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3943发布日期:2019-09-21 02:0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带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带印刷装置的盒安装部并借助带印刷装置以用于印刷的带盒。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带盒的带印刷装置(带打印机),已知具备如下部分的装置:收纳各种部件的主体壳体;用于装卸自如地安装带盒的盒安装部;以及在盒安装部的内壁上排列的多个光斩波器(Photointerrupter)等光学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带盒上,在侧面部安装有用于识别印刷用带或印刷用墨的规格的规格显示贴。并且,带印刷装置的多个光斩波器(光学传感器)被配设成在将该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与规格显示贴对置,对在形成于规格显示贴的规格显示部上是否印刷有黑墨进行检测,并基于该检测结果来识别上述规格。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2475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对于这种带印刷装置,不得不在带盒与盒安装部之间设置制造公差上的游隙。其结果是,有时所安装的带盒的位置以该公差的量发生偏移。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各光斩波器(光学传感器)与在带盒上设置的规格显示部(规格显示贴)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每次安装时都偏移,规格显示部的位置从用于使各光斩波器进行检测的最佳位置偏移。由此,各光斩波器的检测能力下降,存在无法正确地识别出上述规格的担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和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关于本应用例的带盒,其相对于具备检测部的带印刷装置在装卸方向上装卸,所述检测部向配设于所述带盒的被检测部照射检测光而从所述被检测部读取所述带盒的类别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盒具备:所述被检测部,其配设于顺着所述装卸方向的壁面上;和嵌合部,其从安装方向里侧的壁面起进行配设,所述被检测部被配设于在沿着所述嵌合部安装所述带盒时与所述检测部对置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通过沿着嵌合部将带盒安装于带印刷装置,由此使得带盒和支座一体化,检测部的位置相对于被检测部的位置被定位。通过与该安装相伴的定位,能够使检测部与被检测部的位置关系成为最佳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安装了带盒的情况下,以与在该带盒的顺着安装方向的壁面上配设的被检测部对置的方式配设有检测部,因此能够缩短被检测部和检测部之间的距离,能够不容易受到带盒与支座的位置偏移的影响。即,能够维持检测部与被检测部的最佳的位置关系。这样,能够使检测部与被检测部的位置关系成为最佳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维持该最佳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提高检测部的检测能力,从而能够正确地读取带盒的类别信息。

并且,在此,被检测部相当于前述的背景技术中的规格显示部(规格显示贴)。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带盒中,优选的是,所述被检测部具备比特构成部。

根据本应用例,通过使用比特构成部,能够容易地构成带盒的识别信息。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带盒中,优选的是,所述比特构成部被配置成矩阵状。

根据本应用例,通过将比特构成部配置成矩阵状,能够以有限的空间构成更多的带盒的识别信息。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带盒中,优选的是,所述被检测部通过配设于所述比特构成部的识别部的组合构成所述类别信息。

根据本应用例,通过配设于比特构成部的识别部的组合来构成带盒的类别信息,由此能够容易地以有限的空间构成更多的带盒的识别信息。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带盒中,优选的是,所述被检测部被粘贴于所述壁面上。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使用可粘贴的例如贴等来形成被检测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被检测部配设于壁面。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带盒中,优选的是,所述被检测部被描绘于所述壁面上。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在壁面上直接形成被检测部,从而能够通过部件的削减或粘贴等的工时削减等来实现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2的(a)是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主视图,(d)是后视图,(e)是左侧视图,(f)是右侧视图。

图3的(a)是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俯视立体图,(b)是仰视立体图。

图4的(a)是沿图2的(a)中的A-A线的剖视图,(b)是沿图2的(a)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带印刷装置的盒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6的(a)是示出带印刷装置的图案读取部周围的俯视图,(b)是立体图。

图7的(a)是示出带印刷装置的传感器单元的立体图,(b)是主视图,(c)是沿A-A′线的剖视图,(d)是传感器支座的背面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开闭盖的立体图。

图9的(a)是上壳体和除去了上壳体的状态下的带盒的俯视图,(b)是上壳体的背视图。

图10的(a)是压辊驱动轴和压辊的放大剖视图,(b)是其花键卡合部分的放大图。

图11的(a)是盒安装部的立体图,(b)是基座凸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图12的(a)是带盒的从背面右侧观察的放大立体图,(b)是从背面左侧观察的放大立体图,(c)是芯凹部周围的放大俯视图。

图13的(a)是带盒相对于盒安装部未安装的状态下的剖视图,(b)是安装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4的(a)是带盒相对于盒安装部未安装的状态下的剖视图,(b)是安装状态下的剖视图(第1变形例)。

图15的(a)是带盒相对于盒安装部未安装的状态下的剖视图,(b)是安装状态下的剖视图(第2变形例)。

图16是示出带盒中的被检测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被检测部中的识别部的组合例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被检测部中的识别部的组合例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被检测部中的识别部的组合例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被检测部中的识别部的组合例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被检测部中的识别部的组合例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被检测部中的识别部的组合例的俯视图。

图23是示出被检测部中的识别部的组合例的俯视图。

图24是示出被检测部中的识别部的组合例的俯视图。

图25是示出识别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带印刷装置;3:装置壳体;5:盒安装部;7:开闭盖;21:印刷头;23:印刷机构部;25:带输送机构部;31:安装基座;40:基座凸部;41:底座部;42:识别凸部;45:压辊驱动轴;48:固定支承轴;49:花键驱动轴;59:作为检测部的图案读取部;100:带盒;102:印刷带;104:带芯;106:带卷;110:墨带;120:压辊;130:盒壳体;143:作为被检测部的类别读取贴;145:比特构成部;147:识别部;150:下壳体;152:上壳体;192:芯轴部;240:辊基体;244:作为嵌合部的花键毂部;244a:花键槽;260:芯凹部;262:凹陷部;264:识别凹部;274:花键轴部;274a:花键齿;280:切口开口部;282:凸部主体;286:舌片;290:嵌合凸部;292:嵌合凹部;300:盒检测部;302、302A:被动作部件;304:开关主体;310:轴状部;312:舌状部;400:传感器单元;409:光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和安装有该带盒的带印刷装置进行说明。该带印刷装置一边从所安装的带盒送出印刷带和墨带一边进行印刷,并切断印刷带的印刷完成部分,制成标签(带片)。

