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4345发布日期:2019-07-10 09:4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标签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标签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打印机标签分为连续标签和非连续标签。非连续标签的相邻两个标签之间有间隔;在打印时为保证标签处于打印位置,须对标签位置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小型热转印打印机通常采用感应器对标签进行检测:当标签在感应器位置时,反射式感应器的发射光全部反射回感应器接收端;当标签间隙在感应器位置时,部分光反射回感应器接收端,另一部分光穿透标签底纸照射在碳带上。碳带为黑色时能较好吸收光线,感应器能准确测准纸。碳带为其他颜色时光线会反射回接收端,造成感应器误认为是标签,造成打印位置错误。这就造成市面上大部分小型标签打印机都只有黑色碳带,只能打印黑色字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签盒,无论碳带是任何颜色,感应器都能准确检测标签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签盒,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标签出纸通道,沿标签的出纸方向,标签出纸通道上位于打印位置之前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朝向标签的一侧设置有黑色吸光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器发射光通过的过孔,该过孔与所述黑色吸光结构正对。

采用上述结构,不再采用碳带来吸收感应器的发射光,而是与将感应器发射光正对的位置设置为黑色,当标签间隙与感应器正对时,通过黑色吸光结构来吸收发射光,因此,标签和间隙的检测不再依赖碳带颜色,不管碳带是任何颜色感应器都能准确检测标签和间隙;并且该结构能够适应各种颜色的碳带,实现多样化打印,该结构还适用于没有碳带的热敏打印;。

进一步,所述黑色吸光结构为设置在支撑件上的黑色涂层或黑色材料层。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为支撑块,所述黑色吸光结构凹入、凸出支撑块或与支撑块平齐。

进一步,所述支撑块朝向标签的一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标签的凸出部,所述黑色吸光结构的位置低于所述凸出部,在标签通过时黑色吸光结构不与标签接触。

进一步,所述凸出部位于支撑块的前后端,所述黑色吸光结构位于两凸出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凸出部朝向标签的一面为弧面。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背离标签的一面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标签盒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标签卷、碳带供应端和碳带回收端,所述壳体上靠近标签卷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引导和剥离标签的导向件,壳体上还设置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用于碳带由碳带供应端至碳带回收端的运动过程中将碳带撑起。

进一步,所述导向件与标签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筋,所述引导件与碳带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二凸筋。

进一步,所述引导件、导向件、支撑件与壳体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再采用碳带来吸收感应器的发射光,而是与将感应器发射光正对的位置设置为黑色,当标签间隙与感应器正对时,通过黑色吸光结构来吸收发射光,因此,标签和间隙的检测不再依赖碳带颜色,不管碳带是任何颜色感应器都能准确检测标签和间隙;并且该结构能够适应各种颜色的碳带,实现多样化打印,该结构还适用于没有碳带的热敏打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标签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标签盒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壳体

11 支撑件

12 黑色吸光结构

13 导向件

14 引导件

15 凸出部

16 加强筋

17 第一凸筋

18 第二凸筋

2 标签

3 碳带

4 标签卷

5 碳带供应端

6 碳带回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签盒,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标签出纸通道,图2中B处为打印位置,其中,标签出纸通道用于标签打印时出纸,碳带通道用于碳带打印及回收,沿标签的出纸方向,在壳体1上设置有支撑件11,该支撑件11位于打印位置B之前(即标签未到达打印位置B),支撑件11朝向标签2的一侧设置有黑色吸光结构1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器发射光通过的过孔,该过孔与所述黑色吸光结构12正对,在检测时,感应器的发射光经穿过过孔后照射到标签上,并经标签的间隙照射到黑色吸光结构12上。

其中,感应器设置在打印机机芯上,标签盒作为耗材,装入机芯后,过孔位置与感应器正对,从而使得感应器的发射光能够经过孔射到黑色吸光结构12上。过孔的位置如图2中A处所示,感应器发射光沿箭头所示方向射入。

通过支撑件11将碳带3与标签2隔离开,不再采用碳带3来吸收感应器的发射光,而是与将感应器发射光正对的位置设置为黑色,当标签间隙与感应器正对时,通过黑色吸光结构12来吸收发射光,因此,标签和间隙的检测不再依赖碳带颜色;不管碳带是任何颜色感应器都能准确检测标签和间隙;并且该结构能够适应各种颜色的碳带,实现多样化打印;该结构同样适用于没有碳带的热敏打印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黑色吸光结构12为设置在支撑件11上的黑色涂层,例如喷涂黑色漆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黑色吸光结构12为设置在支撑件11上的黑色材料填充层,例PVC(聚氯乙烯),ABS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1为支撑块,黑色吸光机构12凹入支撑块、凸出支撑块或者与支撑块平齐,本例中,所述黑色吸光结构12凹入支撑块,在标签通过时,黑色吸光结构12不与标签2接触,从而避免黑色吸光结构12与标签产生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朝向标签2的一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标签2的凸出部15,所述黑色吸光结构12的位置低于所述凸出部15。

具体地,所述凸出部15位于支撑块的前后端(沿标签出纸方向的前后端),所述黑色吸光结构12位于两凸出部15之间,低于凸出部15。

为便于标签通过和减小标签与支撑块的摩擦,所述凸出部15朝向标签2的一面为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增强支撑件11的强度,所述支撑件11背离标签2的一面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签盒内还设置有碳带通道,标签出纸通道和碳带通道在打印位置汇合,所述标签盒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标签卷4、碳带供应端5和碳带回收端6,打印时标签从标签卷4上剥离,碳带由碳带供应端5送入,参与打印后回收至碳带回收端6,所述壳体1上靠近标签卷4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引导和剥离标签的导向件13,壳体1上还设置有引导件14,在碳带由碳带供应端5至碳带回收端6的运动过程中,引导件14将碳带撑起。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13与标签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一凸筋17,所述引导件14与碳带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二凸筋18,以便于接触时减小摩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件14、导向件13、支撑件11与壳体1一体注塑成型。

为便于清楚展示壳体1内部结构,图中只示出了壳体1及其内部结构,壳盖未在图中示出,壳盖扣在壳体1上形成完整的标签盒。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