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592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的构造,尤其涉及能根据印板的材料性质而对印板施加适当张力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
一般在胶印印刷中,是在印板滚筒的外周面卷绕并固定印版,并向卷绕在印板滚筒外周面的印版供给油墨及润板药水。为了把印板固定在印板滚筒外周面上,要使用夹紧装置。在把印板固定在印板滚筒上时,为了防止印刷偏差等,要使印板与印板滚筒的外周面紧密贴合。传统的夹紧装置如下所示。
图13是把印板固定在印板滚筒外周面的夹紧装置80的要部剖视图。在印板滚筒30上,固定着印板15的一端部(夹头侧[咥元侧]),在印板滚筒30的外周面卷绕着印板15。并且用设在印板滚筒30上的夹尾侧(咥元尻侧)35的夹紧装置20夹住印板15的另一端部(夹尾侧)。在该夹紧装置20上,沿印板滚筒30的轴线方向旋入多个调节螺栓22。一旦把该调节螺栓22旋入夹紧装置20内,螺栓顶端22S便与夹尾侧35内的侧壁30S抵接,夹紧装置20向箭头200方向移动。
于是,被夹紧装置20夹住的印板15便被拉伸,并与印板滚筒30的外周面紧密贴合。这样,通过把各调节螺栓22旋入,便可使印板15紧密贴合。相反,要解除印板15与印板滚筒30外周面之间的紧密贴合时,就松开各调节螺栓22。这样夹紧装置20便向箭头300方向移动,使印板15与印板滚筒30外周面之间的紧密贴合解除。
另外的传统例子是在印板滚筒内的侧壁与夹紧装置之间设置弹簧来取代上述的调节螺栓22。通过该弹簧的加力而使夹紧装置移动并拉伸印板,以使其与印板滚筒的外周面紧密贴合。
再一个传统例子是图14所示的夹紧装置。在印板滚筒60的夹尾侧设有夹紧装置40,印板19的夹尾被该夹紧装置40夹住。在印板滚筒60内的侧壁和夹紧装置40之间设有多个弹簧45,用弹簧45对夹住印板19的夹紧装置40向箭头150方向加力。
另外,在印板滚筒60上固定着挡块28,挡块28上有多个挡块螺钉38旋入并贯通。这些挡块螺钉38分别沿印板滚筒60的轴线方向配置,挡块螺钉38的顶端与夹紧装置40抵接。即,夹紧装置40向箭头150方向的移动受旋入挡块28的各挡块螺钉38的限制。
在用夹紧装置60使印板19与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的场合,把各挡块螺钉38松开。这样,夹紧装置40便受到弹簧45的加力而向箭头150方向移动,被夹紧装置40夹住的印板19便被拉伸而与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紧密贴合。这样,通过分别把挡块螺钉38松开,便可使印板19可靠地与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紧密贴合。
相反,要解除印板19与印板滚筒60间的紧密贴合时,把各挡块螺钉38旋紧。这样,夹紧装置40便向箭头190方向移动,印板19与印板滚筒60之间的紧密贴合便被解除。
然而,上述的装置有以下问题。由于印板有铝、树脂、纸等各种材料,在使其与印板滚筒的外周面紧密贴合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质调节对印板施加的张力。
采用图13所示的夹紧装置80时,可通过各调节螺栓22的旋入量来控制夹紧装置20的移动量,故可调节对于印板15施加的张力。但为了调节张力,必须把多个调节螺栓22一一旋入。从而,要调节与印板15的种类相适应的张力颇费时费力。
而在用弹簧代替调节螺栓的另一传统例中,由于弹簧始终以一定的力量对夹紧装置加力,故不能调节对印板施加的张力。从而,不能对印板施加与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
譬如当以材料强度较弱的印板为基准而把弹力较小的弹簧装在印板滚筒上时,便不能对材料强度较强的印板施加足够的张力,不能使印板可靠地紧贴在印板滚筒的外周面。相反,当以材料强度较强的印板为基准而把弹力较大的弹簧装在印板滚筒上时,材料强度较弱的印板便会因张力过大而导致破损等。
在图14所示的夹紧装置160上,由于可通过各挡块螺钉38的旋入量来控制夹紧装置40的移动量,故可调节对印板19施加的张力。但为了调节张力,必须把多个挡块螺钉38一个一个地旋入,与图13所示的夹紧装置80一样,要调节对印板19施加的张力费时费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迅速地对印板施加与印板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的印刷机的夹紧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具有设在印板滚筒上且固定印板的第1端部的第1夹紧部;设在前述印板滚筒上且固定第1端部被前述第1夹紧部固定、卷绕在印板滚筒外周面上的印板的第2端部的第2夹紧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夹紧部具有保持印板的第2端部的保持部;作为对前述保持部加力的多个加力部而分别独立对该保持部加力以使该保持部沿印板与印板滚筒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的拉伸方向移动的多个加力部;对前述多个加力部中部分加力部的加力进行限制或解除该限制的切换部。
