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张上光的方法和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08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张上光的方法和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印张或其裁切的部分印张的涂覆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一种涂覆装置,它借助协调旋转的圆形丝网,将印张或其裁切的部分从一个纸堆上取下,并强制引导其进行涂覆处理。
现今,人们了解大量各种不同的技术,用于对印张或其裁切部分进行涂覆。一方面,传统的胶印和凹印使用涂层上光,其质量可以与照相技术水准媲美;另一方面,则是使用纯粹的上光。在这两者之间,为了达到特殊效果或进行特种印刷,具有其他大量涂覆的工艺方法,例如使用高粘度油墨、鲁倍尔油墨(Ruppelfarben)或荧光油墨进行加工处理。按照涂覆方法使用者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包装印刷者、礼品纸制造商或供应资料夹和环形活页夹的生产商。在各种不同的涂覆及印刷方法中,最早被了解的丝网印刷和丝网彩色印刷在当今仍然广为流传和使用。在过去的年代中,丝网印刷仅作为平面印刷使用,而当前人们通常使用轮转丝网印刷。轮转丝网印刷与平面丝网印刷相比具有明显较高的印刷效率。轮转丝网印刷的核心缺陷在于在较高的印刷速度下,只能加工成卷的连续纸张。因此,受纸张的限制,其加工处理的幅面宽度通常仅在20至60厘米之间。凹版印刷则既可以应用连续卷筒纸,也可以应用平张纸或其裁切部分进行印刷。印刷方法的状况同样存在于上光。由于有大量多种不同工艺方法可以使用,其优势在于针对每一个涂层上光的任务,都有一种最佳的技术可以选用。但与此对应,使用每种技术,按照印刷加工数量的大小不同,其价格差别却很大。这可能导致出现这样一种形势,即大印量生产的一种广告页,与在该大量印刷广告页中的一部分上特殊附加印刷相比,其成本仅为加印成本的一小部分,例如在一个具有30个销售点的销售网络中,要在其相应数量广告页上加印特殊的地址,从成本经济角度考虑是不能实现的。尽管就整个专业领域而言技术发展程度很高,但在许多时候仍然存在矛盾的情况,即大量印刷的产品,其生产价格令人惊异的便宜,而每个个性化的小印刷系列产品,其价格却昂贵到难以承受的地步,因此其加工必须由几种不同的生产者完成。发明人认识到至少丝网印刷、上光、将粘贴/装订用的特殊材料涂覆到印刷品上,这些不仅是可用的技术,而且也存在一种真正的需求,一个单独的生产者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丝网印刷的明显优势在于印张与圆形丝网之间所需的压力相对较小。轮转丝网印刷的主要问题是在印刷期间,圆形丝网与其对面安装的印刷滚筒必须高精度同步,以保证涂附到印张或其裁切部分上的涂层准确无误。需印刷的印张的前端和末端必须与圆形丝网运动中所给出的印刷原版吻合。在此,预期进行的丝网印刷大多是一个对已印刷印张的精致化过程,例如可能涉及镂空的局部上光,印张内的多个上光面积区域紧密相邻,上光时必须将上光涂层高精度地覆盖到相应的上光区域上去。在已知的现有技术中,印张由叼纸牙抓住,而叼纸牙按一定的相对距离排布并固定在链条上。在印刷过程中,对叼纸牙的引导是很准确的。为了叼纸牙的穿行,在压印滚筒的圆周方向上设置了空隙。主要的困难在于多个部件与印刷滚筒之间准确无误的相对定位以及在印刷中保持这一相对位置不变。印刷图像的非准确定位甚至变形是必须避免发生的现象。
DE-PS69300644以此作为基本任务,开发了一种装置,可以至少在对物体进行印刷的一部分运动路径上,达到位置和时间的准确定位。其中的建议是在一个机械式的循环连续传送器内,安装一个短路径高精度引导装置,以保证每个单一印张都能与印刷滚筒绝对同步运动。
