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机用加热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1973发布日期:2020-11-27 10:0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覆膜机用加热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膜机的烘干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覆膜机用加热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覆膜工艺是印刷之后的一种表面加工工艺,又被人们称为印后过塑、印后裱胶或印后贴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后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的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现有覆膜机中的烘干大多采用加热烘干,薄膜上胶后由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干燥辊筒将其送入设置有多条加热管的烘箱进行干燥,但是现有覆膜机的烘干箱存在对水性干覆胶水的干燥效果慢、烘箱内部温度控制不恒定、烘箱降温时间长和维修保养不便捷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覆膜机用加热烘干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覆膜机的烘干箱存在的对水性干覆胶水的干燥效果慢、烘箱内部温度控制不恒定、烘箱降温时间长和维修保养不便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覆膜机用加热烘干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位于干燥辊筒上方的位置处,包括前烘箱、后烘箱、吹风风机、抽风风机、抽风风道和支撑条;所述后烘箱和所述前烘箱沿着所述干燥辊筒转动方向依次罩设在所述干燥辊筒的顶部,所述前烘箱和所述后烘箱的内部均设置多个并联连接的加热管;所述吹风风机的数量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烘箱和所述后烘箱的顶部,每组所述吹风风机的数量至少为一台;所述抽风风道设置在所述前烘箱与所述后烘箱之间的顶部,所述前烘箱和所述后烘箱分别通过所述支撑条与抽风风道的对应侧连接,所述抽风风机连通设置在所述抽风风道的顶部。

所述抽风风机的数量为一台,所述抽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设置在所述抽风风道顶部的中心;

安装在所述前烘箱上的所述吹风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抽风风道相连通。

所述前烘箱与所述支撑条对应侧的顶端铰接,所述后烘箱与所述支撑条对应侧的顶端铰接。

所述前烘箱的相邻于所述干燥辊筒的一侧及所述后烘箱的相邻于所述干燥辊筒的一侧均与所述干燥辊筒的外圆周面平行。

所述支撑条为条状板,所述支撑条的轴向与所述干燥辊筒的轴向平行,所述支撑条的相邻于所述前烘箱的一侧的侧面以及所述支撑条的相邻于所述后烘箱的一侧的侧面均为竖直平面。

所述前烘箱内的所述加热管的中心轴线均在平行于所述干燥辊筒外圆周面的同一圆周面上,所述后烘箱内的所述加热管的中心轴线均在平行于所述干燥辊筒外圆周面的同一圆周面上。

所述前烘箱的远离对应所述支撑条的一侧的顶部与机架之间以及所述后烘箱的远离对应所述支撑条的一侧的顶部与机架之间均转动连接伸缩气缸。

所述伸缩气缸与机架的连接结构为:在所述前烘箱的靠近对应所述支撑条的一侧的顶部的上方以及所述后烘箱的靠近对应所述支撑条的一侧的顶部的上方均设置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气缸支撑轴,所述气缸支撑轴的轴向与所述干燥辊筒的轴向平行,所述气缸支撑轴的轴向两端均通过支撑竖杆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气缸支撑轴上设置有万向连接块,所述伸缩气缸的对应端通过所述万向连接块与所述气缸支撑轴转动连接;

所述伸缩气缸与所述前烘箱、所述后烘箱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前烘箱的远离对应所述支撑条的一侧的顶部以及所述后烘箱的远离对应所述支撑条的一侧的顶部均与所述伸缩气缸的对应端转动连接;

所述伸缩气缸的轴向与所述气缸支撑轴的轴向垂直。

安装在所述前烘箱上的所述吹风风机的进风口通过连接风管与所述抽风风道连通。

所述前烘箱通过合页与所述支撑条对应侧的顶端铰接,所述后烘箱通过合页与所述支撑条对应侧的顶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当薄膜粘合上水性干覆胶水后,经过干燥辊筒由后烘箱向前烘箱方向被输送输送,前烘箱内的多个加热管并联连接,后烘箱内的多个加热管并联连接,这样每个加热管分别对应一个用于控制其的开关,用户可选择性的手动或自动打开所需的加热管,自动打开时,可根据设备运行的快慢、胶水量的厚薄自动按顺序打开加热管,形成对薄膜上的胶水进行环抱式加热烘干的自动控制,使薄膜上的胶水充分的进行烘干。

