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容纳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8360发布日期:2019-07-24 09:3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墨水容纳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袋。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具备填充液态物的填充部和用于将填充于该填充部的液态物向外部倒出的嘴的袋容器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13128号公报

然而,例如,在填充部与嘴的密封性低的情况下,存在液状物从填充部与嘴之间漏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在具备倒出口的口栓中,在通过熔接将所述口栓和膜一体化成袋时,通过所述熔接时的加压力,口栓熔接部容易变形。

根据该结构,由于口栓熔接部容易变形,因此膜与口栓的熔接变得容易,能够得到稳定的熔接性。由此,提高了膜与口栓的密封性,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应用例2]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具备:袋主体,其包括形成有开口的袋主体用膜,并且具有通过热封形成的一对侧缘部以及底缘部、和由非热封部构成的上缘;倒出口安装膜,其设置在由所述袋主体的所述非热封部构成的上缘上;以及倒出口,其安装在所述倒出口安装膜上,所述倒出口具有中空状的倒出口主体和设置在该倒出口主体的一端的安装凸缘,所述倒出口主体与所述袋主体用膜的开口对应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倒出口通过被安装膜和袋主体用膜两者保护而防止边缘切断,并且能够将倒出口设置在袋主体的缘部。因此,能够提高袋主体和倒出口的密封性,且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

[应用例3]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具有嘴,所述嘴具备:液状物倒出筒,其熔接固定在收纳液状物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开口部,并从该开口部倒出液状物;容器熔接部,其形成于该液状物倒出筒的下部外周面,并通过熔接面固定所述开口部;以及凸缘部,其设置在该容器熔接部的上部,并挡住所述开口部的上端,所述嘴在所述容器熔接部的所述熔接面上设置有多个挖除成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者多边形形状的凹部,使所述凹部与所述合成树脂制容器的所述开口部熔接。

根据该结构,由于嘴在其熔接面上设置有多个挖除成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者多边形形状而形成的凹部,因此在与合成树脂片材的熔接固定处理中,软化的树脂向该凹部内流动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向端部侧的挤出,该熔接面的与合成树脂片材的密封性及粘接性优异,能够确保良好的产品成品率。

进而,减少了嘴与合成树脂片材在粘接固定处理中气泡的残留。因此,例如,在从容纳有作为液状物的墨水的墨水容纳袋向容器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内的流出。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上安装有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C是表示向安装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上的容器补充墨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口栓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1E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口栓的熔接时的状态的状态图。

图1F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口栓的熔接时的状态的状态图。

图1G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口栓使用容器的熔接时的熔接部横截面图。

图2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D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E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3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D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E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F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G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H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I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J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K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L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M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N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P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图3Q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图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D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E是图4A的A-A线截面图。

图4F是图4C的A-A线截面图。

图4G是图4A的B-B线截面图。

图4H是图4C的B-B线截面图。

图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C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D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E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B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C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D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E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F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G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A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B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C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D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E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F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G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H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I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J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A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B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C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D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E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F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G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H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I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8J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A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B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C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D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E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F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G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H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9I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A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B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C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D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E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F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G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H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I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J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K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L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M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N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P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Q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1A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1B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1C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1D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1E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2A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2B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2C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2D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标号说明]

1:印刷系统;2:打印机;26:打印头;50:容器;100、200、 300、400、400a、500、600、600a、600b、700、700a、700b、800、800a、800b、900、900a、900b、1000、1100、1100a、1200:墨水容纳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等成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使各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不同地进行表示。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印刷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A是表示印刷系统1的结构的立体图。印刷系统1具备打印机2和容器50。在印刷系统1中,在容器50安装在设置于打印机2 的支架3上的状态下,容器50向打印机2供给墨水(印刷材料),打印机2使用从容器50供给的墨水执行印刷。

打印机2的支架3是保持容器50的保持装置。在支架3上,形成有作为接纳容器50的插入的区域的插槽SL。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插槽SL构成为能够接纳一个容器50的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上,对于一个插槽SL设置有一个卡合部31。支架3的卡合部 31构成为能够与插入到插槽SL中的容器50卡合,防止容器50意外脱离插槽SL。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上,逐一安装有与四色(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墨水对应的四种容器50、即四个容器50。能够安装在支架3上的容器50的个数并不限于四个,可以变更为任意的个数,可以少于四个,也可以多于四个。容器50的墨水并不限于四色,可以是少于四色,也可以是五色以上,也可以是其他颜色(例如,浅品红色、淡青色等)的墨水、特殊光泽色(金属光泽、珍珠白色等) 的墨水。并且,并不限于各色每种逐一分离的容器,也可以是在一个容器中包含多种颜色的墨水的容器。例如,也可以将包含一色(黑色) 墨水的容器和包含三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容器进行组合并安装在支架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架3也可以安装与同种类的墨水对应的两个以上的容器50。另外,在安装两个以上同种类的墨水的容器50的情况下,不仅在X轴方向上排列容器50,也可以在Z轴方向、Y轴方向等上构成多个列。关于支架3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印刷系统1的打印机2是使用墨水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喷墨打印机。打印机2除了支架3之外,还具备控制部 22、托架25和打印头26。打印机2通过从打印头26向纸、标签等印刷介质M喷出墨水,将文字、图形以及图像等信息印刷在印刷介质 M上。

在打印机2中,支架3设置在与托架25不同的部位,从安装有容器50的支架3经由柔性管39向设置在托架25上的打印头26供给墨水。这样,支架3设置在与托架25不同的部位的打印机2的机构亦称为非托架装载型。

打印机2的控制部22控制打印机2的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2具有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形成的控制电路。打印机2的托架25构成为能够使打印头26相对于印刷介质M进行相对移动。打印机2的打印头26从安装在支架3上的容器50接收墨水的供给,并将该墨水向印刷介质M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2与托架25之间通过柔性电缆(图中未示出)电连接,打印头26基于来自控制部22的控制信号执行墨水的喷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托架25与印刷介质M相对移动而实现对印刷介质M的印刷,打印机2构成为能够将托架25沿着主扫描方向Dms往复移动,并且构成为能够将印刷介质M沿着副扫描方向Dss 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扫描方向Dms和副扫描方向Dss相互正交,并且分别与重力方向正交。打印机2基于控制部22的控制而实现托架25的移动和印刷介质M的输送。

图1A中图示了XYZ轴。图1A的XYZ轴与其他图的XYZ轴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以沿着使托架25 往复移动的主扫描方向Dms的轴作为X轴,以沿着输送印刷介质M 的副扫描方向Dss的轴作为Y轴,以沿着重力方向的轴作为Z轴。这些X轴、Y轴及Z轴相互正交。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是指设置在水平的面上印刷系统1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与X轴以及Y轴平行的XY面为水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支架3上的多个容器50的排列方向是沿着X轴的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容器50的排列方向可以是沿着Y轴的方向,也可以是沿着Z轴的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X 轴、Y轴以及Z轴中的至少一个轴倾斜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印刷系统1的右侧面朝向左侧面作为+X 轴方向,以+X轴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X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朝向副扫描方向作为+Y轴方向,以+Y轴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Y 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朝向与重力相反的一侧的方向作为+Z 轴方向,以重力所朝向的重力方向作为-Z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 +Y轴方向侧为印刷系统1的正面。

印刷系统1的容器50是向打印机2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能够补充墨水(可再填充的(refillable))的墨水供给装置。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50呈大致L字状的外形,在大致L字状的外形的长边朝向-Y轴方向,大致L字状的外形的短边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下,安装在支架3上。

容器5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架3装卸。图1A中图示了四个容器 50中的-X轴方向侧的容器50脱离支架3的状态。图1B是表示将容器50安装在支架3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图示了四个容器50全部安装在支架3上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系统1的用户通过使容器50相对于支架3 的插槽SL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容器50安装于支架3。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系统1的用户在解除通过卡合部31与容器50卡合的状态(例如,图1B的-X轴方向侧的卡合部31的状态)下,通过使容器50向+Y轴方向移动,能够将容器50从支架3上拆卸下来。

容器50具备箱体51、滑块(滑动部件)60和电路部件58。如图 1A所示,容器50的箱体51是在内部设置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 61的箱体。

图1C是表示向安装在支架3上的容器50补充墨水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向容器50的墨水容纳部61补充墨水时,使用者如图1C所示,打开滑块60的盖部62,接着,从箱体51的墨水注入口68拆下盖体 69。然后,使用者准备作为容纳补充用的墨水的墨水容纳容器的墨水容纳袋100,从墨水容纳袋100的吐出口S向容器50的墨水注入口 68注入墨水,直至墨水容纳部61被充分装满墨水。然后,使用者用盖体69密封墨水注入口68,关闭盖部62。由此完成墨水的补充。

接着,对墨水容纳袋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并且,图1D表示墨水容纳袋100的口栓的结构,图1E和图1F 表示口栓的熔接时的状态,图1G表示口栓使用容器的熔接时的熔接部横截面。

