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容纳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8380发布日期:2019-07-24 09:3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墨水容纳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墨水容纳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向喷墨打印机的墨罐补给墨水的瓶(墨水补给容器)为人们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瓶具备能够容纳墨水的容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2014-88207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瓶中,希望有对于使用者而言容易操作的构造。例如,当向墨罐补给墨水时,能够减少瓶内的墨水的剩余量以及防止瓶的翻倒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完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操作的墨水容纳瓶。

本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瓶,由具备柔性以及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且具备底部、前后一对正面部以及侧面折入部,并且在上端部开口形成有流出口,所述侧面折入部被配设在所述一对正面部的两侧的侧缘部之间或者一侧的侧缘部之间,且能够经由折入线折入到所述一对正面部的内侧,所述墨水容纳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折入部的至少与所述底部接近的部分,设置有从与所述一对正面部的接合部分朝向所述折入线、且向开口形成有所述流出口的上端部侧倾斜而斜向延伸设置的应力集中加强线,所述应力集中加强线的终点被配置在所述折入线上或者所述折入线上附近。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随着墨水的补给而使袋被平坦地折叠的方式容易地引导袋的收缩变形。由此,能够减少墨水的剩余量。此外,能够确保向流出口的流路,从而能够顺畅且效率良好地使墨水注出。

[应用例2]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瓶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口部,其从容器本体向外方突出,且作为填充在容器内的内容液的吐出口;空气积存部,其在所述口部的基端侧形成为与所述口部的流路截面相同或者比所述口部的流路截面直径大的流路截面;把手部,其具有与开口形成在所述空气积存部的一侧的吸气口连通的中空的空气流路,且被架设在所述空气积存部与所述容器本体之间;节流部,其在所述空气积存部的基端侧形成为比所述空气积存部的流路窄的流路;以及剩余液体流通槽,其在该节流部上与所述吸气口大致对置的位置处将所述节流部的流路截面扩大,且使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空气积存部连通。

根据该结构,当使内容液(墨水)从吐出口注出时,能够防止脉动,并能够效率良好地使墨水注出。由此,能够减少墨水的剩余量。

[应用例3]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瓶的特征在于,由对于内容物具有耐腐蚀性的薄壁的挠性的筒躯体、以及在中央具有吸出口且将外周缘部固定在所述筒躯体的顶端部上的硬质的管头构成,并且,在所述筒躯体的外周上,从管头的后端在轴向上保持比筒躯体的直径短的间隔而一体地设置有环状或者螺旋状的硬质的多个加强肋。

根据该结构,例如当安装到机器的吸入口上而将内部的液体吸出时,随着墨水吸出的进展,在作用于墨水容纳瓶内的负压下,在加强肋的轴向的间隔部分处,筒躯体变形为朝内折回状,并最终成为收缩的蛇腹状或者灯笼状。即使这样,由于也在容器内的中央确保了连通到吸出口的吸出通路,所以机器能够将容器内的液体的全部量吸出。即,能够减少墨水的剩余量。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支架上安装有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向安装在支架上的容器补充墨水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1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E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F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G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H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I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J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K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L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M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N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P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Q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R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S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T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D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E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F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G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H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I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3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D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E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F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C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D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B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C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D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E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F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G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H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I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A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B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C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D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E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F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G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H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I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J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K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L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M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N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P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Q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R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S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T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U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V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W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A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B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C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D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E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F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G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H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I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J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K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L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A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B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C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D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E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F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G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H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I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标号说明]

1:印刷系统;2:打印机;3:支架;22:控制部;25:托架;26:打印头;50:容器;61:墨水容纳部;62:盖部;68:墨水注入口;69:盖体;100、100a、100b、100c、100d、200、300、400、500、600、600A、600a、600b、600c、700、700a、800、800a、800b、900、900a、900b:墨水容纳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等成为可识别之程度的大小,使各部件等的尺度与实际不同而表示。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能够应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的印刷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A是表示印刷系统1的结构的立体图。印刷系统1具备打印机2和容器50。在印刷系统1中,在设置于打印机2上的支架3上安装着容器50的状态下,容器50向打印机2供给墨水(印刷材料),打印机2使用从容器50供给的墨水执行印刷。

打印机2的支架3是保持容器50的保持装置。在支架3上,形成有作为接纳容器50的插入的区域的插槽SL。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插槽SL构成为能够接纳一个容器50的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上,对应于一个插槽SL设置有一个卡合部31。支架3的卡合部3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插入在插槽SL中的容器50卡合,从而防止容器50从插槽SL意外地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上,逐一安装有与四色(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墨水对应的四种容器50,即四个容器50。能够安装到支架3上的容器50的个数并不限于四个,能够变更为任意的个数,既可以比四个少,也可以比四个多。容器50的墨水并不限于四色,既可以是不到四色,也可以是五色以上,也可以是其他色(例如,淡品红色、淡青色等)的墨水、或特殊光泽色(金属光泽色、珍珠白色等)的墨水。此外,并不限于按照各色一个个分离的容器,也可以是将多个颜色的墨水内含在一个容器中的容器。例如,也可以将包含一色(黑色)的墨水的容器和内含三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容器组合而安装到支架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架3也可以能够安装与同种类的墨水对应的两个以上的容器50。此外,在将同种类的墨水的容器50安装两个以上的情况下,不仅将容器50在X轴方向上排列,也可以将容器50在Z轴方向、Y轴方向等构成多个列。关于支架3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印刷系统1的打印机2是使用墨水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喷墨打印机。打印机2除了具备支架3以外,还具备控制部22、托架25以及打印头26。打印机2通过从打印头26向纸或标签等的印刷介质M吐出墨水,从而将字符、图形以及图像等的信息向印刷介质M印刷。

在打印机2中,支架3被设置在与托架25不同的部位,从安装有容器50的支架3,经由软管39,对设置在托架25上的打印头26供给墨水。这样,支架3被设置在与托架25不同的部位处的打印机2的机构也被称作非托架装载型。

打印机2的控制部22控制打印机2的各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2具有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形成的控制电路。打印机2的托架25构成为能够使打印头26相对于印刷介质M相对地移动。打印机2的打印头26从安装在支架3上的容器50接受墨水的供给,并对印刷介质M吐出该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2与托架25之间经由柔性电缆(未图示)而电连接,打印头26基于来自控制部22的控制信号执行墨水的吐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托架25和印刷介质M相对地移动而实现对于印刷介质M的印刷,打印机2构成为能够使托架25沿着主扫描方向Dms往复移动,并且构成为能够沿着副扫描方向Dss输送印刷介质M。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扫描方向Dms以及副扫描方向Dss相互正交,并且分别相对于重力方向正交。打印机2基于控制部22的控制,实现托架25的移动以及印刷介质M的输送。

在图1A中图示了X轴、Y轴以及Z轴。图1A的X轴、Y轴以及Z轴与其他图的X轴、Y轴以及Z轴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设沿着使托架25往复移动的主扫描方向Dms的轴为X轴,设沿着输送印刷介质M的副扫描方向Dss的轴为Y轴,设沿着重力方向的轴为Z轴。这些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所谓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是被设置在水平的面上的印刷系统1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与X轴以及Y轴平行的XY面为水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安装在支架3上的多个容器50的排列方向是沿着X轴的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容器50的排列方向既可以是沿着Y轴的方向,也可以是沿着Z轴的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X轴、Y轴以及Z轴的至少一个轴倾斜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印刷系统1的右侧面朝向左侧面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X轴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X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朝向副扫描方向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Y轴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朝向与重力相反侧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重力朝向的重力方向设为-Z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侧为印刷系统1的正面。

印刷系统1的容器50是向打印机2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装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能够补充墨水(可补充,refillable)的墨水供给装置。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50呈大致L字状的外形,且以大致L字状的外形中的长边朝向-Y轴方向、大致L字状的外形中的短边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被安装到支架3上。

容器50以相对于支架3可装卸的方式构成。在图1A中,图示了四个容器50中的-X轴方向侧的容器50从支架3脱离的状态。图1B是表示在支架3上安装有容器50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B中,图示了四个容器50的全部被安装在支架3上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系统1的使用者通过使容器50相对于支架3的插槽SL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容器50相对于支架3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系统1的使用者通过在将由卡合部31进行的与容器50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例如,图1B的-X轴方向侧的卡合部31的状态)下使容器50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从支架3将容器50拆下。

容器50具备箱体51、滑块(滑动部件)60以及电路部件58。如图1A所示,容器50的箱体51是在内部设置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61的箱体。

图1C是表示向安装在支架3上的容器50补充墨水的状况的立体图。

如图1C所示,当向容器50的墨水容纳部61补充墨水时,使用者将滑块60的盖部62打开,接着,从箱体51的墨水注入口68将盖体69拆下。然后,使用者准备容纳有补充用的墨水的作为墨水容纳容器的墨水容纳瓶100,从墨水容纳瓶100的吐出口S向容器50的墨水注入口68注入墨水,直到墨水容纳部61中充分地充满墨水。然后,使用者将墨水注入口68用盖体69密闭,并将盖部62关闭。由此,墨水的补充完成。

接着,对墨水容纳瓶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D至图1G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1D至图1G所示,墨水容纳瓶100是由具备柔性以及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的侧折褶型的袋容器,将所容纳的墨水补充到容器50中。

墨水容纳瓶100具备如下的功能:随着墨水的补充,以使侧面折入部111a折入到内侧且袋状本体部111被平坦地折叠的方式进行引导。

并且,墨水容纳瓶100是由具备柔性以及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且具备底部111b、前后一对正面部111c、以及配设在该一对正面部111c的两侧或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侧)的侧缘部之间的、能够经由折入线112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的侧面折入部111a,在上端部开口形成有流出口(吐出口S)113的墨水容纳瓶,在侧面折入部111a的至少与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设置有从与一对正面部111c的接合部分朝向折入线112、且向开口形成有流出口113的上端部侧倾斜而斜向延伸设置的应力集中加强线114,应力集中加强线114的终点被配置在折入线112上或折入线112上附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容纳瓶100的底部111b形成为能够经由底部折入线115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且设置有从该底部111b上的正面部111c与侧面折入部111a的接合角部分朝向底部折入线115的中央部分斜向延伸设置的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墨水容纳瓶100的袋状本体部111优选的是作为具备柔性以及挠性的软包材料而采用例如由从聚丙烯、聚乙烯等的聚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酯树脂、以及尼龙等的聚酰胺树脂中选择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层叠膜,通过对于层叠膜的厚度为80~250μm左右的片状材料将它们的周缘部用热封等适当接合的公知的方法从而形成。如图1D~图1F所示,袋状本体部111由底部111b、前后一对正面部111c、左右一对侧面折入部111a以及肩部111d构成,且形成为在不将侧面折入部111a弯折的状态下纵横为60~150mm左右的大小的、具有大致正方形的截面形状的中空的袋容器。在袋状本体部111的肩部111d的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设置有流出口形成用颈部117。通过从在袋状本体部111的内部填充容纳有内容液并且流出口形成用颈部117被密封的状态将流出口形成用颈部117的前端部分切掉,从而开口形成流出口113,使袋状本体部111倾倒或倒立,从而使容纳的内容液从流出口113流出。

构成墨水容纳瓶100的袋状本体部111的一对正面部111c是具有大致纵长矩形形状的平坦的平板状的片状部分。一对正面部111c其两侧的侧缘部经由热封部118分别与一对侧面折入部111a接合,且底缘部经由热封部118与底部111b接合。一对正面部111c的上缘部与肩部111d连接。

