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彩色打印机的防滑驱动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3603发布日期:2020-10-31 10: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彩色打印机的防滑驱动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转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彩色打印机复印机彩色碳粉转印时工作需要用到转印带和驱动转印带转动的机构。



背景技术:

现彩色打印,复印技术快速发展,其打印速度也不断提高,驱动力增大,现有驱动轴往往在使用时会出现套在铝管上的胶管打滑,胶管偏离,内缩等问题。经过广泛研究发现,现通用驱动轴是将高分子管直接套入铝管上,铝管与胶管间摩擦系数低,摩擦力小造成,虽然胶管与铝管间是紧配合,胶管有一定收缩比率,但铝管表面摩擦系数很低,大约是0.4,如果驱动力加大时,大到比铝管与胶管之间的摩擦力大时,就会出现打滑。如果出现铝管与胶管出现打滑时,则胶管就有机会出现偏离或者内缩。众所周知,驱动轴工作时是马达带动铝管组件,而铝管组件通过摩擦带动外层胶管,而胶管通过与转印带的摩擦关系带动转印带,从而实现碳粉“印”到纸面上。如果打印速度提高,势必会要求铝管带动胶管的驱动力提高,摩擦力与摩擦系数成正比,而铝管本身的摩擦系数是一定的,因此,本发明拟对铝管表面进行处理,增加一层与铝管粘接效果良好的复合胶粘层且此复合胶粘层能与铝管良好粘接并形成化学键交联,且与外层高分子弹性体胶管层间摩擦系数高于铝管与外层胶管层间的摩擦系数就可以提高其摩擦力,而使产品有足够的驱动力。甚至复合粘接层即能和铝管以化学键结合粘接又能和外层胶管形成分子间交联形成一整体,其提供的驱动力将更加有保证,也绝对不会打滑,胶管移位偏离或内缩。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彩色打印机的防滑驱动轴结构,应用于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中的转写传输机构中,该防滑驱动轴结构包括位于中心的铝管、套设于铝管外侧的胶管以及将铝管和胶管粘接在一起的具有导电性的复合胶粘层;所述复合胶粘层和铝管通过高温烘烤为一整体;其中,所述复合胶粘层包括与铝管的表面化学键合并紧紧粘附在铝管上的底涂层、以高分子弹性体和溶剂组成的过渡粘着层、以及用于与胶管受热粘着的胶浆层,使胶管与复合胶粘层附着的铝管紧配或紧配加化学键交联粘着。该防滑驱动轴结构用于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中的转写传输机构中,起到驱动转印带的作用,铝管为空芯部件,其两端分别插入有芯轴。本申请中,铝管外涂覆有与其紧密粘接的复合胶粘层,复合胶粘层与铝管层间是化学键相结合方式粘接,通过高温烘烤将复合胶粘层固化并与金属表面紧密粘接即可;最外层是高分子弹性体构成的胶管,且复合胶粘层是具有导电性的高分子弹性体,便于与胶管复合;复合胶粘层与胶管的摩擦系数,大于铝管与胶管之间的摩擦系数;最后,胶管与复合胶粘层附着的铝管紧配或紧配加化学键交联粘着,从而使铝管和胶管通过复合胶粘层形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增加了其摩擦力。此外,为实现该防滑驱动轴结构,还进一步涉及到复合胶粘层的胶浆的配方及制作技术,外层高分子材料配方及胶管的制作和后段加工工艺技术。

所述复合胶粘层和铝管的高温烘烤条件为:温度范围:120度~180度,优选温度范围为130度~160度,烘烤时间是30分-120分,优选45分-60分,烘烤工具可选用普通烘烤箱或压力高温硫化罐。通过高温烘烤后,复合胶粘层形成固态的具有导电性的高分子弹性体。