墨水容纳袋100是,成为袋状的膜101和通过射出成型而制作的口栓102通过热熔接一体化而成的容器。

在此,墨水容纳袋100中,由于口栓熔接部为薄壁(参照图1D),因此熔接时的加压力不仅由口栓102承受,当被加压时,容易压扁而变得平坦(参照图1E、图1F),所以通过不会使膜101变形地对口栓熔接部与膜101的熔接面平坦地进行加压,能够进行一定的熔接面的接触,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熔接性。图1G表示口栓102的熔接时的截面。

关于膜101的技术是公知的,优选由柔软的合成树脂制成,例如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制成。关于口栓102的技术也是公知的,优选由与熔接的膜相同的刚性树脂制成。

在口栓102的材料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情况下,熔接部的壁厚优选为能够自由变形的厚度,为0.3mm以下,更优选为0.1mm 以下。在将口栓102的材料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熔接部的壁厚为1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下,所述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是,例如,如热塑性弹性体那样,在基础聚合物中使用苯乙烯系橡胶的材料,像烯烃系弹性体等那样,在聚乙烯、聚丙烯的基体中含有高的橡胶成分的材料。

另外,由于口栓102与膜101在平坦的状态下被热熔接,因此口栓熔接部内周紧贴,由此在紧贴面承受加压力,因此能够使膜101与口栓熔接部的接触方式一定,不会产生气泡的混入和熔接不良。由于按压用的金属模具或夹具也可以是平板,因此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熔接时的调整或条件设定。通过能够进一步平坦地加压,口栓、膜的因壁厚、翘曲、收缩产生的凹凸等均被压扁,在部件相接的所有的面进行紧贴,因此能够容易地熔接。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由于口栓熔接部容易变形,因此容易进行膜101与口栓102的熔接,能够得到稳定的熔接性。由此,提高了膜101与口栓102的密封性,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A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并且,图2B至图2E 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如图2A、图2B至图2E所示,墨水容纳袋200具备:具有一对侧缘热封部215、215、底缘热封部216、以及由非热封部构成的上缘 217的袋主体211;设置在袋主体211的由非热封部构成的上缘217 上的倒出口安装膜225;以及粘接在倒出口安装膜225上的倒出口 220。

其中,袋主体211由在中央形成有开口211a的袋主体用膜211A 构成(参照图2B至图2E)。

并且,倒出口220具有中空状的倒出口主体221和设置在倒出口主体221的一端的安装凸缘222,倒出口主体221与袋主体用膜211A 的开口对应地配置。并且倒出口220通过将安装凸缘222与倒出口安装膜225热封而粘接在倒出口安装膜225上。进而,在倒出口220上安装盖235,通过该盖235密封倒出口220。

另外,袋主体211通过将粘接有倒出口220的倒出口安装膜225 粘接在袋主体用膜211A上,将像这样安装有倒出口220的袋主体用膜211A通过倒出口220而折弯,将袋主体用膜211A的一对侧缘和底缘热封而得到。在这种情况下,将袋主体用膜211A通过倒出口220 而折弯,从而构成具有前面212a和背面212b的袋主体211,通过对袋主体用膜211A的一对侧缘和底缘进行热封,在袋主体211的一侧缘上形成一对侧缘热封部(侧缘部)215、215,在袋主体211的底缘上形成底缘热封部(底缘部)216。并且袋主体211的上缘217成为由袋主体用膜211A本身构成的非热封部。

另外,虽然示出了通过对袋主体用膜211A的底缘进行热封而形成底缘热封部216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袋主体用膜211A 的底缘上夹入与袋主体用膜211A分体的圆形形状膜,将该圆形形状膜与袋主体用膜211A热封,由此构成自立型的底部。

并且,如上所述,倒出口220通过将其安装凸缘222与倒出口安装膜225热封而粘接在倒出口安装膜225上,而倒出口安装膜225比安装凸缘222的形状大。

并且,倒出口安装膜225沿着袋主体211的上缘217延伸,具有:与袋主体211的上缘217对应的上缘部分227;与袋主体211的前面 212a对应的前面部分228a;以及与袋主体211的背面212b对应的背面部分228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倒出口安装膜225配置在袋主体211的内侧,沿着上缘217延伸,但也可以将倒出口安装膜225配置在袋主体211的外侧,并且使倒出口220的倒出口主体221与袋主体用膜 211A的开口211a对应地配置。

接着,对各部分的材料进行叙述。

构成袋主体用膜211A的膜只要是最内面彼此能够热封的结构,则可以由多层膜构成,也可以由单层膜构成。

并且,作为倒出口220或袋主体用膜211A,可以使用例如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非粘合性的、低温特性也优异的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以下简称为PFA)、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为PTFE) 等氟系树脂。

另外,作为倒出口220、袋主体用膜211A以及倒出口安装膜225 的材料,也可以代替使用氟系树脂而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接着,对由这种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液体收纳容器的制造方法进行叙述。

如图2B所示,准备被切割成适当的形状而形成的倒出口安装膜 225,并且准备倒出口220。

另外,在倒出口安装膜225上预先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通孔。接着,将倒出口220以倒出口220的倒出口主体221位于与通孔对应的位置上的方式载置在倒出口安装膜225上。然后,将倒出口安装膜225 和倒出口220配置在由接纳部230a和按压部230b构成的脉冲密封机 230之间,利用该脉冲密封机230实施热封。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倒出口220的倒出口主体221位于与倒出口安装膜225的通孔对应的位置,并且倒出口220的安装凸缘222 相对于倒出口安装膜225平行地配置,利用脉冲密封机230,倒出口安装膜225和安装凸缘222被热封而形成热封部222a。

由于利用脉冲密封机230进行的热封与板式热封机相比,仅在短时间对膜进行加热,因此即使在例如单层或同一材料形成的多层膜中也能够进行密封。

接着,如图2C所示,将形成有开口211a的袋主体用膜211A配置在粘接有倒出口220的倒出口安装膜225上,然后将袋主体用膜211A和倒出口安装膜225热封而相互粘接。

在这种情况下,使倒出口220的倒出口主体221从袋主体用膜 211A的开口211a向上方突出,能够利用脉冲密封机(参照图2B) 对袋主体用膜211A和倒出口安装膜225进行热封。像这样,在袋主体用膜211A与倒出口安装膜225之间形成热封部225a。

接着,如图2D所示,袋主体用膜211A经由通过倒出口220的折弯线L而折弯。然后,利用脉冲密封机对经由折弯线L而折弯的袋主体用膜211A的一对侧缘进行热封,底缘也利用脉冲密封机进行热封。这样,通过对袋主体用膜211A的一对侧缘和底缘进行热封,得到具有前面212a和背面212b的袋主体211(参照图2E)。在图2E中,袋主体211的前面212a位于近前侧,背面212b位于背面侧。

并且,在袋主体211的一对侧缘上,形成有一对侧缘热封部215、 215,在袋主体211的底缘上,形成有底缘热封部216。

并且,倒出口安装膜225沿着袋主体211中的成为非热封部的上缘217延伸,并且该倒出口安装膜225具有与上缘217对应的上缘部分227、与袋主体211的前面212a对应的前面部分228a、与袋主体 211的背面212b对应的背面部分228b。

另外,倒出口220位于与袋主体211中的上缘217对应的位置(参照图2A)。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倒出口220通过被倒出口安装膜225和袋主体用膜211A两者保护而防止了边缘切断,并且能够将倒出口220设置在袋主体211的缘部。因此,能够提高袋主体211与倒出口220的密封性,能够防止填充于袋主体211的墨水的泄漏。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A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并且,图3B至图3D 是表示嘴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3A至图3D所示,墨水容纳袋300具备能够容纳墨水的袋体301和嘴310。

本实施方式的嘴310具有:用于倒出所保持的液状物的液状物倒出筒312;从液状物倒出筒312的两腋中心向左右方向扩展成翼状的翼314a;形成于液状物倒出筒312的下部外周面,通过熔接面313a 固定在袋体301的开口部311a上的容器熔接部313;设置在容器熔接部313的上部且挡住墨水容纳袋300的开口部311a的上端的凸缘部 314;在容器熔接部313的熔接面313a上以其端部设置成正六边形形状且中央被挖除的方式具有凹陷而形成的凹部315;以及通过螺纹连接或铰链安装在液状物注出筒312的前端的盖316。

并且,在嘴310中,如图3D所示,液状物倒出筒312在嘴310 的大致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配置,容器熔接部313在液状物倒出筒 312的下端部以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俯视图中呈大致菱形状,从形成于容器熔接部313的上方端部周围的凸缘部314周缘附近向下方延伸。

作为嘴310的材料,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将它们作为材料通过射出成型等一体地制造,但也可以将盖316等部件用与主体部分不同的材料分体地构成。

另外,在嘴310中,将容器熔接部313的熔接面313a设为将其内部挖除成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多边形形状而形成多个凹部315的结构。由此,在熔接树脂制容器的开口部311a时,能够提高与开口部311a的紧贴性。

在容器熔接部313的熔接面313a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三角形状、六边形状、八边形状等多边形形状的凹部315,使在与袋体301的熔接固定处理(开口部311a的安装)中软化而挤出的树脂流入这些凹部315,抑制了向容器熔接部313的下端挤出,并且提高了与形成袋体301的表背的片材A、B的紧贴密封性。当将凹部315的形状形成为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时,相对于上下和横向的强度增加而优选。