袋状本体部111的一对侧面折入部111a是大致纵长矩形形状的平板状的片状部分,将宽度方向中央部沿纵向纵切,形成折入线112。对于折入线112实施了折痕,以使得侧面折入部111a能够朝向袋状本体部111的内侧容易地弯折。通过经由该折入线112将侧面折入部111a对折折叠并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从而能够成为使一对正面部111c接近的状态,并能够将袋状本体部111平坦地折叠。

此外,一对侧面折入部111a其两侧的侧缘部经由热封部118分别与一对正面部111c接合,并且底缘部经由热封部118与底部111b接合。一对侧面折入部111a的上缘部与肩部111d连接。

并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与侧面折入部111a的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设置有从与一对正面部111c的接合部分朝向折入线112向开口形成有流出口113的上端部侧倾斜而斜向延伸设置的应力集中加强线114。在本实施方式中,应力集中加强线114通过例如对构成侧面折入部111a的片状材料实施压纹加工等,能够容易地形成为例如具有圆弧截面形状的凸条或凹槽。在本实施方式中,应力集中加强线114从各侧面折入部111a上的底部111b与正面部111c的两侧的接合角部分朝向折入线112以相对于底部111b的倾斜角度θ1斜向延伸设置,且分别设置有一对,倾斜角度θ1优选的是15~75°,更优选的是25~65°,特别优选的是35~55°。

通过在侧面折入部111a的与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设置有应力集中加强线114,从而通过应力集中在该应力集中加强线114,能够使侧面折入部111a比没有加强线的正面部111c容易更优先地变形,从而能够比正面部111c弯折更先使侧面折入部111a沿着折入线112弯折,并且,能够进行引导以使侧面折入部111a先行被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

袋状本体部111的底部111b是大致正方形的平板状的片状部分,其四方的周缘部如所述那样,经由热密封部118与一对正面部111c或一对侧面折入部111a的底缘部接合。在底部111b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与同正面部111c的底缘部的热封部118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且将该底部111b分为两部分的底部折入线115。底部折入线115设置为,与形成在一对侧面折入部111a上的折入线112夹着热封部118连接设置。对于底部折入线115,与折入线112同样地实施有折痕,以使得底部111b能够容易地弯折。通过经由该底部折入线115将底部111b对折折叠而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从而能够成为使与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的一对正面部111c接近的状态,特别是能够将与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的袋状本体部111平坦地折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袋状本体部111的底部111b,设置有从该底部111b上的正面部111c与侧面折入部111a的四处的接合角部分朝向底部折入线115的中央部分斜向地延伸设置的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与设置在侧面折入部111a上的应力集中加强线114同样,通过例如对构成底部111b的片状材料实施压纹加工等,能够容易地形成为例如具有圆弧截面形状的凸条或凹槽。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从四处的各接合角部分朝向底部折入线115的中央部分,优选的是相对于与一对正面部111c或者一对侧面折入部111a的底缘部的各热封部118以大致45度的倾斜角度θ2斜向延伸设置,且被设置在大致对角线上。

通过在底部111b上设置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从而通过应力集中在该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上,能够使底部111b比没有加强线的正面部111c容易更优先地变形,从而能够比正面部111c弯折更先使底部111b沿着底部折入线115弯折,并且,能够进行引导以使底部111b先行被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袋状本体部111的底部111b优选的是由比形成正面部111c以及侧面折入部111a的软包材料抗弯刚性更低的柔软的材质的软包材料形成。即,形成正面部111c以及侧面折入部111a的软包材料的抗弯刚性优选的是5~15gf/10mm,与其相对,形成底部111b的软包材料的抗弯刚性是从上述范围内选择的值,且为比正面部111c以及侧面折入部111a的抗弯刚性低的值。

通过使形成底部111b的软包材料为抗弯刚性比形成正面部111c及侧面折入部111a的软包材料低的柔软的材质的软包材料,从而能够使底部111b以及底部111b的附近部分比袋状本体部111的流出口113的附近部分先变得平坦而收缩变形,进而能够使向流出口的流路不变窄,而使内容液以稳定的状态顺畅地流出。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并且,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通过精心设计其形状,能够不使用其他部件而容易地引导袋状本体部111的收缩变形,以使得袋状本体部111随着墨水的注出而被平坦地折叠,并且能够确保向流出口113的流路并使内容液的剩余量变少,从而顺畅且效率良好地将墨水向容器50补充。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例如用压纹加工等在袋状本体部111的片状材料上形成凸条或凹槽的简单的结构,能够不使用其他部件,而容易地设置应力集中加强线114以及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并且如图1G所示,通过应力集中加强线114以及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能够使侧面折入部111a以及底部111b的变形先行于正面部111c的变形,从而能够顺畅地引导以使侧面折入部111a以及底部111b沿着折入线112以及底部折入线115弯折且其被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由此,能够使袋状本体部111变形,以使得在确保向流出口113的流路的同时以使一对正面部111c接近的状态被平坦地折叠,从而能够使内容液的剩余量变少,并且能够顺畅且效率良好地将墨水向容器50补充。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由于压扁为将侧面折入部111a以及底部111b折入到内侧的想要的形状,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袋状本体部111封闭,并且由于设置有应力集中加强线114的侧面折入部111a自然地压扁而内容液被挤出,所以能够借助该挤出压力使流出口113较大地开口。进而,通过在侧面折入部111a上形成有应力集中加强线114,能够防止袋状本体部111的折弯,使袋状本体部111的立起性提高,并且由于设置有应力集中加强线114的侧面折入部111a自然压扁而内容液被挤出,所以即使不挤榨袋状本体部111,也能够使墨水的剩余量变少。

这样一来,能够得到墨水的补充时不会产生流出口113以及袋状本体部111的封堵、内容液的注出稳定性以及袋的立起性良好、填充后的剩余的墨水量较少的墨水容纳瓶100。此外,由于设置有应力集中加强线114或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的侧面折入部111a或底部111b自然地压扁而内容液被挤出,所以在填充时能够给实际进行墨水的补充的消费者带来袋被自然地折叠的视觉效果。

进而,在从墨水容纳瓶100向容器50进行墨水补充时,由于墨水被顺畅地注出,所以能够不将空气卷入到容器50内而进行补充。因此,能够使向打印头26的气泡的流出也减少,并且能够使墨水的吐出性稳定,因此能够形成品质较高的图像。

图1H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100a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a除了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大致同样的结构以外,在除了与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以外、还遍及侧面折入部111a的大致整体而在其高度方向中央部分以及上部,逐对设置有三层的应力集中加强线114,所述应力集中加强线114从侧面折入部111a的与一对正面部111c的接合部分朝向折入线112向上端部侧斜向地延伸设置。通过将应力集中加强线114遍及侧面折入部111a的大致整体设置为多层,能够将侧面折入部111a更顺畅地引导,以使其一边沿着折入线112弯折一边被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a中,在开口形成有该墨水容纳瓶100a的流出口的上端部分安装有栓部件131,该栓部件131具备被用薄壁线划分的流出口的预开口部(未图示),通过使薄壁线断裂而开口形成流出口。

如图1I以及图1J所示,墨水容纳瓶100a构成为,能够向例如具备注出管嘴50b的容器50补充墨水。具体而言,在安装在墨水容纳瓶100a上的栓部件131上,设置有引导壁132(参照图1H),该引导壁132具有沿着注出管嘴50b的外周形状的内周形状部分。

并且,墨水容纳瓶100a通过例如在使袋状本体部111倒立的状态下,一边将注出管嘴50b的顶端部分插入到引导壁132的内侧而引导,一边将栓部件131朝向容器50推入,从而由注出管嘴50b使薄壁线断裂,并开口形成流出口。由此,能够不使墨水溢出而以更稳定的状态向容器补充墨水。此外,通过将栓部件131的引导壁132嵌入到注出管嘴50b中,从而能够保持倒立的状态(参照图1J),优选的是,即使在将手拿开的原状下,也能够一边引导以使袋状本体部111被平坦地折叠一边补充墨水。

图1K以及图1L是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100b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b除了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a大致同样的结构以外,在该墨水容纳瓶100b的开口形成有流出口的上端部分上,安装有拉环形式的栓部件134。在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b中,在将栓部件134的拉环135用手指拉破而开口形成流出口136(吐出口S)后,能够使袋状本体部111倾倒而向容器50补充墨水。

图1M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100c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c除了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大致同样的结构以外,通过在侧面折入部111a上沿着将各对置的角部连接的两对对角形成应力集中加强线138,从而在侧面折入部111a的至少与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上,设置有从与一对正面部111c的接合部分朝向折入线112斜向地延伸设置的应力集中加强线。

图1N至图1Q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100d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d中,通过使侧面折入部111a’仅被配设在前后一对正面部111c’的一侧的侧缘部之间,从而袋状本体部111’在不将侧面折入部111a’弯折的状态下形成为一边为80~200mm左右的大小的、具有大致正三角形的截面形状的中空的袋容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面折入部111a’的至少与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处设置的、从与正面部111c’的接合部分朝向折入线112’斜向延伸设置的应力集中加强线114’在侧面折入部111a’的与底部111b’接近的部分、高度方向中央部分以及上部,在隔着折入线112’的单侧逐一交错状地配置设置。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袋状本体部111’的底部111b’形成为能够经由三条底部折入线115’折入到一对正面部111c’的内侧,设置有从该底部111b’的正面部111c’与侧面折入部111a’的接合角部分以及一对正面部111c’的接合角部分朝向底部折入线112’斜向地延伸设置的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也在墨水容纳瓶100a、100b、100c以及100d中,通过在侧面折入部111a、111a’或底部111b、111b’上设置有应力集中加强线114、114’或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116、116’,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100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如图1R所示,也可以在底部不设置底部应力集中加强线。此外,构成墨水容纳瓶的袋状本体部不一定需要在不将侧面折入部弯折的状态下具有大致正方形或大致正三角形的截面形状,例如也可以具有图1S所示那样的矩形形状等的其他各种各样的截面形状。例如,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此外,如图1T所示,设置在侧面折入部的至少接近底部的部分处的应力集中加强线的终点除了被配置到折入线上以外,也可以还被配置到与折入线分离的折入线上附近。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印刷系统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2A至图2I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2A至图2E所示,墨水容纳瓶200由以下的部分构成:口部202,其向填充有液体(墨水)的容器本体210的外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上方突出而作为吐出口S;空气积存部203,其被形成在口部202的基端侧(吐出方向的上游侧);吸气口208a,其被形成在该空气积存部203;把手部208,其形成有与该吸气口208a连通的空气流路L2;节流部204,其被形成在所述空气积存部203的基端侧(吐出方向的上游侧);以及剩余液体流通槽206,其被形成在该节流部204上。

口部202由在外周上具有螺装图示省略的盖子的螺纹的筒状构成,且向容器本体210的上部的一侧突出,为用于将容器本体210的内容液注出的吐出口S。

连接到所述口部202的基端侧上而形成有空气积存部203。

空气积存部203在图示例的情况下,由形成为比口部202的直径大的管形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大致八角柱状构成。

在所述空气积存部203的一侧面上,开口有吸气口208a。

该吸气口208a流路没有被节流而变得较窄、此外也不存在由分隔板带来的限制而被连接在空气积存部203上。

如图2D以及图2E所示,把手部208由具有以与所述吸气口208a大致相同的截面连通的中空的空气流路L2的管状体构成,且被一体地架设在所述空气积存部203与容器本体210的另一方之间。

