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筒滚印机钢轮上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2357发布日期:2020-08-05 00:1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针筒滚印机钢轮上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针筒表面印刷刻度线等图案的机械,具体涉及给针筒滚印机的钢轮表面上墨的上墨机构。



背景技术:

申请号201320387281.1、授权公告号cn203438658u、名称为“一种针筒刻度线滚印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针筒刻度线滚印机:“包括用于将油墨印到针筒外表面上的橡胶轮、表面具有阴文刻度线的刻度轮和用于将油墨转移到刻度轮外表面上的搅墨轮,搅墨轮的下方设有用于盛放油墨的墨盒,橡胶轮、刻度轮和搅墨轮依次相贴靠并均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刻度轮外表面设有用于刮除刻度轮上多余油墨的刮板,其特征在于,搅墨轮外表面分布有用于上墨的斜齿。”该滚印机的上墨过程通过搅墨轮上的斜齿和导墨条实现,其结构较为简单;设置调整圆柱、夹紧座和螺栓一,便于对搅墨轮方位的调整;设置调整导墨条与搅墨轮间距的调节机构,方便导墨条位置的调整。存在的问题是:上墨量和上墨均匀度不容易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上墨均匀且上墨量可以调整的针筒滚印机的钢轮表面上墨的上墨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筒滚印机钢轮上墨机构,包括印刷钢轮和接墨斗。印刷钢轮和接墨斗均和安装在可以在针筒滚印机台板上左右移动的移动支架相连。接墨斗的斗底固设有一根竖直圆管;竖直圆管的上端伸入印刷钢轮下端的上凹沉腔内。印刷钢轮的轮轴穿过竖直圆管后和止推轴承轴承座转动相连,印刷钢轮的轮轴的最下端和用于驱动印刷钢轮转动的驱动机构传动相连。还包括竖直上墨管。上墨管的下端封口,上墨管的管壁的右侧设有一个竖直走向的上墨裂口,上墨裂口的上缘高于印刷钢轮的上端面,上墨裂口的下缘高于印刷钢轮的下端面,印刷时上墨裂口的两侧边和印刷钢轮的表面触连。上墨管的上端和进墨件的下端连通。挡墨板的一端和进墨件的侧壁固连,挡墨板的另一端的下表面和印刷钢轮的上端面贴触。输墨管的水平管的后端和进墨件的侧壁连通,输墨管的水平管的前端和输墨管的竖直管的上端相连,输墨管的竖直管的下端和中间连接管的一端密封相连,同时竖直管的下端还和一驱动上墨管转动的机构相连,竖直管的中端和轴承座转动相连,轴承座和接墨盒的前侧壁固连。中间连接管的另一端和泵墨软管的一端连通,泵墨软管的另一端和齿轮泵的出墨口连通;齿轮泵的齿轮轴的上端和调速电机相连,齿轮泵的进墨口和下输墨管的一端连通,下输墨管的另一端和储油杯的底部连通。储油杯的杯壁的上端设有回墨口,回墨口和回墨管的下端连通,回墨管的上端和接墨斗的斗底相连;接墨斗的右侧壁位于上墨管的右侧,接墨斗的斗底位于上墨管的下方,挡墨板把从上墨裂口上端溢流到印刷钢轮的上端面的印墨刮下回流到接墨斗内,然后再经回墨管回流到储油杯中。

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上墨量稳定、均匀,通过调节调速电机的转速就可以调节齿轮泵的流量,印制工作清洁可靠。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盖在储油杯的杯口上的储油杯杯盖。本优选方案,可以保证印墨的清洁。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调节环,调节环上设有定位螺杆,竖直管穿过调节环,定位螺杆锁定调节环和竖直管的连接位置,调节环的下端面和轴承座的上端面触连。本优选方案,通过调节调节环固定在竖直管上的位置,可以调节上墨管的高低位置,这样就可以使得上墨管处在最佳位置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接墨斗左盖、接墨斗右盖。接墨斗左盖和接墨斗的上端左侧相连,接墨斗左盖的右侧设有左滴墨过口。本优选方案,可以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到接墨斗,也可以防止人手误伸到接墨斗而弄脏。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电机安装支架;电机安装支架的下端和针筒滚印机台板固连,电机安装支架的上端设有一个后延展部。调速电机的后端和后延展部的上板面固连,齿轮泵的上端和后延展部的下板面固连,调速电机和齿轮泵的输入轴传动相连。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合理。

