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2315发布日期:2019-07-24 09:5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机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印刷机辊。



背景技术:

辊式印刷机的印刷效率较高,应用广泛,先有的辊式印刷机在印刷时先将印刷辊的一侧浸入油墨中,油墨会附着在印刷辊的外周面上,随着印刷辊的转动将油墨印刷至面料上,为了保证印刷质量,先有在印刷时会通过刚性的压辊将面料压紧在印刷辊上。

现有的印刷辊在印刷过程中,一些残留的杂质堆积在印刷辊的橡胶表面,其中一些残留物可以用水或溶剂清洁掉,但仍有少量杂质存留在橡胶表面的微孔底部。这些残留物在孔内长时间堆积,在印刷压力和热量的作用下,最终使印刷辊表面失去微孔性而发生釉化,如果釉化不能及时处理,釉化层会越来越厚,导致印刷辊表面积大大减少,对油墨和润版液的转移性能变差,导致印刷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印刷机辊,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现现有的印刷辊在印刷过程中一些残留的杂质堆积在印刷辊的微孔中,导致印刷辊表面发生釉化的现象,进而导致印刷困难的现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印刷机辊,包括外辊体和内辊体;所述外辊体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外辊体内插接有内辊体;所述外辊体的内腔壁上均匀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内辊体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转动板,且转动板转动插接在转动槽内,且转动槽的宽度大于转动板的宽度;所述转动槽内部一侧均设置有弹性密封囊,且弹性密封囊位于转动板的侧面;所述外辊体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微孔,且微孔的底端设置有导气腔;所述导气腔通过导气软管与弹性密封囊连接;工作时,将内辊体插接到外辊体内部空腔内,再通过转动板插接在转动槽内,当内辊体转动时,会通过转动板带动外辊体转动,进而外辊体上均匀涂抹的油墨会印刷在面料上,当面料印刷完成后,内辊体停止转动,因转动槽的宽度大于转动板的宽度,进而外辊体会因自身的惯性继续转动,进而停止转动的转动板会挤压转动槽侧面设置的弹性密封囊,弹性密封囊通过弹性橡胶膜热压合而形成,且内部形成空腔,当弹性密封囊被挤压时,弹性密封囊内的气体会通过导气软管进入到导气腔,因微孔底端设置有导气腔,且外辊体由橡胶材质组成,随着导气腔内气体的增加,导气腔内的气体会推动微孔的底端壁向上凸起,进而将外辊体在印刷过程中,残留在外辊体外表面上开设的微孔内的杂质推出微孔内,便于对微孔内的残留物进行清洁,防止残留物在微孔内长时间堆积,使外辊体的表面发生釉化的现象,进而影响印刷机辊对油墨和润版液转移,提高印刷机辊的印刷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微孔的底端壁的厚度小于微孔的两侧壁的厚度;所述导气腔的底端面设置有弹性导气膜,且弹性导气膜的厚度大于微孔的底端壁的厚度;工作时,当弹性密封囊被挤压后,弹性密封囊内的气体进入到导气腔内,因设置的微孔的底端壁的厚度小于微孔的两侧壁的厚度,随着气体进入到导气腔内,微孔的底端壁率先向上凸起,进而带动微孔的两侧壁发生弧形弯曲,便于微孔在气体的压力下发生快速变形;当微孔变形时,防止堆积在微孔内的杂物会挤压在微孔的两侧面,影响微孔内垃圾的排出效果;因弹性导气膜的厚度大于微孔的底端壁的厚度,当导气腔内的气体过大时,气体的压力会挤压弹性导气膜,使弹性导气膜发生变形,防止气体的压力过大,导致微孔的底端壁发生破裂现象。

优选的,所述弹性导气膜设置在转动槽的顶壁上,且弹性导气膜位于弹性密封囊的正上方;所述弹性密封囊的内腔一侧面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摆动杆,且固定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摆动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与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通过扭簧铰接;所述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的端部铰接有铰接杆,且铰接杆与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拉簧,且铰接杆与弹性密封囊的内腔另一侧面接触;工作时,因弹性密封囊通过弹性橡胶膜热压合而形成,且内部形成空腔,便于固定杆、第一摆动杆、第二摆动杆和铰接杆的连接,当弹性密封囊被挤压后,弹性密封囊内侧面设置的铰接杆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