以上是用一般形式记载本发明特征的构成及内容。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可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得到充分理解。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第1实施形态的印板滚筒的俯视图。
图2表示印板。
图3是第1实施形态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的要部俯视图。
图4是沿图1中IV-IV方向的向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阻止部分弹簧座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A是沿图6中VIIA-VIIA方向的向视剖视图。
图7B是沿图6中VIIB-VIIB方向的向视剖视图。
图8A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允许部分弹簧座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B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允许部分弹簧座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B中IX-IX方向的向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第2实施形态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第3实施形态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B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阻止部分弹簧座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旋转板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是传统夹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另一例传统夹紧装置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


本发明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的一实施形态。图1是设有本实施形态印板夹紧装置的印刷机的印板滚筒60的俯视图,图2表示印板15。图3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印板夹紧装置要部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1中IV-IV方向的向视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印板夹紧装置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阻止部分弹簧座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A是沿图6中VIIA-VIIA方向的向视剖视图,图7B是沿图6中VIIB-VIIB方向的向视剖视图。图8A和图8B是表示允许弹簧座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8B中IX-IX方向的向视剖视图。
如图1、图4所示,在印板60滚筒上形成切口部61,在该切口部61内设有夹头侧夹板座75及夹尾侧夹板座76。而且在夹头侧夹板座75的上部设有夹头侧夹板74。夹头侧夹板座75及夹头侧夹板74是本实施形态中的第1夹紧部。
另外在夹尾侧夹板座76的上部设有夹尾侧夹板77。夹尾侧夹板座76及夹尾侧夹板77是本实施形态中的保持部。
在夹头侧夹板座75和夹尾侧夹板座76之间的两端设有弹簧14,对夹头侧夹板座75向箭头90方向加力,并对夹尾侧夹板座76向箭头91方向加力。
如图1所示,在夹头侧夹板座75上设有2个基准销5。把在印板15的夹头侧端部15a形成的基准孔16(图2)与该基准销5抵接以进行定位。在完成定位后,把夹头侧夹板74闭合,以在与夹头侧夹板座75之间夹持并固定印板15的夹头侧端部(第1端部)15a。至于开闭夹头侧夹板74的机构,因其是公知技术,故在此省略说明。
另一方面,位于夹尾侧夹板座76上的夹尾侧夹板77也与夹头侧夹板74同样,设有开闭机构。而且在夹尾侧夹板座76和夹尾侧夹板77之间夹持固定着卷绕在印板滚筒60外周面的印板15的夹尾侧端部(第二端部)1 5b。该夹尾侧夹板77的开闭机构也是公知技术,故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在夹尾侧夹板座76的下方,设有多个(3个)弹簧座50、51、52。而且如图所示,在弹簧座50及弹簧座52内分别设有2个弹簧20,在位于中央部分的弹簧座51内设有4个弹簧20。弹簧座50、51、52被弹簧20的加力而各自独立地向箭头90方向(拉伸方向)加力。
该弹簧座50、51、52及弹簧20是本实施形态中的加力部。而且弹簧座50、52相当于本实施形态中的第一相邻加力部及第二相邻加力部,弹簧座51是中央加力部。另外,被弹簧20加力的弹簧座50、51、52分别与夹尾侧夹板座76的凸出部76T抵接(图4)。