作为优选,泵墨软管为一u型管。

作为优选,调速电机可以转向运行。本优选方案,不仅可以进行印制作业,还可以进行疏通输墨管等作业,防止输墨管内的印墨硬化。

作为优选,接墨斗的底部固设有两个左右走向的支撑脚,支撑脚的下端和移动支架固定相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上墨量稳定、均匀,通过调节调速电机的转速就可以调节齿轮泵的流量,印制工作清洁可靠,整体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接墨斗和竖直上墨管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齿轮泵、调速电机、储油杯的相互位置和连接线路示意图;

图4:上墨管和储油杯之间的连接线路示意图;

图5:齿轮泵、调速电机和储油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上墨管、输墨管、中间连接管、泵墨管、齿轮泵、储油杯、回墨管相互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墨管1、上墨裂口1.1、输墨管2、水平管2.1、竖直管2.2、中间连接管3、轴承座4、泵墨管5、齿轮泵6、出墨口6.1、进墨口6.2、调速电机7、储油杯8、回墨口8.1、储油杯杯盖8.2、印刷钢轮9、进墨件10、挡墨板11、回墨管12、接墨斗13、接墨斗左盖13.1、左滴墨过口13.1.1、下输墨管14、印刷轮15、调节环16、定位螺杆17、电机安装支架18、后延展部18.1、移动支架19、针筒滚印机台板20、调试器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描述中的前后、左右和上下以图1为准。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墨管1、印刷钢轮9、中间连接管3、轴承座4、泵墨管5、齿轮泵6、调速电机7、储油杯8、印刷钢轮9、进墨件10、挡墨板11、回墨管12、接墨斗13、下输墨管14、支撑脚13.2、印刷轮15、调节环16、定位螺杆17、电机安装支架18、移动支架19、针筒滚印机台板20、调试器21,以及因系常规技术而图中未示出和描述的控制系统、气动机构及驱动印刷钢轮9转动的驱动机构。防尘罩22的下端和针筒滚印机台板20的左前端固连,防尘罩22用于防止飞尘飞落到齿轮泵6、调速电机7、调试器21等构件的表面上,具体结构细节,因系简单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接墨斗13的斗底13.3固设有一根竖直圆管13.0;竖直圆管13.0的上端伸入印刷钢轮9下端的上凹沉腔9.1内。印刷钢轮9位于印刷轮15的左侧,上墨管1位于印刷钢轮9的左侧。齿轮泵6和调速电机7位于上墨管1的左前侧及与针筒滚印机台板20的左边缘相对应的位置,储油杯8位于齿轮泵6的左侧。储油杯8位于针筒滚印机台板20的左边缘外。储油杯3的杯口上盖有储油杯杯盖8.2,储油杯杯盖8.2的一侧和储油杯8的杯口的一侧分别和图中未示出的一根铰链的两端相连,这样在进行打开储油杯杯盖给储油杯内添加印墨、观察储油杯内的剩余印墨量等作业后后,可以快速把储油杯杯盖盖回到储油杯上,同时储油杯杯盖也不容易遗落和损坏。齿轮泵6和调速电机7安装在电机安装支架18上,电机安装支架18的下端和针筒滚印机台板20用螺栓固连在一起,电机安装支架18的上端设有一个后延展部18.1;调速电机7的后端和后延展部18.1的上板面固连,齿轮泵6的上端和后延展部18.1的下板面固连,调速电机7和齿轮泵6的输入轴传动相连,具体连接结构因系简单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调试器设在针筒滚印机台板20的左前部调速电机7的后端的右侧的前方,用来对调速电机7转速进行调试以确定调速电机的工作转速,进而确定调速电机在印制作业时的转速。