现有驱动轴的传统设计由铝管层和胶管层两层结构实现,本申请改成铝管、复合胶粘层和胶管实现的三层结构,其中,所述复合胶粘层亦是三层复合,一为底涂层,二为过渡粘着层,三为在合适条件下能与外层胶管受热粘着的胶浆层。底涂层直接与铝管接触,过渡粘着层在底涂层与胶浆层之间,胶浆层能与胶管受热粘着,而加热硫化固化后的这三层又有互相交织,形成整体。

其中,所述复合胶粘层的三层复合的制作步骤如下:

准备底涂层、过渡粘着层:底涂层是以酚酫树脂和氯化橡胶为主体并配合助剂和溶剂而实现的粘性混合液体;所述过渡粘着层是以高分子弹性体和溶剂组成的粘性混合液体;其中,底涂层和过渡粘着层均可外购接着剂来实现;

准备胶浆层材料:所述胶浆层的配方包括主料、导电剂、硫化剂、补强剂、软化剂、活性剂以及促进剂或者固化剂;

胶浆层的主料与胶管材料的主料相同,其主料可以是epdm,nbr/eco,聚胺脂,sbr,优选epdm,nbr/eco,聚胺脂,其所选主材型号应选择低门尼牌号,低门尼牌号制成的胶浆涂布性好,粘着性好。所用主料含量范围为25%-55%,优选35-45%;

导电剂为导电碳黑或离子导电剂。导电剂含量范围为10%-30%,优选为12%-18%;

补强剂为碳黑或白碳黑,补强剂含量范围为15%-45%,优选10%-20%;

软化剂为石蜡油,

活性剂是氧化锌/硬酯酸组合,活性剂含量范围为1%-5%,优选1.5%-3%;

硫化剂为硫磺,硫化剂含量范围为0.3-1.5%,优选范围为0.5-1.2%;

促进剂为cz,tmtd,tbtd,tmtm,dptt,tar,m,md,或者dpg等等,又或者综合促进eg-3,eg-4(生产厂家将前述组份以一定比例配合并混和均匀以便节省称量次数,只针对epdm材质)。促进剂含量范围为1%-2.5%,优选范围为1.2%-2.0%。

以上述胶浆层材料制备胶浆(也即胶浆层):先将上述配方按一定比例称量,在密炼机或开炼机炼好分散均匀,再出成薄片并剪成细片。将剪成的细片与溶剂按一定重量比例浸泡在钢桶中,重量比例为1:10-1:4,优选为1:7-1:5。然后将浸泡的胶片置于叶片搅拌机中搅拌12-24小时,叶片搅拌速度为100-200转/分钟,这时胶片完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胶浆。也可以用三辊机碾压成胶浆。其中,溶剂可选用乙酸乙酯溶剂。所制的胶浆粘度为50~800厘泊,为涂布可操作性,粘度优选300~500厘泊。

所述复合胶粘层和铝管固化步骤是将复合胶粘层的三层材料分三次涂布在铝管上,在溶剂充分挥发后再加热硫化固化(此称之为热固化复合胶粘层铝管);复合胶粘层层厚度在0.12mm以内,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铝管表面脱酯处理并清洗干净;底

步骤2:将底涂层的接着剂涂布于铝管表面自然干燥预设时间(例如20分钟以上),底涂层的厚度范围为0.02-0.05mm,再涂第二层过渡粘着层的接着剂再自然干燥预设时间(例如20分钟以上),过渡粘着层的厚度范围为0.02-0.05mm,再涂第三层的胶浆层,胶浆层的厚度范围为0.05-0.08mm,三层材料的总厚度控制在0.12mm以内;将涂好胶浆层的铝管置于烘箱烘烤,条件为温度40度-100度,时间为20-120分(优选烘烤条件为50-70度,时间30-60分钟),其目的是使胶层溶剂充分挥发。这样就得到涂布胶层的半成品。

