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色印刷机的自动填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3183发布日期:2020-10-13 08:0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色印刷机的自动填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供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色印刷机的自动填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印刷厂房内批量印刷时,印刷厂房内有很多台印刷机,每台印刷机都有独立的墨盒,当印刷机墨盒内的墨用完时,需要单独向每个印刷机的墨盒内加墨,耗费的人力较大,因此出现了集中供墨系统。

公开号为cn2077369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集中供墨装置,包含底座、墨桶、一次供墨组件、二次供墨组件和控制箱,墨桶置于底座上,一次供墨组件设置于底座和墨桶上方,一次供墨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墨桶内,一次供墨组件能够相对底座和墨桶上下滑动,以挤压墨桶内的墨汁,使墨桶内的墨汁输送至各个印刷机的墨盒内;二次供墨组件安装在一次供墨组件上,提供额外的行程再次挤压墨桶内的墨汁,控制箱能够控制一次供墨组件和二次供墨组件的运动。

上述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对印刷机进行集中供墨,避免人工上墨,节省了人力,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油墨在墨桶中长时间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物或聚合成细小颗粒物,导致墨桶底部的颜料浓度更高,颜色更深,影响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色印刷机的自动填墨系统,其具有避免油墨在墨桶中长时间静置后产生沉淀物或聚合成细小颗粒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四色印刷机的自动填墨系统,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且上端开口的墨桶、设置在墨桶上方的横梁、连接在横梁与墨桶之间的支撑杆、设置在墨桶内并与墨桶滑动配合的压墨盘以及安装在横梁上驱动压墨盘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压墨盘上连接有出墨管;所述墨桶内、压墨盘下方设置有扰动件,所述横梁上安装有驱动扰动件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压墨盘与所述扰动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穿过压墨盘的部分与所述压墨盘密封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扰动件在墨桶内上下移动,从而使墨桶内的油墨流动,从而可以避免油墨中产生沉淀物或聚合成细小颗粒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横梁上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穿过压墨盘与所述扰动件连接,且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所述压墨盘滑动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伸长与缩短来带动扰动件在墨桶内上下移动,从而使墨桶内的油墨流动,以避免油墨中产生沉淀物或聚合成细小颗粒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套设在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上的空心气缸,所述空心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电动推杆的主体固接;所述空心气缸的活塞筒穿过压墨盘并与压墨盘滑动配合;所述扰动件包括至少一个铰接在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下端的扰动叶片,所述扰动叶片上侧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背离所述扰动叶片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空心气缸的活塞筒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电动推杆与空心气缸的同步伸长来调整扰动件在墨桶内的位置;当扰动件在墨桶内的位置调整到位后,可以控制空心气缸不断的伸长与缩短来使扰动扇叶绕其与电动推杆的铰接端不断摆动,从而使墨桶内的油墨流动,从而避免油墨中产生沉淀物或聚合成细小颗粒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动叶片的上侧开设有供空心气缸的活塞筒以及所述连杆嵌入的嵌槽;所述压墨盘下侧开设有供所述扰动件嵌入的置物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压墨盘运动到墨桶最下端时,扰动件会进入置物槽内,从而使压墨盘可以将墨桶中的油墨排的更干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一端与横梁固接,另一端与压墨盘固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液压缸的伸长与缩短来带动压墨盘下降与上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心气缸的活塞筒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油墨从空心气缸与电动推杆之间流到墨桶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墨盘上开设有供所述空心气缸的活塞筒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中固定有第二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油墨从空心气缸与压墨盘之间流到墨桶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侧开设有供墨桶嵌入的定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的设置使得人更换墨桶后,更容易将墨桶与压墨盘对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底部安装有电加热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墨印刷时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通常工作温度为30℃左右。随着油墨温度的降低,油墨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就会相应增大。当印刷机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时,如在寒冷的冬天,由于油墨温度太低,油墨表面的张力和粘度就会很大,从而导致印刷机发生流墨、露白、飞墨等质量事故。电加热器可以对墨桶内的油墨进行加热,以在进行印刷工作时保证油墨温度维持在30℃左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墨管包括与压墨盘连接的出墨总管以及若干连接于出墨总管远离压墨盘一端的出墨分管,所述出墨分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开关电磁阀来控制油墨是否流入对应的印刷机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扰动件在墨桶内运动,使墨桶内的油墨流动,从而避免油墨中产生沉淀物或聚合成细小颗粒物;