另外,作为凹部315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从熔接面313a朝向翼314a作为管材314b而与翼314a突接状态。这种情况下的管材314b 的形状呈被挖除的凹部直接延长至翼314a。

并且,凹部315的周缘形状除了圆形形状或正多边形形状以外,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直角方向等上压扁的扁平形状,进而,也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形状的形状组合而排列成格子状。

图3E至图3N是表示其他嘴的结构的图。

如图3E和图3F所示,嘴321与图3C的嘴310大致相同,容器熔接部313呈从凸缘部314周缘附近向下方延伸的菱形形状(俯视图中),然而使将熔接面313a划分成四边形形状的小划分部321a相邻多个,将该小划分部的内侧挖除而形成凹部,使形成小划分部的外周的线状的端面露出。

如图3G和图3H所示,嘴322形成有例如将多个圆形管部件322b 束起而使其端部露出的熔接面313a。即,成为管截面划分为圆形形状的小划分部322a,在管的内部形成有凹部315。

如图3I和图3J所示,嘴323与图3C的嘴310大致相同,容器熔接部313呈从凸缘部314周缘附近向下方延伸的菱形形状(在俯视图中),而将熔接面313a以在容器熔接部313的外表面使划分成正六边形状的凹部315相邻多个的方式配置,在熔接面313a上形成连续的凹凸花纹。

如图3K和图3L所示,嘴324以使将熔接面313a划分为矩形形状的凹部315相邻多个的方式,利用该凹部315的外周部分形成格子线状的凹凸花纹。

如图3M和图3N所示,嘴325使将熔接面313a划分成圆形形状或者扁平的椭圆状的凹部315相邻多个,并将其内侧挖除的方式形成凹部315。

另外,如图3J、图3L以及图3N所示,嘴323、324、325上,与嘴310不同而未形成有管材314b。由此,实现了树脂的节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嘴310、321、322、323、324、325 的熔接面313a上,设置有将各种方式的凹部或小划分部聚集起来而形成的凹凸花纹。由此,如下所述,能够良好地确保嘴310熔接于合成树脂片材的固定工序中的紧贴性。

在墨水容纳袋300中,保持有墨水等液状物。在构成该墨水容纳袋300的袋体301的对置的片材边缘间(开口部311a),夹入嘴310 的容器熔接部313,通过热熔接进行熔接固定,通过将盖316密封而密封容器整体。

另外,在液状物倒出筒312的外周部分设置盖拧入用的螺旋部而盖住,但作为其他的封闭单元,也可以在液状物倒出筒312的前端侧形成能够容易断裂的水平刻痕。在使用时,通过使水平刻痕断裂,能够从墨水容纳袋300取出液状物。

接着,对具备如上所述构成的嘴310的墨水容纳袋3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墨水容纳袋300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将聚乙烯系或聚丙烯系树脂、或广泛用于洗涤剂、农药等的包装等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等作为材料的片形状的材料。作为树脂片材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将树脂熔融后从模具挤出而进行树脂片材成型的熔融挤出成形法、形成筒状的片材的吹塑法等。由于通过吹塑成型法制造的膜为筒状,因此能够省略狭缝或密封的工序,简化制袋的操作,能够抑制加工成本。

嘴310通过喷射成型等而制造,作为其材料,除了适用比较硬质的聚丙烯或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之外,例如作为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生物降解的材料,也可以适用包含聚乳酸、聚丁烯丁二酸酯、聚己内酯等的生物降解性合成树脂。

图3P和图3Q是在嘴310的熔接面313a上,利用将构成墨水容纳袋300的两片合成树脂片材A、B夹紧并熔接固定的压接夹具C、 D而进行熔接的熔接工序的说明图。

如图所示,使嘴310的容器熔接部313夹持于墨水容纳袋300的两片合成树脂片材A、B间的开口部311a,对合成树脂片材A、B面进行加热而熔接固定。

例如,在加热至160~220℃的具有大致V字状的凹陷的一对压接夹具C、D之间,通过电动机等致动器等施加规定的压力,从该合成树脂片材A、B的两外侧均等地按压。此时,由于在容器熔接部313 的熔接面313a上设置有多个挖除成正六边形形状的凹部,因此正六边形形状的线状缘部以多条线将合成树脂片材A、B的面熔接固定而能够提高熔接强度。并且,通过加热了的压接夹具C、D而容器熔接部313的熔融或软化的树脂的流入滞留在凹部,能够防止树脂从容器熔接部的挤出。

另外,嘴310成为将正六边形形状的管进行捆束的蜂窝状的结构,具有承受由压接夹具等向管方向的过剩的按压力的强度,因此切实地将嘴310的熔接面313a与合成树脂片材的面熔接固定,能够形成密封性优异的墨水容纳袋300。另外,对置地配置的压接夹具C、D的对置面上形成与嘴310的容器熔接部形状大致一致的V字状的凹面,在容器的密封时,除了使用加热器的加热熔接之外,也可以通过超声波压接进行熔接固定,可以根据适用的合成树脂的种类、厚度等适当选择密封方法。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嘴310在与袋体301的开口部311a的熔接固定处理中,使软化的树脂流入凹部而能够防止向容器熔接部端部侧的挤出。进而,抑制了冷却时的容器熔接部的壁厚变化而能够减少收缩等缺陷的产生,该容器熔接部的熔接面的与合成树脂片材的密封性或粘接性优异。由此,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

并且,通过形成将嘴310的熔接面313a划分成三角形状、正六边形状等并使其相邻的多个小划分部,并且使形成该小划分部的外周的凹部的端面露出,从而该熔接面313a与片材面线接触,能够赋予与开口部311a的稳定的熔接强度。进而,通过将容器熔接部形成为薄壁,降低了树脂量而能够低价地制造嘴。

进而,在嘴310与合成树脂片材A、B的熔接中,减少了气泡的残留。因此,例如,在从容纳有墨水的墨水容纳袋300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300内的流出。

由此,也能够减少气泡向打印头26的流出,墨水的喷出性稳定,能够形成质量高的图像。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A和图4B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墨水容纳袋400具备包装袋(图中未示出) 和安装在该包装袋上的嘴401。

就嘴401而言,在中空管部410的一端设置有倒出口部411,在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于包装袋的周缘的密封部的安装部420,在倒出口部411与安装部420之间设置有外螺纹部412以及突出部413、414、 415,所述安装部420在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部422、423,在由前后形成锐角的规定的高度h的舟形状的构件构成的主体部421的左右两端,将由同一厚度的平板构成的、从上端朝向主体部421的下端方向宽度变窄的薄壁部424、425在高度h方向上连接设置而成。

图4C和图4D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400a的结构。如图4C和图 4D所示,墨水容纳袋400a具备包装袋(图中未示出)和安装在该包装袋上的嘴401a。

就嘴401a而言,在中空管部410a的一端设置有倒出口部411a,在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于包装袋的周缘的密封部的安装部420a,在倒出口部411a与安装部420a之间设置有外螺纹部412a以及突出部 413a、414a、415a,所述安装部420a在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部422a、 423a,在由前后形成锐角的规定高度h的舟形状的构件构成的主体部 421a的左右两端,将以相同的宽度,且上端厚、下端薄的薄壁部424a、 425a在高度h方向上连接设置而成。另外,在嘴401a的情况下,薄壁部424a、425a的宽度可以从上端朝向下端变窄。

所述突出部413、413a、414、414a是为了在输送安装有嘴401、 401a的包装袋时使用而设置的部件,并且突出部415、415a是为了在将嘴401、401a安装于包装袋时用夹具等夹住而设置的。

所述突起部422、422a、423、423a是在将嘴401、401a密封并粘接在包装袋的内表面上时,为了在安装部420、420a和包装袋的内表面上不产生贯通状态的未密封部分而设置的。

以下,参照附图对安装部420、420a进行详细说明时,图4E是图4A的A-A线截面图,安装部420具有与中空管部410的下端相同内径的圆形的空间416,并且具有在高度方向上贯通的孔部430、431、 432、433、434、435、436、437,在由前后形成锐角的规定高度的舟形状构成的主体部421的左右两端,具有由厚度d1为0.3~1mm的平板构成的、上端的宽度为宽度d3且朝向主体部的下端方向宽度变窄的薄壁部424、425,图4F是图4C的A-A线截面图,安装部420a 具有与中空管部410a的下端相同内径的圆形的空间416a,并且具有在高度方向上贯通的孔部430a、431a、432a、433a、434a、435a、436a、 437a,在由前后形成锐角的规定高度的舟形状的构件构成的主体部 421a的左右两端,具有相同的宽度d3,且上端的厚度d1为0.5~1mm、下端的厚度d2为0.3~0.4mm的薄壁部424a、425a。

图4G是图4A的B-B线截面图,安装部420在高度方向上为同一厚度,其厚度d1为0.3~1mm的范围,图4H是图4C的B-B线截面图,上端的厚度d1为0.5~1mm,下端的厚度d2为0.3~0.4mm。若所述厚度d1超过1mm,则容易形成熔融树脂块,若厚度d2不足0.3mm 时,则强度不充分而不好。