步骤3:120度~180的温度将上述得到的半成品加热预设时间(例如140度*30分钟)固化。

所述胶管套入复合胶粘层处理过的铝管上,与之是紧配合关系,胶管伸缩比(膨胀率)在3%-15%以内,优选5%-10%。所述胶管与铝管的组装过程如下:将胶管与固化了复合胶粘层之后的铝管(热固化复合胶粘层铝管)用专用吹风治具吹胀套入铝管上,其形紧配合状况,胶管伸长比为6.8%;然后将套入了铝管后的胶管的表面进行研磨(打磨),研磨表面粗糙度ra6.5以内,优选ra4.5以内。

所述底涂层是以酚酫树脂和氯化橡胶为主体并配合助剂和溶剂而实现的类似涂料样的粘性混合液体,这样便于涂布,喷涂或浸涂到铝管上,而溶剂又可以利于挥发,然后在铝管上附着的混合就可以在受热硫化粘着。混合体中的酚酫树酯在硫化粘接过程中会发生固化形成网络结构嵌入在金属表面的沟槽中形成树根状连结,另一主要组份是氯化橡胶,氯化橡胶在硫化粘接时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形成交联,此交联是高分子间化学键交联结合,可以获得大的粘着力。

所述过渡粘着层是以高分子弹性体和溶剂组成的粘性混合液体,同样便于涂布,喷涂或浸涂到底涂层并附着其表面,而溶剂也有利于挥发。过渡粘着层中的高分子组份可以和底涂层高分子组份形成互穿网络并可以以分子间相互交织并固化,同时,其又可以和胶浆层形成互穿网络并形成分子间交联,从而达到复合粘接并紧密附着在铝管表面。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涂层为开姆洛克ch205,过渡粘着层为开姆洛克ch238或ch6100。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涂层是罗门哈斯thixonp-11,过渡粘着层为megum538。

所述胶浆层是通过实验获得的自制胶浆配方实现的;所述胶浆层是混合胶料和溶剂的混合物,由搅拌机或三辊研磨机充分搅拌或研磨混合,是混合均匀且有一定粘度的液体,其粘度在50~800厘泊(brookfieldlv2号转子,30转/分钟),优选粘度范围为200-500厘泊。具体的,所述胶浆层的配方包括主料、导电剂、硫化剂、以及促进剂或者固化剂;所述主料与胶管材料的主料相同,导电剂为导电碳黑或离子导电剂。

其中,胶管材料与胶浆的主料类似,但在胶料型号上选择有所不同,如胶管的主料选用epdm,可选用三井化学epdm3072em或阿朗8550c,其型号特点是生胶门尼粘度高,高门尼其分子量大,耐磨性好。所述epdm含量为40%-60%,优选45-55%,配方中其他组份包括导电碳黑或导电剂,补强剂碳黑或白碳黑,软化剂石蜡油,活性剂是氧化锌/硬酯酸组合,硫化剂硫磺,促进剂是cz,bz,ez,tt,tbtd,tmtm,dptt,tar,m,md,dpg等等,又或者综合促进eg-3,eg-4(生产厂家将前述组份以一定比例配合并混和均匀以便节省称量次数)。所述导电碳黑在8%-35%,优选10%-15%,补强剂在5%-30%,优选10%-20%,石蜡油2%-8%,优选3%-5%,活性剂1%-5%,优选8%-10%,硫磺0.3-1.5%,优选0.5-1.2%,促进剂总计1%-2.5%,优选1.2%-2.0%。

