。

操作部2150用于使阀体515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移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150在阀体515的两端部设置有钩部1154、1155。并且,如图34A所示,通过使钩部1154、1155彼此卡合,管1153被压扁,管1153的内部空间封闭。由此,墨水出口415闭口。此时,阀体515的位置成为第一位置P1。

另外,如图34B所示,通过使钩部1154、1155彼此分开,管1153的压扁被解除,管1153的内部空间开口。由此,墨水出口415开口。此时,阀体515的位置成为第二位置P2。

并且,如图35所示,将墨水出口415安装于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使操作部2150的钩部1154、1155彼此分开。这样一来,阀体515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墨水出口415开口。由此,容纳到墨水瓶115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15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外,在从墨水瓶115向墨罐31内注入墨水之际,将容器主体部215抬起,以使其比连接管49的顶部高。这样的话,能够容易地使墨水注入。

另外,若使操作部2150的钩部1154、1155彼此卡合,则管1153被阀体515压扁。由此,阀体515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而墨水出口415被闭口。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利用操作部2150的操作使墨水出口415容易地开口或闭口。因而,能够根据墨罐31中贮存的墨水量补充所期望的量的墨水。例如,能够在墨罐31满罐之前使墨水的补充停止。因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第十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6是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外观图。另外,图37A是墨水瓶的局部概略图(主视),图37B是墨水瓶的局部概略图(闭口状态),图37C是墨水瓶的局部概略图(开口状态)。

如图36所示,墨水瓶116具备:容器主体部216,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716,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6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6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6;阀体516,其使墨水出口416开口或闭口;以及操作部2160,其使阀体516的位置向墨水出口416闭口的第一位置P1和墨水出口416开口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容器主体部216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6分体地形成,容器主体部216和墨水出口形成部716构成为,能够利用具有螺纹构造的盖部1161接合。

容器主体部21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容器主体部216呈筒状体。作为容器主体部216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材料、铁材、铝等金属材料等。

墨水出口形成部716具备管1163。管1163呈筒状,构成为能够使墨水流动。作为管1163的材料,例如,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

管1163的一端形成墨水出口416,另一端经由盖部1161与容器主体部216连通。

如图37A、图37B以及图37C所示,阀体516使墨水出口416开口或闭口。阀体516设置于从管1163的一端到另一端的中间位置。本实施方式的阀体516具备圆柱状的旋转体1165。并且,旋转体1165的圆周面和管1163的外周面能够接触地构成。而且,通过将旋转体1165按压于管1163,使管1163的内部空间封闭,能够使墨水出口416闭口。另外,通过使由阀体516产生的对管1153的外力解除,管1163的内部空间被敞开,从而能够使墨水出口416开口。此外,作为阀体516的材料,例如,能采用树脂材料等等。

操作部2160用于使阀体516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移动。

操作部2160包括齿条部1167。该齿条部1167在平板上设置有齿。另外,在旋转体1165的侧部设置有圆形齿轮1166,通过使该圆形齿轮1166与齿条部1167的齿啮合,能够使旋转体1165沿着直线方向移动。

另外,在操作部2160设置有供管1163通过的通路1168。该通路1168的空间构成为,随着从管1163的墨水出口416朝向容器主体部216侧而变窄。

并且,如图37B所示,通过使阀体516向通路1168的空间变窄的方向(容器主体部216侧)移动,管1163被阀体516(旋转体1165的圆周面)和通路1168的一部分压扁,管1163的内部空间封闭。由此,墨水出口416闭口。此时,阀体516的位置成为第一位置P1。

另外,如图37B所示,通过使阀体516向通路1168的空间变宽的方向(墨水出口416侧)移动,管1163和阀体516(旋转体1165的圆周面)被分开,管1163的压扁被解除,管1163的内部空间开口。由此,墨水出口416开口。此时,阀体516的位置成为第二位置P2。