所述空气流路L2由遍及把手部208的全长形成的中空部而构成,在内容液(墨水)吐出时将空气向容器本体210的与吐出侧离开的对置侧导入。

另外,图中207是形成在容器本体210上的、用于将把手部208抓住的孔。

在所述空气积存部203的基端上,设置有形成为比空气积存部203的流路窄的流路的节流部204。

在图示例的情况下,节流部204在所述空气积存部203的下方,形成为与空气积存部203的流路截面大致同心、且其直径被设定为较小的环状的流路截面。

经过该节流部204,被扩开并连接着容器本体210的一方。

容器本体210的上部的一方具有与形成有吐出口S的口部202相连的第一开口部210a,且在另一方具有与把持部208的空气流路L2相连的第二开口部210b。

由于由上述结构构成,所以当将墨水容纳瓶200向使口部202的轴线倾斜的方向倾倒而将内容液吐出时,由处于周围的环状的空间形成空气积存部。

由此,如图2D以及图2E所示,使空气积存部203的内侧产生空气层E。

由于在空气积存部203的下方形成有将吐出流节流的节流部204,所以内容液一度在节流部204处流路截面变窄,在直径较大的空气积存部203中流路截面扩大而被开放,并向口部202的吐出口S流出。

即,由于通过节流部204与空气积存部203的截面积比以及容积比,从而在吐出时也在空气积存部203内形成有空气层,并且确保了从吐出口S到吸气口208a的空气导入路L1,且空气导入路L1与所述空气流路L2相连,所以能够防止脉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空气积存部203的一侧面形成有吸气口208a,且空气的流路截面没有被缩减,所以积存在空气积存部203中的空气容易流到吸气口208a,空气流路不易被堵塞。

因而,在将容器本体210倾斜时,防止脉动效果也变得可靠。

此外,在图示例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空气积存部203向外方吐出,且连接着把手部208,所以在容器成形时的吹气针插入工序中不成为妨碍,此外,也不易发生因吹气针插入时的口部壁垂下造成的吸气口的堵塞不良,成形较容易,可靠性也较高。

在内容液的填充工序中,由于吐出口较宽,所以填充管嘴容易插入。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只设置有空气积存部203的形状中,通常在握着把手部208而倾斜的角度(约100~120°)下,在容器本体210内较多地残留剩余液体。

当要将剩余液体注出时,将把手部208改变拿持方式而进一步倾斜,则容器本体210的使用容易度受损,在吐出目标的容器50等的形状中有制约的情况下等则难以注出。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图2F至图2I可知,在所述节流部204上设置有剩余液体流通槽206。

剩余液体流通槽206形成为,在与形成有吸气口208a的把手部208对置的一侧从节流部204向外方突出,且形成有从容器本体210连接到空气积存部203的通道状的流路。

所以,在将容器本体210向使口部202的轴线倾斜的方向倾倒时,节流部204的内周壁以间隔壁状向与容器本体210之间突出,但由于所述剩余液体流通槽206将容器本体210与空气积存部203连接成大致同一面状,所以被节流部204的内周壁分隔的剩余液体不在节流部204中滞留,而是经过剩余液体流通槽206向空气积存部203流动,并从口部202向外部被顺畅地吐出。

由此,在具有防止脉动的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少将容器本体倾斜时的内容液的剩余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节流部形成为环状,但也可以是在当吐出时成为下方的容器本体与空气积存部之间使流路变窄的结构。

除此以外,总之当然能够在不变更该发明的要旨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防止了从墨水容纳瓶200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的脉动。由此,能够不卷入空气而向容器50内补充。因此,能够使气泡向打印头26的流出也减少,并且能够使墨水的吐出性稳定,因此能够形成品质较高的图像。

此外,在将墨水容纳瓶200倾斜时,通过剩余液体流通槽206能够使容器本体210内的墨水的剩余量减少。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印刷系统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墨水容纳瓶300中,311表示薄壁的挠性的筒躯体,312表示在中央具有吸出口313(吐出口S)的硬质的管头,314表示在筒躯体的外周上在轴向上保持间隔、且以环状隆起而设置的硬质的加强肋。

薄壁的挠性的筒躯体311只要是对于作为内容物的墨水具有耐腐蚀性的合成树脂就可以,例如既可以将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的两面上经由粘接层设置有聚乙烯层的五层构造的厚度0.15~0.18mm左右的坯材通过挤压成形法挤压形成为圆筒形,也可以制作上述五层构造的挠性片,并将其弯成圆筒形,将上下重叠的接缝热封而形成薄壁的挠性的筒躯体。

硬质的管头312具有在圆锥形的顶部立起设置有吸出口313的伞形部315、以及从伞形部315的下端朝下较短地突出的圆筒部316,例如将圆筒部316从顶端嵌入到筒躯体311的内周中,将筒躯体的顶端部朝内弯曲并沿着伞形部315的外缘部而熔接。因此,管头312由与筒躯体的内周的聚乙烯有粘接性的合成树脂,例如由聚乙烯成形为厚度2mm左右。

此外,在筒躯体的外周上,从管头312的后端在轴向上保持间隔以环状或螺旋状设置的加强肋314也同样,由与筒躯体的外周的聚乙烯有粘接性的合成树脂,例如由聚乙烯成形为宽度2~5mm左右、厚度2~5mm左右。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成形为半径约2.5mm的半圆形的截面形状,但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等,是任意的。

位于筒躯体的内周和外周的聚乙烯、成形硬质管头以及硬质的加强肋的聚乙烯,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哪种都可以。

在筒躯体的外周上,从作为管头312的后端的圆筒部316的后端在轴向上保持间隔而设置的环状或螺旋状的加强肋314的间隔因为后述的理由,设为比筒躯体的直径短。

为了装入墨水,将盖子317拧入到管头312的吸出口313的周围而将吸出口313封堵,并从筒躯体的开放的下端注入墨水,当注入结束时,将筒躯体的下端部折叠而使其扁平为一字状,并将筒躯体的内周、外周的聚乙烯热封而封堵,从而成为底318。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墨水容纳瓶300向容器50经由软管Ft补给墨水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在使墨水容纳瓶300自立的状态下经由软管Ft补给墨水。

具体而言,如图3B所示,将盖子317卸下,将吸出口313与软管Ft连接。然后,从打印机2侧使泵(未图示)驱动,使墨水容纳瓶300内的墨水吸出。筒躯体311的外周的设置有加强肋314的部位、以及被熔接在管头的圆筒部316的外周上的部位分别被用加强肋或圆筒部加强,并且底318也被加强,相对于此,圆筒部316的下端与上段的加强肋之间的比筒躯体的直径短的间隔部分、加强肋的相互之间的比筒躯体的直径短的间隔部分、以及加强肋与底318之间的比筒躯体的直径短的间隔部分是薄壁且具有挠性,所以随着墨水吸出的进展,这些间隔部分319凭借作用于墨水容纳瓶300内的负压,开始朝向内侧以折回状变形,并最终如图3B所示那样成为收缩的蛇腹状或灯笼状。

在此情况下,由于所述间隔部分319的轴向的长度比筒躯体的直径短,所以即使间隔部分319折回而重叠,也确保了在收缩的蛇腹状或灯笼状的部分的中央连通到吸出口313的吸出通路320。因而,能够将墨水容纳瓶300内的墨水的全部量不残留而吸出。并且,由于筒躯体成为收缩的蛇腹状或灯笼状那样,所以长度显著地变短,体积大幅减小。因而,为了将墨水容纳瓶300作为再生原料或进行焚烧、填埋等废弃处理而在粉碎之前对其进行保管的空间也明显变小。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墨水容纳瓶300中,随着墨水吸出的进展,能够凭借作用于墨水容纳瓶300内的负压,在加强肋的轴向的间隔部分使筒躯体变形为朝内折回状,并最终成为收缩的蛇腹状或灯笼状,从而能够使墨水容纳瓶300内的墨水的剩余量减少。

此外,由于墨水从墨水容纳瓶300朝向容器50顺畅地流动,所以能够不卷入空气而向容器50内补充。因此,能够使气泡向打印头26的流出也减少,并且能够使墨水的吐出性稳定,因此能够形成品质较高的图像。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印刷系统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A至图4F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墨水容纳瓶400具备塑料制的内侧容器401和纸制的外侧容器402,且通过将外侧容器402覆盖在内侧容器401上而一体化成为一个容器。

内侧容器401被使用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料材料制作。如图4D以及图4E所示,该内侧容器401具有筒状的躯体部406,并且在该躯体部406的上端部中央,设置有设有吐出口S的注出口部407。

躯体部406由未图示的矩形状的底部体、以及从该底部体的外周向上方垂直设置而形成的侧体406a构成。该躯体部406在上部具有将侧体406a向内侧缩入而缩径的大致圆筒状的凹部408,还具有位于该凹部408的下侧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下躯体部409、以及位于凹部408的上侧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状的圆筒状的上躯体部410。

下躯体部409的上端面特别是其角部409a形成为弯曲状,上躯体部410的上端面410a被向内侧缩入而形成为弯曲状,且其中央与注出口部407的内部连通。此外,上躯体部410的下端面410b形成具有朝向外方上升的锥面。

另一方面,注出口部407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且与躯体部406一体地形成。在该注出口部40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未图示的盖子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407a,在该外螺纹407a的下方,形成有遍及外周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407b。

此外,躯体部406形成为薄壁,但形成凹部408的侧体406a的厚度形成得比形成上躯体部410或下躯体部409的侧体406a的厚度更厚,以使强度更高。

进而,在上躯体部410以及下躯体部409上,从上侧朝向下侧形成有规定的槽411、412。设置在上躯体部410上的槽411的形状形成为直线状,另一方面,设置在下躯体部409上的槽412的形状形成为波型状。另外,由于如果是单纯的纵槽则容易在瓶的横向上弯折,所以设置在下躯体部409上的槽412的形状为波型状是为了防止该情况发生,但这些槽411、412的形状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该形状。通过在躯体部406上形成有这样的槽411、412,能够容易地提高由薄壁形成的躯体部406的刚性。由此,能够使躯体部406即使被施加一些外力也不易弯折,并且其形状不会走样而能够简单地保持原来的形状。

如图4B所示,在以躯体部406的凹部408为起点使注出口部407(上躯体部410)倾斜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形成的内侧容器401被配置在外侧容器402的内部中。另外,使该注出口部407与后述的倾斜屋顶状部421的倾斜角度相匹配而倾斜,该倾斜屋顶状部421形成有外侧容器402的开口420。

此外,该凹部408形成为直径比下躯体部409以及上躯体部410小,且凹部408的侧体406a比下躯体部409以及上躯体部410的侧体406a厚,从而,由于凹部408与上躯体部410以及下躯体部409相比强度形成得较高,所以容易使注出口部407倾斜。

此外,在上躯体部410以及下躯体部409上,由于在躯体部406的轴线方向上形成有槽411、412而提高了刚性,所以当将注出口部407倾斜时,上躯体部410以及下躯体部409的形状不会走样而保持原来的形状。此外,由于如所述那样下躯体部409以及上躯体部410的刚性被提高,进而下躯体部409的上端面的角部409a形成为弯曲状,所以内侧容器401成为液体不易残留的形状。