[带印刷装置的概要]

图1是带印刷装置和安装于该带印刷装置的带盒的外观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带印刷装置1具有:构成外壳的装置壳体3;盒安装部5,带盒100装拆自如地安装于该盒安装部5;以及开闭盖7,其对盒安装部5进行开闭。在装置壳体3的上表面,在里侧设有盒安装部5,在中央设有显示器11,在近前侧设有键盘13。在开闭盖7附近设有手指勾挂用的凹入部15,开闭盖7以通过该凹入部15而跳起的方式打开。并且,在装置壳体3的侧面(左侧面)设有用于排出印刷带102的纵向较长的带排出口17。

此外,带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机构部23,其具有立起设置在盒安装部5中的印刷头21;带输送机构部25,其内置于盒安装部5的背侧空间内;以及带切断机构部27,其内置于带排出口17附近。

用户在从键盘13输入印刷信息并通过显示器11确认了印刷信息后,通过键操作来执行印刷。当指令进行印刷时,带输送机构部25被驱动而使印刷带102和墨带110并行,并通过印刷机构部23对它们进行基于热转印而实现的印刷。通过该印刷输送将印刷带102从带排出口17排出,当印刷完成时,带切断机构部27被驱动而将印刷带102的印刷完成部分切掉。

[带盒的概要]

如图2和图9所示,带盒100具有:带卷106,其是将印刷带102卷绕于带芯104而成的;和墨带卷114,其是将墨带110卷绕于送出芯112而成的。此外,带盒100具备:卷取芯116,其卷取使用后的墨带110;和压辊120(按压体),印刷头21隔着墨带110和印刷带102抵接于该压辊120,并且该压辊120输送印刷带102和墨带110。而且,带盒100还具有收纳有这些带卷106、墨带卷114、卷取芯116和压辊120的盒壳体130。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0具有外壳被盒壳体130覆盖的所谓的壳结构。

此外,在带盒100中,在盒壳体130上形成有插入开口134,该插入开口134用于在将带盒100安装于带印刷装置1时供印刷头21插入。另外,带盒100具有带送出口138,该带送出口138形成于盒壳体130,将印刷带102送出。并且,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带卷106被突出设置于盒壳体130的内侧的圆筒状的芯轴部192支承成旋转自如(参照图4)。

当压辊120和卷取芯116被上述的带输送机构部25驱动时,印刷带102被从带芯104送出,墨带110被从送出芯112送出。被送出的印刷带102和墨带110在压辊120部分处并行,并借助印刷头21进行印刷。进行了印刷的印刷带102的送出端部(印刷完成部分)被从带送出口138朝向带排出口17送出。另一方面,墨带110环绕插入开口134的周壁部分并被卷取于卷取芯116。另外,对应于印刷带102的带宽,准备了厚度不同的多种带盒100。

[带印刷装置的详细情况]

如图1和图5所示,盒安装部5形成为与带盒100的平面形状互补的平面形状,并且以具有与可安装的多种带盒100中最大厚度的带盒100相对应的深度的方式凹入形成。该情况下,构成盒安装部5的底板部的安装基座31和侧板部33通过树脂等一体地形成(成型)。在盒安装部5与上述带排出口17之间形成有缝隙状的带排出路径35,在该部分内置有上述的带切断机构部27。

在盒安装部5的安装基座31上立起设置有作为识别构件的基座凸部40,在带盒100被安装时,该带盒100的芯轴部192(参照图4)的内周部嵌合于所述基座凸部40。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基座凸部40具有:立起设置在安装基座31上的圆形的底座部41;和立起设置在底座部41上的识别凸部42。

另外,在安装基座31上立起设置有下述部件:印刷头21,其被头罩43覆盖;压辊驱动轴45,其驱动压辊120旋转;以及卷取驱动轴47,其驱动卷取芯116旋转。此外,在位于卷取驱动轴47附近的安装基座31上设有下述部件:带检测部51,其检测印刷带102的类别(属性信息);和芯解除部53,其解除送出芯112和卷取芯116的旋转止动。

而且,在安装基座31,在对角位置上设置有一对小突起55,此外还设置有一对卡挂片57,该一对卡挂片57卡挂所安装的带盒100的中间部。另一方面,在安装基座31的背侧空间内置有上述的带输送机构部25,该带输送机构部25具有使压辊驱动轴45和卷取驱动轴47旋转的马达和齿轮列(都省略图示)。带输送机构部25通过齿轮列进行动力分配,使压辊驱动轴45和卷取驱动轴47同步旋转。

另一方面,在盒安装部5的侧板部33(近前侧)上配设有作为检测部的图案读取部59,该图案读取部59读取在带盒100的侧面上设置的作为被检测部的类别读取贴143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带检测部51检测(识别)收纳于带盒100中的印刷带102的带宽,该图案读取部59识别除了带宽之外的带盒100的类别信息(所收纳的印刷带102的带色或材质、所收纳的墨带110的墨带色等)。在后面详细叙述图案读取部59和类别读取贴143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的详情。

印刷机构部23具有:由热敏头构成的印刷头21;头支承框架61,其支承印刷头21并使印刷头21转动;头释放机构(省略图示),其经由头支承框架61使印刷头21在印刷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转动;以及头罩43,其覆盖印刷头21(和头支承框架61)。