印刷钢轮9和接墨斗13均和安装在可以在针筒滚印机台板20上左右移动的移动支架19相连,移动支架19的具体结构、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机理因系简单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接墨斗13的底部固设有两个左右走向的槽钢形支撑脚13.4,支撑脚13.4的下端和移动支架19固定相连。接墨斗13的上端设有接墨斗左盖13.1和接墨斗右盖13.2,接墨斗左盖13.1和接墨斗13的上端左侧相连,接墨斗右盖13.2和接墨斗13的上端的右侧相连,接墨斗左盖13.1的右侧设有左滴墨过口13.1.1,接墨斗右盖13.2的左侧设有右滴墨过口13.2.1。印刷钢轮9的轮轴穿过竖直圆管13.0后和止推轴承轴承座23通过上下两个止推轴承转动相连,印刷钢轮9的轮轴的最下端和用于驱动印刷钢轮转动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为行业公知机构,具体结构细节在此不做赘述。上墨管1的下端封口,并位于和左滴墨过口13.1.1相对应的位置以便让滴下的印墨回流到接墨斗内。上墨管1的管壁的右侧设有一个竖直走向的上墨裂口1.1,上墨裂口的上缘高于印刷钢轮9的上端面,上墨裂口的下缘高于印刷钢轮9的下端面,上墨裂口的两侧边和下缘固定有图中未示出的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和印刷钢轮9的表面一直保持触连。上墨管1的上端和进墨件10的下端连通;挡墨板11的一端和进墨件10的侧壁固连,挡墨板11的另一端固定有图中未示出的柔性材料,这些柔性材料和印刷钢轮9的上端面贴触从而使得挡墨板11的另一端的下表面和印刷钢轮9的上端面紧密贴触。输墨管2的水平管2.1的后端和进墨件10的侧壁密封连通,输墨管2的水平管2.1的前端和输墨管2的竖直管2.2的上端密封相连,输墨管2的竖直管2.2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穿过调节环16、和竖直管2.2的中端转动相连的上下两个轴承座4后和中间连接管3的一端密封相连,同时竖直管2.2的下端还和一因系简单技术而在图中未示出的、用于保证上墨裂口1.1始终和印刷钢轮9贴触在一起的驱动上墨管1转动的机构相连。调节环16上设有用于锁定调节环16和竖直管2.2的连接位置的定位螺杆17,调节环16的下端面和上面一个轴承座4的上端面触连。轴承座4上设有调节轴承座4夹紧竖直管2.2的调节结构。轴承座4的座底通过螺栓固定在中间件上,中间件再和接墨盒的前侧壁固连,从而使得轴承座和接墨盒的前侧壁固连在一起。中间连接管3的另一端和一u型管泵墨软管5的一端密封连通,泵墨软管5的另一端和齿轮泵6的出墨口6.1连通,齿轮泵6的齿轮轴的上端和调速电机7相连,齿轮泵6的进墨口6.2和下输墨管14的一端连通,下输墨管14的另一端和储油杯8的底部连通。储油杯8的杯壁的上端设有回墨口8.1,回墨口8.1和回墨管12的下端连通,回墨管12的上端和接墨斗13的斗底13.3相连。作为优选,接墨斗13的斗底13.3主体为右高左低的倾斜板,回墨管12的上端和接墨斗13的斗底13.3的左端相连。接墨斗13的右侧壁位于印刷轮15的左侧的右边的下方,接墨斗13的斗底位于上墨管1的下方,挡墨板11把从上墨裂口上端溢流到印刷钢轮9的上端面的印墨回流到接墨斗13内,然后再经回墨管12回流到储油杯8中。

作为优选,调速电机7可以转向运行:一个方向把储油杯8中抽出泵向上墨管1,另一个方向,把印墨作业完成后集在输墨管2的印墨抽回到储油杯8中。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而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和实施范围。事实上,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也可以作出一些等效的变化。因此,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所作出的一些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也即这些等效变化都应该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