进而,由于容易使注出口部407倾斜,进而当使该注出口部407倾斜时能够保持内侧容器401的形状,所以组装较容易。

此外,如图4A~图4C所示,瓶盖405具有在一端有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基体405a。在该基体405a的内侧,形成有用于与形成在注出口部407上的外螺纹407a螺合的内螺纹405b。通过使该瓶盖405向规定的紧固方向转动,从而使外螺纹407a与内螺纹405b卡合,并将内侧容器401的内部密闭。

此外,以在瓶盖405的轴线方向上延长的方式,在基体405a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通常被称作窃启显示(TE,Tamper Evident)带的圆筒状的环415。将该环415相对于基体405a以通过规定的外力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具体而言,通过瓶盖405向注出口部407的安装,在外螺纹407a的端部与凸缘部407b之间夹持环415的两端,通过瓶盖405的开栓,环415从基体405a分离而留在内侧容器401侧,从而,一眼就可判断开栓的事实。此外,在向内侧容器401安装瓶盖405时,由于插入并穿过有注出口部407的外侧容器402的开口420的边缘夹入在该环415与凸缘部407b之间,所以注出口部407相对于外侧容器402位置不会摇晃而固定被安装。

这里,作为被用作内侧容器401的材料的塑料材料,可以使用PET、聚丙烯、聚乳酸(PLA)以及其他各种热塑性树脂。此外,通过将内侧容器401做成多层,例如做成PET/聚酰胺类合成树脂/PET的三层构造,能够提高墨水容纳瓶400的氧等的气体阻隔性。

如图4B所示,外侧容器402由以纸为主体的片材制作,且具有对于内侧容器401的躯体部406从其外侧大致紧密接触那样的四角筒形的躯体部402a。外侧容器402的躯体部402a的下端被下端片402b封闭,并且如图4A所示,上端由相对置的一对倾斜屋顶状部421以及相当于人字形壁(人字形屋顶的两端的山形的壁部分)的上部折入侧面422形成为人字形屋顶状。另外,在一方的倾斜屋顶状部421上形成有用于使注出口部407插入并穿过的开口420。

具体而言,该外侧容器402通过将图4F所示那样的展开纸板425组装而形成。展开纸板425通过将以纸为主体的片材冲裁而形成。在纸片材的表面或背面上,根据需要而层叠有塑料层、金属箔层等。此外,在片材的表面上印刷有希望的内容。

如图4F所示,展开纸板425具有经由由虚线表示的纵折线连接设置的第一躯体壁426、第二躯体壁427、第三躯体壁428以及第四躯体壁429。在第四躯体壁429上,经由纵折线连接设置有粘贴片430。通过将该粘贴片430在纵折线处弯折、并且在纵折线处将各躯体壁426~429弯折并密封,从而形成外侧容器402的躯体部。

在形成外侧容器402的躯体部402a的躯体壁426~429中的、相对置而配置的一方的第一以及第三躯体壁426、428的上部,经由顶部横折线连接设置有人字形屋顶形成壁426a、428a,所述人字形屋顶形成壁426a、428a在一方上形成有用于使注出口部407插入并穿过的圆形状的开口420。在该一对人字形屋顶形成壁426a、428a的上部,分别经由密封横折线连接设置有第一上部密封片431。

此外,在形成外侧容器402的躯体部402a的躯体壁426~429中的、相对置而配置的另一方的第二以及第四躯体壁427、429的上部,经由顶部横折线连接设置有山形形成壁427a、429a。在该一对山形形成壁427a、429a的上部,经由密封折线分别连接设置有第二上部密封片432。

并且,在一对山形形成壁427a、429a上,设置有从与第一以及第三躯体壁426、428的边界的顶部横折线的两端连接到与第二上部密封片432的边界的密封横折线的中央的折入线,通过将一对山形形成壁427a、429a在折入线处以向内侧折叠的方式弯折而折入到一对人字形屋顶形成壁426a、428a之间,并且将第一上部密封片431以及第二上部密封片432在规定的位置处密封而封缄,从而形成人字形屋顶型的顶部。另外,该密封可以使用粘接剂,在展开纸板425的材料是聚乙烯覆层纸等的情况下,采用热熔接等的手段。

另一方面,在第一以及第三躯体壁426、428的下部,经由密封折线分别连接设置有第一下部密封片433,在第二躯体壁427的下部,经由底部横折线连接设置有底部壁434,进而,在其底部壁434的下部,经由密封折线连接设置有第二下部密封片435。并且,通过分别使底部壁434在该底部横折线处弯折、使第一以及第二下部密封片433、435在密封折线处弯折,并在规定的位置处进行密封而封缄,从而形成外侧容器402的底部。

此外,如图4F中所示,在展开纸板425上,以横穿第一~第四躯体壁426~429的方式适当形成有由穿孔线或拉链等形成的切痕线。通过设置该切痕线,当将墨水容纳瓶400丢弃时,通过牵拉该切痕线,从而沿着该切痕线将外侧容器402切断,由此容易与内侧容器401分离。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墨水容纳瓶400中,由于内侧容器401的外表面被外侧容器402覆盖,且内侧容器401通过外侧容器402被加强,所以能够减少构成内侧容器401的塑料的使用量,使内侧容器401的壁厚变薄。

此外,通过上述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内侧容器401中,能够容易使注出口部407倾斜,此外,能够使注出口部的位置不晃动,进而,能够使墨水不易残留。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墨水容纳瓶400的形状做成了四角柱或圆柱,但并不限于这些,也可以做成三角柱、五角柱等其他形状。此外,瓶盖的安装方式也除了使用螺纹牙以外,也可以是通常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印刷系统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5A至图5D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5A至图5C所示,在由底部504封闭了下端的圆筒状的躯体部503的上端处,经由肩部502竖立并连接设置有圆筒状的口部501,从而构成墨水容纳瓶500,所述口部501在外周面上刻设有螺纹。

底部504由作为其主体部分的底壁505、以及一体设置在该底壁505的底面上、且构成“座”功能部分的四个支脚片509构成,底壁505通过构成为向下方隆起的碗状,从而形成朝向中央的中央凹陷部507下降倾斜的内表面506。

通过将型坯从侧方压扁为扁平,从而在底壁505的外表面508上以垂下板片状一体设置由四个支脚片509,并且相互间从底壁505的中心以十字状(参照图5C)排列,将其底面作为“座”。

该各支脚片509的底面为朝向中央侧上升的倾斜面,由此,作为“座”发挥功能的底面部分成为位于最外侧的部分、即从底壁505的中心离开最远的部分,所以能够得到最大的接地面积,从而发挥稳定的“座”功能。

在底部504的底面、即底壁505的外表面508侧,以排列为十字状的状态存留形成有作为切断痕的四条切断线510,该切断线510的大半部位于各支脚片509的底面。

这样,通过使切断线510位于各支脚片509的底面,从而利用存留形成有截断线510的型坯的切断动作、即将型坯压扁为扁平的动作,容易将与被成形为底壁505的型坯部分邻接的型坯部分压扁为扁平而成形为支脚片509。

图5D是表示在墨水容纳瓶500上组装有下压式的吐出泵511的结构例的图,对于通过组装瓶盖513向口部501的螺合而被组装在墨水容纳瓶500上的吐出泵511,使其吸入管512笔直地垂下,并使吸入管512的下端开口部位于中央凹陷部507。

即,随着组装吐出泵511,下降移动的吸入管512的下端开口部被底壁505的倾斜的内表面506引导而被引导到中央凹陷部507,并以原状位于中央凹陷部507。

图示的实施方式例的墨水容纳瓶500是通过直接吹塑成形法得到的,通过将型坯由挤压机经由模子挤压出,并将该型坯用分为两部分的分型金属模合模而夹入,然后用配设在该分型金属模的腔室的底边上的作为刀刃部的切坯部将型坯的下部以切断状压扁并进行热熔接密封,再在金属模的上部用型坯切割器将筒状的型坯的上部切断,从而形成有底筒体的型坯,接着,从分割金属模的顶部用插入的空气喷嘴将吹塑空气向型坯吹入,从而吹塑成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表示了使支脚片509以及切断线510的数量为“四”的情况下的构造,但支脚片509以及切断线51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四”,可以设为三以上的数量,其数量优选的是3~6的范围。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由于墨水容纳瓶500形成有支脚片509以及切断线510,所以能够稳定地保持倒立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意外的翻倒等,从而能够防止因墨水的溢出造成的桌面的脏污等。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印刷系统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6A至图6H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墨水容纳瓶600具备具有吐出口S的口部602以及本体部603,且整体上形成为扁平。墨水容纳瓶600例如以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热塑性树脂为主材料,且通过延伸成形法而被成形。作为延伸成形法,例如使用通过冷型坯法的注射吹塑成形法。该成形法是周知的,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这里,简单地说明在冷型坯法中使用的型坯的一例。

如图6E以及图6F所示,型坯630由口部631以及与口部631的下端相连的本体预成形部632构成。口部631是与口部602完全相同的形状。本体预成形部632最终被成形为本体部603。口部631以及本体预成形部632其截面形成为正圆形。通过冷型坯法,型坯630仅本体预成形部632被加热,其底部被延伸。此外,本体预成形部632通过被吹入压缩空气而膨胀,并且紧密接触在金属模的内面上,然后冷却固化。由此,成形出壁厚大致均匀的墨水容纳瓶600。

成形后的墨水容纳瓶600在经过由热水杀菌、氯类杀菌剂等的清洗杀菌处理后,被填充墨水。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600具有加强用的凹肋(后述的凹肋621~624)。

这里,关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各种用语,如以下这样定义。

中心轴Y-Y方向是指墨水容纳瓶600的上下方向。所谓“瓶内方”,是指比瓶壁更向中心轴Y-Y靠近的方向,所谓“瓶外方”,是指比瓶壁更从中心轴Y-Y远离的方向。墨水容纳瓶600的“宽度”、“进深”以及“高度”,分别是指通过图6A所述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的墨水容纳瓶600的长度。所谓“横截面形状”,是指与中心轴Y-Y正交的平面中的墨水容纳瓶600的截面形状。所谓“周向”,是指沿着横截面形状的轮廓绕一周的方向。所谓“扁平”,是指横截面形状的一边和与其交叉的另一边的长度不相等。所谓“扁平比”,是指横截面形状中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进深方向上的长度的比。

墨水容纳瓶600的尺寸的优选的一例是以下这样的。首先,墨水容纳瓶600的高度是140mm以上且220mm以下。这是因为,在超市或便利店等的卖场中设置的陈列搁架的高度被设计为如果是小型尺寸的商品则能够陈列230mm的商品的情况较多。接着,墨水容纳瓶600的容量是300ml以上且800ml以下,优选的是300ml以上且500ml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是这样的尺寸,则能够提供较小型尺寸的扁平瓶。并且,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600的高度、容量、最大宽度、最大进深以及扁平比分别是约207mm、约450ml、67mm、48mm以及约1.4。

再次参照图6A至图6C,对墨水容纳瓶600的各部进行说明。

口部602位于墨水容纳瓶600的上端部,且构成墨水容纳瓶600的最小径部。口部602其上端开口,且形成有墨水的吐出口S。口部602的吐出口S通过图示省略的瓶盖而开闭。

