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816发布日期:2019-09-20 21:3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因其有着良好的打印效果,可省去制版的成本,广泛应用在为玻璃、瓷砖、广告、数码外壳、皮革彩印、建材、工艺品等多个行业。喷头喷墨打印的时候,会喷出部分细小墨滴,该细小墨滴比需要打印在介质上的墨滴轻,细小墨滴受环境影响飘散,俗称墨雾或飞墨。墨雾可能飞散到在需要该喷头的喷嘴喷出的墨滴打印的位置之外的区域,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打印产品报废。因此,如何清除墨雾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及打印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清除墨雾以致影响打印产品着色准确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印装置,包括喷头组件、第一固化光源组件及第一吸风组件,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用于抽吸所述喷头组件周围的墨雾。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风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墨件,所述第一接墨件位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处,所述第一接墨件设置有第一接墨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墨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入口,所述第一接墨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风组件还包括第一吸墨件,所述第一吸墨件插设在所述第一接墨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风组件还包括第二接墨件,所述第二接墨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墨件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处,所述第二接墨件面向所述第一接墨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接墨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墨件的下端边缘低于所述第二接墨件的下端边缘,所述第一接墨件与所述第二接墨件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壁及第二导风壁,所述第二导风壁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壁及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导风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壁的下端形成有入风口,所述第二导风壁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导风壁的上端形成有排风口,所述入风口与所述排风口相连通,所述入风口的面积大于所述排风口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墨件的横截面呈锯齿状,所述第一接墨槽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接墨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墨件的上表面处,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墨槽之间形成有进风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风组件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相连,所述导流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侧壁之间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导流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侧壁之间形成有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风组件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侧壁相连,所述导流件的下端与所述喷头组件之间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导流件的上端与所述喷头组件之间形成有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风组件还包括第二吸墨件,所述第二吸墨件盖设在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处。