同样,DE-OS19703312同样涉及滚筒型丝网印刷机,其印刷滚筒接收承印物并由一个驱动马达驱动。在此机器上,隔开一定距离轴向平行地装有一个由驱动马达独立驱动的轮转丝网滚筒,此外还有一个同步装置,用来对印刷过程中印刷滚筒及轮转丝网滚筒的运动进行控制。可以确定,这种旧的印刷工艺方法的缺陷是印刷滚筒的加速会导致整个机器的振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建议,印刷滚筒的周长大于或等于轮转丝网滚筒周长,而其以基本上恒定不变的转速转动。在该文献中阐明这种方法的明显优点是由于转速基本上恒定不变,丝网滚筒和印刷滚筒的运动同步所花费的调控成本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
这两种解决方案同样都是针对机械可控制性方面存在的确定问题而提出的。迄今为止的研究显示,平面丝网印刷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质量水准。在实际生产当中,由于温度或湿度引起的印张变形可以通过相对应的平面丝网版原稿变形或者通过使用另一平面丝网版原稿的方法来补偿。对圆形丝网而言,这种补偿技术难以移植,而且可能会使解决方案的成本上升。发明人认识到,必须找到一种设计方案,使人们能够灵活地利用机器而且对圆形丝网印刷特别合适的设计,以便对小批量产品也能以合理满意的价格进行高质量涂覆处理;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同一台机器上使用多种及/或各异的加工技术。改善印张和其裁切部分的涂覆质量,使其能够快捷地以满意的价格加工生产,这就是本发明的目的所在。其部分目标是将生产效率从7,000张/分提高到10,000张/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印张和其裁切部分的涂覆处理,使圆形丝网在尽可能更高的生产效率下达到平面丝网印刷的质量标准。其中,特别对小批量的任务能够合理地按满意的价格进行涂覆处理,而这个过程可以在一台设备上使用多种及/或各异的加工技术予以实施。
按本发明的方法,其特征为为了在印刷过程中使印张或其裁切的部分精确协调地穿行,印张或其裁切的部分受到强制引导,圆形丝网的旋转应当可以相应地进行调节和调整,特别是应该可以进行校正。
按本发明所涉及的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有一个带恒定输送器的精密加工工作站,而且圆形丝网具有一个可调控的驱动装置,以便使圆形丝网的运行参照印张或其裁切部分的印刷长度和/或其印刷位置相应进行调整。
此外,本新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及装置的应用,其特征为对彩色丝网印刷,或者印张或其裁切部分的上光,或者涂覆特殊的介质(例如粘和剂等),作为快速更换滚筒,采用相应的丝网滚筒排布方式,例如作为丝网印刷滚筒、丝网上光滚筒,或者作为特殊涂层涂覆滚筒,进行机器的相应配置;其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精密加工工作站内应用一个或多个丝网滚筒。
对于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可参照权利要求2至10以及权利要求12至17。本新发明不同于已知的现有技术,而采用了迄今为止被拒绝的技术路线,即利用经过改善的调控技术。在许多情况下,通过纯机械方面的改进能够取得很大的进展,在提高效率和品质改善方面都能达到目的。但机械改进大多存在严格的限制。借助新的解决方案完全控制圆形丝网的运动过程,可以取得更明显的进步。令人惊异的是,采用这种新的方式可以立即把握住许多问题的解决。最高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印刷滚筒和圆形丝网的绝对同步运动,而是尽最大可能使穿行于机器的各印张之间同步,并保证涂层在印张上的准确定位转印。新的解决方案将目标直接定位在最终印刷产品的品质上。如同随后要展示的那样,有三方面的干扰可以成功地克服。就实际经验而言,印张及其裁切部分的长度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会发生变化。甚至在加工一个纸堆的印刷品期间也可能出现印张长度变化的现象。通常,当第一个纸堆的印刷品正在加工时,后续纸堆还存放在较为温暖的生产车间之外,例如放置在较低或较高温度或不同湿度的环境下。