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4743发布日期:2020-02-21 18:3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耗材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加墨工具。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耗材行业中,其主要耗材产品为墨水。墨水罐注在墨盒内直接供用户使用;或者罐注在墨水瓶内存储和运输,再由用户将墨水瓶内的墨水注入到再生墨盒内、打印机墨仓内或连供瓶内使用。

用户借助通用工具或专用工具将墨水灌注到最终使用的墨水容器中,现有的通用工具包括注射器和硬质墨水瓶,或者软质的弹簧瓶。现有的专用工具包括墨水瓶,以及配套的注射器,密封塞和工装夹具。

通用工具用法复杂,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如果气液交换控制不好,墨水容易飞溅溢出。专用工具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没有真正解决漏墨,气泡和限量等问题,容易造成墨水污染和使用限制。

公告号为cn107487088a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墨水瓶,以及公告号为cn2078597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墨瓶,均在出墨口增加了阀膜装置,将墨水瓶出墨口向下装配在灌注工具上,灌注工具上的连接管打开阀装置,墨水依靠自身重力,通过连接管中的一个流路进入墨灌,墨灌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中的另外一个流路进入墨水瓶,连接管中的两个流路配合,完成墨水瓶和墨灌内的气液交换。但在此过程中,被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墨口进入墨水瓶,上升的空气在穿过墨水时会产生气泡。

公告号为cn2080528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按压式储墨器,储墨器底部设有气室和第一密封膜,上部设置有出墨口。其中的第一密封膜和出墨口分别位于储墨器两端,使用后的储墨器的第一和第二密封膜均被戳破,无法继续存储剩余墨水,因此用户必须一次用尽储墨器中的墨水,这样可能导致墨水容器饱和而溢出。

其中的按压装置,通过底座上的立杆和储墨器上的塞子和气室实现,因底座和储墨器具有间隙,可以相对运动,包装或运输过程中,底座受到外力压迫时向储墨容器运动,有戳破第一密封膜的风险。

公告号为cn206781275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加墨装置中,在加墨嘴内设置分隔板,分隔板顶部设计成尖角结构且外露于加墨口,用于刺破墨水瓶的封口膜,该外露的尖角有误伤用户的风险。

分隔板将加墨嘴分割成第一加墨腔和第二加墨腔,第二加墨腔与导墨管连通,导墨管由限位板和固定板围成,限位板的长度短于固定板的长度而形成加墨限位线的位置。墨水从墨水瓶经第二加墨腔和导墨管到达连供瓶,当墨水液面达到限位线时,导墨管的管腔被墨水堵住,停止加墨。但因墨水自身重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墨水页面会继续上涨,直到堵住第一加墨腔,才能使气液交换停止,进而使加墨停止。单纯堵住导墨管并不能停止加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气液交换的加墨工具。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墨工具,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底板、至少一个用于定位安装墨水瓶的定位凹槽和沿底板周向方向设置的沿边,所述定位凹槽内设有贯穿底板的气液交换组件,所述气液交换组件上设有导气缝隙,位于沿边方向的气液交换组件的一端插入墨水瓶内,另一端插入墨水容器内,通过导气缝隙和气液交换组件实现加墨。

优选地,所述气液交换组件包括: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套设在第一通管内,所述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之间通过至少一条连接筋实现相连接,从而使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之间形成导气缝隙,位于定位凹槽方向的连接筋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凸爪,位于定位凹槽方向的第二通管的顶端高于凸爪顶端且低于沿边高度,位于定位凹槽反方向的第二通管的顶端高于位于定位凹槽反方向的第一通管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之间通过3条连接筋实现相连接。

优选地,位于定位凹槽的反方向还设有用于将加墨工具固定在墨盒上的多块卡扣块。

优选地,所述位于定位凹槽反方向的第一通管的端面与墨水容器限位线在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墨工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墨工具,通过设置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套设在第一通管内,所述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之间通过3条连接筋实现相连接,从而使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之间形成导气缝隙,墨水从第二通管流入墨水容器,墨水容器的空气从导气缝隙流入出,实现气液交换,气液分离,避免了添加墨水中气泡的产生。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墨水瓶与加墨工具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墨水瓶的示意图;