本体部603从中心轴Y-Y的上方起,依次具有肩部611、躯体部612以及底部613。肩部611、躯体部612以及底部613构成在内部能够储存墨水的瓶壁。在本体部603内储存满墨水的状态下,墨水容纳瓶600的重心G为距墨水容纳瓶600的下端约87mm的位置。

本体部603具有相互平行的四个凹肋621、622、623以及624。凹肋621、622、623以及624遍及本体部603的周向以向瓶内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躯体部612上平衡良好地形成有凹肋,通过凹肋621提高了躯体部612的上端的横向刚性,通过凹肋622提高了躯体部612的中间部的横向刚性,并且通过凹肋623以及624提高了躯体部612的下部的横向刚性。由此,能够不使由后述的减压吸收板665、666带来的减压吸收效果下降,并能够提高墨水容纳瓶600的横向刚性。另外,各凹肋的截面形状在纵截面处为半圆弧或者梯形等,可以适当地设计。

肩部611与口部602的下部相连。在图6A的正面观察下,肩部611形成为溜肩状,且其扁平比在上下方向上变化。肩部611其在进深方向上延伸的侧壁的曲率半径R是约41mm,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侧壁的曲率半径R是约65mm。肩部611在与躯体部612之间通过凹肋621被划定边界。

为了使墨水容纳瓶600拥有强度,底部613构成有向上方凹陷而成的底面671。如图6C所示,底面671中的仰视椭圆状的面671a为墨水容纳瓶600实际着地的面。墨水容纳瓶600的从下端起的长度以该面671a为基准。如图6A所示,底部613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672、672进行了圆倒角,并且如图6B所示,底部613将进深方向上的两端部673、673进行了圆倒角。另外,所谓圆倒角,与取圆弧、倒圆角或R倒角是同义的。

躯体部612处于肩部611与底部613之间。躯体部612以中心轴Y-Y为中心,且左右对称以及前后对称地形成。如图6D所示,躯体部612的基本的横截面形状660是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的大致方形。即,横截面形状660为扁平,且如上所述,其扁平比是1.4(≈67mm/48mm)。另外,可以说是扁平的躯体部612的扁平比大约是1.2以上且1.8以下,优选的是1.3以上且1.6以下。

横截面形状660由四个侧壁661a、661b、662a以及662b构成。横截面形状的各角部663例如以R8的半径进行圆面倒角。前后两个侧壁661a、661b在墨水容纳瓶60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左右两个侧壁662a、662b以分别位于两个侧壁661a、661b之间且将该两个侧壁661a、661b连接的方式,在墨水容纳瓶600的进深方向上延伸。侧壁661a、661b、662a以及662b以向瓶外方隆起的方式弯曲,且各自的中央部最向瓶外方隆起。

在侧壁661a、661b上,分别以凹状形成有减压吸收板665、666。减压吸收板665、666将墨水填充后的瓶内压的减小吸收,在抑制墨水容纳瓶600的变形的方面发挥功能。特别是,由于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侧壁661a、661b与在进深方向上较短的侧壁662a、662b相比更容易因减压而变形,所以能够通过减压吸收板665、666抑制该变形。减压吸收板665由圆形构成,且以其圆形的中心部最向瓶内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在侧壁661a、661b的上半部的中央区域中。

减压吸收板666由上下分离的两个大致弓形的部分666c、666d构成,且形成在侧壁661a、661b的下半部的中央区域中。弓形部分666c以及弓形部分666d分别以翻倒抑制面667侧最向瓶内方凹陷的方式形成为凹状。弓形部分666c、666d是与减压吸收板665相同形状的板的一部分,该板的其余的部分的外表面为在宽度方向上以带状延伸的翻倒抑制面667。换言之,翻倒抑制面667将减压吸收板的中心部在宽度方向上横截,以将与减压吸收板665相同的圆形的减压吸收板上下分割并划分形成弓形部分666c、666d。

翻倒抑制面667是与陈列搁架90的止挡92(参照图6G)碰撞的部位,当该碰撞时在抑制墨水容纳瓶600的翻倒的方面发挥功能。因此,翻倒抑制面667的位置、大小以及范围优选的是考虑止挡92的高度而设计。止挡92的高度被设定为2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范围的情况较多,其中被设定为20mm或者50mm的情况较多。因而,只要翻倒抑制面667的中心位置是距墨水容纳瓶600的下端为2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范围的规定位置就可以。以下,以止挡92的高度是50mm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B所示,优选的是翻倒抑制面667在中心轴Y-Y方向上具有10mm以上且30mm以下的高度,在此具有约20mm的高度。此外,从墨水容纳瓶600的下端到翻倒抑制面667的高度的中心位置的长度只要是止挡92的高度以上就可以,在此为约57mm。通过这样的尺寸设定,翻倒抑制面667遍及距墨水容纳瓶600的下端的距离约47mm~约67mm的范围而存在。

如图6A所示,翻倒抑制面667在侧壁661a、661b的下半部的中央区域中沿左右方向延伸,其左右方向的两端与躯体部612的其他面无层差地相连。即,翻倒抑制面667与除了减压吸收板666以外的躯体部612的其他面是同一面。此外,如图6B所示,翻倒抑制面667所存在的部分的躯体部612的进深与最大进深48mm相等。即,翻倒抑制面667其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处于与比该翻倒抑制面667靠下方的面668相同的位置。进而,如图6D所示,翻倒抑制面667是与基本的横截面形状660的一部分的外表面相同的表面。

翻倒抑制面667只要处于与止挡92对应的位置就可以,所以也可以不形成在墨水容纳瓶600的前后的两面上。由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翻倒抑制面667也可以仅被设置在墨水容纳瓶600的作为前面侧的侧壁661a的外表面上。在此情况下,只要侧壁661b的减压吸收板666设为与减压吸收面板665相同的形状就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减压吸收面板665、666的形状设成椭圆形或者矩形等其他形状。

接着,说明墨水容纳瓶600与陈列搁架90的关系。

如图6G所示,陈列搁架90具备多个辊91以及止挡92。多个辊91从后方到前方向斜下方倾斜而配设,且可旋转地被图示省略的架本体(框架)支撑。辊91的倾斜角度θ例如被设定为3~5度的范围。

止挡92被配置在陈列搁架90的前端部。作为一例,止挡92的高度如所述那样被设定为50mm。止挡92例如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构成。止挡92通常也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其长度超过墨水容纳瓶600的宽度。止挡92与处于最前方的墨水容纳瓶600a抵接,从而防止墨水容纳瓶600a向下方的掉落。

在将多个墨水容纳瓶600陈列于辊91上的陈列搁架90中,前头的墨水容纳瓶600a不会倾斜而在辊91上停止。此时,墨水容纳瓶600a其翻倒抑制面667的一部分以及其下方的面(668)与止挡92接触。更详细地讲,处于比翻倒抑制面667靠下方的侧壁661a的、且除了凹肋623、624以及弓形部分666d以外的外表面与止挡92接触。另一方面,比该墨水容纳瓶600a靠后方的墨水容纳瓶600b、600c等按照辊91的倾斜角度θ倾斜,且在辊91上停止。邻接的陈列状态的墨水容纳瓶600b、600c在凹肋621~624的近旁的外表面以及翻倒抑制面667处相互接触。

当由消费者等将前头的墨水容纳瓶600a取出时,后方的墨水容纳瓶600b、600c等由于自重而向前方(向图6G的箭头方向)滑落。由此,墨水容纳瓶600b的下侧部分与止挡92碰撞而停止,等待接下来的取出。这样,陈列搁架90具有使陈列的多个墨水容纳瓶600自动地向前送出的功能。虽然没有详述,但通过从陈列搁架90的后方将墨水容纳瓶600向辊91上送入,能够将墨水容纳瓶600向陈列搁架90补给(装填)。

参照图6H,详述墨水容纳瓶600的取出时或者装填时的翻倒抑制面667的作用效果。如图6H所示,在墨水容纳瓶600滑落而与止挡92碰撞时,首先翻倒抑制面667与止挡92的上端部94接触。即,与处于比翻倒抑制面667靠下方的面(668)相比,翻倒抑制面667先与上端部94接触。因而,碰撞时的墨水容纳瓶600的作用点为上端部94所接触的翻倒抑制面667。并且,根据墨水容纳瓶600,由于能够使重心G与作用点的距离变短,所以在碰撞时不作用有较大的力矩即可。由此,抑制了墨水容纳瓶600在陈列搁架90内翻倒。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瓶600在与止挡92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翻倒抑制面667,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陈列时的翻倒。这样的翻倒防止的效果对于重心G处于较高的位置的、翻倒角度较小的不稳定的瓶特别有用。另外,所谓翻倒角,是指瓶开始倒下时的瓶的倾斜角度,例如所述墨水容纳瓶600的翻倒角是约11度。

此外,由于在翻倒抑制面667的上下形成有凹肋622以及623,所以能够将距与止挡92的碰撞时的载荷作用点较近的部分加强。进而,由于将翻倒抑制面667与减压吸收面板666关联而形成,所以能够在确保减压吸收面板666本来起到的减压吸收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墨水容纳瓶600的翻倒。此外,由于翻倒抑制面667向瓶外方弯曲,所以与翻倒抑制面667不弯曲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防止墨水容纳瓶600的翻倒。进而,由于翻倒抑制面66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所以能够使与止挡92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能够将冲击载荷分散。

图6I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600A的结构。墨水容纳瓶600A与墨水容纳瓶600的不同点是翻倒抑制面667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在墨水容纳瓶600A中,处于侧壁661a、661b上的翻倒抑制面667、667均比本体部603的其他外表面更向瓶外方突出。即,处于侧壁661a上的翻倒抑制面667位于比处于其下方的面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处于侧壁661b上的翻倒抑制面667位于比处于其下方的面更靠后方的位置。即使是这样的墨水容纳瓶600A,也能够起到与墨水容纳瓶600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墨水容纳瓶600A的其他结构与墨水容纳瓶600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墨水容纳瓶也可以不是扁平的。例如,横截面形状660也可以是圆形、长圆形、正方形或其他多边形。此外,在止挡92的高度与上述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与其对应也改变翻倒抑制面667的位置。在此情况下,非凹状的翻倒抑制面667只要形成在与止挡92对应的高度位置就可以。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印刷系统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7A至图7D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7A至图7D所示,墨水容纳瓶700由以下部分构成:容器本体701,其能够容纳液状物(墨水);瓶盖装置(注出部)B,其被安装在口部701b上,所述口部701b在该容器本体701的底部701a的中央侧朝下形成;以及台座型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C,其将前述容器本体701的底部701a以及瓶盖装置B保持而设置。

前述容器本体701是合成树脂制,且为能够通过使用者的压挤操作而弹性变形的压挤容器,并且,容器本体701其上部侧以顶端变窄型被封闭,仅容器本体701的底部侧中央的口部701b被作为液状物的注出口(吐出口S)。如在图7C以及图7D中放大表示那样,该口部701b被做成圆筒状,且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701d。此外,在容器本体701的口部701b的两侧形成有朝下稍稍呈凸型的肩部701f。另外,在图7A和图7B中用标号701g表示的,是被粘贴在容器本体701的正面侧的显示商品名用的标签。