在极端的情况下,长度差异可以达到0.5至1毫米。然而就印刷准确度而言,其允许的误差应在正负十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以内。单独地对圆形丝网和压印滚筒转动的同步提出要求并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一个经常出现的误差源在于一批等同的印刷品订货是分成多个分批分开加工的。即便在加工一个分批时没有出现明显的误差,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内,主要受到所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各个不同分批的印张和裁切部分之间也会出现误差。
新的发明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从纸堆上将印张转交给涂覆所需要的强制引导机构,这个过程采用机械手段尽可能完善地实施。象过去一样,采用叼纸牙的方法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借助叼纸牙,印张进入涂覆阶段。叼纸牙方法存在的缺点是这种方法对生产成本费用有可观的要求。尽管传送带的方法较为简单,但受到物理上的限制而很不精确。在此,可以采用一种对圆形丝网进行调节/控制及校正的新方案,即可达到前面所提到的对涂覆准确度的要求。在许多应用的情况下,都可以放弃叼纸牙传递方法,因为通过对圆形丝网的调控解决了印张涂覆的准确定位问题。
在具体的构成上,对圆形丝网旋转的调控以一个参照轴为基础,并通过一个调控单元完成调控工作,该调控单元允许有采用位置校正和不采用位置校正两种运行方式。被强制引导的单个印张或其裁切部分的位置误差可以通过对圆形丝网旋转的调控,相适应地调整印刷起始位置得到校正。为了控制印刷过程的持续时间,依据印张长度关系对丝网滚筒的转动速度进行调控,其中,对应关系的建立依靠对丝网转动进行加速及/或延时来完成。丝网滚筒优先用一台可调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并通过一台计算机进行控制。每次引入的印张或其裁切部分,在其与丝网滚筒接触之前,印张位置与丝网滚筒运动距离之间的相对关系是由传感器监控的。此外,还展示出,如果在一个横向的工作平面内,印张或其裁切部分被传送到涂覆单元去,或者印张从涂覆单元离开,在印刷过程中,印张或其裁切部分经过引导传送协调地交递出去,且精确加速到加工生产速度上,则对印张及其裁切部分整个处理是最优的。
优先对丝网印刷滚筒采用可调伺服电机驱动,压印滚筒及穿过印刷机组的印张传输采用可调驱动,特别是采用了一种可调矢量驱动,直接地安装一套或对每个驱动装置安装一套附属协调调控单元。倘若按照本发明提出的要求进行调节和校正,即从语义上达到“附属协调”参与系统各个单元的目的,则整套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因此,发明人建议除了一套整机控制系统以外,还要设置一个附属协调模块,该模块带多个单独的调节单元。由整机控制系统预先给定各个额定应达数值,而调整校正工作直接由附属协调模块完成。
现依据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新解决方案的其他细节予以说明。图例有

图1现有技术中用于轮转丝网印刷的制作丝网滚筒印版的示意图;图2为丝网滚筒在一个平面内进行加工处理而设置的一个精密加工工作站;图3印张涂覆加工的整个装置;图4较大比例尺寸的精密加工工作站,带有给纸、收纸台和一台砑光机;图5优先采用的、带附属协调模块的控制示意图;图6、7带调控升降沿的丝网滚筒调控示意图;图8在圆形丝网附近位置上使用的叼纸牙,以及通过印张加速将其从输纸机传递到精密加工工作站;图9、10精密加工工作站的外观和平面图;图11、12从输纸机到精密加工工作站的外观和平面图。