会带动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向上摆动,随着第一摆动杆的向上摆动,第一摆动杆会将弹性密封囊向上顶起,因弹性导气膜位于弹性密封囊的正上方,随着第一摆动杆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摆动,进而将弹性导气膜向上顶起,随着弹性导气膜的向上顶起,弹性导气膜内的气体会快速推动微孔底端部向上凸起,进而加快微孔的凸起速度,防止杂物在微孔内发生结块现象;因固定杆的两端与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通过扭簧铰接,当弹性密封囊脱离挤压后,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在扭簧恢复力下,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向下摆动,将弹性密封囊展平,进而入弹性密封气囊将导气腔内的气体抽出,进而使微孔恢复变形;当转动板转动带动外辊体转动时,弹性密封囊内设置的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对外辊体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外辊体在受到外界挤压力时,因外辊体内均匀开设转动槽,导致外辊体变形过大。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设置为弹性金属材料,且转动板的侧面设置有弹性插接柱;所述转动槽的另一侧均匀设置有弹性气囊,且弹性气囊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弹性插接柱的端部与弹性气囊侧面接触;工作时,当转动板转动时,转动板侧面设置的弹性插接柱会跟随转动板一起转动,因转动槽内部侧面设置有弹性气囊,当转动板转动时,会带动弹性插接柱插接到弹性气囊内,弹性气囊内缓冲弹簧会被压缩,进而对转动板在推动外辊体转动时,对外辊体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转动板的撞击,影响外辊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当转动板停止转动时,弹性气囊内的缓冲弹簧的恢复力会推动外辊体转动,进而提高转动板对弹性密封囊的快速压缩,防止外辊体的惯性力过小,进而影响转动板对弹性密封囊的挤压效果;设置的转动板为弹性金属材料,减小转动槽与转动板的转动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微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刺,且凸起刺为弹性橡胶材质;所述凸起刺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凸起刺的顶端部倾斜向下设置;工作时,因微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刺,且凸起刺设置为弧形结构,当外辊体在印刷时,墨汁或杂物会附落在微孔内设置的弧形结构的凸起刺表面,当印刷完成后,随着弹性密封囊内的气体进入到导气腔内,导气腔内的气体会推动微孔的底端壁向外辊体的表面突出,微孔内设置的弹性橡胶材质的凸起刺会因气压的作用力,进而使弧形结构的凸起刺发生翘起现象,使凸起刺表面的墨汁或杂物能够快速清理,防止杂物堆积在微孔内,影响微孔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外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滑动腔和第二密封滑动腔,且第一密封滑动腔内设置有插接凸起板;所述第二密封滑动腔内滑动设置有插接板,且插接板内设置有插接凹槽;所述第二滑动密封腔端部开设有导气槽,且导气槽与弹性气囊连接;工作时,当转动板带动弹性插接柱挤压弹性气囊时,弹性气囊内的气体会通过导气槽进入到第二密封滑动腔内,随着第二密封滑动腔内气体的进入,气体会推动插接板向着第二密封滑动腔外侧移动,使插接板上的插接凹槽插接到插接凸起板的顶端,使插接凸起板和插接板能够连接,设置的插接凸起板个插接板为金属材质,防止外辊体在印刷时,因外界的压力过大,影响外辊体内部的稳定性和硬度,防止外辊体压力变形量过大,影响外辊体印刷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转动板和弹性密封囊,当外辊体因惯性转动时,转动板会挤压弹性密封囊,弹性密封囊内的气体通入导气腔内,导气腔内的气体会推动微孔的底端壁向上凸起,进而将外辊体在印刷过程中,残留在外辊体外表面上开设的微孔内的杂质推出微孔内,便于对微孔内的残留物进行清洁,防止残留物在微孔内长时间堆积,使外辊体的表面发生釉化的现象,进而影响印刷机辊对油墨和润版液转移,提高印刷机辊的印刷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弹性气囊内的缓冲弹簧的恢复力会推动外辊体转动,进而提高转动板对弹性密封囊的快速压缩,防止外辊体的惯性力过小,进而影响转动板对弹性密封囊的挤压效果;设置的转动板为弹性金属材料,减小转动槽与转动板的转动摩擦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辊体与内辊体的插接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弹性插接柱与弹性气囊连接结构图;