嘴401、401a由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构成。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由于安装部420、420a为所述记载的结构,因此在墨水容纳袋400、 400a的嘴401、401a向包装袋热封并安装时,即使不提高各种密封条件,包装袋的内表面与薄壁部424、424a、425、425a也会牢固地粘接,并且不会在前端部分产生密封不良。因此,即使安装有嘴401、 401a的包装袋落下,也不会从安装部分破损,并且也不会在薄壁部 424、424a、425、425a的下端产生熔融树脂块,不会在包装袋中产生由熔融树脂块引起的针孔(pinhole)等。并且,由于没有熔融树脂块,因此将墨水填充到包装袋中时不易残留气泡。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400、400a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400、 400a内的流出。进而,由于没有熔融树脂块的脱落等,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400、400a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也能够防止异物等的流出。由此,能够减少气泡或异物向打印头26的流出,墨水的喷出性稳定,能够形成质量高的图像。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A至图5E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5A所示,墨水容纳袋500由用于收纳内容物(墨水)的袋部件502和用于将收纳的内容物倒出的倒出口部件503构成。倒出口部件503在将位于供盖(图中未示出)安装的口颈部503a的下方的基部503b的部分夹在袋部件502的上端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利用电加热的一般的热封法、超声波密封法、高频密封法等适当的热封法将加热的热封金属模具从两侧按压而密封袋部件502的上端开口部时,通过热封将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的侧面与袋部件502的上端开口部的内表面粘接固定,由此与袋部件502一体地结合。

袋部件502使用从外层依次层叠有厚度为15μm的聚酯膜、厚度为10μm的铝箔、厚度为15μm的拉伸尼龙膜、厚度为80μm的聚乙烯膜的多层层压片材而制造为所需的形状的部件,但关于该袋部件 502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或铝蒸镀聚酯膜来代替如上所述的带有铝箔的多层层压片材。

倒出口部件503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烯烃树脂通过射出成型法一体地成型的,一体成型为如图5B和图5C所示的形状,作为与袋部件502的结合部分的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为了容易夹在袋部件502的上端开口部的内侧,如图5D所示,其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以横向较长且左右两端逐渐变薄的方式形成为扁平化的舟形,在该基部503b的内部,形成有从口颈部503a的开口部向下方延伸的倒出通路530。

在这种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的上方,一体地形成有供盖(图中未示出)安装的口颈部503a,在内部为倒出通路530的大致圆筒状的口颈部503a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盖的螺纹部螺合的螺纹部 531,并且在其下方,形成有与盖的开封识别带卡合的开封识别卡合部(使盖向开封方向旋转时卡合且用于使开封识别带脱离盖的卡合部)532,在其更下方,分别形成有在输送墨水容纳袋500时使用的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上侧凸缘5333和下侧凸缘534。

并且,在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的下方,一体地形成有在侧面开口有一对导入口537a的导入筒部537,并且,在导入筒部537 的下端,一体地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一对肋538,进而,以使各肋538 的下端彼此结合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下端圆板部539,利用这些各肋 538或下端圆板部539防止袋部件502的对置的侧壁的内表面彼此粘附,使得内容物向倒出口部件503的导入筒部537的导入不受阻碍。

然而,在成为与袋部件502的结合面的倒出口部件503的横长的基部503b的侧面上,并列地形成有向横向延伸的多条(三条)突条 535,并且在这些各突条535之间,以贯通该基部503b的壁而到达该基部503b的内部的倒出通路530的方式穿设有孔536。另外,在袋部件502由具备如上所述的厚度和材质的带有铝箔的多层层压片材制造的情况下,形成于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的突条535的数量优选为2~5条,突条535的高度优选为0.15mm~0.7mm、突条535的宽度优选为0.8mm~1.5mm之间。

并且,由于倒出口部件503的横长的基部503b的左右两端被扁平化而变薄,因此相对于横截面形状的外形形成为舟形,在相当于该基部503b的舟形的船头和船尾的左右两端的变薄的部分,通过将其上侧角部从下侧凸缘534的根部以约30°的俯角去除,形成袋部件 502的上端开口部的对置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部,在热封时不会使多余的熔融树脂挤出而成为用于吸收的树脂积存部(熔融的树脂流入的部分)540。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形成有倒出口部件503的本实施例的墨水容纳袋500,在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中,通过在各突条535之间形成孔536,当按压热封金属模具时,积存在各突条535之间的空气从孔 536通过倒出通路530排出,因此不会在袋部件502的密封面上产生折皱或松弛,其结果,能够使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与袋部件 502的上端开口部以不产生折皱或松弛的漂亮的状态牢固地粘接。

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500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500内的流出。

并且,由于在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的左右两端的变薄的部分上除去其上侧角部而形成树脂积存部540,因此在按压热封金属模具时,即使基部503b的左右两端的变薄的部分熔融,熔融的树脂也会流入并积存在树脂积存部540的部分,因此树脂不会从袋部件 502与倒出口部件503的结合面挤出,其结果,能够使倒出口部件503 的基部503b与袋部件502的上端开口部以没有树脂挤出的漂亮的状态粘接。

另外,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例如,关于倒出口部件503,也可以根据情况省略比基部 503b靠下方的部分,并且,关于倒出口部件503的基部503b,也可以如图5E所示,适当地变更基部503b内部的倒出通路530的横截面形状或孔536的数量、位置等,进而,关于注出口部件503相对于袋部件502的上端开口部的安装状态,也可以是注出口部件503以倾斜的状态粘接固定在袋部件502的上端开口部的一侧角部等。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A至图6D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6A至图6D所示,墨水容纳袋600具备袋体630和嘴601。

嘴601由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射出成型。该嘴601具备倒出筒603、设置在该倒出筒603的后端部的熔接固定部605、以及设置在该倒出筒603的前端部的倒出口闭塞体615。

熔接固定部605在俯视图上形成为菱形形状,具备沿着倒出筒603 的轴向延伸的加强板606和在上下方向上隔着间隔地配设在该加强板 606上的肋607。所述各肋607形成为菱形形状,在最上层的肋607A 的上部侧,设置有袋止动凸缘部608。该袋止动凸缘部608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即前端部608a位于将各肋607、607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前端,即,侧端607a在上下方向上连接的线上。

在熔接固定部605的两侧端,即,在该熔接固定部60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端部,连接有方形形状的熔接薄壁部610。该熔接薄壁部 610是厚度t为例如0.3mm的板状体,其上端部610a从熔接固定部 605的袋体上端固定位置、即袋止动凸缘部608的下表面608p,向下方离开防止树脂积存间隔w。该间隔w的部分是不存在熔接薄壁部 610的部分,例如,该间隔w形成为1.3mm。该间隔w根据需要适当选择。

熔接薄壁部610的上端部610a的角部和下端部610b的角部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圆弧面。所述上端部610a的角部的曲率半径R1形成为比下端部610b的角部的曲率半径R2大。

倒出口闭塞体615具备比倒出筒603直径大地形成的顶板616和形成于该顶板616的内表面上的脚筒618。该脚筒618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倒出筒603小,其下端618a经由水平状的弱化部即水平刻痕与倒出口613连接。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将嘴601的熔接固定部605插入由合成树脂制膜形成的柔性的袋体630的开口部,使袋体630的上端部与熔接固定部605的袋止动凸缘部608的下表面608p(袋体上端固定位置)抵接,使袋体上端部位于设计位的位置。

接着,利用加热装置,将该袋体630的开口部熔接于熔接固定部 605。此时,熔接薄壁部610填埋袋体630与熔接固定部605的间隙,但熔接薄壁部610的上端部610a从袋止动凸缘部608的下表面608p (袋体固定位置)离开防止树脂积存间隔w,因此熔融的树脂的一部分不会流出到外部。因此,能够防止树脂积存的发生。

接着,在使用填充于袋体630中的内容物(墨水)时,将顶板616 向下方按压。于是,由于水平刻痕620断开,因此能够容易地解除封印状态。此时,由于水平刻痕620的断裂部不会向倒出筒603的外侧突出,因此不会使手指等受伤。另外,与用手指上推顶板616而开盖的情况相比,前者所需的力较小,并且,也能够减小顶板的大小。

图6E和图6F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600a的结构。另外,与图6A 至图6D相同的附图标号,其名称和功能也相同。

该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如下。

(1)将袋止动凸缘部608的前端部608a沿其长度方向延长,形成延伸部608e。该延伸部608e的延伸量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但至少选择与熔接薄壁部610的侧端相同的突出量,更优选的是,选择比侧端延伸的突出量。另外,延伸部608e的宽度形成为比熔接薄壁部610 的上端面的宽度大。

(2)在顶板616的下表面设置止动件621。该止动件621在袋体落下而向倒出口闭塞体615施加有冲击力的情况下,与倒出筒603的上端抵接。因此,由于脚筒618的滑动被限制,因此防止了水平刻痕 620的断裂。在本实施方式中,袋体630的上端除了袋止动凸缘部608 之外,还与延伸部608e抵接,因此对位正确且容易。因此,能够按照设计将袋体630固定在嘴上,并且能够实现熔接操作的效率化。

图6G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600b的结构。另外,与图4A至图6F 相同的附图标号,其名称和功能也相同。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如下。