图1展示了从印刷原版“A”到可用的丝网印刷滚筒10(“E”)的示意性工作流程。这一过程由“A”到“E”共6张图片展示出来。在事先进行软片制作以后,印刷原版1用来曝光。在“B”中,通过清洗得到丝网版上的漏孔,由此获得平面印版2。接着将平面印版2装到一个滚筒上,作为滚筒形的印版3装到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印版支持体4上。滚筒支持体4不仅给定了印版的滚筒形状,而且还装有一个中心轴5,这样就可以准确地确定转动轴的位置状况。从滚筒形的印版3和轴5的上方各套装一个仿形环6(“C”)。随后,将印版与各个支承部件粘合在一起(“D”)并在已经制作完成的丝网滚筒上装配驱动传导部件7,8(“E”),丝网滚筒就可以安装到印刷机上使用了。整个过程持续大约半小时。因为丝网滚筒的一端设有一个较大的开孔9,故可以把涂覆介质所需要的材料供给装置11及刮刀12通过开孔9送入丝网滚筒内腔。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很迅速地更换丝网滚筒10的目的,将第一块印版更换成第二个丝网滚筒的第二块印版,等等。按照现有技术,制作轮转丝网印刷滚筒的目的是为了印刷连续型纸带。
在图2中,印张或其裁切部分放在一个横向的平面内加工。输纸机到收纸机构成一个工作平面20。印张穿过定位站18及摆动递纸装置19输往砑光机。在精密加工工作站21上,安装了一个链条传送带或齿形传送带22,它借助转向轮23、23’、23”、23”’张紧在整个精密加工工作站的工作区域PAL内。通过链条传送带或齿形传送带22进行传输,是由一台电机24驱动的,而电机可由机器控制装置25控制。10代表丝网滚筒。丝网滚筒也可以替换为一个涂覆装置26(用虚线表示),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个加工工作站上有选择地进行丝网印刷或者上光处理。此外,还可以在精密加工的长度范围PAL内进行其他工艺处理,例如设置一台砑光机28或者刷涂装置。在精密加工工作站上安装了一个压印辊29,直接与丝网滚筒10相对。数字27仅代表在精密加工工作站21前面或后面可以另外联接一台或多台同样的或其他类型的加工工作站。对精密加工工作站而言,重要的是在其整个加工范围PAL内进行一种机械式的强制引导。除链条传送带或齿形传送带以外,在开始阶段是通过一个机械叼纸牙站30、而在后面有一个机械叼纸牙释放点,由此保证了这种强制引导。在图2中,强制引导由链条和叼纸牙31完成。
图3展示了加工处理印张或其裁切部分41的整个印刷装置40。在图的右侧有一个输纸机43,接着是传送带44及精密加工工作站21,后者与一个对已加工的印张进行干燥、硬化及稳定的工作站45相联接,随后是收纸机46。此外,在图3中展示了一个输纸机控制柜32、一个主控制柜33、一个干燥控制器34以及一个收纸机控制装置35。
图4为成组构成的装置。其中,精密加工工作站21具有与一台高效率计算机R联接的机器控制装置25。精密加工工作站21是一台丝网印刷工作站,前面安装有一个入纸台47,随后还有一个出纸台48。砑光机28位于入纸台前面。图3和4显示的精密加工工作站是带吸气传送带的解决方案。
图5显示了一个优先采用的控制示意图。50表示一个机器控制单元,它对整个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协调控制,并提供电源供应。参考符号51标出了一个总线系统。位于总线系统粗线条下方的图示部分是针对涂覆过程进行的自身调控61,包括对各个传输部件的驱动。驱动系统由三个驱动单元组成驱动单元52用于印张传输和压印滚筒;驱动单元53用于丝网印刷滚筒;驱动单元54用于出纸传送;这三个单元之间通过串行数据线级联,并与机器控制单元通讯。
用于印张传输和压印滚筒的驱动单元52负责输纸机、摆动递纸装置、在印刷装置内印张的传送以及压印滚筒的驱动。在所示的例子中,涉及一个可调控的矢量驱动55。这一驱动单元作为整个系统速度的参照轴。它通过串行数据接口与丝网印刷滚筒通讯。数字化速度额定值从机器控制单元M-ST经数据总线51预先给定,并通过一个串行数据接口传送到丝网印刷单元去。额定速度值从丝网印刷单元通过前述的数据接口传送到驱动单元。在参照轴和丝网印刷单元之间设置了一个附加的数字化脉冲序列耦合器。信号的传输方向是从参照轴到丝网印刷单元。丝网印刷滚筒10由驱动单元53驱动,涉及可调控伺服电机56。这个驱动单元将有效的系统速度及参照轴位置与脉冲序列联系起来。在没有位置校正的运行中,驱动单元的速度与参照轴的速度准确对应。在有校正(带有位置校正)的运行中,速度仅在时间交点处与参照轴的速度准确对应。这就是说,印刷在0毫米~720毫米范围内时,其速度小于或大于参照轴的速度;在印刷720~820毫米范围时,为了进行路径补偿或位置校正,速度则高于或低于参照轴的速度。丝网印刷滚筒是借助正弦形的正向或反向加速来进行位置校正的。位置是依据脉冲序列来判断的。校正的计算在驱动单元内进行,驱动调整不会对机器控制形成负载,更准确地说,机器控制以及总线系统不会延缓用于校正的调整速度。
