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85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办公用品,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专供电脑打字员放置打字手稿的打字看板。
由于科技的发展进步,电脑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电脑以其精确、快速的运算方式及多功能的外部设备,而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其中,利用电脑打字、处理文字最为普遍。由于打字时,打字员需专注地看着手搞,因此方便又实用的供固定打字手搞的打字看板也有了相当的产品市场。


图1示出一种常见的打字看板结构,在板体1上方设置固定夹12,在板体1侧边设置标尺13,于板体1的框缘内部设有轨道11分别供固定夹12或标尺13作轨道式活动。板体1的下缘弯折一勾状的靠持框14,于板体1的背面枢接固定脚架15。使用时,先将脚架15张开配合板体1放置,再将手稿以固定夹12夹固并由靠持框14支撑,标尺13则起指示行的作用。该种结构的打字看板虽然具有看板的多项功能,但仍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1、由于标尺的作用是指示打字位置的,因此必须经常移动标尺,但由于标尺是单边夹持固定在板体的一侧轨道上,因此在调整时必须一手扶持板体另一手移动标尺,使用不够方便也影响工作效率;2、手动调整标尺位置常有调整过头的问题,特别是一行行地定距离调整,很难一步准确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可单手控制标尺下移及弹性调整位移距离,即打字员单手操作就可完成标尺移位,且标尺每次移动的行距是可选择的,以与手稿配合。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包括长方形板体、固定在板体上端的固定夹,定位于板体一侧的标尺掣定器和设置在板体背面的脚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按压棒、齿条和限制钮;所述板体下端弯折有靠持板,板体上定位标尺掣定器的一侧设有凹槽,板体背面上方设有脚架撑座,所述的脚架穿枢于脚架撑座上,板体背面下方设有持板,持板上开设有枢孔,持板两侧的板体上设有挡条;所述的标尺掣定器由标尺、掣定器、掣定板和弹簧构成,掣定器上设有凸块,凸块定位于所述板体一侧的凹槽中并可沿凹槽作直线往复运动,所述掣定器与标尺枢接,所述的掣定板枢固于掣定器外侧,掣定板通过弹簧与所述的齿条掣定;所述的按压棒是长条形,按压棒两端固接有枢接板,枢接板上设有大枢孔、小枢孔、阻挡块及凸柱,小枢孔通过轴杆与板体背面持板的枢孔枢接,有弹簧套置在凸柱上,弹簧一端与阻挡块相抵,弹簧另一端与板体的挡条相抵,枢接板上大枢孔内枢接有连杆,连杆一端枢接齿条下端的平面部;所述的限制钮枢接在护盖上,限制钮下方的凸缘端与所述的按压棒枢接板的斜面相顶掣,所述的护盖固定在所述板体的持板上。
所述的脚架撑座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调整孔,所述的脚架呈A字型,脚架上有枢轴,枢轴伸置于脚架撑座的调整孔中定位脚架。
所述齿条的齿是向下的斜齿。
所述的板体靠持板上设有槽孔,所述的按压棒位于槽孔内。
按压棒通过枢接板与齿条形成连动结构,齿条又与标尺掣定器保持掣定作用,上、下移动限制钮可限制枢接板及其按压棒的回复位置,因此按压按压棒,不仅可使标尺掣定器下移还可按限制钮的设置位置改变标尺掣定器下移的距离,从而实现发明目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结构未改进前的打字看板立体示意图。
图2、改进结构后的打字看板立体示意图。
图3、
图1中标尺掣定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标尺掣定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改进结构打字看板的按压棒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改进结构打字看板的限制钮结构示意图。
图7、改进结构打字看板的持板结构示意图。
图8、改进结构打字看板的护盖结构示意图。
图9、图2中打字看板的护盖结构示意图。
图10、改进结构打字看板脚架开合动作示意图。
参见图2、并结合参见图9,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包括板体2、固定夹3、标尺掣定器4、按压棒5、齿条6、脚架7和限制钮8(见图6、图8)。
其中板体2是一长方形板体,其下端设有弧状靠持板21,于板体2上端设凸片23(见图9),于板体2下端设槽孔28。板体2一侧设凹槽22,板体2背侧上方固设脚架撑座24、下方固接持板26,持板26上有枢孔25(见图5),持板26两侧的板体2上设有挡条27(见图5)。
固定夹3,由圆杆31枢固在凸片23上,利用弹簧32提供夹持力(见图9)。
参见图3、图4,标尺掣定器4由标尺41、掣定板44和掣定器42组成,掣定器42上设有数个凸块43,凸块43定位于板体2的凹槽22内(见图2),沿凹槽22作直线式往复运动。枢固在掣定器42外侧的掣定板44可通过弹簧45和齿条6保持掣定作用,标尺41枢接于掣定器42上。
参见图5,按压棒5是通过齿条6控制标尺掣定器4向下移动的,按压棒5设计成长条形,于其两端分别设枢接板51,枢接板51中间设枢孔52,可和持板26以轴杆9枢接,枢接板51的侧面设有阻挡块53及一凸柱54,供套持弹簧55,枢接板51上设有枢接连杆61的枢孔56,连杆61的另一端则枢接齿条6的下端。