并且,如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图35所示,将墨水出口416安装于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然后,利用操作部2160使阀体516向墨水出口416侧移动。这样一来,阀体516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墨水出口416开口。由此,容纳到墨水瓶116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16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外,在从墨水瓶116向墨罐31内注入墨水之际,将容器主体部216抬起,以使其比连接管49的顶部高。这样的话,能够容易地使墨水注入。

另外,若使阀体516向通路1168的空间变窄的方向(容器主体部216侧)移动,则管1163被阀体516压扁。由此,阀体516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而墨水出口416被闭口。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利用操作部2160的操作使墨水出口416容易地开口或闭口。因而,能够根据墨罐31中贮存的墨水量补充所期望的量的墨水。例如,能够在墨罐31满罐之前使墨水的补充停止。因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第十七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8A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38B是墨水瓶的剖视图(开口状态)。另外,图39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概略图。

如图38A所示,墨水瓶117具备:容器主体部217,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817,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7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7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7;以及密封部3170,其可破坏地对墨水出口417进行封口。此外,图38A表示墨水瓶117的开封前的状态(密闭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部217和墨水出口形成部817一体地形成。墨水瓶117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塑料膜为基材的层叠膜形成。

另外,在墨水出口形成部817的顶端部具有平坦部1171,该平坦部1171具有平坦面。平坦部1171在利用手指等把持墨水瓶117的情况被使用。另外,在墨水出口形成部817的顶端部与容器主体部217的连接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凸部1172。该凸部1172也在利用手指等把持的情况被使用。

密封部3170用于使墨水出口417闭口。另外,在密封部3170的与墨水出口41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切割部1175。并且,如图38B所示,由于设置到密封部3170的切割部1175被破坏,墨水出口417开口。作为切割部1175的破坏方法,既可以使用刀具等切断工具等,也可以用手指等撕掉。此外,切割部1175也可以使材厚比其他部分的材厚薄。这样的话,更易于破坏。

并且,如图39所示,将墨水出口417安装于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由此,容纳到墨水瓶117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17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此外,在从墨水瓶117向墨罐31内注入墨水之际,将容器主体部217抬起,以使其比连接管49的顶部高。这样的话,能够容易地使墨水注入。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墨水出口417被密封部3170密封着的状态下,墨水出口417闭口,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等。并且,通过破坏密封部3170,墨水出口417被开口,能够将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7的墨水向墨罐31补充。因而,墨水瓶117的构造变得简易,能够使墨水瓶117的制造成本降低。

另外,若一旦破坏密封部3170,就无法复原,因此,能够容易地判别墨水瓶117是未使用品还是已使用品,能够使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第十八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0A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40B是墨水瓶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40A所示,墨水瓶118具备:容器主体部218,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818,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8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8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8;以及密封部3180,其可破坏地对墨水出口418进行封口。此外,图40A表示墨水瓶118的开封前的状态(密闭状态)。

在密封部3180设置有切割部1185。

另外,在墨水出口形成部818形成有平坦部1181和凸部1182。平坦部1181、凸部1182在利用手指把持的情况被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部218具备蛇纹部1188。

此外,除了蛇纹部1188以外的构造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蛇纹部1188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8的侧面部。蛇纹部1188呈凹部和凸部的反复构造。由此,在使墨水出口418开口了之际,能够使容器主体部218的容积可容易地可变。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在容器主体部218形成有蛇纹部1188,因此,在墨水从墨水瓶118向墨罐31的补充时,还能够缩小容器主体部218的容积,能够使墨水的补充工时缩短。

(第十九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1A是墨水瓶的剖视图(闭口状态),图41B是墨水瓶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41A所示,墨水瓶119具备:容器主体部219,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819,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19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19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19;以及密封部3190,其可破坏地对墨水出口419进行封口。此外,图41A表示墨水瓶119的开封前的状态(密闭状态)。

另外,在密封部3190设置有切割部1197。

另外,在墨水出口形成部819形成有平坦部1191和凸部1192。平坦部1191、凸部1192在利用手指等把持的情况被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部219呈注射器构造。