优选地,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化光源组件及第二吸风组件,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化光源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喷头组件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化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第二吸风组件的吸风口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打印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一吸风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吸风组件抽吸喷头组件喷墨时形成的墨雾及墨雾经过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固化后形成的墨雾粉尘,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墨雾飞散到在需要该喷头组件的喷嘴喷出的墨滴打印的位置之外的区域,以致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的问题。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之间,所述喷头组件喷墨产生的墨雾能够快速地被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固化,因而即使有墨雾掉落至打印介质上,也较容易清除,避免墨雾粘接至所述打印介质上,而且,由于所述墨雾先通过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固化,然后再由所述第一吸风组件抽吸,因而较好地避免墨雾未经固化直接被吸入所述第一吸风组件内时,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较容易聚集大量墨滴,以致容易掉落至打印介质上的问题,因而提高了打印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印装置,包括喷头组件20、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及第一吸风组件50,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位于所述喷头组件20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的吸风口502之间,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用于抽吸所述喷头组件20周围的墨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工作时也抽吸所述喷头组件20喷墨时形成的经过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固化后的固体的墨雾颗粒,所述固体的墨雾颗粒也称为墨雾粉尘。也就是说,所述喷头组件20喷墨时形成的墨雾经过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固化后形成所述固体的墨雾颗粒。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化后的墨雾可以仅为固体颗粒,也可以是固体和液体相互参杂的颗粒等,即所述喷头组件20喷墨时形成的墨雾经过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固化后,可以全部固化为固体的墨雾粉尘,也可以只是部分墨雾固化成固体的墨雾颗粒。具体地,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包括至少一个吸风部件501,用于产生吸力,通过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抽吸所述喷头组件20喷墨时产生的并经过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固化后形成的固体的墨雾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第一接墨件511,所述第一接墨件511位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处,所述第一接墨件511设置有第一接墨槽512。墨雾凝结在第一接墨件511面向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一侧的表面形成大墨滴流入第一接墨槽512内,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接墨槽512,因而可有效防止该大墨滴滴落到打印介质上影响打印产品的分辨率和着色准确性,也可以防止大墨滴干结在第一吸风组件50的吸入口影响收集墨雾的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入口521,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出口522,所述第一气流入口521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522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流入口521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522的面积。由于第一气流入口521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522的面积,可以用小功率的吸风部件501在第一气流入口521形成较大吸力,实现对墨雾有效收集。较佳地,所述第一接墨件511设置有导流斜面513,所述导流斜面513用于将粘附在所述导流斜面上的墨物导流至所述第一接墨槽512,因而较好地避免墨物任意流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墨物可以为墨液或/和墨雾粉尘。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墨槽512位于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下端,所述导流斜面513所在的面与所述喷头组件20的下端面所在的面形成的角度为钝角,因而不仅容易导流,而且墨雾较容易粘附在所述导流斜面513上。较佳地,所述第一接墨件511从现有技术中选择不易粘接墨物的材质,墨雾凝结在导流斜面513形成大墨滴,大墨滴顺着导流斜面513流入第一接墨槽512内,从而避免了大墨滴滴落到打印介质上,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吸风组件50的采用一个第一气流入口521,因而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在第一吸风组件50需要抽吸墨雾的面积比较大时第一吸风组件50采用多个气流入口,多个气流入口可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多个气流入口也可以设置成多排,多个气流入口还可以设置成错位排列。在第一吸风组件50需要抽吸墨雾的面积比较大时第一吸风组件50只采用一个气流入口,需要吸风部件501吸力够大,或者增加吸风部件501才能进行有效的抽吸。第一吸风组件50采用多个气流入口,一方面可以确保对墨雾进行尽可能多的抽吸,另一方面可以确保用功率较小的吸风部件501或者采用较少的吸风部件501即可实现有效的抽吸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吸风组件50采用两个吸风部件501,两个吸风部件501间隔安装,采用两个吸风部件501的方式,下方的吸风部件501用于抽吸墨雾,上方的吸风部件501用于把墨雾传送到后续墨雾处理设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第一吸风组件50采用采用至少两个吸风部件501,所有吸风部件501平行安装在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的上方,在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较长或者面积较宽时,这种安装方式可以确保吸风部件501在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附近有足够的吸力,对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附近的墨雾进行有效抽吸。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在第一吸风组件50需要抽吸墨雾的面积比较大时第一吸风组件50采用多个气流入口时,可以采用每个气流入口设置一个吸风部件501,也可以采用一个吸风部件501主要负责其中几个吸风口,从而确保需要抽吸墨雾的面积较大时尽可能多的抽吸墨雾。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化光源组件40及第二吸风组件60,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与所述第二固化光源组件40分别位于所述喷头组件20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化光源组件40位于所述喷头组件20与所述第二吸风组件60的吸风口之间。