由前所述可知,胶浆层和胶客层材料类似,但型号不同,胶浆层同样以epdm为主材,可以是三井化学的epdm4045m,也可选择其他品牌,如jsrep33,锦湖epdm330,其低门尼优于高门尼,门尼低分子量小,有利于初期粘附,enb含高的优于enb含量高的,enb含量高有利于快速固化。所述epdm含量为30%-50%,优选35-45%,配方中其他组份包括导电碳黑或导电剂,补强剂用白碳黑,白碳黑作为接着剂对接着有利,软化剂石蜡油,活性剂是氧化锌/硬酯酸组合,填充剂是碳酸钙或陶土,滑石粉,硫化剂硫磺,促进剂是cz,bz,ez,tt,tbtd,tmtm,dptt,tar,m,md,dpg等等,又或者综合促进剂eg-3,eg-4。所述导电碳黑在8%-35%,优选10%-15%,补强剂在5%-30%,优选8%-12%,石蜡油2%-8%,优选3%-6%,活性剂1%-5%,填充剂5%-15%,优选8%-10%,硫磺0.3-1.5%,优选0.5-1.2%,促进剂总计1%-2.5%,优选1.2%-2.0%。先将配方中各组份用开炼机或密炼机炼均匀,分散好。用开炼机出成薄片,0.2-4mm厚,优选0.5-2mm厚,再裁成小片。胶片按一定比例与溶剂配合,其比例为胶片:溶剂为1:3~1:15优选为1;5~1:10。再将配合物用不锈钢容器装好,置于叶片搅拌机上搅拌24小时,也可以用三辊研磨机研磨。搅拌后胶片和溶剂充分溶融形成胶浆。胶浆粘度在50~800厘泊(brookfieldlv2号转子,30转/分钟),优选200-500厘泊。合适的粘度的胶浆便于涂布或喷涂或浸涂在过渡粘着层上并形成胶膜,涂布上的胶浆层溶剂挥发完全后能保持和生胶一样的特性,只有保持生胶特性才能加热硫化固化并和过渡粘着层之间形成互穿硫化交联的高分子网络。

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案,胶管选用nbr/eco为主材,nbr选用jsr230,jsr220,eco选用大曹cg-102或epion-301,或者瑞翁ecot-3106或t-3018,所述nbr含量为10%-50%,eco含量为10%-50%,活性剂氧化锌,硬酯酸组合含量1.5%-2.2%,补强剂碳黑含量为10%-40%,填充剂碳酸钙含量为8-10%,硫化剂硫磺0.3%-0.8%,促进剂cz含量0.8%-1.2%,tmtd含量0.8%-1.2%。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方案,胶管是nbr/eco,胶浆层以nbr为主材,可以是朗盛的3445f,也可选择其他品牌,比如jsr250sl,门尼粘度低,硫速快点的型号优先选择nbr主料含量40%-55%,配方中其他组份活性剂,填充补强剂,硫化剂,促进剂可与nbr外层胶管配比一致,这有利于与外层胶管的相容并粘着,但较胶管组份不同之处是此配合中没有eco胶料,当然也可以保留。如果不添加eco胶料则必须添加导电碳黑,导电碳黑含量20%-30%。称量配合后将配方中各组份用开炼机或密炼机炼均匀,分散好。再如epdm胶浆制法相同制成胶浆,胶浆层与过渡粘着层也可通过加热硫化固化并形成互穿硫化交联的高分子网络。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方案,胶管是浇注pu,则选用朗盛e330预注型pu,主料含82%-90%,固化剂moca含量8%-12%,抗静电剂含量1-3%。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方案,胶管是pu,其复合接着层主料是电阻值在10的6次方欧姆以内的混炼型pu,pu含量96%-98%,过氧化物固化剂含量2%-4%,如前述配合混炼均匀出片剪切成细片,如前述胶浆制法相同制成pu胶浆,胶浆层与过渡粘着层通过加热固化并形成互穿硫化交联的高分子网络。

优选的,复合胶粘层以及胶管都具备导电性,优选的,复合胶粘层以及胶管的电阻均在10的6次方欧以下。整体防滑驱动轴结构的电阻在10的7次欧以下。且该复合胶粘层与铝管层粘合,粘合强度以划格法测试达4级以上,优选达2优以上。

其中,复合胶粘层与外层的胶管可以粘着也可以根据需要无须粘着。复合胶粘层与胶管层是否粘着可根据工艺的不同来实现。所述当复合胶粘层无须与外层胶管层粘着时,胶粘层固化后表面摩擦系数要求大于铝管的摩擦系数0.4大,优选要求在大于0.6。