此外,除了容器主体部219以外的构造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容器主体部219具备:筒体1193,其容纳墨水;以及柱塞1194,其在筒体1193内移动而使筒体1193内的容积可变。另外,在柱塞1194的前端部设置有密封垫片1195,筒体1193的内部的液密被保持。另外,在筒体1193上设置有成为墨水的量的标识的刻度标记1198。

并且,在破坏密封部3190而使墨水出口419开口了之后,将柱塞1194向筒体1193的容积变小的方向推压,从而墨水从墨水出口419流出。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容器主体部219呈注射器构造,因此,还能够向墨罐31容易地补充墨水。另外,通过在墨水的补充中途停止柱塞的推压,也能够使墨水向墨罐31的补充容易地停止。

(第二十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2A是墨水瓶的概略图(闭口状态),图42B是墨水瓶的概略图(开口状态)。

如图42A所示,墨水瓶120(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部220,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820,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20的端部,形成有供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0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20;以及密封部3200,其可破坏地对墨水出口420进行封口。此外,图42A表示墨水瓶120的开封前的状态(密闭状态)。

另外,在密封部3200设置有切割部1205。

另外,在墨水出口形成部820形成有平坦部1201和凸部1202。平坦部1201、凸部1202在利用手指等把持的情况被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部220呈袋体。

此外,除了容器主体部220以外的构造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容器主体部220是侧面角撑式(side gusset type)的袋状的容器。容器主体部220具有挠性,由以例如塑料膜为基材的层叠膜形成。

并且,在破坏密封部3200而使墨水出口420开口了之后,使容器主体部220变形,缩小容器主体部220的容积,从而墨水从墨水出口420流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部220设为侧面角撑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袋型(pouch type)的袋状容器。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容器主体部220呈具有挠性的袋体,因此,还能够向墨罐31容易地补充墨水。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3A是表示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闭口状态),图43B是表示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剖视图(开口状态)。

如图43A所示,墨水瓶121具备:容器主体部221,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821,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21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1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21;以及密封部3210,其可破坏地对墨水出口421进行封口。此外,图43A表示墨水瓶121的开封前的状态(密闭状态)。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821和容器主体部221相互一体地形成。此外,墨水出口形成部821和容器主体部221的材料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3A所示,密封部3210覆盖着墨水出口421整个面。密封部3210粘接于墨水出口形成部821的与墨水出口421相对应的部分。由此,墨水出口421被闭口,防止已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1的墨水的泄漏等。密封部3210能够适用膜材料、橡胶材料等。

另外,在密封部3210设置有凹槽部1211。密封部3210的设置有凹槽部1211的部分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薄。

并且,通过破坏密封部3210,能够使墨水出口421开口。

具体而言,将墨水出口421安装于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然后,如图43B所示,连接管49和密封部3210接触,以凹槽部1211为基点而密封部3210被破坏。由此,墨水出口421被开口。而后,连接管49被插入墨水出口421,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1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21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4A是表示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闭口状态),图44B是表示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开口中的状态),图44C是表示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开口状态)。

如图44A所示,墨水瓶122具备:容器主体部222,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822,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22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2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22;以及密封部3220,其可破坏地对墨水出口422进行封口。此外,图44A表示墨水瓶122的开封前的状态(密闭状态)。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822和容器主体部222相互一体地形成。此外,墨水出口形成部822和容器主体部222的材料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4A所示,密封部3220覆盖着墨水出口422整个面。密封部3220粘接于墨水出口形成部822的与墨水出口422相对应的部分。由此,墨水出口422被闭口,防止已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2的墨水的泄漏等。密封部3220能够适用膜材料、橡胶材料等。

另外,在墨水瓶122中,以覆盖墨水出口形成部822的顶端部的方式设置有盖部1221。另外,在盖部1221的与密封部3220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前端变尖的尖状部1222。盖部1221是例如塑料件等。另外,盖部1221和墨水出口形成部822被分别形成的螺纹部1224、1225彼此接合。