齿条6的下方设有平面部62,齿条6上的齿是向下斜齿。
参见图9、
图10,脚架7的板体呈A字型,可以以其枢轴71活动于脚架撑座24上的调整孔241中,枢轴71上端设有定位用的挡块72。
参见图6、图7、图8,限制钮8枢接于护盖82上,上、下移动限制钮8可产生标尺4移位。限制钮8下方的凸缘81顶住枢接板51上的斜面512,而可限制按压棒5的回复距离。
组装时,板体2以凸片23枢固固定夹3,在板体2的凹槽22上利用凸块43固定标尺掣定器4,使标尺掣定器4能在凹槽22上移动。将已固接枢接板51的按压棒5置于槽孔28中,令枢接板51的枢孔52和持板26的枢孔25通过轴杆9形成枢接,再将弹簧55套持于凸柱54上,弹簧55两端脚则卡固于阻挡块53及挡条27上,使按压棒具有回复的弹力(见图7)。
在护盖82上(见图8)枢设限制钮8,使能限制枢接板51的回复位置,这是由于枢接板51和按压棒5是固接的(见图5),且枢接板51的斜面512受限制钮8的凸缘81顶掣,而调整改变每次的下降位移量(见图6)。护盖82以其凹孔821及凹孔槽822固定于图7中持板26的凸块263及卡勾262上,最后将脚架7穿枢于脚架撑座24上(见图9)即可完成本打字看板的组装。
使用打字板看板时,先将脚架7张开并选择适当的角度,选用某一调整孔241(图9),使打字看板可稳固地放置在台面上,再以固定夹3将打字稿固定在板体2上(图2),然后把掣定板(图3)44向上扳(使掣定板44暂时脱离对齿条6的掣定作用)以带动标尺掣定器4向上移动,并将标尺41跨置在手稿上,可按手稿上字体的大小设定限制钮8一次移动一行或两行。按压按压棒5时,由于枢接板51与齿条6间的枢接关系而带动齿条6向下移动,又由于齿条6和掣定板44具有掣定作用,所以在齿条6向下移动时也带动标尺掣定器4一起向下移动,使标尺41能依序指示手稿的每一行。
当使用者停止对按压棒5施力时,枢接板51上凸柱54所夹持的弹簧55会促使按压棒5回复原位并连同齿条6也拉回原位,且在齿条6回复的过程中,虽然齿条6仍和掣定板44接触,但由于齿条6向上移动是顺着齿条斜面的,因此不会再将标尺掣定器4推回原位。当连续按压按压棒5使标尺掣定器4达最低位置时,由于掣定板44靠在齿条6下端的平面部62上,因此不会造成因过度受力而损坏的情况。再者,将标尺掣定器4推回板体2上端时,仅需将掣定板44向上扳,使掣定板44末端脱离齿条6即可上移,从而给打字员提供了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实用的打字看板。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以按压棒的按掣动作控制标尺的下移,而可单手调整标尺达到所需的调整距离,十分方便,可通过限制钮选择标尺每一次移动的距离,使移动距离与手稿的行距、字体配合,一次移动恰为手稿的一个行距,充分发挥标尺的使用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包括长方形板体、固定在板体上端的固定夹,定位于板体一侧的标尺掣定器和设置在板体背面的脚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按压棒、齿条和限制钮;所述板体下端弯折有靠持板,板体上定位标尺掣定器的一侧设有凹槽,板体背面上方设有脚架撑座,所述的脚架穿枢于脚架撑座上,板体背面下方设有持板,持板上开设有枢孔,持板两侧的板体上设有挡条;所述的标尺掣定器由标尺、掣定器、掣定板和弹簧构成,掣定器上设有凸块,凸块定位于所述板体一侧的凹槽中并可沿凹槽作直线往复运动,所述掣定器与标尺枢接,所述的掣定板枢固于掣定器外侧,掣定板通过弹簧与所述的齿条掣定;所述的按压棒是长条形,按压棒两端固接有枢接板,枢接板上设有大枢孔、小枢孔、阻挡块及凸柱,小枢孔通过轴杆与板体背面持板的枢孔枢接,有弹簧套置在凸柱上,弹簧一端与阻挡块相抵,弹簧另一端与板体的挡条相抵,枢接板上大枢孔内枢接有连杆,连杆一端枢接齿条下端的平面部;所述的限制钮枢接在护盖上,限制钮下方的凸缘端与所述的按压棒枢接板的斜面相顶掣,所述的护盖固定在所述板体的持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架撑座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调整孔,所述的脚架呈A字型,脚架上有枢轴,枢轴伸置于脚架撑座的调整孔中定位脚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齿是向下的斜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打字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靠持板上设有槽孔,所述的按压棒位于槽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供电脑打字员放置打字手稿的打字看板。包括长方形板体,固定在板体上端的固定夹,定位在板体一侧由标尺、掣定板和掣定器构成的标尺掣定器,固定在板体背面的脚架,及控制标尺掣定器移位的按压棒、齿条和限制钮。按压棒两端设枢接板,按压棒通过枢接板与齿条形成连动结构,齿条又控制标尺掣定器向下移动,移动限制钮可改变按压棒的回复距离即标尺下移距离。单手下压按压棒可控制标尺每次一行或两行地下移。
文档编号B41J29/15GK2267156SQ96218569
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3日
发明者洪登顺 申请人:洪登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