头释放机构与上述开闭盖7的开闭联动地动作,与开闭盖7的关闭动作联动地使印刷头21向印刷位置移动(转动),并与打开动作联动地使印刷头21向退避位置移动(转动)。移动到印刷位置的印刷头21隔着墨带110和印刷带102与带盒100的压辊120抵接,移动到退避位置的印刷头21从压辊120离开。由此,在拆装带盒100时,防止了印刷带102和墨带110对印刷头21的干涉。

印刷头21上设置有多个发热元件,多个发热元件排列设置在与压辊120的轴向相同的方向上。并且,通过印刷带102和墨带110的输送、以及对多个发热元件的选择性的驱动来进行印刷。头罩43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并与上述的安装基座31(盒安装部5)形成(成型)为一体。此外,头罩43从安装基座31垂直地突出,在其内侧允许印刷头21转动。

带检测部51由多个微动开关51a构成,且选择性地与后述的带盒100的被检测部180(参照图3)卡合,检测出印刷带102的带宽、带色和材质等的类别。然后,根据该检测结果来控制印刷头21和带输送机构部25的驱动。

芯解除部53由送出芯112用和卷取芯116用的2个解除销53a构成。详细情况后面叙述,在盒壳体130上设置有旋转止动钩206,该旋转止动钩206分别卡挂于送出芯112和卷取芯116(参照图9)。在安装带盒100时,解除销53a与这些旋转止动钩206卡合,使得送出芯112和卷取芯116的旋转止动被解除。

压辊驱动轴45具有:固定支承轴48,其被设置成贯穿插入压辊120中;和花键形状的花键驱动轴49(驱动轴),其被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固定支承轴48的基部(参照图5和图10)。带输送机构部25的旋转动力被传递至该花键驱动轴49,进而被从花键驱动轴49传递至压辊120(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同样,卷取驱动轴47具有固定轴47a和花键形状的可动轴47b,可动轴47b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固定轴47a。该情况下,带输送机构部25的旋转动力也被传递至可动轴47b,进而被从可动轴47b传递至卷取芯116。

在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芯轴部192(后述的芯凹部260)卡合于基座凸部40(参照图13),压辊120卡合于压辊驱动轴45,而且,卷取芯116卡合于卷取驱动轴47。然后,在将开闭盖7关闭时,印刷头21转动,夹着印刷带102和墨带110与压辊120抵接,带印刷装置1成为印刷待机状态。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开闭盖7经由设置于背侧的铰链部71而转动自如地、即开闭自如地安装于装置壳体3上。开闭盖7具有开闭盖主体73和观察窗75,该观察窗75设置于开闭盖主体73的中央。此外,开闭盖7具有:一对轴支承片77,它们突出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铰链部71;和动作杆79,其突出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使印刷头21转动。开闭盖7还具有:2个压入突起81,它们突出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用于将带盒100压入;和压下突起83,其突出设置在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用于使内置的盖关闭检测开关(省略图示)动作(接通)。

观察窗75形成为横向较长并由与开闭盖主体73分体的透明(相对于可见光透明)的树脂构成。透过该观察窗75能够目视确认安装于盒安装部5的带盒100(印刷带102的类别和带余量)。此外,一对轴支承片77、动作杆79、2个压入突起81及压下突起83、以及开闭盖主体73由树脂一体地形成(成型)。

动作杆79从开闭盖主体73的背面大幅地突出,伴随着开闭盖7的关闭而插入于盒安装部5的侧方处设置的狭缝开口87中。插入于狭缝开口87中的动作杆79使上述的头释放机构动作,从而使印刷头21朝向压辊120转动。同样,压下突起83随着开闭盖7的关闭而插入与狭缝开口87相邻的矩形开口91中,从而使盖关闭检测开关接通。

一个压入突起81与带盒100的压辊120的附近位置对应,另一个压入突起81与上述的带检测部51的正上方位置对应。当关闭开闭盖7时,2个压入突起81将带盒100压入而使带盒100落座于盒安装部5的安装基座31,同时防止带盒100浮起。

[带盒的详细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和图9,对带盒100详细地进行说明。并且,在带盒100的说明中,以图1为例,将带盒100的上表面即安装方向近前的面称作“正面”,将相反侧的安装方向里侧的面称作“背面”,将左侧的侧面称作“左侧面”,将右侧的侧面称作“右侧面”,将上侧的圆弧状的侧面称作“末端面”,并将下侧的侧面称作“基端面”。

如上所述,带盒100具有盒壳体130、和收纳于该盒壳体130中的带卷106、墨带卷114、卷取芯116以及压辊120(参照图9)。另外,带盒100具有:插入开口134,其形成于盒壳体130;带送出口138,其在压辊120附近形成于左侧面;以及类别显示贴141(参照图1),其遍及收纳有带卷106的部位的正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地进行粘贴。在类别显示贴141上,在正面和左侧面这两处部位显示有所收纳的印刷带102的带宽、带色和材质等(属性信息的一部分)。

盒壳体130是构成带盒100的外廓的结构(壳结构),呈现出右侧面的基端侧稍微突出的、在俯视观察时为“L”字状的外观。在正背方向上,盒壳体130具有:下壳体150,其在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处于里侧;和上壳体152,其在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处于近前侧。实施方式的盒壳体130的上壳体152由透明树脂的成型品构成,下壳体150由不透明树脂的成型品构成。

上壳体152由顶壁部156和上周壁部158一体地形成(成型),其中,所述顶壁部156构成盒壳体130的正面,所述上周壁部158垂直设置于顶壁部156的周缘部。此外,下壳体150由下述部分一体地形成(成型):底壁部160,其构成盒壳体130的背面;下周壁162,其立起设置在底壁部160的周缘部;以及开口周壁部164,其立起设置于底壁部160,以划分出上述的插入开口134。

在上壳体152中的上周壁部158的下端面上,以适当的间隔设置有多个接合销170,另一方面,在下壳体150的下周壁162上,与该多个接合销170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接合孔172(参照图9)。通过下述方式来组装带盒100:在设置了带卷106、墨带卷114等构成部件后,以将多个接合销170压入多个接合孔172中的方式使上壳体152与下壳体150接合。另外,考虑到成型的容易性而使各个接合孔172成为贯穿孔。