图7是插接凸起板和插接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外辊体1、转动槽11、微孔12、凸起刺121、导气腔13、弹性导气膜14、第一密封滑动腔15、第二密封滑动腔16、导气槽17、内辊体2、转动板3、弹性密封囊4、导气软管5、固定杆6、第一摆动杆7、第二摆动杆8、扭簧9、铰接杆10、拉簧101、弹性插接柱102、弹性气囊103、缓冲弹簧104、插接凸起板105、插接板106、插接凹槽107。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7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印刷机辊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印刷机辊,包括外辊体1和内辊体2;所述外辊体1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外辊体1内插接有内辊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辊体1的内腔壁上均匀开设有转动槽11;所述内辊体2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转动板3,且转动板3转动插接在转动槽11内,且转动槽11的宽度大于转动板3的宽度;所述转动槽11内部一侧均设置有弹性密封囊4,且弹性密封囊4位于转动板3的侧面;所述外辊体1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微孔12,且微孔12的底端设置有导气腔13;所述导气腔13通过导气软管5与弹性密封囊4连接;工作时,将内辊体2插接到外辊体1内部空腔内,再通过转动板3插接在转动槽11内,当内辊体2转动时,会通过转动板3带动外辊体1转动,进而外辊体1上均匀涂抹的油墨会印刷在面料上,当面料印刷完成后,内辊体2停止转动,因转动槽11的宽度大于转动板3的宽度,进而外辊体1会因自身的惯性继续转动,进而停止转动的转动板3会挤压转动槽11侧面设置的弹性密封囊4,当弹性密封囊4被挤压时,弹性密封囊4内的气体会通过导气软管5进入到导气腔13,因微孔12底端设置有导气腔13,且外辊体1由橡胶材质组成,随着导气腔13内气体的增加,导气腔13内的气体会推动微孔12的底端壁向上凸起,进而将外辊体1在印刷过程中,残留在外辊体1外表面上开设的微孔12内的杂质推出微孔12内,便于对微孔12内的残留物进行清洁,防止残留物在微孔12内长时间堆积,使外辊体1的表面发生釉化的现象,进而影响印刷机辊对油墨和润版液转移,提高印刷机辊的印刷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微孔12的底端壁的厚度小于微孔12的两侧壁的厚度;所述导气腔13的底端面设置有弹性导气膜14,且弹性导气膜14的厚度大于微孔12的底端壁的厚度;工作时,当弹性密封囊4被挤压后,弹性密封囊4内的气体进入到导气腔13内,因设置的微孔12的底端壁的厚度小于微孔12的两侧壁的厚度,随着气体进入到导气腔13内,微孔12的底端壁率先向上凸起,进而带动微孔12的两侧壁发生弧形弯曲,便于微孔12在气体的压力下发生快速变形;当微孔12变形时,防止堆积在微孔12内的杂物会挤压在微孔12的两侧面,影响微孔12内垃圾的排出效果;因弹性导气膜14的厚度大于微孔12的底端壁的厚度,当导气腔13内的气体过大时,气体的压力会挤压弹性导气膜14,使弹性导气膜14发生变形,防止气体的压力过大,导致微孔12的底端壁发生破裂现象。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弹性导气膜14设置在转动槽11的顶壁上,且弹性导气膜14位于弹性密封囊4的正上方;所述弹性密封囊4的内腔一侧面设置有固定杆6,且固定杆6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摆动杆7,且固定杆6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摆动杆8;所述固定杆6的两端与第一摆动杆7和第二摆动杆8通过扭簧9铰接;所述第一摆动杆7和第二摆动杆8的端部铰接有铰接杆10,且铰接杆10与固定杆6之间连接有拉簧101,且铰接杆10与弹性密封囊4的内腔另一侧面接触;工作时,弹性密封囊4通过弹性橡胶膜热压合而形成,且内部形成空腔,便于固定杆6、第一摆动杆7、第二摆动杆8和铰接杆10的连接,当弹性密封囊4被挤压后,弹性密封囊4内侧面设置的铰接杆10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会带动第一摆动杆7和第二摆动杆8向上摆动,随着第一摆动杆7的向上摆动,第一摆动杆7会将弹性密封囊4向上顶起,因弹性导气膜14位于弹性密封囊4的正上方,随着第一摆动杆7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