(1)熔接薄壁部610的上端部610a与袋止动凸缘部608的下表面608p、即袋体上端固定位置一致。

(2)熔接薄壁部610的上端部610a的左右的上端角部成为斜切面(锥面)610t。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嘴601的熔接固定部605插入袋体的开口部,使袋体的上端部与熔接固定部605的袋止动凸缘部608的下表面608p 抵接而处于上端固定位置,使该熔接薄壁部610的上端与袋体的上端一致。

接着,利用加热装置使熔接薄壁部610熔融,将熔接固定部605 熔接在袋体上。此时,虽然熔融的树脂的一部分将向袋体的外侧流出,但是由于受到袋止动凸缘部608以及延伸部608e的阻力,因此不会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防止树脂积存的发生。

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也具备延伸部608e,因此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当然能够按照设计将袋体630固定在嘴上,并且能够实现熔接操作的效率化。

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如,也可以代替将熔接薄壁部610 的上端以及下端的左右两角部形成为圆弧面,而将其形成为斜切面。在这种情况下,将上端角部的斜切面的倾斜角度形成为比下端的角部的倾斜角度大。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在墨水容纳袋600中,由于熔接薄壁部610的上端部610a从袋止动凸缘部608的下表面608p(袋体固定位置)离开防止树脂积存间隔w,因此熔融的树脂的一部分不会流出到外部。并且,在墨水容纳袋600a、600b中,通过袋止动凸缘部608和延伸部608e,熔融的树脂的一部分不会流出到外部。因此,能够防止树脂积存的发生。并且,由于没有树脂积存,因此在将墨水填充到袋体630中时,不易残留气泡。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600、600a、600b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600、600a、600b的流出。进而,由于没有树脂积存物的脱落等,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600、600a、600b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也能够防止异物等的流出。由此,减少了气泡或异物向打印头26的流出,墨水的喷出性稳定,能够形成质量高的图像。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A至图7F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7A所示,墨水容纳袋700具备倒出口部件701和容器主体780。墨水容纳袋700例如是能够容纳墨水的容器。

倒出口部件701由基部702和盖部703构成。

基部702具有圆筒状部704、加强壁705、锥形筒状部706、小径部707、第一凸缘708、被把持部709、第二凸缘710、连接部711。在圆筒状部704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向外方向延伸的加强壁705。在此示出的加强壁705是厚度均匀的板状,但也可以是如越靠近圆筒状部704而厚度越增加那样的水平截面的形状为楔形。向圆筒状部704 以及加强壁705的上部与圆筒状部704相连地设置有锥形筒状部706,锥形筒状部706朝向上方外径逐渐变小。在锥形筒状部706的上方形成有具有与锥形筒状部706的上端部的外形相同的外径的小径部 707。在圆筒状部704的下方形成有第一凸缘708,在第一凸缘708 的下方形成有被把持部709,在被把持部709的下方形成有第二凸缘 710。如图7D所示,在圆筒状部704的内部,形成有导通路径721。在导通路径721的容器主体侧形成有开口722,与导通路径721的开口722相连地具有开口部内表面723,在开口部内表面723上设置有内径小的内侧突出部724。

在加强壁705的上部两端,设置有连接基部702与盖部703的连接部711。连接部711以盖部703嵌入基部702的小径部707的开口、或者从开口开放的方式上下移动自如地构成,由此由具有挠性的材质、例如高密度聚乙烯等形成为适当的厚度。

在圆筒状部704和加强壁705的表面上,形成有具有凹凸的梨皮斑点花纹712。作为梨皮斑点花纹712,例如形成最大18μm左右的凹凸。梨皮斑点花纹712至少形成在被密封面的整个面上。一般而言,圆筒状部704和加强壁705的被密封面比圆筒状部704和加强壁705 的侧面的面积小。在此,热封部781与圆筒状部704以及加强壁705 重叠的部分成为被密封面。第一凸缘708和第二凸缘710例如呈椭圆形的平面形状。该第一凸缘708成为密封在圆筒状部704和加强壁705 的表面上的层叠膜的定位基准。例如,将两片层叠膜从正面和背面抵接于圆筒状部704和加强壁705,将层叠膜的端部抵接于第一凸缘708 而定位,通过密封条使密封剂层加热熔融而熔接于圆筒状部704和加强壁705。此时,也使梨皮斑点花纹712的凸部熔融,能够提高层叠膜与圆筒状部704以及加强壁705的粘接强度。

盖部703呈由裙部713、膨出部714、环状凹槽715、扩径部716 构成的外形,在内部设置有空腔而形成有容纳部717。在裙部713的下部,具有直径均匀的部分,并且一体地连接有连接部711。与裙部 713相连的膨出部714形成为比裙部713的下端的外形小,中央部以中央部的外径比其上下大地进行膨胀,在膨出部714嵌入小径部707 的开口时,以强制嵌合的方式成型。膨出部714通过强制嵌合而被液密或气密地封闭。当盖部703完全嵌入基部702时,导通路径721内的环状内侧突出部724与环状凹槽715卡合。通过该卡合,盖部703 自然地从基部702脱离,能够保持液体或粉体不在导通路径721内流动的状态。由于扩径部716越向下方直径越小,因此能够将盖部703 顺畅地插入到小径部707的开口。在利用盖部703封闭基部702时,内侧突出部724嵌入环状凹槽715中,扩径部716通过开口部内表面 723一面稍微收缩一面嵌入,盖部703卡止于基部702。

接着,利用图7E和图7F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热封结构所产生的效果的概念进行说明。图7E是表示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热封前的状态的概念性模型的截面图。用标号785表示的是表示形成于基部702的表面的凸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部785相当梨皮斑点花纹712的凹凸。在热封前,在基部702的表面上放置构成容器主体780的层叠膜790。层叠膜790例如从与基部702侧相接的一侧开始依次将构成密封剂层的40μm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层791、作为阻隔层的7μ m的铝箔层792、作为保护层的2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793 重叠而构成。并且,也有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层791与铝箔层792 之间形成尼龙层的情况。热封例如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793的上方按压加热至165℃的热封条,使凸部785融化而粘接。如图7F 所示,基部702的表面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层791一体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热封结构中,热封后的基部702的表面的凹凸小,因此存在于热封后的基部702的凸部前端与铝箔层792之间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层791的厚度充分厚,对铝箔层792的损伤小。另外,为了减小损伤,优选凹凸为20μm、即比密封剂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小。

图7G和图7H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700a的倒出口部件701a的结构。

如图7G和图7H所示,也可以通过在倒出口部件701a上形成凹槽750而在基部702的表面形成凹凸。凹槽750以槽的端部延伸至基部702的端部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防止在热封时空气不会从层叠膜与基部702之间逃逸而残留。凹槽750以在与圆筒状部704的轴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小对层叠膜造成的损伤,如果使用图7F所记载的层叠膜790,那么凹槽750 的深度优选比40μm浅,进一步优选比密封剂层厚度的二分之一即 20μm浅。凹槽750的宽度和每单位长度的根数在深度为15μm的情况下,例如为30μm、10根/cm,从与密封剂层的材质和粘接强度等的关系出发,根据产品的规格而适当地设定。

图7I和图7J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700b的倒出口部件701b的结构。

如图7I和图7J所示,也可以通过在倒出口部件701b中以与圆筒状部704的轴向成45度的角度的方式形成凹槽760,从而在基部702 的表面形成凹凸。凹槽760以槽的端部延伸至基部702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当采用图7F所记载的层叠膜790时,凹槽760的深度优选为比40μm浅,进一步优选为比密封剂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即20μm 浅。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在墨水容纳袋700中,就倒出口部件701的密封结构而言,通过被密封表面的凸部785的高低差比密封剂层的厚度小,在热封时密封剂层能够完全吸收凸部785的高低差。由此,通过在热封时或者热封后存在凸部785,能够减少或消除层叠膜790的阻隔层受到的损伤,通过使凸部785分布于被密封表面整个面,能够赋予高的粘接力以及阻隔性。由此,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

并且,在墨水容纳袋700a、700b中,在倒出口部件701a中形成有凹槽750、在倒出口部件701b中形成有凹槽760,起到热封时脱气良好的效果。因此,空气不易残留在容器主体780内。由此,在从墨水容纳袋700a、700b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700a、700b内的流出。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A至图8D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8A和图8B所示,墨水容纳袋800具有袋812和倒出口818。

袋812是将片材813重叠、三方密封而形成的平袋,在一端具有开口814,通过密封部815a、815b将两侧缘和底缘密封。进而,在开口814的两端部,形成有密封部816,该密封部816比由与该开口814 相比更靠内侧的区域的两侧缘的密封部815a所形成的密封位置更向内侧伸出。该密封部816的大小将在后面叙述。

墨水容纳袋800构成为,向袋812的开口814中插入倒出口818,将位于该开口814的两侧的片材813相互热封而封闭开口814,并且将该片材813热封于倒出口818上,而一体化。