在该方式的容器用瓶盖装置B中,在容器的口部701b上螺合有筒型的覆盖盖子712,在该覆盖盖子712的周壁部712a的顶端侧形成有由带层差的小径部构成的保持部712b,在该保持部712b的内侧,从顶端部侧起依次安装内栓716、瓶盖本体715以及遮蔽部件713而构成,覆盖盖子712的周壁部712a的顶端侧形成有透孔712c。通过将形成在该覆盖盖子712其周壁部712a的内周侧的内螺纹部712d拧入到前述螺纹部701d上,从而使该覆盖盖子712拆装自如地与口部701b螺合。另外,在覆盖盖子712的顶端周缘部上,形成有用于将配置在其内侧的后述的阀芯716c保护的圆筒状的保护壁712f。

前述遮蔽部件713由与所述覆盖盖子712的保持部712b的内周部紧密接触的凸缘型的环部件713a、从该环部件713a的内周缘以直角朝向容器内部侧延伸形成的筒型的周壁部713b、以及将该周壁部713b的顶端部侧封闭的遮蔽壁713c构成,并且在前述周壁部713b上,在其周向上以90°间隔形成有四个通液孔713d。所述遮蔽部件713的周壁部713b的外径被设为容器的口部701b的内径的3/4左右,所述遮蔽壁713c以与口部701b的中心轴线a成直角的朝向形成,即以将来自口部701b的液状物的注出方向遮挡的朝向形成,在遮蔽壁713c的内侧,形成有被周壁部713b、遮蔽壁713c、瓶盖本体715以及内栓716包围的滞留空腔718。

前述内栓716由硅树脂等的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且由环状的凸缘部件716a、在其内侧朝向口部701b的外侧延伸形成的环状的伸缩部件716b、以及形成在该伸缩部件716b的内侧的圆顶型的阀芯716c构成,在阀芯716c的中央部形成有俯视十字型的狭缝716d。通过瓶盖本体715和遮蔽部件713,该内栓716以防松脱的状态被安装在覆盖盖子712的保持部712b的内侧。当然,也可以通过遮蔽部件713进行所述瓶盖本体715的功能(内栓716的防松脱功能)。

另外,关于遮蔽部件713,其被插入固定到形成在覆盖盖子712的内周侧的卡止环712e中,但作为其防松脱部件,也可以如图7B所示那样设置构成滞留空腔718的一部分的防松脱部件。图7B的构成滞留空腔718的一部分的防松脱部件被部分地设置以确保向通液孔713d的液体通路,或者接近于环部件713a而确保通液孔713d。该防松脱部件在图7C以及图7D中省略了,但也可以如图7B所示那样被嵌入设置在遮蔽部件713与口部701b的内周之间,并且在将覆盖盖子712与遮蔽部件713通过粘接等的接合手段牢固地接合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

另外,在该方式中,使液状物的内压对阀芯716c作用的,是瓶盖本体715的开口面积,所以通液孔713d的内径优选的是,在形成有多个通液孔713d的情况下,它们的合计截面积相对于瓶盖本体715的开口面715c的截面积(液状物流路截面积)是2%~36%的范围。

前面所述的狭缝716d形成为,在容器内的液状物的压力不对内栓716作用的无压状态下关闭,并且被构成为,在液状物到达内栓716而伸缩部件716b由于液状物的压力而被伸长、且液状物的压力作用以使阀芯716c向外侧隆起的情况下,狭缝716d被打开,且能够将容器内的液状物从口部701b向外部吐出。

前面所述的内栓716优选的是通过由硅橡胶、天然橡胶等的热硬化性合成橡胶材料构成的有弹性的成形体形成。该内栓716也可以由以热塑性聚丙烯、乙烯、聚氨酯、苯乙烯及它们的卤化物等的材料为基础的材料而构成。

为了设置成能够支撑填充着液状物的倒立状态的容器本体701的重量平衡,所述用于支撑倒立状态的容器本体701的支撑部件C形成为与容器本体701的大小以及重量、内容物的比重对应的大小和重量。

图7A和图7B中表示的结构的支撑部件C是一例,并不限于图7A和图7B中表示的大小,该方式的支撑部件C由厚壁的盘形的本体部709构成,且在其顶面侧中央部,形成有能够将容器本体701的底部701a和在其中央部突出的瓶盖装置B原状平缓地插入那样的形状的凹部709A。在该凹部709A的中央部,形成有较深的圆筒孔型的承接部709a,在该承接部709a中插入有前面所述的瓶盖装置B的部分,并且在凹部709A的两端部形成有浅底型的承接部709b,在这些承接部709b中插入有容器本体701的肩部701f、701f。即,支撑部件C构成为,通过将倒立状态的容器本体701的底部中心侧用承接部709a支撑、并将倒立状态的容器本体701的底部两端侧的肩部701f、701f用承接部709b支撑,从而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撑容器本体701的整体。另外,在支撑部件C的承接部709a的底部形成有较薄的底壁709d,并且构成为,在将倒立状态的容器本体701用支撑部件C保持的状态下,底壁709d不与瓶盖装置B的顶端的阀芯716c接触。该底壁709d构成为,即使在万一液状物从瓶盖装置B的阀芯漏出的情况下,底壁709d也将液状物积存。

如果是在口部701b具备所述结构的瓶盖装置B的倒立使用型的墨水容纳瓶700,为了将液状物注出,则一边将容器本体701把持一边抬起并使其移动到使用的位置,并以原状进行较强地将容器本体701握住而使其变形的压挤操作,从而如图7C以及图7D所示那样,能够从朝下的口部701b的顶端部侧的阀芯716c的狭缝716d将液状物注出而用于液状物的吐出。

在此情况下,通过容器的压挤操作而使容器内压上升,其结果是,能够使内栓716的阀芯716c弹性变形而将狭缝716d打开,从而能够将内容物向口部701b的外侧吐出。通过伴随着这样的压挤操作的该一系列的动作,从而能够将液状物吐出。

此外,即使假设在如图7A~图7D所示那样没有压挤的无压状态下倒立的容器本体701翻倒的情况下、或者使容器本体701掉落的情况下,尽管液状物在口部701b开始向遮蔽壁713c施加液压,但该液压在将液压施加在遮蔽壁713c上之后会延迟一些时间,并穿过通液孔713d而到达内部空间(滞留空腔)718,将其充满后压力被施加在内栓716的阀芯716c上,所以在翻倒或掉落时因为液状物的急速的流动而急剧发生的液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在阀芯716c上,而峰值液压由遮蔽壁713c承受,压力在过了峰值液压后延迟时间而作用在阀芯716c上,所以不会有阀芯716c的狭缝716d不小心被开放而发生意外的液体泄漏。因此,能够防止翻倒时或掉落时的液体泄漏。此外,这样的作用在于如下几方面:使得能够以相对于液状物的排出方向进行遮挡的方式形成遮蔽壁713c并承受压力;将通液孔713d朝向相对于液状物的排出方向为90°的方向而形成,并在其前部设置内部空间718;以及限制通液孔713d的内径和数量而取得平衡,以使得在容器的翻倒或掉落时对于阀芯716c作用不会使阀芯716c的狭缝716d意外被开放之程度的加压力。

因而,在形成有多个通液孔713d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它们的合计截面积相对于将实质上作为液状物的排出部的阀芯716c包围的瓶盖本体715的开口面715c的截面积(液状物流路截面积)是2%~36%的范围。

这里,当通液孔713d的合计截面积是低于所述下限值的2%的面积比例时,尽管不发生液状物的泄漏,但对容器进行压挤操作时的阻力值变得过大,因此变得难以通过使用者的握力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液状物的排出,作为压挤容器用变得难以使用。相反,当要超过上限值的36%时,即使在设置遮蔽壁713c并设为与液状物的排出方向成90°方向的通液孔713d的情况下,由于翻倒时或掉落时的来自液状物的液压容易开始作用于阀芯716c,有可能不能发挥防止液体泄漏效果。

如以上说明,如果是具备满足前面所述范围那样的通液孔713d的所述结构的墨水容纳瓶700,则在倒立状态的原状下拿起并使其移动,并且通过以原状对容器本体701进行压挤操作而能够将液状物吐出,在使用后能够通过将容器本体701的底部701a和瓶盖装置B插入安装到支撑部件C上的操作从而支撑保管,所以能够共享以下的三个便利性:压挤操作时的液状物的平顺的吐出性、压挤性;容器翻倒时或者容器掉落时的防止泄漏功能;以及能够在倒立状态的原状下进行移动操作和压挤操作。

图7E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700a的结构。该方式的容器用瓶盖装置(注出部)D被设置成了与前面所述的方式的瓶盖装置B的结构大致同样的结构,且仅一部分的结构不同。在该方式的瓶盖装置D中,对于与前面所述的瓶盖装置B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将说明简略化。

在该方式的瓶盖装置D中,如图7E所示,以以下部分为主体而构成:环状的覆盖盖子702,其被螺合在容器本体701的口部701b上;遮蔽部件703,其被安装在该覆盖盖子702的内侧、且前述口部701b的开口部侧;环状的瓶盖本体705,其被安装在作为该遮蔽部件703的外侧、且前述覆盖盖子702的开口部侧;内栓706,其被安装在该瓶盖本体705的内侧;以及环状的覆盖部件707,其将前述瓶盖本体705和前述内栓706的开口部覆盖而设置。

所述遮蔽部件703由与容器本体701的口部701b的开口部紧密接触的外径凸缘型的环部件703a、从该环部件703a的内周缘以直角朝向容器内部侧延伸而形成的筒型的周壁部703b、以及将该周壁部703b的顶端部侧封闭的遮蔽壁703c构成,并且在所述周壁部703b上在其周向上以90°间隔形成有四个通液孔703d。

所述遮蔽部件703的周壁部703b的外径被设为比容器本体701的口部701b的内径稍小,所述遮蔽壁703c以与口部701b的中心轴线a成直角的朝向形成,即以将从口部701b的液状物的注出方向遮挡的朝向形成,在遮蔽壁703c的内侧,形成有由周壁部703b、遮蔽壁703c、瓶盖本体705以及内栓706包围的内部空间(滞留空腔)708。

所述瓶盖本体705由与所述遮蔽部件703的环部件703a相同程度的大小的环部件705a、以及从该环部件705a的内周缘以直角延伸形成的筒型的周壁部705b构成。所述瓶盖本体705通过将其环部件705a重叠在所述遮蔽部件703的环部件703a的外侧、将其周壁部705b朝向容器的口部701b的外侧而安装在所述遮蔽部件703的外侧、凭借周壁部705b贯通所述的覆盖盖子702的透孔702c并凭借覆盖盖子702的顶壁702b对环部件705a进行防松脱,从而被安装在容器本体701的口部701b上。

在所述瓶盖装置D中,通液孔703d的内径优选的是,在形成有多个通液孔703d的情况下,它们的合计截面积相对于瓶盖本体705的开口面705c的截面积(液状物流路截面积)是2%~36%的范围。关于其理由,与前面所述的方式的瓶盖装置B的情况是同样的。

在该方式的瓶盖装置D的情况下,通过容器的压挤操作而使容器本体701的内压上升,其结果是,从图7F所示的状态起,如图7G所示那样内栓706的伸缩部件706b朝向口部701b的外侧开始伸长,阀芯706c如图7H所示那样向口部701b的外侧较大地伸长而伸出,其结果是,狭缝706d开始打开,并能够从狭缝706d将内容物向口部701b的外侧吐出。通过这样的伴随着压挤操作的该一系列的动作,能够将液状物吐出。

在该方式的瓶盖装置D中,也起到与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瓶盖装置B同样的作用效果,所以如果是具备该方式的瓶盖装置D的压挤容器,则能够得到与前面所述的方式的墨水容纳瓶700同等的作用效果。