另一方面,在下壳体15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设有一对卡挂支承部174,这一对卡挂支承部174与上述的一对卡挂片57卡挂(参照图2的(e)、(f)和图3的(b))。通过将盒安装部5侧的一对卡挂片57卡挂于所安装的带盒100的一对卡挂支承部174,由此防止了带盒100的浮起。此外,在下壳体150的背面设置有嵌合小孔176,该嵌合小孔176供上述的一对小突起55以具有少许裕量的方式嵌合(参照图3的(b))。通过将盒安装部5侧的一对小突起55嵌合于所安装的带盒100的一对嵌合小孔176,由此实现了带盒100在安装基座31上的简单的定位。

而且,在下壳体150的背面设置有带被检测部180,该带被检测部180位于基端面侧的左角部(从正面侧观察为右角部),并与上述的带检测部51对应(参照图3的(b))。带被检测部180由与带检测部51的多个微动开关51a对应的部分构成,根据设置于该部分的接受孔180a的有无而得到多个比特图案。即,该比特图案与上述印刷带102的类别对应。

而且,带盒100具备:类别显示贴141,其遍及收纳有带卷106的部位的正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地进行粘贴(参照图1);和作为被检测部的类别读取贴143,其被粘贴于盒壳体130的下壳体150的基端面150a上(参照图2的(c)和图3)。

在类别显示贴141上显示有带盒100的类别信息(所收纳的印刷带102的带宽、带色、材质等)。

另一方面,在作为被检测部的类别读取贴143上设有比特构成部145,在该比特构成部145上配置有识别部147,所述识别部147构成了表示带盒100的类别信息(所收纳的印刷带102的带色、材质、所收纳的墨带110的墨带色等)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参照图16)。并且,在后面叙述比特构成部145和构成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的识别部147的详情。

并且,如图2的(c)和图3所示,在下壳体150的基端面150可以形成有用于粘贴上述类别读取贴143的读取贴粘贴部175。读取贴粘贴部175是相对于基端面150a以成为与类别读取贴143的厚度对应的量(或者厚度以上)的深度的方式凹陷设置长方形形状的凹部而成的。通过读取贴粘贴部175,使得类别读取贴143不从基端面150a突出。

另外,如图9所示,在盒壳体130内的上侧空间(末端面侧)中,大范围地构成有收纳带卷106的带收纳区域190。在带收纳区域190的中央立起设置有芯轴部192,该芯轴部192一体地形成(成型)于下壳体150。芯轴部192形成为带阶梯的圆筒状,带卷106(带芯104)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芯轴部192的外周面192b(参照图4)。

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在形成为带阶梯的圆筒状的芯轴部192的内周侧,形成有供上述的基座凸部40嵌合的芯凹部260。芯凹部260具有:凹陷部262,其供基座凸部40的底座部41嵌合;和作为嵌合构件的识别凹部264,其供识别凸部42嵌合。另外,在芯凹部260的上部,装入有带卷106的反转止动用弹簧193,该反转止动用弹簧193由螺旋弹簧构成。

另外,如图9所示,在位于压辊120附近的带收纳区域190中,将被送出的印刷带102向压辊120引导的带引导件194一体地立起设置于下壳体150。即,在盒壳体130的内部构成有这样的带输送路径196:以带卷106为起点,经过带引导件194和压辊120到达带送出口138。从带卷106送出的印刷带102经由带引导件194被引导至压辊120,在此被用于印刷,进而再从压辊120被引导至带送出口138。

带卷106具有印刷带102和带芯104,并且具有2片圆形膜198,这2片圆形膜198粘贴于卷状的印刷带102的两个端面上。这2片圆形膜198防止了卷绕于带芯104的印刷带102的松动。

如图4和图9所示,带芯104具有:卷装有印刷带102的卷筒部104a;和转动接触部104c,其借助多个向内的肋104b设置于卷筒部104a的内侧,带芯104借助该转动接触部104c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上述的芯轴部192。另外,在转动接触部104c的端面形成有放射状的多个端面槽104d,上述的反转止动用弹簧193相对于该端面槽104d卡合和脱离。即,在芯轴部192的上部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的纵槽隙192a,反转止动用弹簧193的线材端部从该纵槽隙192a突出,并卡合于转动接触部104c的端面槽104d。

在搬运带盒100时,利用该反转止动用弹簧193防止带卷106(印刷带102)反转。另一方面,在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反转止动用弹簧193被上述的基座凸部40压缩,其线材端部从转动接触部104c的端面槽104d脱离而使得反转止动被解除(均参照图13)。由此,能够输送印刷带102。

如图9所示,在盒壳体130内的基部右侧,与插入开口134相邻地构成有墨带收纳区域200。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和卷取侧轴支承部204分别一体地形成于盒壳体130,其中,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在墨带收纳区域200的靠右的位置将墨带卷114(送出芯112)支承成旋转自如,卷取侧轴支承部204在墨带收纳区域200的靠左的位置将卷取芯116支承成旋转自如。即,在上壳体152和下壳体150上分别形成有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和卷取侧轴支承部204。

在形成于下壳体150的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和卷取侧轴支承部204的切口部分,分别一体地形成有旋转止动钩206,该旋转止动钩206的末端部面对所述送出侧轴支承部202和卷取侧轴支承部204。并且,一个旋转止动钩206以旋转止动状态与送出芯112卡合,另一个旋转止动钩206以旋转止动状态与卷取芯116卡合。

在位于送出侧轴支承部202附近的墨带收纳区域200,将被送出的墨带110引导至压辊120的第1墨带引导件210一体地立起设置于下壳体150。此外,在上述开口周壁部164的外周侧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第2墨带引导件212,所述第2墨带引导件212对墨带110的环绕进行引导。