在制造该墨水容纳袋800时,首先,制造图8B所示的袋812。接着,如图8C所示,将倒出口818插入到该袋812的开口814中,接着,如图8D所示,从位于该开口814的两侧的片材813的外侧按压热板821而将片材813彼此以及片材813与倒出口818进行热封。由此,制造墨水容纳袋800。在此,用于热封的热板821的长度L′选择为比开口814的两端部的密封部816的内侧尺寸长,比袋812的形成开口814的一端的整个宽度W短,优选的是,如图8D所示,在将热板821相对于袋812按压在正确的位置时,以其端部821a位于密封部816的中央的方式(即,热板821与密封部816的重叠部分的长度a′与从热板821的端部821a到袋812的侧缘的长度b′彼此相等的方式)进行选择。通过这样选择,如果袋812相对于热板821的横向的位置偏移为长度a′(与长度b′相等)以下,那么热板821的两端部分别与开口814的两侧的密封部816、816重叠,能够切实地封闭开口814,并且热板821的端部也不会向袋812的外侧突出而引起故障。

如上所述,开口814的两端的密封部816以比由袋812的侧缘的密封部815a所形成的密封位置向内侧伸出的方式形成。当将该伸出量设为c,将侧缘的密封部15a的宽度设为d时,与所述的长度a′、 b′之间成立如下关系。

a′=b′=(c+d)/2

这样,将袋812的开口814热封并封闭时的热板821与密封部816 的重叠部分的长度a′以及从热板821的端部821a至袋812的侧缘的长度b′比现有的结构长,因此,相应地,即使袋812的相对于热板 821的位置偏移增大,也能够确保热板821与密封部816的重叠,并且能够防止热板821向袋812的侧缘的外侧突出,能够进行良好的密封。换言之,即使袋812的定位精度有些恶化,也能够进行良好的密封,使用袋812制造的墨水容纳袋800几乎没有密封不良的产品,与以往相比,能够大幅度提高合格品的生产成品率。

在此,密封部816的伸出量c越大,越能够增大袋812的容许位置偏移量,但在袋812中产生的位置偏移几乎不会成为一定程度以上 (例如,±4mm左右以上),因此,只要将密封部816的宽度(伸出量c+密封部815a的宽度d)选择为能够覆盖有可能产生的位置偏移的程度以上即可。具体而言,如果将密封部816的宽度(伸出量c+ 密封部815a的宽度d)选定为8~12mm左右,则能够应对大部分的情况。通常,由于宽度d为6mm左右,因此作为伸出量c,只要选定为 2~6mm左右即可。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以上的值。密封部816的长度只要选定为能够确保开口814的密封所需的宽度即可。

图8E至图8G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800a的结构。

墨水容纳袋800a的袋812A在表背的片材813a、813a的两侧缘间,配置用于形成侧壁的折叠的片材813b、813b,通过侧缘的密封部 815a、底部的密封部815b封闭两侧缘和底部。在该袋812A中,在一端的开口814的两端部,形成有密封部816,该密封部816比由与该开口814相比更靠内侧的区域的两侧缘的密封部815a所形成的密封位置更向内侧伸出。该袋812A也是,将倒出口818插入开口814,将位于该开口814的两侧的片材813a、813a相互热封并且热封于倒出口818,形成密封部819并封闭开口并且将倒出口818一体化,从而能够制造墨水容纳袋800a,通过在开口两端设置密封部816,即使在热封时袋812A相对于热板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良好地进行密封,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没有密封不良的墨水容纳袋800a。

图8H至图8J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800b的结构。

墨水容纳袋800b的袋812B是在表背的片材813a、813a的两侧缘间,配置用于形成底壁的折叠的片材813c,通过侧缘的密封部815a、底部的密封部815b封闭两侧缘和底部。在该袋812B中,在一端的开口814的两端部,形成有密封部816,该密封部816比由与该开口814 相比更靠内侧的区域的两侧缘的密封部815a所形成的密封位置更向内侧伸出。该袋812B也是,将倒出口818插入开口814,将位于该开口814的两侧的片材813a、813a相互热封并且热封于所述倒出口 818,形成密封部819并封闭开口并且将倒出口818一体化,从而能够制造墨水容纳袋800b,通过在开口两端设置密封部816,即使在热封时袋812B相对于热板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良好地进行密封,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没有密封不良的墨水容纳袋800b。

另外,在以上所示的任一实施方式中,将袋812、812A、812B的平面形状设为矩形,但袋的平面形状并不限于图示的矩形,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是五边形等。进而,袋812、812A、812B并不一定限于用于带倒出口的袋,也可以按如下方式使用:填充内容物(墨水)后,封闭开口,而不安装倒出口。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在墨水容纳袋800、800a、800b的袋812、812A、812B中,通过在开口两端设置密封部816,能够在热封时切实地实施热封。因此,确保了各袋812、812A、812B与倒出口818的密封性,能够防止袋 812、812A、812B内的墨水的泄漏。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A至图9E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9A所示,墨水容纳袋900由容器主体902、口栓913和盖 904构成。容器主体902由能够进行热密封的膜、具有高拉伸强度的树脂膜、铝箔、印刷性良好的树脂膜等从内侧依次重叠贴合的层叠膜构成,被热粘接加工成可变形的袋状。在容器主体902的上部,使一端侧位于容器主体902的内部,并且使另一端侧位于容器主体902的外部的形成为圆筒状的口栓913贯通该容器主体902,与容器主体902 在舟形的粘接部908处被热密封而安装。口栓913由射出成型机一体地成型,成为如下的结构。

作为墨水容纳袋900的倒出口的口栓913如图9E所示地一体成型,在上部设置有形成有与盖螺合的螺纹906的圆筒形的内筒910,在内筒910的基端侧(下部)设置有四边形形状的平板状的凸缘907,在凸缘907的下部设置有舟形的粘接部908。口栓913是在内部设置有液体通路的中空体,内筒910、凸缘907以及舟形粘接部908分别成为液体通路,使容器主体90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粘接部908以长度方向朝向与容器主体902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其外周面成为与容器主体902的粘接面908b。在粘接部908的粘接面908b上形成有多个突条908a,该突条908a是在对粘接部908和容器主体902进行热密封时,为了将墨水容纳袋900切实地进行液封而设置的。口栓913的从容器主体902突出的前端(另一端侧)开口设置有作为液体的注入口的口部905,并且平滑地完成。凸缘907通过比内筒910部向外侧突出,从而在操作时能够悬吊容器而进行使用。

口栓913的内筒910以相同的口径延伸至凸缘907,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减薄部914,其以在粘接部908中沿着舟形的外形形成为相同的壁厚的方式雕刻而成。如图9D所示,该减薄部914的底部的内角部918为圆角,容易使液体流动。在粘接部908的容器内部侧端面、即舟形的底部,平行地设置有两片(片数不限于两片)平板状的加强板919,其与舟形的长度方向垂直,跨越底部的液体通路且沿着纵向的方向。该加强板919对粘接部908的下端开口部进行加强而增大刚性,能够充分地承受热密封操作时的高温下的压接力。

这样,由于口栓913的粘接部908的减薄部914沿着舟形的外形以成为相同壁厚的方式进行减薄,因此在粘接部密封面上不会因口栓成型时的收缩而变形,口栓913与容器主体902的膜切实粘接,并且,加强板919配设在粘接部908的外侧,因此加强板919与口部905分离,不会分割从口部905倒出的液体的流动。并且,由于防止收缩的减薄部914与液体通路直接连通,不会成为液体流动的死角,因此容易清洗,不会产生微生物。即,在从墨水容纳袋900倒出液体(墨水) 时,由于在两片加强板919之间和在该减薄部914部分流动的液体在上游侧合流,因此液体不会停滞,也不会分割从口部905倒出的液体的流动。

图9F和图9G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900a的结构。

如图9F和图9G所示,墨水容纳袋900a的口栓92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栓913相比,只有加强材料的形状不同,其他完全相同。因此,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粘接部908的容器主体902的内部侧端面、即舟形的底部,跨越液体通路与粘接部908一体地设置有加强筒929。该加强筒929的正面和背面成为将粘接部908的粘接面的一部分的面延长的面,为加强粘接部908的下端开口部而使口栓的粘接部的刚性更大的部件,能够充分地承受热密封时的压力。并且,在容器主体902与粘接部908 的粘接时不会成为障碍。该粘接部908的减薄部914沿着舟形的外形成为相同的壁厚,因此不会在粘接部密封面上产生成型时的收缩所造成的变形。并且,由于粘接部的内角部918和减薄部914与液体通路直接连通,因此在从口部905倒出液体时,由于在加强筒929内和该减薄部914中流动,因此液体不会停滞。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栓913相同,因此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图9H和图9I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900b的结构。