图7I是表示用于支撑墨水容纳瓶700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的其他方式和被该支撑部件支撑的瓶盖装置的其他方式的图,在该方式中,支撑部件730形成为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向下变窄状的碗形的承接部730a的厚壁的盘形,并且被该支撑部件730支撑的瓶盖装置(注出部)E其覆盖盖子735的顶端部735a的大致形状形成为与前面所述的支撑部件730的碗形的承接部730a匹配的形状的圆锥梯型。另外,在图7I中表示在覆盖盖子735的内部中仅安装有阀芯716和瓶盖本体715的状态,本来被设置在瓶盖本体715之上的图7C所示的结构的遮蔽部件713为了记载的简略化而省略。其他的结构与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是同样的。

如果是具备图7I所示的支撑部件730和覆盖盖子735的压挤容器,则通过将覆盖盖子735的顶端部插入到支撑部件730的承接部730a,从而能够实现由支撑部件730进行的倒立状态的压挤容器的支撑。

此外,优选的是,在图7I所示的支撑部件730的承接部730a的内面上形成有俯视时在其径向上延伸的多个狭缝,并且设置成在支撑墨水容纳瓶700时能够向墨水容纳瓶700内吸入空气的结构。这是为了在对墨水容纳瓶700压挤操作而将液状物排出后,立即使墨水容纳瓶700倒立支撑在支撑部件730上的情况下,使空气回到墨水容纳瓶700内部而使墨水容纳瓶700的弹性回复变得顺利。

图7J是表示用于支撑墨水容纳瓶700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的其他方式的图,该方式构成为如下结构:在梯形状的支撑部件736的中央部形成有倒圆锥梯型的凹部状的承接部736a,且在该承接部736a的内周部上,内延伸有由树脂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环状的止挡736c。被设置在该承接部736a的内部的止挡736c既可以如图7K所示那样是两列,也可以如图7L所示那样是三列,也可以如图7M所示那样做成两列结构,且做成在其周向一部分上设置有纵长或者横长的长方形状的副止挡736d的结构,也可以是如图7N所示那样在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副止挡736e的结构。

图7P是表示用于支撑墨水容纳瓶700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的其他方式的图,该方式构成为如下结构:在梯形状的支撑部件737的中央部形成有倒圆锥梯型的凹部状的承接部737a,且在该承接部737a的内周面上,沿周向以定间隔内延伸有由树脂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长方形状的止挡737c。在该支撑部件737中,既可以是如图7Q所示那样在承接部737a的内周面上以120°间隔配置有止挡737c的结构,也可以是如图7R所示那样在内周面上以90°间隔配置有止挡737c的结构,也可以是如图7S所示那样在内周面上以45°间隔配置有止挡737c并在在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长方形状的副止挡737d的结构。

图7T以及图7U是表示用于支撑墨水容纳瓶700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的其他方式的图,该方式构成为如下结构:在梯形状的支撑部件738的中央部形成有倒圆锥梯型的凹部状的承接部738a,且在该承接部738a的内底面中央处内延伸有由树脂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圆型的止挡738b。

在这些图7I~图7U中表示的各结构的支撑部件730、736、737以及738,既可以是如各图所示那样仅支撑瓶盖装置的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如图7B所示那样另外具备能够支撑容器本体701的肩部701f、701f那样的承接部的大型的结构,总之,只要是能够将容器本体701稳定支撑的结构,则其形状没有限制。

关于能够由各结构的支撑部件730、736、737以及738将倒立状态的容器本体701支撑的功能和作用,与前面说明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C是同样的。此外,如果是图7P~图7U所示的结构,则由于止挡737c或者止挡738b与墨水容纳瓶700的覆盖盖子的一部分接触、且在承接部737a与覆盖盖子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该间隙成为墨水容纳瓶700的弹性回复时的空气进气通路,且使墨水容纳瓶700的弹性回复变得顺利。

图7V是表示用于支撑墨水容纳瓶700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的其他方式的图,该方式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740为如下的结构:被设置成梯形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倒圆锥梯型的凹部状的承接部740a,在该承接部740a的内底部设置有由树脂制的软质原材料构成的缓冲件741。在该缓冲件741的顶面中央部形成有凸型的阀芯承接部741a,成为能够由该阀芯承接部741a将在瓶盖装置E的覆盖盖子735的顶端部露出的内栓716承接的形状。

图7W是表示用于支撑墨水容纳瓶700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的其他方式的图,该方式的支撑部件(瓶盖部件)742为如下的结构:被设置成梯形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倒圆锥梯型的凹部状的承接部742a,在该承接部742a的内底部设置有由树脂制的软质原材料构成的缓冲件743。

优选的是,在图7V和图7W中表示的缓冲件741、743均由聚乙烯、聚丙烯、橡胶、硅橡胶、各种发泡体(聚乙烯发泡体、聚丙烯发泡体、聚氨酯发泡体、橡胶发泡体、硅橡胶发泡体)以及氯乙烯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构成。

如果是具备这些软质材料的缓冲件741、743的支撑部件740、742,则起到以下的效果:在使墨水容纳瓶700使以倒立状态被支撑的情况下,保护瓶盖装置E的顶端部的阀芯716c,即使在将墨水容纳瓶700胡乱操作而使其杂乱地倒立在支撑部件740、742上的情况下,给阀芯716c带来冲击的可能性也较小,并且,即使假设在从倒立支撑的墨水容纳瓶700发生了一些液体泄漏的情况下,也将液状物吸收,使液状物不泄漏到支撑部件740、742的外部。

此外,在图7V以及图7W所示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在阀芯716c的周围设置有圆筒状的保护壁745保护阀芯716c,在将墨水容纳瓶700倒立支撑的情况下使该保护壁745抵接在缓冲件741、743上而保护阀芯716c,并且,在支撑部件740、742的承接部740a、742a的内面上形成有狭缝,从而在墨水容纳瓶700弹性回复而经由阀芯716c将空气吸入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良好的空气进气。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将倒立状态的容器本体以原状把持并抬起,并对容器本体进行压挤操作,从而能够从吐出部将液状物排出而向目标提供。在该动作的期间中,由于只要在将容器本体压挤之前将倒立状态的容器本体以原状把持而抬起移动就可以,所以容器的使用感很顺畅,如果使容器本体以倒立状态的原状移动到使用的位置,并在移动到使用位置后单单进行压挤操作,则能够从吐出部向目标的位置吐出液状物(墨水)。因而,与以往通常的这种容纳墨水的容器不同,压挤容器不将容器本体从正立状态到倒立状态进行翻倒操作而使用,具有在使用后能够以倒立状态的原状保管的效果。当然,能够将本发明的容器设为正立状态后向目标的方向朝向注出部进行压挤操作,并且能够朝向上方、横向、下方等的目标的方向将液状物吐出而使用。

此外,由于以将容器内的液状物被排出的方向遮挡的朝向设置遮蔽壁,所以采用在以倒立状态的原状把持并使容器移动的期间中、或者对应于容器的翻倒或掉落而导致液状物的液压急剧地作用在阀芯上那样的情况下,遮蔽壁将液状物遮挡、并且经由形成在与遮蔽壁连接的侧壁部上的通液孔间接地对阀芯作用液压的结构,因此,在将容器本体以倒立状态的原状把持并使其移动的期间中、或者在容器本体的翻倒时或掉落时,能够维持墨水难以泄漏的状态。

此外,在将容器本体内的墨水吐出的情况下,通过由压挤操作向内栓施加墨水的液压,从而能够将内栓可靠地打开而进行吐出操作,因此压挤时的操作性也良好。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印刷系统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8A至图8C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8A所示,墨水容纳瓶800具备容器体802和栓部件803。

容器体802是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采用具备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804、且在口颈部805上立起设置有筒状的管嘴806的结构。具体而言,容器体802可以举出如图8A所示那样的从将下端扁平地密封的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804的上端经由肩部807竖立有所述口颈部805的管容器方式,或者如图8D所示那样的从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804上端经由肩部807竖立有口颈部805的瓶方式等。

所述管嘴806也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且为在顶端部开口有注出口808(吐出口S)的筒状,所以优选的是可以采用如图示例那样随着向上方行进而逐渐直径逐渐缩小的倒喇叭筒状方式。此外,管嘴806既可以是如图8A那样与口颈部805一体地形成的,也可以是如图8D那样与口颈部805分体地形成、并且以液密且防止拔出的方式嵌合安装在口颈部上端上的方式。

栓部件803是通过经由板簧使棒状栓体向所述管嘴806的注出口808侧施力,从而将其外周部与所述管嘴806的内周部紧密接触而安装在所述管嘴806的内周部上的部件。棒状栓体809外周部向管嘴内周部的紧密接触既可以是整体上的,也可以是一部分的。此外,如图示例那样,栓部件803优选的是可以采用从嵌合在口颈部805内周上的嵌合筒811向上方一体地延伸设置、并将其上端与所述棒状栓体809一体地连接、将整体用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的结构。另外,板簧810的基端部并不限于如图示例那样的嵌合安装到口颈部上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嵌合安装到口颈部上方的管嘴806内,此外也可以如嵌合安装到口颈部下方的容器体内而构成。

此外,板簧的方式也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采用如图8A那样的多个螺旋状的方式、或者如图8D以及图8G所示那样的多个弯曲板状的方式、或者如图8J以及图8K所示那样的一片弯曲板状的方式、或者如图8L所示那样的具备环部的方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并且只要在将容器体躯体部挤压时能够维持加压液对棒状栓体809加压的状态就可以,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棒状栓体809外周部与所述管嘴806内周部的紧密接触部分处设置有液体流路a。该液体流路a用于使通过筒状躯体部804的挤压而加压的液体穿过、并从注出口808注出,其结果是,与管嘴806内径相比适合于极少量的液体的注出。

该液体流路a既可以通过如图8A所示那样在棒状栓体809的外周部或者如图8D所示那样在管嘴内周部设置纵槽812而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在两者上设置纵槽而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如图8G所示那样在棒状栓体809的外周部设置纵突条813或者通过在管嘴806的内周部设置纵突条813,从而构成为在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之间形成的间隙,或者也可以通过在两者上设置纵突条从而形成。进而,也可以将所述纵槽与纵突条适当组合而形成。此外,所述纵槽812或者纵突条813的数量或者其横截面积的大小等,可以考虑容纳液体的粘度、密闭部分的长度以及注出液的需要量等而适当选择。此外,也能够通过在紧密接触部分中的棒状栓体809的外周部、管嘴806的内周部或两者上形成能够进行液体的流通的微细凹凸面、所谓的梨皮状纹理,从而作为液体流路。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例的图,容器体802具有将下端扁平地密封的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804,且从该躯体部804上端经由肩部807竖立有口颈部805。进而,一体地立起设置有随着从口颈部805上端缘向上方行进而变窄、且在顶端开口有注出口808的倒喇叭筒状的管嘴806。

栓部件803由嵌合筒811和棒状栓体809构成,该嵌合筒811使顶面抵接卡止在突出地周设于所述口颈部805内周上的卡止突条814底面上,从而嵌合在口颈部805内周上,该棒状栓体809呈经由多个板簧810延伸设置的、下端开口的中空圆锥梯形状,所述多个板簧810从该嵌合筒811的上端向上方以螺旋状立起设置。此外,在棒状栓体809的外表面规定位置处,凹设有一对纵槽812而形成有液体流路a。