图3为墨水瓶的爆炸图;

图4为墨水瓶的左视图;

图5为图4的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墨水瓶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a处的剖视图;

图8为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加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加墨工具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c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的后视图;

图13为图12的d处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的e处的剖视图

瓶体1;底壳11;焊接边111;面盖12;定位块121;储墨腔13;第一储墨分腔131;第二储墨分腔132;通孔14;限位块141;气液交换腔2;第一空腔21;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第二空腔22;第二自闭式密封塞221;导气空间23;密封膜24;导气通道3;气孔31;凸脊32;导气凹槽33;缺口34;本体4;底板41;定位凹槽42;沿边43;卡扣块44;气液交换组件5;导气缝隙51;第一通管52;第二通管53;连接筋54;凸爪55。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见图1至图15,图1至图15揭示的是一种加墨工具的最佳实施方式:

一种加墨工具,包括本体4,所述本体4上设有底板41、至少一个用于定位安装墨水瓶的定位凹槽42和沿底板41周向方向设置的沿边43,所述定位凹槽42内设有贯穿底板41的气液交换组件5,所述气液交换组件5上设有导气缝隙51。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所述气液交换组件5包括第一通管52和第二通管53,所述第二通管53套设在第一通管52内,所述第一通管52和第二通管53之间通过3条连接筋54实现相连接,从而使第一通管52和第二通管53之间形成导气缝隙51。

更加具体地,位于定位凹槽42方向的连接筋54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凸爪55。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爪55的高度等于导气空间23的高度,通过该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二通管53插入气液导气腔内时,凸爪55的顶端可以与第一空腔21内的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的下表面相抵触,阻止第二通管53再向内插入,导致加墨不顺畅。

更加具体地,位于定位凹槽42方向的第二通管53的顶端高于凸爪55顶端且低于沿边43高度,本实用新型位于定位凹槽42方向的第一通管52的顶端高度可随墨水瓶和墨水容器的大小进行改变,在此不进行限制。高于凸爪55顶端是为了可刺穿第一空腔21内的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低于沿边43高度的设置,是因为第二通管53的两端都设有尖角,设置成低于沿边43高度,可以在使用时,有效避免尖锐部伤人。

更加具体地,位于定位凹槽42反方向的第二通管53的顶端高于位于定位凹槽42反方向的第一通管52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位于定位凹槽42反方向的第二通管53的顶端高度可随墨水瓶和墨水容器的大小进行改变,在此不进行限制。通过此设计,使得第一通管52和第二通管53实现压力差,从而使得液体在第二通管53流入,气体在第一通管52流出。

更加具体地,位于定位凹槽42的反方向还设有用于将加墨工具固定在墨盒上的多块卡扣块44。该卡扣块44用于将加墨工具固定在墨水容器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经行增加或减少卡扣块44。

更加具体地,位于定位凹槽42反方向的第一通管52的端面与墨水容器限位线在同一平面,当墨水容器内的液面淹没位于定位凹槽42反方向的第一通管52的端面时,导致气路被堵塞,加墨自动停止。

本实用新型需要配合墨水瓶使用,本实施例中,一种墨水瓶,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上设有底壳11和面盖12,所述底壳11上设有储墨腔13和气液交换腔2,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1与气液交换腔2之间设有一个通孔14,所述储墨腔13内设有导气通道3。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所述气液交换腔2包括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所述通孔14与第一空腔21连通,所述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内各设有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和第二自闭式密封塞221,置于第一空腔21内的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的下表面和置于第二空腔22内的第二自闭式密封塞221的上表面形成导气空间23,所述导气通道3内开设的气孔31与导气空间23连通。

