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3331发布日期:2020-11-20 09:3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纺织品的印染加工过程中,需将布料轧涂染液或各种化学溶液,然后把带有染液的布料加热烘干、发色、固色,传统的轧涂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均匀轧车、重载轧车等,但是这些方式压轧布料后的带液量偏高,容易造成后续高温烘干过程中染料的泳移现象,影响产品品质,并且烘干过程消耗的能耗过高,不利于节能环保。

再者,传统的双面印花机印花方式容易存在“不透芯”问题,可能造成纤维的表面与内芯色差。

因此,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用于解决现有用于布料染色及轧液整理加工中存在浸轧后布料表面带液量过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包括机架、圆网印花版头装置、给液装置、压轧装置、动力装置;

所述圆网印花版头装置包括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和第二圆网印花版头装置,所述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所述第二圆网印花版头装置、所述压轧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托架、第一圆网版辊、第一刮刀组件、与第一刮刀组件连接的第一调节装置、第一间隙调节装置;

所述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连接有第一压力装置;

所述第二圆网印花版头装置至少包括第二托架、第二圆网版辊、第二刮刀组件、与第二刮刀组件连接的第二调节装置、第二间隙调节装置;

所述第一圆网版辊通过所述第一托架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圆网版辊通过所述第二托架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一圆网版辊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装置与所述第二圆网版辊相互压合设置;

所述压轧装置包括托辊以及压辊,所述压辊连接有第二压力装置,所述压辊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装置与所述托辊相互压合设置,且所述压辊位于所述托辊的左侧,所述托辊以及所述压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网版辊和所述第二圆网版辊的上方或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与所述第二圆网印花版头装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圆网版辊位于所述第二圆网版辊的右侧。

可选地,所述给液装置包括搅拌桶、连接于搅拌桶与第一刮刀组件和第二刮刀组件之间的第一泵浦和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刮刀组件和第二刮刀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给液装置还包括多个原料桶,以及多个连接于所述原料桶和搅拌桶之间的第二管道和第二泵浦。

可选地,所述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还包括色彩检测及配料控制系统,所述色彩检测及配料控制系统包括分光光度仪、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存储器、配料控制系统,所述分光光度仪、数据存储器、配料控制系统均与数据处理器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给液装置包括超声波震荡装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变幅器、换能器及振动器;

所述振动器设置于原料桶或/和搅拌桶的侧壁,所述变幅器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变幅器连接所述换能器,所述换能器连接所述振动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超声波频率介于20-80khz之间,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输入功率介于0至5kw之间。

可选地,所述托辊、所述压辊为通用的包胶辊筒,所述包胶辊筒的辊胚为双层结构的棍胚,所述双层结构的棍胚的外层为厚壁钢管,内层为厚壁钢管,辊胚的轴芯与所述内层焊接,所述内层的中间部位的横截面直径大于两端部位的横截面的直径,并且内层的中间部位的外壁与外层的中间部位的内壁焊接或过盈配合,外层和内层的两端部位通过设置于外层端部的挡圈连接,所述内层与轴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刮刀组件和所述第二刮刀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网版辊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圆网版辊的内壁相互抵靠设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圆网版辊对基材进行双面涂覆并压轧,使得进入基材的带液量可以根据需要降到最低,加上压辊的压轧,染液可以有效地被压入基材的组织结构内部,解决传统圆网印花方式的“不透芯”问题,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现有用于布料浸轧的方式存在压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造成后续高温烘干过程中染料的泳移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后续烘干过程消耗的能耗过高的技术问题,利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机架1;第一圆网版辊2;第二圆网版辊3;第一刮刀组件4;第二刮刀组件5;第一托架6第二托架7;压辊8;托辊9;第一压力装置10;第二压力装置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用于解决现有用于布料染色及轧液整理加工中存在浸轧后布料表面带液量过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包括:

机架1、圆网印花版头装置、给液装置、压轧装置、动力装置;

所述圆网印花版头装置包括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和第二圆网印花版头装置,所述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所述第二圆网印花版头装置、所述压轧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

所述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托架6、第一圆网版辊2、第一刮刀组件4、与第一刮刀组件4连接的第一调节装置、第一间隙调节装置;

所述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连接有第一压力装置10;