并且,通过破坏密封部3220,能够使墨水出口422开口。

具体而言,例如,使盖部1221相对于墨水出口形成部822沿着螺纹部1224、1225旋转,而使盖部1221向容器主体部222侧靠近。这样一来,如图44B所示,盖部1221的尖状部1222刺破密封部3220。之后,使盖部1221向相反侧旋转,而使盖部1221与墨水出口形成部822分开。

由此,如图44C所示,密封部3220被破坏,墨水出口422开口。由此,能够进行来自墨水出口422的墨水的流出。

此外,也可以是,将盖部1221的与尖状部1222相对应的部分向下方(密封部3220侧)按压,使盖部1221变形,利用尖状部1222刺破密封部3220而使墨水出口422开口。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墨水喷射系统(供墨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5A是表示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闭口状态),图45B是表示墨水瓶的构造的概略图(开口状态)。

如图45A所示,墨水瓶123具备:容器主体部223,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823,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23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3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23;以及密封部3230,其可破坏地对墨水出口423进行封口。此外,图45A表示墨水瓶123的开封前的状态(密闭状态)。

另外,墨水出口形成部823和容器主体部223相互一体地形成。此外,墨水出口形成部823和容器主体部223的材料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5A所示,密封部3230覆盖着墨水出口423整个面。密封部3230粘接于墨水出口形成部823的与墨水出口423相对应的部分。由此,墨水出口423被闭口,防止已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3的墨水的泄漏等。密封部3230能够适用膜材料、橡胶材料等。

另外,在墨水出口形成部823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朝向密封部3230变尖的针部1231。密封部3230与针部1231的顶端具有微小的间隙。而且,沿着墨水出口形成部823的内壁配置有密封部件1232。

并且,通过破坏密封部3230,能够使墨水出口423开口。

具体而言,将墨水出口423安装于供墨装置4的连接管49(墨水入口)。此时,若连接管49与密封部3230接触,则密封部3230向容器主体部223侧挠曲。这样一来,密封部3230的一部分与针部1231接触,密封部3230的一部分被破坏。然后,通过将墨水瓶123向连接管49侧压入,以密封部3230的一部分被破坏了的部分为基点而密封部3230的整体被破坏。由此,墨水出口423被开口。而后,连接管49被插入墨水出口423,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3的墨水经由墨水出口423从连接管49向墨罐31内注入。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等。以下说明变形例。

(变形例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墨水瓶101的墨水出口形成部301是具有球状部310和筒部311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图46是表示本变形例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46所示,墨水瓶124具备:容器主体部224;墨水出口形成部324,其形成有墨水出口424;以及阀体555,其使墨水出口424开口或闭口。

并且,墨水出口形成部324具有第一筒部1120和第二筒部1121。即,在本变形例中,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球状部310,而形成有第一筒部1120。

第一筒部1120和第二筒部1121相互一体地形成。

第一筒部1120的一侧与容器主体部224连接,另一侧与第二筒部1121连接。第一筒部1120构成为,内部空间从容器主体部224的连接侧朝向第二筒部1121的连接侧变窄。

此外,对于除了墨水出口形成部324以外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这样的话,墨水瓶124成为进一步简易的构造,能够使墨水瓶124的制造成本更加降低。

(变形例2)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瓶的形态。图47~图49是表示本变形例的墨水瓶的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47和图48所示,墨水瓶125具备:容器主体部225,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825,其设置于容器主体部225的端部,形成有使容纳到容器主体部225的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425;以及阀体556,其密封着墨水出口425。

墨水出口形成部825呈盖构造。该盖构造主要由三个树脂部件、即盖底部4061、盖4063、嵌入件4065构成。与容器主体部225相比,这些部件当然是硬质的。在容器主体部225的顶面形成有由穿孔(perforation,撕裂线或者裁切线)4052包围着的圆形的阀体556。

盖底部4061是具有口部4061a的圆筒部件,利用底面以呈同心状包围阀体556的方式粘接于容器主体部225的外表面,在阀体556的外表面外周,以用于开口的嵌入件4065的前端位于该阀体556的外表面外周的方式配置有该嵌入件4065。