如图9H和图9I所示,墨水容纳袋900b的口栓93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栓913、923相比,只有加强材料的形状不同,其他完全相同。因此,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粘接部908的容器主体902的内部侧端面、即舟形的底部,跨越液体通路设置有平板状的加强板939。该加强板939通过从粘接部 908的下端开口部的宽幅部分的端部遍及端部而进行架设,加强了粘接部908而增大了其刚性,因此能够充分地承受热密封时的高温下的压接力。该粘接部908的减薄部914沿着舟形的外形成为相同的壁厚,因此不会在粘接部密封面上存在成型时的收缩所造成的变形。并且,由于减薄部914与液体通路直接连通,因此在从口部905倒出液体时,由于液体从加强板939的两侧在减薄部914中流动,因此液体不会停滞。并且,该口栓933结构简单,实现了成本降低。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栓913、923相同,因此能够取得相同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在墨水容纳袋900、900a、900b的口栓913、923、933上,设置有加强板919、929、939。提高了刚性,能够承受热密封操作时的高温下的压接力。并且,在从墨水容纳袋900、900a、900b向容器50 补充墨水时,通过加强板919、929、939容器主体902不易被压扁。即,由于在墨水的补充途中,容器主体902不会闭塞,因此能够使容器主体902内的墨水高效地倒出。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A至图10Q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10A至图10K所示,墨水容纳袋1000是在袋1002的一边安装倒出口1001而成的容器。墨水容纳袋1000除去嵌装于倒出口1001 的盖1020,从露出的倒出口1001的开口部取出内容物(墨水)。倒出口1001的安装是,使袋1002的周缘部的内表面与倒出口1001的粘接基部1004的粘接面对齐,将加热材料从袋1002的两外侧抵接,将袋1002加热粘接在梭子形状的粘接基部1004上。

粘接基部1004处于袋1002的内侧且相对于边缘部被夹置在两边间的位置,如图10D所示,在仰视图中,形成梭子形状,形成有向倒出口筒部1005a的下方的粘接基部1004的两侧的粘接面,该粘接面其各自的两端部在细长的舟形状的凸缘部1003a的下部作为粘接部进行连接。通过将与袋1002粘接的粘接基部1004在仰视图中设为梭子形状,使倒出口1001与袋1002切实粘接。

然而,在现有的形状的粘接基部中,如上所述,其角部大致为直角。通过将倒出口安装到袋上时的加热材料的加压,粘接基部的角部的树脂熔融,将倒出口安装在袋上之后,生成从所述粘接基部的角部突出的状态的熔融突起部。在袋中填充内容物,作为包装体,在流通的阶段,该熔融突起部与袋的内表面接触并使其损伤,成为产生针孔或产生更大的通孔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种通过熔融突起对防止针孔或通孔的产生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如图10B和图10C所示,通过在倒出口1001的粘接基部1004的角部设置半径1.0~5.0mm的曲线部(以下记载为圆角)M,能够防止对倒出口1001进行热熔接时的熔融突起的生成,其结果,能够防止针孔或通孔的产生,并且,也能够消除向袋1002 的倒出口安装时的插入时的袋1002的端缘部的卡住。当所述圆角M 的半径为不足1.0mm时,无法防止熔融突起的产生,并且,当设置所述半径超过5.0mm的圆角时,袋1002与倒出口1001的熔接面积减少,有可能会熔接不良。

另外,如图10F至图10H所示,通过从设置在粘接基部1004上的圆角M或倒角部C到闭塞防止肋1008设置锥状的肋1010,在将倒出口1001插入到袋1002的两边间,通过热熔接而安装倒出口1001 的工序中,在倒出口1001向袋插入时,所述粘接基部1004不会卡在袋端部。所述锥状的肋1010具有将倒出口1001顺畅地引入到袋1002 内的效果,使其操作稳定。

并且,如图10B所示,墨水容纳袋1000通过在倒出口的粘接基部1004上设置延长到袋1002内的肋(以下记载为闭塞防止肋)1008,最终在使用者倒出内容物时,袋1002不会成为闭塞状态,直到最后都能够倒出,能够防止所述闭塞。在将所述闭塞防止肋1008与倒出口1001的粘接基部1004一体地设置的情况下,从向粘接基部1004 的下方垂下的四个部位的延长板1007起,通过朝向各自相对的延长板1007的肋互相连接架设,并使该连接架设的肋向下方延长,从而能够形成为闭塞防止肋1008。该闭塞防止肋1008(以下也称为十字肋)的截面如图10E所示呈十字状。

所述闭塞防止肋1008可以是与所述粘接基部1004一体成型的形状,并且,也可以是与倒出口1001分体地成型的部件。并且,在将所述闭塞防止肋1008与倒出口1001的粘接基部1004分体设置的情况下,虽然未图示,但只要是具有能够与粘接基部1004接合的结构的十字肋1008即可,该接合例如可以在所述粘接基部1004的筒部内表面上形成嵌合用的凹部,并且,在十字肋1008的接合部上形成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即可。粘接基部1004与十字肋1008的接合除了所述凹凸嵌合之外,也可以是粘接基部1004的筒部内表面与十字肋 1008的螺合,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定其方法。关于闭塞防止肋1008 的前端,从作为具有倒出口1001的袋容器而将倒出口粘接到袋1002 之后,立刻填充商品、流通、保管、之后直到被消耗的期间,为了不损伤袋1002,其前端部1009如图10B所示,优选形成为圆角。并且,闭塞防止肋1008的肋宽度在延长部全长上不需要相同,例如,也可以越靠前端宽度越窄,或者存在一部分缺口。

另外,也可以取代所述圆角M,在倒出口1001的粘接基部1004 的角部形成如图10L或图10M所示的长度1.0~5.0mm的倒角部C。通过形成该倒角部C,能够取得与设置所述圆角M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即,能够防止熔融突起的生成,其结果,能够防止针孔或通孔的产生,并且,也能够消除倒出口1001向袋1002安装时的插入时的向袋1002的端缘部的卡住。若所述倒角部C的长度为不足1.0mm,则无法防止熔融突起的产生,并且,若设置所述长度超过5.0mm的倒角部,则袋1002与倒出口1001的熔接面积减少,有可能熔接不良。

另外,根据需要,盖1020也可以是开封识别型。例如,如图10J 和图10K所示,作为盖1020的结构,以盖基体1021与环状体1022 之间作为分离带1023,在该分离带1023内,通过多处的连接部1024 连接所述盖基体1021与环状体1022。在使盖1020旋转紧固而密封时,设置在分离带1023中的卡合片1025、1026在将盖1020紧固于倒出口1001时,以不破坏所述连接部1024的方式传递紧固力。并且,在紧固的最终阶段,为环状体1022的棘爪1027r越过倒出口1001的棘爪1028r的结构。在本盖1020打开时,当旋转盖基体1021时,该连接部1024被破坏,由此仅盖基体1021旋转,形成倒出口1001的开口。此时,环状体1022的下切口1027u嵌合于倒出口的下切口止挡板1028u,并且,通过所述两棘爪1027r、1028r的卡定,在盖基体1021 的打开时,也成为固定在倒出口1001上的状态,盖基体1021与所述环状体1022分离,能够确认为被打开的盖1020,是称为所谓的开封识别型的结构。

并且,墨水容纳袋1000中的盖1020也可以是通常的螺合式盖,利用收缩膜覆盖倒出口部分而显示未经利用性。例如,如图10N所示,将筒状的收缩膜1040载置在盖1020和包含设置于倒出口1001上的第三凸缘部1003c的位置(实际上,载置于第二凸缘部1003b上),通过使其通过收缩通道内,如图10P所示,所述盖1020与第三凸缘部1003c被热收缩固定。这样,在将被热收缩固定的盖1020打开时,由于在破坏并拆除所述收缩膜1040之后,将盖1020打开,因此通过所述收缩膜1040的破坏,能够目视确认被打开的情况。进行收缩包装的目的在于,防止盖及其周边被尘埃等污染,通过能够目视确认所述被打开的状态,作为在店面未开封,即所谓的未经利用性的基准。

另外,作为收缩膜1040,由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构成,优选是拉伸了的膜,预先将密封(套筒)形成为比盖和第二凸缘部1003b的最大径稍大的圆筒状的材料如图10N那样覆盖至倒出口筒部1005a的所述第二凸缘部1003b上,使其通过收缩通道(加热炉)而将盖1020和第二凸缘部1003b固定。

接着,对墨水容纳袋1000的倒出口1001的结构进行说明。例如,如图10I所示,相对于细长的舟形状的凸缘部1003a,倒出口1001由在该凸缘部1003a的一侧安装在袋1002主体的内侧的粘接基部1004、并且在该凸缘部1003a的另一侧位于袋1002外侧的倒出口筒部构成,作为所述筒部的构造,第一凸缘部1003a与第二凸缘部1003b之间以及第二凸缘部1003b与第三凸缘部1003c之间为角筒1005b,第三凸缘部1003c的上部为圆筒1005a。通过形成所述角筒1005b,在向袋 1002填充内容物的工序中,能够切实地限制袋1002的位置。并且,可以将第三凸缘部1003c的上部设置成圆筒通过与盖1020的螺合而进行密封,而在所述圆筒部和盖1020的侧壁内侧设置相互螺合的螺纹。

在所述螺纹1006上,可以设置与倒出口筒部1005a的轴向平行的缺口F。设置这样的缺口F的目的是在填充内容物的工序中,有冲洗倒出口部的情况,但冲洗水等有时会因所述螺纹1106而不流动,从而滞留在螺纹部的情况,但通过该缺口F,冲洗水流动而不会滞留,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所述倒出口部的冲洗。

