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38809发布日期:2022-04-13 17:5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耐水洗热转印碳带领域,尤其是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溯源系统也到的快速的发展。目前在各行各业的产品生产追溯码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碳带也在很多行业的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碳带的本身是采用热塑性树脂制作成的热转印油墨,其耐溶剂性能有缺陷,尤其是强溶剂例如耐酮类,苯类等,这也导致了碳带在很多化工企业无法进行应用,为了解决传统碳带在化工应用中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4.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5.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该碳带包括依次连接的耐热层、基膜、离型层、油墨层;
6.所述耐热层为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所述基膜由厚度为4.3-5.0微米的未经电晕处理双向拉伸的聚酯薄膜制成;
7.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离型层包括:14.5份pe蜡粉、1.5份聚氨酯树脂、84份丁酮;所述油墨层包括20.7-23份固体树脂、0.3-0.4份封闭固化剂、15-21.6份色浆、55-64份溶剂。
8.所述固体树脂为带氨基、羧基、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酯中的一种或者数种。
9.所述固体树脂为固体的含羟基的聚酯树脂或者带氨基的聚氨酯树脂。
10.所述封闭固化剂为异氰酸酯交联剂。
11.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一、所述基膜由厚度为4.3-5.0微米的未经电晕处理的聚酯薄膜双向拉伸制成;
13.步骤二、耐热层的制备:将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液体使用400线的陶瓷网线辊涂布到基膜上的其中一面,经过9米10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耐热层;
14.步骤三、离型层的制备:以质量份数计,将14.5份pe蜡粉和1.5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84份的丁酮搅拌混合均匀,在10℃的冷却水保护下进行研磨,研磨粒径至2微米,再然后使用500线陶瓷网辊涂布在基膜的另外一面,烘干后制得离型层;
15.步骤四、油墨层的制备:以质量份数计,将20.7-23份固体树脂、0.3-0.4份封闭固化剂溶解在55-64份溶剂中,再加入15-21.6份色浆搅拌均匀,再采用250线陶瓷网线辊涂布离型层的外侧,进入12米6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油墨层,即得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
16.所述耐热层的厚度为0.4-0.6微米。
17.所述离型层的载墨量为1.1-1.3克每平方米。
18.所述油墨层的载墨量为1.2-1.5克每平方米。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0.本技术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克服了耐溶剂性能不足的问题,使得本技术的碳带可以在化工行业中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22.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该碳带包括依次连接的耐热层、基膜、离型层、油墨层;
23.所述耐热层为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所述基膜由厚度为4.3-5.0微米的未经电晕处理双向拉伸的聚酯薄膜制成;
24.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离型层包括:14.5份pe蜡粉、1.5份聚氨酯树脂、84份丁酮;所述油墨层包括20.7-23份固体树脂、0.3-0.4份封闭固化剂、15-21.6份色浆、55-64份溶剂。
25.所述固体树脂为带氨基、羧基、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酯中的一种或者数种。
26.所述固体树脂为固体的含羟基的聚酯树脂或者带氨基的聚氨酯树脂。
27.所述封闭固化剂为异氰酸酯交联剂。
28.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步骤一、所述基膜由厚度为4.3-5.0微米的未经电晕处理的聚酯薄膜双向拉伸制成;
30.步骤二、耐热层的制备:将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液体使用400线的陶瓷网线辊涂布到基膜上的其中一面,经过9米10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耐热层;