所述复合胶粘层其总厚度范围在0.03-0.2mm以内,优选为0.05-0.12mm。

所述胶管是具有导电性的高分子弹性体,其电阻在10的7次方欧以下,优选10的5次方欧以下。所述胶管的厚度范围为0.8~2.5mm,优选1.0~1.5mm厚。胶管可以通过模压硫化成形,挤出热空气硫化成形,挤出硫化罐硫化成形,注塑成形或浇注成形。胶管与复合胶粘层和铝管是紧配方式,其膨胀率为3%-15%,优选5%-10%。

胶管的材质是epdm,nbr/ceo,sbr,nr,或者pu,优选采用epdm,nbr/eco,或者pu。胶管的硬度在50度-90度之间,优选60-80度。胶管的表面摩擦系数为0.7-1.6,优选0.8-1.3。

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案设计并提供一款防滑驱动轴结构,以保证在使用时不会打滑和胶管移位偏离或内缩。为实现此结构,本申请对铝管进行复合胶粘处理,并通过复合胶粘层将胶管与铝管有机的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获得足够摩擦力或粘接力。具体的,本申请的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复合粘接层既能和铝管以化学键结合粘接又能和外层胶管形成分子间交联形成一整体,防滑驱动轴结构整体摩擦力达到0.8以上,提供的驱动力将更加有保证,也绝对不会打滑,胶管移位偏离或内缩;

2、复合粘着层化学粘着在铝管的基础上并与外层高分子弹性体层以化学交联方式粘着并使其三层连成一整体;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摩擦力或粘接力大大优于现有技术的驱动轴;

3、其中,所述胶管可以与未固化复合胶粘层铝管紧配后,再140-160度*30分钟加热固化,则加工成紧配加热固化产品。其防滑效果更好,但制作成本稍高。胶管还可以与热固化复合胶粘层铝管紧配则加工成紧配产品。其防滑效果比前述产品稍差,但制作成本有优势。用户可根据需要来选择相应的工艺步骤;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防滑驱动轴结构的组装使用结构示意图,图示中,1-01是驱动轴,1-02是转印带,1-03是打印纸张,1-04是opc(或称感光鼓);

图2a为本发明的防滑驱动轴结构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中aa处剖视图,图示中,2-01是芯轴,2-02是铝管,2-03是复合粘着层,2-04是胶管(或称外层高分子弹性体层);

图3为本发明的复合胶粘层的示意图,图示中,3-01是底涂层,3-02是过渡粘着层,3-03是胶浆层;

图4为t型机头挤出示意图,图示中,4-01是挤出机,4-02是过渡芯棒,4-03是t型机头,4-04是4-02经t型机头挤出包胶后半成品;

图5为四个实施例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中,彩色碳粉转印时工作需要用到转印带和驱动转印带转动的机构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防滑驱动轴结构参见图2a和图2b所示,其包括芯轴2-01、铝管2-02、复合粘着层2-03以及胶管2-04。参见图3的复合粘着层的示意图,复合粘着层2-03包括是底涂层3-01、过渡粘着层3-02以及胶浆层3-03。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防滑驱动轴结构包括如下制作过程:

第一步,最外层高分子弹性层胶管的制作:其材质可以是epdm为主材,此实施例选用上海三井epdm3072em100份,碳黑补强剂40份,导电碳黑40份,氧化锌5份,硬酯酸1份,分散剂1.5份,防焦剂0.2份,硫磺1.5份eg-44份,配合炼成混炼胶。炼好的混炼胶放入装有t型机头挤出机挤出,如图4意示图所示,4-02过渡芯棒插入装在挤出机4-01上的t型机头4-03上,从上侧孔部插入过渡芯棒,挤出机4-01挤出胶料包附在4-02上,并从t型机头下侧孔部挤出,挤出后包附在过渡芯棒上的epdm胶管层如4-04所示,再将4-04置于硫化罐硫化。详见图4示意图。硫化后退下过渡芯棒就是本发明所要的高分子弹性层胶管。胶管壁厚1.35mm,内径22mm。