摆动,进而将弹性导气膜14向上顶起,随着弹性导气膜14的向上顶起,弹性导气膜14内的气体会快速推动微孔12底端部向上凸起,进而加快微孔12的凸起速度,防止杂物在微孔12内发生结块现象;因固定杆6的两端与第一摆动杆7和第二摆动杆8通过扭簧9铰接,当弹性密封囊4脱离挤压后,第一摆动杆7和第二摆动杆8在扭簧9恢复力下,第一摆动杆7和第二摆动杆8向下摆动,将弹性密封囊4展平,进而入弹性密封气囊将导气腔13内的气体抽出,进而使微孔12恢复变形;当转动板3转动带动外辊体1转动时,弹性密封囊4内设置的第一摆动杆7和第二摆动杆8对外辊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外辊体1在受到外界挤压力时,因外辊体1内均匀开设转动槽11,导致外辊体1变形过大。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转动板3设置为弹性金属材料,且转动板3的侧面设置有弹性插接柱102;所述转动槽11的另一侧均匀设置有弹性气囊103,且弹性气囊103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04;所述弹性插接柱102的端部与弹性气囊103侧面接触;工作时,当转动板3转动时,转动板3侧面设置的弹性插接柱102会跟随转动板3一起转动,因转动槽11内部侧面设置有弹性气囊103,当转动板3转动时,会带动弹性插接柱102插接到弹性气囊103内,弹性气囊103内缓冲弹簧104会被压缩,进而对转动板3在推动外辊体1转动时,对外辊体1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转动板3的撞击,影响外辊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当转动板3停止转动时,弹性气囊103内的缓冲弹簧104的恢复力会推动外辊体1转动,进而提高转动板3对弹性密封囊4的快速压缩,防止外辊体1的惯性力过小,进而影响转动板3对弹性密封囊4的挤压效果;设置的转动板3为弹性金属材料,减小转动槽11与转动板3的转动摩擦力。

如图4所示,所述微孔12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刺121,且凸起刺121为弹性橡胶材质;所述凸起刺121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凸起刺121的顶端部倾斜向下设置;工作时,因微孔12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刺121,且凸起刺121设置为弧形结构,当外辊体1在印刷时,墨汁或杂物会附落在微孔12内设置的弧形结构的凸起刺121表面,当印刷完成后,随着弹性密封囊4内的气体进入到导气腔13内,导气腔13内的气体会推动微孔12的底端壁向外辊体1的表面突出,微孔12内设置的弹性橡胶材质的凸起刺121会因气压的作用力,进而使弧形结构的凸起刺121发生翘起现象,使凸起刺121表面的墨汁或杂物能够快速清理,防止杂物堆积在微孔12内,影响微孔12的使用。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转动槽11的两侧外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滑动腔15和第二密封滑动腔16,且第一密封滑动腔15内设置有插接凸起板105;所述第二密封滑动腔16内滑动设置有插接板106,且插接板106内设置有插接凹槽107;所述第二滑动密封腔端部开设有导气槽17,且导气槽17与弹性气囊103连接;工作时,当转动板3带动弹性插接柱102挤压弹性气囊103时,弹性气囊103内的气体会通过导气槽17进入到第二密封滑动腔16内,随着第二密封滑动腔16内气体的进入,气体会推动插接板106向着第二密封滑动腔16外侧移动,使插接板106上的插接凹槽107插接到插接凸起板105的顶端,使插接凸起板105和插接板106能够连接,设置的插接凸起板105个插接板106为金属材质,防止外辊体1在印刷时,因外界的压力过大,影响外辊体1内部的稳定性和硬度,防止外辊体1压力变形量过大,影响外辊体1印刷的效果。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将内辊体2插接到外辊体1内部空腔内,再通过转动板3插接在转动槽11内,当内辊体2转动时,会通过转动板3带动外辊体1转动,进而外辊体1上均匀涂抹的油墨会印刷在面料上,当面料印刷完成后,内辊体2停止转动,因转动槽11的宽度大于转动板3的宽度,进而外辊体1会因自身的惯性继续转动,进而停止转动的转动板3会挤压转动槽11侧面设置的弹性密封囊4,当弹性密封囊4被挤压时,弹性密封囊4内的气体会通过导气软管5进入到导气腔13,因微孔12底端设置有导气腔13,随着导气腔13内气体的增加,导气腔13内的气体会推动微孔12的底端壁向上凸起,进而将外辊体1在印刷过程中,残留在外辊体1外表面上开设的微孔12内的杂质推出微孔12内。便于对微孔12内的残留物进行清洁,防止残留物在微孔12内长时间堆积,使外辊体1的表面发生釉化的现象,进而影响印刷机辊对油墨和润版液转移,提高印刷机辊的印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