2、电加热器可以对墨桶内的油墨进行加热,以在进行印刷工作时保证油墨温度维持在3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体现扰动件的结构以及驱动机构与扰动件的连接关系所做的示意图;

图3是压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体现底座和电加热器所做的爆炸图。

图中,1、底座;11、定位槽;12、电加热器;2、墨桶;3、横梁;4、支撑杆;5、压墨盘;51、置物槽;6、升降机构;7、出墨管;71、出墨总管;72、出墨分管;73、电磁阀;8、扰动件;81、扰动叶片;82、连杆;83、嵌槽;9、驱动机构;91、电动推杆;92、空心气缸;93、第一密封圈;94、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四色印刷机的自动填墨系统,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且上端开口的墨桶2、设置在墨桶2上方的横梁3、固定连接在横梁3与底座1之间的支撑杆4、设置在墨桶2内并与墨桶2滑动配合的压墨盘5以及安装在横梁3上驱动压墨盘5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6;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6为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横梁3下侧,另一端固定在压墨盘5上侧中心处。在压墨盘5上连接有出墨管7,具体的说,出墨管7包括与压墨盘5连接的出墨总管71以及若干连接于出墨总管71远离压墨盘5一端的出墨分管72,在每个出墨分管72均上安装有电磁阀73。

参照图1和图2,在墨桶2内、压墨盘5下方设置有扰动件8,在横梁3上安装有驱动机构9。具体的说,驱动机构9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固定在横梁3上侧的电动推杆91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固定在横梁3下侧的空心气缸92,电动推杆91的活塞杆贯穿横梁3,且空心气缸92套设在电动推杆91的活塞杆上,在空心气缸92的活塞筒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93,以对电动推杆91的活塞杆与空心气缸92的活塞筒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在压墨盘5上对应空心气缸9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电动推杆91的活塞杆和空心气缸92的活塞筒经通孔穿过压墨盘5进入墨桶2内,在压墨盘5上、通孔内还固定有第二密封圈94,以对空心气缸92的活塞筒与压墨盘5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参照图2,扰动件8包括至少一个铰接在电动推杆91的活塞杆下端的扰动叶片81(本实施例以两个为例),在扰动叶片81上侧远离电动推杆91的一端铰接有连杆82,连杆82背离扰动叶片81的一端铰接在空心气缸92的活塞筒上。当电动推杆91不工作时,可以通过控制空心气缸92不断的伸长与缩短来使扰动扇叶绕其与电动推杆91的铰接端不断摆动。

参照图2,为使压墨盘5可以将墨桶2中的油墨排的更干净,在扰动叶片81的上侧开设有供空心气缸92的活塞筒以及所述连杆82嵌入的嵌槽83。结合图3,压墨盘5下侧围绕通孔开设有供扰动件8嵌入的置物槽51。

参照图4,在底座1上侧、压墨盘5正下方开设有供墨桶2嵌入的定位槽11,在定位槽11底部安装有电加热器1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电加热器12工作,以对墨桶2中的油墨进行加热,使油墨的温度保持在30℃左右;同时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液压缸不断伸长,来使压墨盘5向下移动以将墨桶2中的油墨经出墨管7压入对应四色印刷机中,从而实现对四色印刷机的自动供墨;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推杆91与空心气缸92的同步伸长来调整扰动件8在墨桶2内的位置;当扰动件8在墨桶2内的位置调整到位后,可以控制空心气缸92不断的伸长与缩短来使扰动扇叶绕其与电动推杆91的铰接端不断摆动,从而使墨桶2内的油墨流动,从而避免油墨中产生沉淀物或聚合成细小颗粒物;当墨桶2中的油墨块用尽时,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推杆91与空心气缸92同步伸长,以使扰动扇叶处于水平姿态并抵接于墨桶2底部,且连杆82嵌在嵌槽83中,使压墨盘5可以将墨桶2中的油墨排的更干净。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