为了出纸传送设置的驱动单元,其出纸传送,例如由紫外线干燥器及印张收纸机进行驱动。此处涉及一个不可调的非同步驱动57。这一驱动单元通过丝网印刷单元的数据接口获得关于速度的额定值。该速度成比例地大于系统速度。
所有三个驱动电机55,56,57的每一个都各自分别安装了一个附加协调调节器58,59,60。其中,在58和59两个附加协调调节器之间,由脉冲序列直接完成数据交流。图中,用点划线将这两个调控技术核心部件作为附加协调模块61组合到一起,这个模块也优先地包括了附加协调调节器60。替代脉冲序列调节,也可以使用其他伺服系统,例如利用一个控制装置,通过伺服电机的速度输入端选择一个、两个或所有三个电机。已经描述过的所有涂覆所必需的调节功能优先地组合到一起,以便保障相应的功能在局部独立自主地发挥作用。例如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仅使用附加协调控制和调节器对一个印张进行涂覆。在一般的运转方式下,由计算机管理全部配合部件的额定值;而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将这些额定值交给附加协调模块。这意味着,在精密加工工作站的范围之内,所有的传感器手段都在附加协调调节模块中得以使用。伺服电机56及电机55通过一台高效电子装置调控。在附加协调调节器上装有必需的接口,且可以借助键盘62直接操作。
图6和7示意性地展示了圆形丝网及印张的参照控制。一个单独的印张可以借助于一同运行的平台65,65’按所示的路径从速度V1加速到精密传送速度V2。接着,印张以精确的恒定传输速度V2在恒定输送器66上被引导到丝网滚筒上。67代表一个光电元件阵列,用以采集印张前沿在运动着的输送器上的位置信息。光电元件67安排在理论丝网印刷线段SD之前的调节距离RA处。丝网滚筒10在时刻X(T1)以速度Vx转动,在此时刻,印张的前端边缘在光电元件85处触发了印张到达信号。计算机具备附加的传感器和存贮器,由此可以同步识别丝网滚筒10上相应参照点P的准确位置Px和Px’。计算机R立即开始进行旋转运动的计算,且随后在几个毫秒内控制丝网滚筒旋转及其转动速度。其控制方式是参照点P(即时刻Z和T2)同步地与印张的前端边缘Vk一起到达理论上丝网印刷线段SD;如果有必要,在印张的前端边缘Vk与参照点P相遇之前,将转动速度校正到V3,使其准确地与或者精密传送速度V2吻合,或者与为校正印张延迟量而需要达到的转动速度相吻合。在图6中,V3’和V3”表示的可能性是V2如设定的一样到达,而转动速度可能要进行最小增速校正或最小减速校正。V2=V3仅出现在不需要校正印张速度的情况下。
图8示意性地给出了涂覆加工站内一个输纸机的印张交接工作站的组成。其中,交接工作站包括柔和的印张加速方式。在涂覆工作站上表示出了叼纸牙方案。这种组合形式使大幅面、薄纸印张的高要求加工成为可能。柔和加速的优势明显,可以将吸气带传送方式用在精密加工工作站上。试图控制输纸机的顺序,即把印张相应地直接引导、加速到涂覆工作站,这在实际的运转当中是不适宜的。因此,在输纸机和精密加工工作站之间要设置一个导向站。导向站49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加速辊70,它带有一个可离合的夹辊71以及一个可控制的夹紧装置72。印张41通过一个传送带从输纸机43送来,不受阻挡地以传送速度VA滑到加速辊70上。此处,印张不能受到任何压力、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因为这样会导致印张出现质量问题。完全特殊的困难之处在于输纸机速度V1要针对涂覆的评判依据来控制,而印张又可能具备任意的长度尺寸L。 73表示一个引导轮对。在图8中展示了导向站49的基本功能。