二、安装在所述前烘箱上的所述吹风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抽风风道相连通,前烘箱的吹风风机将抽风风机抽出来的一部分热空气吹进前烘箱1中对带有胶水的薄膜进行二次干燥,该部分热空气吹打在薄膜上的胶水上,对热能进行了充分利用,实现了热风的循环,使前烘箱和后烘箱内长期保持一个恒定的干燥温度,降低了加热管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了覆膜机用加热烘干装置中电能的消耗。

三、前烘箱与支撑条对应侧的顶端铰接,后烘箱与支撑条对应侧的顶端铰接,用户能够手动将前烘箱和后烘箱向上掀起。此外,当薄膜上的胶水量需要调小时或烘箱温度高需要降低温度时,可通过手动掀起前、后烘箱来进行散热处理。

前烘箱的远离对应支撑条的一侧的顶部与机架之间以及后烘箱的远离对应支撑条的一侧的顶部与机架之间均转动连接伸缩气缸,可通过伸缩气缸实现自动将前烘箱、后烘箱向上掀起的技术效果,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过程中对薄膜运行状态的观察和操作机台穿薄膜时出现的薄膜卡在对应烘箱内的问题,解决了因薄膜卡在烘箱内造成薄膜上的胶水出现划痕、薄膜打皱等现象而造成的维修保养不方便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的优势。

四、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攻克了烘箱干燥效果慢、烘箱内部温度控制不恒定、烘箱降温时间长、维修保养不便捷等难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视图。

图中:1、机架;2、干燥辊筒;3、前烘箱;4、后烘箱;5、吹风风机;7、加热管;8、支撑条;51、连接风管;61、抽风风机;62、抽风风道;91、伸缩气缸;92、气缸支撑轴;93、支撑竖杆;94、万向连接块;10、合页;d、转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下述实施例仅作为说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覆膜机用加热烘干装置,设置在机架1的位于干燥辊筒2上方的位置处,包括前烘箱3、后烘箱4、吹风风机5、抽风风机61、抽风风道62和支撑条8。机架1为覆膜机的支架,为现有覆膜机的常见结构,不属于本申请的创新点。后烘箱4和前烘箱3沿着干燥辊筒2转动方向d依次罩设在干燥辊筒2的顶部,即后烘箱4位于前烘箱3转动方向d的上游。前烘箱3与后烘箱4相对设置。前烘箱3的相邻于干燥辊筒2的一侧及后烘箱4的相邻于干燥辊筒2的一侧均与干燥辊筒2的外圆周面平行,前烘箱3和后烘箱4的顶端、底端、相邻于干燥辊筒2的一侧的上部、相对于干燥辊筒2的一侧以及轴向的两侧均封闭,前烘箱3和后烘箱4的相邻于干燥辊筒2的一侧的中下部敞口,该敞口为平行于干燥辊筒2外圆周面的弧形凹槽,设置在前烘箱3的敞口的轴向两端均延伸至前烘箱3的轴向的对应端的端面,设置在后烘箱4的敞口的轴向两端均延伸至后烘箱4的轴向的对应端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前烘箱3和后烘箱4的结构均为:一个长方体状箱体的朝向干燥辊筒的一侧的中下部凹设有与干燥辊筒2外圆周面贴合的凹槽,该凹槽敞口设置,即前烘箱3和后烘箱4环形包裹干燥辊筒2的上部。前烘箱3和后烘箱4的内部均设置多个并联连接的加热管7,每个加热管7上均对应一个用于控制其的开关(图中未示出)。前烘箱3内的加热管7的中心轴线均在平行于干燥辊筒2外圆周面的同一圆周面上,后烘箱4内的加热管7的中心轴线均在平行于干燥辊筒2外圆周面的同一圆周面上。加热管的并联设置、前烘箱的结构、后烘箱的结构以及加热管7的排列结构使得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性的手动或自动打开加热管7,自动打开时可根据设备运行的快慢、胶水量的厚薄自动按顺序打开加热管7,形成对薄膜上的胶水进行环抱式加热烘干的自动控制,使薄膜上的胶水进行充分的烘干。