打印装置往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吸风组件50抽吸所述喷头组件20喷墨时形成的墨雾;打印装置往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吸风组件60抽吸所述喷头组件20喷墨时形成的墨雾;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采用第一吸风组件50和第二吸风组件60的方式,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打印时,都可以有效抽吸墨雾,从而避免了大墨滴滴落到打印介质上,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风组件50与第二吸风组件60部件完全相同,而且第一吸风组件50与第二吸风组件60镜像设置,因而打印时,无论往哪个方向打印,都能实现相同的打印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喷头组件20包含至少一个喷头,喷头从现有技术中选择可以喷射墨物的喷头,具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与第二固化光源组件40从现有技术中选择可以固化墨物的光源,例如紫外光光源等,具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风部件501可以采用风扇,可以实现抽吸墨雾的功率要求,成本低。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吸风部件501还可以采用真空泵,采用真空泵吸取墨雾的效果更佳。真空泵可以从现有技术中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吸风部件501采用手动调节吸力大小。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第一吸风组件50的吸风部件501电连接;所述第二吸风组件6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与第二吸风组件60电连接。可以通过对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设置第一吸风组件50与第二吸风组件60吸力大小。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打印装置所处环境的气压;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与气压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气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打印装置所处环境的气压控制第一吸风组件50与第二吸风组件60吸力的大小。根据测量的气压设置第一吸风组件50与第二吸风组件60的吸力,可以在不同工作环境确保才能有效的吸收墨雾,同时避免吸力过大影响正常墨滴的运动轨迹造成在非打印位置打印,因此,提高了打印质量,减少了次品,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或PC等。更佳的,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只采用一个控制器来控制,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第一吸墨件,所述第一吸墨件插设在所述第一接墨槽512内。较佳地,所述第一吸墨件包括海绵,所述海绵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第一接墨槽512内。第一吸墨件抽吸第一接墨槽512中的墨物,通过更换或者清洗第一吸墨件,可以实现低成本持续接收导流斜面513的大墨滴,而且可以避免第一接墨槽512中的墨物太多溢出第一接墨槽512滴落到打印介质上,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第二接墨件514,所述第二接墨件514位于所述第一接墨件511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的吸风口处,所述第二接墨件514面向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接墨槽515,所述第一接墨件511与所述第二接墨接位置相对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下端边缘低于所述第二接墨件514的下端边缘,所述第一接墨件511与所述第二接墨件514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工作时墨雾从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首先与第一接墨件511接触,部分墨雾凝结在第一接墨件511上,部分墨雾直接凝结在第二接墨件514上;通过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放置第一接墨件511和第一吸墨件、第二接墨件514和第二吸墨件的配合,比只采用第一接墨件511和第一吸墨件的技术方案对墨雾凝结的大墨滴的收集更有效,从而进一步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墨雾因打印装置和打印介质的相对运动飞散在空气中,第一接墨件511的下端边缘低于第二接墨件514的下端边缘,靠近喷头组件20下表面的墨雾将提前进入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部分离喷头组件20下表面的墨雾稍远的墨雾将随着气流飞撞到第一接墨件511,经过第一接墨件511反射后进入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从而被第一吸风组件50收集。因此,第一接墨件511的下端边缘低于第二接墨件514的下端边缘比第一接墨件511的下端边缘高于或等于第二接墨件514的下端边缘的技术方案能收集更多的墨雾。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壁531及第二导风壁532,所述第二导风壁532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壁531及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之间,所述第一导风壁53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下端形成有入风口533,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上端形成有排风口534,所述入风口533与所述排风口534相连通,所述入风口533的面积大于所述排风口534的面积,所述第一导风壁531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形成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一导风壁531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上端;所述第一导风壁5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接墨槽516,所述第三接墨槽516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导风壁531上流下来的墨物;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接墨槽517,所述第四接墨槽517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上流下来的墨物。较佳地,所述第一导风壁531及第二导风壁53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处。

由于第一导风壁531及第二导风壁532、入风口533的面积大于所述排风口534的面积,因第一导风壁531和第二导风壁532形成一个倒立的喇叭状结构,第一导风壁531和第二导风壁532增加了墨雾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墨雾凝结在第一导风壁531和第二导风壁532的数量,从而减少了第一吸风组件50处理收集的墨雾的数量,提高第一吸风组件50的使用寿命,另外直接更换第一接墨件511和第二接墨件514比清理第一吸风组件50操作简单,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更低。

由于第一导风壁531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上端,墨雾从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后,墨雾将随着气流飞撞到第一导风壁531,经过第二导风壁532反射后进入入风口533。因此,第一导风壁531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上端比第一导风壁531的上端低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上端的技术方案能收集更多的墨雾。

第三接墨槽516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导风壁531上流下来的墨物,第四接墨槽517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上流下来的墨物,从而避免了墨雾凝结成的大墨滴滴落到打印介质上,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壁531及第二导风壁532,所述第二导风壁532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壁531及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之间,所述第一导风壁53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下端形成有入风口533,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导风壁532的上端形成有排风口534,所述入风口533与所述排风口534相连通,所述入风口533的面积小于所述排风口534的面积;所述排风口534处还盖设有阻挡壁535,所述阻挡壁535设置有与所述入风口533相连通的出风孔。由于入风口533的面积小于所述排风口534的面积,可以用小功率的吸风部件501在第一气流入口521形成较大吸力,实现对墨雾有效收集。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壁531及第二导风壁532、阻挡壁535还可以用一个风刀代替,通过风刀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方案的功能。风刀的吸风口相当于入风口533,风刀的出风口相当于阻挡壁535上与所述入风口533相连通的出风孔。