又如图1所示,在形成于印板滚筒60上的侧壁孔24内插入凸轮轴23。该凸轮轴23具有平面部23F及山形部23M,且被旋转限制体(未图示)限制旋转角度,沿箭头95方向只能旋转90度。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凸轮轴23的山形部23M与弹簧座50、51、52抵接,阻止弹簧座50、51、52向拉伸方向的移动(图4)。
在夹尾侧夹板座76的中央部附近,在与弹簧座51对面的位置上设有作为切换部的张力选择部70。图3表示张力选择部70与各弹簧座50、51、52间的位置关系,图5则是弹簧座50、51、52及张力选择部7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所示,张力选择部70由压板71、第1块体72及第2块体73构成,压板71上形成长孔71H。在第1块体72上,上部设有杆72L,且上下各形成一对向弹簧座51一侧伸出的切换凸起、即块体凸部72T。在第2块体73上形成块体凹部73R。另一方面,在弹簧座51的中央部分上下各形成一对作为加力部凸起的弹簧座凸部51T。
第1块体72与第2块体73的块体凹部73R嵌合。而且第1块体72可在块体凹部73R内向箭头100及箭头101方向移动。在第1块体72、第2块体73的上侧面固定着压板71。第1块体72的杆72L从压板71的长孔71H伸出。第2块体73固定在印板滚筒60的切口部61底面。
只要使从长孔71H伸出的杆72L向箭头100方向或箭头101方向移动,即可使第1块体72在第2块体73的块体凹部73R内滑动。
而作为保持部的夹尾侧夹板座76和夹尾侧夹板77、作为加力部的弹簧座50、51、52和弹簧20、以及由压板71、第1块体72和第2块体73构成的张力选择部是本实施形态中的第2夹紧部。
下面说明使印板15紧密贴合于印板滚筒60外周面的顺序。首先说明对印板15施加较弱的力以使其与印板滚筒60外周面紧密贴合的场合。首先把图2所示的形成于印板15的夹头侧端部15a的基准孔16与设在夹头侧夹板座75上的基准销5抵接以进行定位。再通过将夹头侧夹板74闭合,在与夹头侧夹板75之间夹持并固定夹头侧端部15a。
在固定了夹头侧端部15a后,把印板15卷绕在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并把夹尾侧端部15b插入夹尾侧夹板座76与夹尾侧夹板77之间。在插入夹尾侧端部15b之后,将夹尾侧夹板77闭合,在与夹尾侧夹板座76之间夹持并固定夹尾侧端部15b。其状态见图4。这时,凸轮轴23的山形部23M与弹簧座50、51、52抵接,限制弹簧座50、51、52向箭头90方向的移动。因此,印板15未与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紧密贴合,呈松弛状(图4)。
在这种场合,第1块体72处在第2块体73的块体凹部73R内向箭头101方向移动的状态,第1块体72的块体凸部72T与弹簧座51的弹簧座凸部51T处于相互面对的位置(参照图3)。而且在这一状态下使凸轮轴23向箭头95方向(图4)旋转90度。图6表示这时的状态。
如图7A所示,弹簧座50及弹簧座52因凸轮轴23的山形部23M的加力限制被解除而向箭头90方向(拉伸方向)移动。然而如图7B所示,只有弹簧座51因张力选择部70的块体凸部72T与弹簧座51的弹簧座凸部51T抵接而被阻止向箭头90方向移动。因此,弹簧座51的顶端面51S不与凸轮轴23的平面部23F抵接,在两者之间形成空间。
这样,只有设在弹簧座50及弹簧座52上的总计4个弹簧20的加力造成的张力施加给夹尾侧夹板座76,而设在弹簧座51上的4个弹簧20的加力造成的张力则不施加给夹尾侧夹板座76。
因此,夹尾侧夹板座76便可用较弱的力向箭头90方向加力。如上所述,夹尾侧夹板座76和夹尾侧夹板77夹持着印板15的夹尾侧端部15b,故对印板15施加较弱的张力。从而,不会对譬如材料强度较弱的印板15施加过度的张力,不会造成印板15的破损等。
以下说明对印板15施加较强的张力以使印板15与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的顺序。在这种场合,使杆72L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箭头100方向移动,并使弹簧座凸部51T与第1块体72的块体凸部72T脱离抵接。即,由于块体凸部72T向箭头100方向移动而处于与弹簧座凸部51T相互错开的状态。
图8A表示弹簧座凸部51T与块体凸部73T脱离抵接的状态。这时,弹簧座50、51、52与凸轮轴23的山形部23M抵接,使其向拉伸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参照图4)。各弹簧座50、51、52向箭头90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印板15未与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紧密贴合,呈松弛状态。
在使杆72L向箭头100方向移动后,与图4所示的场合相同,使凸轮轴23向箭头95方向旋转90度。图8B表示弹簧座凸部51T与块体凸部72T脱离抵接后使凸轮轴23旋转90度的状态。
如图9(图8B的IX-IX方向向视剖视图)所示,由于第1块体72的块体凸部72T与弹簧座51的弹簧座凸部51T脱离抵接,故弹簧座51向箭头90方向的移动得到允许。因此在凸轮轴23旋转90度后,如图9所示,弹簧座51也向箭头90方向移动。即,与夹尾侧夹板座76的凸出部76T抵接的全部弹簧座50、51、52都向拉伸方向移动。