计算机C1联接在后续加工装置的一台增补发生器JG上,其中未画出的驱动装置74可以按加工装置的速度V1驱动一个传送带34。加速辊70带有一个机械驱动传导部件,通过中线80可以与加工处理方面的驱动装置74直接联接。另一方面,夹紧装置72、连接杠杆91及一个针对引导辊71的离合机构82直接通过相应的驱动传导部件83,由输纸机43的驱动单元84从输纸机一侧进行驱动。对所有三个控制功能设置了一个共同的控制轴85,在它的旁边,与三个功能对应地安装了三个盘形凸轮86、87和88。盘形凸轮86与一个释放辊89、一个杠杆联结头90及联结器81的一个联结杠杆91直接啮合。盘形凸轮87通过杠杆92以及连杆93控制离合机构82。第三个盘形凸轮88通过杠杆94控制夹紧装置72的一个转动臂95。
其他细节参见EP 586 642的详细说明。
图9和10以较大的比例尺寸展示了一个可快速更换圆形丝网10的例子。圆形丝网10的两侧由一个共同的伺服电机56驱动,该电机可以通过附加协调调节器59控制。在进入端68的一侧安装了许多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即光电元件67,其产生的信号在附加协调调节器中作为参照信号使用。丝网滚筒10可以沿竖直的方向A-A下降并取下,而这一运动通过驱动单元53及附加协调模块61来协调地进行。此外,就象字母P和DR表示的,丝网滚筒10还可以进行对角线关系方向的移位调整;以及象字母LR表示的那样进行长度关系的移位调整。
图11和12显示了该装置的外观和平面图,从右到左的构成是一台输纸机43、一台定位站以及一个精密加工工作站。该精密加工工作站使用作为机械传送的辅助手段的带式传送方式,以保证恒定的传送;或者使用带机械叼纸牙的链条或齿轮皮带传送。从输纸机向左是一个分纸成鳞片状排列的装置、一个加速装置、洁纸装置及一个砑光机28。
权利要求
1.借助于协调转动的圆形丝网对印张或其裁切部分的涂覆方法,其中从一个纸堆上取下印张或其裁切部分并强制引导进行涂覆,其特征为为了印刷过程中的精确协调运行,针对强制引导的印张或其裁切部分,圆形丝网的旋转是可以调节控制的,特别是可以校正的。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为对圆形丝网转动的控制和调整是以一个参照轴作为基础,且是通过一个调控单元完成的,该调控单元的运行允许有做位置校正和不做位置校正两种方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在校正运行(做位置校正的运行方式)下,速度仅在时间交点处与参照轴的速度对应,其中,印刷在0毫米~720毫米范围内时,其速度小于或大于参照轴的速度;在印刷720毫米以上的路径范围时,为了进行路径补偿或位置校正,速度则高于或低于参照轴的速度。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的方法,其特征为强制引导的单个印张或其裁切部分的位置误差是通过调控圆形丝网的转动,使印刷起始点得以匹配来校正的。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为为了印刷过程的持续时间,丝网滚筒的转动速度是针对印张长度关系来调控的,通过对丝网滚筒转速的加速和/或延缓来完成相应调控。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的方法,其特征为圆形丝网可以按长度关系和/或对角线关系进行调节,其中特别是可以在长度关系方面进行电子校正。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的方法,其特征为丝网滚筒通过一台可控制的伺服电机驱动并可由一台计算机控制,其中,每次引导到达的印张或其裁切部分相对于丝网滚筒运行的位置、在与丝网滚筒接触前的距离是由传感器监视的。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的方法,其特征为特别在对角线位置上,印张或其裁切部分通过至少两个或多个传感器监视,针对对角线关系,作为调整距离的距离(RA)优先地在校正中充分利用。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的方法,其特征为在一个横向的工作平面内,印张或其裁切部分传送到或传送出涂覆处理位置,印张或其裁切部分在从引导传送交递给协调运行的印刷过程中将被加速到精确的加工处理速度上。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的方法,其特征为印张或其裁切部分从一个纸堆上取下,在一个有吸气带的台上分纸排列成鳞片状,通过一次传递由机械叼纸牙引导印张,并精确地加速到工作速度,随后在涂覆的情况下,被引导到涂覆的材料的干燥、硬化或稳定化装置。