即,在盒壳体130的内部构成了这样的墨带输送路径214:以墨带卷114为起点,经过第1墨带引导件210、压辊120和多个第2墨带引导件212而到达卷取芯116。从墨带卷114送出的墨带110经由第1墨带引导件210被引导至压辊120,在此被用于印刷,进而再从压辊120起环绕开口周壁部164(多个第2墨带引导件212)后被卷取芯116卷取。

墨带卷114具有墨带110和送出芯112,并且具有圆环状的板簧220,该板簧220对送出芯112施加制动载荷(参照图9的(b))。板簧220在周向上形成为波浪状,在轴向上夹设于上壳体152的顶壁部156与送出芯112之间。即,借助该板簧220的弹力对送出芯112施加旋转制动载荷。由此,能够对利用卷取芯116而送出的墨带110施加回拉力以防止其松弛。

送出芯112形成为圆筒状,在其下壳体150侧的端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切口222(参照图3的(b))。并且,上述的旋转止动钩206与多个切口222卡合或脱离。并且,支承送出芯112的下壳体150侧的送出侧轴支承部202由圆形的开口构成,但上壳体152侧的送出侧轴支承部202由圆筒状的突出部分构成。并且,上述板簧220被安装于该突出部分(都参照图9的(b))。

同样,卷取芯116形成为圆筒状,在其下壳体150侧的端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切口224(参照图3的(b))。并且,上述的旋转止动钩206与多个切口224卡合或脱离。此外,在卷取芯116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模样的狭槽226,该狭槽226与上述卷取驱动轴47花键卡合。由此,卷取驱动轴47的旋转力被传递至卷取芯116,以卷取墨带110。

在盒壳体130内的基部左侧,与插入开口134相邻地构成有压辊收纳区域230。在压辊收纳区域230的中央设有椭圆状开口的下轴支承部234和椭圆状开口的上轴支承部232,其中,下轴支承部234形成在下壳体150上(参照图3的(b)),上轴支承部232形成在上壳体152上(参照图9的(b))。并且,压辊120被上轴支承部232和下轴支承部234支承成旋转自如且能稍稍横向移动。即,被支承于椭圆状的上轴支承部232和下轴支承部234的压辊120构成为能够在与压辊驱动轴45卡合的原位置和将印刷带102夹入并与带引导件194相接的夹持位置之间横向移动(微小移动)。

另外,该带盒100在使印刷带102的送出端部从带送出口138稍稍向外部突出的状态下被搬运(参照图1)。此时,当压入力或拉入力错误地作用于印刷带102的送出端部时,被该印刷带102拉拽的压辊120向上述夹持位置移动。由此,防止了印刷带102的送出端部被从带送出口138拉入盒壳体130内的情况。

压辊120具有:圆筒状的辊基体240;和橡胶辊242,其安装于辊基体240的外周面(参照图10)。橡胶辊242在轴向上具有与印刷头21对应的长度,移动至印刷位置的印刷头21将印刷带102和墨带110夹入并与该橡胶辊242接触。

另外,在辊基体240的基部形成有作为嵌合部的花键毂部244,上述的压辊驱动轴45的花键驱动轴49(驱动轴)花键卡合于花键毂部244(参照图10)。由此,压辊驱动轴45的旋转力被传递至压辊120,从而对印刷带102(和墨带110)进行印刷输送。

[芯凹部和压辊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0至图13,对带盒100的芯凹部260及压辊120的结构、和盒安装部5的基座凸部40及压辊驱动轴45详细地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盒安装部5中,相互分离地设置有压辊驱动轴45和基座凸部40,与此相对应,在带盒100中设有压辊120和芯凹部260。

如图10的(a)所示,压辊驱动轴45具有:固定支承轴48,其立起设置于装置框270,该装置框270位于安装基座31的下方;和花键驱动轴49,其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固定支承轴48的下部。固定支承轴48以悬臂的方式固定于装置框270,贯通安装基座31并在带盒100的装卸方向上延伸。花键驱动轴49具有基部的齿轮部272和从齿轮部272延伸的花键轴部274,上述的带输送机构部25的齿轮列与齿轮部272连结。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压辊120具有辊基体240和橡胶辊242,在辊基体240的基部形成有花键毂部244。即,在辊基体240上形成有与上述的花键轴部274花键卡合的花键毂部244。

在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压辊驱动轴45的固定支承轴48贯穿插入压辊120的辊基体240。另外,压辊驱动轴45的花键轴部274卡合于压辊120的花键毂部244。

如图10的(b)所示,在花键轴部274上,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花键齿274a,在花键毂部244上,形成有与多个花键齿274a对应的多个花键槽244a。在该情况下,与一般的花键的结构不同,花键槽244a的槽数比花键齿274a的齿数多。另外,多个花键槽244a在周向上的间隔形成得比多个花键齿274a在周向上的间隔大。具体来说,花键槽244a的槽数为6个,花键齿274a的齿数为3个,花键齿274a间隔1个花键槽244a与花键槽244a啮合。另外,花键毂部244的内周面基部被倒角,成为所谓的引导形状(参照图10的(a))。

这样,由于花键卡合中的槽数与齿数的差异和花键毂部244的引导形状,能够平滑地进行花键轴部274相对于花键毂部244的嵌合(卡合)。即,能够平滑地进行带盒100相对于盒安装部5的安装。

如图11和图13所示,基座凸部40由底座部41和识别凸部42一体地形成,其中,底座部41立起设置在安装基座31上,识别凸部42立起设置在底座部41上。底座部41形成为圆形,并在其周向的一部分具有切口开口部280。另外,识别凸部42具有:圆柱状(中空)的凸部主体282;4个突条部284,它们以成十字状的方式设置于凸部主体282的外周面;以及舌片286,其从凸部主体282以沿着底座部41的上表面的方式向径向突出。