在如所述那样构成的墨水容纳瓶800中,通过将筒状躯体部804挤压,从而将容纳液加压而经由液体流路a从注出口808注出。当将躯体部804的挤压解除时,通过其弹性回复力而使容器体802内负压化,从而棒状栓体809克服各板簧810的反弹力而被向容器体内方拉入,并从形成在其外周处的间隙导入置换空气。

图8D是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800a的结构的图,容器体802从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804上端经由肩部807竖起口颈部805。在口颈部805的上端,嵌合安装有分体形成的管嘴806。该管嘴806呈随着从口颈部805上端部向上方行进而变窄、且在顶端开口有注出口808的倒喇叭筒状,并且,使从下端部经由凸缘815延伸设置的安装筒816嵌合在口颈部805外周上部,使从安装筒816的内周突出设置的卡合突起越过口颈部外周的卡止突起而卡合,从而实现了拔出的防止。此外,使从凸缘815内周缘垂设的密封筒817紧密嵌合在口颈部805内周上部,从而实现了该部分处的液密性。

栓部件803由嵌合筒811和棒状栓体809构成,该嵌合筒811使顶面抵接卡止在所述密封筒817底面上而嵌合在口颈部805内周上,该棒状栓体809呈经由多个板簧810延伸设置的、下端开口的中空子弹状,所述多个板簧810呈从该嵌合筒811的上端向上方立起设置的弯曲板状。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管嘴806的内周部规定位置处,凹设有一对纵槽812而形成有液体流路a。

图8G是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800b的图,在图8G的实施例中,表示设置了其他方式的栓部件803的例子。栓部件803由嵌合筒811和棒状栓体809构成,该嵌合筒811使顶面抵接卡止在突出地周设于所述口颈部805内周上的卡止突条814底面上,从而被嵌合在口颈部805内周上,该棒状栓体809呈经由周向多个板簧810延伸设置、且下端开口的中空子弹形状,所述周向多个板簧810从该嵌合筒811的上端向内方弯曲上升后向上方延伸。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突出设置在棒状栓体809外周部上的纵突条813,液体流路a构成为在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之间形成的间隙。

图8J至图8L是表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栓部件803的其他例的图,图8J中表示的结构,表示了立起设置有从嵌合筒811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后倾斜上升、再次向上方延伸的一片弯折板状的板簧810、且在其顶端延伸设置有所述棒状栓体809的例子。此外,图8K中表示的结构,表示了立起设置有从嵌合筒811的上端以蜿蜒状延伸的一片弯折板状的板簧810、且在其其端上延伸设置有所述棒状栓体809的例子。图8L中表示的结构,表示了从嵌合板819的顶面在中间部立起设置有在中间部设有弹性环部820的板簧810、且在该板簧810顶端延伸设置有实心的棒状栓体809的例子,所述嵌合板819使周缘部嵌合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805内周上,且在周缘部上贯穿设置有用于通过液体的多个窗孔818。以上结构可以代替例如图8A的实施例的栓部件而采用。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将墨水容纳瓶800、800a以及800b设置成所述的结构,能够进行经由与管嘴内径相比极小的液体流路的、每单位时间少量的液体的注出,不会有液体的猛烈涌出。此外,当将躯体部的挤压解除时,通过其弹性回复力而使容器体内负压化,从而棒状栓体克服板簧的反弹力被向容器体内方拉入,并从形成在其外周上的间隙顺畅地导入置换空气。进而,在误将容器放倒或使其平放而保管时,液体不会移动到注出口部分,从而在从上述状态将瓶盖卸下时不会发生墨水溢出等的不良状况。此外,由于液体流路总是保持一定的开口面积,所以能够总是稳定地进行少量的墨水的注出。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印刷系统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9A至图9C是表示墨水容纳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9A所示,墨水容纳瓶900具备容器体902、栓部件903以及止回阀904。

容器体902是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采用具备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905、且在口颈部906上立起设置有筒状的管嘴907的结构。具体而言,容器体902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如图9A所示那样的,从将下端扁平地密封的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905上端,经由肩部908竖起所述口颈部906的管容器方式;或者没有图示,从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的上端,经由肩部竖起所述口颈部的瓶方式等。

所述管嘴907也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且呈在顶端部开口有注出口909(吐出口S)的筒状,所以优选的是采用如图示例那样随着向上方行进而逐渐缩径的倒喇叭筒状方式。此外,管嘴907既可以是如图9A的实施例那样与口颈部分体地形成、并且以液密且防止拔出的方式嵌合安装在口颈部上端上的方式,也可以是没有图示而与口颈部一体地形成的方式。

栓部件903是使棒状栓体910向管嘴907的注出口909侧施力而进行安装的部件,并且所述棒状栓体910的外周部与所述管嘴907的内周部紧密接触。外周部的向管嘴内周部的紧密接触既可以是整体上的,也可以是一部分的。作为棒状栓体910的向注出口侧的施力手段,除了如图示例那样用板簧911施力的方法以外,也可以使用线圈弹簧等。在采用板簧911时,优选的是可以采用如图示例那样,从嵌合在口颈部906内周上的嵌合筒912向上方一体地延伸设置,并将其上端与所述棒状栓体910一体地连接从而将整体用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的方式。

此外,板簧的方式也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采用如图9A的实施例那样的多个螺旋状的方式,或者如图9G所示那样的多个弯曲板状的方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只要在将容器体躯体部挤压时能够维持加压液对棒状栓体910加压的状态就可以,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所述止回阀904是设置在所述棒状栓体910下方、且使液体从所述容器体902内向所述管嘴907内单向地流通的部件,并且例如可以采用如图9A所示那样的具备球状阀芯913的方式,或者如图9D所示那样的具备周围用多个弹性臂914支撑的阀板915的方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该止回阀904的存在,能够防止空气向容器体902内的侵入,此外能够防止液体的倒流,还显现出能够良好地切断注出液的特点。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棒状栓体910外周部与所述管嘴907内周部的紧密接触部分处设置有液体流路a。该液体流路a是用于使通过筒状躯体部905的挤压而加压的液体穿过而从注出口909注出的,其结果是,与管嘴907内径相比适合于每单位时间极少量的液体的注出。

该液体流路a既可以通过如图9A所示那样在棒状栓体910的外周部或者如图9D所示那样在管嘴内周部设置纵槽916而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在两者上设置纵槽而形成。此外,该液体流路a也可以通过如图9G所示那样在棒状栓体910的外周部上设置纵突条917,或者通过在管嘴907的内周部上设置纵突条917,从而构成为在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的密闭部分间形成的间隙,或者也可以通过在两者上设置纵突条而形成。进而,还可以将所述纵槽与纵突条适当组合而形成。此外,所述纵槽916或者纵突条917的数量或者其横截面积的大小,可以考虑容纳液的粘度、密闭部分的长度以及注出液的需要量等而适当选择。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紧密接触部分处的棒状栓体910的外周部或者管嘴907的周部或者两者上形成能够进行液体的流通的微细凹凸面、所谓的梨皮状纹理,来作为液体流路。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例的图,容器体902从将下端扁平地密封的可挤压的筒状躯体部905上端经由肩部908竖起有口颈部906。使作为分体形成的管嘴907嵌合安装在口颈部906的上端上。该管嘴907呈随着从口颈部906上端部向上方行进而变窄、且在顶端开口有注出口909的倒喇叭筒状,并且使从下端部经由凸缘918延伸设置的安装筒919嵌合在口颈部906外周上部,并使从安装筒919的内周突出设置的卡合突起越过口颈部外周的卡止突起而与该卡止突起卡合,从而实现了拔出的防止。此外,使从凸缘918内周缘垂设的密封筒920紧密嵌合在口颈部906内周上部,从而实现了该部分处的液密性。

栓部件903由嵌合筒912和棒状栓体910构成,该嵌合筒912使所述密封筒920嵌合在周设于外周上端部上的朝上台阶部921上而嵌合在口颈部906内周上,该棒状栓体910呈经由从该嵌合筒912的上端向上方以螺旋状立起设置的多个板簧911延伸设置的、下端开口的中空圆锥梯形状。此外,在棒状栓体910的外周规定位置处,凹设有一对纵槽916而形成有液体流路a。

止回阀904构成为,在从容器体口颈部906内周突出设置的凸缘状的阀座922上载置有球状阀芯913,且将阀座922中央的阀孔923可开闭地封闭。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墨水容纳瓶900中,通过将筒状躯体部905挤压而将容纳液加压,并将止回阀904打开,从而经由液体流路a从注出口909注出。当将躯体部905的挤压解除时,通过由其弹性回复力带来的容器体内的负压化,从而使止回阀904关闭,因此能够很好地进行液体断液。

图9D是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900a的结构的图,在图9A的实施例中,代替所述止回阀904是具备球状阀芯的结构,设置有具备阀板915的止回阀904,该阀板915的周围用多个弹性臂914支撑。如图9E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阀板915被周向多个弹性臂914支撑,并将整体用合成树脂形成,所述周向多个弹性臂914从嵌合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906内周上的环板924的内周缘向内方延伸后,沿着环板924弯曲,然后再次向内方延伸。并且,使所述环板924嵌合在口颈部906内周下端部上,并通过阀板915使阀孔923可开闭地封闭。此外,代替通过在棒状栓体910上形成纵槽而形成的液体流路,在所述管嘴907的内周部规定位置处凹设有一对纵槽916而形成有液体流路a。

图9G是表示其他墨水容纳瓶900b的结构的图,在图9D的实施例中,表示设置有其他方式的栓部件903的例子。本实施例中的栓部件903具备从所述嵌合筒912的上端缘在周向上立起设置有多个的弯曲板状的板簧91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凭借在棒状栓体910外周部上突出设置的纵突条917,液体流路a构成为在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的紧密接触部分间形成的间隙。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如上所述,墨水容纳瓶900、900a以及900b通过设置成所述结构,从而能够进行经由与管嘴内径相比极小的液体流路的、每单位时间少量的墨水的注出,且不会有墨水的猛烈涌出,此外也不会有空气向容器体内的侵入、墨水的倒流,注出时的液体断液良好。此外,在误将容器放倒或使其平放而保管时墨水不会移动到注出口部,并且当从上述状态将瓶盖卸下时不会发生墨水溢出等的不良状况。进而,由于液体流路总是保持一定的开口面积,所以能够总是稳定地进行少量的墨水的注出。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各样的变更以及改良等。以下叙述变形例。

(变形例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将墨水容纳瓶100倾斜而向容器50注入墨水的方式为例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印刷系统1或者打印机2上直接安装墨水容纳瓶100、并将容纳在墨水容纳瓶100中的墨水补给的方式。这样,由于墨水容纳瓶100的密封性较高,所以也不会发生打印机2内的墨水泄漏,从而能够从墨水容纳瓶100稳定地补给墨水。

此外,也可以是从墨水容纳瓶100向容器50经由软管等补给墨水的方式。即使这样设置,也不存在从墨水容纳瓶100的墨水的泄漏而能够稳定地补给墨水。

另外,关于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以外的墨水容纳瓶,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地应用。

此外,关于容器50,并不限于与打印机2分体、且相对于打印机2可拆装的方式,也可以是一体地固定在打印机2上的方式。

此外,容器50并不限于与托架25分体配置的所谓的非托架装载型的容器,也可以是装备在托架25上的所谓的托架装载型的容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