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88614发布日期:2020-03-27 19:25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丝印又称为丝网印刷,是丝印网版图案位置透过油墨、非图案位置不能透过油墨,从而形成图案的一种生产工艺方法。由于丝印产品立体感强、耐光性强、油墨附着力强、生产工艺多样性等优点,丝印工艺广泛应用于注塑二次生产领域。传统丝印包含油墨、网版、刮板、承载物、印刷台等关键要素:

油墨:形成图案的材质,丝印工艺适用各种类型的油墨;

网版:油墨渗透工装,利用丝网、感光胶、菲林图制作,其中图案部分存在网孔,非图案部分不存在网孔;

刮板:油墨覆盖到网版之后,使用刮板施加压力将油墨通过网孔渗透到网版底部;

承载物:承载覆盖油墨的产品,通常为注塑件等材质;

印刷台:丝印工作平台,有手工丝印平台和自动丝印平台。

目前注塑二次丝印生产工艺主要采用普通的丝印生产工艺方法,油墨通过网版网孔形成图案,丝印产品目视图案清晰,但是普通丝印生产工艺生产时网孔易堵网、油墨下量不均导致图案不清晰,并且当丝印产品制作为曲面形状时,无法形成有效的立体感观,站在固定角度目视产品,正面色彩及图案与侧面差别明显,立体感观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该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制作出来的丝印面油墨层次感强,图案不清晰,外观目视立体感强,并且可以将丝印产品成型为所需形状,增强外观立体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方法:

(1)制备丝印磁性油墨:将磁性油墨、固化剂和开油水放置于自动搅拌机内,混合搅拌均匀后,调配得到均匀、粘度符合丝印要求的丝印磁性油墨;

(2)丝印半成品:将步骤(1)中的丝印磁性油墨通过丝印装置得到具有磁性丝印图案的半成品;

(3)半成品受磁:将步骤(2)中制得的半成品放置于磁性工装内,进行受磁处理,使得半成品上的磁性丝印图案受磁激活,然后进行烘干处理。

(4)边缘加工:将步骤(3)中受磁结束的半成品使用高温保护膜进行防护,然后对产品再加热软化后进行压合成型,即可生成所需弧度的丝印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丝印装置包括有丝印机本体、平台轨道、印刷台、载物台和丝印组件,所述平台轨道固定于所述丝印机本体上,所述印刷台活动连接于所述平台轨道上且能有相对于所述丝印机本体滑进滑出,所述载物台固定于所述印刷台上,所述丝印组件位于所述载物台上表面且与通过第一气缸与所述丝印机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丝印组件包括有两个丝印轨道、网版、两个网版固定架和刮料组件,两个所述丝印轨道平行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上端,所述网版固定架活动连接于两个所述丝印轨道之间,所述网版可拆卸式连接于两个所述网版固定架,所述刮刀组件位于所述网版上端且活动连接于两个所述丝印轨道之间,所述网版固定架上端还设置有用于改变网版固定架竖直高度的第二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刮料组件包括有连接件、刮板和回墨刀,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有刮板,另一端固定有回墨刀,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网版固定架之间且能够带动所述刮板和回墨刀左右移动,所述刮板和回墨刀上端还固定有用于改变刮板和回墨刀竖直高度的第三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和所述回墨刀两者之间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磁性工装包括工装底座,所述工装底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用于给半成品进行受磁处理的磁条。

进一步的,所述磁条的排列方式与所述丝印成品上3d磁性图案的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工装底座为木质工装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半成品受磁的处理时间为50至70s。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烘干处理采用流动的烘干方式进行烘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采用了磁性油墨的磁性吸附性,使得丝印出来的半成品具有磁性,同时利用磁性工装对丝印图案进行受磁激活,从而使得油墨层的磁粉线与非磁粉线区域存在色差和层间隙,使丝印产品外观目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同时还能通过边缘加工,将丝印产品软化成型为所需形状,增强外观立体感。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的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丝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丝印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半成品和磁性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磁性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丝印成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有:丝印机本体1、平台轨道2、印刷台3、载物台4、丝印组件5、丝印轨道51、网版52、网版固定架53、刮料组件54、刮板541、回墨刀542、第三气缸543、连接件544、第二气缸55、第一气缸6、磁性工装7、工装底座71、卡槽72、磁条73、半成品8、丝印成品9。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方法:

(1)制备丝印磁性油墨:将磁性油墨、固化剂和开油水放置于自动搅拌机内,混合搅拌均匀后,调配得到均匀、粘度符合丝印要求的丝印磁性油墨;

(2)丝印半成品8:将步骤(1)中的丝印磁性油墨通过丝印装置得到具有磁性丝印图案的半成品8;

(3)半成品8受磁:将步骤(2)中制得的半成品8放置于磁性工装7内,进行受磁处理,使得半成品8上的磁性丝印图案受磁激活,然后进行烘干处理,半成品8受磁的处理时间为50至70s,烘干处理采用流动的烘干方式进行烘干。

(4)边缘加工:将步骤(3)中受磁结束的半成品8使用高温保护膜进行防护,然后对产品再加热软化后进行压合成型,即可生成所需弧度的丝印成品9。

如图5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步骤(3)中,磁性工装7包括工装底座71,工装底座71上开设有卡槽72,卡槽72内设置有用于给半成品8进行受磁处理的磁条73,进一步的,磁条73的排列方式与丝印成品9上3d磁性图案的一致,由于磁条73与丝印成品9上3d磁性图案的一致,可以将丝印磁性油墨附性不同形成不同的丝印图案,提高3d磁性图案的多样性。

如图5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工装底座71为木质工装底座71,木质工装底座71具有使用周期长,不易损坏,制作简单的优点。

由于采用了磁性油墨的磁性吸附性,使得丝印出来的半成品8具有磁性,同时利用磁性工装7对丝印图案进行受磁激活,从而使得油墨层的磁粉线与非磁粉线区域存在色差和层间隙,使丝印产品9外观目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同时还能通过边缘加工,将丝印产品9软化成型为所需形状,增强外观立体感。

如图2-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步骤(2)中,丝印装置包括有丝印机本体1、平台轨道2、印刷台3、载物台4和丝印组件5,平台轨道2固定于丝印机本体1上,印刷台3活动连接于平台轨道2上且能有相对于丝印机本体1滑进滑出,载物台4固定于印刷台3上,丝印组件5位于载物台4上表面且与通过第一气缸6与丝印机本体1固定连接。

如图2-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丝印组件5包括有两个丝印轨道51、网版52、两个网版固定架53和刮料组件54,两个丝印轨道51平行固定于第一气缸6的上端,网版固定架53活动连接于两个丝印轨道51之间,网版52可拆卸式连接于两个网版固定架53,刮刀组件位于网版52上端且活动连接于两个丝印轨道51之间,网版固定架53上端还设置有用于改变网版固定架53竖直高度的第二气缸55。

如图2-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刮料组件54包括有连接件544、刮板541和回墨刀542,连接件544的一端固定有刮板541,另一端固定有回墨刀542,连接件544活动连接于两个网版固定架53之间且能够带动刮板541和回墨刀542左右移动,刮板541和回墨刀542上端还固定有用于改变刮板541和回墨刀542竖直高度的第三气缸543,进一步的,刮板541和回墨刀542两者之间呈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丝印装置的丝印操作使用方式如下:

首先将网版52固定在网版固定架53上,使用第二气缸55调整网版53高度。将调配好的磁性油墨倾倒在网版53左侧区域,然后通过第三气缸543下移带动回墨刀542下移,启动回墨刀542,使得回墨刀542沿丝印轨道51向右侧移动,使油墨将网版图案均匀覆盖;接下来,利用平台轨道2内部螺杆结构将印刷台3匀速移出;将承载物4放置在印刷台3指定位置,利用真空吸附自动固定承载物4,避免丝印过程中承载物4移动,然后将印刷台3和承载物4一起移到网版52下方;启动第一气缸6,使得第一气缸6下移,带动丝印组件5下移,使网版52与承载物4之间的距离符合丝印操作要求;启动刮板541,刮板541沿丝印轨道51移动,将磁性油墨均匀丝印在承载物4上;当丝印机接收刮板541回到移动结束信号后,第一气缸6带动丝印组件5上移,印刷台3沿平台轨道2移出,取下丝印半成品,完成丝印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磁性图案的丝印加工方法,采用了磁性油墨的磁性吸附性,使得丝印出来的半成品具有磁性,同时利用磁性工装对丝印图案进行受磁激活,从而使得油墨层的磁粉线与非磁粉线区域存在色差和层间隙,使丝印产品外观目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同时还能通过边缘加工,将丝印产品软化成型为所需形状,增强外观立体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