倒出口1001和盖1020是分体构成的,并且是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射出成型的。作为倒出口1001的成型材料,优选选择为能够与袋1002的内表面进行热粘接的材质,并且,在将盖1020螺纹连接于倒出口1001时,能够得到更紧密性的材料。例如,倒出口 1001可以使用低密度聚乙烯,盖1020可以使用中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由于低密度聚乙烯比所述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刚性低,因此在所述螺纹连接中,如所述材质的组合那样,通过利用刚性程度之差,能够容易地进行紧密的卷固。即使使用于倒出口1001和盖1020 的成型材料与上述相反,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紧密的卷固。

安装倒出口1001的袋1002的材质和形状根据内容物的种类或容量等设计。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倒出口1001的袋1002作为所收纳的内容物的量,为100~500克,最好规划的内容量为200~3000克。并且,作为袋1002的形状,一般多使用所述站立型或角撑型,它们的材质使用纸、塑料膜、金属箔等材料,或者为了改良物性而在这些材料上涂布其他材料,实施通过蒸镀等的加工,或者利用已实施了的材料,使用各自的单体或者层叠了这些单体的材料。

作为基本的袋1002的材质构成,如图10Q所示,大多由基材层 1031、由具有用于内容物保护的隔离性的膜等构成的中间层1033、以及热密封剂层1032构成。在所述各层间,也可以设置由粘接剂、粘固涂布剂、热粘接性树脂等构成的粘接层1034、1035。

作为基材层1031,可以使用从具有印刷适应性、强度、耐热性等的材料中选择的、将各种薄纸、或聚丙烯、聚酯、聚酰胺等树脂制膜而得到的无拉伸或拉伸膜,优选是将所述树脂双轴拉伸的膜。

在墨水容纳袋1000的袋1002的层叠体1030上设置中间层1033 的目的是,为了内容物的保存性,赋予气体阻隔性、遮光性,并且赋予承受袋1002的下落冲击的强度等,例如,所述的、为了赋予阻隔性,可以使用将聚乙烯醇树脂制膜而成的膜、将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物构成的树脂制膜而成的膜等阻隔膜、对铝等金属箔或者所述各种膜实施了偏氯乙烯等防湿涂层的膜、或者作为阻隔材料,不设置成其他的膜,而是在基材膜上直接蒸镀了金属单体或硅、铝等氧化物等的膜。并且,所述遮光性可以使用铝箔、铝蒸镀膜等。作为提高强度的膜,可以将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等膜层叠。

并且,作为热密封剂层1032,选定具有作为袋1002的必要强度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使用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聚合的聚烯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但是,构成热封层的材质,需要是用于组装袋1002的热封,并且能够向倒出口的粘接面进行热粘接的材质,在倒出口1001的材质选定时需要确认相互粘接性。

在所述舟形状的第一凸缘部1003a的一侧,设置将倒出口1001 安装在袋1002上时处于袋1002外侧的倒出口筒部1005,在该倒出口筒部1005的中间部设置第二凸缘部1003b。该第二凸缘部1003b的边面设置成与所述舟形状的凸缘部的两侧边面平行的边面。并且,也可以是,相对于所述边面,两侧的圆弧部分例如呈连接多条直线的圆弧状的形状。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通过在从设置在粘接基部1004上的圆角M或倒角部C到闭塞防止肋1008之间设置锥状的肋1010,将倒出口1001插入到袋1002的两边间,通过热熔接而安装倒出口1001的工序中,不会产生熔融树脂块,不会在袋1002内产生熔融树脂块引起的针孔等。并且,由于没有熔融树脂块,因此在将墨水填充到袋1002内时,不易残留气泡。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1000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1000内的流出。进而,由于也没有熔融树脂块的脱落等,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1000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也能够防止异物等的流出。由此,减少了气泡或异物向打印头26的流出,墨水的喷出性稳定,能够形成质量高的图像。

并且,通过在倒出口的粘接基部1004设置延长到袋1002内的闭塞防止肋1008,最终在使用者将内容物倒出时,袋1002不会成为闭塞状态。因此,能够使袋1002内的墨水有效地倒出。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A至图11D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墨水容纳袋1100具备袋体1116和嘴1110。

如图11A所示,使用聚丙烯树脂,通过射出成型而获得嘴1110。该嘴1110具备形成有内容物倒出口1111A的筒状部1111,在筒状部 1111的与内容物倒出口111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一对延伸部1112。各个延伸部1112向与筒状部1111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出。另外,各个延伸部1112形成为,筒状部1111侧形成为厚壁,从筒状部1111向径向外侧逐渐变薄。

在各个延伸部1112上,形成有减薄部1113。减薄部1113形成于延伸部1112的角部1115或其附近,如图11A所示,上述延伸部1112 的热封部1112A和减薄部1113的棱线1114从延伸部1112的正面观察的形状为直线。

嘴1110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但优选与袋体的材质相同,在内容物填充后需要通过加热进行杀菌处理的内容物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聚烯烃、所述聚丙烯。将这种嘴1110通过延伸部1112热封于从外层向内层依次由12 μm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15μm厚度的尼龙6膜/7μm厚度的铝箔/70μm厚度的聚丙烯膜的层构成的宽度110mm、高度 125mm的袋体1116,如图11D所示形成墨水容纳袋1100。

图11E表示其他墨水容纳袋1100a的结构。

如图11E所示,除了使嘴1110中的延伸部1112的热封部1112A 和减薄部1113的棱线1114为平滑的圆弧状以外,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墨水容纳袋1100、1100a中的嘴1110通过在延伸部1112的角部或其附近设置减薄部,在将嘴1110热封到袋体1116时,由于嘴1110 的延伸部1112中的熔融树脂的一部分流入到减薄部,因此不会产生突出并固化的树脂积存,防止了由落下等引起的破袋。

由于不产生树脂积存,因此在将墨水填充到袋体1116中时,不易残留气泡。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1100、1100a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1100、1100a内的流出。进而,由于也没有熔融树脂块的脱落等,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1100、1100a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也能够防止异物等的流出。由此,减少了气泡或异物向打印头26的流出,墨水的喷出性稳定,能够形成质量高的图像。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A至图12D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墨水容纳袋1200具有袋体1218和嘴1210。

嘴1210具备形成有内容物倒出口1212A的筒状部1212,在筒状部1212的与内容物倒出口121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一对延伸部1214。各个延伸部1214向与筒状部1212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出。

并且,各个延伸部1214形成为,筒状部1212侧壁厚,随着远离筒状部1212,逐渐变薄。在各个延伸部1214上形成有空出部1216,由此,延伸部1214上下分离,以空出部1216为界在上方侧形成有上方侧延伸片1214A,在下方侧形成有下方侧延伸片1214B。

空出部1216将延伸部1214的延伸方向侧端部(在图12A中左方向侧的延伸部1214中,为图12A的左方侧端部,在图12A中右方向侧的延伸部1214中,为图12A右方侧端部)作为开口部,形成至筒状部1212的附近,如图12A所示,从延伸部1214的正面观察到的形状为大致コ字状。另外,空出部1216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从延伸部1214的正面观察到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弧状等。

在将嘴1210向袋体1218热封的情况下,被熔融的嘴1210流入空出部1216。因此,减少了被熔融的嘴1210的向袋体1218的开口部侧的流出量,抑制了因热封而引起的嘴1210的熔融物固化到袋体 1218外部。而且,由于空出部1216将延伸部1214的延伸方向侧端部作为开口部,因此尤其能够抑制熔融物在延伸部1214的延伸侧端部附近的流出。

并且,如图12D所示,由于嘴1210的延伸部1214的上方侧端部从袋体1218的开口部1218A突出,并且袋体1218的开口部侧端部 1218B与上方侧延伸片1214A的下表面的距离X小,因此向空出部 1216内流动时的阻力变小,向空出部1216内的流动成为主流。因此,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因热封引起的嘴1210的熔融物固化到袋体外部。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在将嘴1210向袋体1218热封的情况下,由于被熔融的嘴1110 流入到空出部1216中,因此不会发生熔融的树脂的树脂积存。由此,在将墨水填充到袋体1218中时,不易残留气泡。因此,在从墨水容纳袋1200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能够减少气泡从墨水容纳袋1200 内的流出。而且,由于也没有熔融树脂块的脱落等,因此当从墨水容纳袋1200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也能够防止异物等的流出。由此,能够减少气泡或异物向打印头26的流出,墨水的喷出性稳定,能够形成质量高的图像。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等。以下叙述变形例。

(变形例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使墨水容纳袋100倾斜并将墨水注入容器50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印刷系统1或打印机2上直接安装墨水容纳袋100,补充容纳在墨水容纳袋100中的墨水的方式。即使这样,由于墨水容纳袋 100的自立性高,因此在将墨水容纳袋100向打印机2安装时,或者安装后,也能够从墨水容纳袋100稳定地补充墨水。

并且,也可以是从墨水容纳袋100经由柔性管等向容器50补充墨水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使墨水容纳袋100自立的状态下经由柔性管补充墨水。即使这样,由于墨水容纳袋100的自立性高,因此也能够稳定地补充墨水。

并且,关于容器50,并不限于与打印机2分体,相对于打印机2 能够装卸的方式,也可以是一体地固定在打印机2上的方式。

并且,容器50并不限于与托架25分体配置的、所谓的非托架装载型的容器,也可以是设置在托架25上的、所谓的托架装载型的容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