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拱六色带覆膜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5921发布日期:2021-01-23 10:5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拱六色带覆膜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拱六色带覆膜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覆膜印刷是指用覆膜印刷机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
[0003]
现有的防拱六色带在覆膜印刷时,覆膜热压贴合后往往会产生褶皱和气泡,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色带在热压贴合前没有经过除尘处理,使色带表面粘附有灰尘或小颗粒物,从而导致覆膜与色带贴合时产生大量气泡或褶皱,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拱六色带覆膜印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拱六色带覆膜印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足。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拱六色带覆膜印刷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覆膜印刷一体机、设置于机架上的且用于牵引六色带进入覆膜印刷一体机内的第一牵引组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且用于牵引覆膜进入覆膜印刷一体机内的第二牵引组件,所述的第一牵引组件位于第二牵引组件的下方;还包括用于对六色带上与覆膜贴合的一面进行除尘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吸尘盒以及可转动安装于机架上的且用于向上托起第一牵引组件上的六色带的下托辊,所述吸尘盒的下端为敞口结构,所述吸尘盒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负压管道的管接口,所述管接口连通于吸尘盒的内部;所述下托辊位于吸尘盒的下方,且所述的下托辊与吸尘盒之间形成有可供六色带通过的通道。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在所述下托辊的作用下,得以向上托起六色带,再通过所述吸尘盒得以将六色带上与覆膜贴合的一面上的灰尘或小颗粒物吸干净,从而避免覆膜与六色带贴合时产生气泡或褶皱。
[0007]
优选的,所述吸尘盒的内部设有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的上表面上向下贯穿设有连通孔,所述水平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对六色带上与覆膜贴合的一面进行刮刷的软体。其优点是:通过所述软体得以将六色带表面的灰尘或小颗粒物刮起来,从而提高了所述吸尘盒的吸尘效果。
[0008]
优选的,所述软体上与六色带接触的一端呈圆角结构。其优点是:避免对六色带造成刮伤。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布置的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以及第四辊,所述的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以及第四辊均可转动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第一辊位于下托辊的左下方,所述第二辊位于下托辊的右下方,所述第三辊位于覆膜印刷一体机的左侧,所述第四辊位于覆膜印刷一体机的右侧。其优点是:在完成牵引六色带的同时,又能
避免六色带与所述吸尘盒之间产生干涉。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布置的第五辊、第六辊以及第七辊,所述的第五辊、第六辊以及第七辊均可转动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第五辊位于第六辊的左上方,所述第六辊位于覆膜印刷一体机的左侧,且所述的第六辊与第三辊之间形成有用于使覆膜与六色带紧贴在一起的第一夹持区;所述第七辊位于覆膜印刷一体机的右侧,且所述的第七辊与第四辊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覆膜和六色带的第二夹持区。其优点是:在完成牵引覆膜的同时,又能提高覆膜与六色带之间的贴合度。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3]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0014]
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6]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拱六色带覆膜印刷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覆膜印刷一体机2、设置于机架1上的且用于牵引六色带10进入覆膜印刷一体机2内的第一牵引组件3、设置于机架1上的且用于牵引覆膜20进入覆膜印刷一体机2内的第二牵引组件4以及用于对六色带10上与覆膜20贴合的一面进行除尘的除尘组件5;所述的第一牵引组件3位于第二牵引组件4的下方,所述除尘组件5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的吸尘盒51以及可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的且用于向上托起第一牵引组件3上的六色带10的下托辊52,所述吸尘盒51的下端为敞口结构,所述吸尘盒51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负压管道的管接口511,所述管接口511连通于吸尘盒51的内部;所述下托辊52位于吸尘盒51的下方,且所述的下托辊52与吸尘盒51之间形成有可供六色带10通过的通道。
[0017]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尘盒51的内部设有水平安装板53,所述水平安装板53的上表面上向下贯穿设有连通孔531,所述水平安装板53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对六色带10上与覆膜20贴合的一面进行刮刷的软体54,得以将六色带10表面的灰尘或小颗粒物刮起来,从而提高了所述吸尘盒51的吸尘效果。其中,所述软体54的材料优选为不粘尘硅胶条,避免灰尘吸附在所述软体54上。
[0018]
本实施例中,所述软体54上与六色带10接触的一端呈圆角结构,防止刮刷过程中对六色带10的表面造成刮伤。
[0019]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组件3包括自左向右依次布置的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以及第四辊34,所述的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以及第四辊34均可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辊31用于固定成卷的六色带10,所述第一辊31位于下托辊52的左下方,所述第二辊32位于下托辊52的右下方,得以避免六色带10与所述吸尘盒51之间产生干涉;所述第三辊33位于覆膜印刷一体机2的左侧,所述第四辊34位于覆膜印刷一体机2的右侧,
从而确保六色带10可以从所述覆膜印刷一体机2左端输入,并从所述覆膜印刷一体机2的右端输出。
[0020]
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组件4包括自左向右依次布置的第五辊41、第六辊42以及第七辊43,所述的第五辊41、第六辊42以及第七辊43均可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第五辊41用于固定成卷的覆膜20,所述第五辊41位于第六辊42的左上方;所述第六辊42位于覆膜印刷一体机2的左侧,且所述的第六辊42与第三辊33之间形成有用于使覆膜与六色带10紧贴在一起的第一夹持区,得以提高覆膜20与六色带10之间的贴合度;所述第七辊43位于覆膜印刷一体机2的右侧,且所述的第七辊43与第四辊34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覆膜和六色带10的第二夹持区,得以进一步提高覆膜20与六色带10之间的贴合度。
[0021]
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固定在所述第一辊31上的成卷六色带10依次经过下托辊52、第二辊32、第三辊33、覆膜印刷一体机2和第四辊34,固定在所述第五辊41上的覆膜20依次经过第六辊42、覆膜印刷一体机2和第七辊43。在所述第六辊42与第三辊33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区的作用下,得以确保覆膜与六色带10紧贴在一起并可以同时输入覆膜印刷一体机2内,经所述覆膜印刷一体机2完成覆膜印刷后,又可以在所述第七辊43与第四辊34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区的作用下输出至下一工序。
[0022]
如图4所示,六色带10在经过所述下托辊52的同时,所述软体54上的圆角结构得以对六色带10的表面进行刮刷,使其上附着的灰尘或小颗粒物扬起;同时,在负压管道的作用下,扬起的灰尘或小颗粒物得以依次经过连通孔531和管接口511进入到负压管道内,从而起到除尘作用。
[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