在盖底部4061的口部4061a的上部外周,借助作为第一螺纹部的外侧螺纹4071(由盖底部4061侧的外螺纹和盖4063侧的内螺纹构成)将盖底部4061和盖4063螺纹结合。

在盖底部4061的内周,借助作为第二螺纹部的内侧螺纹4072(由嵌入件4065侧的内螺纹和盖底部4061侧的外螺纹构成)嵌入件4065和盖底部4061螺纹结合。其特征在于,使盖旋转时的转动力矩经由所述盖侧的针对嵌入件的作用部4064向所述嵌入件顶部4065a(嘴部)传递,其结果,所述嵌入件旋转。在该构造中,在开封时,仅凭使盖向开栓方向旋转,转动力矩便经由所述盖侧的针对嵌入件的作用部4064向所述嵌入件顶部4065a(嘴部)传递,其结果,所述嵌入件向下方旋转,而能够使纸容器嘴部开口。而且,所述盖侧的针对嵌入件的作用部4064的外侧部和所述嵌入件顶部4065a(嘴部)的外侧部是例如六角螺栓头部形状,没有进行螺纹加工,呈彼此能够容易地沿着轴向滑动形状。

接着说明作用。此处,将盖4063的开栓方向设定成左旋,因此,作为第一螺纹部的外侧螺纹4071通过相对于盖底部4061使盖4063向开栓方向(左旋)旋转,使盖4063相对于盖底部4061上升。另外,此时,同时借助所述盖侧的针对嵌入件的作用部4064,相对于盖底部4061使嵌入件4065向下降方向(左旋)旋转。而且,作为第二螺纹部的内侧螺纹4072的螺距比第一螺纹部的外侧螺纹4071的螺距大,因此,通过使盖4063向开栓方向(左旋)旋转,嵌入件4065相对于盖底部下降到盖4063的上升距离以上,其结果,嵌入件4065能够使阀体556断裂直到盖4063与盖底部4061分离为止。之后,如图49所示,在盖4063与盖底部4061脱离了之后,能够将墨水从与嵌入件顶部4065a相对应的墨水出口425排出。

因而,仅凭使盖4063左转,能够在最初的阶段使容器主体部225自动开封,并且,在下一阶段使盖4063开栓,之后,仅凭使盖右旋,能够与通常的螺纹式盖完全相同地闭栓。因此,开封能容易、可靠且卫生地进行。另外,能够利用盖的螺纹拧入,普通地再封,因此,再封性也变得良好。另外,构造也简单,且能够廉价地实施。此外,在使阀体556断裂了之后,若使盖4063闭栓到初始的状态,则嵌入件4065也被抬起到初始的状态,在盖4063的再次开栓时,该嵌入件4065也再下降,因此,在功能上完全没有问题。

此外,在本盖构造中,盖4063和盖底部4061在直到被开栓为止由恶作剧防止片部件4080固定连接着。因而,若一旦开封,则该恶作剧防止片部件4080断裂,因此,能够判断为已使用,能够灵活运用于因恶作剧而被开封了的情况等的危险预知。

(变形例3)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适当组合而构成墨水瓶(墨水补充容器)。像这样设置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墨水喷射系统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或涂敷除了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而消耗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成为微小量的液滴而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拖尾成粒状、泪状、线状的液体的状态。另外,在此所谓的液体只要是能够被液体喷射装置消耗那样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是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包括粘度较高的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另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状态的液体,也包括由颜料、金属颗粒等固态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而成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除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那样的墨水之外,也可列举出液晶等。在此,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存在如下液体喷射装置:喷射以使例如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含有该材料的液体。另外,也可以是如下装置:喷射生物芯片制造所使用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等。而且,也可以是精确地向钟表、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在

技术实现要素:
所记载的各形态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该技术特征不是在本说明书中说明为必须的技术特征,就能够适当删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墨水瓶,是具有弹性的材料,但墨水瓶的整体或一部分也可以由玻璃、陶器、金属等其他材料形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