31.步骤三、离型层的制备:以质量份数计,将14.5份pe蜡粉和1.5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84份的丁酮搅拌混合均匀,在10℃的冷却水保护下进行研磨,研磨粒径至2微米,再然后使用500线陶瓷网辊涂布在基膜的另外一面,烘干后制得离型层;
32.步骤四、油墨层的制备:以质量份数计,将20.7-23份固体树脂、0.3-0.4份封闭固化剂溶解在55-64份溶剂中,再加入15-21.6份色浆搅拌均匀,再采用250线陶瓷网线辊涂布离型层的外侧,进入12米6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油墨层,即得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
33.所述耐热层的厚度为0.4-0.6微米。
34.所述离型层的载墨量为1.1-1.3克每平方米。
35.所述油墨层的载墨量为1.2-1.5克每平方米。
36.实施例1
37.一种超耐溶剂的树脂基碳带包括厚度为4.3-5.0微米的未经电晕处理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制成的基膜,以及采用凹版印刷均匀涂布在基膜上的耐热层、离型层和油墨层依次烘干制得。
38.耐热层的制备:将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液体使用400线的陶瓷网线辊涂布到基膜上的一面,经过9米10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厚度为0.4-0.6为微米。
39.离型层制备:将14.5份pe蜡粉和1.5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84份的丁酮搅拌混合均
匀,在10℃的冷却水保护下进行研磨,研磨粒径至2微米,再然后使用500线陶瓷网辊涂布在基膜的另外一面,烘干后制得,载墨量为1.1-1.3克每平方米。
40.油墨层制备:将10.7份的含羟基聚酯树脂和0.3份封闭性异氰酸酯溶于60份的丁酮以及10份的正丙酯中,再加入19份的黑色色浆高速搅拌均匀,再采用250线陶瓷网线辊涂布,进入12米6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载墨量为1.2-1.5克每平方米。
41.将制得的碳带打印在pet、pvc、pe等材质上,再放在110℃的烘箱烘干15分钟-20分钟,制得的标签使用各类溶剂均在1000克500次的摩擦均不掉色。
42.实施例2
43.超耐溶剂树脂碳带,包括厚度为4.3-5.0微米的未经电晕处理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制成的基膜,以及采用凹版印刷均匀涂布在基膜上的耐热层、离型层和油墨层依次烘干制得。
44.耐热层的制备:将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液体使用400线的陶瓷网线辊涂布到基膜上的一面,经过9米10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厚度为0.4-0.6为微米。
45.离型层制备:将14.5份pe蜡粉和1.5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84份的丁酮搅拌混合均匀,在10℃的冷却水保护下进行研磨,研磨粒径至2微米,再然后使用500线陶瓷网辊涂布在基膜的另外一面,烘干后制得,载墨量为1.1-1.3克每平方米。
46.油墨层制备:将13份的聚氨酯树脂和0.4份的封闭性异氰酸酯溶于55份的丁酮以及10份的正丙酯中,再加入21.6份的黑色色浆高速搅拌均匀,再采用250线陶瓷网线辊涂布,进入12米6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载墨量为1.2-1.5克每平方米。
47.将制得的碳带打印在pet、pvc、pe等材质上,再放在110℃的烘箱烘干15分钟-20分钟,制得的标签使用各类溶剂均在1000克600次的摩擦均不掉色。
48.实施例3
49.超耐溶剂树脂碳带,包括厚度为4.3-5.0微米的未经电晕处理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制成的基膜,以及采用凹版印刷均匀涂布在基膜上的耐热层、离型层和油墨层依次烘干制得。
50.耐热层的制备:将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液体使用400线的陶瓷网线辊涂布到基膜上的一面,经过9米10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厚度为0.4-0.6为微米。
51.离型层制备:将14.5份pe蜡粉和1.5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84份的丁酮搅拌混合均匀,在10℃的冷却水保护下进行研磨,研磨粒径至2微米,再然后使用500线陶瓷网辊涂布在基膜的另外一面,烘干后制得,载墨量为1.1-1.3克每平方米。
52.油墨层制备:将10.7份的含羟基聚酯树脂和0.3份封闭性异氰酸酯溶于64份的丁酮以及10份的正丙酯中,再加入15的红色色浆高速搅拌均匀,再采用250线陶瓷网线辊涂布,进入12米60度的烘箱烘干制得,载墨量为1.2-1.5克每平方米。
53.将制得的碳带打印在pet、pvc、pe等材质上,再放在110℃的烘箱烘干15分钟-20分钟,制得的标签使用各类溶剂均在1000克100次的摩擦均不掉色。
54.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