实施例6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横截面呈锯齿状,所述第一接墨槽51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接墨槽512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上表面处,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墨槽512之间形成有进风孔。多个进风孔方便墨雾从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多个第一接墨槽512可以有效的接住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周围墨雾凝结的大墨滴,从而避免了大墨滴滴落到打印介质上,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7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横截面呈现蜂窝状,所述第一接墨槽51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接墨槽512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墨件511的上表面处,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墨槽512之间形成有进风孔。进风孔上端的面积等于进风孔下端的面积,第一接墨槽512上端的面积等于进风孔下端的面积。

多个进风孔方便墨雾从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多个第一接墨槽512可以有效的接住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周围墨雾凝结的大墨滴,从而避免了大墨滴滴落到打印介质上,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8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导流件518,所述导流件51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相连,所述导流件51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侧壁之间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导流件51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侧壁之间形成有出风口。通过设置所述导流件518,因而可较好地将墨雾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第一接墨件511,所述第一接墨件511位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处,所述第一接墨件511设置有第一接墨槽512。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第二接墨槽515,所述第二接墨槽515用于接收从所述导流件518上流下来的墨物。

墨雾从进风口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后,墨雾将随着气流飞撞到第一接墨件511,经过第一接墨件511反射后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可以实现有效的收集墨雾。

较佳地,所述导流件518从现有技术中选择不易粘接墨物的材质,墨雾凝结在导流件518形成大墨滴,大墨滴顺着导流件518流入第二接墨槽515内,从而避免了大墨滴滴落到打印介质上,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9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导流件518,所述导流件51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侧壁相连,所述导流件51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之间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导流件518的上端与所述喷头组件20之间形成有出风口。通过设置所述导流件518,因而可较好地将墨雾排出。

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第一接墨件511及第二接墨槽515,所述第一接墨件511位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处,所述第一接墨件511设置有第一接墨槽51。所述第二接墨槽515用于接收从所述导流件518上流下来的墨物。墨雾从进风口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后,墨雾将随着气流飞撞到导流件518,经过导流件518反射后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可以实现有效的收集墨雾。

墨雾从进风口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后,墨雾将随着气流飞撞到导流件518,经过导流件518反射后再撞到第一接墨件511,经过第一接墨件511反射后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更多的墨雾将在导流件518和第一接墨件511上凝结成大墨滴,从而减少了第一吸风组件50处理收集的墨雾的数量,提高第一吸风组件50的使用寿命。

导流件518从现有技术中选择不易粘接墨物的材质,墨雾凝结在导流件518形成大墨滴,大墨滴顺着导流件518流入第二接墨槽515内,从而避免了大墨滴滴落到打印介质上,避免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提高了打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10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还包括第二吸墨件54,所述第二吸墨件54盖设在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的吸风口502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吸墨件54可以是海绵或无纺布等,其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墨雾经过第二吸墨件54从第一吸风组件的吸风口502进入第一吸风组件50,从而减少了第一吸风组件50处理收集的墨雾的数量,提高第一吸风组件5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11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其包括如实施例1至10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打印装置,由于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与实施例1至10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也具备相同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打印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通过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抽吸喷头组件20喷墨时形成的墨雾及墨雾经过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固化后形成的墨雾粉尘,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墨雾飞散到在需要该喷头组件20的喷嘴喷出的墨滴打印的位置之外的区域,以致影响打印产品的着色准确性的问题。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位于所述喷头组件20与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的吸风口之间,所述喷头组件20喷墨产生的墨雾能够快速地被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固化,因而即使有墨雾掉落至打印介质上,也较容易清除,避免墨雾粘接至所述打印介质上,而且,由于所述墨雾先通过所述第一固化光源组件30固化,然后再由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抽吸,因而较好地避免墨雾未经固化直接被吸入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内时,所述第一吸风组件50的吸风口较容易聚集大量墨滴,以致容易掉落至打印介质上的问题,因而提高了打印产品品质

以上举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此外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对象。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