因此,夹尾侧夹板座76受强力向箭头90方向加力,印板15上被施加较强的力。从而,可以对譬如材料强度较强的印板15施加足够的张力,可以使印板15与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可靠地紧密贴合。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印板夹紧装置上,只要使杆72L向箭头100方向或箭头101方向移动,选择使块体凸部72T与弹簧座凸部51T抵接或是使二者脱离接触,便可限制弹簧座51对夹尾侧夹板座76的加力或是解除这种限制。从而可以容易且迅速地对印板15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夹尾侧夹板座76的两端旋入并贯通拉伸调节螺栓30。通过把该拉伸调节螺栓30旋入,便可用拉伸调节螺栓30的顶端推压切口部61的内壁66(图1、图4),使夹尾侧夹板座76沿箭头90方向移动。从而在需要对张力进行细调时,可与传统的印板夹紧装置同样,通过拉伸调节螺栓30来对施加在15上的张力进行微调。以下说明本发明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的第2实施形态。图10是本实施形态中所用的弹簧座50、56、52及张力选择部7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弹簧座56的中央部上下各形成一对弹簧座凹部56C。而且在夹于弹簧座凹部56C之间(相邻)的位置上存在弹簧座凸部56T。当使第1块体72在第2块体73的块体凹部73R内向箭头101方向移动的场合,块体凸部72T位于与弹簧座凹部56C相对面的位置,成为可与弹簧座凹部56C嵌合的状态(块体凸部72T与弹簧座凸部56T之间脱离抵接的状态)。而其他构造则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
当对印板15施加较弱的力以使其与印板滚筒60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的场合,使杆72L向箭头100方向移动。通过使杆72L向箭头100方向移动,使块凸部72T处于与弹簧座56的弹簧座凸部56T相对面的位置。然后,与图4所示的场合同样地使凸轮轴23向箭头95方向旋转90度。
这样,弹簧座50、52受到的凸轮轴23山形部23M的限制便被解除,并向箭头90方向移动,而弹簧座56则因弹簧座凸部56T与块体凸部72T之间的抵接而被阻止向箭头90方向移动。因此,夹尾侧夹板座76只被弹簧座50、52向箭头90方向加力,印板15上被施加较弱的张力。
而当对印板15施加较强张力的场合,使杆72L向箭头101方向移动。这样块体凸部72T便成为可与弹簧座56的弹簧座凹部56C嵌合的状态。并且在这一状态下与图4所示的场合同样地使凸轮轴23向箭头95方向旋转90度。
这样,弹簧座50、52即向箭头90方向移动,且块体凸部72T与弹簧座凹部56C嵌合,允许弹簧座56移动,因此弹簧座56也向箭头90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印板15上便被施加较强的张力。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也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同样,只要使杆72L向箭头100方向或箭头101方向移动,并选择块体凸部72T与弹簧座凸部56T抵接或是脱离抵接,便可限制弹簧座56对夹尾侧夹板座76的加力或是解除这种限制。从而,可容易且迅速地对印板15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下面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图11A是本实施形态的张力选择部70及弹簧座50、57及52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形态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形态不同,弹簧座57上既不形成弹簧座凸部51T(图5),又不形成弹簧座凹部56C(图10)。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有可以旋转中心88C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即旋转板88,以取代第1块体72。
图12是旋转板88的放大俯视图。该旋转板88形成大致椭圆形,其从旋转中心88C到作为第1外周点的点P1为止的距离L1比从旋转中心88C到作为第2外周点的点P2为止的距离L2长。旋转板88通过在压板71上形成的安装孔71P而与旋转杆71L连接。
当要对印板15施加较弱的张力以使其与印板滚筒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的场合,使旋转杆71L从图11A所示的状态向箭头110方向或箭头111方向旋转90度。通过使旋转杆71L旋转90度,使旋转板88如图11B所示,处于点P1可与弹簧座57的内面57S抵接的状态。
然后与图4所示的场合一样,使凸轮轴23向箭头95方向旋转90度。这样,弹簧座50、52受到的凸轮轴23山形部23M的限制便被解除,并向箭头90方向移动,而弹簧座57因与旋转板88的点P1抵接而被阻止向箭头90方向移动。因此,夹尾侧夹板座76便只被弹簧座50、52向箭头90方向加力,印板15上被施加较弱的张力。