具体地,所述导气通道3包括将储墨腔13分隔成第一储墨分腔131和第二储墨分腔132的凸脊32和设置在凸脊32上的导气凹槽33。所述凸脊32的一端向通孔14方向延伸,所述凸脊32的另一端向通孔14的反方向延伸并与底壳11内壁相连,从而将储墨腔13分隔成第一储墨分腔131和第二储墨分腔132,第一储墨分腔131和第二储墨分腔132通过通孔14相互连通。

更具体地,设置在凸脊32上的导气凹槽33,一端向气液交换腔2方向延伸至气液交换腔2的外壁上,位于气液交换腔2外壁上的导气凹槽33内开设有与导气空间23连通的气孔31,所述导气凹槽33的另一端向气液交换腔2反方向延伸并与底壳11内壁之间形成缺口34。该设计,当在加墨的时候,墨盒内的空气传导到导气空间23后,通过气孔31传到导气凹槽33内,最后通过缺口34传到墨水瓶的内部,实现气液交换。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均为圆台结构,所述第一空腔21的直径小于第二空腔22直径。本实施例中,第一自闭式密封塞和第二自闭式密封塞均采用圆柱形的自闭式密封塞,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可对自闭式密封塞进行夹紧。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空腔21内还装有弹簧6,所述弹簧6一端穿过通孔14内并与凸脊32相抵触,弹簧6的另一端抵压在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上。当导气凹槽33里面进入一滴墨水的话,产生水封效果,这滴墨水会堵塞导气通道3,液面差的压力又不够打破这个平衡,导致加墨开始特别慢。所以通过增加弹簧6,墨水瓶插在加墨工具上的时候,加墨工具上的第二通管会将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顶上去,这个行程产生的压力正好将导气凹槽33打开,同时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被顶上去之后,露出了气孔31,气液交换正常。用户取下加墨瓶时,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被弹簧6弹力推回到原位,继续密封气孔31,下次可再次使用。

更具体地,为了限制第一空腔21内的自闭式密封在加墨时移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通孔14两侧设有用于阻挡安装于第一空腔21内的自闭式密封塞移动的限位块141。在加墨时,加墨工具的连通部会插穿第一空腔21内的自闭式密封塞,通过限位块141,可限制自闭式密封塞在被插穿时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脊32的一端向通孔14方向延伸至与设置在通孔14两侧的限位块141相连,从而将通孔14一分为二,第一储墨分腔131和第二储墨分腔132通过通孔14相互连通。

更具体地,所述底壳11与面盖12之间设有沿储墨腔13周向方向设置的焊接边111,所述导气凹槽33两侧壁与焊接边111齐平,所述面盖12上设有多个用于定位安装的定位块121。为了方便安装,在所述面盖12上设有多个的定位块121,安装时候,可直接将定位块121卡入底壳11内,即可把面盖12和底壳11的位置对接好。通过超声波焊接机,使得焊接边111与面盖12相熔合,从而安装完毕。

更加具体地,将墨水瓶结构设计成矩形,有效的利用加墨工具上方有限的空间,实现多个墨水瓶同时加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加墨工具通过卡扣块44固定在需要加墨的墨水容器上,位于定位凹槽42反方向的第一通管52和第二通管53均插入墨水容器内,位于定位凹槽42反方向的第一通管52的端面与墨水容器限位线在同一平面。然后将墨水瓶垂直插入加墨工具上,第二通管53穿透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和第二自闭式密封塞221并置于通孔14内,由于弹簧对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做功,使得凸爪55头部抵压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凸爪位于导气空间23内,墨水容器内的空气依次通过导气缝隙51、导气空间23、气孔31和导气凹槽33流到墨水瓶内的液面上,墨水瓶的液体通过第二通管53直接流入墨水容器内,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加墨。当墨水容器内的墨水液面淹没位于定位凹槽42反方向的第一通管52的端面时,导致气路被堵塞,加墨自动停止。最后把墨水瓶直接拔出即可,由于在气液交换腔2内设置了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和第二自闭式密封塞221,在拔出后,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回落后继续密封气孔31,第一自闭式密封塞211和第二自闭式密封塞221自行自闭,可以继续存储剩余墨水,留给下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