所述第二圆网印花版头装置至少包括第二托架7、第二圆网版辊3、第二刮刀组件5、与第二刮刀组件5连接的第二调节装置、第二间隙调节装置;

所述第一圆网版辊2通过所述第一托架6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圆网版辊3通过所述第二托架7连接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圆网版辊2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装置10与所述第二圆网版辊3相互压合设置;

所述压轧装置包括托辊9以及压辊8,所述压辊8连接有第二压力装置11,所述压辊8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装置11与所述托辊9相互压合设置,且所述压辊8位于所述托辊9的左侧,所述托辊9以及所述压辊8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网版辊2和所述第二圆网版辊3的上方或下方。

胚布经入口导轮进入第一圆网版辊2和第二圆网版辊3之间,第一圆网版辊2的网点内的染液转移到胚布的正面,第二圆网版辊3的网点内的染液转移到胚布的反面,然后胚布进入托辊9和压辊8之间,经压轧后染液均匀渗入胚布的内部,最后从出口导轮输出,完成胚布的低带液量压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力装置10可以使第一圆网版辊2压向第二圆网版辊3,其可以为气缸或电动推杆等装置,另外,第二压力装置11可以使压辊8压向托辊9,其可以为气缸或电动推杆等装置,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压力装置10和第二压力装置11均为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中常见的部件;

优选第一圆网版辊2和第二圆网版辊3的网点的大小为40目至120目,进一步优选为80目的圆形网点。

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圆网版辊对基材进行双面涂覆并压轧,使得进入基材的带液量可以根据需要降到最低,加上压辊8的压轧,染液可以有效地被压入基材的组织结构内部,解决传统圆网印花方式的“不透芯”问题,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现有用于布料浸轧的方式存在压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造成后续高温烘干过程中染料的泳移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后续烘干过程消耗的能耗过高的技术问题,利于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网印花版头装置与所述第二圆网印花版头装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圆网版辊2位于所述第二圆网版辊3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给液装置包括搅拌桶、连接于搅拌桶与第一刮刀组件4和第二刮刀组件5之间的第一泵浦和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刮刀组件4和第二刮刀组件5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搅拌后的染液可以通过第一管道向下流入刮刀组件与圆网版辊内圆弧之间的储液区,这样可以不必使用第一泵浦。

进一步地,所述给液装置还包括多个原料桶,以及多个连接于所述原料桶和搅拌桶之间的第二管道和第二泵浦。

需要说明的是,原料桶用于容置染液或、和助剂溶液,这些溶液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管道、阀门输入搅拌桶,经过搅拌后由第一管道、第一泵浦输出到第一圆网版辊2与第一刮刀组件4之间的第一储液区,同样地也可以输入到第二储液区。第一圆网版辊2转动时,多余的染液被刮刀刮除,定量的染液留在第一圆网版辊2网孔内,由于圆网版辊的网孔由圆网版辊的内部通向外部,所以当布料从第一底辊和第一圆网版辊2之间经过,则第一圆网版辊2上的定量的染液就被转移到了布料的表面(正面);随着设备运转,布料被输送到第二底辊与第二圆网版辊3之间,与前面的原理相同,第二圆网版辊3上的定量的染液就被转移到了布料的背面(反面),经压轧后溶液均匀渗入布料的内部,并且在后续的高温烘干过程中染料会进一步扩散进入布料的内部,使得布料的表面和内部染料量一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对的原料桶包括四个,分别容置有不同的染液,比如红、黄、蓝三原色的染液,以及助剂溶液,这些溶液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管道和第二泵浦输入搅拌桶,经过搅拌后由第一管道、第一泵浦输出到第一刮刀装置和第二刮刀装置的储液区处。优选所述第二泵浦为伺服流量控制阀(或/和伺服流量泵)。所述原料桶可以设置在所述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的上方,也可以设置于所述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的侧方,各自通过管道、泵浦与所述搅拌桶连接。

进一步地,该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还包括配料自动控制系统,所述配料自动控制系统包括plc和人机界面等,各所述第二泵浦与所述配料自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通过预先设置的配料参数控制各所述第二泵浦,然后将控制数据指令输出并通过所述配料自动控制系控制各个所述第二阀门(或/和第二泵浦)的工作状态,达到自动配料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还包括色彩检测及配料控制系统,所述色彩检测及配料控制系统包括分光光度仪、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存储器、配料控制系统,所述分光光度仪、数据存储器、配料控制系统均与数据处理器电性连接。