而当要对印板15施加较强张力的场合,使旋转杆71L从图11B所示的状态旋转90度。通过使旋转杆71L旋转90度,使旋转板88如图11A所示,点P2处于与弹簧座57的内面57S相对面的位置。
如上所述,旋转板88的旋转中心88C到点P2为止的距离L2比旋转中心88C到点P1为止的距离11短(图12)。因此,弹簧座57不受旋转板88的限制,处于向箭头90方向的移动可允许的状态。
而且在这一状态下,与图4所示的场合相同,使凸轮轴23向箭头95方向旋转90度。这样,弹簧座50、52便向箭头90方向移动,且弹簧座57也向箭头90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印板15上便被施加了弹簧座50、57、52全部的加力,印板15便被施加了较强的张力。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印板夹紧装置上,只要选择使旋转板88的点P1与弹簧座57的内面57S抵接或是使点P2与之相面对,便可限制弹簧座57对夹尾侧夹板座76的加力或是解除这种限制。从而可容易且迅速地对印板15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只要能容易且迅速地限制部分弹簧座向拉伸方向的加力或是抵接、或是解除限制,也可采用其他构造。
譬如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是通过对位于3个弹簧座中央部分的1个弹簧座的移动进行限制或解除限制来对印板15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而本发明也可以是设置多于3个(4个以上)的弹簧座,并对其中一部分(譬如2个以上的弹簧座)的移动进行限制或是解除限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是在弹簧座50及弹簧座52内分别设置2个弹簧20,在被限制移动或被解除限制的弹簧座51、56、57内各设置4个弹簧20。而弹簧座50及弹簧座52内的弹簧20的数量也可以和被限制移动的弹簧座内的弹簧20的数量相同,被限制移动的弹簧座内的弹簧20的数量也可以少于弹簧座50及弹簧座52内的弹簧。
在上述第2实施形态中,是在弹簧座56一侧形成弹簧座凹部56C,并通过块凸部72T与弹簧座凹部56嵌合而使块凸部72T与弹簧座凸部56T脱离抵接。然而,也可以在第1块体72一侧形成如弹簧座凹部56C那样的凹部,同时在弹簧座56一侧形成与该凹部嵌合的凸部。这样也可以使块凸部72T与新形成的凸部脱离抵接。
在上述第3实施形态中,是在张力选择部70一侧设置旋转板88。然而也可以在弹簧座57一侧设置旋转板88,并选择使旋转板88的点P1与第2块体73的块体凹部73R抵接或点P2与之相面对。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形态中,旋转板88的形状为大致椭圆形。然而只要是旋转板88的点P1能可靠地与弹簧座57的内面57S抵接以阻止弹簧57向拉伸方向移动、且旋转板88的点P2能可靠地对着弹簧57的内面57S以允许弹簧座57向拉伸方向移动的形状,则无论何种形状均可。譬如,旋转板88也可做成纵长的6角形、8角形等多角形。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上,第2夹紧部具有保持部、向着使印板与印板滚筒外周面紧密贴合的拉伸方向对保持部加力的多个加力部、以及对部分加力部的加力进行限制或解除该限制的切换部。
因此,可以对部分加力部对保持部的加力进行限制或解除限制,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印板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上,切换部通过阻止部分加力部向前述拉伸方向移动而限制加力部的加力,并通过允许部分加力部向拉伸方向的移动而解除对加力部的加力限制。
这样,即可通过限制部分加力部向拉伸方向的移动而限制加力部的加力,并 通过允许部分加力部向拉伸方向的移动而解除对加力部的加力限制。从而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印板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上,多个加力部由中央加力部及与中央加力部的两端相邻的第1相邻加力部及第二相邻加力部构成,中央加力部对保持部的中央加力,第一相邻加力部及第二相邻加力部以相等的加力对保持部一体地进行加力。这样,中央加力部便对保持部的中央加力,第一相邻加力部及第二相邻加力部以相等的力对保持部一体地进行加力。因此,无论是通过中央加力部还是第一相邻加力部及第二相邻加力部对保持部进行加力,都能以左右均等的状态在拉伸方向对保持部加力。从而,可以对印板施加左右均等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上,在可在拉伸方向的大致垂直方向移动的切换部或加力部分别设有切换部凸起和加力部凸起,通过切换部或加力部的移动而与凸起抵接,从而阻止部分加力部向拉伸方向移动,并通过切换部或加力部的移动而与凸起脱离抵接,从而允许前述部分加力部向前述拉伸方向移动。
这样,只要选择与切换部凸起及加力部凸起抵接或是脱离抵接,便可限制部分加力部对保持部的加力或是解除这种限制。从而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印板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上,是在切换部或前述加力部中的任一方设置能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具有第1外周点及第2外周点的旋转体。而且通过旋转体的旋转使第1外周点位于能与切换部或加力部的另一方抵接的位置,以阻止部分加力部向拉伸方向移动,并通过旋转体的旋转使第2外周点位于与切换部或加力部的另一方相面对的位置,以允许部分加力部向前述拉伸方向移动。