另一方面,如图12和图13所示,芯凹部260具有:凹陷部262,其供基座凸部40的底座部41嵌合;和识别凹部264,其供识别凸部42嵌合。凹陷部262和识别凹部264构成为一体的空间。并且,在识别凹部264中,以朝向该空间在轴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与切口开口部280对应的嵌合凸部290(突起部)。另外,在识别凹部264中,以从该空间没入的方式设置有与识别凸部42的舌片286对应的嵌合凹部292。

在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基座凸部40的底座部41嵌合于芯凹部260的凹陷部262,同时,基座凸部40的识别凸部42嵌合于芯凹部260的识别凹部264(参照图13)。另外,与该嵌合相对应,嵌合凸部290嵌合于切口开口部280,舌片286嵌合于嵌合凹部29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0中,带卷106在构成部件中非常重,俯视时,重心存在于带芯104的附近。因此,在进行安装而把持带盒100时,如果不是特别有意识,则带盒100以末端下倾的方式发生倾斜的倾向很强。该情况下,在识别凸部42嵌合于识别凹部264之前,识别凸部42容易抵靠于凹陷部262,由此,倾斜的带盒100的姿势被矫正。即,在进行安装时,带盒100被矫正为水平姿势,因此能够平滑地进行安装(详情在后面叙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芯凹部260和基座凸部40的协作,能够进行盒类别的识别。这种情况下的盒类别不是印刷带102的类别(带类别由带检测部51检测),而是进行例如用途(工业用或家庭用)、发售地域(面向美国或面向欧洲)等的识别。

因此,虽然没有特别地进行图示,但是准备有使芯凹部260中的嵌合凹部292的位置在周向上以例如90°的间距偏移(使相位偏移)的、面向不同发售地域(不同用途)的多种带盒100。另外,与此相对应,准备有使基座凸部40中的舌片286的相位偏移的、面向不同发售地域(不同用途)的多种带印刷装置1(第1识别模式)。

另外,为了实现盒类别的多样化,还增加了使芯凹部260中的嵌合凸部290的相位偏移的模式(使基座凸部40中的切口开口部280的相位偏移的模式)(第2识别模式)。并且,也可以代替使相位偏移的模式(第1识别模式和/或第2识别模式),或者在使相位偏移的模式的基础上改变嵌合凹部292(舌片286)或嵌合凸部290(切口开口部280)的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0,由于识别凹部264被配设于凹陷部262,因此,在安装时,在识别凹部264相对于基座凸部40的识别凸部42开始嵌合之前,识别凸部42暂时抵靠于凹陷部262,从而使得带盒100的姿势被矫正。因此,能够提高下述的可能性:在识别凹部264开始嵌合于识别凸部42之前,花键毂部244开始嵌合于花键驱动轴49(花键轴部274)。即,在安装带盒100时,即使以倾斜的姿势开始安装,也能够从花键毂部244开始嵌合。

由此,能够抑制花键毂部244被阻滞于花键驱动轴49等不良情况。另外,通过与识别凹部264相比先进行花键毂部244的嵌合,能够在安装开始时矫正带盒100的倾斜和位置。而且,通过在花键毂部244的嵌合开始和识别凹部264的嵌合开始之间设置时间差,还能够分散安装时的冲击力。因此,能够平滑地进行带盒100相对于带印刷装置1的安装部的安装。

另外,由于识别凹部264被设置于凹陷部262,因此,能够实质上缩短识别凹部264(芯轴部192),从而能够使其具有恰当的强度。而且,识别凹部264面对落下冲击等承受直接的冲击力的可能性较低。因此,能够形成为使识别凹部264难以破损的结构。而且,通过凹陷部262,即使在识别凹部264存在嵌合凸部290等突起,嵌合凸部290等突起也不会从带盒100的外表面突出,从而,在将带盒100重叠保管的情况下,嵌合凸部290等不会成为障碍。

[第1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14,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在该第1变形例中,将盒检测部300(被动作部)组装在基座凸部40的内部。该盒检测部300以上述芯凹部260的嵌合凸部290作为动作部而动作,检测出上述的盒类别中的恰当的带盒100的安装。因此,第1变形例中的嵌合凸部290也作为带盒100侧的被检测部发挥功能。

盒检测部300被组装于基座凸部40的底座部41的内部,并具有:被动作部件302,其借助作为动作部的嵌合凸部290而向下移动;和开关主体304,其从下侧与被动作部件302接触。开关主体304由固定设置的微动开关等构成。另外,被动作部件302形成为盖状,且上下移动自如地设置于底座部41的内周面。

在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芯凹部260的嵌合凸部290经由基座凸部40的切口开口部280与被动作部件302抵接,使被动作部件302向下移动。开关主体304借助该被动作部件302的向下移动而动作(ON),从而检测出带盒100的安装。

这样,根据第1变形例,通过在基座凸部40内设置盒检测部300,由此能够检测出不同发售地域(不同用途)的带盒100是否被正确地进行了安装。另外,由于盒检测部300是经由被动作部件302使开关主体304动作的结构,且被动作部件302形成为盖状,因此,即使为了进行盒识别而变更切口开口部280的位置或形状,也无需对盒检测部300侧实施变更。

并且,对于带盒100,在存在寒冷地区等发售地域(用途)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盒检测部300的检测结果,执行将带印刷装置1切换为寒冷地区模式等的动作。

[第2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15,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在该第2变形例中,在组装于基座凸部40的内部的盒检测部300中,具有被动作部件302A兼作舌片286的结构。因此,在第2变形例中,芯凹部260的与舌片286对应的嵌合凹部292作为带盒100侧的被检测部发挥功能。

在该盒检测部300中,被动作部件302A由轴状部310和兼作舌片286的舌状部312一体地形成。轴状部310上下移动自如地设置于基座凸部40的凸部主体282的内周面。另外,舌状部312上下移动自如地设置于L字缝隙部316中,其中,该L字缝隙部316从凸部主体282的侧面遍及底座部41的上表面设置。在该情况下,关于舌状部312,考虑动作行程而将初始位置设定为比上述的舌片286稍高的位置。