所述分光光度仪设置于本轧车输出端之后,或设置于后续的加热焙烘装置的后方的上方或/和下方,用以检测产品的颜色,通过数据处理器与数据储存器里面的颜色数据对比,输出电子信号给所述配料控制系统,通过配料控制系统控制各个所述第一泵浦的流量进而达到控制产品颜色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存储器将测得的颜色按三原色进行分色,并与样版颜色对比,然后将控制数据指令输出并通过机电控制系统控制各个所述第二阀门(或/和第二泵浦)的工作状态,达到自动配料、自动控制颜色的目的。优选所述测色分色仪、数据储存及运算系统、控制系统采用datacolor测配色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给液装置包括超声波震荡装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变幅器、换能器及振动器;

所述振动器设置于原料桶或/和搅拌桶的侧壁,所述变幅器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变幅器连接所述换能器,所述换能器连接所述振动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超声波频率介于20-80khz之间,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输入功率介于0至5kw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刮刀组件4和所述第二刮刀组件5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网版辊2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圆网版辊3的内壁相互抵靠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刮刀组件4和第二刮刀组均由刀架、刀片、压板组成,刀片被夹持在刀架和压板之间,刀片抵靠圆网版辊内壁弧面设置,并与圆网版辊内壁弧面呈接近相切的位置关系。

第一刮刀组件4和第二刮刀组件5还包括限位装置、进退调节装置等组件,通过进退调节装置调节刀片与圆网版辊内壁弧面的接触和分离,工作状态下,并通过调节进退调节装置使得刀片的前端呈微量的弹性变形,以确保刀片与圆网版辊内壁弧面充分接触。

所述刀轴中心设置有通孔,并且朝向圆网版辊的内壁弧面设置有出料孔,所述刀片、圆网版辊内壁弧面之间形成储液区,染液通过给液装置的给液管道、通孔、出料孔被输送到储液区。

进一步地,所述托辊9、所述压辊8为通用的包胶辊筒,所述包胶辊筒的辊胚为双层结构的棍胚,所述双层结构的棍胚的外层为厚壁钢管,内层为厚壁钢管,辊胚的轴芯与所述内层焊接,所述内层的中间部位的横截面直径大于两端部位的横截面的直径,并且内层的中间部位的外壁与外层的中间部位的内壁焊接或过盈配合,外层和内层的两端部位通过设置于外层端部的挡圈连接,所述内层与轴心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辊8、所述托辊9为包胶辊筒,其辊胚为双层结构,轴芯为通轴,所述轴芯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与所述辊胚的内圆过盈配合连接或焊接连接,在辊面宽度方向上,该连接的长度介于辊面长度的四分之一至棍面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轴芯与所述辊胚的端部没有直接的连接,所述轴芯与所述辊胚的端部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设置于辊胚端面的盖板封闭该间隙,或通过端部的包胶层弹性地封闭该间隙。

进一步地,入口导轮和/或出口导轮处设置有张力控制装置、展开装置、静电消除装置等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展开装置为弧形展开装置或铝片式展开装置或螺旋展开装置等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为调节控制运行速度,在压轧装置的出口处(或后续工位处)设置有张力检测及控制装置,张力检测及控制装置为摆臂式张力控制器或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布面的张力情况,进而控制压轧装置的转速。

作为实际应用的拓展,本实施例中的轧车除了可以对布料进行微量给液压轧外,还可以用于功能性涂料的涂覆操作,只需将染液换成功能性涂料溶液即可,比如柔软剂、硬挺树脂、防霉剂、固色剂、碱剂、氧化剂等溶液,生产操作过程同前述实例应用,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轧车还可以应用于布料的多色印花操作,将一组或多组本实施例所述的轧车连线设置,并增加光电自动对版系统,将所述第一圆网版辊2和第二圆网版辊3的外圆面按需要设置各种图案,即可进行单色或多色,单面或双面的透芯印花操作,应用前景广阔。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双面圆网印花装置的轧车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