第二步,胶浆的制作:其材质与胶管材质相同,但选取不同牌号epdm,此实施例选用上海三井epdm4045m100分,补强剂20份,导电碳黑40份,氧化锌5份,硬酯酸1份,增粘剂2份,硫磺1.8份,eg-44.5分,px0.5份,配合并炼成混炼胶。炼好的混炼胶出成薄片,并剪成小块。胶片:溶剂以重量比为1:5,混合并置于叶片搅拌机中搅拌24小时,胶片完全溶融至胶浆中。粘度在280泊厘。

第三步,铝管复合胶粘层处理:铝管是外径为23.5mm的外购品。表面脱酯处理并清洗干净。涂布底涂层ch205,风干后涂布过渡粘着层胶粘剂ch238再风干,涂布胶浆层,40度*30分钟烘烤后再140度*30分钟加热固化。

第四步,胶管与铝管组装,将第一步制好的胶管与第三步处理好的铝管用专用吹风治具吹胀套入铝管上,其形紧配合状况,胶管伸长比为6.8%。

第五步,胶管表面研磨,研磨后产品外径24.5mm,研磨后表面ra3.1

第六步,两端裁切完成成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防滑驱动轴结构包括如下制作过程:

本实施例其配方和实施例1一样,只工艺制程不同。

第一步和第二步按实施例1制成epdm材质胶管,胶浆制作。

第三步,铝管复合胶粘层处理,铝管是外径为23.5mm的外购品。表面脱酯处理并清洗干净。涂布底涂层ch205,风干后涂布过渡粘着层胶粘剂ch238再风干,涂布胶浆层,40度*30分钟烘烤干燥。

第四步,胶管与铝管组装,将第一步制好的胶管与第三步处理好的铝管用专用吹风治具吹胀套入铝管上,其形紧配合状况,胶管伸长比为6.8%。

第五步,加热固化粘接,将组装好的铝管胶管置于压力硫化罐烘烤140度*30分钟。复合胶粘层层不但与铝管化学键交联粘着,也与外层胶管化学键交联粘着。

第六步,胶管表面研磨,研磨后产品外径24.5mm,研磨后表面ra3.1。

第七步,两端裁切完成成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防滑驱动轴结构包括如下制作过程:

第一步,最外层高分子弹性层胶管的制作,其材质是nbr/eco为主材,本实施例选用jsrnbr230s,大曹ecocg102,nbr250sl70份,eco30份,氧化锌5份,硬酯酸锌1份,白碳黑补强剂33份,弱导电碳黑24份,分散剂1份,硫磺0.6份,cz2份,tt1.8份,配合后炼成混炼胶。炼好的混炼胶放入装有t型机头挤出机挤出,同时在t型机头上侧投下过渡芯棒,胶管包附在过渡芯棒从t型机头下侧滑出(参见图4),包附在过渡芯棒上的nbr/eco胶管置于硫化罐硫化。

硫化后退下过渡芯棒就是本发明所要的高分子弹性层胶管。胶管壁厚1.32mm,内径21.8mm。

第二步,胶浆的制作,其材质与胶管材质相同,但选取不同牌号,jsrnbr250sl100份,氧化锌5份,硬酯酸锌1份,导电碳黑40份,增粘剂2份,硫磺0.7份,cz2份,tt2份,配合后炼成混炼胶。炼好的混炼胶出成薄片,并剪成小块。胶片:溶剂以重量比为1:5,混合并置于叶片搅拌机中搅拌24小时,胶片完全溶融至胶浆中。粘度在260泊厘。

第三步,铝管复合胶粘层处理,铝管是外径为23.5mm的外购品。表面脱酯处理并清洗干净。涂布底涂层ch205风干,然后涂布过渡粘着层胶粘剂ch6100再风干,涂布胶浆层,40度*30分钟烘烤后再130度*30分钟加热固化。