11.借助于带输纸机的圆形丝网、压印滚筒及一个横向引导装置进行连续精确涂覆的装置,其特征为它具备一个带恒定输送器的精密加工工作站,圆形丝网带有一个可调控的驱动装置,针对印张或其裁切部分的印刷长度和/或印刷位置,进行圆形丝网的参照处理。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装置,其特征为在精密加工工作站上具备一个丝网滚筒,该滚筒作为轮转丝网印刷可快速更换的轮转丝网印刷滚筒而构成,优先安置一个材料控制装置,其中精密加工工作站和丝网滚筒上装有可同步运转的驱动装置。
13.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的装置,其特征为丝网滚筒不仅在印张及其裁切部分的运动方向上,而且在运动角度上都是可调节的,为了进行另外的一种涂覆过程,丝网滚筒是可以快速更换的,而最好是套准状态不改变。
14.按照权利要求9至13的装置,其特征为精密加工工作站上安装了一个吸气带传送装置,而且在引导装置和精密加工工作站之间安置了一个印张加速站或一个连续循环链条或一个齿轮皮带传送装置,对于机械叼纸牙而言,它与吸气传送装置的吸气带构成一个共同的工作平面。
15.按照权利要求9至14的装置,其特征为它安装了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加工工作站,例如为丝网印刷、为上光、为涂附涂层、为特殊效果或者为了用特殊油墨进行特种印刷而设置的加工工作站。
16.按照权利要求11至15的装置,其特征为丝网印刷滚筒上具备一个可调的伺服驱动装置,而压印滚筒以及印张穿过印刷机组的传送都有一个可调的驱动装置,特别是一个可调的矢量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直接安置一个或为每个驱动装置安置一个附加协调单元。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上有一个机器控制单元及一个带多个单独调控单元的附加协调调节模块,其中,机器控制单元预先设定工作速度,而调节校正则由附加协调调节模块完成。
18.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方法的应用以及按照权利要求11至17之一的装置的应用,其特征为为了对印张或其裁切部分进行彩色丝网印刷或上光处理,或者涂覆特殊的介质,如粘和剂等,可以相应地将丝网滚筒构造成快速更换滚筒,例如作为丝网印刷滚筒、丝网上光滚筒、或者丝网特殊涂覆滚筒去构成该装置,其中一个或多个丝网滚筒可以应用到一个或多个精密加工工作站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印张或其裁切的部分印张涂覆用的多用途装置。该装置允许有不同的涂覆方法,例如整面或局部上光、具有丝网印刷质量的油印,以及特别涂覆方法,例如局部涂覆胶/粘结剂。印张或其裁切的部分印张在一加工平面(20)中用传送带(22)在精密加工工作站(21)中强制引导,以便整面地或套准地传递涂覆介质。该新方法尤其适用于印张或其裁切的部分印张的油印或上光用的丝网印刷或者用于涂覆特种介质,如粘结剂。在相应的结构中,丝网滚筒为快速更换滚例如丝网印刷滚筒、丝网上光滚筒或丝网特种涂覆滚筒。
文档编号B41F15/34GK1294554SQ99804353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4日
发明者P·里德纳, E·斯图尔策尼格尔 申请人:斯泰纳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