在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芯凹部260的嵌合凹部292(的顶面)抵接于被动作部件302A的舌状部312,使被动作部件302A向下移动。通过该被动作部件302A的向下移动,使得开关主体304动作(ON),检测出带盒100的安装。

这样,根据第2变形例,通过在基座凸部40内设置盒检测部300,由此能够检测出不同发售地域(不同用途)的带盒100是否被正确地进行了安装。另外,由于被动作部件302A是兼作舌片286的结构,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图案读取部的详情]

接下来,参照图5至图7,对作为检测部的图案读取部59进行说明。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检测部的图案读取部59被设置于盒安装部5的侧板部33的近前侧,且被配设成朝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即,图案读取部59被配设于在将带盒100安装于盒安装部5时和带盒100的基端面(下壳体150的基端面150a)对置的位置处。图案读取部59具备:朝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配设的传感器单元400;将传感器单元400支承成移动自如的单元支承部402;以及对传感器单元400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施力的单元施力部404。

单元支承部402被设置于在盒安装部5的侧板部33上开口的开口部分33a中,将传感器单元400支承成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和外侧移动自如。

单元施力部404具有左右一对的螺旋弹簧406,借助这一对螺旋弹簧406对设置于传感器单元400的一对弹簧承接部424(后述)施力。即,单元施力部404利用一对螺旋弹簧406并通过一对弹簧承接部424对传感器单元400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施力。通过该施力,在未安装带盒100的状态下,传感器单元400成为向盒安装部5的内侧突出的状态。另外,在安装有带盒100的状态下,传感器单元400被带盒100侧施力,传感器单元400成为被带盒100的基端面按压的状态。

如图7所示,传感器单元400具备:将多个光学传感器409安装于传感器基板408而成的传感器部410(检测部);和搭载有传感器部410的传感器支座412(支座)。传感器基板408以铅直姿势安装于传感器支座412的基端部。通过像这样将传感器基板408安装于传感器支座412,由此,传感器支座412成为保持着传感器部410的状态。

多个光学传感器409在传感器基板408上与上述的比特构成部145(参照图3)相同地按照2行4列配设成矩阵状(参照图7的(b))。另外,多个光学传感器409分别由光反射型的光学式非接触传感器构成,对各比特构成部145(识别部147)照射检测光,并接收来自各比特构成部145(识别部147)的反射光。如上所述,各比特构成部145中的识别部147通过在白底的印刷区域中是否印刷有黑墨来示出比特信息,各光学传感器409根据是否存在来自该各比特构成部145(识别部147)的反射光(严格来说,光量是否在一定量以上)来检测在比特构成部145上是否印刷有识别部147的黑墨(是否设置有识别部147),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读取比特构成部145所示出的比特信息。传感器部410借助多个光学传感器409读取各比特构成部145的比特信息,由此读取上述比特图案,从而读取与该比特图案对应的带盒100的类别信息。

传感器支座412具备:侧视观察时为梯形状的支座主体420;从支座主体420向基端侧突出的上下一对基板安装钩422;从支座主体420的基端部向左右突出的左右一对弹簧承接部424;设在支座主体420的右前方的定位销426(被卡合部);以及连结定位销426和支座主体420的连结部428。并且,支座主体420、一对基板安装钩422、一对弹簧承接部424、定位销426和连结部428由树脂等一体地形成(成型)。

一对基板安装钩422是用于将传感器基板408安装于传感器支座412的部件。即,通过这一对基板安装钩422将传感器基板408安装于传感器支座412。

一对弹簧承接部424是与上述一对螺旋弹簧406的一端抵接并承受一对螺旋弹簧406的作用力的部分。该一对弹簧承接部424也作为如下这样的前端限制部来发挥功能:抵靠于盒安装部5的侧板部33,执行传感器单元400的移动中的前端限制。

支座主体420由下述部分构成:支座罩430,其覆盖多个光学传感器409的整体;和分隔部件432,其分别包围各光学传感器409。在支座罩430的末端部,形成有与多个光学传感器409对应的多个传感器孔434。各光学传感器409从该各传感器孔434照射检测光,并从该各传感器孔434接收来自比特构成部145的反射光。

支座罩430作为遮挡朝向各光学传感器409的外部光的外部光遮光部来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分隔部件432遮挡来自相邻的光学传感器409的检测光,作为防止光学传感器409彼此干涉的防干涉部来发挥功能。

另外,支座罩430不仅作为外部光遮光部发挥功能,还作为如下这样的隔离件发挥功能:与带盒100的基端面抵接,使传感器部410(各光学传感器409)与比特构成部145之间的间隙成为规定的间隙。即,支座罩430的末端面430a成为与带盒100的基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并且,当支座罩430借助单元施力部404(一对螺旋弹簧406)的施力并通过一对弹簧承接部424而被按压于带盒100时,该末端面430a与带盒100的基端面抵接而紧密贴合,由此在传感器部410与比特构成部145之间形成上述规定的间隙。并且,支座罩430的末端面430a以仿照带盒100的基端面的方式向前下倾斜地形成。

另外,在支座罩430的前方上端部,形成有向前方侧下倾的引导斜面430b。该引导斜面430b在安装带盒100时与带盒100的背面侧端部抵接,使安装带盒100的力的一部分(分力)作为将传感器单元400向盒安装部5的外侧推回的力发挥作用。通过该引导斜面430b,随着带盒100的安装,传感器单元400克服单元施力部404被推回。由此,在带盒100的安装结束时,传感器单元400成为被带盒100按压的状态。

[类别读取图案(比特构成部)的详情]