这样,只要使旋转体旋转,便可限制部分加力部对保持部的加力或是解除这种限制。从而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印板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所用的各个用语并非用于限定,而是用于说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及宗旨的前提下,在权利要求范围内进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具有设在印板滚筒上且固定印板的第1端部的第1夹紧部;设在所述印板滚筒上且固定第1端部被所述第1夹紧部固定、卷绕在印板滚筒外周面上的印板的第2端部的第2夹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夹紧部具有保持印板的第2端部的保持部;作为对所述保持部加力的多个加力部而分别独立对该保持部加力以使该保持部沿印板与印板滚筒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的拉伸方向移动的多个加力部;对所述多个加力部中部分加力部的加力进行限制或解除该限制的切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通过阻止所述部分加力部向所述拉伸方向移动而限制该加力部的加力,所述切换部通过允许所述部分加力部向所述拉伸方向移动而解除对该加力部加力的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力部由中央加力部及与该中央加力部两端相邻的第1相邻加力部及第二相邻加力部构成,该中央加力部对所述保持部的大致中央加力,该第一相邻加力部及第二相邻加力部以大致相等的力量对所述保持部加力,且该第一相邻加力部及第二相邻加力部作一体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换部设有切换部凸起,在所述加力部设有加力部凸起,通过使所述切换部凸起与所述加力部凸起抵接,阻止所述部分加力部向所述拉伸方向移动,通过使所述切换部凸起与所述加力部凸起脱离接触,允许所述部分加力部向所述拉伸方向移动,该切换部或该加力部中至少一方可在与所述拉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而选择使所述切换部凸起与所述加力部凸起抵接或是脱离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力部上,在与所述加力部凸起相邻的位置形成凹部,通过所述切换部凸起与形成于所述加力部的凹部嵌合而使所述切换部凸起与所述加力部凸起脱离接触,并允许所述部分加力部向所述拉伸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换部上,在与所述切换部凸起相邻的位置形成凹部,通过所述加力部凸起与形成于所述切换部的凹部嵌合而使所述切换部凸起与所述加力部凸起脱离接触,并允许所述部分加力部向所述拉伸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换部或所述加力部中任何一方设有可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并具有第1外周点及第2外周点的旋转体,从所述旋转中心到所述第1外周点的距离大于从所述旋转中心到所述第2外周点的距离,通过使该旋转体的第1外周点位于可与所述切换部或所述加力部中另一方抵接的位置而阻止所述部分加力部向所述拉伸方向移动,通过使该旋转体的第2外周点位于与所述切换部或所述加力部中另一方相面对的位置而允许所述部分加力部向所述拉伸方向移动,通过使该旋转体旋转,选择使第1外周点与所述切换部或所述加力部中另一方抵接,或是使第2外周点与之相面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形成大致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形成多角形。
全文摘要
一种印刷机的印板夹紧装置,具有:设在印板滚筒上且固定印板一端部的第1夹紧部;设在印板滚筒上且固定一端部被第1夹紧部固定、卷绕在印板滚筒外周面上的印板的另一端部的第2夹紧部;其特征在于,第2夹紧部具有:保持印板的上述另一端部的保持部;分别独立对该保持部加力以使其向印板与印板滚筒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的拉伸方向移动的多个加力部;对多个加力部中部分加力部的加力进行限制或解除该限制的切换部。本发明可以容易迅速地对印板施加与其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张力。
文档编号B41F27/12GK1187421SQ98103940
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9日
发明者西秀和 申请人:利优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