第四步,胶管与铝管组装,将第一步制好的胶管与第三步处理好的铝管用专用吹风治具吹胀套入铝管上,其形成紧配合状况,胶管伸长比为7.8%。

第五步,胶管表面研磨,研磨后产品外径24.5mm,研磨后表面ra3.5

第六步,两端裁切完成成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防滑驱动轴结构包括如下制作过程:

第一步.最外层高分子弹性层胶管的制作,其材质是pu为主材,且是浇注形pu,选用型号是原品牌科聚亚现品牌为朗盛的e330,是预聚型聚酯型pu,

pu100份,moca9.5份,导电剂3份,色浆0.2份,pu抽真空加热至90度,使其变为低粘度液体,再添加配好的导电剂,色浆,固态moca加热到100度,使其由固态变相为液态moca,并用搅拌机充分搅拌,边搅拌边抽真空脱泡,搅拌脱泡时间约2-3分钟,然后再浇注到已预热到100度的模具中,再将注入胶的模具放入抽真空烤箱中烘烤,烘烤温度90-100度,20-30分钟。然后取出模具并打开,再取出产品就是需要的pu管。胶管内径22.1mm,胶管厚度2.1mm。

第二步,胶浆的制作,其材质与胶管材质相同,但可选取不同牌号,选用佛塑新材混炼型聚胺酯配合其他组份炼成混炼胶。炼好的混炼胶出成薄片,并剪成小块。胶片:溶剂以重量比为1:5,混合并置于叶片搅拌机中搅拌24小时,胶片完全溶融至胶浆中。粘度在250泊厘。

第三步,铝管复合胶粘层处理,铝管是外径为22mm的外购品。表面脱酯处理并清洗干净。涂布底涂层ch205,涂布中间过渡粘着层ch233,涂布胶浆层,40度*30分钟烘烤后再120度*30分钟加热固化。

第四步,胶管与铝管组装,将第一步制好的胶管与第三步处理好的铝管用专用吹风治具吹胀套入铝管上,其形紧配合状况,胶管伸长比为6.3%。

第五步,胶管表面研磨,研磨后产品外径24.5mm,研磨后表面ra2.8

第六步,两端裁切完成成品。

以上4个案例的对比示意图参见图5,实施例1,3,4复合胶粘层与胶管层无粘接,但因为铝管层表面有复合胶粘层层,复合胶粘层层以化学键与铝管粘着,胶粘层与铝管可以视为一体,复合胶粘层层与胶管间摩擦系数在0.8以上,其远远大于胶管与铝管的摩擦系数,因此,1,3,4的外层胶管可以获得很大的摩擦力,摩擦力又转换成驱动转印带的驱动力。因为摩擦力足够大,故而可防止打滑现象。实施例2复合胶粘层与胶管层有粘接,可以视其融为一体,其能获得的驱动力比无粘着时会更大,因此,驱动效果比实施例1,3,4更佳,更也不会因转动力不够而打滑。从材料的导电特性来看,epdm电阻的环境依存性稍差,但并没有反应在打印画质上,也就是说产品的阻抗性只要满足在一定范圈就可以了。从材料分子结构来看,epdm分子无双键,且其耐热性可达140度,打印寿命最佳,nbr+eco其材质分子链有双键,本身耐老化性稍差,因此打印寿命稍差,pu耐磨性好,但其耐热性稍差,反应在打印寿命上也有些不足。但整个打印效果没有出现打印时打滑或打印后外层胶管内缩或偏离现象。

上述4个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在不脱离其思路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许多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在上述实施例和示例中,采用了数字组成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各个步骤和/或单元。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附图标记只是为了便于叙述和绘图,而并非表示其顺序或任何其他限定。

此外,本发明的方法不限于按照说明书中描述的时间顺序来执行,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时间顺序地、并行地或独立地执行。因此,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的执行顺序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构成限制。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上述的所有实施例和示例均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