接下来,参照图16至图24,对在作为被检测部的类别读取贴143上设置的比特构成部145、和构成在比特构成部145上形成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的识别部147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类别读取贴143上,作为形成表示带盒100的类别信息(所收纳的印刷带102的带色、材质、所收纳的墨带110的墨带色等)的类别读取图案的区域,形成有比特构成部145。比特构成部145具有按照2行4列配置成矩阵状的8个区域bit1~区域bit8。并且,在区域bit1~区域bit8中,构成有配置了识别部147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识别部147通过在白底的印刷区域中是否印刷(全面印刷)有黑墨来示出各1比特的比特信息。换言之,成为以基于比特构成部145的各区域bit1~区域bit8各自的素色/全面涂抹的二进制所表示的比特信息。即,利用共计8个识别部147示出了8个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

这样,能够通过具备8个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的比特构成部145、和前述的作为检测部的图案读取部59(参照图5、图6)在不进行扫描读入的情况下读取带盒100的各种类别信息。即,能够简便地在短时间内、且不劳烦安装人(用户)的手地读取带盒100的各种类别信息。

作为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的结构的一例,能够例示出如下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例中,将bit1和bit5作为第1列,将bit2和bit6作为第2列,将bit3和bit7作为第3列,将bit4和bit8作为第4列。并且,通过第1列的比特图案来识别4个墨带色,通过第2列和第4列的比特图案来识别16个带色,通过第3列的比特图案来识别4个带宽。这样,该8个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与上述各种类别信息相对应,通过该比特图案示出了上述各种类别信息。

并且,通过如上述的结构例那样避免将第1列和第2列、第2列和第3列等这样相邻的列用作相同的类别信息,由此,即使引起图案读取部59的位置偏移等,但由于是互不相同的类别信息,因此能够减少误判,从而能够使类别信息的判定更加正确。

作为比特构成部145中的识别部147的配置的组合例(比特图案),能够如上述那样具有8个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在此,在图17至图24中具体地罗列了识别部147的配置的组合例(比特图案)。能够提供从图案A0(参照图17)至图案P15(参照图24)的256个图案。能够从这样的256个图案中选择任意的图案来用作带盒100的类别信息。

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图16的表示比特构成部145的外缘的虚线是为了示出比特构成部145的区域而图示的,并非实际形成,也可以使用实线等其它种类的线来代替虚线。

[识别部的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25,对识别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识别部147,例示并说明了在比特构成部145的各个区域(区域bit1~区域bit8)的整体上印刷(全面印刷)有黑墨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作为识别部147,如图25所示,只要是例如如以黑墨印刷(全面印刷)的圆形的识别部147a、以黑墨印刷(全面印刷)的三角形的识别部147b、以黑墨印刷(全面印刷)的四边形的识别部147c、以黑墨印刷(全面印刷)的五边形的识别部147d、以黑墨印刷(全面印刷)的六边形的识别部147e、或者以黑墨印刷(全面印刷)的长圆形状(跑道形状)的识别部147f那样能够与白底的比特构成部145进行判別的结构即可。并且,作为识别部147,不限于前述的变形例,能够应用其它多边形、椭圆、或者具有将直线部和曲线部组合在一起的外形的形状等能够与未设置识别部147的比特构成部145进行判别的结构。另外,作为识别部147的另一结构例,如图25所示,只要是例如由交叉的多条直线构成的格子模样的识别部147h、设置有白底黑字的圆形的识别部147g等能够与未设置识别部147的比特构成部145进行判别的结构,就能够应用。

根据上述的形态,带盒100的作为嵌合部的花键毂部244和带印刷装置1的压辊驱动轴45的花键驱动轴49(驱动轴)花键卡合,由此安装带盒100。通过这样的带盒100的安装,使得带盒100和支座(盒安装部5)一体化,作为检测部的图案读取部59的位置相对于作为被检测部的类别读取贴143(比特构成部145)的位置被定位。由此,能够使图案读取部59与类别读取贴143(比特构成部145)的位置关系成为最佳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安装了带盒100的情况下,以与在该带盒100的顺着安装方向的壁面上配设的作为被检测部的类别读取贴143(比特构成部145)对置的方式配设有作为检测部的图案读取部59,因此,能够缩短图案读取部59与类别读取贴143(比特构成部145)之间的距离,能够不容易受到带盒与支座的位置偏移的影响。即,能够维持图案读取部59与类别读取贴143(比特构成部145)的最佳位置关系。这样,能够使图案读取部59与类别读取贴143(比特构成部145)的位置关系成为最佳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维持该最佳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提高图案读取部59的检测能力,从而能够正确地读取带盒的类别信息。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分别具备2行4列共8个比特构成部145和光学传感器409的结构,但是,关于这些个数和配置(行数和列数),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1行6列共6个这样配设成横向排列的结构,也可以是6行1列共6个这样配设成纵向排列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如4行4列共16个这样使行数和列数相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比特构成部145通过在白底的印刷区域中是否印刷(全面印刷)有黑墨来示出1个比特信息,但是,关于印刷区域的颜色或所印刷的墨的颜色,只要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409检测出比特信息(只要能够检测出照射检测光时的反射光的有无或强弱),则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在黑底的印刷区域中是否印刷有白墨来示出1个比特信息。另外,例如,可以构成为,将印刷区域的颜色和墨的颜色中的一方设为蓝、藏青、绿系统的颜色,将另一方设为红、黄、橙系统的颜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这样的结构:类别读取贴143在比特构成部145中形成有配置了识别部147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将作为被检测部的类别读取贴143粘贴于带盒100的侧面(基端面150a)而将比特构成部145设置于带盒100的侧面(基端面150a),但是,也可以是在带盒100的侧面(基端面150a)上直接形成比特构成部145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将基于配置有识别部147的比特构成部145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印刷(描绘)于该侧面上,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激光等将基于配置有识别部147的比特构成部145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刻设(描绘)于该侧面上。进而,也可构成为,通过对各识别部147选择性地形成开口,由此形成(描绘)基于配置有识别部147的比特构成部145而成的比特图案(类别读取图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