吹风风机5的数量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前烘箱3和后烘箱4的顶部。每组吹风风机5的数量至少为一台,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吹风风机5的数量均为2台,即设置在前烘箱3顶部和后烘箱4顶部的吹风风机5的数量均为2台。抽风风道62设置在前烘箱3与后烘箱4之间的顶部,前烘箱3和后烘箱4分别通过支撑条8与抽风风道62的对应侧连接,抽风风道62的底端敞口,抽风风道62位于干燥辊筒2的正上方,抽风风道62的在经过干燥辊筒2中心轴线的竖直平面上的截面为一上小下大的梯形,抽风风道62在沿平行于干燥辊筒2轴向的两端均平齐或突出于干燥辊筒2的对应端。抽风风机61的数量为一台,抽风风机61的进风口连通设置在抽风风道62顶部的中心,可有效地将薄膜上的水性干覆胶水经干燥辊筒2加热后形成的热蒸汽排出。抽风风机61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在抽风风道62顶部的中心,即抽风风机61位于干燥辊筒2的正上方,抽风风机61的进风口与抽风风道62的内部连通。较佳地,抽风风机61连通设置在抽风风道62的顶部的中心处。两组吹风风机5分别设置在前烘箱3和后烘箱4顶部的远离干燥辊筒2中心轴线所在竖直面的一侧。安装在前烘箱3上的吹风风机5的进风口与抽风风道62相连通。较佳地,安装在前烘箱3上的吹风风机5的进风口通过连接风管51与抽风风道62连通,连接风管51与抽风风道62内部连通,连接风管51为耐高温风管。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风管51与抽风风道62的相接处位于抽风风道62的顶部。安装在后烘箱4上的吹风风机5的进风口与外界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当干燥加热开启时,覆膜机自动检测当前前烘箱和后烘箱内热风的温度,进行温度自整定,当热风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自动开启前、后烘箱内的加热管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加热的档位、自动开启抽风风机61及吹风风机5。加热管控制系统、用于检测烘箱内温度的装置、加热管的开关、抽风风机61、吹风风机5之间的自动控制系统不是本申请的创新点,该自动控制系统完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相关的控制系统。

前烘箱3与支撑条8对应侧的顶端铰接,后烘箱4与支撑条8对应侧的顶端铰接,在本实施中,前烘箱3通过合页10与支撑条8对应侧的顶端铰接,后烘箱4通过合页10与支撑条8对应侧的顶端铰接。支撑条8为条状板,支撑条8的轴向与干燥辊筒2的轴向平行,支撑条8的相邻于前烘箱3的一侧的侧面以及支撑条8的相邻于后烘箱4的一侧的侧面均为竖直平面。前烘箱3的相邻于对应支撑条8的一侧以及后烘箱4的相邻于对应支撑条8的一侧均为竖直平面,前烘箱3、后烘箱4这样设置可以使其与对应的支撑条8紧密贴合,以使前烘箱3和后烘箱4能够与干燥辊筒2紧密贴合,能够避免空气进入烘箱内与烘箱内的热气混合降低干燥效果的问题,可以加快带有胶水的薄膜的干燥。支撑条8的轴向端部与机架1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烘干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条8在垂直于其轴向的竖直截面上的投影为矩形,这样便于支撑条8的成型加工,间接降低了加工成本。

前烘箱3的远离对应支撑条8的一侧的顶部与机架1之间以及后烘箱4的远离对应支撑条8的一侧的顶部与机架1之间均转动连接伸缩气缸91。伸缩气缸91与机架1的连接结构为:在前烘箱3的靠近对应支撑条8的一侧的顶部的上方以及后烘箱4的靠近对应支撑条8的一侧的顶部的上方均设置有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气缸支撑轴92,气缸支撑轴92的轴向与干燥辊筒2的轴向平行,前烘箱3的顶部和后烘箱4的顶部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条8具有竖直方向的间隔,气缸支撑轴92的轴向两端均通过支撑竖杆93与机架1固定连接,伸缩气缸91的对应端与气缸支撑轴92转动连接,气缸支撑轴92上均设置有万向连接块94,伸缩气缸91的对应端通过万向连接块94与气缸支撑轴92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气缸91的对应端与气缸支撑轴92轴向的中部转动连接,万向连接块94设置在对应的气缸支撑轴92的轴向的中部,伸缩气缸91的对应端通过万向连接块94与气缸支撑轴92轴向的中部转动连接。支撑竖杆92的数量为4个,分别位于前烘箱3轴向的两端和后烘箱4轴向的两端,且位于前烘箱3轴向的两端的支撑竖杆92相对设置,位于后烘箱4轴向的两端的支撑竖杆92相对设置。前烘箱3的轴向两端、烘箱4的轴向两端均与对应端的支撑竖杆92的下部铰接,支撑竖杆92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

伸缩气缸91与前烘箱3、后烘箱4的连接结构为:前烘箱3的远离对应支撑条8的一侧的顶部以及后烘箱4的远离对应支撑条8的一侧的顶部均与伸缩气缸91的对应端转动连接。

伸缩气缸91的轴向与气缸支撑轴92的轴向垂直,也即,伸缩气缸91的轴向所在的竖直平面与干燥辊筒2的轴向垂直。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